压铸模具结构行业怎么读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 保险行业,读在职研究生合适吗?专业可选什么?本科是国际贸易专业_百度知道
在职研究生。。。。 保险行业,读在职研究生合适吗?专业可选什么?本科是国际贸易专业
经验的进。。。
在职研究生学习除了获得研究生学位证 书外,还可以利用学习期间的交往建立自己的人脉和认识一些新的同学和朋友。2、在职研究生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常需要工作3年以上才能报考、专业可以考虑工商管理硕士,对不想读全日制的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电话咨询相关信息,但如果想获得双证还得报考1月全国统考的才可以,对将来拓展业务也会多少有些帮助。建议了解工作地有什么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招生。31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本科学历不约束在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看LZ自身对保险有没有兴趣或者实用性有多大吧。如果想读武汉的大学,我可以稍微帮一下下~
读研的话.....个人觉得还是金融方面吧...需要论文方面的帮助可以call我。
不太适合,业务类早点出来拼搏吧
金融行业最好
可以向投行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价值社科专家学者
&  编者按:前一段时间价值中国网轰轰烈烈搞了个价值中国2008首届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评选活动,后来入选专家们又倡议价值中国网就专家分布的行业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并着手专家推介说明会和专著出版事宜,此活动价值中国网的股东会员们一直在筹划当中,来自制造业模具行业著名专家罗百辉,当时的倡议人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挖掘和资料整理,现向一直还关注&最具影响力专家&的业界朋友公布中国模具行业最具影响力专家名单及相关信息,以供业界参考。
  专家: 撕璐
  职称: 江苏省模具专家
  专业: 塑料、压铸,冷冲模
  个人主页:
   专家简介:
  撕璐铮粘V萑耍笱П究疲1949年生。现在深圳某大型港资模具厂任总工程师。
  合格的模具工程师,能独立设计和指挥生产任何高难度,高精,复杂的塑料模,压铸模,冷冲模。熟悉3D产品设计,三位立体造型,数控加工中心编程,高难度模具设计、试模和产品检测,熟悉注塑机,压铸机,冲床。
  能熟练操作各种机械,钳工8级,车工,铣工7级。
  熟练运用各种电脑软件,CAD,PRO/E,CIM等。
  熟悉大型模具工厂的一切事物,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亲自设计或指挥生产的模具总数超过10000套。
  对模具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成绩,曾经获一次全国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
  对模具技术人员的培训积累了很多经验,模具设计的学生超过500人。
   工作经历:
  1977年前,是上海下放知识青年,武进县某模具厂厂长。
  1977年考取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为江苏大学)。
  19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1年分配到常州模具厂工作。
  1984年辞退公职,自办&常州精艺模具设计社&,同年创办武进管件模具厂,任厂长。
  1985年担任常州市塑料工业协会模具组组长,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常州市首届模具设计比赛评审组组长。
  1988年到广东。
  1989年任广州林仕豪模具公司总工程师。
  1991年任广州华强模具厂厂长。
  1993年任惠州长城集团模具部主管。
  1994年任香港志和模具公司工程部经理。(当时东南亚最大模具企业,年模具产值2.5亿)。
  1995年到香港国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工作。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至2005年底。先退休做顾问。
  2008年三月被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聘请为模具专家。
  兴趣爱好
  体育运动,武术,摔跤,象棋,围棋,曾经担任常州市棋类协会主席(1985年)
   专家: 徐昌煜
&&&&&& 职称: 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荣誉会长
  专业: 塑模CAE
   专家简介:
  姓 名:徐昌煜&&&&&&&&&&&&&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9月&&&&& 籍 贯:江苏句容&&&&&&&&& 民 族:汉
  教育经历:
  1970年 台湾中原大学& 机械工程学士
  1982年& 美国西北大学& 机械工程硕士
  行业贡献
   徐昌煜先生是全世界最早的两套商业化塑模CAE软件中的一套MOLDCOOL (美国AEC公司制品)的作者,也是该公司MOLDFILL软件中的共同作者
  &#6年至今& 在世界各地完成的各种模具分析案超过2,900件
  &#6年至今& 在亚太各处讲授塑料制品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气辅注塑成型技术、薄壁注塑成型技术、注塑成型问题诊断、塑料成型CAE等课程,学员已经超过2,9000名
  &#6-1999&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担任蒋氏工业慈善基金赞助的中国注塑工业高级经理人员培训班的CAE课程讲师,经理/厂长级学员超过800名
  &#6-2003& 台湾区模具工业同业公会模具设计课程讲师
  工作经历
  &#6-1979& 台湾裕民运输公司、华夏海湾塑料公司、核能研究所等单位担任机械设计工作。
  &#6-1988& 美国AEC公司CAE部门的CAE软件工程师、咨询服务经理和研究发展总监
  &#6-1989& 美国C-MOLD公司技术顾问
  &#6-2000& 美国C-MOLD公司亚太区总裁兼绮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6-2001& 欧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营运官兼模具事业处资深顾问
  &#6-2003& 先进成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6-2005& 模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2005& 康佳集团模具暨注塑技术高级顾问
  &#6-2005& 精成科技集团机构事业部技术长兼模具事业处暨注塑事业处资深顾问
  &#6-2007& 韩国YUDO CO., LTD(全球第二大热流道系统厂)顾问
   专家: 刘德普&
  职称: 上海市模具协会秘书长、副会长
  专业: 模具行业发展
&&&&& &代表作:
   专家: 姜开宇
  职称: 教授、博导
  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专家简介: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2000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2002年于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5年10月~2007年9月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于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0年至今一直为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2003年被评为副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大型及微细零件的模塑成形技术研究&
  2.信息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3.先进复合材料成形技术研究&
  &专家: 陶国良
  职称: 教授
  专业: 塑料橡胶装备及模具
   专家简介:
  姓名:陶国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1&& 职称:教授&
  单位:江苏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所属学位点研:材料学&
  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及其改性研究&
  &&&&&&&&& 热塑性和热固性复合材料研究&
  &&&&&&&&& 微孔结构材料的研究&
  &&&&&&&&& 塑料成型装备及其模具&
  学校及社会兼职:江苏省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常州市太阳能协会理事&
  &&&&&&&& 中国塑料工程协会会员&
  && 教书育人:
  从事聚合物材料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4年,硕士生导师,学校优秀教师,是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和材料成型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被常州市政府聘为常州市&科技兴企行动&首批科技创新促进者。
  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
  1.& 1990年主持江苏省建委项目,永久性防静电PVC材料的研究。1992年江苏省建委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填补国内空白,国际先进水平.
  2.& 1992年主持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分子装饰复合材料的研究。1994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填补国内空白,国内领先水平;
  3.& 1995年主持江苏省科技厅项目:复合高分子材料装饰板;1995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国内领先水平;
  4.& 1996年主持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耐磨高强度工程塑料 ;1998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
  5.& 1998年主持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精细胶粉常温生产工艺技术及工程化装备。2000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
  6.& 2000年主持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胶粉改性沥青材料的研究; 2000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国内领先水平;
  7.& 2000年主持江苏省省社会发展研究项目:超细胶粉再资源化 ;2001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验收,验收结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8.& 1999年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活性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合成高吸油树脂2001年江苏省科技厅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
  9.& 2002年主持中石化基础研究项目:两相聚合物体系微孔结构材料的研究;2004年中石化主持鉴定,鉴定结论: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与企业合作开发、研究的项目12个,如弹性体/塑料共混改性材料、纳米改性高分子材料、永久性防静电材料、半硬质PVC永久性防静电材料地板、钢塑复合管道、pp导热材料、PTEF导热材料及其换热器产品、阻燃高分子材料、隔音高分子材料、微孔结构高分子材料、高耐磨高分子材料、增强塑料、碳纤维复合高分子材料、废旧轮胎超细粉碎技术与装备、胶粉改性高分子材料等。
  发表学术论著:
  && 24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专利3项,出版&塑料注射成型技术&著作一本,该书得到读者的好评,连续印刷6次,共82000册。
  & 主持在研项目:
  1.& 2003年主持中石化开发研究项目: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的工程化研究;
  2.& 2003年参与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3.& 2005年主持常州市&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轨道交通用无卤阻燃PC/ASB 合金材料;
  4.&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5.& 轿车用高性能SMC复合材料的研究;
  & 拟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1.& 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研究;
  2.& 特种性能塑料改性和工程开发研究;
  3.& 两相高分子体系微孔结构材料的研究;
  4.& 注射模具充模状态和制品性能的研究;
  5.& 异型挤出制品的模具设计及其熔料流动状态的研究;
  6.& 超细硫化胶粉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7.& 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
  8.& 塑料焊接技术和制品性能的研究;
  9.& 塑料成型装备的研究和设计;
  10. 特种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研究;
   专家: 刘雪东
  职称: 教授
  专业: 设备及机械
  专家简介:
  刘雪东,1965.6出生,教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化工过程机械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工业学院学术带头人。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江苏工业学院过程装备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
  江苏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
  《化工机械》、《江苏工业学院学报》杂志编委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
  石油化工设备及机械结构可靠性与完整性、粉体工程设备与技术
  一、近五年主要科研项目
  1.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纵向,W01018,铂重整反应器扇形管失稳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
  2. 扬子石化公司,科技开发,yz200412,铂重整反应器扇形管失稳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通过结题验收,应用阶段。&
  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1KJB530004,撞击流超细粉体表面改性装置的开发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结题验收
  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纵向,撞击流超细粉体表面改性装置的开发,,项目负责人,2003年完成结题。
  5. 安庆石化公司,科技开发,催化M101烟机入口管线热力核算,,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应用。
  6. 安庆石化公司,科技开发,焦化辐射泵入口管线热力分析并现场测试,,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应用。
  7. 常州锅炉有限公司,科技开发,2米蒸压釜釜盖及釜体法兰应力变形计算,,项目负责人
  8. 九江石化,科技开发,10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裂纹成因及安全分析,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应用。
  9. 安庆石化公司,科技开发,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的品质改进及应用研究,,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二)。通过鉴定,国内领先。
  10.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超细气流粉碎机开发研究,,项目负责人。通过总公司技术成果鉴定,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并推广应用;
  11. 扬子石化公司,芳烃厂压缩机优化,科技开发,,项目负责人。完成并应用
  12. 昆山密友实业有限公司,对撞式流化床超细气流粉碎机内腔流场及结构优化研究,2007~,项目在研,项目负责人
  13. 昆山密友实业有限公司,搅拌传动密封装置设计软件开发,2007~,项目在研,项目负责人
  14.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重要纳米检测技术的标准化 子课题 纳米材料生产现场空气环境中颗粒飞散状态模型研究 , 子课题负责人
  15. 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 高效换热器热力性能评价与分析 2008~ 课题负责人&
  二、主要学术成绩
  1. &催化裂化能量回收系统烟气轮机入口管线的有限元分析与评价&项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2003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 &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的品质改进及应用研究& 项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2006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 一种径向流反应器扇形管,国家专利 授权号 CN
  三、主要学术论文、论著
  [1]. 刘雪东,卓震. 扁平式气流粉碎机粉碎室流场的数值模拟,化工学报,):414~417
  [2]. 刘雪东,李凤生,张智宏. 粉体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化学工程,):41~44
  [3]. 刘雪东,卓震,黄宇新. 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研究-内腔流场研究,化学工程,):35~38
  [4]. 刘雪东,卓震.. 白云石的超细气流粉碎与分级加工,化工矿物与加工,):5~7
  [5]. 刘雪东,何云松,巢建伟. 废热锅炉换热器管板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锅炉技术,):54~56
  [6]. 刘雪东,何云松,李凤生,卓震. 对撞式流化床气流粉碎机内腔结构及气流场数值模拟,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595~598
  [7]. 刘雪东,卓震. 机械化学法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32~35
  [8]. 刘雪东,卓震. 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的确定与控制,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59~63
  [9]. 刘雪东 卓震 黄宇新. 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内腔流场分析《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51~55
  [10]. 刘雪东,卓震,黄宇新. 超细粉碎分级系统离心式空气分级机性能研究,化工装备技术,):1~4
  [11]. 刘雪东. 异种钢制10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焊接缺陷分析,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3~26
  [12]. 卓震,刘雪东,黄宇新. 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研究-气流粉碎系统工艺参数优化,化学工程,):24~28
  [13]. 何云松,刘雪东,巢建伟. 废热锅炉管板结构两种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石油化工设备技术,):34~36
  [14]. 卓震,刘雪东,巢建伟. 离心流动包衣造粒装置, 化工机械, ):259~262
  [15]. 卓震,刘雪东,黄宇新,巢建伟,张晶. &多点应力法&测量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和径向力,流体机械,):8~11
  [16]. 卓震,刘雪东,黄宇新. 逆流离心式超细空气分级机的研制, 化工装备技术,):1~6
  [17]. 卓震,刘雪东,黄宇新. 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压力参数的研究,流体机械,):26~29
  [18]. 卓震 刘雪东 黄宇新 尤一匡 陆月华计算机控制&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产品粒径的研究《石油化工自动化》1999(6):39~41
  [19]. 卓震,刘雪东,黄宇新. 超细气流粉碎分级系统压力参数的分析与确定,化工装备技术,1999,(1):26~29
  [20]. 张新年,刘雪东. 甘蔗糖厂废醪液的综合治理,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34~36
  [21]. 刘文明,刘雪东. 径向流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石油化工设备,):56~61
  [22]. 巢建伟,卓震,刘雪东,黄宇新,巫峡,周建华,胡传清. 搅拌釜搅拌桨-稳定器结构的参数优化,石油机械,):16~18
  [23]. 魏安安,裴峻峰,刘雪东. 我国在用化工压力容器安全现状及延寿技术进展,化工机械,):323~328
  [24]. 卓震,巢建伟,刘雪东. 搅拌反应釜稳定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应用,化工装备技术,):19~23
  [25]. 巢建伟,卓震,刘雪东,黄宇新,巫峡,周建华. 搅拌釜稳定器性能的验证实验,中国化工装备,2004,(4):34~39
  [26]. 刘文明,何云松,刘雪东. 重整反应器扇形管正交各向异性板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化工机械,):148~151
  [27]. 石亚超, 刘雪东. 搅拌磨制备超细凹土粉体的工艺优化, 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2)
  论著:
  [1]. 《过程设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参编)
  [2]. 《微纳米粉体制备与改性设备》,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三主编)
   专家: 裴峻峰
  职称: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专业: 机械设计与理论
   专家简介:
  裴峻峰& 江苏工业学院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1). 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
  裴峻峰,工学博士 教授,江苏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及&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理论、石油石化装备可靠性及故障诊断等科研工作。
  承担的《石油井架现代设计法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制订国家行业标准&&石油钻机用万向联轴器&&2000年或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批准颁布,主持和负责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在《石油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40余篇,主编本科教材1部,参编教材和专著各一部。近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年)、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
  (2).近期主要论著目录
  1. 共振解调和模糊识别技术在钻井泵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石油学报,);
  2. 钻井泵状态检测诊断与可靠性分析,流体机械,);
  3. 砂轮机隔振与办公楼的降噪,振动与冲击,)(EI收录);
  4.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东营:1997;
  5.石油钻机用万向联轴器转矩特性研究,石油机械,);
  6.石化设备运行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系统,石油机械,);
  7.石化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及维修性评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8.大型压缩机组的运行可靠性、维修性及可用性分析,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9.国内外石油钻采设备技术水平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12, ISBN7-/TE.2613
   (3).发明专利
  [1] 任连锁、张登庆、陈毅忠、裴峻峰等,一种用于油田废水处理方法及设备:ZL 02 1 49167.4
  (4).科研项目
  1.项目《大口径球阀研制与开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BE2003321),&国内领先水平&,苏科鉴字[2004]第474号,完成人:殷瞬时、裴峻峰、邓学风、张锁龙、秦志坚、王树立、邵金海、陈权、陈善礼、郑晓林、高玉明
  2.项目《钻井泵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河南石油勘探局科研项目,完成人:王灵魁、裴峻峰、王学良、齐明侠等,2003年12月通过河南石油勘探局验收
  3.《钻井泵剩余使用寿命预报系统开发研制》,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公司科研项目,完成人:王灵魁、裴峻峰、王学良、齐明侠等,2006年8月通过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公司验收
  4.《空气/雾化钻井注入系统的自动控制实时检测技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A-12)子项目,2005.12 科技部验收通过,子项目完成人:裴峻峰、俞竹青、陈小洪。
  5.《油田采出水电气浮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研究开发项目(JP02004),完成人:张登庆、任连锁、裴峻峰、陈毅忠、王车礼等,2005.12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鉴定验收。
  (5). 学术奖励
  1.项目《石油井架现代设计法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人:陈荣振、裴峻峰、齐明侠、田佳禾,1996.12
   专家: 罗百辉
  职称: 专家顾问、职业经理人
  手机:
电话号码:6-285
  Email:
  个人主页:价值中国 &&&
&&&&&&&&& &&&&&&&&&&&&& 企业博客
  专业: 专注于IT模具周边制造技术与工业管理图书出版及企业培训咨询产业的整合拓展
  专家简介:
   罗百辉,70年代人,出生湖南衡阳,1996年南下广东,先后深入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制造业发达的经济圈,曾自行开发PaulCAD设计软件提升业界设计效率,企博网优秀职业博客,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模具专家论坛版主,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首届专家委员,北京华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中国专家网、中国机械人才网、《当代金属加工》、《模具制造》杂志社、《东方模具》杂志社、模具网、长三角模具网等多家工业媒体专家顾问/编委,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制造业资深职业经理人,企业培训师。 2005年入选中国网络名人世界,著有《湘楚人家的网络生活》。2006年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及西部经济圈的制造业有一定的研究。2007年出版《冲压模具技术问答》。2008年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各制造和管理类核心期刊杂志撰稿,作品《企业管理九段位》入编《中国管理年鉴》创刊版。 在多家制造型企业先后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经理、制造副总、分公司经理等职。在工程技术,生产制造,人事行政,品质,财务,营销战略,工厂筹建等方面有多年的全盘实战管理经验,能熟练操作公司运作程序和编制部门技术指南性手册,能引领和团结全体员工创建进取向上,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
  代表作品:
  中国IT模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深度分析报告
  罗百辉:中国模具城从红海战略走向蓝海战略
  模具企业管理之道生产篇:由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
  模具企业管理之道质量篇:质量管理任重道远
  专家视点:如何实施冲压模具的寿命管理
  罗百辉:领导潮流的冲压模具职业技术培训
  罗百辉:中国制造业的春天要来了
  影响冲床运转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常用冲压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指南
  冲压模具试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模具精度概论
  冲压模具技术问答
   专家: 张宜生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 CAD/CAM
   专家简介:
  张宜生: 男,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CAD/CAM分会秘书。&
  早期从事自动测试技术的研究,1995年加入李德群教授领导的注塑模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该系统软件曾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参加李德群教授 主持的国家&十五& 重点攻关项目&工程塑料精密注射成型模具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
  2000年主持国家 &九五&攻关项目子课题&因特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01年主持湖北省金盾工程项目,并在 全省获得广泛应用。
  2004年创建&企业协同制造技术中心&,开展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
  目前从事模具CAD/CAE/CAM技术研究、面向数字化模具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 以及材料加工领域的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
  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人。
   专家: 宋满仓
  职称: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家简介:
  姓名:宋满仓&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982年至1989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取得工科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即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现任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模具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委员,《模具制造》杂志编委。&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高分子材料成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PP/CAM/DNC等技术的研究工作。&
  1.高精高速NC恒力抑振加工精益插补与余量优化技术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0.12,进行中。参加者。&
  2.微注塑成型与模具制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BAF04B1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08.12,进行中。参加者。&
  3.用于模具抛光的强流脉冲电子束新工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科技部),08.12,进行中。参加者。&
  4.导弹适配器生产线技术改造,科工计[号,国防科工委技术改造项目,06.12,已结题。参加者。&
  5.微型注塑模具设计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5.12,已结题。参加者。&
  6.导弹适配器结构优化、材料改性与成型工艺一体化研究,教技司[2002]77号,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05.12,已结题。参加者。&
  &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模具设计与制造及相关技术&
  出版著作和论文:
  1 宋满仓 编著 .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实战 . 第2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敏杰,宋满仓主编 . 模具制造技术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M. C. Song, Z. Liu, M. J. Wang, T. M. Yu and D. Y. Zhao. Research on effects of Inje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Molding process for Ultra-thin wall Plastic Part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8:668-671 EI收录()&
  4 宋满仓,荆晓南,赵丹阳 . 塑料制品注塑成型收缩特性的实验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17(增刊):180~182,185,EI收录()&
  5 M.C.Song, Z. Liu, D.Y. Zhao and M.J. Wang. Experiment Research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Injection Molding for Ultra-thin Wall Plastic Parts. Current Development in Abrasive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Abrasive technology. 0~354&
  6 M.C. Song, Z.liu, M.J. Wang, T.M. Yu, D.Y. Zhao. Research on effects of Inje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Molding process for Ultra-thin wall Plastic Part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orming and Di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7 宋满仓,颜克辉,赵丹阳 . 薄壁塑件注塑成形特性的试验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17(增刊):380~383 EI收录()&
  8 宋满仓,乔飞,王振 . 注塑制品厚度对收缩率变化影响的研究,模具制造,~49&
  9 宋满仓,王建玲,洪锡君,赵丹阳 . 面向中小型注塑模具企业的PDM系统的研究 . 模具工业,):3~6&
  10 宋满仓,刘柱,于同敏,王敏杰 . 注射工艺参数对超薄塑件成型影响实验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201,EI收录()&
  11 宋满仓,颜克辉,于同敏,赵丹阳,王振 . 薄壁注射成型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模具制造,~4&
  12 宋满仓,荆晓南,赵丹阳 . 扇形制品注射成型的收缩特性研究 . 工程塑料应用,):31~33&
  13 宋满仓,张俊河 . Pro/E二次开发中的UI对话框技术 . 现代机械,~50,66&
  14 宋满仓,颜克辉 . 薄壁注塑成型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 . 塑料科技,):51~54&
  15 Song Mancang, Yan Kehui, Yu Tongmin, Zhao Danyang, Wang Minjie. 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Thin-Wall Injection Molding. Proceedings of 2005 Mori Seiki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e & Mould Technology. 3~257&
  16 宋满仓,刘柱,于同敏 . 微成型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3&
  17 宋满仓,尹春辉 . 注塑模具CAPP零件信息的描述与处理 . 制造业自动化,):41~44&
  18 宋满仓,赵丹阳,王敏杰,刘斌 . 定型模内塑料异型材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农业机械学报,):111~113,EI收录()&
  19 宋满仓,吴启峰. 注射模具零件三维参数化图库的开发. 机械工程师,2005,(1):77~79&
  20 宋满仓,吴启峰 . 注射模零件三维参数化图库的开发 . 模具制造,~12&
  21 宋满仓,荆晓南 . 模具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的研讨 . 模具工程,~52&
  22 Song Mancang, Zhang Qiaoli, Yu Tongmin, etc. 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molding.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7~979&
  23 宋满仓,王敏杰,赵丹阳 . 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 . 塑料科技,2004,(1):7~10&
  &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宋满仓,黄银国,赵丹阳,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实战,大连市科学著作奖二等奖,2005&
   专家: 王敏杰
  职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 CAD/CAE/CAM
   专家简介:
  姓名:王敏杰&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男,1958年11月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模具研究所所长&
  大连国际模具研究教育中心主任&
  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教授(6.7)&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中国生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顾问&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委员&
  《模具工业》编委&
  《塑料科技》编委&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模具CAD/CAE/CAM技术&
  2.微成型与微型模具技术&
  3.高速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
  4.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
  & 出版著作和论文:
  著作与教材:&
  1 切削力学新篇,著者,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 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主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冷冲模设计及制造,主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模具制造技术,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第9卷:模具制造),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
  1 从正交切削试验获得低碳钢动态剪切流动应力特性,大连工学院学报,):31-36&
  2 爆炸式刨削快停装置,工具技术,-29&
  3 动态塑性试验技术,力学进展,):70-78&
  4 TiN涂层对积屑瘤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械工艺师,-16&
  5 齿条刀精切齿切削图形分析及其几何参数计算,齿轮,):20-22&
  6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热塑剪切失稳,强度与环境,-27&
  7 采用正交切削方法获得装甲钢动态力学性能,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5:&
  14-20&
  8 装甲钢在高应变率下的热塑剪切失稳,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6&
  9 从正交切削试验方法获得金属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科学通报,):&
  10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armor steel obtained by using&
  orthogonal machining method, Applied Mechanics(V.3), Pergamon Press,&
  -1807&
  11金属材料热塑剪切失稳临界条件的切削法测定,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1:&
  25-30&
  12中碳钢大应变高应变率力学性能研究,兵工学报,-68&
  13金属切削中的蓝脆效应与热塑剪切失稳,科学通报,):634-636&
  14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obtained from orthogonal&
  machining metho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594-600&
  15Blue brittleness effect and thermoplastic shear instability in metal&
  machin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
  16耐蚀金属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热塑剪切失稳,机械工程材料,):&
  14-16&
  17切削过程第一变形区温度计算,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23-428&
  18Determination for critical conditions of thermoplastic shear&
  instability by using orthogonal machining method. W.B.LEE.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P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Amsterdam: ELSEVIER,&
  19难加工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热塑剪切失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首界青年&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
  20注射模CAD微机实用软件包,模具工业,-9&
  21微机二维图形布尔运算的软件开发及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41&
  22模具制造技术之我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编,现代制造技术,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3表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编,现代制造技术,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4&
  24微机注塑模CAD集成系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编,现代制造技术,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6&
  25BMC塑封电机定子精密注射模具技术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63&
  26梯度涂层的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及其关键保证措施,电加工与模具,1998,5:&
  27注射模浇注系统图形特征设计软件的研制,模具技术,-12&
  28基于AutoCAD,ARX及Visual C++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9,2:&
  29气体辅助注塑制品的常见缺陷及防治,塑料科技,-16&
  30注射模浇注系统的参数化图库设计,模具工业,-6&
  31气辅注射制品壁厚分布及影响因素,模具工业,-42&
  32注塑模标准模架及常用零部件图形库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9,9:&
  33基于并行工程的注射成型加工系统及其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技术关键,中国机械工程学&
  会成组技术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郑州: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编辑部,0&
  34注射成型塑料齿轮的收缩规律研究,模具技术,-23&
  35泡沫塑料气泡膨胀过程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塑料科技,-19&
  36DNC技术的群头⒄梗楹匣灿胱远庸ぜ际酰-30&
  37面向模具制造的多功能DNC通讯系统开发,模具工业,-9&
  38DelCAM软件在汽车消音器外壳模具中的应用,模具工业,-5&
  39电峁鬃⑸淠I杓疲>吖ひ担-35&
  40注塑成型制品的收缩规则,塑性工程学报,):72-76&
  41模具CAPP技术研究,模具制造,,32&
  42基于CBR的面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CAPP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编,&
  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广州:广东科技音像出版社,。机械工人,-30&
  43注塑成型制品收缩率研究进展,模具技术,-12&
  44基于成组技术的模具敏捷设计技术研究,模具技术,-19&
  45注塑模腔塑料熔体流场流动路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03&
  46注塑模具的绿色制造方法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5-16&
  47Pro/E中CAM模块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模具制造,-6&
  48基于网络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D系统的研究,模具制造,-9&
  49PCBN刀具切削GCr15淬硬轴承钢的研究,机械制造,):17-19&
  50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gradient CVI process on positive&
  pressure condition. Materials Letters, -423&
  51DNC系统的研究,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Brisbane:&
  ICFDM'2002 Program and Organising Committee, &
  52基于成组技术的模具敏捷设计与制造,Frontiers of Design and anufacturing.&
  Brisbane: ICFDM'2002 Program and Organising Committee, 7&
  53E C/C人工骨骼RPM-CVI复合成型技术初步研究,2002国际康复工程与临床康复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大连,1。中国临床康复,):&
  54透明ABS制品的注射技术研究,模具工业,-34&
  55注塑成型制品收缩过程的数值模拟,机械工程学报,):145-149&
  56V形件弯曲回弹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验研究,锻压机械,):22-25&
  57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D技术发展概况,塑料科技,-49&
  58遗传算法在C/C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材料工程,-35&
  59注射模CAPP技术研究与开发,模具工业,-19&
  60注射模具CAPP系统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61口模压缩段对塑料挤出流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中国机械工程,):&
  62用于非稳态过程计算的高聚物p-v-T状态方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89-93&
  63多型腔注射成型的流动平衡性分析,模具制造,-36&
  64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标准件库的建立,模具工业,-13&
  65基于成组技术的注塑模具标准化体系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66面向数值优化设计的挤出模参数化建模方法,模具工业,-19&
  67塑料挤出口模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塑料科技,-31&
  68虚拟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建模和预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65-69&
  69基于以太网和TCP/IP的DNC通信技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77-81&
  70挤出模分流锥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研究,塑料异型材,-42&
  71DNC中数控程序传输速度与机床进给速度匹配关系的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6&
  72基于WEB的弹性体配方协同设计技术研究,弹性体,):37-40&
  73基于注塑件收缩率预测的模具型腔尺寸生成方法研究,模具技术,-8&
  74基于数值分析的塑料挤出模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39-144&
  75流道结构对塑料挤出流动影响数值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42-446&
  76面向DNC的刀具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技术,):36-40&
  77基于逆向工程的快速模具制造的研究,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46-48&
  78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综述,模具制造,-4&
  79微成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中国机械工程,):&
  80流线型挤出模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中国塑料,):83-87&
  81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D系统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627-631&
  82微成型领域的关键技术,中国塑料,):6-10&
  83反求工程交互建模应用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84面向先进制造技术的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新理念,航空制造技术,-32&
  85基于知识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内筋流道CAD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
  15(10):&
  86塑料异型材挤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机械工程师,-9&
  87面向DNC的刀具管理系统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3,14(增刊):123-126&
  88基于数字化逆向工程的模具快速设计,电加工与模具,2003,6:&
  89注塑模具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建立,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3,3:&
  90一种DNC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机床与液压,-63&
  91Agent技术和Holon技术在敏捷制造系统中的应用,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s2:&
  92基于RPM的炭/炭复合材料人工骨预制体成型技术研究,炭素技术,2003,5:&
  93面向串行通信机床的局域网式DNC系统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1:&
  94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塑料科技,2004,1:&
  95串行通信通用DNC系统的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43&
  96面向MEMS的微型挤出成型技术,电加工与模具,2004,2:&
  97切削高强度结构钢形成的绝热剪切带微机构观察,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44-248&
  98三坐标测量机技术改造关键技术,计量技术,2004,3:&
  99注射模知识库系统的构建,模具工业,2004,3:&
  100绝热剪切型锯齿形切屑第一变形区变形和温度的计算,中国机械工程,):958-961&
  101Strain and strain rate in primary shear zone of a serrated chip in high speed machining 30CrNi3MoV steel,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cience Press,&
  102Fine structure of adiabatic shear bands in orthogonal cutting 30CrNi3MoV steel,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cience Press,&
  103工艺参数对炭/炭人工骨骼RPM-CVI复合成形效果的影响,材料工程,-15&
  104基于以太网的数控加工信息集成技术,农业机械学报,):185-189&
  105正交切削切屑形成中绝热剪切行为的实验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106基于数值分析的挤出流动规律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10730CrNi3MoV钢锯齿形切屑中绝热剪切带的微机构特征,机械工程材料,):16-19&
  108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for plastic profiles within calibraiong tool,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cience Press,2004.6&
  109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molding,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cience Press,2004.6&
  110RPM-CVI technolo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C artificial bone,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cience Press,2004.6&
  111Adiabatic shear bands in 30CrNi3MoV structural steel induced during high speed cutting,J.Mater.Sci.Technol.,):775-778&
  112正交切削30CrNi3MoV钢锯齿形切屑中的绝热剪切带,2004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机械工程分论坛会议论文集,155~160&
  113基于CBR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设计研究,模具制造,-3&
  114复杂曲面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机械工程》,2004,15(增刊):301-307&
  115正交切削高强度钢绝热剪切带组织和硬度研究,材料科学与工艺,): 602~605&
  116定型模内塑料异型材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农业机械学报,):111-113&
  117Some Metallurgical Aspects in Chips Formed in High Speed Cutting of High Strength Steel,Scripta Materialia,01-1004&
  118A Novel Automatic Feedrate Adjustment Method for Die-cavity Roughing,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2005&
  119Study on Key Technologies of DNC System Oriented Networked Manufacturing,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2005&
  120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oling Process of Extruded Plastic Profiles within Calibrators,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2005&
  121大型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制品收缩率的研究,塑料工业,2005/03&
  122柔性模具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电加工与模具,2005/02&
  123分隔板结构对挤出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02&
  124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头流道曲面重构技术的研究,模具工业,2005/05&
  125基于流动平衡的塑料挤出模优化设计,中国塑料,2005/02&
  126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型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收缩规律的模拟,化工学报,2005/08&
  127基于以太网的串行机床DNC通信系统的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08&
  128一种基于Web的DNC数控机床信息采集系统,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09&
  129面向刀具序列的模具型腔高效加工策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5/09&
  130塑料异型材挤出流动数值分析,模具工业,2005/10&
  131注射模模架的自动化设计技术研究,模具制造,2005/10&
  132覆晶封装底胶充填流动研究,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03&
  133定型模内塑料异型材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塑料科技,2005/05&
  134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具型腔加工走刀方式选择中的应用,锻压技术,2005/06&
  135Analysis of Flowing in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Proceedings of 2005 Mori Seiki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e & Mould Technology, 2005/11&
  136Characteristics of adiabatic shear bands in the orthogonal, cutting of 30CrNi(3)MOV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5,Vol68,No.1, pp102-106.&
  137超薄塑件注塑成型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138正切圆柱半径公差带符合性评价,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01&
  139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E技术研究进展,塑料科技,2006/02&
  140注射工艺参数对超薄塑件成型影响实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02&
  141高强度钢正交切削过程中剪切变形局部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03&
  142注塑模具模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锻压技术,2006/03&
  143A feedrate scheduling in die-cavity roughing based on cutting force surface model,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04&
  144基于曲面重构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制造技术,农业机械学报,2006/07&
  145微注塑成型中熔体与壁面间传热系数对充模流动影响的研究,传感技术学报,)&
  146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cro Gears in Micro Injection Molding,Current Development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6&
  147Micro-scale Viscosity Model and Viscous Heating for Polymer Melt Flowing through Microchannels,Current Development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6&
  148Experiment Research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Injection Molding for Ultra-thin Wall Plastic Parts,Current Development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6&
  149Optimization of the Flow Distribution in Extrusion Die of Plastic Profile,Current Development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6&
  150Microstructure of Adiabatic Shear Bands Induced during High Speed Machining of High-strength Steel,Current Development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6&
  151 球头铣刀数控加工表面形貌几何仿真的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10&
  152 基于Vericut的模具数控加工仿真优化研究,模具制造,2006/12&
  153 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E技术及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S1&
  154 高速切削淬硬钢的研究进展,中国机械工程,2006/S2&
  155 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内绝热剪切带微观特征研究,爆炸与冲击,2007/01&
  156 等残留轨迹规划方法在高速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06&
  157 高速铣削淬硬钢时切削载荷平稳化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06&
  158 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E技术研究进展,塑胶工业,2007/02&
  159 微流道中聚合物熔体的流变特性及其数值模拟,中国塑料,2007/03&
  160 A dynamic model for a rotating beam subjected to axially moving force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4-682&
  161 Dynamics of a Rotating Shaft Subject to a Three-Directional Moving Load,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6-389&
  162 微注塑成形中壁面滑移对熔体充模流动影响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7/16&
  163 塑料异型材真空定型模冷却水道优化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04&
  164 阻流筋结构对熔体挤出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模具工业,2007年 09期&
  165 微注塑成型中对流换热系数对熔体充模流动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 06期&
  166 微注塑成型中熔体充模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67 高速铣削P20和45淬硬钢的切削力,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 21期&
  168 穿甲试验靶板中绝热剪切带特征及与裂纹的关系,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6期&
  169 基于ANSYS/LS-DYNA的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 12期&
  170 模具CAPP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电加工与模具,2008,第1期&
  171 高速立铣P20淬硬钢的切屑形态和切削力的试验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8,第2期&
  &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⒈大连市高新技术及产品(),中小型精密注塑模具,1993&
  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95-323),切削力学新篇,1995&
  ⒊国家发明专利(ZL),模具成型塑料制品与导轨软带无胶粘结技术,2003&
  ⒋国家发明专利(ZL),模具成型塑料制品与橡胶板无胶粘结技术,2003&
  ⒌国家发明专利(ZL),一种适配器生产方法,2004&
  ⒍实用新型专利(ZL),一种塑料筐体内侧花纹的成型装置,2002&
   专家: 周华民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 材料成型
   专家简介:
  周华民: 男,1974年7月生。
  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料成型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成型过程模拟技术的研究。
  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国际外文期刊论文30余篇,论文已被SCI收录30余篇、EI 收录60余篇。
  先后获得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学术奖励。
  2004年获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入选武汉市科技新秀,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后。
   专家: 王镜澄
  职称: 高级技师
  专业: 模具设计制造
   专家简介:
  姓 名:王镜澄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7月
  籍 贯:江苏常州
  民 族:汉
  职 称:高级技师
  荣誉:
  & 被评为常州市先进厂长
  工作经历:
  & 常州无线电专用工具厂& 从事量具制造
  & 常州电子仪器厂 从事模具制造
  & 常州电子仪器厂 从事模具生产工艺编制 模具设计
  & 常州第一泵外资企业任厂长 中国常利企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 创建常州新区竟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2005年至今 与美国贝斯特公司合资成立常州精佳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专家: 李德群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 塑性加工
   专家简介:
  李德群: 男,1945年8月生。
  196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机械系。
  1980年获华中工学院塑性加工专业硕士学位。
  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和美国AC-Tech公司从事塑料注射模CAE技术的研究,为AC-Tech公司开发出第一代商品化冷却分析软件。
  回国后一直从事塑料成形计算机模拟和模具CAD/CAM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模协CAD/CAM技术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
  出版译著1部、专著7部、教材8本、发表论文200余篇。
  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家: 干为民
  职称: 教授
  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家简介:
  干为民同志是常州市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建设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和拼搏奉献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诚实做人;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团结和带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2年来,该同志主持研究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推进工程项目1项、常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和常州市&831工程&项目1项;合著专著1部;发表论文6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项。
  该同志的主要学术成绩是在国际上首创了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加工技术的研究,高度集成了数控、电解和机械磨削三者的优点,开展集成创新研究,取得了创新研究成果,解决了复杂、薄壁、高硬度、难加工材料零件的精加工难题。&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电化学加工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应用该技术对常州市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进行试加工,加工效率是现行工艺的12倍;美国通用公司想方设法打探该成果的核心技术,计划将该技术用于航空航天产品中薄壁零件的加工。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是:一是开创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工艺的研究。根据数控展成电解磨削整体叶轮叶片型面的要求,在原有五轴数控电解加工机床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带有数控轴的电解磨削装置,使该机床具有六轴五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功能;对导电磨轮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研究,设计制造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导电磨轮;为非平行直纹面的展成电解磨削提供了硬件条件。
  二是研究了非平行直纹展成电解磨削整体叶轮叶片型面的控制方法。分析得出了磨轮轴线非平行直纹展成运动规律,为非平行直纹面的展成电解磨削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非平行直纹面的源数据,建立了非平行直纹展成电解磨削整体叶轮叶片型面的算法。根据这一算法,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整体叶轮自动数控编程系统&,实现了整体叶轮叶片型面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编程,为非平行直纹面的展成电解磨削提供了软件保证。
  三是根据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平面试验的数据,构造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去除余量的几何模型。对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去除余量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削加工的规律。对整体叶轮的叶片型面进行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削的工艺试验,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加工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整体叶轮。
  该同志另一个标志性研究成果是:&整体构件组合电加工技术&,该项目通过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构件组合电加工技术&解决了国外严格技术保密、国内又无法解决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制造技术难题,该成果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该同志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常州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振动时效消除构件残余应力&新工艺在常州冶金机械厂为宝钢集团生产的一条上亿元的轧钢线上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模具制造的异型称重漏斗&在
  美国获得了发明专利,该产品全部出口美国,累计生产各种型号的漏斗超过250万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102万美圆; 解决了&奥运小火炬模具& 关键技术,为江苏制造争了光。
  该同志参加编著了《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的&材料电化学加工技术&部分。《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有26卷7000万字,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担任主编,是39位院士、1200余位专家教授知识与经验的结晶。
  目前,该同志正在主持&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加工机床&已申报了发明专利(专利公开公告号:A)。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加工的工具是作高速旋转的具有电解液内喷功能的复合阴极,在复合阴极的表面选择性复合镀有金刚砂,金刚砂起到绝缘、确保电解加工间隙和刮除工件阳极钝化膜的作用。在加工过程中,复合阴极接直流脉冲电源的负极,工件阳极接直流脉冲电源的正极,复合阴极相对工件作多轴联动数控运动,电解液从复合阴极的内部喷出进入加工区域,在电解和机械磨削的复合作用下,工件被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以简单形状的复合阴极就可加工复杂型面;②可加工各种高硬度、高韧性和高耐磨性金属难加工材料,加工效率高;③宏观机械切削力小,可加工薄壁零件和窄缝窄槽;④可以切通也可以不切通工件,表面金相组织不发生变化,而电火花线切割机只能切通工件,表面的金相组织会发生变化;⑤由于复合阴极与工件接触,所以加工精度高。这对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彻底消除热处理变形、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信息:
  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常州市政府--2005.01
  常州市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常州市科协等三部门--2006.12
  &整体构件组合电加工技术&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科工委--2006.12
  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7.04
  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常州市委--2007.06
  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教育局、人事局--2007.09
  &展成电解磨削加工的机理研究&获常州市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常州市政府--2007.10
  76年7月至78年12月---武进县湖塘公社大坝大队小谢小队农业技术员
  78年12月至81年1月---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读书
  81年2月至89年9月---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力学实验室主任
  89年9月至92年4月---南京航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92年4月至93年3月---常州工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教师
  93年3月至99年9月---常州工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副主任
  99年9月至03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工学博士学位
  03年7月至05年3月---常州工学院机电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05年3月至今---常州工学院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主任
  后记: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仅供业界参考,如发现有未列入的行业专家谢谢推荐。&
好,值得支持
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还不是价值中国会员,请。
赞助商广告
-- 合作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铸模具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