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到大城市小爱情只为了能更好的学习,但是却有很多同事迎头给你很多的打击。说自考没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会一步步地展开,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通常是基层、中层、高层,或者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已有1人评价)
下载:5次格式:doc页数:34贡献者:Zhuiyiaifei上传时间: 11:52
0人评价32页
16人评价20页
21人评价28页
2人评价22页
7人评价49页
10人评价1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柒只喵喵喵喵喵喵喵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每个人的理想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柒只喵喵喵喵喵喵喵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userId:2409323,blogListLength:7};听李叔同讲禅:最宝贵的人生启示
第二章:圆满自我,丰满第二章:圆满自我,丰满没有知识,就会看不清自己前进的道路;没有知识,就难以在人生的路上跨步向前。一个人要想取得,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具备与之等同的能力之後,才能推开成功的大门。成大器,一定要谦虚勤奋伊庵权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麽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明&莲池大师&伊庵权在佛学研究方面很是用功,每到晚上,还是会流泪自责,说自己又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间,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什麽收获?老禅师常常坐在众人之间,从来不与别人交谈。&rdquo我们可以看到,伊庵权禅师是一个多麽谦虚的人,对待佛学是多麽的用心,对自己要求是多麽的严格。非常欣赏伊庵权禅师这种刻苦勤奋、不自满、谦虚的学佛精神。常常提及伊庵权禅师苦学的事,意在让人们领悟:成大器,一定要勤奋学习,要多读书。&人生有涯,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学问有多大,都要有一种谦虚勤奋的精神,都应当&活到老学到老&。宋代的朱熹就是这样一个谦虚勤奋、终生坚持学习的人。朱熹是一位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後期最有影响的理学家。他从小聪明过人,刚刚学会说话,父亲朱松就指着天空告诉他说:&那是天。&可是,小朱熹并没有满足什麽是天,还想知道天以外是什麽。他接着问父亲:&天的上面是什麽东西呢?&这一下子把他父亲问住了,不知道该怎麽回答。8岁时,朱熹开始从师读书。他那聪明好学,勤思多问的态度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完一遍後,在书上写道:&不这样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rdquo14岁时,父亲病逝,从此家境变得艰难起来,朱熹不得不投靠到父亲的朋友刘子羽门下生活。後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教师为职业,但教师的收入极其微薄,家里仍然是一贫如洗。尽管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却以苦为乐。学生看到老师生活如此窘迫,就把煮熟的米饭,熬好的菜汤端给他吃。朱熹以教书为职业,但仍刻苦学习。他父亲的朋友们大多是有学问的人,家里藏书很多,朱熹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读书机会,凡是书房里有的书,他见一卷读一卷。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朱熹考取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可他仍感到自己学问不足,决心拜一位最有学问的人为师。当时,福建延平有一位远近驰名的学者李侗,几年前,朱熹去同安县任主簿的途中,曾去拜见过他。李侗知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朱熹非常渴望得到这位老师的指导。於是,朱熹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决心步行去见李侗。当时李侗在延平,朱熹在崇安,两地相隔几百里,山水阻隔,路途艰险,可是一心一意拜师求学的朱熹也顾不得这些了。他觉得这样做,正是表达自己的诚心诚意。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朱熹疲惫不堪地到了延平。当天夜里,朱熹来到了李侗的家。为了不打扰李先生,朱熹就在李侗家的大门外打起盹来。清晨,李侗出门散步,见在路边打盹的是曾来拜访过自己的朱熹。急忙问道:&朱进士,你从哪里来,怎麽睡在这里?&朱熹听见李先生问他,急忙整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给李侗行个礼,说:&先生早晨好,我从祟安来。&&你是进士了,为什麽不坐轿乘驮?&李侗有些吃惊地问。朱熹诚恳地说:&我是特地来拜您为师的,怎能骑马坐轿呢?请收下我这愚鲁的学生吧!&朱熹的话语真情切,诚意感人。 &先别说什麽拜师,快到家里去。&李侗把朱熹引进家门,让他洗漱就餐。朱熹换了衣服,吃了饭,精神倍增,就滔滔不绝地同李先生谈论起禅学来。李侗见朱熹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就严厉地批评说:&你谈的都是些空话,现实问题却懂得很少,这样求学不行啊!&说罢连连摇头不语。朱熹一听这话,&扑通&一下,跪在李先生面前,说:&李老师,您说得对,从现在起,我就??改掉夸夸其谈的毛病,请收下我吧!&李侗见朱熹说得很诚恳,又愿改掉缺点,就收下了他。从此,朱熹就在李侗门下潜心学习。李侗见朱熹勤奋好学,有时还有新见解,越来越喜欢,还特意给他起了个字,叫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涵的人。朱熹如此谦虚、勤奋、好学,终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自己的才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强。朱熹为什麽会取得这麽巨大的?就是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抱有一颗谦虚的心,终生坚持学习,这样才会成大器,取得大成就。不读书不行,死读书更不行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明&■益大师&不要一味贪恋世间的文字、诗词,而妨碍了自己对於正法的学习。不要追逐悭贪、嫉妒、傲慢、鄙陋的习气,这样会伤害到自己。&rdquo这句话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读书难道不是要学习其中的文字、诗词吗?难倒不是用来提升自己,陶冶情操吗?书难道成了害人的罪魁祸首吗?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弘一法师解释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开卷有益,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为书所害之人,不是书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这些人生搬硬套,不知变通,他们能入得书去,却出书不得。胡朴安是弘一法师的一位老朋友,他也曾经犯过此类错误。早年间,胡先生和弘一法师皆为&南社&的社友,後又同为《太平洋报》报社的同事,还曾一起创办过&文美社&,一起编辑过《文美》杂志。胡朴安是一位学者,他的笔记小品写得尤为出色。他一生都从事报业,是报业的杰出人士。弘一法师在杭州出家後,他只要到杭州就一定去看望大师。一次,他拜见弘一法师时,赠予法师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弘一精佛理&,&为我说禅宗&。其本意是为了押韵,却不想弘一法师对胡朴安说:&我们学佛,既要精佛理,更要看重实际的言行。言行重一致,名要如其实。&&我不是禅宗,也没有为你说过禅宗。你诗中'为我说禅宗',这是诳语。我们不能够忽视小事,认为它无关紧要。勿委诳语,免遭堕落。所以,我们都应该忏悔。&说罢,垂眉默坐,静静祷告。胡朴安这时才想到自己囿於文人旧习,因为照顾诗文的押韵而犯了佛教诳语之戒,这就是死读书的结果,严格按照书中的要求去和诗文,而忽略与实际的统一,因此心里很不安,同时也更加敬重弘一法师了。从弘一法师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希望人们不要死读书。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此话很有道理。书虽然为我们带来了知识,但我们如果是死读书,局限於书本,被书本表面的知识所迷惑,不能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走上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那麽,即使读再多的书也无用。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兵法,每当谈论如何领兵打仗,他总是口若悬河,认为没人可以抵得上他。他曾经与父亲赵奢谈论过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却不认为他可以带兵。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麽原因,赵奢说:&领兵打仗的大事,而赵括却把它看得轻松平常。赵国不任用赵括做将军还好,如果一旦让他做了将军,那麽导致赵国的军队吃败仗的人就一定是他。&rdquo後来,赵王听信谣言,拜赵括为大将军,替换廉颇守卫长平。他的母亲给赵王上书,说赵括只是读了些兵书,从没带兵打过仗,而且为人骄傲,不能担当重任。可是赵王不听,执意要用赵括。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20万到了长平。廉颇办了移交,交了军权,长吁短叹地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40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不与敌人作战的命令全部废除,下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秦军得知赵括领兵守卫长平,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到长平与赵军作战。白起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引赵军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万人,切断赵军的後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但是,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40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结果40万赵军被秦军在一夜之间全部活埋,可怜赵国最精锐的40万军队,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虽然满腹经纶,书本知识丰富,但没有实际的本领,不能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结果,在实际的战争中一败涂地,不但丢了性命,而且使赵国从此走上衰败的道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死读书、读死书,不但误了自己,而且还误了国家。不读书不行,死读书更不行。现代社会,书如浩瀚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我们在泛舟书海之时,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我们既不要做目不识丁的文盲,更不要做满腹诗书的&睁眼瞎&,要学会把书本的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活技能。读书要读得进去,更要走得出来。不断反省,才会不断进步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明&■益大师&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他就没有自我修为的能力了;如果一个人看不到别人的过失,那麽这个人就没有什麽过错了。我们在修炼的时候要像痴呆之人那样执着,要深深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不要怕自己的智力劣钝,领悟能力差,只要在心中时常自我反思,自我修炼就行了。&弘一法师只用一句话点破了这句偈语:反思让人进步。弘一法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失,平时坏的习惯、习气太多,常常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劝诫我们,要多读圣贤书,多读经。通过读书、读经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毛病,改正这些缺点,帮助自己不断提升。在每日的修行中,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断解剖自己,只要发现自己的思想出现了偏颇,就立马进行修正。所以大师常说:&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rdquo晚清重臣曾国藩对这一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後有振兴之家;必使人悦神钦,而後有骄集之祥。&那麽怎样才能为人生的成功打好基础呢?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以完善自身为切入点。一次,窦兰泉来与他切磋学业,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骄,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由於曾国藩好多言,自以为是,总是无意中就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对此,好朋友看在眼里,但知道曾国藩的性格,都不愿相劝。只有岱云敢於揭破。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病。其後,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 字,谓我无处不着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又言予於朋友,每个恃过深,不知量而後人,随处不留分寸,率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rdquo针对自己性格中的缺欠,曾国藩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给弟弟们去信,向朋友们打招呼,请他们时常指出自己的缺点,二是记日记,藉以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他坚持写作《治心经》以惩戒不好的东西。他的《日记》中载,六月初五日,写《治心经》反省以前之事。六月初八日,写《治心经》一本。初十日,又写《治心经》一册。&前车之监,後事之师。&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就怕对待错误的方式不正确。面对错误,如果我们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错误的原因,寻求改正错误的方法,那麽,我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进步。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对自己的明显错误就是视而不见,对於自己的缺点就是不反省,这样,怎麽会有进步呢?因此,请正视我们的缺点,时刻反省自己,让自己在一次次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成长。谦虚为人,方有大作为从今以後,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清&彭际清彭际清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兵部尚书。虽然出生於官宦之家,但彭际清并没有走入仕途,而是立志学佛,度人於危难之中。他讲经说法,着书立说,从佛理上说,确实度了不少人。当然,这句禅语说要隐居,不敢再作度人妄想。这是他的谦虚之语。这也说明了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因而获得更多人的尊敬。弘一法师非常赞同彭际清的这句禅语,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佛参禅的日子里,他都是这样做的。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从不骄傲,不以人师自居,对待前来请教的人一直都表现得谦逊、和善。在檀林福林寺时,许多人因仰慕弘一法师的才学常到寺中拜见他,向他请教宗教、哲学上的问题,人前人後,他都表现得非常谦虚,半点也没有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这让人们更加敬重他的为人。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是这样一个人。正因为他不好为人师,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才使当时毫无名气的王粲为人所识,并成为建安文坛上的一朵奇葩。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人。他早熟早慧,少年时代便博览群书,才思出众,笔下功夫不同凡响,因此,小小年纪便很有名声。当时人说王粲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一次,年轻的王粲与一位朋友同行时,见到路旁一块石碑,两人停下来将碑文读了一遍,又继续赶路了。走了一段路,这位朋友想验证一下王粲的记忆力,於是对王粲说:&先生刚刚看过的碑文,还记得吗?&王粲胸有成竹,马上背诵起来,竟然能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漏,使朋友十分佩服。13 岁时,王粲来到长安,当时的长安处於一片混乱之中,大军阀董卓将汉献帝与文武百官一起劫持到长安,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性情暴烈的董卓动辄杀人,搞得大臣们惶惶不安,人人自危。长安的流亡朝廷中,有一个着名学者叫蔡邕,人称蔡中郎。蔡邕博学多才,文章独步天下,而且生性随和,儒雅大方,慷慨好施,礼贤下士,是一个人心归向的大名士。尽管时局动荡不安,但蔡邕的府邸依然门庭若市,从早到晚上门求见和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以致门前的道路,常常被来访客人的车马所堵塞。这天,王粲也去求见蔡邕。当时蔡邕的府上宾客盈门,高朋满座,蔡邕正与来宾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这时,只见一个家人凑上去对蔡邕轻轻说了几句话。蔡邕对家人连声说:&快请,快请!&说着站起身来,慌忙之中也来不及穿好鞋,便倒拖着鞋出门去了。满座的宾客从未见过蔡粲如此紧张的神情,心里纷纷猜测起来:来人是谁呢?此公的来头可不小啊!当蔡邕把王粲带进来与大家见面时,宾客们无不流露出惊讶的目光,有几个人还下意识地用手背揉了揉眼睛,唯恐是看花了眼。原来13岁的王粲瘦弱矮小,皮肤黝黑,体格不壮,相貌不扬,非常不起眼;而此时的蔡邕已年近60岁,又是文坛的泰斗,却如此礼遇一个小孩,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蔡邕明显地感觉到了大家疑惑的眼神,於是,拉起王粲的手对大家说:&这位嘉宾王粲可是个举世无双的神童哩!他虽只有13岁,诗赋文章却无一不精。他才情出众,悟性极高,不用说,将来一定会超过我十倍;就是现在,在很多方面我也大不如他呀!&蔡邕环顾在座的宾客,继续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将把一生珍视、收藏的图书典籍,全部赠送给王粲,这些藏书给王粲,比放在我这里,更能发挥作用!我的话是不会错的,你们等着看吧!&自古文人相轻,蔡邕如此谦逊,难能可贵,经蔡邕介绍,座中的宾客们无不对王粲刮目相看。16岁时,王粲被朝廷授职黄门侍郎,但他见政局混乱,朝廷徒有其名,便南下荆州,去依附地方实力派刘表。刘表的门客众多,其中不乏才智人士,但年纪尚轻的王粲,居然很快便脱颖而出,被荆州文人公推为文坛盟主。这之中也有蔡邕的功劳。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後。&我们即使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微薄的成就,也不能够因此而骄傲。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如人家。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谦虚,千万不要产生好为人师的自满情绪。认真去做,才有收益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清&印光法师&我发现那些因为发自好心出家修行或是在家修行的人,大多好高骛远,不肯真正静下心来专门修为,他们根缘浅薄,到现在还没有遇到真正通达之人。&这是说,很多学佛之人好高骛远,缺少认真学佛的精神。因而,他们不能真正领悟佛法。弘一法师也经常告诫弟子:&学佛要认真。&出家前,弘一法师就是一个凡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出家以後,不仅自己如此,要求弟子也是如此。其实,不光学佛如此,我们在尘世中,做任何事都要如此,万事,只有认真去做,最终才有收益。北宋文坛领袖之一的苏轼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他的散文和诗、词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齐名,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书法方面,他自成一派,为世人所重。苏轼能取得这样的光辉成就,和他少年时孜孜不倦、认真读书分不开。苏轼出身於书香门第。父亲苏洵到7岁时才发奋读书,专心攻读,成为北宋着名的散文家,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母亲程氏是一位很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是苏东坡的启蒙老师。他家藏书相当多,父母常引导苏氏兄弟读书学习。在家庭影响和父母的熏陶下,苏轼自幼聪敏好学,7岁知书,10岁能写文章,常受到亲友们的赞扬。在赞扬声中,少年苏轼逐渐滋长了自满情绪,变得目空一切。有一天,他在书房门口贴上这样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说来也巧,几天后,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门向苏轼求教。老人拿出一本古书请苏轼诵读。苏轼翻开一看,别说从未读过,书上的字许多都不认得。苏轼顿觉无地自容,羞愧得满脸通红。经此一事,苏轼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下决心要从头学起,於是便在原来的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求学,发愤努力,博览群书。 21岁时,苏轼考中了进士。主考官欧阳修读完苏轼的文章後,大为叹服,他给梅尧臣写信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可喜,可喜!&宋仁宗读了苏轼的文章,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又得到一个宰相了。&rdquo苏轼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如果没有白发老人的点拨和提醒,相信他就会因自满而荒疏了学业,到头来将是一事无成。幸好,在面对老人拿出的那本古书时,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改正,此後一直以认真的态度求学,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佛门有一句俗话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初学佛的人非常恭敬,非常认真,实在是难得。学佛二年呢?佛在西天。这时间久了,故态复萌,也不把佛当作一回事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了,变成老油条了。这是佛门一句老话,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古人讲&成佛有余&,奈何初心保持不住,随着时间就变质了,随着环境就动摇了。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这一句话说得是尤其深刻,值得我们时时刻刻警惕。听得了意见就能做得对事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清&印光法师&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净宗家风,老实念佛。持斋是吃素,不与众生结怨仇,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改恶修善,要由内心里去改。培德植福,依此而行,在生能消除业障,临终神志清楚,稳生安养。真心照教规去作,方不虚度此生,才是三宝弟子。&rdquo弘一法师很喜欢这段话,因为它对我们的修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就是说叫我们按照宗师说的去做: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在现实生活中,知因识果也很重要。只有清楚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才能做到神智清楚,听得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对於如何才能更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弘一法师还说:&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这是告诫我们,当事者要站在事外来看看,建议者要置身事中想想。这样,当事者就能够听进去别人的正确意见,建议者就能够提供正确的意见。三国时期的刘备虽然尊重贤臣,对别人的意见也善於采纳,但是在关羽之死上却无法听进去属下的意见,以至於殒命白帝城。三国时期的刘备自桃园结义後,与义弟关羽、张飞弟兄三人想藉&匡扶汉室&之名,成就一番事业。奋斗的前期一直是跌跌撞撞,没有成什麽大气候,倒是经常被别的诸侯逼得东躲西藏。後来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才时来运转,得了荆州,进了四川。经过艰辛的斗争,好不容易在蜀地称帝。当时三国鼎立的态势虽已形成,但曹魏强大,吴蜀两国相对弱小的格局并未打破。蜀地周围少数民族经常袭扰,国家初立更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刘备要展宏图,本应凭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或在自己的领地里励精图治,稳固基业,或者加强吴蜀联盟,一致北面抗魏。可是由於东吴利用关羽骄傲自满的情绪,赚取荆州,并杀了关羽,使刘备悔恨交加,决计举倾国之兵,东出伐吴,企图消灭吴国,为他的二弟关羽报仇。赵云当时劝阻道:&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人神共怒,陛下可早日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刘备却回答道:&孙权害死我二弟关羽,我与他有切齿之仇,啖其肉灭其族,方雪我恨!你不要阻拦。&赵云仍坚持劝阻道:&魏国之曹丕是窃汉朝而王天下的国贼,我们与他的仇是公仇,讨伐东吴报杀弟之仇是私仇,但愿我主能以天下为重。&刘备愤愤地说道:&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因一时的愤怒,奋斗的大目标已抛至脑後,对赵云的正确意见半点也听不进去。诸葛亮见这种情形。便率领文武百官当面劝谏。刘备也不听。後来诸葛亮又专门写成奏章,讲明伐吴的害处,刘备还是置之不理。学士秦宓再谏,刘备甚至要砍他的头。诸葛亮等人也只好由他去了。於是刘备亲自率领75万大军,出师伐吴。起兵之时,蜀军一路上浩浩荡荡,气势恢弘,斩??将夺关,蜂拥而来。此时东吴的大将周瑜、鲁肃、吕蒙已先後身故,孙权在危急之时,拜一懦生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东吴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郑重地嘱托道:&京城以内的事,我自己主持,京城以外的所有疆土上的事,由你决策。&rdquo刘备进军之际,打了几个小胜仗,已是喜不自胜,如今又听说东吴任命一介书生为帅,更是不放在眼里,便催促各路人马加速前进,大有毕其功於一役的架势。陆逊走马上任後,运用&持重不抢先,待机而制人&的战略严阵以待。首先,陆逊宣布决策:&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将领开始对他这个白面书生统领大军就不大服气,今见他只下令死守不让出战,更是不理解,但碍於军令,勉强服从。当刘备大军压来,陆逊与吴将韩当并马而望,陆逊指着刘备的军马说道:&刘备兵刚来,又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他们正自得志,我们只要坚守不出,对方求战不得。俟时机成熟,我将用奇计破之。&韩当只是撇撇嘴,没说什麽,心想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子,胆怯就是胆怯,还吹什麽牛,心里很不以为然。可时隔不久,陆逊果真瞅准时机,率军动如脱兔,终於一把火烧了蜀军七百里连营。陆逊趁蜀军混乱,率大军掩杀过来,加之火助风威,风助火势,导致蜀军全线崩溃。刘备带一点残兵抢占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又督各部兵马四面围攻。情急之下,刘备於夜晚乘黑冲出重围,靠沿途驿站焚烧将士丢弃的军车、铠甲等来阻断追兵,才逃回白帝城,所有舟船、军械等军用物资,丧失殆尽,蜀军屍骸漂满江面,顺江而下。直到此时,刘备还说:&我竟被陆逊所折辱,岂不是天意!&rdquo刘备在临死之际仍没有幡然醒悟,还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是天在灭他,体会不到自己的惨败是因为自己听不见众人的正确意见、一意孤行所致。熟知历史的人,都为刘备深深叹息。既叹息他报兄弟之仇的义气之举,更叹息他由於不听正确意见而丢失了大好的局面。由此可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只有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智者才会做到这一点。在现实中,很多人在面对重要事情时,总是不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失败。此现象屡见不鲜,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清&融明大师&无论在什麽环境,工作繁忙也好、悠闲也好,佛号不要间断。无论是称心如意,还是事事都不如意,时时刻刻不忘往生西方。&弘一法师常引用这句告诫世人: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生於忧患,死於安乐&,此语不假。实际上,许多人身处困境之时,为了改变自身处境,能够筹划运作,积极进取,从而取得一些成就,改变了自己的环境。但当他处於优越的环境之中时,舒适、优越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斗志,丧失了进取之心,满足於眼前的一切,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打工女皇&吴士宏年少时脑子聪明,胆子大,爱运动,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不幸的是,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剥夺了她原本计划好的一切。整整4年,三次报病危,她始终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与孤寂的折磨。这场使她身心备受折磨的&病&,让她恍如隔世。 4年後,她终於从病中得到了解放。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重新开始。从那时开始,吴士宏萌发了自己的野心:要做一个成大事的人。考大学还有机会,但不属於她,她没有钱、没时间。 4年时间用在生病上,就算考上大学,没有工资还得自负生活费,太离谱了。她决定选择一条&捷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吴士宏来说,自学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是因为别无选择。她有一个目标:把病中耗费的4年挣回来。她选了科目最少的英文专业。书,可以藉一部分,要买的只有许国璋4册;要省钱,可以听收音机。从此,她开始搏命,用自己的不顾一切的努力去拼搏。吴士宏的英文都是从头学的,花一年半拿下了大专,吴士宏感觉最深的两个字&真苦&!她每天挤出10个小时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自考文凭考下来了,她最得意的是&赚&回了点时间。学业完成後的她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机缘&&到了IBM。一开始她做的是&行政专员&,与打杂无异,什麽都乾。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吴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常常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吴士宏是一个善於&成长&的人。她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超越,再学习、再实践、再超越。刚进IBM时,吴士宏几乎不会什麽,连打字都是从头学起,她拼命努力学习一切相关的东西。她开始做销售的时候,感觉到专业知识是第一大障碍,&培训毕业只是个模子,要把客户的具体要求套进去再做出方案来,没那麽容易!&在这过程中,她给自己定下了要&领先半步&的目标。 &不把自己累到极点就觉得不够努力,对不住自己&。她在办公室里晕倒过,吐过血,犯过心绞痛。还专门在抽屉里备着闹钟,一个星期总有几次熬到凌晨两三点。就这样,在付出了辛苦和心血之後,她终於发展了第一个大客户中远:中远的运输公司业务是IBM主机,外轮代理全部是IBM小型机系列。1994年,吴士宏去了IBM华南公司,她在那里带起了一支队伍,一起成长,一起做出了辉煌的业绩。吴士宏又一次经历了蜕变昇华:&我学会了做经理,克服了偏执,懂得了大度,能凝聚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优秀人才,真正懂得了什麽是经理人;完成了从用'命'做事,到学会思考;从不知前路的迷惘,到有理想的昇华。我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超越别人,我想超越自我。&rdquo人皆有懒惰之心,不管是谁,只要长时间身处安逸的环境里,就会逐渐产生懈怠的心理,倘若不能及时醒悟,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必将丧失斗志,沉沦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人们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等你发现比别人已经落後一大截的时候,再想追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在平时,我们就不能松懈,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学习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明&幽溪大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嗜好是一切众生都有的,它就是牵引我们六道轮回的原因;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必须要将自己一切的嗜好统统舍弃、放下,往生净土才不会有障碍。&rdquo我们能从这句话悟出什麽呢?弘一法师告诉我们,幽溪大师的话强调的是人进行修为时马虎不得,应该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事业当中的时候,就要专心致志地为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如果三心二意,就很可能一事无成。春秋战国时期,下棋成为非常流行的运动。人们纷纷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棋??手,於是,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出人头地,都去拜师访友学习棋艺。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两个亲兄弟。他们和很多人一样,也有着同样的志向,而且他们都有学习棋艺的天分,在小村子已经算得上是高手了。一天,这两个兄弟来到了集市上,忽然听到有人提到奕秋。他俩顿时来了兴致,赶紧跑过去看个究竟。奕秋是那时全国的顶尖高手,他技艺高超,无人能敌,找他拜师学艺的人更是多如牛毛,但是很多人都因为没有天分被奕秋拒之门外。兄弟二人来到人群里,仔细听了个明白。原来,这里今天有个下棋的擂台,凡是胜出的人就可以有机会成为奕秋的弟子,跟着奕秋学习棋艺。兄弟二人听到这里,手开始痒痒了,心里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上台打擂。几个回合下来,兄弟二人战胜了所有前来打擂的人。终於,兄弟二人对决的时候到了。这时,一位老者走了出来,对兄弟二人说:&你们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不用再战了。&从此,兄弟二人天天摆棋谱,听奕秋讲课。相比之下,老大沉稳老实,喜欢钻研;老二聪颖活泼,接受能力强。一开始,老大根本不是老二的对手,常常被弟弟杀得一败涂地。渐渐地,老二开始有些心不在焉,该摆的棋谱被丢在了一边,就连听老师讲课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时候上课,老二会溜到窗边,看到外面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就考虑着怎麽样能把它们射下来。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新一年的擂台赛开始了。这一次,老二还是得意洋洋,因为他以前一直都是胜利者,每次都能战胜哥哥,心想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但是没有想到,等到二人上了擂台,摆开棋盘没有多久,老二就败下阵来,老大最终以绝对优势战胜了老二。比赛之後,奕秋又开始筛选徒弟了。这一次,他只选择了兄弟二人中的老大。结果,老大成了奕秋棋艺的传人,而老二在不久之後就默默无闻了。那个三心二意学棋的弟弟,是不如哥哥聪明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之道,贵以专&,一个人不管天分有多高、悟性有多强,不管是否从事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事情,都应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否则,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便会一事无成。虚度光阴就是荒废生命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清&彻悟禅师&世上最值得珍惜的是时间,最容易浪费的也是时间。很多人对於时间的珍贵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因此,对於时间,不能够浪费。所以,人生在世,切不可虚度光阴。&rdquo弘一法师非常珍惜时间。他的朋友欧阳予倩对此很有体会。有一次,弘一法师和他相约八点钟见面。可是,两个人离得较远,恰逢那天是假日,赶电车困难,时间就耽误了一些。等到欧阳予倩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约会地点时,弘一法师却对他说:&我和你约的是八点钟,可是你已经迟到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和你谈了,对不起。我们改天再约吧。&rdquo欧阳予倩不禁愣住了,没有办法,他知道弘一法师时间观念很强,只好回头走了。有人认为这真是小题大做,何必如此较真呢?其实,弘一法师正是因为对时间如此地珍惜,才会取得以後的成就。那些对时间不重视的人,经常会因为时间不够,许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而造成终生的遗憾,这就是没有珍惜时间带来的严重後果。弘一法师告诫我们,人要想获得成功,将来有所成就,就必须紧紧抓住时间的尾巴,不要让时间溜走,不虚度每一寸的光阴,刻苦勤奋,这样生命就不会荒废。古今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惜时如命之人。司马光6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并常常给他讲一些少年有为的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勉励他以此为榜样,珍惜时间、刻苦读书。家住寿州安丰时,当地有一个姓丁的青年,十分勤奋好学,学问和文章在全县闻名。父亲司马池便以这个青年的事蹟教育司马光,并对他说:&他日得如丁君矣!&学有榜样,又得到父亲的指点,司马光果然倍加努力。他读书跟父亲一样,不仅仅只是背熟,还要弄懂意思。所以,往往同伴们背会了书去游玩,他却独自放下帷幔,苦苦思考,直到把文意弄懂并把书背得烂熟为止。为了不浪费光阴,抓紧时间读书。司马光自己设计用木头做成了一个圆形枕,取名&警枕&,夜里睡觉便把它枕在头下。木头是圆的,床铺又是硬板,晚上睡觉只要一动弹,&警枕&便会滚落在地,他随即惊醒,披衣起床,挑灯夜读,不至於一觉睡到大天亮了。这样刻苦学习到15岁,司马光&於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而且他学的知识很紮实,以致&终身不忘&。司马光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不管是在马上,或是在官轿中,抑或在夜不能寐的时候,他都抓紧点滴时间来读书思考问题。正是司马光少年时代的苦读奠定了坚实的经史、文学基础,才使他能手着不朽的巨着《资治通监》;也正是他童年便养成了正直、诚实、质朴、仁厚的品格,所以才能入朝为相,成为北宋一代名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韶华易逝,要想将来有一番成就,就要抓紧时间,发愤图强,不要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喟叹。李叔同也曾写过这样一首词&&《悲秋》,用来劝谏人们要珍惜时间:风乍起,黄叶飘,镜里朱颜,愁边白发,日夕疏林抄。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珍惜时间的意识。君不见,夜晚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牌桌上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这些人正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想有作为的人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吧!向别人学习,才能让自己更完善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奚刻当矫之以浑厚。&清&陈榕门&轻佻应以稳重矫正,浮躁应以踏实矫正,褊狭应以宽宏矫正,急躁应以和缓矫正,刚强暴戾应以温柔矫正,浅露应以沉潜矫正,刻薄应以浑厚矫正。&rdquo&每个人身上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积极向别人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弘一法师藉此这样告诫我们。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弘一法师,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非常谦虚,总感到自己还有许多不如人的地方,总想着向别人学习。一代宗师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岂能例外呢?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皆有向别人虚心学习的优点,它们的成功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一个善於学习别人长处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人。几乎在每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中,成吉思汗都处於劣势,可为什麽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以他的胜利而告终呢?除了成吉思汗本身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於向别人学习,即便对方是自己的敌人。成吉思汗对於工匠有着极大的兴趣,每次战役之後,工匠一个不杀,都带到大漠,让他们从事生产。这是因为蒙古生产技术落後,尤其缺少工匠。也真难为成吉思汗能想出这种办法来,用最快的方式赶到了时代前沿,不亚於经过了几次科技革命。他让工匠们建造了很多的大兵工厂,生产作战所需的兵器。有一个俘虏想活命,但他又不是工匠,当元朝军队过来检查时,他用右手食指在左手食指上来回换了两下,表示他会锯木头,居然因此就保全了性命。有一个西夏的降人,工技娴熟,因而深得成吉思汗的宠爱。当耶律楚材到成吉思汗身边时,这个工匠讥讽他说:&现在是需要工匠的时候,你这个酸秀才来干什麽?&足见当时工匠的地位是很高的。而且,成吉思汗还把被俘的工匠组成了独特的军种&&工匠队。有人说,这是古代军事史上最庞大的独立兵种。充分利用工匠,保证了元朝军队的武器始终处於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不仅有抛石机、连发弩、&火焰喷射器&,还从汉人那学来了火药技术,改进了火器,建造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在後来的攻城战中,炮兵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技术传到欧洲,就是元朝军队带去的。让当时几乎是最落後的民族掌握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吉思汗用一个&借&字,解决了几百年都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这不仅表现了他的谦虚好学,更表现了一代天骄的雄才大略。成吉思汗为了改变本民族的落後面貌,努力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技术、理念,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应该感到害怕或是极力去掩饰,这样只会让我们的缺点和不足更明显,对我们的发展也更不利。我们应该做的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吸取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要把工夫用在平时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拔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难追!&清&天如禅师&人生是短暂的,眨眼工夫就过去了。趁着现在不老不病的时候,抖擞精神,超脱世事;有一天的时间,就念一天的佛名;有一会儿的工夫,就修一会儿的净业。不管别人怎样了结此生,反正我自己的'盘缠'已经预备好了,前程是稳当的。如果不备好'盘缠',後悔可就来不及了。&rdquo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到了紧要关头,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白白的浪费了大好机会,遗憾的是,此时後悔已经来不及了。弘一法师因此告诫我们,不管干什麽事,都要把工夫用在平时。只有平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才不会造成&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局面。由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人随时要有忧患意识,随时需要为自己准备好必要的&盘缠&。曾国藩就是一个随时为自己准备&盘缠&的人。从根本上说来,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功业,主要是基於他自己的发愤苦读,不断为自己增加&盘缠&。 9岁时,他已经读完了&五经&;15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至能够背诵;其後,他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1836年,曾国藩会试落第。这次失败,让他知道了自己功力欠深,同时,也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试後,曾国藩收拾行装,怅然赋归,搭乘运河的粮船南返。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作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不过,这时的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没有多少了。路过唯宁时,他遇到了知县易作梅。这个人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都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是老相识了。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交谈中,易知县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一想其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便有心帮助曾国藩。於是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作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与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告别易作梅,曾国藩继续南返。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流连忘返,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在书肆中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忍释,他太需要这样一部史书了。一问价格,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但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史书买下来。书商似乎猜透了这位年轻人的心理,一点价都不肯让,开价一百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於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舖,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回家以後,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的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还债,但能细心读之,斯不负耳。&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并立下誓言:&以後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这个习惯,他一生从未间断。在他的发奋攻读下,一部《二十三史》亦烂熟於胸。曾国藩读书极专,他认为治学贵专,不专则广览而不精,博阅而不深,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却其本质,知其形而忽其实,懂其表而不识其内涵。读书是曾国藩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日日读书,日日写作,活到老,学到老。1871 年,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作为理学修养甚深的他,在1月17日写了几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读书不要放松。这几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并详细制订了课程:&读书读熟十页,看书应看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即日记),记茶余介谈一则,右每日课,连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右月课;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应看书不具载。&rdquo日,曾国藩的老病之躯已如风中残烛了。 3月5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过金陵,曾国藩出城迎候,出发之前阅《二程全书》,迎接途中,&舆中背诵《四书》,忽手指戈什哈,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声。&身体差到如此地步,他还是坚持每日阅读《二程全书》。他在日记中发出感叹:&近年或作诗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於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惊何极!&他虽然自知油尽灯枯,将不久於人世,却依然要抓住生命最後时光做自己最喜爱的事&&读书。正是曾国藩的这种坚持,把工夫花在平时,随时充实自己,而且从不间断,一生如此,让他成为晚清最有名的重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自己的生命之树同样绽放美丽的花朵,也要把工夫用在平时,随时学习,随时提高自己,随时为自己的锦绣前程准备充足的&盘缠&。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真身。&宋&招贤大师弘一法师解释说,&百尺竿头&,是一种佛语,比喻修道之人的道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人们常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比喻在取得很高的成就後争取更高的成就。倘若取得成就之後自高自满,那是不会再有更深造诣的。弘一法师还常引用《坛经》上的&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胜不灭。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来劝诫世人&&至高无上的觉悟,需要每时每刻都去体会、学习才能得到。世界上,总有那麽一些人令我们不得不让刮目相看&&工作後继续努力深造,考研的;老来上大学,补知识的;在科学事业上刻苦钻研,更上一层楼的&&这些人对自己的人生、对待学习总是抱有一种不知足的心态,这种&不知足&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生活中,对於有些事情我们或许应该多一些知足常乐的心态,但是对於学习这件事,我们最好永远都不知足,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在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里,期终考试的最後一天,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挤在教学楼的台阶上,正在讨论着即将进行的考试,这是他们毕业与工作之前的最後一次测验了。这些年轻人一点也不紧张,而且都表现得自信满满的样子,因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教授曾经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书籍或笔记作参考。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时间终於到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更加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然而,这些年轻人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反而流露出一种焦虑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他俯视着眼前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後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rdquo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rdquo仍然没有人举手。&三道题?两道题?&rdquo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rdquo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修行&,关於学习的事情仍然有很多是你们所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後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学习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rdquo教授并非真的想用五道难题来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心,他的目的仅仅是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以一种低姿态学到更多的东西罢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能&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过於自高自大,而是因为信心不足&&他们总是以时间、年龄、精力等一系列的藉口,将自己束缚在一个不能继续学习的位置上,他们从内心里就已经认定自己不能学习了,所以他们才学习不到任何东西。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若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请立刻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抓紧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只要行动起来,就比原地踏步要强得多。
查看: 2198|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大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