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母粒造粒机水污染的鱼吃了会影响血液吗了了会怎样?

河里的鱼吃起来有煤油味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百度知道
河里的鱼吃起来有煤油味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最近到市场上买鱼(活鱼),回到家煮好吃时,总觉得鱼肉有煤油味.我很想知道什么情况下会使鱼肉变的有煤油味?同时,如果是因为河水被污染造成的鱼肉有煤油味的话,我要检验是什么成分造成的憨弧封旧莩搅凤些脯氓,应该怎么处理,去化验什么项目?到哪里可以化验出?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是因为河水被污染造成的
1 河水污染2 用煤油炒的
河水污染太严重了!
你好,有机化学分析是酚污染,有害,建议勿食用
其他类似问题
煤油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Untitled Document
7.1.3环境污染
7.1.3.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是由人类活动直接引起的天然与合成的有害物质向大气的排放。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污染物可以是以气体、液体(气溶胶)或固体形式存在的一些化学物质中的任意一种。而且,污染物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初级污染物),或在太阳电磁辐射的影响下,在空气中由其他污染物制造出来(次级污染物)。主要的污染物是那些被大量制造并且对健康和环境有影响的物质。
空气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有许多不同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妨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腐蚀雕塑,破坏公共财物。同时,通过降水将污染物带至地表和地下,改变局部或区域土壤、湖泊和河流的化学性质,乃至全球生态系统。
固体微粒或液滴,包括烟尘、烟、灰尘和、气溶胶
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浓度水溶性气体
红褐色气体,微溶于水
碳氢化合物
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许多化合物
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微溶于水
蓝灰色气体,可溶于水,不稳定,略带甜味
无色气体,具有令人不快的“臭鸡蛋”味,微溶于水
具有刺激性气味、无色、可溶于水的气体
无色气体,微溶于水
金属,能存在于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化合物中
金属,能存在于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化合物中
二.烟尘与光化学烟雾
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造成8 000人死亡,主要原因是在雾大无风的天气下经久不散的黑色烟尘。这种烟尘属于硫酸性烟尘污染,是燃料(主要是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与烟尘不断蓄积,加之三氧化二铁粉尘的作用,生成了相当量的硫酸,吸附在烟尘颗粒上或凝聚在雾气中形成的。烟尘是由固体颗粒和液滴所组成的,粒径为0.01~1μm。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火力发电、水泥和石油化工生产、车辆排气以及垃圾燃烧,采暖锅炉和家庭炉灶排放的烟气等,都是烟尘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以燃料燃烧排出的数量最大。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吨烟尘排到空气中,大致每燃烧1t煤就有3~11kg烟尘飘到空气中。
烟尘除本身会刺激和毒害人体外,还能吸附有害气体和经高温冶炼排出的各种金属粉尘,尤其是致癌物质,使人患上癌症。烟尘微粒还可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产生比原污染物毒性更强的物质,如吸附二氧化硫后生成硫酸,造成弥漫性肺气肿。烟尘还有吸湿性,促进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烟尘越多雾就越大,影响地面的光照强度特别是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杀菌作用,使某些疾病传染和流行。为了控制烟尘污染,我国早年已制定政策,禁止在一些主要大城市冬季燃煤取暖。提倡发展城市煤气,提高气化率。
光化学烟雾是以汽油作动力燃烧后出现的一种空气污染现象。表现特征为出现白色、紫色或黄褐色雾状物,大气能见度低,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和喉咙,令人常有流泪、喉痛、呼吸困难、甚至呕吐等症状。烟雾具有氧化性(含臭氧),能使橡胶开裂,植物叶片受害后枯黄。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秋季晴天,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交通繁忙时期,白天生成,傍晚消失。这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的阳光下,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二氧化氮和过氧乙醛基硝酸酯等,总称为光化学氧化剂。这些物质同水蒸气一起,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带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光提供了能量,故称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可使人眼、鼻、气管、肺粘膜受到反复性刺激,出现流眼泪、红眼病、气喘、咳嗽等。长期慢性伤害可以起肺功能异常、支气管发炎、肺癌等。预防光化学烟雾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制定法规,特别在污染严重的大中城市,只等严格的大气质量标准和各类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引导、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车,推广无铅化汽油。此外,炼油厂,加油站和焚烧炉等都是重要的污染源,须进行重点控制和治理。
附:伦敦烟雾事件:
作为近代8大环境公害中最严重的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8日。其时英国伦敦上空高气压久留不散,静风,大气逆温。工厂和取暖燃煤排放的大量SO2和烟尘积聚在低层大气中不能稀释扩散,市中心的能见度降到5m以下。大气中SO2和烟尘浓度分别为平时的6倍和10倍。呼吸道疾病患者急剧增加,医院里病人爆满。一周内死亡人数比同期增加4
000人,45岁以上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为平时2倍。此后两个月又陆续死亡8 000人。
三.酸沉降与酸雨
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及其前体物SOx、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前者称为湿沉降,后者称为干沉降。湿沉降习称酸雨,一般指pH&5.6的各种形式的降水。
20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注意到加拿大、美国、北欧等地没有任何已知酸源的湖泊变得逐渐酸化,湖泊中的鱼群已逐渐减少。实际检测表明,这些地区降雨的酸度远远大于正常值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即酸雨。出现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燃烧了大量石油、煤和其他矿产。煤和石油都含硫,在氧气存在和高燃烧温度下,含硫化合物被氧化成氧化硫类物质。二氧化硫本身是一种有毒物质,同时它与大气中的臭氧、过氧化氢和水蒸气反映形成硫酸。发电厂和冶炼厂的高温燃烧也会产生氮的氧化物,主要是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结合形成的。一氧化氮不易溶于水,毒性不大,但能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氮。
2NO+O2→2NO2
通过与大气中物质的各种反应,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
酸雨对降雨量较大的地区、易感的水体和土壤中的植物和动物造成明显的损害。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酸雨问题十分严重。据调查,美国东部纽约等五个州由于酸雨引起玉米及饲料作物减产,农业经济损失每年为6
400万美元,减产率8.2%。在加拿大东部,酸雨已经使成百个湖泊没有鱼生长。农作物和其他植物也受到影响。据报道,瑞典大约有3 000个死湖。酸雨改变了土壤和湖泊的pH,同时会导致有毒金属(例如铝和汞)从土壤和沉积物中释放出来,进入动植物体内,并逐步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我国降水酸度由北向南逐渐加重,华东、西南地区已普遍发生酸雨,形成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另外,酸雨因腐蚀性很强,会大大加速建筑物、金属、纺织品、皮革、纸张、油漆、橡胶、文物古迹等物质的腐蚀速度。
酸雨可随大气转移到1 000km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是一种超越国境的污染物。在人们认为最洁净的北极圈内冰雪层中,也检测出含量相当高的酸雨物质。目前,各国采取的防治对策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一方面节约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各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标准,共同协作解决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问题。
附:北欧和北美湖泊严重酸化:
(l) 1985年瑞典环境部对6 908个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推测:在瑞典湖面超过1hm2的约85 000个湖泊中,15000个被酸化,其中4
500个湖泊鱼类绝迹,1 800个湖泊正在变成“死湖”。此外,总长10万km的河流流域也在酸化。
(2)在挪威南部,对约2.8万km2区域内的5 000个湖泊的研究表明,其中1 750个由于pH过低而使鱼虾绝迹,其他900个受到严重影响。
(3) 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美国纽约州阿第隆德克(Adirondack)山区217个山区湖泊(海拔600m以上)中51%pH&5.0,其中90%鱼类绝迹,到80年代初,严重酸化的湖大大增加,酸化已不仅限于高地湖。
l 根据1988年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政府的报告书,省内湖泊超过1hm2的湖泊共有约16万个,其中40%已酸化,30%鱼类绝迹,所造成的损害不仅涉及鲑鱼和鳟鱼等渔业,也包括农业和旅游业,估计总金额高达2.5亿美元。
7.1.3.2水污染
水污染可定义为任何妨碍水资源利用的人类行为。所有水体污染物可分为四类:生化试剂、可溶的化学物质、不溶的化学物质和热。
水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是由于供藻类生长的无机营养物过剩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减少了到达其他植物的光,降低了溶氧水平,且对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可能有毒害作用。导致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是磷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物质可间接的以含磷或含氮有机物的形式进入水生生态系统或直接以污染物形式进入。许多去垢剂含三聚磷酸盐,同时农业施用的含磷及含氮化肥中有25%进入水体,导致富营养化。磷污染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因为含磷物质通常是水生生物群落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物。磷的增加引起植物生长的增加。随后这些有机物的分解又带来溶氧不足。有机物的增加给分解者提供能量和营养物,分解者氧化有机物时将耗尽氧气。我们用生化需氧量来衡量这种作用。生化需氧量(BOD)是这种溶氧消耗效应的量化指标,它表达了为生物氧化有机物时需要多少氧气。有机物同时经历化学氧化,存在化学需氧量(COD)。极端情况下,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氧气的完全缺失。这将使任何需氧生物都不能生存。鱼类和浮游动物会死亡。
水体中同样存在有毒物质污染,在水中发现的无机有毒物质有砷(来源于杀虫剂)、镉(来源于电镀)、氰化物和汞等。这些金属干扰任何其它生物体中许多重要的酶的生理活性,而且这些重金属原子与蛋白质结合后不能被排泄掉,会引起生物积累,通过食物链由低剂量积累到高浓度,造成危害。金属中毒问题将常由于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金属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而复杂。典型的例子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水俣病。由于一家工厂将含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汞进入鱼虾体内,猫、鸟等动物和人因吃鱼虾导致甲基汞慢性中毒而发病。病人手脚麻木、运动失调、直至死亡,称水俣病。据估计,人类每年向环境中排放大约数千至上万吨汞,大部分进入海洋。
除了金属中毒,水体中还存在有机污染,有机水污染物中非常重要的一族是多氯联苯(PCBs),这类稳定的含氯化合物由于各种工业过程。虽然这类化合物并不影响生物需氧量,但它们有剧毒。被人食用的鱼中PCB含量最高只能为2×10-6。
另外,不溶性固体对水体也有不利影响。不溶性固体主要影响水的物理性质。这些物质阻塞水道,使水变浑浊,降低了水的质量。它们同时会给鳃呼吸动物(如鱼类)带来物理性的问题。通过吸附作用,悬浮的固体颗粒会浓缩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
二.海洋污染
1990年,海洋污染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得出如下结论:在海洋中,到处都有人类的“指纹”,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滨到海洋深渊,都能观察到化学污染和垃圾。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主要海洋污染物包括生物性污染物(如传染性病菌和病毒)、有毒污染物(如金属和烃类)、放射性污染物、塑料及其他固体废物。据估计,由于人类活动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为1
000万t。另外,人类每年还向海洋排入2.5万t多氯联苯,25万t铜,390万t锌,30多万t铅,留在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约2 000万居里。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汞中约有5
000t最终排入海洋,排入海洋的有机营养盐数量更大。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据估计,全球每年向海洋倾废两包括工业废料和生活废物在内多达200亿t,其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
海洋污染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赤潮。赤潮是由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环境异常现象。近年来,赤潮范围逐渐扩大,频率不断加大,在全世界很多海域都不断有赤潮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如前所述,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
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物增加,最直接的后果是减少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并危害人类健康。国际间的协调、控制与合作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尤为重要。目前,全球性防治海洋污染的国际条约已有近20个。
(一)赤潮(Red tide)
人们将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的各类污水排入海洋,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是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是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海洋则称为“赤潮”。
造成赤潮最直观的表现是藻类个体数量增多和种类的变化。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藻类的种类数量减少,而藻类的个体数量猛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通常起着限制因素作用的两种营养素是磷(磷酸盐的形式)和氮(硝酸盐和氨的形式)根据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共给他所需要的养料中数量最小的那一种。在藻类分子量(C106H263O110N16P)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中磷最小,氮次之。可以看出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磷的供应量。当水体磷供应充足时,藻类可以得到充分增殖,如果磷供应量受到限制,那么藻类的生产量就将受到限制。
附:我国近年来近海赤潮发生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渤海、东海、南海就开始出现对赤潮的记录,其后暴发频率日益增加。
年间,共发现20起,而年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近300起,1989年发现12起,1990年为26起。1992年增加到近30起。
1999年,中国海域共记录到15起赤潮,比1998年减少7起。15起赤潮中,以7月13至21日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面积为最大,达6300平方千米,持续9天。赤潮生物仍以甲藻类为主。
2000年,中国海域共有赤潮记录28起,累计面积超过 104km2,其中东海11起,渤海8起。
2001年中国海洋灾害中,赤潮达77次。
2002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海海域共发现赤潮51次,累计面积超过9000平方公里;黄、渤海海域共发现赤潮17次,累计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南海海域发现赤潮11次,累计面积约为540平方公里。
频发的赤潮不仅严重影响了海洋渔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仅1998年3月底至4月中,暴发于粤港两海域的特大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此外它还对人群健康构成直接威胁,日,广东大亚湾曾发生因食用赤潮区贝类中毒事件,导致两人死亡。
附:日本水俣病
同样作为20世纪8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日本水俣事件发生于1953年。最开始发现日本九州的鹿儿岛水俣市出现一批疯猫,疯猫的症状是惊恐不安、到处乱窜,有的疯猫好像为了扑灭身上的烈火而投入大海。与“狂猫症”出现的同一时期,人们发现在水俣市靠近工业区排水口的海湾里,肥大的鲈鱼翻着肚皮死了,漂在海面上;在海滩上,发现很多水禽也都死了。在水俣市的医院里,接连不断地发现奇怪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发病初期手脚、上唇和舌头感觉麻木,然后不能说话。重患者脸部痴呆、精神失常。水俣湾的动物开始出现行为异常,有的鸟从所栖的树上掉下来,有的钻进建筑物里,是什么原因是任何动物的了这种病?一时很难诊断,当时人们把这种奇怪的病以地名命了名,叫做“水俣病”。经过对水俣猫的检查,发现病猫的五脏器官比正常猫的五脏器官中含汞量明显增高。也发现水俣湾内的鱼贝中含汞量较高,当地渔民使用了汞污染的鱼贝,因此水俣病的患者以渔民为多,并在水俣病患者的头发、尿中检查出大量的汞。
经查明,水俣市一带兴建了大批工厂,1949年开始生产氯乙烯(早期生产塑料的原料)。1956年产量超过6 000t,企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工厂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随意排入近海,其中一些化工厂使用氯化汞做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含汞废水,水俣病就是通过汞废液→海水→浮游生物→鱼→人和猫这样一个过程,经由食物链一级一级的富集,最后使鲇鱼等体内的汞含量达到10~20mg/kg,最高达到
0~60mg/kg,比源污染水中汞的浓度高出1万~10万倍,比正常鱼体中的含汞量高900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由于长期使用这种含高浓度汞的鱼类和贝类,导致汞在人体内积少成多,最后达到致病的浓度。汞就是这样富集在人或猫的大脑里,致使神经中枢中毒。
三.江河污染
景色秀美的英国泰晤士河曾经由于污染而变成了一条臭水沟,英国政府为了恢复其本来面目,耗资500亿英镑,历经三十年才达到目标。我国的淮河由于其上游地区污染企业特别是小造纸厂、小化工厂等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中,致使河流严重污染。1994年高温干旱,上游污水大量下泄,形成长达70km的污水带,持续2个月,所到之处河水无法饮用,工厂停产,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国家为了治理淮河,下令关闭了沿河几百家小造纸厂,明令禁止污染企业的发展。长江同样遭受了严重污染,几乎每个沿江城市的江段都有绵延数千米甚至几十千米的黑色污染带。长江的污染使生活在其中的许多生物受到严重影响,有些物种如中华鲟等已濒临灭绝。
四.湖泊污染
湖泊污染的突出表现为湖泊的富营养化,我国湖泊环境调查表明,大部分湖泊已达富营养状态,特别是一些靠近城市的湖泊,达到极富营养状态,水变黑、发臭。我国著名的湖泊如西湖、太湖等已由于富营养化失去了以往的秀丽姿色。如不及时治理富营养化,大量死亡的生物遗体逐年堆积湖底,会使湖泊淤积变浅,逐渐演化成沼泽而进一步消失。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须多方努力,如控制流入湖泊的氮、磷总量,在湖泊周围地区禁止使用含磷的合成洗涤剂,加强农业生产中化肥、牲畜粪便管理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
(一)富营养化的特征
工业及城市排放的大量污水,农田里化肥等经雨水冲刷而最后汇集到河湖里,给湖泊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中主要有氮、磷和碳等。适量的营养物质对湖泊生物是有益的。但是营养物质过量的倾注入湖泊将改变原有的面貌而走向它的反面。蓝藻的发生就是由于湖泊中营养物质过盛,即所谓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蓝藻中有不少有胶质膜,有些种甚至是有毒的,不是鱼类的良好食料。加上阳光强烈照射,无风、水温升高,水流不畅通,浮游生物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占据水体空间。这种富营养化常常发生在缓慢水体,如发生在湖泊称为水华。当水体中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集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及底泥沉积物。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所以,在已经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是断绝外界营养物的来源,也不宜使水质达到净化。
洗涤剂中磷对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
我国年人均消耗洗涤剂2.5kg(保守数),科学实验表明,1g磷入水,可是水内生长蓝藻100g。目前我国湖泊几乎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太湖水的磷含量由1981年的0.02mg/L提高到1995年的0.13mg/L,平均每年上升0.008mg/L。
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洗涤品禁磷限林,90年代末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州禁止家庭使用含磷洗涤剂。之后,西欧国家竞相效仿,提出洗涤品禁磷限磷,瑞典、德国对家庭洗涤剂实行限磷措施,瑞士和意大利已经全面禁止在洗涤剂中使用磷。1980年,日本提出洗涤品禁磷,用废石代替磷做洗涤剂的助洗剂,目前洗涤剂无磷化率几乎达到100%。
我国20世纪末上规模的洗衣粉企业100多家,小规模洗衣粉企业有几百家,年生产洗衣粉230万t,消耗三聚磷酸钠45万t。如果按平均15%含磷计算,每年就有6万多t的磷排放到地面水。
我国无磷洗衣粉的生产量只有20万t。只有七八家洗衣粉企业认证绿色标志,正在申请绿色标志的企业也只有十来家。1995年,国家颁布了无磷洗涤剂的行业标准。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禁磷限磷。
五.地下水污染
有害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都可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特别近年来由于水源不足,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净水与污水串通而被污染。滨海地区地下水的超量开发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导致水质恶化和土地盐碱化。我国饮用水污染也非常严重。据估计,我国人口中约60%的人饮用水不合卫生标准,有两亿人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保护地下水资源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工业、生活污水和海水等进入地下水系的途径,改善水源区周围环境,保护植被,建设合理的下水道,防止地面污水向下渗透。
7.1.3.3土壤污染
污染土壤的物质有很多,一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氰化物和卤化甲烷,土壤中大量微生物使用这些化合物。原油和燃料中的脂肪烃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短链、饱和、不分支的化合物容易分解,长链、多分支的物质降解速度则较慢。卤素是土壤污染物中最大的一类化学物质,他们最初被用作溶剂和杀虫剂,如二溴乙烯、七氯和林丹。含氮污染物包括偶氮和苯胺染剂、苯胺除草剂(敌稗)及炸药(TNT)。这些物质和表面活性剂、除垢剂中的含硫物质一般认为可以被生物降解。污染土壤的最复杂的化合物包括多聚物如尼龙、塑料和橡胶。重金属污染也是土壤的主要污染之一。
随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工业“三废”、污灌、污泥、城市垃圾、劣质化肥等都可导致土壤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田中镉、铬、砷、铅、锌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
000×104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 000×104hm2,农业污灌面积130×104hm2。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4×104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
200×104t,两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要控制土壤污染,除综合治理工业三废、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外,应用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污染是有效途径,运用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方法称为生物除污(bioremediation)。
7.1.3.4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
人类社会生产的各种固体废物,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食品垃圾、日用品垃圾)、建筑垃圾(泥土、石块等)、清扫垃圾及危险垃圾(废旧电池、邓观等各种化学、生物危险品、含放射性废物)等已成为现实生活中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其中居民及城乡各部门在生活、商业、公务活动中排出的废弃物称为垃圾。
据测算,人类每消耗100单位地球资源,就要产生42单位垃圾。垃圾对社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卫生问题,每堆垃圾都是一大污染点和治病源,长期堆放的垃圾在发酵、分解、腐烂后滋生蚊蝇、鼠类,产生有害气体、有机废液,传播疾病,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其次,垃圾有时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垃圾堆的爆炸时有发生,垃圾堆产生的甲烷日常年久,易发生突然爆炸。1994年8月湖南省岳阳市郊一座约2万m2的垃圾堆突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竟将1.5万t垃圾抛向高空,摧毁了垃圾场外40m处的一座泵房和两旁的污水大堤。垃圾威胁还具有国际性,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沿海地区就发现了数起洋垃圾事件。
垃圾漂浮物对水工作业的危害特别严重,例如每年都会有上万立方米的杂物在长江水的夹带下不断涌向葛洲坝,聚集于电厂发电机组的拦污栅前,形成大片厚达几米的堆积层,堵塞水道。这些漂浮垃圾主要来自长江沿岸的城镇及过往船只的倾倒。
垃圾对农业发展也有着巨大影响,在村庄稠密的近郊区,垃圾渗沥水污染了水源,进而污染了粮食、蔬菜和水果的生产。
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垃圾焚化和综合利用。填埋法虽处理量大,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但产生的沼气和地热成为爆炸隐患。一旦出现地震、水土大量流失等自然灾害,后果十分严重。填埋不能产生效益,还需要不断投入运营费用,并占用土地资源。在国外,垃圾焚烧技术由于占地面积小,能充分用于发电,烧结后的炉渣还可以制砖,而且操作简便而广泛使用,然而垃圾焚烧发电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垃圾燃烧分解产生的有毒物质(如二恶英)的二次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提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但减少了产品制造中产生的污染物,且节约大量能源。目前,堆垃圾的资源化技术已成为环保产业的热点。
要利用垃圾,首先应根据垃圾的成分加以妥善分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积极参与少制造垃圾及废物的回收利用,如拒绝购买一次性的、过度包装的商品,将垃圾分类等。
另一类固体废物是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以废渣为主,如燃料废渣、化学废渣。其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工业固体废物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环境,如其中的有毒物质可在降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进入土壤,破坏土壤内的生态平衡,污染地下水。其所含有机物受日晒、风吹等作用,会分解产生毒气,造成大气污染。如硫氧含量较高的煤石碓在一定条件下会自燃,散发大量二氧化硫气体。
工业固体废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有效防止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最根本方法是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使用等方式,对这些废物进行综合利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资源日益短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例如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等废弃物,其降解周期长达上百年,不但影响环境整洁,埋在图中会妨碍作物生长,被动物误吃会危害动物,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全世界每年约产生450亿t垃圾,而且增长速度很快。
7.1.3.5噪声污染
从广义上讲,一切人们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碍的声音统称为噪声。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越来越困扰人们的生活。如高速公路上车流产生的噪声接近100dB,钢铁厂、纺织厂车间的噪声都在100dB左右,建筑工地的噪声高达110
dB。这种单调、昼夜不停的轰响,给周围居民、行人的生活、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噪声对人的影响
噪声级(dB)
对人的影响
安静住宅、图书馆
一般的建筑物内轻声耳语
电视机、办公室空调
洗衣机、公共汽车、交通大道旁
吵闹 长期影响无定论
电锯、纺织车间、拖拉机&
长期听觉受损、职业性耳聋
压路机、空压机
凿岩机、锅炉车间、钢铁厂
听觉较快受损、耳聋
痛苦、耳聋
喷气机起飞、球磨机旁
痛苦、耳聋
痛苦、耳聋
一般人适应的声音强度为15~30dB。一般认为低于40dB是声音的卫生标准,超过40dB会影响睡眠,60dB以上会影响人们的工作、谈话和娱乐,70dB开始损害人的听觉,85dB以上人感觉不舒服,115dB以上健康受损伤。长时期暴露在噪声之中能引发噪声病,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嗜睡、易疲劳、烦躁、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许多证据表明,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噪声属于感觉公害,只有当声源、声音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才使听者产生干扰,所以控制途径可从这三方面入手。在控制声源方面,除了采取行政管理措施,对城市和厂区进行合理规划外,也可改进操作工艺,降低噪声。在控制造成传播途径方面,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隔声、消声、吸声技术,控制噪声扩散。在噪声较强的场所,应采用耳塞、耳、耳棉球和帽盔等个人防护措施,可以在接受点有效阻止噪声。同时,应开发新技术,尽量将噪声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7.1.3.6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物质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害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引起危害,如所知的有毒化学农药制剂、二恶英等等,它们基本都为人为因素的产物。关于环境荷尔蒙对生物体危害的毒理分析已属于《环境毒理学》的范畴,在此不再介绍。这里主要就二恶英、DDT等常见有毒物(有关杀虫剂、除莠剂参见有害生物防治一章)的毒害影响做一概述。
二恶英是由2个苯环通过2个氧原子连接而形成的芳香烃族化合物,化学名为多氯苯并二恶英(PCDD,PolyChloro DibenzoDioxin),它具有209种异构体,其中的17种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长期的临床实验证实,长期接触二恶英可以导致肝病、癌症等多种恶性疾病,此外作为环境荷尔蒙物质的代表,二恶英尤其对于男性的生殖系统能产生巨大危害,严重时可直接导致其生殖功能的丧失!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1994年9月的报告,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7年将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列为一级致癌物质。二恶英在环境中的含量通常很低,人们往往由于摄入被其污染的的食物如:肉类、奶类及鱼类脂肪等而中毒。1976年6月,意大利的一家工厂发生二恶英中毒事件,急性中毒者达450人;1999年震惊全球的比利时二恶英“污染鸡”事件几乎波及整个欧洲,为此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更造成了对人们生理、心理上的严重危害。
PCDD有多种排放源,如金属冶炼厂,农药,除草剂生产工厂,有机化学品制造厂等。但环境中的PCDD的主要来源是垃圾的焚烧,因此控制垃圾焚烧的条件是减少其排放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在2000年2月颁布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对焚烧炉技术指标,烟气中PCDD浓度作了严格的要求。
早在1847就已被合成的DDT(一种含氯甲基的有毒杀虫剂),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制剂。在早期的使用过程中,DDT在消灭森林害虫、棉花害虫、蔬菜害虫以及蚊、蝇、虱、蚤、臭虫等卫生害虫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功效。1944年二战期间,DDT有效的控制了流行于驻扎在那不勒斯的盟军某部中的斑疹伤寒,其后开始被广泛用于控制人类自身病虫害,如疟疾。有统计显示,在19世纪后半期的几十年中,DDT在控制疟蚊防治疟疾的过程中已拯救的人命近达5千万。
正因为DDT的方便、高效,人们对其开始大肆使用,然而由于化学制剂对控制目标不可避免的抗性选择(参见有害生物防治一章),其用量越来越大,而效果却越来越差。更为严重的是受生物扩大作用的影响(参见有害生物防治一章),许多高营养级的生物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的清水湖,湖水中只含有0.2mg/L的DDT,而水中微生物含量为5mg/L,湖内的鱼吃了含DDT的微生物后,体内含量已高达20mg/L,大量已鱼为食的水禽,在吃了这些鱼后大量死亡!在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就DDT
的危害举了大量的例子。而处在生物圈中的最高营养级的人类自身却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甚至连生活于北极与此似乎毫无相干的爱摩斯基人体内也出现了 DDT!
20世纪70年代,美欧等国开始限制、禁止使用DDT,我国于1983年宣布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从此DDT这一曾为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农药推出历史舞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法造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