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子孙孙都姓泥在朝中什么意思

宿松民俗:丧葬习俗之出殡&烧灵
出殡:宿松称“出丧”,“发丧”。就是将棺枢从灵堂移出(宿松叫捧)到入土安葬的过程。
&出殡前,丧家就要请好抬棺人,宿松称“丧夫”,也称“出力”、“八仙”。孝子手托托盘(放置鞭炮)挨家去跪请,孝子不进屋,只需在大门前放一挂炮,“八仙”应声而出与孝子谈妥即可。
出殡前夜,丧家要办酒席招待送礼的亲朋好友,也基本上是第二天要送葬之亲朋。其中八仙专设酒席款待,烟酒菜等都双份待之。死者家属向八仙安席,以示请之帮忙。丧家还要为丧夫备办一双出丧用的鞋。
民俗中棺材在起后必须一口气送至墓穴,中途不准落地,抬时须十分谨慎,切忌发生事故,否则对死者不敬,对丧家不吉利。因此,随棺人员中还要安排两个人各扛一条板凳,一边一个,负责在出殡途中歇脚时插凳子,俗称插马。
出殡的日子和时辰先由风水先生(即地仙)根据阴阳、八卦事先算定,具体时间多在早晨6点至8点。
出殡前要做堂祭,(道士管荐行灯),意即让亡灵告别祖宗。让道士做法为亡灵送行。出殡堂祭,请礼生哭诉祭文,孝子穿白孝服,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头巾,随礼生绕灵棺三圈,反复三次上香叩首,哭泣至哀,亲属依辈份和直系依次分类上香奠祭,但祭礼程序较少。
祭毕,将灵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门口,然后由长孝子头顶“亡人牌位”,两旁由表兄弟扶架,从灵堂内将“牌位”请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亡人牌位”叩头。叩毕,孝子分跪在供桌两旁,向吊丧的亲友行礼,礼毕,仍由长孝子将“亡人牌位”用头顶着送回正屋中的供桌上(通常是放在家中堂柜上),永远供奉,或以后供入祖祠。并将丧盆、倒头饭、引魂灯(亦称倒头灯)以及一些祭品,移出门外。孝子跪在纸盆前,不停地烧纸。
在门口空地上放在两条长板凳,请棺时,孝子在棺头扶棺,闺女、儿媳等在棺尾痛哭,丧夫分两边,用手托棺底,将灵枢移(捧)至长板凳上,然后将“龙杠”与棺材用“茼索”绑好。请八仙吃早餐。
餐毕,八仙就位,哗彩祭棺(也称祭龙杠)。祭棺者高站在棺旁垫棺的凳子上,递上装手执酒壶,分别在灵枢的前后左右筛酒祭棺,八仙附和。祭有十祭,全系赞颂亡者后代财昌盛人兴旺,福禄寿全之词。在棺上铺盖红色绒毯,系上一只纸扎的公鸡或白鹤,俗称引路鸡意为驾鹤西去。另有纸扎金童玉女和彩色花的;有的在棺盖上安盖龙凤棺罩。
&&&&出殡时辰到,随着丧夫的一声吆喝,鼓乐齐鸣,哭声一片,启棺上路。有的径直往墓地,有的则绕道游棺后再往墓地。棺前鸣金开道,就是一长者,用一锄头,挂着一面大铜锣,沿路分分钟敲一下,华幡(俗称引路幡)引路,就是两小孩,各拿一根小竹杆,上面挂着一长条白纸;后面是孝孙捧着遗像。孝子扶棺前行,一手拿哭丧棒,一手扶着灵柩,长子扶棺前左侧,次扶棺前右侧,随棺即停即跪,拜谢路祭的邻里亲朋,不论路面坑洼积水难行,直到游村结束才能站立起来。途径乡邻和亲友门前时,燃炮送行。出殡队伍两旁安排人上前答谢放炮的人,过去只一根烟,现在好多发一包烟。棺后跟送葬的妇女,她们一路哀哭。随后是乐队、锣鼓和喇叭,如果有两班锣鼓,则一班在棺前。再后是其它送葬的亲朋好友。最后是撒纸钱的,放炮的。
凡棺行至路口或过桥时,都要在路口处或桥头停柩,烧香纸放炮以示祭路神、桥神。
亲戚途经之处设路祭。提前在路旁置一方桌,桌上摆香烛祭品和糕饼茶。糕饼茶通常是一条烟,一箱饮料和一箱饼干。送葬队伍遇到祭桌后,立即停柩。八仙歇脚喝茶。由于时间紧,因此八仙不会歇脚太久,简单喝口茶就起程。但派人负责收集糕饼茶,待出殡结束,再分摊。因此亲戚多的人家,八仙出力也高兴。祭丧者在棺头烧香脆拜叩首,祭毕,继续起棺行进。
游龙至村口,即将到墓地,八仙抬着灵柩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俗称回龙。此时女眷和其它亲朋止步,尽哀返回。棺至墓地后,按择定的时辰安葬。抬轴子的把贴的幛心撕掉带回。有的人家在亲友返回祭者家中后,道士还要做一道散七饯行,然后到选定地点烧灵。
倒头饭:传说可以消灾驱邪。因此不注意会被别人在忙乱中端走。一般处理的方法是:一部分炒熟,磨制成粉分给家人吃,特别是小孩子吃。另一部分要留作“烧灵”时用,到时等灵屋烧起来后,要把它往火堆里抛洒,说是即给孤魂野鬼吃,也给那些前来为死者搬运灵屋的轿夫、挑夫吃,让它们吃了好为死者的亡魂出力。
亲戚朋友听分明,恭请全场静下心。
孝家今日委托我,特把美酒祭龙神。
八大神仙配合好,我相呼来你相应。
古往今来成传统,有呼有应便有灵。
人人高堂有父母,养儿养女恩情深。
一旦父母归故里,生离死别哀沉沉。
奉劝家属及亲友,多加节哀少伤心。
人生有来也有去,树木有荣也有枯。
风花雪月可一比,便觉人生是旅行。
风气风息能几久,花开花谢不长春。
雪来雪散无踪影,月缺月圆到古今。
人似风花似雪月,天公造化有转轮。
沧海变田田变海,夕阳落下朝阳升。
古有先帝秦始皇,遥遥万里筑长城。
劈山填海建皇宫,今人也只闻其名。
便有西风楚霸王,曾经举鼎在朝中。
一心指望当霸主,却在乌江把身沉。
光阴似箭拉不住,日月如梭谁能停?
青春一晃生白发,自然规律岂由人?
老君尚有登仙日,彭祖也未享万春。
人生哪有无疆寿,鲜花岂有百日红。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撵旧人。
来来去去来又去,生生死死死又生。
须知春尽花犹在,毕竟人走世不空。
子生孙来孙生子,天高地阔红日升。
我今靠近龙身站,掉头转腔说分明。
水有源,树有根,老龙到此有历程。
昆仑山上长出土,阳光雨露育成林。
张果老将它来砍下,吕洞宾将它驮下山。
韩湘子搬到刨码上,鲁班师傅窍做成。
从那时,龙出生,一直造福到如今。
多少年来多少代,多少子来多少孙。
多少富贵到手上,多少荣华进门庭。
一桩桩,一件件,多因老龙显威灵。
我今也来把酒敬,恭请大家听分明。
日出东方一点红,手执金壶祭老龙。
祭龙头,龙抬头,子孙做官第一流。
代代威名惊四海,个个豪气冲牛斗。
祭龙尾,龙摆尾,子孙驰名全世界。
知名人士遍地有,都从贵府走出来。
祭龙腰,龙展腰,子子孙孙步步高。
代代都出栋梁材,为国为民立功劳。
祭龙身,龙起身,发亲发友发乡邻。
荣华富贵家家有,健康长寿乐太平。
时间关系到此停,对话八仙说分明。
齐心协力慢慢走,一路切莫惊先人。
好让先人抬头望,望完故乡望子孙。
望到故乡年年好,望到后人日日新。
望到儿女疼儿女,望到子孙爱子孙。
再对八仙说句话,紫金山是先人家。
跋过金山过银地,葬好先人旺子孙。
但愿今朝祝福灵,敬请跪者都起身。
敬请鸣炮又奏乐,敬请八仙都起程。
伏以(鲁班),天地开张,日吉时良,黄吉开张运,祭龙大吉昌;
日出东方一片红,手拿金壶祭老龙,上达兵书托宝剑,下拿锡壶祭老龙;此酒何人所造?此酒何人所兴?此酒本是杜康造,此酒本是杜康兴;
杜康、杜康,听我言张,弟子借此酒,祭龙大吉昌;
酒祭龙头,子孙拜相又封侯;
酒祭龙尾,子孙做官轻如水;
酒祭东,子子孙孙在朝中;
酒祭西,子子孙孙穿朝衣;
酒祭四角,子孙有吃有喝。
烧灵:送葬的亲友回至丧者家中,然后选定地点烧灵。先在地面铺放一层柴禾,便于烧化。再把灵屋摆放正,用表纸垫稳,上架一根长竹杆,派人撑好,以防灵屋在烧的时候歪倒。四周堆有衣方箱、金银柜、花轿(限女性亡者)、纸钱和“金银元宝”等物,然后用火钳画一个大圆圈,再点火。烧灵时,要派人围绕火堆,顺转反转不停的敲锣,直至火熄灭。送葬的人用过的头巾、孝服等丧葬用品要在火头上过一下。
丧事料理完毕,对亡故者遗物的处理与分配提到了议程上。农村有如下说法:父亲亡故,其遗留衣裳由儿子们协商分掉;母亲亡故,其衣裳由女儿们分掉。惟被褥铺盖不能分,或留给长子,或烧掉,断不能让其他儿女们带走,俗信说被褥乃后辈(被),丧家虽亡人,但不能失去后辈。其它的全部烧化。
事毕,丧家设酒筵款待。饭毕,亲友饭后散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结婚两家习俗不同按谁家-55BBS 我爱购物网
&&结婚两家习俗不同按谁家
结婚两家习俗不同按谁家
大冶婚嫁习俗:“哭嫁”经过历史长河的源源滚动,祖籍赣西的大冶人有许多风俗习惯已受到周边习俗的影响,而有些习俗却完好保存了下来。像大冶人结婚,一直沿袭的是赣西土家族的“哭嫁”风俗。 一般,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再出门做活儿。而是在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请亲邻儿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哭是有规矩的:一般哭三五天,也有长达十天半个月的。其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哭唱结合艺术。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如“哭妹妹”:回忆与妹妹一起度过的好时光;又哭爷(音“伢”)娘:追诉母女情深;娘哭女:寄托着母亲对女儿的挂念和期望。哭嫁习俗流传久远,反映了当地人至情至性的本色,女儿即将远门,那些晶透的泪珠是对母亲和故土的厚爱,母亲脸上泉涌的泪水是对女儿毕生的忠告和爱惜。那般深情,只有大冶人自己了然于心。大冶过年春节习俗1、时间。大冶地区过春节的时间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即一年的最后一天。但是有部分刘姓人家是大年二十九,年底前的一天。据传是说刘姓的祖先特别期待过年,所以把过年时间提前了一天。2、烤火。大年三十晚上一般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烤火,因此一般人家都要提前几个月为这一天晚上准备一个大树桩,火越旺表示来年生活越红火。3、拜年。在大冶地区把大年三十过完后,年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拜年了,五伏以内的亲属都要相互拜年,拜年的形式是到对方家里去一下,送一点糕点和一两斤猪肉。并且拜年时间还有讲究,大年初一是给最尊敬的亲属或者亲戚拜年,如给爷爷奶奶、父母、丈人丈母等拜年,在这一天拜年表示对这个人最尊重。大年初二是给过去一年家中有去世的人家拜年,如果谁家中过去一年有去世的亲属,那么这一天他的所有亲戚都要在这一天早上在他家族的祠堂里,给故去的人拜年。这一天你是不能到过年一年家中没有去世亲属的人家的家中去的,去了就是忌讳,是诅菹别人来年不好。从初三开始,就是给除了上述两天以外的亲戚拜年了。时间越靠后,表示亲戚关系越疏。4、上灯。在大冶地区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以及正月的十四、十五、十六这六天必须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到处都灯火一片。据传是人间触怒了上天,玉皇大帝要惩罚人间,要在那几天让人间活海一片,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人间所以在那几天把家中所有的灯都点亮,让玉帝老儿误以为人家已经发火,以此来辟邪去祸。5、游鼓锣。即在上灯的那六天,村中所有的青少年打着鼓锣到每家每户门口,到的人家必须放鞭炮,鞭炮越长表示越热情,还把糕点和香烟招待游鼓锣的人。6、赌铜钱。即用中间有孔的两个古代铜钱,让他们旋转起来,然后用碗盖住,如果两个铜钱停止旋转时朝上的面一样,就是“洞”(谐音,不知真实意思),不一样就是“隔”(谐音,不知真实意思),然后让大家来猜是“洞”还是“隔”,猜对了的就赢了,猜错了就输了。从打赌用的工具来看,这项活动肯定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了。7、玩龙灯狮子灯。即在正月初六以后,大点的村庄组织一个龙灯狮子灯的,组织村庄的所有女婿外甥在那段时间都要去帮忙,然后其它地方都去表演,祈祷给到的地方带来风调雨顺。8、小禁忌。如大年三十那天米饭要做多点,表示年年有余,过年期间吃饱了只能说“有了”,睡着了只能说是“享福”了,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摸地面,大年初一用过的水不能倒外面,必须倒在家里集中起来,等到初二那天再倒。大冶民间建筑习俗建 房 起 梁 礼 仪 大冶的乡村建房起梁,一般都要举行起梁仪式,只不过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从而决定有的仪式非常隆重,有的仪式比较简单而已,但是它们都充满着浓郁的乡情。在仪式中,一般由木工掌墨师傅唱主角。现择较为隆重的仪式予以介绍: 先做准备工作。 东家在堂屋中间放一张方桌,桌上放两块砖,并将梁背来横放在桌子上方,蔸子放在东方,把梁搁稳,金口紧靠中梁的前边,纱帽排放在中梁前桌面上,还有香碗一个,红蜡烛两支,茶碗两个,碗内放清香一筒、黄表纸一刀、酒壶一把、酒杯三个,两袋粑粑和糖果,青布一匹,五尺长的红布(俗称五尺红)两块,有名望的木瓦工各一个,红斧头若干个(按参加仪式的木瓦工师傅人数而定),香烟几条,活雄鸡一只捆好,丢在桌子底下。木工掌墨师傅把斧头、墨斗、曲尺放在桌子上,五尺斜靠在桌子前方;瓦工的瓦刀、挂尺放在右桌方。 准备工作就绪,木瓦工和东家洗手洗脸,然后,东家把烛发燃,点香敬神,请木工起梁。 木工掌墨师傅走到桌前说:“伏以,鲁班来得迟,正是起梁时。”若是早晨,则说:“伏以,鲁班来得早,此刻起梁好。” 接着,木工把青布搭在梁上,从梁头搭到梁尾,将五尺红挂在五尺上,斧头红系在斧头把上,点几柱香,向上作一揖,在桌上香砚内装三香;转身向前门作一揖,在大门前插一柱香,瓦刀底下插一柱香。 开始上梁。 木工掌墨师傅用斧头敲打梁头说:“梁木听封!” 人回到桌子前面,面向梁木说:“叫声梁木,细听分明,汝生在仙山上,长在峻崖下,乃是稀世良材,气候已成,正堪大用,无师有官,神听处士,木听匠人。吾今封汝为正堂中梁(俗称担梁),汝曰:日间高镇华堂,以照百业兴旺;夜来正气浩荡,当保万事平安。特此封来,汝谨遵匠人之命。” 封梁后,祭梁。 先用酒祭。拿壶,呼喝《赞酒壶彩文》;斟酒,呼唱《赞美酒彩文》;祭天地诸神,呼唱有关彩文,且每呼一句,就点一柱香,洒一杯酒,烧一张黄表纸,共点十一柱香;将三杯酒分别洒在梁口、梁腰、梁园,并呼唱:“一杯酒祭梁首,代代忠良;二杯酒祭梁腰,东君时来运来,步步高升;三杯酒祭梁园,代代点状元。” 再鸡血祭。把桌下雄鸡公拿上来,举于桌前,边呼唱《鸡血祭彩文》,边掐破鸡冠,将冠血分别擦在梁口中墨、梁头、梁腰、梁园、五尺上。呼唱内容多为恭贺话。鸡血祭完后,就把鸡往前一丢说:“金鸡飞过梁,子子孙孙在朝堂。” 接着,大喊一声:“戴彩帽!”其他木工把纱帽递给他说:“上梁枕!” 梁枕挂好后,就升梁。 木工掌墨师傅喊:“升梁先升东,子子孙孙在朝中;升梁后升西,子子孙孙穿朝衣!” 两边来人把搭梁布挽好,抓紧金口往上升,说:“两脚踏云梯,两手抓龙须。”脚踏着云梯步步登高,说:“梁上一穿,一品朝官;梁上二穿,龙凤呈祥;梁上三穿,金玉满堂。” 梁托上去后,合中柱的金口时说:“你摇什么头,摆什么尾,张郎叫你俩吻嘴,鲁班叫你开金口,金口对金口,金银堆的高北斗。”到此,起梁的师傅,左手稳住梁身,右手抓住斧头,严阵待命。 紧接着,就进入起梁仪式最热闹,最活跃最吸引人的高潮阶段。掌墨师傅捧梁呼唱《起梁彩词》:“伏以,伏以!天开黄道,紫微高照。是以日吉时良,适才有仙风拂面,顿觉心血来潮,抬眼望,只见天空云飘荡,……”等有360句,其内容大都是祝福主家的恭贺话,语言、活泼、风趣掌墨师傅每呼唱一句,其他的人就齐呼一声“喜呀!” 呼唱完《起梁彩词》后,梁归位,掌墨师傅说:“斧头落地,顺顺遂遂。”或说:“斧头落地翘几翘,今后就有报子到,先报尚书,后报阁老。”然后,师傅们就把斧扔下来。 接着,掌墨师傅把梁布搭在前后陪梁和中梁的中墨上,说:“前搭金,后搭银,中间搭的聚宝盆。”并燃放鞭爆以庆祝。随后,瓦工师傅站在墙头上呼《粑粑彩》。 瓦工拎着粑粑包裹,举起来呼道:“粑粑香又甜,待我说根源,七月耕,八月种,十冬腊月土块缝,……”其呼唱的内容是恭贺主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有百余句彩词,边呼边洒粑粑,他在上面每呼一句,下面的都齐和一声:“喜呀!”并争抢粑粑吃。 至此,起梁的人都下来。掌墨师傅又给东家送恭贺:“紫金梁,紫金梁,紫金梁高万丈,前檐高来前门高。好待麒麟送贵子,不须下金雕。中梁高来中堂高,好坐新科状元郎,清正胜老包。大厦落成好气象,财源滚滚八方来。恭贺东家:发子发孙,发贵又发财,荣华富贵万万年!”恭贺完后,东家要封礼,并将准备好的几条香烟分给诸位师傅。随后宴请诸位师傅和亲朋好友。 起梁仪式才告起来。
9条其他回答
连云港四大民俗(婚嫁篇) 戳锅腔祈婚和放船求偶民间不分男女,12岁时无人作媒提亲订婚,家长们就开始紧张,要灶爷和腊月30日接灶爷晚上,男孩用烧火叉向锅塘内捣动,边捣边说:“戳锅腔捣锅洞,今年婚姻动,说个花媳妇,灶老爷面前多上供”,连说七遍。女孩害羞,由母亲代劳,与男孩说的内容相同,只是加上祈婚人的名字,改花媳妇为小女婿。居山临海的渔村大龄女孩用梭蟹背壳或大乌贼背骨作船体,用鱼骨贝壳等制作成精巧桅杆、顺风旗、仙鹤 、蟠龙等,装饰在船上作为信物。每年三月三早晨,女孩们拿自己的小船到通海山涧上游,将船放在涧内顺水流至海边,此船被男青年捡得即凭信物到女家提亲,女方辨明信物确是自制亲事就成了。如此求偶方 式千年成俗,每年三月三男青年到海边涧口候船,不得上山;女孩上山放船,亦不得到海边。有些大龄男女,私下相约信物形态及放大船时间地点,一般均能如愿以偿,成全了不少有情人。聘媒合婚传柬男女到了订婚年龄,家长看中了谁家孩子(一般为男方主动,俗谓一家有女百家求),聘请媒人先打听对方年龄,以便按生肖属相和五行命相推算可否合婚。传统的口诀为:“白马犯青牛,辣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这叫犯四大忌。五行口诀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叫五行相克, 一般只要不犯四大忌和五行不相克,即可做亲。此时,媒人可前往说合,俗叫说媒或提亲。双方父母同意后, 男方家长给女方只写一个字或四个字,男柬写“恳”或“敬恳金诺”,女方写“诺”或“恭答玉音”。这种婚柬叫“启柬“或”捏死口“,不算正式婚约。启柬之后,由男方择吉日,备喜宴,邀媒人、代笔人、族长和舅父等赴宴,正式向女方写出婚约。女方接到男柬后,留下红线,用原绿线缠束,再回赠文房四宝或一盆万年青。这过程俗叫传柬或过小礼。 开生庚过大礼到结婚时间,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商量,女家家长同意后,将女孩的出生年月日时写在红纸上, 俗称“坤造行庚”或开生庚,由媒人传给男方。男女喜事的喜期、喜房、喜床、冠笄、开脸等时间方向,均按女方的生庚八字推算确定。推算过程叫合年命,将合年命的事项写在红柬贴上,俗叫“合卺”或时书。将 合卺所定喜期通知女方,俗叫送日子。为方便女方筹办嫁妆及诸般喜事用度,要送上一笔较重的礼物礼金,这叫过大礼。一般大均为四样:一是四件衣料,其中必有衷衣和棉袄;二是四件或八件金银首饰;三是数量 不待的礼金;四是包数逢双的喜果子。社会成俗过大礼要视家境情况而定,男富女贫,礼物礼金足够女方喜事开支而有余。男家贫穷,只送衷家棉袄两件布料即可。 催妆和正日子 民间俗行婚嫁喜期为三天,第一天叫催妆,男女双方喜主要把诸般喜事事宜准备完毕,女方最忙,上午要宴请贺客,其中必有一席是新娘与小姐妹们的告别宴。女方要将全部嫁妆发送到男家,俗叫“过嫁妆”。所有嫁妆安排就绪后,由舅父亲自过目上锁,将钥匙交与新娘。陪嫁姜一般人家为箱柜两样头、箱柜桌椅四件头,以及大八件小八件等四个档次。极富人家赔嫁有“全房管”即家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有的陪送用红纸包着的青砖和土金坯,一块砖代表一排盐滩,一块土金坯代表百亩良田,所陪嫁之资足够女儿出嫁后过一辈子好生活。极贫人家可以不赔嫁妆,只是一方围裙打个包袱。故民意有“陪不尽的闺女,过不尽的年”之谚。催妆之日男方家要祭祖和贴红对联,除接收过来的嫁妆外,要把抬新娘的花轿发往女方家,晚上要有男童压床,第二天为正日子,即喜期的吉日,新娘做过冠笄关目之后坐花轿到男家,花轿动身时母亲嫂子等要哭嫁,不哭嫁会生哑吧。新郎家大宴贺客,必有一桌为新郎及其小史弟的酒席,叫陪郎酒。新娘午时进门,坐富贵、拜堂、喝交杯酒、闹房等。第三天叫分三,新郎新娘拜上辈、搂锅、吃团圆饭、开脸,进入正常生活。 做官当娘娘和抢上风 民间有“结婚小登科”之说。喜事正日这天,新郎穿上全新的喜庆服装,帽子两边插上绒花(荣华富贵), 又叫状元花,全天他只能支配别人,任何人不能支配他做事,就是地方官府也不能干扰他,俗谓“一辈子就做这一天官”,故名新郎官。新娘子亦是正日子做一天娘娘,身穿大红、肩着霞 、头戴珠冠、足登凤鞋、怀 揣三官镜、手捧三官经、端坐在花轿内,前有大红伞鼓乐鸣锣开道,左右有安香把护卫,途中包括官吏出巡在内任何人都为新娘让道,就是经过庙门河桥坟场,均要放鞭炮惊告鬼神回避。如果路
重庆只有4金,没有彩礼一说,一般男方会给1-2万给女方,少的几千,不给也可以的,之后也不需要订婚,直接就结婚了。   另外结婚的新房是双方出钱买的,如果男方没有钱,女方多出一点也是无所谓的。可是在我们这边的习惯,房子是要男方出的,不会要女方出钱买的。现在房价太高,一般人家买房子太困难,但是还是要求男方至少出首付款。女方出再拿出多少钱买房,那就另说了。   我感觉两地的差异还是有点大。男朋友说我家彩礼要的太高,还要求他家出房子首付款。我也觉得挺委屈,我家这边的风俗就是这样,谁家娶媳妇,嫁女儿都是这么多彩礼,10万块钱我家收下来之后,还是会拿去一起买房用的,我家不会拿一分钱。我的嫁妆我会自己再出钱,不会动这个10万块钱的。   另外关于买房,我家这边的习俗,新房是男方出的,这个买房子的责任男方要承担起来。我男朋友家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要他家一下子拿出个5,60万在江苏买房负担太大,那首付总要出的啊。至于彩礼的10万块钱,我家答应全部拿出来买房用,但是总不能算在他家出的首付钱里面吧。他家买房出完首付款以后,我家也准备再贴钱一起买房子的,毕竟贷款的利息还是很沉重的一个负担,我家一定会尽全力一起买房,不会让他家独自承担的。但是首付款是要他家出的,这个买房子的责任还是要男方来负担的,没有说结婚女方一定要买房子一说吧。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说结婚是女方提供房子的。更何况,我作为女方已经准备一起负起买房的责任了。难道连首付款也要我女方一起承担吗?那男方的责任体现在哪里?我们家到底是嫁女儿还是招上门女婿?   我问过几个在重庆的朋友,只是他们不是主城区的,他们说重庆乡下也会出2万左右彩礼。怎么重庆主城区反而没有彩礼一说,不给也可以的?另外重庆结婚,房子是男方负责买还是双方共同承担?结婚男方没有提供房子的责任的?都说娶媳妇,嫁女儿,难道我嫁过去连个房子都没有,还要背着房子过去不成?
我觉得这个是看两家条件的。一般情况是男家买房,男家装修,男家给聘礼钱8-10万;女家买车,女家买电器,给男孩买一套结婚当天穿的西服,给婆婆买一件结婚穿的衣服。两家都需要准备新房被褥。聘礼钱如果有剩,可以交给女方家里人,当然父母不要的话给你们就当是家底儿了,存着就行。其实这些没那么重要,谁家条件好谁多出点,上面两个朋友说的对,不用那么计较,结婚前夕两家因为这些算计钱的事不免会有分歧,计较多了就容易影响感情。你最后问女方另外用带存款么,我个人意见是不用,我也是女孩子,你们结婚的时候,双方父母和亲戚都会给改口钱,朋友同事也会随份子,那些钱存起来就是你们的家底儿了。女孩父母不容易,养个女儿20几年,还远嫁外地,少拿点他们的钱吧,当然你父母条件特别好的,另当别论。你们结了婚,还是白手起家,俩人一起奋斗更有成就感。当然如果你老公家里条件好,大都是他们家置办的,你带点钱过去也是顺理成章的
按照习俗是男方先去女方家去拜年,但是如果你们两家的关系很好的话就没有什么了。毕竟时间有限,初一一天哪能拜完啊~
不同地方,略有不同,一般会宴请亲朋,邻居来吃饭,在自己家院子里摆酒席,谁家人多,说明谁家有人缘。农村人不喜欢在酒店里办,那样他们会认为这家没管事的人在了,没人缘才会去酒店。农村一般都是拜见亲属,然后第二天去亲属家给长辈拜见
这个绝对是真是的南安婚嫁习俗。本人南安人。有以下几个阶段(记得给分哦)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是在南安这地方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1、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2、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就是衣服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官桥,聘金一般在66888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22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仪式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始。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或请茶),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结束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顺序逐一进行,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地方晚上还安排“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起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加。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女方家先去男方家确实有些不太好。不能只是因为他们家习俗是那样,就按他们那习俗来。又不是只看他们家习俗。我觉得你父母可以先过去,并不是按习俗,而是让你父母过去看看环境什么的,让他们了解下亲家的习性什么的,对以后办婚礼是有好处的。再者,你们还没结婚,也不好因为这事弄别扭。还没过门就和婆婆有间隙。不过他说了他们的习俗,下次你也可以说你们的习俗。有来有往才好
乡村式露天大排场型婚礼
新郎和新娘都是我的好朋友。新娘丹丹姐是黑龙江人,新郎大成哥是庄河人。他们人都很好的。都属于那种从小的乡村市郊来到大城市拼搏出事业的人。是那种肯吃苦的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真是让人配服。两个人的感情也好得让人羡慕。大成哥是在老哥家门口做烧烤买卖的。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因为手艺出众,味道极好,倒干得也红红火火的,嘴谗的我们经常去光顾。新娘丹丹姐姐是美甲师,真是太便宜我这种爱臭美的人了。巧的是,她的店就在离我公司不远的地方,我经常午休时去那看好样子,让她把所需的材料晚上拿回家,不赶时间,还不花钱~一来二去的,她就免费成了我的私人美甲师。接触日子长了,时间久了,老哥老姐还有我,就和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两个人现在终于可以一起携手共同经营以后的小家了,我们当然得亲自见证这美好的时刻!
由于男方家里的老人都还生活在老家庄河农村,所以按照习俗,婚礼也要在那里举行。还必须得请全村熟识的乡里乡亲都去参加。就是这样,才形成了一个乡村式婚礼特别的热闹之处。去参加婚礼之前,老妈老爸就形容农村的红白喜事是如何地热闹壮观。这让我这个本身就好凑热闹的人更加向往去参加一次这样的“大事”了。
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准备随他们一起出发往庄河赶了。庄河是大连的市郊,车程大约两个半小时。这一路,天越走越亮,下了高速又上了快速路,颠簸得全车的人都睡了好几觉。终于进了庄河市内。从市内再到农村,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下来,大家都很疲惫了,就盼望着快点到达。可只见车子驰骋在一望无际的田园间,过了一村又一寨,又经过了好多农家,拐了一个叉口又进了一条小巷~~终于~~终于~~我们看到了希望。从进入到大成哥家所在的村子口开始一直到他家门口,总共几百米的距离,每个电线杆子、每个墙的拐角处,就都贴的大红纸。就像我们城市里结婚得用红纸封马葫芦盖一样,为的就是图个吉利。这几百米的红纸就像路标一样,把我们一直领到了家门口。
还没踏入大门呢,就看见地上放着两个大音箱,《好日子》《好运来》唱得叫一个喜庆,一点也不比《婚礼进行曲》差。门口那租来的喜门,也绝不次于城市里放在酒店门前的印有新郎新娘名字的大气拱门。院子里已经摆上了桌子,乍一看怎么也有个几十桌了。从院子门口到房门前,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张扬地铺在那,有点星光大道的味道。这阵式,恐怕不只我一个人没见过吧?最夸张的还不是这些,我像参观游览一样地没等新郎新娘进门就先一步进去看个新鲜。
院子中间,放着一张像小学生课桌一样的桌子,有一个人在桌子前面坐着,往面前那个红本上记着什么东西,红本的前面还散放着一盘烟。正迷惑此人的身份时,老哥走过来拍拍我肩膀:“怎么样?没见过吧?这位就相当于农村的知识分子,大队书记,是来给随礼的人做登记的。”哦~原来每个村民也不是白来的,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得随点分子,到书记那交钱,由书记记帐,然后就可以有烟抽。这种事还真是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没想到还能亲眼目睹。真是荣幸啊~~到时候办酒席的人家也会知道谁家来贺喜过了,以后好还谁家的人情。虽然是农村,可人家这“礼尚往来”的讲究可一点不马虎。
再往院里进,炉灶前,我一下子被做“喜宴”的“大厨们”吓呆了。事先只听大成哥说,锅大铲也大,可没想到亲眼见到后才知道,原来做饭也可以如此卖力。就看几个围着围裙的老爷们拿着个像大铁锨一样的锅铲把菜在大锅里翻滚着,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在烧锅炉呢。那边几个中年妇女也在不停地忙火着。用几乎和我家洗澡盆一样大小的“碗”拌凉菜,看到我在用相机拍她们,她们还和善地冲我笑,那种笑透着城市里的人没有的淳朴。一转身,我看到了更让我惊讶的东西。做好的菜一盘盘很规整的放在炉灶旁边的大长桌上,一种菜样起码被平分了20盘,摆起来像朵大莲花,倒是很漂亮。但几十样菜样凑到一起摆,每样都摆成一朵莲花,那景象光说是形容不好的,我把照下来的照片都放在文章后面了,没见过此场面的可别吓到啊~~~
到了“良辰吉时”,新郎新娘该进门了。美丽温柔的丹丹姐挽着身旁更显高大英俊的大成哥,踏着红毯。在所有乡亲父老的注视下缓缓走进了院子。村民们一个个都很兴奋。这里不像城市,会经常地看到喜事,迎亲车队一个比一个豪华,酒店一个比一个星级高,见多了人就麻木了。毕竟农村的生活还是比较单一,难得赶上谁家有喜事,大家当然都当个大事来看待。农村办喜事讲究也多,都是老传统,什么小孩压炕打滚、新娘得吃一口大葱和米饭,然后吐到炕头、两个新人得靠东南方向坐着图吉利等等等等的规矩,看得我这个新鲜呀!!就像我是农村人进城似的。
终于,一切仪式结束后,婚宴正式开席了。按照农村的习惯,吃婚宴还有讲究,得上一盘光一盘撤一盘,然后再端下一盘菜上桌。我们这些城里来的被大成妈妈视为“贵宾”的人,被安排在了屋里,而且不用讲究那么多,那可是上上等待遇啊。就那场面,我眼睛都不够用呢,还哪有心情吃饭呀,就惦记院子里正热闹吃饭的乡亲们呢。站在窗前看,大家一个个吃的那就豪爽呀~~根本顾不上谁是谁家的什么亲戚关系,就是一个劲地拿出最大的热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喜宴。一顿“风卷残云”,等我“抽空”吃了几口饭再往外一看,天啊~~院子里的宴席只持续了不到20分钟,竟然只剩下空盘子和空凳子了。而此时的乡亲们在饭后又进行着下一个规矩,(反正在农村,什么事都得很守“规矩”呵呵~)每户人家吃完婚宴以后,还得自备一个口袋,每种菜都打包带走,每家都一样。应该是沾点喜气的意思吧。这时的“后橱”又热闹起来了,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往自备的口袋里装得热火朝天的,一点也不比准备宴席时热情少。
婚宴在乡亲们的张罗下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么多的碗盘桌椅都是租来的,还没等着我们屋里这些人吃饭,那边就来车要把租来的东西拉走了。真是新时代,农民们也知道讲求“效率”了。
整个婚礼被一系列的规规矩矩圈点的很有气氛,也很隆重。与城市的完全是两个风格。新娘没有一件一件的礼服换来换去,也没有一次一次的换装改形。宴席间也没有人闹着开新人的涮,故意地刁难。也不用一个人一个人的敬酒。一些城市的婚庆习俗被这里质朴的乡亲们化繁为简了。同样城市里很多人家也已经不讲究民俗,渐渐地挪用了西方的婚礼形式,总体理念都是追求浪漫华丽,看过了太多繁华的风景之后,偶尔地,回归一下这样传统的中式婚礼,呼吸一下乡村清新的空气,真得很特别,也很舒服。
婚礼结束了,又一对新人的美好生活开始了。就像婚誓里说的“无论富贵贫穷,疾病生死,都愿意与之共同携手,不离不弃。”我想这才是婚姻的真谛吧?婚姻就是如此的神圣,它代表从此两个人的生命中就多了一份责任和牵挂。我也很期待能早日拥有这样的神圣责任,并通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将其履行到底。我真心地祝福他们两个能永结同心、携手到白头!
由于婚礼当天只有一个摄像师,本人就临时应大成哥和丹丹姐的要求,充当了一回摄影师,帮助他们小两口记录下这个大喜日子的所有精彩瞬间。现在就发几张我那天的摄影作品吧
蠡县现在的结婚习俗对双方还是很公平的
男方需给女方家里多少钱啊? 答:你如果说的是聘礼的话,现在一般是16800(大众),当然再多的也有2、88888,十几 几十万都有???但是女方购置的嫁妆要远远胜过这个数字,你懂的 买房装修归谁家负责? 答:男方??? 女方家的陪嫁都是怎么样的? 答:上边说过了,视聘礼而定 大众的就是家具 电器
聘礼几万的陪嫁就要有汽车了,当然汽车也要根据聘礼分三 六 九等??? 现在蠡县的结婚陪嫁就是这样
仅供参考??? 接受板砖???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