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岗李乡港区洧川镇有花店吗 直接送到家的那种

当前位置: >
揭秘尉氏县洧川镇的古往今来
| 发布时间: 01:08:18
【中国网传媒经济】河南讯 &洧川,因处于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战国时分属郑、韩、魏三国。隋唐置洧州,唐贞观元年州废,宋因唐旧制。金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以宋楼镇置洧川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河患北迁十里于今址。景太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长九里四十步。清沿明制。康熙十年洧川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洧川称城厢镇。建国初期洧川仍设县,1954年长葛洧川两县合并,洧川称区属长葛县,1965年洧川公社划归尉氏,1983年改人民公社称乡,1988年改乡称洧川镇。现辖35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10217户,46406人。除回族406人外其余均系汉族,共有52个姓氏
& &洧川属尉氏西南部的高平地地带,大部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北部岗陵区到东南部大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及土壤结构较为复杂,北部为沙岗属风沙土类,西部为低洼平川多为粘土,东、南部平原多为两合土。境内最高点在卜庄北岗海拔高度为90米,最低点在刘春桃村北海拔高度为70.3米。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又是洧川与长葛县的分界河,流经镇境长度17公里,但在境内流域面积不大。杜公河横穿镇境北部,过境长15公里,其流域面积约占洧川总面积的80%。
& &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兴龙岗村裴李岗文化遗址;城隍庙古建筑群,占地六亩,房屋50余间,为明代建筑;
洧川城大南门,明代建筑,更为奇特的是,在北荫城门洞上方砖缝斜刺生长一株500寿龄的古柏,枝繁叶茂,枝形奇异,堪称中华一奇,凡到洧川之人无不叹为观之;
该图为:洧川镇南城门外廓
另有唐魏征庙;宋张载墓及大批碑刻。
还有汉传佛教寺院——鸿台寺
鸿台寺在洧川西北,与花桥刘村毗邻,距洧川城约略三华里的路程,建在高高的鸿台岗上。小青河从寺脚下迤逦东去,绕过裤腿坡,南注杜公河,至南曹西黄庄,并入由大桥镇过来的康沟河,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关于寺庙的历史沿革,《洧川县志》记载简略,仅说寺院占地十三亩零一分,余者不详。《洧川沧桑》里有附带提及。& &
“鸿台听月”指的就是鸿台寺 它与“大沼捧莲”、“陈里清夜”、“吕祠爽秋”、“阮林竹啸”、“郑隧柏荫”、“双洎流霞”、“灵冢夜雨”合称洧州八景。
&清朝末年,洧川只有小学十余处,1927年始设高等小学堂,后又增设女子学校,1935年开设洧川中学,建国后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各级学校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尉氏县第三中学(原洧川中学)1978年二被教育部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84年被河南省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洧川镇历史悠久,地方特产数年采享誉省内外,风味小吃堪称一绝。
洧川锅盔上下十八层,正面松软可口,背面黄焦酥脆,放置长年不坏。
当地名吃洧川锅盔
&洧川豆腐与众不同,其表面呈琥珀色,刀口纯白,质地坚硬,手拿斤把块往地上甩,不出水、不毛边、不变形,该豆腐可用秤钩挂,也可用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煮不化,并且越炖越筋。
洧川豆腐现已评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洧川人制作豆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人民安居乐业,其孙刘安落户古镇洧川,他聪明伶利,深得刘邦喜爱。一次刘安为刘邦办了一件大事,被高祖封为淮南王。他为了感谢封赏,招揽天下方士,聚于本地牛皮山炼丹,寻求长生不老药,以献给高祖。一次,一方士用黄豆腐后加入卤水,炼起丹来。谁知灵丹妙药没炼出来,却奇迹般地将白嫩细腻的豆腐给“炼”了出来。
&洧川豆腐的吃法可谓多种多样,由香油、花椒、辣椒作佐料制作的麻辣豆腐,含在嘴里麻麻的、辣辣的,并有极重的香味,还不等你细嚼便已浸透心扉。而把一小块一小块(约2公分见方)的豆腐放在沸水里煮透,而后蘸着辣椒油吃的豆腐又别有一番风味。它给你的感觉是极其绵软和鲜嫩的,你会想到柔柔的细纱、绵绵的花絮。当然,这里的豆腐好,只有你处在异地他乡,托起外地那水渍渍、松散散的豆腐,食之淡然无味时,才体会更深。
当地名吃:洧川羊肉烩豆腐
&洧川羊肉烩豆腐是其名吃之一,其味感浓香,鲜嫩羊肉配以正宗的洧川豆腐,以醇香顺口而闻名方圆数百里 。而洧川的羊,又是纯种的‘小尾寒羊’,它啃肥硕的平原野草,喝甘冽的洧水而长成,肉质细密紧凑,入锅溢香,熟后肉色呈红亮之色泽,于本地的豆腐相烩,真乃天作之合。此菜汤色浮层微红,中层汤浓质白,稠寡适中,香味缠绕。既有缠绵的羊香,又有浓浓的豆香。羊肉鲜香酥烂,豆腐柔嫩,又有时令鲜蔬入味。喝汤的同时,再咀嚼着那上下十八层,正面松软可口,背面焦脆的洧川锅盔。直使你筷箸不停,头不肯抬,直到腹满肚胀,香嗝迭起……(本网 张晓奇)
来源:中国网传媒经济
责任编辑:张晓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电话:010-(新闻) (监督)这个九品官,决不“卖红薯”---记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四合村支书侯付岭
■ 豫内资汴新  通字[2008]8号
红绿灯俱乐部【】【】
■ 策  划:崔建民   张 涛  赵合现
■ 总  编:陈思同
您的位置→→内容
这个九品官,决不“卖红薯”---记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四合村支书侯付岭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的经典台词,别人可以不晓得,但是,河南省尉氏县洧川人不能不知道。你明白吗?唱红了这句台词的演员牛得草可是洧川人。如今,在这块厚重的热土上,有一个“九品村官”-----四合村的支书,叫侯付岭,他攒足了劲,决心为群众办好事,并且办得很漂亮。  一、侯付岭咬住了车这个“大馅饼”  应邀,我于日到四合村采访。  一入村,我看到一户人家门前两旁的月季花开得格外鲜艳,袅袅婷婷,婀娜多姿,迎风摇曳,好像在向我招手,我信步向这户人家走去。  这户人家的门楣上是“清雅闲居”的瓷砖横匾。我在想,这应该是一户富裕了的农户。我认为,人只有在物质生活满足以后,才会有此闲情逸致。果然。我问:“大多农户门楣上的字是天赐百福、和气生财、你为什么是清雅闲居?”户主叫庞领彦,46岁,笑了,说:“多样化嘛。”看看,他也在追求幸福的个性。  庞领彦忆苦思甜得给我讲述了自己心酸的过去。年轻时,只有几间小灰瓦房,家徒四壁,借了400元钱买来脚蹬三轮车,做啥营生?卖凉粉。  翻开历史,每个时代的画面上都晃动着男人的艰辛和女人的双腿。注意,这里我没有丝毫轻薄的意思。看吧,庞领彦和妻子每人一辆脚蹬三轮车,他们为把凉粉卖出去,会跑到朱曲的苗村、大马丁家,甚至30里外的地方。女人的双腿累得发肿,多次跟丈夫说:“咱别跑着卖凉粉了。”可是,为了盖所楼房,他们还是坚持了10年。每天,他们能赚多少钱呢?10元。他们不舍得吃,从未下过食堂。10元敢下馆子吗?孩子也跟着受委屈。中午放学,爸爸妈妈没有回来,他们每次都是方便面充饥......  痛苦中回忆幸福更加痛苦;幸福中回忆痛苦更加幸福。庞领彦说这些的时候一直带着恬然的微笑。现在好了,他们家两层高的楼房盖起来了。在门楼下边,我看到,停着一辆时风车。靠这,他们家的收入大幅提升,每次开着车出门拉货送货,至少能挣个千把元。  庞领彦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这样的:两层楼房一个院,孩子老婆在一块,喂个鸡下个蛋,不断吃个炒肉片。”  支书侯付岭说:“现在全村都感到稀奇----这俩口子现在出门在外时敢顿顿下馆子了啊!”  时风车给庞领彦带来了经济效益。这让侯付岭由此得到了启发:要想带领四合全村人致富,必须发展车辆运输业。  侯付岭今年50岁,去年全票当选为支书。侯付岭说:“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付岭打定主意:车就是致富的‘大馅饼’,必须咬紧咬牢咬住不放。  采访感言:  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来讲,生产力是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广泛使用了铜工具,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过度到奴隶社会;人类广泛使用了铁工具,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而蒸气机的应用,又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汽车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想促进农民致富,必须大力提升生产力,改造生产工具。  支书侯付岭对这个道理有着自己朴素的认识:“没有金刚钻揽不住瓷器活!”  二、侯付岭把车这个“蛋糕”做大了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这是京剧中智斗选段中胡传魁的唱词,用在这里,是鼓励和欣赏的意思。现在,侯付岭的汽车队伍从去年的八、九辆一下子发展到今年的40多辆,的确让人自豪和骄傲。  “为什么想形成规模?”  侯付岭说:“一般来说,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假如一家工厂每年生产100万台收音机,比生产1万台收音机的利润要高,也划算得多,因为生产100万和1万,所需的生产线、工人数目、厂房容量相差不多。我们的运输业形成市场后,在信息共享、价格公道、统筹管理、资源节约等方面就有优势。”  然而,扩大本村运输业的规模并不容易。  当我走进街筒子人多处时,和一个叫做庞纪领的攀谈起来。庞纪领今年46岁,他说:“你不知道,前一段,我是说啥都不想开车了,俺支书跟我好做工作。”  “咋就不想干了呢?”  “太辛苦。”庞纪领说,“我从中牟拉砖,上午10点走到枣陈村南地时,车前轮左边的弹簧板断了,哎呀,可作住难了,忙跑到洧川买配件,修理到天黑才整好,搞得我一天没吃饭。”  我问庞纪领的妻子:“嫂子,一家之主出外挣钱一天没吃饭你啥滋味啊?”  庞纪领的妻子笑了,说:“那天没吃饭的是2个人。我也跟着车呢。”  我心里正为他们有点难受,庞纪领的妻子下面的话让我有些惶惑了。她说:“一次,我们走到古桥那一片的一个村子车又坏了,我们想问路,你猜人家咋说?”  “人家能咋说?还不是赶紧给你指路。”  “指路?人家说,别理这俩傻子!哎哟,我的妈呀!俺两口子头上、脸上、身上,到处是砖沫面,灰头灰脸的没个人形,难怪人家把俺当傻子啊!所以说,不想再干这行当了。”  支书侯付岭来给他们做工作。问:“难道你们就没有最甜蜜的时候?”  庞纪领说:“咋没有?有。最甜蜜的时候就是卸了砖,人家付了钱,俺查钱的时候。”  在侯付岭的鼓动下,庞纪领告诉我说:“下一步,我准备马上把这个四轮车换掉,买辆东方红大卡车。这样一趟能拉9000多块砖,比四轮车多拉一倍呢。”  侯付岭终于把四合村运输业这个“蛋糕”做大。一个仅有1200多口人的村子居然有了40多家运输户,这个成绩的确不小。有时,车辆集中到街上,整条大街车辆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运输规模初步形成后,他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运输户反映,路上的罚款太多,有的单位对空车也罚超吨。这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侯付岭安慰大家说:“我的手机上有尚方宝剑,前两天,我存了纪检会的电话,谁搞公路‘三乱’,咱让纠风办说他们的事儿。不管咋着,咱们村的运输业有了雏形,要乘势而上,发展100多辆拉砖车,成为洧川镇甚至尉氏县响当当的专业运输村。”  说话时,南席后黄打来电话:“我们要1.4万块砖,一块0.25元,咋样?”  “咋样?”侯付岭对我说,“我们的销售信息很灵通吧?我们努力培养每个运输户都成销售信息员,掌握销售市场动态、行情,这样,我们的票子也会在这产供销一条龙的链条中绵绵不断地冒呢。”  采访感言: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侯付岭在稳定、扩大运输队伍规模上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有时我就想,到底什么样的支书是好支书?难道一定是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不可吗?不,秤砣虽小压千斤。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恰恰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关怀和支持,让侯付岭感动了四合村。  三、侯付岭把行车安全的“烫山芋”揽在怀里  刚来到支书侯付岭家门前,村民张冠田走了过来。  张冠田53岁,家有2部拉砖车。他说:“支书经常提醒大家重视交通安全。为避开路上车流高峰,我们常常夜里1点去中牟拉砖,早上8点左右就回到洧川。上午送砖,中午12点以前送完,就再去中牟拉砖。过了中午12点,就在家休息。开车休息充分很重要。”  支书侯付岭说:“我们坚决禁止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不开英雄车。必须强化驾驶人职业道德教育,打牢思想道德关。驾驶人的工作是一种带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其职业道德有无、好坏,事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驾驶人职业道德的缺位,远比其他领域职业道德差的威胁性更大。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张冠田:“支书为俺村运输车的安全真是操心,不仅大会说小会讲,而且每天,车不回来都打几次电话。”  侯付岭说:“我是俺村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跟交警大队立下了军令状,我捧着交通安全的‘烫山芋’呢,我们要坚决遏制我们的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要严禁农村因交通事故致贫现象的发生,否则,辛苦几十年,退到解放前。”  侯付岭家门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把整个大地染绿了。软软风儿也把河水熨暖了。在我看到了那麦子日渐饱满的颗粒的时候,我感到,四合村运输业那硕大的果子也似乎明亮起来,红晕起来,那美不胜收的展望就挂在全村人的心间,轻轻地滋润着他们的盼望。这也让我对劳动者霎时充满了敬意。   啊,老乡,我祝福你们!  采访感言:  交通管理不能是交警部门一厢情愿唱“独角”戏。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系统工程,单靠交警部门的单打独斗是难以防范交通事故的,必须大力推进“党委政府总揽,职能部门主管,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整体联动”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新机制。《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这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洧川镇四合村支书甘当“第一责任人”并狠抓交通安全的做法值得推广。&&&&画外音:群雁高飞头雁领。“九品官”侯付岭的做法深深打动了他的战友们,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村主任刘占民、会计主任庞群领、妇女主任刘水花、治保主任王玉国、民兵营长王铁虎等村干部和他一起捐款8000多元,给本村主街道安装了电灯等。半夜里,40多辆疲惫的拉砖车回到村里,看到路灯灯火辉煌,车主、司机迅速就会为之一振,困倦顿消,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支书侯付岭在给他们“充电”呢 。不错,那灯,正照耀着他们的致富之路,特亮。
资料加入时间: 阅览次数:3381
相关文章(显示最近加入的八条)
我来评两句:
点击数字码刷新
&河南省尉氏县交警大队版权所有
建议用800*600分辨率浏览获得最佳效果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技术支持:洧川豆腐来源尉氏县洧川镇西关花桥刘村
从尉氏县洧川镇西关出发,顺着一条县道往北走1.5公里,便可到达一个叫花桥刘的村庄。村子与周边村庄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但要说起这个村子,知名度非常高。
杜公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此处,在村子南面分隔开村落和农田。有河便有桥,是不是哪个朝代修建有一座雕栏的花桥从而让村子得名?我找不到记载,不敢妄加推测。但刘姓居多的现状,不难看出当初积聚成村的时候,村名的来历确实跟刘氏家族的聚居密不可分。
花桥刘村是个较大的村子,村子离洧川镇很近,催生了村里做豆腐、锅盔的产业。这两种食品均属于洧川特产,洧川豆腐制作技艺还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当地人已经注册商标,将产品打向郑州、开封、许昌等地。不过,洧川豆腐产地不仅仅在花桥刘村,周边村庄也在做。
洧川豆腐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其孙刘安落户洧川。刘安被汉高祖封为淮南王后,为感谢封赏,便招揽天下方士炼丹,欲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献给汉高祖。一天,有一个方士用黄豆腐加入卤水炼起丹来。谁知,丹没炼出来,白嫩、细腻的豆腐诞生了!洧川豆腐表面呈琥珀色,质地坚硬,可用秤钩挂、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越炖越筋。用香油、花椒、辣椒作佐料制作的麻辣豆腐,含在嘴里麻、辣、香俱全,浸透心扉。而把小块豆腐煮透后,蘸着辣椒油吃,又极其绵软、鲜嫩。当然,洧川锅盔(又名牛舌头馍)也是一方特产,闻名遐迩。 h e n a n a r t . c o m
花桥刘村知名度高,还得益于村南与杜公河一桥之隔的鸿台寺。这个寺院建在高高的鸿台岗上,远远望去顿生敬畏之心。拾级而上,站在山门外眺望,视野非常开阔。人们现在看到的寺院,大多是近年修复的建筑。明朝嘉庆年间的《洧川县志》有&洧川八景&的记载,而&鸿台听月&不仅为&洧川八景&之一,还是&洧川八景&之首。古人写诗:&穆王当日此登台,喝断浮云月自来;八骏风驰何处是,唯余明月照苍台。&这种意境点化为&鸿台听月&,足见文人之情趣。
古鸿台寺的建寺历史无从细考,但从这一记载分析,至少它在明代已经颇具规模。《洧川县志》记载,寺院占地13.1亩,可见历史上鸿台寺规模并不算小。
花桥刘村,中原腹地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不乏历史文化内涵。
你也许关注
(14年07月09日 )
(14年04月16日 )
(13年05月26日 )
(13年04月16日 )
最新文章推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去过开封没去过鼓楼夜市就不能证明你来过这里,热闹异常的小吃夜市是开封这座古城的一...
本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搬进室内,“阵势”虽然缩小,但内容依然精彩纷呈。整台晚会以歌...尉氏县洧川镇的南城门
作者:郑州-老玩童&&&时间:&&&
洧川镇的南城门是1450年建的....................
【 已有位网友发表看法, 】查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
Copyright hnehom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生活圈 版权所有豫ICP备 郑公备: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尉氏县政府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