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点何时“不差钱”

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 评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评校网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症结。其实,针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缺血问题,很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动作不断:整合财政资金,使得涉农补贴不再“撒胡椒面”;两次定向降准,释放出强力支持“三农”信贷的信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现代农业甚至让互联网企业青睐有加。相信随着更多新鲜金融血液的注入,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支农财政资金总量有限,还存在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完颜文利是山东省汶上县的一位家庭农场主,经营着2000亩土地。“技术、人力、管理等问题都是小事,唯独钱的事总让我发愁。每年光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就要200万元左右。”他算了一下,除了土地流转费用,还有基础设施投入、农资农药、农机设备、人工费用等几项固定的大支出。
  不过,完颜文利明显感到,国家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在逐年加大。“每年能拿到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4项补贴。除此以外,农业、国土、水利等各个渠道的项目资金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基础设施。”完颜文利说,“资金的拨付也越来越及时,一些比较稳定的支农资金,上一年就开始按一定比例预拨。”
  然而,逐年加码的财政资金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吗?“公共财政投入的总盘子虽然很大,分到各个地方还是不够用。”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财政资金毕竟总量有限,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支农资金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例。一直以来,都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投入。资金总量不小,但存在资金分散、缺乏统筹的问题。为此,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在县市区推动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由行政领导牵头,对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统一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整合使用资金。
  “虽然成效明显,但也有问题,各个项目要求不一样,有些条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在不好突破。”当地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要解决不容易,需要有关部门在更高层次上探索改善资金配置方式,突破条块化的资金安排模式。
  非常重要的是,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投向农业发展的公共领域,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难题。专家建议,要确保财力集中用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领域,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等,新增补贴要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为农民找资金广开门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对于土地流转需要的200万元资金,完颜文利也曾找到银行,好不容易办好&四户联保&贷款,不曾想其中一户携款&消失&,连累他信用受损,现在贷不到款。完颜文利碰到的事虽然特殊,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普  来源评校网/dubao/9017.html
&&相关新闻
猜你感兴趣
网友关注排行客服热线400-008-1408 ? 0
当前位置:
【趋势】一个大农业大健康产业,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快消化和健康化升级;健康产业向着食品和基地化的农业延伸。两大产业以相反的起点和终点相对而行,彼此越来越跨界,产业内容越来越相像。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比如中粮屯河是典型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他在产业的最前端有种苗和基地,中间有大桶番茄酱出口贸易产品,餐桌食品和快消产品有调味番茄酱和番茄汁等果蔬饮料,在健康价值的最高端也是产业的最末端有纯天然保健品番茄红素。
东阿阿胶、仲景药业、江中制药是医药企业,近年纷纷向食品发力,继而做基地,将健康的产品日常化、快消化,并且沿着产业链一直做到了最前端&基地,俨然是个农业企业。
这就是趋势!
大农业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是经济规律,是世界趋势,这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实践!我国也到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
大农业与大健康两大产业的融合与共生,将构成深刻影响中国未来二十年市场格局的复合产业定律。
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食品是安全的、可靠的,消费者对监管者放心,企业也有相对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不敢违反法律法规,发现的哪怕是疑似问题,马上召回。新西兰恒天然毒奶粉事件后来证实是乌龙,更加说明人家的检查反应机制不是摆设,企业是能够勇担责任的。在台湾,市场上有太多的食品标有类似大陆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食品市场上的全健康、高健康趋势非常明显。
现在,我国大农业大健康的时代大幕即将拉开,一个彻底安全、完全健康的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美食王国和药食同源的养生大国,在食品美食领域、养生保健领域的心智资源特别丰富,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内蒙古的乳品、牛羊肉品牌,东北的人参、鹿茸品牌,广东地区的凉茶与褒汤、西北的虫草、枸杞&&,数不胜数。这是各地的名片,也是中国的名片,是最有生命力的心智资源,是成就品牌的天然沃土,而且具有天然的广阔市场。
处在全球最大本土市场中的中国企业,不必舍近求远。我们每天炒菜使用的酱油,全国每年有500万吨的消费量,其中消费者认为最好的品牌,提及率才刚刚超过10%,就是这家企业一年销售高达70个亿,非常惊人。
所以说:大农业、大健康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巨大市场,是施展宏伟抱负的广阔天地,这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你只会恨自己能力不够,魄力不够,想象力不够,创造力不够。
难怪世界投资大师罗杰斯忍不住呼吁:想致富,赶紧去当农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照层次逐级递升。当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主动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
从地产、煤炭、金融、医药、IT、建材等行业转身投入农业的企业家们,正是这样的情况。前些年,他们在其它行业赚了许多钱,以后赚再多的钱,意义并不大,只是数字的变化。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更有意义的工作,他们想回报社会,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事情。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业。
为什么说做农业是做事业?
一是:只有有良心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才有资格做农业。
李克强总理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
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Irving Shapiro这样说过:&企业若不能在它赚钱之后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贡献,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者也就不能称为企业家了。&
柳传志在谈到联想为什么要搞农业时,讲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他说,有一次在国外谈项目,遇到了对方政府官员拿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质问我们,&你们连自己吃的东西都搞不好,被登在报纸上,还谈什么知识产权,谈什么诚信?&柳传志对这次被&噎&铭记在心,他说,一定要做安全的高品质健康食品,一定要做让人真心信赖并尊重的企业。凭什么我们就做不好?
大农业与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被动地解决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而是中国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必然,是许多企业家主动扛起的责任!
二是:大农业大健康投资回报非常丰厚,是事业型企业家首选的优秀投资领域。
农业产业投资长,见效慢,也正因为投资长,见效慢,回报才更加丰厚。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和企业相对稀少,优质产品总是供不应求,优质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
以做事业的心态投身农业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差钱。不差钱,就会做长线,就不会急功近利。这是做优质农业、现代农业所必需的。因此,大农业大健康领域是不差钱、事业型企业家首选的优秀投资领域。
柳传志认为,当前国内安全高品质农业品牌还是非常稀缺的。针对当下国内的食品行业、农业的现实情况,他说,&中国市场对安全高品质食品的需求非常大&;中国食品企业中,&让人真心信赖并尊重的企业不多&&&这是联想不差钱但是选择进入农业的原因。
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和他的褚橙已经用活生生的实践创造了纪录。10斤重橙子138元,三周卖出80吨橙子,甚至有消息说吃完褚橙的包装箱也能卖5元,这可是茅台曾经有的&荣耀&。
农业学者郑凤田就表示,&褚橙的畅销其实无形中也揭示出市场的一个秘密,那就是知名、安全、生态、健康的食物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目前传统的低价、低质、低品、多环节、多链条的农产品生产流动模式只能满足温饱水平,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健康、安全的需要。必须重塑造农业产业链,重新打造农业产业链,走安全、健康、品牌之路。&
农业的确是一个没法赚快钱的行业,以果业为例,三到七年挂果,五到十年丰产,能够坚持做好这个产业的,一定是稀缺的,产品一定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
企业家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首要力量
任何产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大农业大健康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特别需要有理想的企业家推动,企业家是最核心、第一能动和最具驱动力的因素。领军者的理想、信念、志向、胸怀、胆识等这些软实力,其重要性远远胜过其他资源,诸如资金、设备、技术、原料、人才团队、市场谋略等。我有一个形象比喻:企业家是&1&,其资源要素像是&0&。如果有了企业家这个&1&打头阵,后面加的&零&越多,数字就越大;如果没有企业家这个&1&,无论你堆砌多少个&0&结果都是&0&。
企业家是改变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开创伟大事业、推动产业进步、引领消费升级、打造伟大品牌、成就卓越企业,应该成为每一个农业企业家、健康业企业家的信仰和追求!
美国从&霉烂大国&到今天的&食品强国&,走过了100年;日本从&日日添毒&到今天的&自然农法&,走过了50年;台湾从&农药岛&到今天的&生态岛&,走过了20年。今天,轮到中国了!
这是一场王者归来的必然之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天地人和,势不可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高品质全健康为标志的大农业大健康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
下次自动登录
您的个人网站:
A-爱茉莉A-安惠生物A-安利A-安然纳米A-爱睿希A-阿里郎A-安可A-爱身健丽A-爱邻乐A-安发B-碧恩希B-宝恒B-博澳克B-北方大陆B-宝丽B-宝狮龙B-保罗B-保姿B-宝健B-葆婴B-碧波庭C-长青C-春芝堂D-东升D-大溪地诺丽D-东方药林D-东阿阿胶D-东方红D-鼎鑫沙棘F-福瑞达F-福莱F-福维克F-菲丽得F-福能源F-富迪G-国珍H-海济生物H-湖南华莱H-海之巢H-和合康源H-华瑞参业H-华芝国际H-宏旺H-哈麦德H-恒义H-华理H-华韬H-哈药H-华林H-荟生J-佳莱J-金岭茶业J-江南芙蓉王J-佳信佰J-婕斯J-金科伟业J-金芦荟J-金木集团J-九天绿J-吉美J-嘉康利J-金日J-金士力J-九极K-康宝莱K-康力K-康美K-康婷K-康满家K-康普K-康神科技K-克缇K-科创中衡K-慷翠莱K-凯安尼K-康美来K-康尔K-康神K-康宏K-康恩贝L-乐活天下L-绿世界L-莱芙蔻L-莱蒂菲L-lacaL-绿力美家L-领远L-鲁邦L-乐利来L-绿叶L-绿想L-理想L-隆力奇L-罗麦L-绿之韵L-旅爸爸M-美乐家M-玫琳凯M-美罗M-美洲矿业M-梦幻之旅N-能道O-欧金咖啡O-欧瑞莲P-鹏烨P-圃美多Q-权健R-如新R-瑞成宇和R-荣格R-瑞芝R-润和S-三八妇乐S-昇力元S-山东卫康S-盛仕铭S-四季优美S-赛特S-三茗茶仓S-三生S-尚赫S-圣原S-顺芝堂S-山西恒义S-酸碱平S-三圆S-三株S-双迪S-赛比安T-通和T-太阳神T-天美仕T-天狮T-同源双青W-未来生物W-维亿阳光W-完美W-无限极W-维玛W-维迈X-鑫亚X-新科奇Y-永春堂Y-优莎娜Y-远东Y-御淑丹Y-跃莱Y-宇昌Y-御淑清丹Y-月朗Y-益宝生物Y-雅芳Y-宇航人Y-易健Y-炎帝Z-中脉Z-铸源Z-子牛Z-中国蒙商Z-紫光科技Z-赞果
已阅读并同意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国内财经
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来源: 14:49:00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  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症结。其实,针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缺血问题,很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动作不断:整合财政资金,使得涉农补贴不再“撒胡椒面”;两次定向降准,释放出强力支持“三农”信贷的信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现代农业甚至让互联网企业青睐有加。相信随着更多新鲜金融血液的注入,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支农财政资金总量有限,还存在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完颜文利是山东省汶上县的一位家庭农场主,经营着2000亩土地。“技术、人力、管理等问题都是小事,唯独钱的事总让我发愁。每年光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就要200万元左右。”他算了一下,除了土地流转费用,还有基础设施投入、农资农药、农机设备、人工费用等几项固定的大支出。  不过,完颜文利明显感到,国家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在逐年加大。“每年能拿到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4项补贴。除此以外,农业、国土、水利等各个渠道的项目资金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基础设施。”完颜文利说,“资金的拨付也越来越及时,一些比较稳定的支农资金,上一年就开始按一定比例预拨。”  然而,逐年加码的财政资金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吗?“公共财政投入的总盘子虽然很大,分到各个地方还是不够用。”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财政资金毕竟总量有限,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支农资金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例。一直以来,都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投入。资金总量不小,但存在资金分散、缺乏统筹的问题。为此,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在县市区推动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由行政领导牵头,对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统一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整合使用资金。  “虽然成效明显,但也有问题,各个项目要求不一样,有些条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在不好突破。”当地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要解决不容易,需要有关部门在更高层次上探索改善资金配置方式,突破条块化的资金安排模式。  非常重要的是,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投向农业发展的公共领域,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难题。专家建议,要确保财力集中用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领域,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等,新增补贴要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为农民找资金广开门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对于土地流转需要的200万元资金,完颜文利也曾找到银行,好不容易办好“四户联保”贷款,不曾想其中一户携款“消失”,连累他信用受损,现在贷不到款。完颜文利碰到的事虽然特殊,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在采访中,很多像完颜文利一样的新型经营主体都为缺钱发过愁。总的来说,农民贷款往往缺少银行需要的抵押物,农民感到银行贷款的门槛有点高,再加上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因为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缺口不断放大,融资额度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朱信凯说。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通道仍不够畅通,这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农村金融资金供应主体、增加供应总量、创新资金供应方式,解决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寻找资金打开更多门路。  《意见》出台之后,银监会紧跟着发布了《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以10条详细的举措进一步落实《意见》提出的要求。  前不久,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去年以来,国家和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和具体支持措施。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落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  巧用财政资金引来活水  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对于新疆柳毛湾镇鑫业农机合作社来说,去年的一件大事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租赁了5台采棉机。一台采棉机价值320万元,如果仅靠合作社,是一笔难以承担的支出。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无需抵押,合作社只需首付30%就可把采棉机开回来。合作社理事长朱清江说:“不仅如此,3年后把剩余的70%付清,就可从租赁公司得到农机的所有权。虽然3年的利息近50万元,但作为农业部的金融支农试点项目,农业部将给予全额贴息补助,同时还可以享受40万元的农机购置补贴,一下子就省了90万元。”  去年,农业部选择在新疆、广西开启了农业机械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农机租赁业务中的利息部分给予财政补助,通过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户购买农机的成本。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李健华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启动实施了一批直接补贴、直接投资补助项目,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有的政策也出现了效应递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个时候,必须创新财政支农方式,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李健华看来,在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金融在农业领域只有得到财政支持,才能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弥补,转化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资金力量。  近年来,各地已探索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的几种模式。有的地方通过扶持或者直接设立担保机构,编织农业信用担保网络,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需求予以担保,主要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有的地方通过财税政策弥补金融机构发放一定条件农业信贷的业务成本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主要解决“不愿贷”问题等。  农业部门还将在部分领域和一些地区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创新探索试点,推动实现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双轮驱动”,让农民们不再为钱愁。
(责任编辑:DF118)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字号
原标题: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症结。其实,针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缺血问题,很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动作不断:整合财政资金,使得涉农补贴不再“撒胡椒面”;两次定向降准,释放出强力支持“三农”信贷的信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现代农业甚至让互联网企业青睐有加。相信随着更多新鲜金融血液的注入,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支农财政资金总量有限,还存在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完颜文利是山东省汶上县的一位家庭农场主,经营着2000亩土地。“技术、人力、管理等问题都是小事,唯独钱的事总让我发愁。每年光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就要200万元左右。”他算了一下,除了土地流转费用,还有基础设施投入、农资农药、农机设备、人工费用等几项固定的大支出。   不过,完颜文利明显感到,国家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在逐年加大。“每年能拿到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4项补贴。除此以外,农业、国土、水利等各个渠道的项目资金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基础设施。”完颜文利说,“资金的拨付也越来越及时,一些比较稳定的支农资金,上一年就开始按一定比例预拨。”   然而,逐年加码的财政资金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吗?“公共财政投入的总盘子虽然很大,分到各个地方还是不够用。”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财政资金毕竟总量有限,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支农资金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例。一直以来,都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投入。资金总量不小,但存在资金分散、缺乏统筹的问题。为此,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在县市区推动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由行政领导牵头,对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统一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整合使用资金。   “虽然成效明显,但也有问题,各个项目要求不一样,有些条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在不好突破。”当地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要解决不容易,需要有关部门在更高层次上探索改善资金配置方式,突破条块化的资金安排模式。   非常重要的是,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投向农业发展的公共领域,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难题。专家建议,要确保财力集中用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领域,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等,新增补贴要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为农民找资金广开门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对于土地流转需要的200万元资金,完颜文利也曾找到银行,好不容易办好“四户联保”贷款,不曾想其中一户携款“消失”,连累他信用受损,现在贷不到款。完颜文利碰到的事虽然特殊,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在采访中,很多像完颜文利一样的新型经营主体都为缺钱发过愁。总的来说,农民贷款往往缺少银行需要的抵押物,农民感到银行贷款的门槛有点高,再加上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因为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缺口不断放大,融资额度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朱信凯说。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通道仍不够畅通,这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农村金融资金供应主体、增加供应总量、创新资金供应方式,解决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寻找资金打开更多门路。   《意见》出台之后,银监会紧跟着发布了《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以10条详细的举措进一步落实《意见》提出的要求。   前不久,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去年以来,国家和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和具体支持措施。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落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   巧用财政资金引来活水   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对于新疆柳毛湾镇鑫业农机合作社来说,去年的一件大事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租赁了5台采棉机。一台采棉机价值320万元,如果仅靠合作社,是一笔难以承担的支出。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无需抵押,合作社只需首付30%就可把采棉机开回来。合作社理事长朱清江说:“不仅如此,3年后把剩余的70%付清,就可从租赁公司得到农机的所有权。虽然3年的利息近50万元,但作为农业部的金融支农试点项目,农业部将给予全额贴息补助,同时还可以享受40万元的农机购置补贴,一下子就省了90万元。”   去年,农业部选择在新疆、广西开启了农业机械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农机租赁业务中的利息部分给予财政补助,通过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户购买农机的成本。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李健华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启动实施了一批直接补贴、直接投资补助项目,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有的政策也出现了效应递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个时候,必须创新财政支农方式,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李健华看来,在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金融在农业领域只有得到财政支持,才能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弥补,转化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资金力量。   近年来,各地已探索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的几种模式。有的地方通过扶持或者直接设立担保机构,编织农业信用担保网络,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需求予以担保,主要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有的地方通过财税政策弥补金融机构发放一定条件农业信贷的业务成本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主要解决“不愿贷”问题等。   农业部门还将在部分领域和一些地区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创新探索试点,推动实现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双轮驱动”,让农民们不再为钱愁。(经济日报记者 张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现代化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