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5装修预算表夏澄价格?

谢邀!&br&当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流入量为 0 ,叔只能说:9成9是现金流量表编错了!&br&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如果为0,有可能是以前没对投资,所以也不存在收回,当然也可能是投都是长期投资,当期没有收回;&br&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没投资就没收益,有投资有收益没分红,有投资但亏损;&br&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没处置没流入,有处置没收入,没固定资产(资产都是租的!)就没处置;&br&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什么说编错了,关键就是这一条,现在现金流量表要求把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做到这个科目,但很多人会把利息收入做到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果金额不大,其实也无所谓了)。一个企业可以没有对外投资,可以没有固定资产,可以没有无形资产(这是什么企业呀!),但不能没有银行存款吧!一分都没有!你们家总监不是街口开理发店的吧。
谢邀!当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流入量为 0 ,叔只能说:9成9是现金流量表编错了!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如果为0,有可能是以前没对投资,所以也不存在收回,当然也可能是投都是长期投资,当期没有收回;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没投资就没…
谢腰&br&首先,合伙做生意是很容易伤感情的,不论多少年感情,不论多亲的血缘,最后都能坏在这上面。要想不拆伙,最好的办法就信任对方,像你们这样还没开始就想分钱的,最好就不要合作了。&br&其次,
宾馆这种行业重管理重内控,你们不参与管理,又没经验,老大想黑你们太容易了,他想赚钱根本没必要从分红上去脑筋。与其显得你计较,不如大方点。&br&外人投资不好说,要说明白让外人参与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人家能带来业务,而且是主要业务来源,当然要同意。占不占大头要看利润大小了,叔建议外人不要搞明股,还是搞暗股的好,带多少利润提多少成,清楚点更好;如果不能带业务就不明白是为什么了,如果是外人只是个门面,实际还是你老大控制那就没意思了,这样下去肯定搞不好,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合作。&br&工资按提成是可行的,这也是对管理层的激励,叔建议按利润定个比例,平时发个底薪,年底汇算一下,多退少补。
谢腰首先,合伙做生意是很容易伤感情的,不论多少年感情,不论多亲的血缘,最后都能坏在这上面。要想不拆伙,最好的办法就信任对方,像你们这样还没开始就想分钱的,最好就不要合作了。其次,
宾馆这种行业重管理重内控,你们不参与管理,又没经验,老大想…
谢腰,这是个实务的好问题&br&叔以为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红字冲,由其在当下都用财务软件做账的情况下。&br&举个例子,一笔销售业务,借:应收账款1000万,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第二天发现确认依据不足,红字冲回。如果你反向冲,借:主营收入1000万,贷:应收账款1000万,那月底你过账时会发现你的科目余额表这两个科目借贷方发生额多了1000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反正余额是对的。最严重的是你报表的收入会多1000万,因为报表自动从账本取数时只会从收入类科目的贷方取数(同理,费用数从借方取数),你的报表会披露出错误信息!&br&为什么?为什么报表不能从收入的借贷差额中取数?因为收入和费用是要通过利润中结转,最终这两个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要一致,所以如果从差额取数,那就什么数也取不到。&br&同理,如果你把应收账款做到了贷方,报表要自动把数字重分类到预收账款。也是错的。
谢腰,这是个实务的好问题叔以为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红字冲,由其在当下都用财务软件做账的情况下。举个例子,一笔销售业务,借:应收账款1000万,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第二天发现确认依据不足,红字冲回。如果你反向冲,借:主营收入1000万,贷:应收账款…
竟然有四个人邀,晕,这个问题是叔自己问的好不好&br&竟然有几十个赞,晕,好吧,俺抛砖引玉&br&以叔自己的理解(没研究,就是大概了解了一点点),本次修订变动不大,由其对上市公司来说,什么薪酬,什么列报,上市公司早就这么做了。&br&叔最关心的是合并报表这一项,真是大亮点&br&&p&第二十一条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包括母公司所控制的单独主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p&&p&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当予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p&&p&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是不是说如果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就不能编合并报表了?大事件呀!要知道现在很多上市公司是主业包装上市的,其母公司都是不参与经营的。如果不编合并报表,那上市公司的收入怎么办?都不并表了?一般这样的公司都是国资委的下属企业,如果没收入,那国资委每年还并什么表?&/p&
竟然有四个人邀,晕,这个问题是叔自己问的好不好竟然有几十个赞,晕,好吧,俺抛砖引玉以叔自己的理解(没研究,就是大概了解了一点点),本次修订变动不大,由其对上市公司来说,什么薪酬,什么列报,上市公司早就这么做了。叔最关心的是合并报表这一项,…
谢腰&br&这是个好问题,但不好答。所谓术业有专攻,对老板来说,财务知识掌握的当然越多越好,但你不大可能把这些都说明白,所以我们财务人员只能有针对的做些解答,这个度很不好把握,只能在此提些个人建议,仅供参考。&br&首先要能看懂三张表,这是基础,老板们要明白,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是资产负债和权益在某时点的信息,损益表现金流量反映的是期间发生额之类。在此建议不需要关注所有信息,抓住重点就行,也不要只看数字,要看数字背后的东西。&br&1、货币资金:不仅要看余额,还要看发生额,每个月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对经营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有资金计划,充分利用资金,不能有闲置,更不能短缺;&br&2、往来款项:这里要关注授信,关注账龄,每个月要有个客户账龄分析表,超账期的,超授信的都是风险,都是利润,要重点关注,对业务来说,放几天不收,他们就能从中搞到好处,对财务来说,这都是工作量,人都有私心,所以老板只能靠自己;&br&3、存货:存货也是资产,闲置一样是浪费,怎么利用老板们应该都很清楚,在此就提醒二点,一是存货明细账和存货盘点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二是重视发出商品,发出商品其实是债权,发出货的同时钱也就出去了,一样要有账期,一样要算利息,更要及时了解及时结算;&br&4、固定资产:别看固定资产金额大,反而不用特别关注,只要让管理部门做好登记,不要让资产闲置浪费就行了。&br&5、成本和费用:老板要学会分清成本和费用的关系,成本是要和收入配比结转的,费用是当期发生的,两者不是一回事,所以老板要关注个人借款挂账的情况,这也是对公司资源的占用。还要关注成本归集的合理性,关注有没有为了提高业绩把费用当成本核算的情况。&br&6、预算管理:这个其实很重要,业务报费用合不合理其实财务很难把关,没有预算,老板也只能听业务说,老板也是人,老板也不想让员工骂,天天做恶人,有预算就有了依据,无形中就多了一道关口。&br&7、内部控制:这个老板们其实多少都会点,再学点理论知识就够了。内控的核心就规范化、流程化,一切都要按制度来。那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个人理解就是分工要科学,一人为私,两人为公,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要能通力合作,又要相互牵制。&br&就聊到这里,有空再补充,欢迎知友在此讨论。&br&下面就各位知友意见加点补充&br&税务:税务知识其实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很多财务人员都不见得懂多少,对老板当然不能要求太多,知道点增值税基本原理就成了。但是不懂税怎么知道自己家的税有没有多交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同行多交流,查查自己家的综合税负,再问问别人家的,有了比较再问原因,多少就能心中有数了。当然和税务局相关人员多打打交道也是个办法,但人家能主动和你说多少就不好说了。&br&工程:有人提到固定资产要注意,其实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形成以前的在建工程,所以项目立项造预算才是最重要的,这其实不是财务的事,最多需要财务发挥监督职能,老板只要把人用好就行了。&br&投资:投资知道的知识当然是越多越好,就是普通人也应该都知道点,但投资相关的金融财务知识实在太多太专业,老板们掌握不住怎么办?建议还是在投资之前让财务做好项目书,力求专业,从财务角度做好分析,老板们只要能看懂就行,这个要求不高吧?&br&有很多知友提出让老板掌握的知识有点多,成半财务了。这里叔要强调一下,老板对自己的要求当然要高一点,因为钱是自己的,责任风险都是最大,知道的东西当然要比别人多。有财务人员自己也有问题,要么太懒,该做的事不做,把账做完就结束了;要么太精,把财务工作当人情;要么太保守,没事和业务对着干,这不行那不行的。反正要找个合适的财务并不容易(原谅叔就是这么直呀!)老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不是要亲力亲为,只要抓住关键点,有事没事敲打一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人盯着,对财务工作的提高和开展也有好处。&br&更新中。。。。&br&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算是财务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但专业性也较强,叔以为老板们如果不想学太多,现金流量表也不用学太深,也不用一个月看一次,季节性强的行业可以按周期关注,经营稳定的半年关注一次也可。现金流量表的重点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如果这个数字和净利润基本一致(通常应该稍大一点),那企业在现金流方面应该就没大问题,如果相差较大,或高或低都不算正常,应该找找原因。平时对现金流的管理最重要的手段还应该是做好资金计划,计划做好了,又能严格执行,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
谢腰这是个好问题,但不好答。所谓术业有专攻,对老板来说,财务知识掌握的当然越多越好,但你不大可能把这些都说明白,所以我们财务人员只能有针对的做些解答,这个度很不好把握,只能在此提些个人建议,仅供参考。首先要能看懂三张表,这是基础,老板们要…
谢腰&br&记得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有一个段落,提到主角身为一名产业工人,工作就是在流水线上拧螺丝钉,时间长了成了习惯,看见什么都要拧一下,下了班,见人鼻子都要拧。这就是工业时代副产品,工作环节的细分提高效率,但把人的能力和范围也细分了。&br&所以题主提到的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本猫见过很多人(一般都是大中型国企),一辈子只干过一个岗位,报税的报了一辈子税,做往来账的对了一辈子账,大工厂还有专门记固定资产台账的,竟然记了一辈子固定资产。这得有多无聊呀!其实这些人的人生当中总有那么几次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比如换一次岗,比如调动一次工作等等,不过他们习惯了、适应了,所以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br&那么我们怎样才成改变自己的命运呢?&br&一、多学习,多考证。这是老生常谈,也是不变真理,在大企业,你要证明你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努力,学习并考到证书是一个很好办法,考的好了领导就会留意到你,有事时想到你。&br&二、多汇报。其实这不是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工作作风,不小心就会成了一个打小报告的。但多汇报真的会让你在领导心中加分,汇报工作心得,而尔聊聊家长里短,都可以拉近距离,在交流中可以了解领导所思所想,在交流中也可总结自己,增加经验。很多时候,你不主动要求,领导是不会主动为你着想的,他们可能会想,小王在这个岗位干了好几年了,已经顺手了,看样子也热爱这个岗位,就让他继续干什么吧!你说这事冤不冤!&br&三、多做项目,多找事做。有了上面的积累,你就可以找领导要活干了,一个大单位总有这样那样的项目或问题要解决,小到一次培训的组织,大到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都要临时调动人手,切记实务经验都是从实务中得来的,有些事你不亲自做一辈子可能也学不会理解不了。所以一定要参与到项目中来,组织一个小培训可以增进同事交流,提高组织能力;如果你能参与到一个系统的设计时机会就来了,比如公司要搞一个会计制度的修订,一次内控制度建设,一个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或完善,还有上级主管的一次检查,一次审计,一次调研等等,参与进去,把握机会,这种事项一般都跨部门的,是了解公司业务的好机会,也是表现自己的能力的好机会,只要让领导感觉这个人做事靠得住,想不升职都难呀!&br&四、换工作,也许你这样的那样的理由,叔上面说的三条你都做不到,那就只有换个工作了,也许新的环境会让你有新的机会,但在多提醒一句,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努力光靠想和抱怨?想想那个螺丝钉吧!
谢腰记得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有一个段落,提到主角身为一名产业工人,工作就是在流水线上拧螺丝钉,时间长了成了习惯,看见什么都要拧一下,下了班,见人鼻子都要拧。这就是工业时代副产品,工作环节的细分提高效率,但把人的能力和范围也细分了。所以题主提到…
科普一下理财的小陷阱&br&&br&&b&年化收益&/b&&br&这个年化收益指的是持有一年的收益,而不是持有期内的收益。&br&比如很多理财产品会给你说,我们这个三个月期的产品年化收益能达到5.5%!你匆忙一想,三个月就能有5.5%的收益?卧槽牛逼呀!其实不然,5.5%是持有一年的收益,一年12个月,把5.5%÷12×3=1.375%这个才是你的理财产品持有到期的收益。&br&&br&&b&利率上浮&/b&&br&14年下半年央行降息,各路银行为了揽存纷纷调高活期利率,期宣传手法也是极具欺骗性,比如贵阳银行就打出「本行活期利率上浮10%!」的广告。你匆忙一想,10%!牛逼呀!其实不然,上浮10%是在基准利率上的,现在基准利率是0.35%,也就是0.35%+0.35%×10%=0.385%这个才是实际的利率,是不是听着感觉牛逼哄哄,实际让人怒气冲冲。&br&&br&&b&我行产品&/b&&br&现在不管是银行还是证券还是保险都有承销或者代销业务,有些专门在银行「驻点」的产品销售人员,穿着一样的制服,和银行工作人员一块上下班,然后借银行平台以银行名义推销各种理财产品,因为有产品奖励的返点和帮忙服务客户的免费劳动力,所以很多银行也默许这种行为。&br&一些老牌信托还好,一旦你购买的产品出了问题不能如期兑付,这时银行会声称这不是我行的东西把责任推给产品方,产品方会表示你是在该行买的所以该行有责任云云,什么?你说销售人员?且不说金融行业前端市场人员的流动性之大,就算你找到卖产品给你的人又能怎么样呢?&br&&br&&b&保本保息&/b&&br&很多正规的债券类产品没什么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不正规的产品就有大问题。&br&一些基股型的高风险产品,往往会打着高收益为卖点,合同上也会写明预期收益为多少多少,这时候他们会解释:「因为银监会有明文要求金融产品合同不能明确收益,所以前面会有预期两个字。」&br&这个解释是没有问题的,银监会也确实有这个要求,很多正规的保本保息的产品合同里的到期收益也是会有预期两个字。这个时候你要注意的是该产品的投向是什么,一般来说正规的保本保息产品投向都会是固定的市政建设项目,若是投向公司研发产品之类的也大多会有上市公司无限责任的强担保,这个是没有问题的。&br&如果投向是以金融市场为主的各类高风险产品,比如某某基金某某股票或者ETF等,这里就要注意了,这类产品说白了就是大盘跌他们就跟着跌,但是上涨又涨不过大盘,那还不如自己去买卖,好歹钱也是亏在自己手里边。&br&&br&&br&剩下的什么分红险啊,现货白银啊什么的骗局,在知乎也被科普得很详细就不说了。当然也不用太危言耸听,只要确认下网站的资金监管机构、产品发行方信息、支付支持机构这些,在正规渠道或者网站购买产品问题也还是不大的。&br&&br&其他的想到再更。
科普一下理财的小陷阱年化收益这个年化收益指的是持有一年的收益,而不是持有期内的收益。比如很多理财产品会给你说,我们这个三个月期的产品年化收益能达到5.5%!你匆忙一想,三个月就能有5.5%的收益?卧槽牛逼呀!其实不然,5.5%是持有一年的收益,一年12…
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其实我已经在一些问题中回答过。这里不妨总结性的谈谈。&br&&br&说到区别,会计是信息的创造者,财务是信息的利用者。&br&企业的经营活动纷繁复杂,今天卖了一套产品,明天买了一台电脑。同一件事情也有多种不同的描述方法,可以说卖了一套产品,可以说别人买了一套产品,还可以说收了多少钱,等等。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如果囫囵吞枣的记录下来,是非常非常难以利用的。会计做什么呢?就是把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按照大家公认的方式记录下来,“把非结构化的信息结构化”,创造出企业的会计信息。&br&财务的工作则是利用信息创造价值。这里的信息不仅仅限于会计信息,还会结合税务、金融、行业、企业内部、供应商、客户等等。财务的工作是综合各方信息,以逻辑形式组织,辅以财务分析工具,制定出对企业有利的策略方案。这是一个大而全、需要很多沟通的工作,性质与会计完全不同。&br&&br&财务与会计的联系在于思维基础都是可计量的货币。会计记录的基础要求就是有可以计量的货币金额。财务工作中收集到的基础信息第一步就是计量其货币金额。正是基于此,财务与会计的沟通才会非常顺畅。&br&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务与会计常常被人相提并论,但会计创造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财务可以直接利用。在某些财务工作中,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是有重大差异的(如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其实我已经在一些问题中回答过。这里不妨总结性的谈谈。说到区别,会计是信息的创造者,财务是信息的利用者。企业的经营活动纷繁复杂,今天卖了一套产品,明天买了一台电脑。同一件事情也有多种不同的描述方法,可以说卖了一套产品,…
我的个人意见是,待的越久的地方花钱越多。&br&以这个标准来看:&br&1、床垫。每天待6-8个小时的地方,必须花重金。&br&2、沙发。每天2-3个小时。&br&3、书桌和办公椅。每天2-3个小时。&br&余下的,看个人喜好。喜欢做饭的,厨房投资多点;喜欢喝酒的,吧台酒具投资多点;衣服多的,衣柜衣帽间投资多点;喜欢影院效果的,家庭影院投资多点;依此类推。&br&家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别局限于要跟别人一样。
我的个人意见是,待的越久的地方花钱越多。以这个标准来看:1、床垫。每天待6-8个小时的地方,必须花重金。2、沙发。每天2-3个小时。3、书桌和办公椅。每天2-3个小时。余下的,看个人喜好。喜欢做饭的,厨房投资多点;喜欢喝酒的,吧台酒具投资多点;衣服多…
谢腰&br&从题主的补充看,题主对这事是认真考虑了,但有些概念还没有分清,这也是现今很多财务人员都有的问题,知道怎么做(以前老会计就是这么做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背书做题应付考试了)。&br&首先做账和做表是两回事,大多数情况下,做账是给自己看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的过程说清;做表是给别人看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结果反映出来,至于过程?那要看账以及其他的业务信息。&br&就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科目为例,报表上这个科目已经取消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科目就是个筐,什么事都可以用以前年度调整来掩盖,所以要取消,如果要调整期初数,就要说清什么事,是差错还是政策变更等等。然后把报表中相关科目的期初数或上年同期数都变更过来,这叫追溯调整。&br&注意这个追溯调整 ,意思就是从调整事项发生之日起开始调整报表,理论上说,十年发生的,就调十年的报表数。&br&但账务处理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还在用,因为以前的账已经结过了,分录只能在当年做,损益又不能反映在当期,所以要用到这个科目。具体分录就不一一举例了,但账务处理的结果就是对资产类科目的期末产生了变更。但期初数不动,因为上年数已结账了。&br&这时有同鞋可能会问账表的期初数不就不一致了么。是的,所谓账表一致,是指结果一致,至于过程,因为对象不同,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谢腰从题主的补充看,题主对这事是认真考虑了,但有些概念还没有分清,这也是现今很多财务人员都有的问题,知道怎么做(以前老会计就是这么做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背书做题应付考试了)。首先做账和做表是两回事,大多数情况下,做账…
财政学本科在读,终于看到跟自己专业有关的问题了。已经有知友讲解了税收实务方面的内容,我就按注税考试教材税法一和税法二中的内容列举一下各个税种的概况。&br&&br&一,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税款抵扣的计税方式,属流转税。&br&大概的征税范围包括货物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交通运输劳务,现代服务业。此外还有视同销售的8种情况,太过繁琐就不列举了。&br&税率分为三种,基本税率17%(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低税率13%(主要适用于农产品),零税率(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鼓励出口需要)。&br&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不适用上述税率,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br&(减免税也略繁琐,就不罗列了)&br&&br&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目前仍在试点,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今年1月1日增加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br&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17%&br&交通运输业服务,税率11%&br&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除外),税率6%&br&&br&三,消费税。税目有14个,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鞭炮焰火,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每支10000元以上者),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br&&br&消费税税目很能体现国家的政策特点=。=&br&&br&税率有两种形式,分为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因为各个税目适用税率的形式和数额不一样,非常庞杂,建议题主搜索“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了解详情。&br&&br&四,营业税。税目9个,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上面已经提到过,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已实行营改增试点,今年1月1日新增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注意这个邮政,而不是邮电,也就是说通信行业暂未实行营改增)&br&&br&营业税是差别比例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是3%的比例税率,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实行5%的比例税率,娱乐业实行5%到20%的幅度比例税率。&br&&br&(资源税税目简单,税率和消费税差不多麻烦,应用不多就不列举了)&br&&br&五,车辆购置税。征税范围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br&&br&统一比例税率,为10%&br&&br&六,企业所得税。(大BOSS终于来了,考试复习做题最麻烦最耗时的就是这货T^T)&br&&br&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br&&br&基本税率25%适用于居民企业和境内常设机构,低税率20%适用于非居民企业(其实实际征收是按10%,这减按10%属于政府对外企的税收优惠,真不把外企当外人啊)&br&&br&概况也就这么简单,但是企业所得税这一章足足160多页我会告诉你么。。。&br&&br&七,个人所得税。跟每个人关系最大的税种。&br&&br&征税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红利股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就是买彩票中奖啦之类的),其他所得。&br&&br&税率,只说一下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税率。&br&&img src=&/28bad95df4b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28bad95df4b_r.jpg&&&br&下面的就是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br&&br&&img src=&/eb4a7d74da6ce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eb4a7d74da6ce_r.jpg&&八,印花税。&br&&br&征税范围: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经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br&&br&比例税率4档,1‰,0.5‰,0.3‰,0.05‰&br&定额税率均为每件5元&br&&br&具体税率和税目的对应就不列举了&br&&br&九,房产税。比例税率,计税依据分为两种,看你的房产按余值还是租金收入。分别为1.2%和12%的税率&br&&br&08年以后出租用房均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br&&br&&br&&br&&br&如有错漏,欢迎各位指正。以上
财政学本科在读,终于看到跟自己专业有关的问题了。已经有知友讲解了税收实务方面的内容,我就按注税考试教材税法一和税法二中的内容列举一下各个税种的概况。一,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税款抵扣的计税方式,属流转税。大概…
信托和贷款本质上没有区别,而且一般比贷款利息高&br&可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喜欢用信托融资而不是找商业贷款呢,因为现在国家对房地产商贷控制较严,很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都不放贷了,再好的条件,评审会也不给过。&br&而信托公司没有那么多条件,相对要好一点。流程一般是开发商找到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把这种业务包装成一种理财产品之类,再推销给有钱的单位。&br&这两年这种业务搞的很火,所以国家说是控制房地产,可实际上效果很有限,部分原因就在于资金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变相的流向了房地产业。
信托和贷款本质上没有区别,而且一般比贷款利息高可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喜欢用信托融资而不是找商业贷款呢,因为现在国家对房地产商贷控制较严,很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都不放贷了,再好的条件,评审会也不给过。而信托公司没有那么多条件,相对要好一点。流程…
-&br&&br&这个问题就借&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蕭瀟& data-hash=&d2ab142fcae8e6c7b48915& href=&/people/d2ab142fcae8e6c7b48915& data-tip=&p$b$d2ab142fcae8e6c7b48915&&@蕭瀟&/a& 家的包子铺说说吧,讲个故事,如有雷同,纯属作死。如果是专业人士,请只看图片和黑体字,或直接翻到最后的总结。&br&&br&&br&&b&一、时间回到三年前&/b&&br&&br&2010年的光棍节到了,&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蕭瀟& data-hash=&d2ab142fcae8e6c7b48915& href=&/people/d2ab142fcae8e6c7b48915& data-tip=&p$b$d2ab142fcae8e6c7b48915&&@蕭瀟&/a& 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说自己要开一家包子铺旗舰店,问我有没有兴趣入股。亲兄弟明算账,我就打开商业计划书来看,计划不错,前期投资一千万,购买一套纳米技术的蒸包子工具,全自动高科技,一个按钮全搞定。还要搞网络销售,一键下单,到店取货。顺利的话现在开始筹备,明年元旦开业,当年盈利,五年回本,十年上市。&br&&br&预算表虽然漂亮,不过咱也是搞财务的,这小子蒙不了我,我对这个「当年盈利」还是很怀疑的,估计要在会计核算上耍花招。咱们做个表看看:&br&&br&&img src=&/a2eb8eae032f3b5b9cff_b.jp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a2eb8eae032f3b5b9cff_r.jpg&&&br&你妹呀,果然有猫腻。用直线法折旧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的时候,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不一样,这就直接反映到当年的营业利润上。这个所谓的「当年盈利」,指的就是直线法折旧的时候,但是到了另一种折旧方式上,利润就变成负数了。&b&不同的折旧方法,会造成利润的变动,这可要注意了!在投资之前,可要审慎对待,不能光看着利润高就下手了。&/b&&br&&br&不过咱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不同的折旧方法里,现金流量都是稳定的,这个指标比利润靠谱。大牛们都说「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看在现金流量指数还可以,就把钱投了吧。一拍即合,到了第二年元旦,包子铺顺利开张。&br&&br&&br&&b&二、一年之后&/b&&br&&br&2011年年底了,我心说这包子铺开了一年,也该分红了吧,怎么没见咱的 CEO 给我打电话?打个电话过去,&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蕭瀟& data-hash=&d2ab142fcae8e6c7b48915& href=&/people/d2ab142fcae8e6c7b48915& data-tip=&p$b$d2ab142fcae8e6c7b48915&&@蕭瀟&/a& 给我发了个邮件,说这是今年的报表,钱赚着呢,让我放心,分红的事先放放,最近包子铺要用钱。&br&&br&我说好吧,先看看报表,「利润表」里确实显示着不少利润,可是一打开「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部分,娘希匹!&br&&br&&img src=&/b158d810d25d46580bede745f1d50e5a_b.jpg& data-rawwidth=&251& data-rawheight=&2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1&&&br&&b&奶奶的,你开个包子铺,这么多的「应收账款」是干什么?坑爹啊,「应收账款」就是顾客拿了东西,还没给钱,欠着的钱。卖个包子,还搞赊销,真是不靠谱。这样,「营业收入」是算进来了,但是「现金」却没到自己家账上。空有「营业利润」,没有「现金流入」,看看账面上可怜的一点「货币资金」,咱也别逼着他分红了。&/b&&br&&br&咱家这个 CEO,在这个问题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运营利润代表什么,怎样解读?&/a&」虽然把包子铺的利润表讲清楚了,但这里面难免有猫腻啊!利润这个科目,太容易操作了,很容易搞出幺蛾子,也就是所谓的「利润质量」太差。&b&咱们卖包子,还是得靠重视现销,压缩赊销的经营模式,才能提高业绩啊。这个「现金流」,会直接关联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的。&/b&&br&&br&&b&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就带来「现金流量」减少,相反「应收账款」减少,「现金流量就增加」,二者是负相关的关系。这样看来,包子铺 CEO 在应收账款上做的手脚,虽然能提高利润,但是提高不了「现金流」,咱们还是可以在「现金流」上看出问题。&/b&&br&&br&&b&这个「现金流」,这样看确实比「利润」靠谱。&/b&&br&&br&&br&&b&三、又过了一年&/b&&br&&br&去年这个包子铺居然卖包子搞赊销,年终聚会的时候好好批斗了一顿,而且还发现了这小子从亲戚朋友那里买高价菜,雇员也都顾自己家人,让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个赊销,也是把包子都预先送给了隔壁如花家的公司,搞起私人食堂来了。&b&今年勒令整改,不许赊账卖包子,降低公司运营成本,这样一定能行!&/b&&br&&br&时光飞逝,到了2012年年底,这次还真拿着分红了,不过看到这张报表,我的天呐!&br&&br&&img src=&/a2ff8fc4ce3c23b17f1f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2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br&&b&你妹,主营业务成本和运营成本都降下来了,但大家也看出毛病了吧。人家 CEO 知道我们股东喜欢看现金流了,聪明。一方面买了便宜的菜,把「主营业务成本」降下来了,另一方面砍掉了「管理费用」,把服务员都开除了,而且还停止了新品种包子的研发,砍掉了「研发费用」。结果,利润是比去年多了,但是营业额其实下降了。&/b&&br&&br&&b&用这种野蛮的方法控制成本,虽然可以提高利润,也能提高现金流。但最终的结果只是报表漂亮而已,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没有任何好处。现在,有一些公司,为了上市和市场预期,采用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粉饰报表。除此之外,操作现金流的方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b&&br&&br&&b&奶奶的,看这个「现金流」和「利润」谁重要,还不能一概而论,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可不能被骗了。&/b&&br&&br&&br&&b&四、今年&/b&&br&&br&2013年光棍节啦!今年的分红刚刚到手,数量还不少,可这三年拿到的回报,是比投进去的钱少多了。&b&结果刚拿到钱不久,就接到一个混高利贷的老同学的电话,说「最近有个包子铺跟我借钱呢,现在开包子铺都借高利贷啊,哈哈哈!」&/b&&br&&br&心头一凉,稍做调查,果然如此,这笔钱其实是咱们的 CEO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蕭瀟& data-hash=&d2ab142fcae8e6c7b48915& href=&/people/d2ab142fcae8e6c7b48915& data-tip=&p$b$d2ab142fcae8e6c7b48915&&@蕭瀟&/a& 借高利贷弄来的。一想今年公司的账目肯定会非常好看,挣了好多钱。可这笔钱,终究是你借来的,有一天是要还的。现在他把借来的钱,当做股东分红发给我我们,这个公司迟早会资不抵债。&br&&br&&b&虽然「利润表」上的数字依旧好看,但是「现金流」不足,等「债务到期」,高利贷上门讨债的时候,公司的「银行存款」无法偿还「债务」,这就是「资金链断裂」,公司只能倒闭,CEO 只能跑路,股东只能认栽。&/b&&br&&br&在做筹资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债偿能力,量力而为。如果为了粉饰报表而大肆融资,搞扩张,难免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br&&br&&b&在公司成立之处,就应该设立好企业的金融资本结构,做好现金流的预警分析,在达到某一警戒指标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出现。一个健康的企业,一定有良性循环的现金流量,咱们这个包子铺的现金流危机,还是管理模式上的问题。&/b&&br&&br&&b&看现金流,要有长远的眼光。而且「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三者,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分开来看。&/b&&br&&br&&br&&b&五、总结&/b&&br&&br&&b&对这次的投资失败,我们将这几年的经验稍做总结:&/b&&br&&br&2010年:从会计核算角度,可以通过对折旧方法的操作,调整公司报表上的营业利润。但在这个时候,现金流量保持不变,是更可靠的参考标志。&br&&b&·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分析的时候,要注重「现金流」的考量。&/b&&br&&br&2011年:从公司管理角度,「应收账款」等科目虽然带来利润,但不带来现金流。从这里看,现金流也是更可靠的标志。重视现销,压缩赊销,可以给现金流带来好处。(关于虚增利润的拓展阅读:「&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确定未上市企业的利润真实性?&/a&」)&br&&b&·这种时候,「现金流分析」可以有效检验公司「利润质量」。&/b&&br&&br&2012年:但是,现金流也不是无法操作,通过暴力压缩成本,一样可以提高现金流的数值。但这些操作,会在报表中显示出来。一个现金流高的企业,也未必就是完美无缺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的「成本费用管理」,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br&&b&·「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考量要素,但不是绝对标准。&/b&&br&&br&2013年:现金流可以拆分成「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这三者的健康要统筹兼顾。一个企业的金融资本结构,需要一定的远见,刻意追求现金流量的恶意融资,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现金流的「结构」,值得我们关注。&br&&b&·「现金流」状况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b&&br&&br&&b&包子铺要倒闭了,这告诉我们「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确实是个值得参考的道理,但是究其根本,「现金流」也不是百试百灵的绝招。&/b&&br&&br&&b&就这么多,欢迎补充,感谢阅读。&/b&
-这个问题就借 家的包子铺说说吧,讲个故事,如有雷同,纯属作死。如果是专业人士,请只看图片和黑体字,或直接翻到最后的总结。一、时间回到三年前2010年的光棍节到了, 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说自己要开一家包子铺旗舰店,问…
现代会计已经远远超出了记账的范畴。这个问题对学校教育确实是值得深思的好问题。&br&&br&8年前,当我从满桌的会计凭证、询证函、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告中抬起头来时,我发现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建立规则(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要求、记账规则等等)确保企业按照既定的计划(战略、预算、财务规划等)正常运行;另一条是与资本、金融结合,通过投融资、并购、上市等实现企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前一条路对内,后一条路对外,中间的就只剩下辛辛苦苦的记账了。&br&&br&后来在四大,见到更多高大上的企业,越发证明这种观点是对的。&br&&br&&b&某跨国大型制造业企业&/b&通过实施SAP,建立共享服务中心(Share Service Center,下称SSC),其在国内的30多家工厂已不需要设立任何财务会计人员,每家工厂只保留&b&&u&一名中专毕业的小姑娘&/u&&/b&专门负责将所有的单据扫描并传入系统,并兼做小额现金出纳。日常和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相关的会计分录均由SAP系统自动生成,&b&&u&SSC的财务人员&/u&&/b&对非日常业务(也就是小姑娘扫描进来的单据,例如员工借款啊等等)以及判断类业务(例如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人工编制会计分录。系统自动计算成本、自动生成财务报表。然后由每家厂的&b&Controller&/b&(有翻译为财务总监的,台湾翻译为主计长)对报表进行分析,并与各厂长讨论经营状况。除此以外,有&b&&u&全国税务经理&/u&&/b&统一负责纳税筹划及申报,&b&&u&资金经理&/u&&/b&通过与银行合建的资金集中平台统一调度资金,并通过&b&&u&全国CFO&/u&&/b&负责整体信贷筹资、股权筹资及对外投资计划。&b&&u&财务部SAP关键用户&/u&&/b&与&b&&u&SAP FI/CO顾问&/u&&/b&一起,在系统中负责各项控制措施的设定,包括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的规则。&b&&u&内审经理&/u&&/b&负责内部的流程和财务审计,并保持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当然最上面是&b&&u&财务VP&/u&&/b&对公司财务总体负责。&br&&br&电脑软件可以代替很多工作,但读会计专业的你,愿意以后扮演什么角色呢?&br&&br&--------------------------------------------------------------&br&答案补充说明:&br&1. 有知友评论说“绝大部分企业不会采用”,我当然同意。因为从数量上来说,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无法达到案例企业的层次。但是中小企业可能会有中小企业的变革,当中小企业高管层具备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且财务外包成本显著低于聘请专业会计记账人员时,企业可能选择将基础的记账工作外包。显著的例子是有孵化器支持的创业企业,孵化器会提供所有这些配套支持条件。&br&2. “共享服务中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是当然。案例中的企业SSC也存在大量的问题,与当初设计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注重管理创新的企业会慢慢越做越好的。
现代会计已经远远超出了记账的范畴。这个问题对学校教育确实是值得深思的好问题。8年前,当我从满桌的会计凭证、询证函、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告中抬起头来时,我发现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建立规则(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要求、记账规则等等)确保…
写了一半发现我的思路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rToyy& data-hash=&547f818559baffd86f27e61d51c7b972& href=&/people/547f818559baffd86f27e61d51c7b972& data-tip=&p$b$547f818559baffd86f27e61d51c7b972&&@MrToyy&/a& 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基于财务报表出发来看,那就不多说了,以下当做对他的补充吧。&br&&br&中小企业很多账都比较乱,而且也有好几套,其中不乏乱来的,所以核查企业的利润真实性,除了MrToyy的审计,我觉得其实也挺适合用税局查账的思路来做,即预先判定利润不真实,然后进行排查。&br&&br&为了方便分析,我画了一张分级图,前两级基本就是MrToyy讲的内容。作为对他的内容的补充,前面的就不讲了,我在第三级讲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交流。&br&&br& 分级图如下:&img src=&/ed5f47d6eaef68fd02f3fd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ed5f47d6eaef68fd02f3fd_r.jpg&&&b&1. 虚增利润&/b&&br&&b&&u&1.1 虚增收入&/u&&/b&&br&&ul&&li&1.1.1 提前确认收入:查看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库存时,如果发现有些收入已确认,但并未发货或提供服务,或者其库存产品对应的合同时下个会计期间发货但收入已进行确认,则要留个心眼,企业有可能将下一期间的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本期的收入;&br&&/li&&li&1.1.2 虚假交易增收:这种方式常见于企业申请贷款或吸引投资前使用,为了满足银行或担保公司的要求,临时做高收入,签署一些虚假合同并确认收入,待获得贷款后又将合同撤销,则审核时就要对合同对应的交易进行进一步的审查;&br&&/li&&li&1.1.3 关联交易增收:集团公司有时候可能为了保持某家公司的资信良好,安排其他关联公司与这家公司签署不符合市面情况的交易,有意拔高这家公司的收入水平,将亏损隐匿在其他关联公司中,这样的利润也是不真实的,需要注意将交易与市面正常情况下的交易进行比较。&br&&/li&&/ul&&br&&b&&u&1.2 压低成本&/u&&/b&&br&&ul&&li&1.2.1 费用走现金不计入账:最简单明显的就是有些企业的老板直接用自己的现金支付员工的工资,这样职工薪酬在报表中就被压低了,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br&&/li&&li&1.2.2 滥用扣除项目:举个栗子,在小地方的企业,税局本身也不是特别专业和负责,企业可能就会“失误”将本来不能在税前抵扣的费用全都抵扣掉了,这样应缴税费就降低了,审查时就要注意看相关的扣除项目是否合规;&br&&/li&&li&1.2.3 关联交易压低成本:这个就和1.1.3其实是类似的,不多讲。&br&&/li&&/ul&&br&&b&2. 少计利润&/b&&br&&b&&u&2.1 压低收入&/u&&/b&&br&&ul&&li&2.1.1 递延确认收入:有提前确认就会有递延确认,本应在本年度就确认的收入被“合理”安排到下一年度中,这一点应该券商在做企业的IPO时深有体会,为了保持公司符合证监会对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某年度收入增长较多,就调节一下收入到下一年度;&br&&/li&&li&2.1.2 虚假交易减收:例子,税局来查账增收,有的企业想逃税,于是就虚拟或者故意安排了一些不合理的交易,然后交易赔了本或者违约交违约金,收入就下来了;&br&&/li&&li&2.1.3 关联交易减收:这个可以直接参考1.1.3,有增收就有减收,比如由税负高的公司承担亏损,由税负低的公司提供利润;&br&&/li&&/ul&&br&&b&&u&2.2 虚增成本&/u&&/b&&br&&ul&&li&2.2.1 提供虚假票据:这个都是很常见的手段了,我就看过很多企业平时都装的好好的,一到税务要求自查就说查出了一堆假发票,补税了事;&br&&/li&&li&2.2.2 虚假交易增加财务费用:很多不规范的企业经常干这种事,股东将钱投进企业,不以增资的方式,而是做成借款,于是本应在税后分配的利润就变成了财务费用在税前就转走;&br&&/li&&li&2.2.3 关联交易增加成本:参考1.2.3。&br&&/li&&/ul&&br&上面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基于报表出发,但是如果要真正核查出来,通常都会结合审查合同、票据、库存好几种手段,其实就相当于做了一回审计,也就是上面各位知友提供的方式,还是需要一些专业水准的。&br&&br&一写就这么晚了,脑子都转不动了,先睡了。有哪些地方写错了,还请大家指正。
写了一半发现我的思路和 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基于财务报表出发来看,那就不多说了,以下当做对他的补充吧。中小企业很多账都比较乱,而且也有好几套,其中不乏乱来的,所以核查企业的利润真实性,除了MrToyy的审计,我觉得其实也挺适合用税局查账的思…
&p&写写清楚,方便阅读&/p&&p&(一)&b&通道业务&/b&:目前为止,通道业务这个概念银监会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从本质上看,应该属于非信贷融资业务。&/p&&p&&b&
1&/b&&b&、通道业务的作用&/b&:(1)腾出规模,使得银行能够继续发放贷款或者保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也可以规避贷款风险。(2)进入信贷资金限制进入的行业,如房地产开发,如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等。(3)获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就是手续费)。&/p&&p&&b&2&/b&&b&、通道业务的种类:&/b&如果有耐心看完整篇文章会发现,通道业务的&b&“通道”&/b&变化很快,这使得一一列举通道业务的种类定义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我们只要知道所有通道业务都必须遵循的原则,&b&对银行来说,凡是能够让他规避监管,转换表内外资产的途径、平台都是通道业务,包括券商、保险、信托、PE、投行等各种现存或者将来会出现的非商业银行金融参与者都可以成为“通道”。&/b&&/p&&p&(二)银行如何完成信贷资金&b&从表内到表外的搬运&/b&。&/p&&p&
1、&b&表&/b&内的定义,表指&b&资产负债表&/b&,信贷资金的特性&b&包括(1)过往产生(2)银行是债权人,就是银行持有或控制(3)预期很有可能带来利益流入。&/b&显然,信贷资金是入表的资产。&/p&&br&&p&
2、&b&大部分银行选择将债权转移,即该部分资产持有人变更实现表内到表外的搬运。&/b&基本途径有:委托贷款(委托人是债权人),银信合作(信托是债权人),发行理财(谁买谁是债权人),银证合作(谁买谁是债权人),银保合作(保险公司是债权人)等。具体操作方式在&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看到关于「银监会拟推贷款批量转让系统」新闻,提出一系列问题?&/a&中有所解释。&/p&&br&————————————————————————————————————&br&&p&好了,问题回答完了,下面都是故事包括了从监管当局开始意识到“表外资产”的风险之后到现在所做的一系列举措,记录了“通道业务”最近几年与监管当局的较量。&/p&&p&在很久很久以前(反正早于2009年),我曾经做过一笔50亿中长期贷款&b&卖出回购&/b&的银信合作,为了给别的项目腾规模,先将资产卖给信托以后用理财资金回购,信托在这个时候就是个通道,资产凭借这个通道一来一回,表内变表外。后来银监会发了【&a href=&/view/74dc8e1aa76e58fafab0032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监发[ 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b&禁止理财资金用于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b& 。紧接着又发了【&a href=&/view/e8be7cd1842536a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号)&i class=&icon-external&&&/i&&/a&】,&b&直接叫停了卖出回购银信合作&/b&。 2010年回购的时候就更怂了,因为2010年【&a href=&/view/ffafab069dc021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监发〔2010〕72号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b&文件要求银信理财合作表外转表内,记拨备。&/b&本来卖出时的AAA级50亿表内中长期贷款现在不光要入表,还要记拨备,而且一次性增50亿表内规模,谁给你啊。回购那天全市基本上停贷放了这50亿,后来年内好彩找了一家信托低价买断了这50亿,不然光拨备当年利润就能被吃大半。&br&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定场诗,咱们来到了2010年。银行很聪明,银监会不是说不准用理财资金买信托吗?我就用理财资金直接买!但是很快【&a href=&/view/8dc53aa3e2c1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监会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号&i class=&icon-external&&&/i&&/a&】出台,明确了“&b&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b&。”&br&
2010年末2011年初,4万亿刺激到了头,银行开始收银根,房地产、铁公机、城建项目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候银监局火上浇油出台了【&a href=&/view/28d66d36f111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监发(2011)7号&i class=&icon-external&&&/i&&/a&-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b&对存量银信合作产品提出了具体的有表外转为表内的工作进度要求&/b&,&br&【&br&号&a href=&/view/097eb41cbe3f648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转表范围及方式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文件&b&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具体转表要求。&/b&银行不想吃回已经在表外的信贷资产,但是银监之前的文件表明了一定要让银行吃回,但是你让铁公机城建废了?银监会还接受国务院领导的吧?这时候其他途径就出来了。银监之前所有的文件都是针对所有权的规定,信托推出了收益权理财产品,通过改变标的物的方式解决、113号文件带来的问题。差不多同一个时间北京资产交易开始运转并成为银行同业交易商协会的制定平台,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债权融资工具、私募股权融资工具等在北交所挂牌,这时候我也上了一个项目,后来被毙了,一说都是个泪啊。&/p&&p&银监会与银行之间艰苦卓绝的斗争进入的第四年。时间终于到了2013年,银监会下发了&b&《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管问题的通知》&/b&【&a href=&/view/cc25deb91a375d6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监发[2013]8号&i class=&icon-external&&&/i&&/a&】,&b&提出了非标准化债券资产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b&然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的规定。最后要求对于本通知印发之前已投资的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商业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于2013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这在根本上限制了银行的通道建立,因为8号文给出了总量控制,只要监管当局不认定新的&b&“标准化债券资产”&/b&,银行通过不停找通道突破监管的途径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效抑制了“通道业务”的发展。监管当局获得基本胜利。&/p&&br&&br&——————————————————————————————————&br&&p&最近【&a href=&/article/cnBizNews/idCNL4S0HZ0CN?feedType=RSS&feedName=cnBizNew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金融:首批银行理财资管业务试点出炉,通道业务洗牌在即--报载| &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报道,如果可信,则说明监管当局将在8号文的框架下,将有计划地放开一部分表外业务。从这篇报道看,银行理财资金可能直接投入债券市场,这意味着与之前相比“通道”的作用将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从8号文也可以看出,&b&监管当局并非厌恶表外业务,而是厌恶自己无法控制的表外业务&/b&&/p&
写写清楚,方便阅读(一)通道业务:目前为止,通道业务这个概念银监会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从本质上看,应该属于非信贷融资业务。 1、通道业务的作用:(1)腾出规模,使得银行能够继续发放贷款或者保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也可以规避贷款风险。…
1、如果有洁癖,或者想很快上市,可以另设新公司。原有资产可以通过正式手续转让给新公司。这样新公司账面就是“干净”的了。如果上市所在地允许,一两年甚至更短即可上市。&br&
2、如果不想麻烦,可以将就现在的公司。通过评估等手段确认之前无依据的资产,把以前的窟窿核销掉,从现在开始规范财务。这样过三年即可上市。
1、如果有洁癖,或者想很快上市,可以另设新公司。原有资产可以通过正式手续转让给新公司。这样新公司账面就是“干净”的了。如果上市所在地允许,一两年甚至更短即可上市。
2、如果不想麻烦,可以将就现在的公司。通过评估等手段确认之前无依据的资产,把…
谢腰&br&你这叫乱做账,现在新人经常这么干。&br&举个例子,比如你和一个客户做了一笔小生意,收了100块钱,怎么做账?借:现金1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看上去没问题吧?&br&到年底了,老板让你出个管理报表,统计一下全年对所有客户的销售情况,做个排名。现在你怎么办,哈哈,如果你销售量很大,笔数多,你就死定了,一笔笔的找吧!&br&如果你是这么做账的,借:应收账款-A客商1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借:现金100,贷:应收账款-A客商100&br&到了年底,你只轻点应收账款客商辅助余额表,不用十秒,问题就解决了。&br&现在你明白了吧,通应收应付过渡是为了统计的需要,为了管理的需要!
谢腰你这叫乱做账,现在新人经常这么干。举个例子,比如你和一个客户做了一笔小生意,收了100块钱,怎么做账?借:现金1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看上去没问题吧?到年底了,老板让你出个管理报表,统计一下全年对所有客户的销售情况,做个排名。现在你怎么…
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这三个,需根据相关规定到工商、公安、开户银行备案或预留印鉴。公司也可以根据需要刻制税务章、报关章、内部使用的部门章等。&br&&br&有一种说法,认为公司公章的效力要大于财务专用章,而财务专用章的效力又要大于合同专用章等其他印章,这主要是公司从自己使用的角度所做的分类,在法律效力上,公司各类印章一般具有&b&同等效力&/b&,公司印章是公司意思表示的表现形式而非意思表示本身,&b&公司印章是否发生预期法律效力,主要取决于印章的载体是否体现了公司的意思&/b&。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交往延续了公章(印章)至上这一解放后政治体制的思维模式或运作模式(其实现在党政机关仍然是这种模式),&b&在这一模式下,公章即代表了公司意思&/b&,从现行有关公司印章的备案等要求可以看出这一模式的影响力惯性,这显然是违背经济交往的规律的。&br&&br&对印章法律效力的评判,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认定,所以主要体现在发生争议时。简单举几个经常会碰到的情形:&br&1、伪造印章。如果经鉴定与工商、公安备案的印鉴不一致,一般可认定不代表公司意思,也就是公司无需对此负责。但是,如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时有签字(不是签章),一般会推定对公司有约束力;如果与相同的交易对象有类似交易并已履行完毕(典型如之前的合同、对账等),也会推定对公司有约束力。&br&2、错用印章。内部印章对外使用,如人力章、行政章对外签订合同。印章类型错误使用,如对账单上加盖税务章,劳动合同加盖财务章。一般情形下仅有印章不发生效力,但如盖章的同时有经办人签字,则是否对公司生效取决于该经办人是否为代理人或合同指定的特定经办人。&br&3、分公司印章的效力。根据公司法,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产生的责任由公司承担,其地位类似于公司的内设机构。但分公司与普通内设机构因公司法的特殊规定而产生不同的后果,如分公司可以作为民事纠纷中的被告,而内设部门就不行。公司的事务加盖分公司的印章,一般会对公司有约束力。
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这三个,需根据相关规定到工商、公安、开户银行备案或预留印鉴。公司也可以根据需要刻制税务章、报关章、内部使用的部门章等。有一种说法,认为公司公章的效力要大于财务专用章,而财务专用章的效力又要大于合…
共同点:&br&都需要做财务计算,计算公司的财务数据。(其实共同点可以举出很多,但都是基于财务方面的)&br&&br&区别:&br&1. 雇佣方&br&&br&雇佣审计的通常是企业本身或者监管部门。而雇佣尽职调查的通常是投资人,收购/并购方或者贷款方。&br&&br&在计税、上市、年检或年报时做的是审计;而在收购/并购、股权投资和贷款时做的是尽职调查。&br&&br&2.目的:&br&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反映目标公司当前的财务情况(对象是好人);而尽职调查的目的更偏向寻找过去的问题以及做出对未来的预期(对象是坏人)。&br&&br&审计计算的是当前的价值;而尽职调查侧重于解答雇佣方(客户)的疑惑以及反映某种价值趋势。&br&&br&3.
途径&br&审计是通过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这个准则,在美国会是GAAP。&br&&br&而尽职调查,通常包括财务、法律和业务三方面;而且基于目的的不同,尽职调查并没有专门的「准则」,而是根据需求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br&&br&4. 执行人&br&&br&基于第三点,审计的执行人通常是审计师或者说会计事务所;而尽职调查通常会包括审计师、律师以及业务专家。&br&&br&第三方尽职调查;即雇佣专门的第三方团队进行DD。而这些第三方团队中,通常会包括大量的审计和法律从业人士,以及不同行业的专家。第三方尽职调查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供专业意见,会更详尽严格。说起来,就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547f818559baffd86f27e61d51c7b972& href=&/people/547f818559baffd86f27e61d51c7b972& data-tip=&p$b$547f818559baffd86f27e61d51c7b972&&@MrToyy&/a& 老师所说的「被动保证」。&br&&br&5. 重点&br&&br&审计的重点是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而依据多是过往的会计记录、合同协议和公司运营资料。&br&&br&而尽职调查,如果要我说来,更重要的是on-the-ground;即除了在纸面上的探索之外,还需要实务上的调研。&br&&br&举例而言,尽职调查需要了解对象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对象产品的市场前景,对象的公司的系统架构和主要管理者背景,对象的渠道和营销模式,公司的基础硬件等等。而这些,在做审计时未必会涉及到。&br&&br&6. 一点私人概括&br&&br&如果非要概括的说个实质区别,一个不算适当的类比:审计是「对事」;而尽职调查更像是「对人」。&br&&br&&br&写的比较泛,有不足之处请随意喷。&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2eed28af19afe& href=&/people/2eed28af19afe& data-tip=&p$b$2eed28af19afe&&@韦昌明&/a&,这题都不邀请我,哼!
共同点:都需要做财务计算,计算公司的财务数据。(其实共同点可以举出很多,但都是基于财务方面的)区别:1. 雇佣方雇佣审计的通常是企业本身或者监管部门。而雇佣尽职调查的通常是投资人,收购/并购方或者贷款方。在计税、上市、年检或年报时做的是审计;…
290 人关注
4863 人关注
242 个回答
7144 人关注
964 个回答
4525 人关注
1062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财政预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