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科技信息化建设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入问题

格式:pdf&&&
贡献者:Lundracon
上传时间: 11:27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丶问题及对策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670KB
所需积分:& 2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绩效审计实践运用——以科技三项费用绩效审计为例
为了贯彻实施审计署新的五年工作规划中提出的要将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项目类型来开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注重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深层次研究与探索的同时,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审计以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目,以政府重点、社会焦点、公众热点为切入点,选择了我市科技三项费用计划分配、使用与管理作为绩效审计项目。在积极组织了审计力量的同时,聘请了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业务专家及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审计。历时一个多月,采取了专项审计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科技三项经费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涉及的部门,对我市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了审计,并对29家项目实施单位44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中,审计组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采用现场检查、发放调查表、座谈、询问、实地考察等方法,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此次审计,不仅揭示了科技资金在计划安排、分配、使用和管理中存在问题,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向资金使用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技三项费用绩效审计的实施与过程
(一)审前调查&通过多次采用不同层面座谈会、个别采访、实地考察等社会调查方法,取得了一些审计背景资料,如通过座谈、询问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等相关人员,以全面掌握我市科技资金总规模、项目申报、评审、计划安排与管理流程、科技计划分配情况、审计年度项目指南、项目评审、专家库的构成、各管理层在项目管理中的感慨与建议等,为找准审计切入点打下伏笔。根据审前调查资料,合理评估了审计风险,确立了审计重点,及时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确定抽样审计调查近30个科技项目实施单位,涉及工业、农业、社会发展、软科学等各方面,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审,以最终达到规范科技资金管理和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查阅相关文件&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计过程中通过加大对相关文件的查阅,以保证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具体包括:第一,搜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二,组织参审人员认真学习和讨论,结合审前了解的情况,对照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分工,强调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突破点与注意事项;第三,挑选绩效评价标准。以财政部《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为主线、以地方制定的有关科技三项费用法规和规章为重点、以每一科技计划具体的项目实施合同为核心,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衡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考核体系;并及时下发了审计通知书。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本着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宗旨,经反复研究论证与多方征询相关专家意见,我们设计了《科技三项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及《科技计划执行情况调查表》,向全市科技项目实施单位,下发了170份调查表格。表格内容涉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指标评价体系,如:新增产值、新增利润、新增税金、研发成本回报率、出口创汇、辐射推广企业、培训农民、科研成果转化率、项目的社会影响等。这一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绩效审计工作,特别是绩效审计评价作了较好的铺垫。
&审计进点后,紧紧围绕着审计实施方案,详细调查了解了科技三项经费预算安排、指标管理与分配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等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后,进入收集审计证据实质性阶段。
第一步,采用审阅法、核对法等方法,掌握科技三项经费基本情况。通过审查相关资料、账簿记录、款项拨付等载体,对我市科技局、经贸委、财政局、信息管理局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两两核对或多方核对与验证,摸清了科技三项经费基本情况。
第二步,采用实地察看、面谈交流等方法,对科技资金运作做出审计评价。对绩效的审计评价,其实质就是把要审计评价的对象和某一个标准相比较进而得出其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程度方面的评价。评价执行过程中是否最有效地利用了国家资源,是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是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等。
第三步,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分析。获得基础资料后,我们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统计抽样等方法,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尤其针对存在问题与不足,加大原因分析,以为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审计通过实地审查、项目实施单位抽查、填制调查表等形式掌握了详尽、具体情况,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一定参照物逐条比较分析,如:项目实施合同具体条款以及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等,挖掘出一些在计划分配、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步,从规范科技资金管理和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具有建设性、政策性建议。
&审计结束后,由审计局牵头,召开了由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等部门分管领导、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参加的审计通报专题会,并就存在问题如何整改进行了相互交流。被审计单位十分重视审计结果,对审计报告提及的问题与现象触动很大,逐一进行了分析与整改,达到了预期的审计效果。
值得提及的是,这次审计大量采用了调查表(问卷法)、座谈、实地考察等社会方法,综合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手段,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不仅在审前调查运用、审计实施过程和项目延伸时运用、而且在审计后续阶段也适时地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距离,发挥了审计最大效应。
二、科技三项费用效益评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建设性投入、战略性投入、高效长效性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是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是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近几年来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总额逐年增加,对于加速我市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与项目实施单位近距离交流与沟通,我市科技三项费用的分配与使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表现为:
(1)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对于提升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2)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基础性研究等的催化剂。如:提高了产值,增加了税利;促进了农民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技术培训,带动了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等。
(3)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发挥了较大的引导、帮助、指导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游资向科技创新、开发、研究方向流动,形成了一种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4)科技经费投入成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是政府对企业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与鼓励,对提升产品形象起了很大的帮助。
(5)给企业一种无形的精神支持,是国家对企业的鞭策,促使企业增加压力、增强责任、增进动力,对企业项目实施进度具有约束性、促进性作用。
(6)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人才建设、焕发科技战线活力、激发积极创新欲望的支撑力量,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审计结果表明,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等科技经费管理部门,在分配、管理科技经费工作中,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项目资金管理基本规范,拨付程序趋于简洁。特别是科技局长期以来掌管着我市超半的科技经费,从指南发布到项目受理,从专家认证到实施管理,从制度建设到项目追踪等多方面管理日趋成熟。多数项目实施单位也能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不断争取科技项目,为国家为企业争创效益,已成为我市科学技术升级的承担者、推进者。
三、科技三项费用审计发现的问题
1.“多头”管理、经费分散。目前经费管理部门涉及财政局、科技局、经贸委、信息产业局等部门,未能确定由核心部门扎口管理,给同一企业,同一或相近项目多方申报经费有隙之乘。
2.同一或相近项目重复申报或重复拨款。审计发现,有的单位以同一或相近项目向不同的项目管理部门申报。
3.超范围使用。科技三项费用实际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财政部《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科技三项费用是指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上述情况,混淆了科技三项费用的含义,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科技三项费用。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科技经费投入通常需按预算支出一定比例、逐年增长的标准分配指标。在目前财政资金不算宽裕情况下,一是面临科技投入指标考核;二是信息化建设、人才基金来源少,造成其分割科技三项经费;三是科学事业费投入不足,造成科技进步奖等挤占三项费用。
图1 科技三项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
4.项目实施中跟踪管理有欠缺。中期检查和中期评估工作执行不力,未实行每半年报送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不利于跟踪监督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及经费使用情况。对有的项目实施单位来说,得到资助是最终目的,项目完成是其次。
5.在所安排的项目经费中,少数项目的确定超出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范围。“人情”项目、“扶贫”项目、“补贴日常经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
6.少数项目管理部门假借科题研讨在关联单位设立“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其实质是开支主管部门出国等费用;同时有的也存在在拨入的科技三项经费—科技进步奖中列支主管局表彰费用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高。部分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未能充分体现科技三项费用扶持的特征,贯彻“扶优”、“扶强”、“扶大”宗旨,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无影响作用,或体现出的社会效益不显著;“锦上添花”项目占一定比例。比较近一两年的科技三项费用计划分配表发现,部分科研成果成熟单位年年均有政府经费投入,有的随意变更一小部分便成了另一个科研项目。这主要是由于项目实施单位争取国家资助意识强,钻劲大;计划分配部门认为其信用度高,科研成果成熟,投入风险小。
2.拨款数占预算经费比例较高。有的单位仅靠政府投入,经费使用就绰绰有余。审计认为,政府投入是对企业、院所科研开发、创新提高的补充,只能起引导性、激励性作用,不能惠及全部而代替企业的投入,不宜全面出击,平均分配资源,应该把有限资源集中到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预算经费认证工作有一定难度。
3.项目因故未实施没有及时调整计划。少数项目承担单位因资金、土地等问题而搁浅,未及时调整项目。
4.项目经费管理不完善。少数单位重申报资助、轻项目实施,认为核拨的科技经费就是自家的钱,项目研制如何、过程记录等意识淡薄。少数项目合同中项目经费预算流于形式,与实际支出明细脱节,未进行日常监督与跟踪管理。多数项目承担单位科技三项费用未严格遵照《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按项目进行专项核算管理以及建立预算和决算管理制度,给审计其经费使用及预算执行情况带来困难。
5.部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脱节。有的单位将项目经费作为财政贴息处理,有的单位项目经费收支未纳入对外法定财务账统一核算,部分单位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与项目无关支出,研究费用大部分用于生产、种植环节。
6.少数项目管理部门存在按拨款数额一定比例收取项目咨询费、考核费现象。而《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财工字〔1996〕144号)第十条明确规定:“负责主持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取管理费”。
另外,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额支付使用现金支付,且收受票据使用三联单。
在此次审计过程中,发放调查表170份,收回91份。根据收回的调查表,逐一对照各自的项目合同发现下列不足: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效益指标缺乏科学性,提交成果形式不详尽,没有刚性指标,给考核项目合同完成情况带来弹性;由于合同中项目周期确定短,造成实验样本取数少,影响研究结果的发挥。如农业项目等;经费预算评审、认证工作缺乏;项目衔接工作不到位,造成项目负责人调离,课题进展不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技术问题或其它原因无法继续实施的,承担单位未及时提出调整、终止或撤销项目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批;调查表经费实际支出按合同经费预算填写,缺乏真实性等。
经对反馈的91份调查表汇总统计、分析研究,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至表5:
表1&项目类别情况
社会发展项目
项目数(个)
新产品试制
重大科研项目
引进消化吸收
老产品改造
从上述调查表统计可以看出,在反馈的91个实施项目中,投放新产品试制占30%,重大科研项目仅占9%;实施的项目中属于自主开发达36%,有一定的科技创新力。
表2  项目进度情况
社会发展项目
按计划进行
项目完成100%
科研项目研制过程的效益审计,主要是审查项目研制是否按计划进行,实施的进度是否达到计划进度。91个项目中,大部分能按计划进行,也有16%进度滞后;同时项目完成100%占43%,42%能按期结题。
表3  项目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社会发展项目
获国家级奖项
获省部级奖项
获市级奖项
专利申请数(项)
专利授权数(项)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
获取技术标准(件)
出版专著(部)
新产品(个)
农业新品种(个)
建成新装置(套)
新工艺(项)
列入国家科技计划
列入省科技计划
表4 & 项目实施中已取得效益
社会发展项目
新增产值(万元)
新增利润(万元)
新增税金(万元)
工程化成果(项)
辐射推广企业(家)
示范推广面积(万亩)
服务收入(万元)
培训农民(人)
成果转化率100%(个)
项目取得的成果、取得的效益是科研绩效最直接的表现。表3与表4具体详细反映了新开课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项目获奖情况、申请专利、新增产值、新增利润、新增税金、培训农民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明力。撇开上述两张表格所填资料中含有多少水分不谈,91个新科技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绩效还是显著的,其中获市级以上奖项50个、申请专利179项、列入省以上科技计划11个、为国家新增税金1.27亿,辐射推广企业51家、培训农民4290人等。
表5  资金到位情况
社会发展项目
资金实际到位数
1.省及省以上拨款 &
2.市科技拨款   
3.相关配套
4.自筹   
5.银行贷款
6.其他         
通过表5可以看出:国家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79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4941万元,带动银行支持企业贷款1270万元,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和社会游资向科技领域流动。
调查表是绩效审计一个重要的社会方法,它可以收集一些倾向性、普遍性甚至是苗头性问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成效。为了引起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视,显示其正规性,此次调查表下放随单位调查函一并挂号邮寄。笔者经过实践,对调查表发放与收回工作存在的问题很有感触:
(1)发放调查表时间偏迟,造成审计调查切入点(即选择调查对象)针对性不强。这次审计,因表格设计需查询相关文件规定,借鉴已有的经验,分析思考设计,再经专家会审,多次咨询、斟酌而成,耗费了一定时间,造成调查表正式发放时间与审计进点同时进行。因项目涉及农村、城郊厂矿等偏远地区,好多调查表在项目现场结束后才姗姗来迟,往往在将调查表与各个的项目合同逐一核对时发现有取得很好效果的事例或凭审计经验生成疑点时,已失去审计调查取证的机会与时间。
(2)调查表反馈率不高。回收率仅达54%,主要原因:一是好多农业项目地址不详,信件退回;二是单位不重视或项目实施人调迁。
(3)填制内容的真实性、可信赖度无从考核。建议调查表下发时间在审计进点前尽早发出,这样若发现某表格明显欠颇,可延伸此填表单位进行审计调查,测试其可信赖度。
(4)调查表核对、汇总面广量大,这在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足情况下,倾注了不少精力,耗用了较多时间,审计成本较高。
(5)调查表设计有些内容需增删,这为下次审计积累了经验。
四、科技三项经费审计的启示及建议
绩效审计报告主要是建设性的,要站在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的角度上,从改进被审计单位管理的程序和结构,增加工作的经济性,提高管理效率,以更好地完成下达的各项指标等角度提出建议。审计建议应建立在事实清楚、分析透彻的基础点上。针对被审计单位出现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提出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审计建议。经过对科技三项费用绩效审计挖掘出的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审计建议:
首先,对科技三项经费要实行扎口管理。强化职能管理,部门之间要统筹安排,只有消除多单位、多部门分散、多头现象,统筹使用经费,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重复拨款等不良倾向。
其次,把好项目论证选择关。要减少对一般性领域的投入,加大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企业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进行投入的关键领域;减少对单个企业和差别技术的资助,加大投向受益面大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和提升整体科技创新级次项目。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既突出重大项目,也要兼顾社会发展事业的研究;既注重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要加大对农业基础的投放,切实关心“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建议科技项目立项引入竞争机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单位和个人申报科技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如实申报,不得弄虚作假,投入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和截留。同时加大外部对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项目承担单位使用科技三项经费,要严格按照科技三项经费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专项核算,并严格按合同预算范围开支,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另外,项目经费应按进度分期分批拨款。实行分期评审、分段拨款,及时制止、纠正科学技术投入资金不合理使用的行为。
第四,各部门要加强科技资金管理,规范项目追踪、检查与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结题工作。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科技项目实施上,杜绝挤占、挪用科技三项经费,谨防“人情”项目、“资助”项目、“扶贫”项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五,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逐步建立项目经费支出绩效考评与追踪问效制度,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按照合同中绩效考评指标对项目进行跟踪绩效考评。强化项目合同中绩效指标考核,规范提交成果的刚性管理,将项目承担单位定期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资料和报表这一制度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强化项目变故及时向主管部门申报制度。
第六,银行的支持是关系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建议建立起以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共同为高新技术注入资金。建议建立科技投入风险制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投入风险基金,以防范项目成熟高峰到来而增加的支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分配经费,改变一味地以经费为总额分配项目,采取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成熟一个项目资助与发展一个项目,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七,建议根据项目的预测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对科技经费分别实行有偿或无偿使用。属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开发周期短、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偿还能力强的项目,实行全部偿还;开发周期较长、有直接经济效益和一定偿还能力、但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实行部分偿还;项目完成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实行无偿使用。有偿使用的经费回收后,仍作为科技三项经费使用,便于扩充与壮大科技资金总量,弥补经费投入的不足,缓解政府经济上的压力。
最后,实行科技计划分配情况公告制度,将科技事业融入社会,通过舆论监督,推动科技工作更规范化、透明化。
                         镇江市审计局&殷翠玲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镇江市审计局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重庆市扶助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日
15时58分  作者:  查看次数:次
&&&&&& 渝府办发〔2013〕99号
&&&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 关于印发重庆市扶助中小微型企业
&&&&&&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扶助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13年4月23日
&&&&& 重庆市扶助中小微型企业
&&&&&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中小微型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为指导,以“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为目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培育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体系;培育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认定100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中小微型企业比例超过45%;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中小微型企业比例超过50%;充实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库,提升中小微型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中小微型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支持依托中小微型企业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和高科技体验中心,鼓励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中聘请名师担任企业研发课题首席创新官。引导重点支柱产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等,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校地(企)合作”“院地(企)合作”模式,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2.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以研发中心为支撑,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改造,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新兴产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以及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形成中小微型企业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培育认定中小微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50家以上。
3.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启动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专项培育工作。鼓励各区县(自治县)在都市工业楼宇、小企业基地和开发区内设立中小微型科技企业特色孵化园、创业基地或创业示范街。以孵化园、创业基地为发展平台,为具有发展潜力、符合产业导向的中小微型科技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及服务,加快产业集聚。积极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文化创意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着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工业咨询等生产服务型中小微型企业。畅通中小微型科技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4.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以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微型企业为重点,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培训,普及知识,增强意识。拓宽知识产权战略集聚区中小微型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能力的途径与方式,面向中小微型企业开展专利辅导、代理、预警等服务。加大中小微型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力度,力争到2015年试点单位突破700家。
(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1.加快信息化体验中心建设。重点支持为中小微型企业的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产业链协作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运行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IT产品提供商和服务商,分行业或分类别建立中小微型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为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信息化人才培训、咨询规划、系统体验、成套解决方案定制和实施等服务。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等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增强企业对行业信息化要求的敏感度和适应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提升整体实力。
2.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自主品牌的中小微型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为广大中小微型企业开发个性化信息产品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力争到2015年,为1万家中小微型企业免费建设网站,帮助1000家中小微型企业免费实现电子商务。
3.打造信息化示范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分类指导”的原则,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汽摩等优势工业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中,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小微型企业。力争到2015年,市级信息化示范中小微型企业达到500家。
(三)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质量技术监测平台、工业服务港等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有效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专利申请、专利代办、专利销售、专利产业化、技术难题专家“一对一”等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的困难和问题。
2.推动产业链协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围绕汽摩、冶金、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以采购、生产和销售三大业务为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之间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协作提供系统服务,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提升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
3.推动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汽摩、五金、纺织等行业企业集聚区域,积极开展ASP、SaaS、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和服务模式的研究、应用。支持建设一批面向区域同质企业的中小微型企业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区域隔阂、人才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系统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
4.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抓住我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契机,支持建设一批全球化、开放型、低成本、高效率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促进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形成在拓展商机、降低成本、扩大营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小微型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联动机制。加快制定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测机构,通过定期评测和发布评测报告,对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监测;随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适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全市各级中小微型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将推进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工作纳入其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广大中小微型企业要把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对我市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立项和相关政策支持。市财政、税务、国土、工商等部门和单位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资金安排、税收、政府采购、融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在科技经费、自主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向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本地区中小微型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投入。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利用高校、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服务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训紧缺人才。积极探索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第三方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中小微型企业要着力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和交流。
通过媒体报道、专家宣讲、产品推介、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对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进行宣传和报道,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衔接,主动汇报,争取指导。同时,加强与各省(区、市)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我市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
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4月25日印发
】 【】 【】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务公开电话:023-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52号,邮政编码:400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信息化投入比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