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蛇地质疏松出现水流

梦见手指骨折,怎么办
时间: 20:19:52
健康咨询描述:
前几天晚上做个一个恶梦,梦见自己的手指骨折了,听人家说做了一样的梦不好,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因为这个梦我白天都没心思上班,晚上又睡不着,好怕发生什么时情,请问这是什么不好的兆头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梦见手指骨折,好不好?(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梦到自己的手指骨折了,
最近要注意不可跟身边的人起冲突,
凡事忍忍就好。
若梦中你的手受伤了,
是暗示你的亲人或是恋人身体状况会出现问题,
最近要多关心他们
百度智能推荐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挂号科室骨科
常见症状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
检查项目X线、
并发疾病坠积性、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
参考价格:4000
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佝偻病、骨软化症、...
参考价格:1350
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参考价格:3380
舒筋活络,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散瘀,扭腰岔气,骨...
参考价格:7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本品用于跌打损伤,...
参考价格:¥40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梦见牙签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牙签好不好?梦见牙签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www.zgjm.org)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牙签的详细解说吧。
  牙签是用于清理卡在牙齿内的一些残留物的道具。然后牙签使用过多会使得牙齿疏松更加容易塞入异物。在梦中,牙签很多时候代表着撼动自己根本所在的事物。
  梦见牙签,预示你在近期将会存在不安的焦虑和充满敌意的报复心理。
  梦见你注意牙签,象征你的生活会经常受到那些看起来不值一提的顾虑所骚扰。
  梦见你使用一根牙签,表示你将参加一次有损某位朋友的行动。
  梦见自己使用牙签剔牙齿,代表着自己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出现不小的损失。
  梦见别人用牙签剔牙齿,表示自己会被人算计。
  梦见牙签折断了,表示自己的事业会扩大。
  梦见牙签的案例分析
  梦境描述:我是住校学生,梦见自己床上褥子下面有好多牙签,去室友床上看也有好多,然后我把牙签捡起来放到一个好大的本来就装了很多的牙签的袋子里,结果袋子烂了个口子,牙签又掉了好多在地上。。。哪位大虾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梦境解析:梦见牙签,预示着生活上将会有应酬开销花费的增加。牙签掉在地上,预示近期生活中会有很大的开支。梦见衣服口袋破,还是预示着会破财。总之,要管好自己的钱包哦。
相关解梦:
有关梦境:
周公算命热门测算:华工工程地质学知识点汇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5页免费28页免费65页免费13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4页免费26页5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3页5下载券
华工工程地质学知识点汇总|本​人​临​时​抱​佛​脚​,​用​这​个天​考​到0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环境食品科学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
威远钢铁有限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二00九年十月
威远钢铁有限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工程编号:STK工作时间:日-日
委托单位:威远钢铁有限公司提交单位: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总 经 理:唐述文总工程师:何
核:曹君林
黄平良项目负责:孙
瑕报告编写:丁安吉
陆志明提交时间:二九年十月资质等级:综合甲级
证书编号:220020―KJ 提交单位地址: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22号
电话:028-传真:028-
八分公司电话:
录一、前言 .................................................................................................... 11、项目概况 ........................................................................................................... 12、目的任务 ........................................................................................................... 23、工作依据 ........................................................................................................... 34、以往工作简况 ................................................................................................... 35、调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 36、水文地质调查质量简评 ................................................................................... 4二、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 ............................................ 51、位置交通 ........................................................................................................... 52、自然地理简况 ................................................................................................... 63、社会经济概况 ................................................................................................... 6三、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及方法 ................................................................ 71、调查线路的确定 ............................................................................................... 72、调查内容 ........................................................................................................... 73、调查方法 ........................................................................................................... 94、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 10四、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121、地形地貌 ......................................................................................................... 122、地层岩性 ......................................................................................................... 123、构造 ................................................................................................................. 134、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13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 146、不良地质 ......................................................................................................... 14五、调查区水文地质 .............................................................................. 151、气象、水文 ..................................................................................................... 152、地形地貌 ......................................................................................................... 173、地层岩性 ......................................................................................................... 194、构造 ................................................................................................................. 205、地下水 ............................................................................................................. 206、地下水的流向 ................................................................................................. 257、地表水 ............................................................................................................. 278、新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 ............................................................................. 29六、水化学特征、水质评价、水源污染 .............................................. 301、水化学特征 ..................................................................................................... 302、水质评价 ......................................................................................................... 303、水源污染 ......................................................................................................... 39七、地下水的动态长期观测 .................................................................. 411、观测的目的 ..................................................................................................... 412、观测点的布设 ................................................................................................. 413、观测内容及时间 ............................................................................................. 41八、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411、水资源利用现状 ............................................................................................. 412、水源保护 ......................................................................................................... 42九、工程地质条件 .................................................................................. 431、区域工程地质概况 ......................................................................................... 432、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 44十、结论及建议 ...................................................................................... 441、结论 ................................................................................................................. 442、建议 ................................................................................................................. 46附 图 目 录图号
威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水文地质调查
综合水文图2
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平:1:5000
垂直:1:1000 3
水文地质钻孔柱状图
抽水试验曲线图
附 表 目 录1
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一览表
井、泉、矿坑水调查表
水质简分析、全分析及专项分析检测报告
共39页A、井、泉、钻孔部分
共25页B、地表水体部分
共3页C、地表水(河水)部分
共4页D、矿坑水部分
E、污水部分
共4页一、前言1、项目概况威远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钢公司)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是国家65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之一。占地面积3.5万m2。现有职工9500余人,拥有总资产45亿元。威钢公司现辖8个分厂及分公司,分别为炼铁分厂、炼钢分厂、棒材分厂、动力分厂、保安公司、三利公司等;主要生产设施有:1×380m3和4×460m3高炉,3×80t转炉、五机五流小方胚连铸机2套、棒材轧机1套、制氧机3套、3MW发电机组3台。威钢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铁320万吨、钢300万吨、钢材285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连铸胚、棒材、高速线材等。2008年生产铁263.94万吨、转炉钢257.03万吨、钢材207.88万吨,连铸胚47.64万吨,钒渣4.6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2.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32亿元,实现利润75481.2万元。威钢公司按照川威集团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实现连界区域钒钛钢铁产业的战略转型及可持续发展,以及为内江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三年内,拟对连界区域实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钒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实现年产钒渣10万吨、五氧化二钒5000吨、高钒铁8000吨、钒钛烧结矿747万吨、钒钛球团矿100万吨、含钒生铁217.4万吨、含钒优质连铸胚208.4万吨、含钒钢材200万吨,年销售增加收入105.9亿元。项目实施后将使川威集团钒钛钢铁产业成为全国第三的钒资源加工基地,全省第一的含钒高强度H型钢、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生产基地。本项目拟选厂址位于威远县连界镇东侧,宝溪河东岸,威远县规划的连界工业园区内,厂址占地总面积163.5万m2,其中占一般农田23.33万m2,占村民住宅用地20.00万m2,占荒地59.34万m2,集体林地61.34万m2,其他占地1.63m2;区域规划用地类别为工业用地。厂址西侧为威远公司现有工程厂区;厂址西北侧为宝溪河,隔宝溪河约1.2km为威远公司狮子山生活区,距离连界镇中心约1.6km,有居民19328人;厂址北 1侧隔宝溪河约1.1km为先锋村,有居民2637人;厂址东侧为林地;厂址内有反帝村,有居民949人;厂址西南2.5km为双桥村,有居民2142人;厂址西南侧距离约3km为船石水库。项目全厂工业新水补充量1285m3/h,全厂生产用的生活水用量69.0m3/h,小时平均取水量1354 m3/h,折合日均取水量为32496 m3/d,年均取水量为1137万 m3/年(按350天计算),本工程取水后,老厂区和本项目用水量为1837万m3。2、目的任务在搜集资料和开展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厂址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渗透性能,含水层岩性、空间分布特征等)、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给出相关水文参数,明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以及各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污染物扩散条件和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途径,分析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附图、列表核查拟建项目厂区、现有工程及渣场周围村镇地下水饮用水源的分布,明确地下水具体保护目标。给出各地下水监测位置、距离、方位、井深、取水深度和地下水类型等。结合现状监测结果,预测分析正常、非正常工况和长期累积等情况下,地下水遭受污染的程度及对保护目标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论证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渣场防渗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必要时提出具体可行的补救措施。具体任务有以下三项:2.1 提供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区域性的水文地质条件资料(包括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渗透性能,各含水层岩性、空间分布特征等),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给出区域性的水文参数,区域性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等。2.2 地表饮用水的分布:沿宝溪河流域内的主要居民饮用水源、集中式水源功能、范围。2.3 地下水饮用水源的分布:包括本项目厂区,现在工程及渣场周围村镇以及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2.4 确定新厂区、老厂区、老渣场各三个长期观测井。23、工作依据3.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2001);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9-93);3.4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J3020-93);3.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3.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7《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3.8《水文地质手册》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主编,1978.4;3.9甲方委托书。4、以往工作简况4.1 1:20万(自贡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97.12,四川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4.2 威远新村煤矿储量核实报,2005.7;4.3 四川省威远钢铁有限公司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2009.8,四川省内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4.4 《四川省威远钢铁有限公司环评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09.8,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4.5 威远县历年各月气象资料。上述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水文地质资料。5、调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我公司接受任务委托书后于组成项目部,于日到工程区,9月10日全面开展了工作,由于场地复杂和农民阻挡施工等各种因素,截止日,完成工作量如下(表1-1):
3表1-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6、水文地质调查质量简评经现场野外调查,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不良地质作用,对工作区域地下水的控制因素、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已基本掌握,各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抽水试验,对区内主要土、岩的水文地质参数已基本查明。经取样分析,对地表饮用水、地下饮用水的水化学特征:三氮及超标因素、毒理学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水质污染状况及污染源基本查明,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总的看来该区地层构造较简单,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较多,地下水比较贫乏,尚未发现具有可供小型(日产50m3/d)的供水水源地,但民井、泉分布较广,对解决农村居民就近供水有重要作用。因此,威钢新增项目的供水采用新建象鼻咀水库,并充分利用红旗水库、船石湖水库、五指湖水库、天心水库联合取
4水是唯一的选择,宜尽早安排。据本次调查完成的工作量,在全面系统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威钢新项目水文地质报告,本次1:1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满足有关规范、业主单位任务书的要求,质量合格。二、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1、位置交通威远县属内江市所辖,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南北长54公里,地跨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县城东距内江市39km
(公路里程
图1-1 交通位置图57km),南距自贡市31km,西界荣县,北与仁寿县接壤,距成都188km,东北与资中毗邻,全县面积1289km2。项目地处威远县连界镇东1.6km,东南距威远县城严陵镇27km,东距资中县渔溪镇36km,沿成渝高速北西行至成都132km,厂址北侧1.5km处为正在建设 5的归(德)连(界)铁路,调查区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交通较方便(图1-1)。2、自然地理简况2.1 地势全县地势自西北向南东倾斜,低山、丘陵约各半。西北属低山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一般海拔高500-800m,新场镇境内大堡山最高,海拔902m。东南部是浑圆状丘陵,水沟曲折,流向多变。一般海拔300-400m,最低处在向义镇东南威远河口,海拔277.6m。2.2 河流威远县境内主要河流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威远河发源于威远县西北两母山东北麓,属沱江水系。县境内威远河面积956km2,占全县面积的74.2%,是威远、自贡工农业生产和城镇人民生活的主要用水水源。威远河全长118km,集水面积985km2,河道宽20-40m,平均比降0.55‰,威远河上游宝溪河地处低山区,山峦纵横,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为458-790m,相对高差70-150m。2.3 土壤、植被低山区土壤主要为黄壤,旱地多,田少。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红薯、水稻和豆类。自然植被情况良好,山坡及山峰均有林地,主要是乔木,乔木中以松树为主,其次为竹丛,千丈及经济林木,流域植被覆盖率达30%。3、社会经济概况威远县全县幅员面积1289km2,据2007年统计年鉴,全县辖20个镇,323个村,总人员74.83人,2007年威远县成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建县之一,在第七届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63位。2008年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经济总量列全省181个县(市)22位,连续两年当选四川省“类区先进县”。全县三类产业结构为16:65:19,三类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 6别为11.8%、76.9%和11.9%,人均GDP17553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24296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16.3%。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9万元,增长27.1%。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菱铁矿、岩盐、白云石、石英砂、石灰石等二十几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区。川威集团、康达建材工业公司、白塔新联心集团、建业集团公司、石丰化工集团公司为县工业骨干企业。2007年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104个,以下企业3088个。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181.81亿元,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8.5%。威远河源头主要的工业企业是威远钢铁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年产钢300万吨、铁300万吨、钢材3103万吨、金属制品60万吨,焦炭11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全集团拥有资产130亿元,员工1.73万人,综合实力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23位,是目前四川省“十佳民营企业”和省政府着力培育的迅速做强、做大的企业集团,通过加快向钒钛钢铁转型,将构成节能、环保、低成本、高质量的钒钛钢铁企业。三、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及方法1、调查范围的确定依据任务要求,以威远河上游宝溪河为主轴,东、西、北均以自然地形、分水岭为界,所构成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具体范围:西侧以油坊沟顶、大石包、轿子石(688.6m),坳田为界;南以尖坡(660.8m)、小尖山(663.1m)、双桥村、马鞍山(729.2m)为界;东以石牯牛(680.6m660.7m)、土地堡(627.6m)、东方红煤矿(老井区)(550m)为界;北以双堰坊、杉树坳(655.2m)、护林包、白庙子(651.3m)、桂林山(643.8m)、窑子O、哑巴岩洞、青钢堡、土地坳、狮子山(660.2m)、哨棚坡为界,面积约10 km2。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采用区域展开,以面的调查为主,在此基础上,布置少量勘探点, 7进行水文地质观察、抽水试验及取样室内试验,以提供任务要求的主要岩土层的水文地质参数。2.1 地貌调查1)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2)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3)新构造运动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2.2 地质调查1)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2)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3)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2.3 地质构造调查1)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段的位置。2)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带充填物质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3)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4)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和测区所有的构造部位及富水性2.4、泉的调查1)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2)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3)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置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2.5 水井调查1)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动态变化。2)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3)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2.6 地表水调查81)地表水的流量、水温、水质水位、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2)利用现状和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3)河床和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2.7 水质调查1)水质简分析:取样点不应少于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2+、Mg2+、Na++K+、HCO3-、Cl-、SO42-、PH值、可溶性固溶体总量、总硬度等。2)水质专门分析:取水点不应少于简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包括: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按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3)划分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4)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3、调查方法本次水文地质调查采用比例尺1:1万,观测线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踪法,交叉进行。3.1 观测线的布置1)沿垂直岩层、构造线走向;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4)沿含水层(带)方向。3.2 观测点的布置,宜布置在下列地带:1)地质界线、断层线、标志层等;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矿井、钻孔、地面塌陷和地表水体等。94、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4.1 钻孔的布置和水文地质钻孔的类型1)勘探孔的布置,宜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2)本次水文地质钻孔目的在于查明测区浅部30m左右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水源的质量,共布置勘探孔32个,其中第四系冲积层1个,其余均为基岩。3)当钻孔水量较小时,只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为地质孔;预留观测孔及抽水试验孔为水文地质孔。4.2 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1)孔径①开孔直径一般为150mm;②孔身各段直径及变径的位置,变径均在第四系松散层与基岩接触带; ③终孔直径一般为110mm。2)长期观测孔在观测层(带)及非观测层(带)之间进行止水;3)钻孔结构,考虑到均为浅孔,结构均较简单,浅表段为无缝钢管或水泥砼管,以下均为裸井。4.3 抽水孔过滤器仅用于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含水层,采用水泥砼条缝过滤器。4.4 勘察孔施工1)水文地质勘探孔的钻进和成孔应符合:①松散层钻孔采用植胶护壁,基岩采用清水钻进;②抽水孔必须及时洗孔,做到水清、砂净,洗孔结束前出水含砂量不大于1/200000(体积)。2)水文地质勘探孔的成孔质量要求:钻孔各段的直径达到设计要求,100m内孔斜不大于1.5%,孔深误差不大于2‰;3)基岩岩心采取率:完整基岩70%,构造破碎带、风化带&30%,土、岩的描述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准确分层。4.5 抽水试验1)观测孔必须进行抽水试验;102)考虑到浅部基岩总体含水量比较小,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及水位恢复法抽水试验;①抽水孔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②抽水试验延续时间各含水层采用Δh3lgt关系曲线图,延续时间宜根据实验目的确定;③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5、25、30、40、50、60、80、100、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④取水试验结束应采水样。4.6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岩心地质编录1)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在钻进过程中及时发现含水层,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裂缝在不同纵向深度的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等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其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地下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及粘度,涌水和漏水现象等。岩心采取率、钻进速度和钻进情况如掉块、卡钻、埋钻、孔壁坍塌、涌砂、气体涌出等及变层、 换径的位置等也应作详细的观测和记录,并编制相应的曲线图表。2)岩心编录①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校核岩心长度,鉴定岩性。②按回次进行分层描述,特别应注意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的分界线。 ③土、岩的定名和描述应符合GB的有关规定。④特别注意含水层的判断:a、岩心破碎、裂隙发育、岩石矿物颗粒或裂面有水蚀、氧化锈斑、溶蚀孔洞及次生矿物的吸附和沉淀现象的孔段;b、岩石结构疏松的孔段;c、钻进中涌水或严重漏水及水位的突然升降的地段;d、钻进中坍塌、掉块现象严重或钻具突然陷落、冲洗液大量漏失的孔段;e、岩心采取率低、进尺相对加快的孔段。11四、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区域地形形态基本轮廓受地质构造控制,同时与地层岩性密切相关,为隆起正地形,山区及沟谷以侵蚀作用为主,挽近期地壳运动具继承性,以缓慢上升为主。区域地貌成因类型为浅切割脊状低山。工作区域上处于威远背斜北翼,由三叠系砂页岩煤系地层和部分自流井组砂泥岩组成,地层产状平缓,标高500-865.8m,切割深度150-300m,山岭逶迤,河谷深切,地势比较雄浑壮观。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及三叠系一套巨厚的沉积地层,总厚度达3000余米,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仅中、下三叠系为海相碳酸盐岩,从分布上看三叠系砂、页岩煤系地层分布于威远背斜翼部;第四系则零星分布于江河两侧及山间沟谷地带。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2.1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工作区分布于威远背斜北翼,为陆相含煤沉积。岩性为黄褐、浅灰、黄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与页岩互层,夹薄煤层及透镜状菱铁矿。可分为六个岩性段,一、三、五段以页岩为主,夹砂岩;二、四、六段以砂岩为主,岩相比较稳定,厚度中部向北西和南东增厚,与下伏雷口坡组假整合接触,总厚421-630m。2.2 第四系全新统Q4,按成因类型分为残坡积层Q4el+dl及河流冲洪积层Q4al+pl。1)残坡积层Q4el+dl灰色-深灰色,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物质组成为基岩(砂岩)碎块和粘性土,碎块含量25-30%,粘性土呈可塑性,厚约1-3m。2)河流冲洪积层Q4al+pl一级阶地河流冲洪积层,二元结构,上部为黄色粉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厚约3-5m。近代河流冲洪积层,上部为砂土,下部为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威远河床和漫滩。123、构造本工作区地处新华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威远背斜的北翼, 沉积巨厚,褶皱舒缓,威远背斜轴部处于工作区南部,轴向北东50-70°,延伸长165km,轴部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系嘉陵江组地层,外围依次为中、上三叠系地层,北翼缓,倾角3-6°,南翼陡,倾角6-14°,西南端褶皱较紧闭,断裂发育,总体形态似向北西突出的蚌壳,据统计,在背斜范围内有200多个次级小型褶皱,规模较大者十余公里,小者仅几十米,其走向一组与背斜轴平行,形态多箱状或梳状,不对称,较陡一翼指向背斜轴,形成时期多数与威远背斜相当或稍晚,另一组与背斜斜交,有关部门认为其生成时期先于背斜(图4-1)。4、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工作区域处于四川盆地南部,气候温湿,水网发育,地表水排泄畅通,与其密切相关的浅层地下水反映出埋藏普通、循环交替强烈、低矿化、补给来源丰富、季节分布不均、动态受降雨和季节控制等鲜明特点。以威远背斜为主体的褶皱构造,对含水岩组的区域分布和埋藏条件、承压含水构造的形成和特征、部分地下水的富集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区域地貌形态受构造控制,构成以威远背斜为中心的、向四周递次降低的低山、丘陵地貌、这类地貌形态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尤其在构造作用微弱的丘陵地区,往往是控制地下水富集的重要因素。出露岩层为三叠系上统,陆相砂页岩分布全区,厚度大。第四系松散地层主要分布于宝溪河河谷地带,残坡积层主要分布在沟谷斜坡地带。这些岩层的岩性、所处的构造、地貌部位、分布范围,决定了其含水性质,地下水的类型和富水程度,分布于背斜翼部低山区的砂页岩夹煤系地层,以层间孔隙裂隙含水为主,地下水普遍承压,优越的可以自流,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层平缓,裂隙不发育,加之地形切割剧烈,水量普遍不大,松散土层分布面积小,零星,以土层孔隙水为主,含水微弱。浅层地下水积极交替淡水发育深度,低山区内100-200m,以重碳酸盐水为主,矿化度小于1g/l。13
图4-1 构造形迹及地质力学分析图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据《建筑设计规范》(GB(2008年版)),威远地震设计分组A组,基本烈度Ⅵ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区域稳定性好。6、不良地质工作区内总体不发育,但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岩性组合,在宝溪河深切沟谷地段,由于T34xj砂岩中夹少量泥岩,地层倾斜平缓,在河水的侵蚀作用下,
14页岩为软质岩,抗风化和侵蚀能力低,构成软岩基座,使上覆砂岩形成岩腔(照片4-1),加之岩壁陡峭,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危岩,甚至崩塌(照片4-2),另在地表水调查中发现红旗水库边缘有小规模的库岸崩塌(照片4-3)。照片4-1 岩腔照片4-2 危岩及崩塌
照片4-3 库岸崩塌五、调查区水文地质1、气象、水文1.1 气象本区气象冬暖春旱,夏热秋凉,年平均气温17.7°C,一月平均气温7.5°C,历年最低气温极值为-3.2度,出现在日。七月均温26.6°C,历年最高气温极值40.8度,出现在日,活动集温5149.9°C,无霜期329天。年降水量924.9mm,6-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年最大降水1500mm,出现在1962年,年最小降水量为571.1mm,出现在1996年。干旱是本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年相继出现春旱、夏旱和伏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见表5-1
15和图5-1)。主导风向NNE,频率为9.7%,次主导风向为NNW风及N风,频率范围为7.9%-76%,静风率18.8%,多年平均风速1.7m/s。表5-1 威远县气象要素统计表
图 5-1 威远县气象要素图1.2 水文区内水系为沱江水系,釜溪河(自贡)中游为威远河,上游为宝溪河,源于威远工作区南部的石滩,呈北北东流向。纵贯老厂区,并从新厂区西侧通过,至先锋村东急转弯流向由西而东,此段河流河曲发育,至杉树村再急转向南流出工作区。在工作区该河段两侧次级支沟发育,西侧有船石沟,上游树枝状冲沟很发育,从北西流向南东,已建成船石湖(水库);水库积水量达703万m3/年(总库量735万m3)。老厂区西侧的红旗水库,水库容积156.3万m3/年,总库容214.5万m3,主沟由北西向南东流,蜿蜒曲折,两侧支沟呈侧羽状,短而密,书房楼东支沟,自北而南流向宝溪河。东侧支沟有五指湖(水库),库容100万m3,自南而北有偏桥沟、双桥村、16碾子沟、长沟湾、陈家湾沟、化角湾沟、新电厂沟、老岩湾沟、余家沟、马家湾沟、上唐家沟等,由东向西流入宝溪河,多为短小支沟,上部缓,下部陡,雨季多出现飞瀑。大拐弯东西河段:南侧有陈家沱沟、长坡沟、破山沟,由南向北流入宝溪河,其中破山沟源于新厂区土地坳,流域长达1km左右。北侧有尾巴山沟、烂窑湾等,自北向南流入宝溪河。上述沟谷多具季节性,枯水期基本无水。2、地形地貌2.1 地形工作区内地形整体上南西和南东高,中部宝溪河河谷海拔最低,南东的马鞍山高程为729.2m,西南部轿子石高程为688.6m,南部的船石村高程616.86m,东北部的东方红煤矿(老井区)高程550m,因此工作区内宝溪河的纵坡降达65m。工作区切割最大相对深度为东北面的东方红煤矿(老井区)处为179.3m,南部的船石村为112.34m,西部切割深度分别为138.6m、37.3m,工作区北部哑巴岩洞为一四周高中间低的负地形,哑巴岩洞西张家粱子高程为628.5m,南部 648.7m,东部633.5m,北部马垛子632.3m,哑巴岩洞高程为524.4m,最大侵蚀溶蚀深达197.8m。2.2 地貌依据上述地形特征,将区内地貌成因类型在浅切割脊状低山占绝大部分的基础上划分出障谷、侵蚀溶蚀洼地这两个次级地貌成因类型。1)障谷:分布在下唐家沟至东方红煤矿(老井区)宝溪河一带,河谷呈“U”型,河床宽约40m至60m,阶地不发育,仅有漫滩和河床砂卵石堆积,最高洪水位高于漫滩3.3m(东方红煤矿“老井区”处)。障谷两岸地形陡峭,经侵蚀、溶蚀而成向外凸的“葫芦”形,局部地段形成岩腔,山石突兀,植被稀少。2)侵蚀溶蚀洼地:分布在工作区连界镇北东侧,东西宽700m,南北长850m, 洼地外缘面积约0.6km2,最低点在哑巴岩洞,高程为524.4m(照片5-1),据调查,四周沟谷的地表水汇集于此,经暗河向北侧流,出口在资中板桥。该洼地的
照片5-1 侵蚀溶蚀洼地形成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调查表明T34xj砂岩的胶结物中有部分碳酸盐岩为可溶成分,在地表水的长期作用下经侵蚀溶蚀而成孔洞,岩层裂隙的发育又为地表水向深部侵蚀、溶蚀提供了通道,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随碳酸的增加,溶蚀作用增强,经漫长侵蚀溶蚀作用形成暗河并与北部暗河贯通,原有溶沟槽继续扩展,而形成现今的洼地。由于受侵蚀、溶蚀深度大,周边斜坡陡,地表汇水迅速排出,这也是该地段地下水贫乏的原因之一。上述微地貌的形成与区域内第四纪上更新世以来的新构造上升导致河流垂直侵蚀与溯源侵蚀的加强深切相关,由于威远河的溯源侵蚀,使原来流向北的宝溪河被威远河袭夺,宝溪河的一部分成为断头河,经进一步的侵蚀溶蚀形成哑巴岩洼地;又由于垂直侵蚀作用的加强,形成了下唐家沟到东方红煤矿(老矿井区)之间的障谷微地貌。3)区内地表水的流向,完全受宝溪河的控制,前已述及在水文地质调查10余km2范围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沟谷的地表水,均入宝溪河,因此构成区内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亦是地表水汇集、排泄的通道。工作区北部哑巴岩洞为侵蚀溶蚀洼地,侵蚀溶蚀最低点高程524.4m,洼地周围的地表水则自南向北流入哑巴岩洞,通过暗河向北流入资中板桥,该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的流向则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流,在哑巴岩洞汇集后,经暗河向北流。
183、地层岩性调查区地层经调查和对比,基岩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3xj、T34xj、T35xj三个岩性段,3、5两岩性段为页岩煤系地层夹砂岩,T33xj埋藏于深部,原威钢队施工的CK12孔见及,因此区内地表所见为T34xj、T35xj两个岩性段。3.1 三叠系须家河组1)T34xj砂岩段:以砂岩为主,其间夹多层泥岩,主要出露在宝溪河及左右两岸,为灰白色、青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局部含芒硝、钙芒硝,该砂岩纵横均有差异风化,局部见球状风化,风化后颜色浅黄色,结构疏松,区内普遍开采该层砂岩做砼的细骨料,而结构完整的则开采成条石做地基基础或挡墙用,此段砂岩层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厚度在80-100m左右(下部未出露全)。2)T35xj页岩煤系地层夹砂岩叠置于T34xj之上,整合-假整合接触,页岩黄色、深灰色,页理发育,按成分可分为炭质页岩、砂页岩,局部地段见煤线;砂岩为深灰色细粒石英砂岩,中厚层-厚层状,结构致密,局部疏松,为区内次要含水层,调查表明,该层出露不全,厚度变化大,约为70-120m,主要分布在宝溪河两侧620m左右高程以上的低山区。3.2 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1)冲洪积砂卵石层(Q4al+pl):主要分布在宝溪河河床、漫滩,为深灰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一般粒径为0.5-2cm,最大20cm,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次为炉渣,少量废铁、废钢等。磨圆度、分选型均差,厚5m左右。2)湖积粘土(Q4l):主要分布于各水库,为浅黄色,软-流塑,湿-饱和,厚1-3m。3)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在冲沟及边缘斜坡地带,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岩石碎屑,分布于冲沟中的大多已改为稻田,灰色-黄灰色,软-可塑,湿-饱和,局部含砂量较多,厚0.8-2m。194、构造调查区处于威远背斜北翼,总体为单斜层构造,且地层产状平缓,倾向北北西,倾角3°-8°,仅在局部地段岩层产状略有起伏变化形成宽缓的背斜构造,其中马垛子背斜轴向北东向,长100m,南东翼产状为134°∠8°,北西翼产状为340°∠10°(照片5-3)。
照片5-3 马垛子背斜裂隙构造,一般有三组,产状分别为:58°∠85°,203°∠28°,135°∠78°,裂面较平整,张开宽3-5mm,多为粘土充填。5、地下水调查区域内地下水含水岩层(组)的地下水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堆积(Q4al+pl)砂卵石层孔隙潜水、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T34,5xj)、砂页岩(T35xj)孔隙裂隙层间水,现分别叙述如下:5.1松散堆积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仅分布于宝溪河沿岸河漫滩沙砾卵石层中,按富水性划分为水量大。宝溪河河谷深切,阶地不发育,河谷地带漫滩较发育,厚5m左右,主要为砂砾卵石,砾径一般0.5-2cm,最大20cm,其间充填物为中细砂及少量粘土,磨圆度、分选型均较差。孔隙潜水与河水直接连通,实为河水潜流,经ZK2孔揭露厚仅5m, 20地下水位埋深与河流水面一致,经抽水试验该水量达173m3/d,渗透系数K=25m/d。5. 2 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1)概述区内T34xj砂岩广布在宝溪河一带,约占测区面积的15%,厚约80-100m,处于威远背斜的北翼,南距背斜轴约14km,地层产状平缓,约3°-8°左右,裂隙主要发育于浅层风化带,向深部减弱,发育深度约20m,地貌形态为低山区,切割深度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大于50m,深者位于宝溪河障谷地段,切割深度达100-130m。地下水埋藏于T34xj砂岩中,部分埋藏于T35xj砂泥岩风化带孔隙中,以孔隙富集为主,裂隙次之,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地下水位埋深3-10m,该类地下水矿化度低,水质类型有重碳酸硫酸钙型水、硫酸重碳酸钙型水、重硫酸钙型水等,由于含水层本身储集和渗透性能差,加之产状平缓,处临地上者分割零碎,不利于地下水富集,水量较小,据统计,泉、井流量一般小于0.1升/秒,单孔(井)出水量小于50m3/d。2)影响富水性的因素①含水层储集形式及岩相变化T35xj与T34xj虽同以风化带裂隙孔隙水为主,但由于岩性及组合形成的差异,含水层组储水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分别叙述。A、T34xj储集类型为多层叠置,以厚层、巨厚层砂岩为主要含水层,该岩性段以砂岩为主,单层厚度在10m左右,中细粒,结构疏松,层理不清,裂隙不发育,纵横向岩性变化大。由于各层砂岩厚度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的连续成层性,比泥岩渗透性能好,因此往往构成相对独立的含水层,井泉流量稍大。该层结构疏松,以孔隙储集为主要形式,当砂岩结构横向变为较完整时,孔隙大量减少而不含水(照片5-4)。21
照片5-4 含水砂岩层(结构疏松)与不含水砂岩层(结构完整)横向变化界线B、T35xj储集类型为砂泥岩混合储水,该岩性段砂岩比例小,多为中厚层状,单层厚1-3m左右,一般不构成独立的含水层,泥岩含砂量较高,富水性尚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形成协调统一的混合含水层。以裂隙储集为主要形式,较好的井泉皆处于裂隙相对发育地段,裂隙有垂直层面、层间及层面三类,为地下水储集、径流、溢出通道。②地形地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由于含水层所处的构造、地貌的不同和微地貌形态的差异亦有不同,据井、泉调查,T34xj砂岩及T35xj泥岩夹砂岩,构造处于威远背斜北翼,地层产状平缓,裂隙不发育,南部地下水富集较东部低山区要好一点,东部低山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表水易于迅速流失,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但不排除小范围富水的可能性,对于具体某一水点所处位置,其地形条件、微地貌具有较大影响,诸如两沟或多沟相交、宽缓冲沟上游烂泥田的边缘、水库的边缘、两山夹一嘴等地形、微地貌地段多有民井分布(详见民井、泉水调查表所附剖面图)。当含水层处临低洼处,尤其常年性地表水附近,且具有一定的连通时,不但可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还能得到一定的地表水补给,因此水量较大,并且有承压性,如ZK32孔,流量达0.21升/秒,承压水头高出地面2.7m。此外,含水层的埋藏深浅对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因为该类地下
22水主要储集于风化带孔隙及裂隙中,区内构造作用微弱,加之岩性和组合特点,裂隙发育主要在浅部,向深部即迅速减弱至消失,如ZK13孔。3)富水程度划分及富水特征经地面井、泉调查和钻孔揭露,地下水赋存在砂岩的风化裂隙和孔隙中,以潜水为主,总体上该区地下水一般比较贫乏,泉水流量小于0.1升/秒,单孔出水量小于50m3/d,富水程度划分为水量较小。4)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普遍为潜水,受大气降水渗透补给为主,其次地表沟谷流水和稻田水补给为就近补给,就近排泄,泄水面受地形起伏限制,支离破碎,没有区域性联系,水位埋深与地形切割关系密切,低山区沟谷切割强烈,水位多与邻近沟谷、湖水面、水田水面一致。沟谷地带潜水动态随大气降水和季节变化,丰、枯水期水量变化比较大,干旱季节水枯、井干现象较为常见。5.3 砂页岩(T33xj)孔隙裂隙层间水本次调查按要求,主要是浅层地下水,为使报告能全面反映区内水文地质概况,将有关资料对该类地下水叙述如下:1)概述分布于威远背斜腹部低山区,含水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厚度受古构造控制,由背斜轴部向外围增大,总厚496-636m,岩相比较稳定,T33xj所属砂岩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裂隙较发育,全层砂岩厚74.8-188.3m,地面孔隙率8.73%-23%,渗透率0.1-5.4m/d,T34xj砂岩为细粒-粗粒石英砂岩,裂隙发育,全层厚64.8-109.3m,占砂岩比例75%-100%,地面孔隙率12-20%,地下5.1-8%。岩层产状北翼平缓,构造作用微弱,对地下水的富集不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T33,4xj段厚层砂岩孔隙裂隙中,以裂隙含水为主,表层普遍为潜水,向下循环至深处而变为层间承压水。2) 埋藏、径流条件该区由于地处山区,地形切割大,沟谷发育,表层地下水多以潜水形式埋藏于孔隙裂隙和页岩煤系风化裂隙里,交替十分强烈,就近补给,就近排泄,随着含水层埋藏深度的增大,页岩煤系风化裂隙迅速减弱,由风化裂隙含水层转变为相对隔水层,此时砂岩中的潜水顺层向下部运动,顶底板为页岩煤系地层所隔, 23变为层间承压水,其埋藏严格受构造条件控制,即围绕威远背斜形成一个大型穹式承压-自流水构造。补给区在背斜腹地及翼部含水层出露地区,向外围渐变为承压区,承压条件受构造条件具体控制影响,表现各不相同。工作区位于威远背斜北翼,含水层产状近于水平,承压条件差,层间水以坡度极缓的散流状向外围运动,水位埋深一般为1-10m,如该区月威钢队在连界场威钢厂区施工的12号孔,孔深205.48m,含水层位为T33-4xj,静止水位埋深3.45m,试验段位置20.85m,涌水量仅4.6m3/d;静止水位4.18m,试验段位置4.18-164.54m,降深47.65m,涌水量为5.2m3/d,为承压水,水头高160.36m,由于地形切割剧烈,含水层被切割分离,加之地层产状近于水平,构造变动少,裂隙不发育,补给、径流条件差。3) 富水条件与富水程度经调查,区内发现泉水点9处,流量多在0.01升/秒,出露在T35xj页岩煤系地层夹砂岩层,泉流量一般较小,埋藏亦不普遍;坑道水多属深层层间水,由于开掘含水层面积较宽,故流量一般在5升/秒以上,如威远东方红煤矿(老井区)矿坑水流量为6.4升/秒,含水层为T33xj。如前所述,地质构造不仅控制层间水的埋藏和径流条件,同样控制着该区的富水性程度,如果在构造有利地段,含水层有较大面积补给区-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则T36xj、T34xj、T32xj,各层砂岩都有可能有比较理想的层间水埋藏。本区处于威远背斜北翼,地层产状平缓,裂隙不发育,补给条件不好,而且承压条件差,层间水的水量不大,单孔出水量小于50m3/d,如连界场CK12孔。含水层本身的储集性能是其富水程度的重要条件。区域内T32xj层砂岩厚度大,原生水平裂隙发育,结构疏松,储集比较佳,T34xj一般较T32xj差,而本区出露的则主要为T34xj段砂岩夹少量泥岩,因此富水性较差,从本次调查看,该层砂岩岩性岩相在纵向、横向上不稳定,变化大,含水性相对较弱。还应指出T32xj、T36xj虽为相对隔水层,但其间的砂岩、砂质页岩夹层在构造应力强烈地段,层面裂隙比较发育,同样有层间水埋藏。5.4 动态特征据井泉水、矿坑水调查,泉水动态受大气降雨和季节控制,矿坑水较泉水稳定,如东方红煤矿(老井区)排水流量553m3/d,不受降雨和季节影响,而泉水流 24量则随季节变化。6、地下水的流向1)地下水流向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含水层的性质和岩性特征、构造地质、补给、排泄、径流条件等。区内地形地貌总体为浅切割脊状低山,微地貌类型有障谷、侵蚀溶蚀洼地;含水岩层(组)的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堆积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及砂页岩孔隙裂隙层间水,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仅分布在宝溪河河谷漫滩,埋藏较浅,仅5m左右;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埋藏亦不大,深度多在20m左右,含水层岩性为T34xj、T35xj,其中T35xj砂页岩煤系地层,其砂岩厚度较小,单层厚仅5m左右,页岩煤系地层构成顶底板,主要分布在宝溪河两侧低山区;T34xj以砂岩为主,间夹泥岩,结构疏松的砂岩含水,结构微密的裂隙不发育,基本不含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由于该层中的砂岩纵向、横向岩性变化大,多层叠置,连通性差,难于构成一个较大的富水空间;构造作用弱,加之产状平缓,裂隙不发育,并向深处减弱,富水性差,地形切割深,含水层支离破碎,分布零星,且处于不同的标高,尤其南部地段三大地表水体的存在,难于形成区域性的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均为潜水,在地形低洼处,又靠近河谷时具有承压性,且能自流(如ZK32),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其次为附近稻田水补给,就近补给,就近排泄。水位埋深变化大,动态变化亦大。综上所述,工程区内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不具有区域性的、统一的地下水流向,仅具有随机的、局部的流向。宝溪河西侧主要沟谷(红旗水库)流向由北西向南东流,茶子山北侧支沟由西向南流入红旗水库,茶子山(种猪场)的泉 ,由南向北流入支沟;宝溪河东侧主要沟谷由南东向北西流,沟谷南西侧的泉,则由南西向北东流,宝溪河北部主要沟谷由南西向北东流,该沟西侧的J21民井(泉)则由西向东流。2)地下水流向的确定确定地下水流向多采用三角形法,即沿等边三角形顶点布置三个钻孔,孔距50-200m,测得各孔水位高程后,绘制等水位线图,从标高高的等水位线向标高低的等水位线所引之垂直线,即为地下水的流向(图5-2)。25
图5-2 确定地下水流向的钻孔布置略图因此,要确定区内支离破碎的群众的、无水联系的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潜水)的局部流向,需要布置大量的钻孔,测定水位高程,方可解决地下水(潜水)在某一地段的流向。为此,本着实用和可能的原则和业主要求,选择区内有代表性的地段,如废渣场、老厂区、新厂区等处,在充分利用已施工勘探点的基础上,按前述要求适当加密勘探点,以确定该地段(局部)地下水的流向。3)地下水流向的具体确定A、渣场:要求以ZK30、ZK41、ZK37三孔确定该地段流向。三孔的静止水位高程分别为608.53、615.24及600.86m,考虑该三孔基本在一直线上,结合该地段微地貌,确定地下水流向为ZK41处的地下水分别向ZK30、ZK37孔流动,前
图5-3 等水位线图
26者流向北西向,后者为南东向,据钻孔ZK37、ZK38、ZK41等水位线图(图5-3)可知,ZK41处的地下水向ZK37、ZK38流(即向南东流)。B、老厂区:要求以ZK13、ZK20、ZK42三孔确定流向,考虑到三孔之间距离大于7200m,且地下水的类型不同,其中ZK20为承压水,因此分别确定:ZK13孔口高程为624.72m,地下水高程为618.82m,由此确定该地段地下水的流向为北西向南东流入宝溪河;ZK42处于宝溪河东岸,孔口高程635.51m,水位高程612.4m,地下水流向由南东向北西流入宝溪河;ZK20孔孔口高程602m,水位高程602.56m,具有微承压性,地下水流向为北西流向南东,南东流向北西。C、新厂区:ZK16孔处孔口高程649.16m,水位高程为642.66m,该处微地貌为一冲沟,冲沟走向北北东,因此沟谷两侧地下水向冲沟流,即南东向北西流,北西向南东流,汇水后流向北北东(详见附图4-4′剖面);ZK5孔处于象鼻咀,两侧沟谷、河流深切,山嘴走向北东,据南东侧J41民井资料,地下水流向为北东向南西流,与沟谷方向一致;ZK15孔处于岩洞湾,微地貌为岩洞湾次级支沟,据北西侧J57民井,地下水流向由北西流向南东,补给岩洞湾地表水。7、地表水调查区地表水分三类,一是河流,二是水库,三是排污水道,河流为威远河的上游宝溪河及其支沟,水库(湖)有三座:船石湖(水库)、红旗水库、五指湖水库,现分述如下:7.1 宝溪河该河为调查区内唯一的一条河流,河谷深切,尤其下康家沟至东方红煤矿(老井),河谷断面呈“U”型(照片5-5),河床坡降大,水流急,无阶地,河曲、漫滩发育,构成河床和两岸的地层均为T34xj三叠系须家河组第四段石英砂岩,上、中和下游流速分别为0.2m/s,0.4m/s、0.5m/s,最高洪水位高出河床3.3m,全部河漫滩被淹没。27
U型谷宝溪河发源于越溪镇太阳山东北麓,向北流经厂区和连界镇,境内流域12km,集水面积42km2,宝溪河是沿岸农灌用水河道,同时具有泄洪、纳污的水体功能。宝溪河年径流量2481万m3,年平均流量0.78m/s,最大流量2.58m3/s,枯水期流量0.45 m3/s。宝溪河系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具有暴涨暴落、洪枯水期变化大等特点。由于河水流量小,水质受威钢公司工业、生活污水影响大,水质以连界河段实测水质资料为依据,并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评价河段水质现状,评价因子:选取PH值,溶解氧、CODMN、CODCr、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硫化物、铜、铅、镉、锌、挥发酚、氰化物、砷16项指标,同时增加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铁、锰5项指标,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时段分别统计,评价结果以功能区水质保护Ⅲ类水质为界限,工程河段平水 期指数介于0.23-0.85之间;平水期水质指数介于0.01-0.91之间,总磷超Ⅲ类,枯水期水质指数介于0.25-0.9之间,水质满足功能区保护目标。7.2 水库(湖)水调查区内有水库(湖)三座船石堰水库(湖)分布在工作区南西端,水体功能除农灌外,也是威钢公司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水域纵深2.3km,占地面积466亩,水面面积480亩,积雨面积22km2,库容量703万m3/年(总库容735万m3),出水标高604m,据内江市环境监测站的检测结果,水质符合饮用水要求。
28红旗水库分布于工作区南中部,水体功能为农灌,水域纵深2.2km,占地面3积135亩,水面面积324亩,积雨面积3.21km2,库容量150.3万m(总库容214.5万m3),水质一般,受生活污水、垃圾污染较严重。五指湖水库分布于工作区南东部,水体功能为备用水源,水域纵深2.1km,正常储水水位607m,库容量100万m3,水质一般。工作区南部尚有天心水库,库容量58.83万m3(总库容735万m3)。以上四座水库总库容量约1110万m3,有效库容量1018万m3,加上拟建的象鼻咀水库533万m3,共有约1600万m3左右的调节库容,而本工程象鼻咀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79万m3,能满足新老厂区年用水量的要求。7.3 污水排放,为“零”排放全厂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平均处理能力为592.5m3/h,日均污水处理规模为14200 m3/d,用于集中处理各分厂产生的工业废水,浓含盐废水和生活污水。全厂各生产线分别建净,浊循环水系统,供回水全闭路循环,并在各生产线分别建“零”排放收集地,用于收集日常生产或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各“零”排放收集地收集到的废水经泵、管道输送到废水综合处理厂,生产、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后,泵送至高位储水池,通过回用水管网系统,做为工业回用水,回用到各分厂,全厂除厂区雨水通过地表汇集于沟谷处排放外,无其它污水直接排放,为“零”排放。8、新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该项目分布在宝溪河东岸,占地面积163.5万m2,其中占一般农田23.33万m2,占村民住宅用地20万m2,占荒地59.34万m2,集体林地61.34万m2,其他占地1.63万m2,最直接的影响为工程区内发现的井、泉点全部消失,同时大量林地、荒地、农田(其中部分为稻田)被占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被切断,同时将危及工程区外(北、南、东)100m左右范围内的井、泉,由于得不到应有的补给造成水量减少或干枯,将加剧区内的缺水状况。从目前的情况看,该区处于老厂的NNE地区,茂盛的林地对于净化烟囱尾气、粉尘,吸收二氧化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连界场不可多得得“绿肺”、“氧吧”,新项目占用后,该地区将更加闷热,将给当地人民的生存的环境带来一定 29的不利影响。六、水化学特征、水质评价、水源污染1、水化学特征本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径流条件和含水层岩性控制,在现代工业农业生产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地段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就潜水水化学特征叙述如下:区内水的类型简单,具有湿润多雨气候区潜水的一般特点,总的归纳为5个类型:①重碳酸钙型水及重碳酸混合型Ca-K+Na型水②重碳酸硫酸盐型钙型水及混合型水③硫酸重碳酸盐型水及混合型水④重碳酸氯化物-K+Na型水⑤硫酸盐钙型水及混合型水。在22件分析成果中,①类8件占36.4%,②类4件占18.2%,③类4件占28.2%,④类1件占4.5%,⑤类5件占22.2%,水质较好的占72.7%。2、水质评价1)井、泉、孔浅层地下水区内浅层地下水按化学类型分为四类。HCO3.Ca型水为优质生活饮用水,HCO3.SO4-Ca.K.Mg型水及SO4.HCO3-Ca或Ca.Mg型水一般可做生活饮用水,而SO4-K+Na或Ca. Na型水及SO3-Ca.Mg型水则为芒硝或钙芒硝水及石膏水及重碳酸氯化物-K+Na型水,水质较差。前三类水一般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略低于常年平均气温,矿化度低于0.5g/l,为淡水;硬度40-280.3mg/l,为软水;PH值为7.0-8.5,属中性水(表6-1)。经过对水质超标因素统计分析:NH4+超标的ZK16、ZK15、ZK37、ZK38最大超标倍数16.66倍,NO3-超标的有J18、q6、J58、ZK38,NO2-超标的有ZK15、ZK37、ZK38,最大超标倍数为21.78倍,总铁超标的有J41、ZK16、ZK37、ZK38,最大超标倍数5.13倍,锰超标的有J32、ZK16、J58,最大超标倍数21.78倍,经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表6-2)。30水质毒理学指标超标的主要为F:最大超标倍数为3.31倍的ZK38孔为高氟水,水质已受到污染,除此之外,氟(F)、砷(As)、六价铬(Cr6+)、汞(Hg)、酚化物、镉(Cd)、耗氧量等含量甚微(表6-3)。22件井、泉、钻孔资料分析结果:HCO3.Ca及HCO3.混合型(Ca-K+Na)8件,占36.5%,HCO3.SO4-Ca及混合型(Ca. Mg. K+Na)4件,占18.2%,重碳酸氯化物(K+Na)1件,占4.5%,SO4.HCO3-Ca及混合型(Ca.Mg)4件,占18.2%,SO4-Ca及SO4混合型(Ca.Mg. K+Na)5件,占22.7%。Ⅰ类水10件占45.5%,Ⅱ类水8件占36.6%,Ⅲ类水3件占13.6%,Ⅴ类水1件占4.5%。综合上述成果,说明区内地下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ZK38孔地下水污染严重,为Ⅴ类水,不能饮用,其余大部分为Ⅰ、Ⅱ类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地表水体(湖库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盐型水,硫酸重碳酸盐型水、硫酸盐型水(表6-4),前两类水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后者为钙芒硝水,硝酸盐超标,为Ⅴ类水(五指湖水库),不适宜做生活饮用水。前两项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矿化度小于0.5g/l,为淡水,总硬度低,介于80.1-122.6mg/l之间,为软水,PH值在6.9-7.1之间,为中性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经对水质超标因素统计分析,NO3-超标,超标倍数为1.436倍,总铁超标,超标倍数为1.03倍,经处理后可供生活饮用水(表6-5)。此外,毒理学指标中的氟(F)、砷(As)、六价铬(Cr6+)、汞(Hg)、酚化物、镉(Cd)、耗氧量等含量甚微,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表6-6)。3)矿坑水水化学类型为SO42-. NO3―K+ +Na+ .Ca2+,HCO3. K+ +Na+及SO4-.HCO3- K+ +Na+ .Ca2+型水,矿化度284.4-576.4mg/l,总硬度60.1-290.3mg/l,为软水,PH值为6.7-8.0,为中性水。东方红煤矿老井区(J50)硝酸盐为81.96mg/l,高于V类(&30)水2.732倍,该水已受到污染,其余2处符合饮用水标准(表6-7)。4)宝溪河地表水上中游(船石湖附近)水化学类型均为重碳酸硫酸盐型(混合型)水,中下游北距东方红煤矿(老井区)100m左右的ZK1处为硫酸氯化物型(混合型)水(表6-8),雨季水质混浊,自上而下硫酸盐增高,氯化物中K+离子高,阳离子 31表6-1 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表6-2 地下水水质超标因素统计表
表6-3 地下水毒理学元(因)素含量统计表(单位:mg/l)
表6-4 地表水体(湖库)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35表6-5 地表水体水质超标因素统计表
注:样本数为4
36表6-7 矿坑水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表6-8 地表水(宝溪河水)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37注:未做全分析表6-9 污水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注:仅1件全分析样38
K增加更明显,经对中上游的污水堰中取样分析,污水中的硫酸盐氯化物中K++离子均较高,可能与污水堰中的污水跑、冒、漏、滴及厂区初期雨水没有收集处理有关(表6-9)。3、水源污染1)污染源经调查,工作区污染源一为工业污染,主要为冶金工业污水、垃圾、废渣、废物及工业废气;二为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是厂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三是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杀虫剂等。2)地下水污染途径:一是间歇渗入型,降水对固体废物(渣场)-污染源的淋滤,被污染的含水层为潜水;二是连续渗入型,废水积聚地段(污染源)的渗漏,被污染的含水层为潜水。3)地下水污染方式:地下水在复杂多样的污染途径中,具体污染方式可以归纳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形式:直接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直接来源于污染源,污染物在污染过程中其性质没有改变,这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间接污染-地下水污染物在污染源中含量并不高或不存在,这是污染过程中的产物,这种污染方式是一种复杂的缓变过程,由于人为活动引起地下水硬度升高即属此类。4)区内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地表湖库水)污染源分析A、区内地下水、地表水SO42-含量较为普遍,水化学类型为SO4-Ca或K+Na型水,即芒硝或钙芒硝水,经对钻探岩心观察,有水对钙芒硝、芒硝的渗滤痕迹,尤其下唐家沟至船石堰,宝溪河沿岸地带更为突出,这是由含水层的岩性所决定的。B、区内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地表湖库水)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均有超标,同时硫酸盐虽未超标,但含量较普遍。以上分析成果表明区内生活饮用水已经受到轻微的污染,污染源为炼焦、发电、冶炼钢铁中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给大气提供了人为作用产生的粉尘、SO2与氮氧化合物,氧化物吸收水分后构成含硝酸及硫酸的降水-“酸雨”。目前威钢(2009.7)监测时,烟粉尘941.97t/a,SO2540.83 t/a,NOx261.7239t/a,氟化物5.9 t/a,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酸雨间歇渗入使地下水、地表水中SO4、NOx增加,是区内水源轻度污染原因之一。C、矿坑水也是污染源之一,东方红煤矿(老井区)硝酸盐含量81.96mg/l,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Ⅴ类水(&30mg/l)的2.732倍,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20的4.098倍,该矿坑排水将给宝溪河下游河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D、渣场污染问题。冶炼钢铁中,需加萤石(CaF)3,冶金称氟石,冶金上主要用作冶炼钢铁的容积,它与炉渣形成共熔性混合物。炉渣经雨水淋滤将其中的F离子溶滤,渗入地下,对浅层地下水(潜水)造成污染,经渣场东南ZK38钻孔取水样全分析,F含量高达3.31mg/l,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Ⅴ类水(F&2.0)的1.655倍,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F的限值1mg/l的3.31倍,为高氟水。而ZK37孔水样中的F为1.03mg/l,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的1.03倍,为Ⅲ类水。人们长期饮用高氟水,容易造成氟中毒,主要影响人体的硬组织,包括牙齿、骨骼,对其他一些软组织也有损伤。氟进入体内后使得钙在血管上沉积,造成血管钙化,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高氟水的危害极大。同时ZK38孔水质中硝酸盐达77.24mg/l,亦超标,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Ⅴ类水(&30mg/l)的2.57倍,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的7.724倍。其污染途径为降水对固体废弃物(炼渣-污染源)的淋滤,为间歇渗入型。污染方式为直接污染。危害范围目前仅限于渣场及南东300余米的范围内,污染深度5-10m。5)防治措施A、水文地质钻孔是人工所建造的地下水露头,考虑前述A项,区内尤其是老厂区不宜设长期观测孔,应将其封闭,以免雨水与地下水循环交替过程中将芒硝、钙芒硝水排入河水对河水造成污染。B、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的治理,尽可能减少粉尘、SO2 、NOx、氟化物的排放。C、进一步加强污水排放管理,防止跑、冒、漏、滴,并对初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40七、地下水的动态长期观测1、观测的目的根据任务要求:1)查明污染源对水源的影响;2)项目建设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2、观测点的布设1)新厂区(项目)据本次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拟选择ZK5(以J41民井代替)、ZK15(以J57民井代替)及ZK16孔做为观测点。2)渣场在其周边布设四井孔进行长期观测,观测井编号:ZK30,ZK37,ZK38、ZK41。3)老厂区布设三井孔进行长期观测,观测井编号:ZK20,ZK42,ZK13。 观测孔及民井、矿坑位置详见1:10000综合水文地质图。3、观测内容及时间1)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水位宜每隔7d观测一次,若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期进行。2)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宜在丰水期(6月至9月)和枯水期(11月至下年1月)各取一次。3)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一年不少于3件,做简易分析及专项分析。4)在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八、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利用现状1)地下水41经在工作区内约10km2的调查中发现民井57口,泉水9处,施工孔井32眼,总的出水量少,仅可供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已得到广泛利用。2)地表水区内有三座水库(湖),区外一座(天心水库),目前威远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取自船石湖、红旗水库,年取用量630万m3,在水库直接取水经处理后,用作厂区的生活用水,取水量为70万m3,目前老厂区总取水量为700万m3/年。2006年为巩固2004年库水达标排放效果,减小环境污染,实现了工业废水综合治理,达到了“零”排放。目前全厂水的综合使用率已达到98.5%,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尽可能的保护了水环境。新建工程项目总工业涌水量1285m3/h,合1079万m3/年,厂区生活涌水量69 m3/h,合58万m3/年,总体水量1137万m3/年。规划新区生产用水拟在象鼻咀新建水库取水和在老厂区取水水源地联合供水的方法解决,上述五座水库共有约1600万m3的调节库容,而威远河上游(宝溪河)象鼻咀水库以上汇水面积44.4km2,多年平均降水量21798m3,能满足新老厂区生产生活用水的要求。联合取水后经分析正常年份象鼻咀水库河道基本无流量下泄,因此本工程以上流域水资源利用率非常高。2、水源保护1)水源保护等级划分从自来水厂吸水日起算,上游1公里至下游200米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米的陆域为保护禁区。从吸水点起算,上游5公里至下游200米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1公里的范围内除去保护禁区的区域为一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10公里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米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15公里,河岸两侧纵深500米的陆域为准保护区。禁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规定的二类标准;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当不低于三类标准。2)保护措施A、保护区工业企业、居民点等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必须达到指标, 42做到“零”排放,严守水源三级保护底线。B、沿河(湖库)直排厕所、垃圾予以拆除、清运。C、加强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区两侧密集种植生态涵养林。D、废渣场外侧修建排水沟,设渗滤井,设置防渗帷幕(要求进入完整基岩3m左右),防止废渣场渗滤液直接流入宝溪河或渗入地下而污染水源。E、考虑到本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威钢分厂分布状况等,建议生活饮用水取船石湖水,该湖处于宝溪河上游,距离威远钢铁有限公司各分厂新建项目较远,本区主导风向为NNE,受烟囱排出的粉尘、SO2 、NOx、废气、“酸雨”的影响小,同时远离威远县连界镇,不受生活污水、垃圾的影响。而与之较近的三座水库(红旗、五指湖、拟建象鼻咀)则主要提供生产用水。E、进一步加强烟囱尾气治理,防治“酸雨”。3)民井、泉、孔地下饮用水源的保护考虑到该类水源地分布面广、规模小,距居民居住地均在10-50m,以加强这些水源地自身保护为主,如加井盖等。九、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工程地质概况本区处于威远背斜隆起腹部低山,地势西部较缓,东部高耸,由上三叠系须家河组砂页岩煤系地层组成。砂岩坚硬,泥岩质软,前者为坚硬岩类,后者为软弱岩类,由于威远背斜受多期构造运动,北北东、北西及近南北三组裂隙发育,宝溪河即沿构造裂隙侵蚀发育,通过须家河分布区段形成峡谷、悬崖峭壁地形,单就砂岩而言,质坚,是坝的良好持力层,红旗水库、船石堰水库坝基都在此层上。沟谷岸边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较发育,砂岩中的软弱泥化岩层是本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区内大部分地区构造简单,挽近期新构造运动以缓慢上升为主,属相对稳定区,不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条件,威远背斜核部在历史上曾发生过4-5.5级地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08版))威远县地震分组属A组,抗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432、工程地质岩组划分根据区内岩土组成形状、特征,将本区岩土划分为如下岩组:1)松散岩组由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堆积组成,为漫滩砂砾卵石层,卵砾石磨圆度中等,一般砾径2-6cm,最大砾径20cm,砾卵石成分以石英砂岩为主,充填物为砂和泥质,松散-稍密,厚5-10m,主要分布在宝溪河河谷地带。2)软弱岩组由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泥页岩煤系地层组成,泥页岩煤系沉积不稳定,厚度不一,在构造作用下形成层间构造层,又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沉化夹层,软弱岩层湿抗压强度5Mpa左右,摩擦系数仅0.18-0.22,该层主要分布在宝溪河东西两侧,厚72-120m。3)坚硬岩层由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四岩性段砂岩组成(T34xj),为石英砂岩,厚层-巨厚层状,质坚硬,湿抗压强度40Mpa左右,是良好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该层主要分布在宝溪河两岸,厚80-100m。 5十、结论及建议1、结论1)调查区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河谷切割较深,有利地表水排泄,不利降雨下渗,总的看来区内地下水比较贫乏。2)区内地下水含水介质主要有三类:一是冲洪积层松散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仅分布于宝溪河河床、漫滩,含水层厚仅5m左右,受大气降水补给且接受河水潜流补给,雨季洪水位高于漫滩3.3m,难以利用;二是三叠系须家河组4、5岩性段砂岩的孔隙、裂隙潜水,分布普遍,民井(泉)众多,但井深多在5m左右,水量很小,动态变化大,仅供农村住户分散利用。调查期间,施工的ZK20、ZK32、ZK36孔,为自流井承压水,孔深分别为37.5m、16.5m、33.8m,流量为0.1-0.21升/秒,富水性差,不具开采价值;三是三叠系砂岩中孔隙裂隙层间水,区域水 44文地质普查报告中CK12井深206m,水位埋深4.16m,涌水量0.062升/秒,日涌水量5.2m3/d,亦不具备规模开采利用价值。3)地表水的排泄、径流。宝溪河处于工作区中部,河谷深切,有利地表水的排泄,是区内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两侧支沟发育,坡降大,径流条件好,其排泄方向顺地形从高往低流。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砂页岩孔隙、裂隙水多为潜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就近补给就近排泄,径流条件差,泄水面受地形起伏限制,支离破碎,没有区域性联系。泉水受河谷切割多为侵蚀下降泉,流向沟谷,补给河水。本区处于威远背斜北翼,地层产状平缓,裂隙不发育,岩性岩相变化大,疏松与完整砂岩纵向、横向交错出现,富水性、径流条件均差。5)区内浅层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控制,由于沟谷深切,支离破碎,南部地段地表水体众多,无统一的潜水面,不具有统一的地下水流向,各向异性明显。6)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25m/d,T34,5xj砂岩0.01m/d。7)区内水化学类型主要有五类,良好的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分布范围小,HCO3.SO4-混合型水及SO4 .HCO3-混合型水分布范围较普遍,而SO4-.Na或Na.Ca及SO4-Ca.Mg型水为芒硝或钙芒硝水,未经处理不适宜生活饮用。8)经对区内井、泉、孔水质超标因素统计,NH4+超标倍数最大为16.66倍,NO3-超标倍数最大为3.86倍,NO2-最大超标倍数为21.78倍,总铁超标最大超标倍数5.13倍,锰超标最大超标倍数21.78倍,毒理学指标F超标,最大超标倍数3.31倍。地表湖库水NO3-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436倍,总铁超标1.03倍.毒理学指标中的氟(F)、砷(As)、六价铬(Cr6+)、汞(Hg)、酚化物、镉(Cd)、耗氧量等含量甚微,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ZK38孔除外)。9)地下水质量标准(在22件简项、专项和全分析中)Ⅰ类10件占45.5%,Ⅱ类8件占36.6%,Ⅲ类3件占13.6%,Ⅴ类1件占4.5%;矿坑水水质分析样3件,分属Ⅱ、Ⅲ类各1件,Ⅴ类1件(东方红煤矿老井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2件占66.6%,Ⅴ类1件占33.3%(为宝溪河ZK2孔处,介于东方红煤矿新老矿井之间)。V类水不能饮用。10)水源污染:区内水化学类型中,硫酸钾钠型水、硫酸钾钠+钙型水(浅 45层地下水、地表湖库水)均出现和NO3-、NO2-的超标,说明区内地表水体(湖库)、地下水水源已受到一定的污染,污染源除含水层中含有芒硝、钙芒硝是主因直接参与;其次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氧化并吸收水分后构成硝酸及硫酸的降水-“酸雨”,污染途径为间歇性渗入型,污染方式为间接污染。矿坑水硝酸超标对宝溪河下游有一定的污染。渣场周边地下水受淋滤液中F的污染。11)地表水资源:船石堰水库库容量703万m3(总库容量735m3),红旗水库库容量150.3万m3(总库容量219.5万m3),五指湖水库库容量100万m3,位于工作区南部(图幅外),总库容量59.2万m3和拟建的象鼻嘴水库,以上水库总库容量约1600万m3,因此,本项目在区内地下水贫乏的现状条件下,采用联合取水的方案是最佳选择。12)钒钛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对区内地下水的直接影响是该地段现有的民井、泉将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大片林地、荒地、农田(部分为稻田),从而切断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同时将导致厂区北、东、南三方外100m左右的井、泉流量减少甚至干枯,将加剧区内缺水的状况。13)钒钛综合利用项目,位于调查区宝溪河右岸降谷东侧斜坡地带,地基基础持力层为砂泥岩,构造简单,岩层产状平缓,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该区域适宜建厂。2、建议1)区内受地质环境限制,地下水贫乏,建议联合取现有三座水库和拟建的象鼻嘴水库之水,解决项目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宜首选船石湖水。2)按项目设计,做好生产、生活废水的处理,做到“零”排放。3)四座水库的水是威钢可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资源,必须按现有法规实施严格保护。确保二级保护区Ⅲ类水质标准。4)进一步加强烟囱尾气治理,防止“酸雨”对地下水、地表水(湖库)的污染。5)渣场周边修建排水沟,设置渗滤井和防渗帷幕(要求帷幕孔进入完整基岩3m左右),以防废渣场渗滤液直接流入宝溪河或渗入地下而污染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466)经本次工作,选择渣场ZK30、ZK37、ZK38、ZK41四孔作为长期观测点,老厂区选择ZK20、ZK13、ZK42作为长期观测点,新厂区选择ZK16及ZK5(以J41民井代替)和ZK15(以J57民井代替)作为长期观测点,应按《地下水长期观测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7)项目区地形高差较大,北西两侧河谷切割较深,宜尽可能避免深挖高填,并采取严密的支挡措施,确保工程安全。8)加强对连界场北东侧“侵蚀溶蚀洼地”的环境管理,以防跨流域污染。
47附图4:抽水试验曲线图
48附表1:水文地质钻探成果统计表
49续附表150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梦梦到死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