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出生的人去周庄需要穿啥

江南古镇周庄正月初一“打春牛”年俗妙趣横生
更改文字大小:
中新社昆山2月10日电 题:周庄正月初一“打春牛”妙趣横生
农历正月初一,周庄古镇举行了别具特色的“打春牛”年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目光。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的50多名境外游客,与中国各地游客一同感受江南古镇独特的年俗。
雪后的周庄妩媚动人,浩浩荡荡的行春牛队伍引人注目。只见四名壮丁举抬着与真牛般大小金灿灿的“春牛”,福禄寿三星及八仙等组成长长的贺春队伍紧随其后,两头老黄牛笃悠悠地殿后,一路行来,吸引了不少对民俗感兴趣的游人追随观看。
随着司仪宣布“时辰已到,祭祀开始”,身着明朝服饰的周庄庄主开始敬香、洒酒、叩拜,祭祀春牛。福禄寿三星等纷纷上前拜年,送来新春美好祝福,并将“金元宝”分撒给游客。
紧接着,庄主手持彩鞭,边打春牛边念念有词:“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土肥地喧;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节康宁;九打九九归一,十打天下太平。”念毕,鞭炮齐鸣、鼓乐齐奏……。
听闻抓一把“牛”肚里的“五谷杂粮”回家会给全家人带来好运,海内外游客与当地百姓一起蜂拥而上,抢抓五谷。下手慢的,也不忘摸牛身,讨个好彩头,“摸春牛腰钱财就上腰,摸牛尾福寿不见尾”。
来自白俄罗斯的玛丽娜是专程赶来周庄感受中国年俗的,“打春牛真是太有意思了,江南水乡的古韵风情和当地人的古朴热情,真是让我不虚此行”。
民俗专家称,“打春牛”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江南民俗,源自于周人,“立春”先要“立牛”,为的是策励农耕,体现了中国的农耕文化。打春牛的年俗延续至今,既反映镇民祈求国泰民安的愿望,更是提示人们,季节不等人,勤劳才能致富。(完)
手机天山网 iPhone客户端
手机天山网 Android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微信扫描关注)
中国新闻网大年初一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大年初一[dà nián chū yī]
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日,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英文名Spring Festival别&&&&称大年初一节日类型传统节日节日活动贴春联、放鞭炮等节日饮食水饺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汉族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1]《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汉族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1]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时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1]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2]
大年初一有什么禁忌呢?
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叁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过去的常规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5.大年初一不清扫卫生,是怕将财富扫走。[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沾财气新年旺 去周庄牵手“沈万三”过大年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着对春节的美好记忆。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很多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却日渐被遗忘。而古镇周庄为了保留这份乡思乡情,艰辛地守护着江南地区独特的传统的春节文化,这其间尤以年三十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五、正月十五这四天最为重要,届时,庆祝活动精彩,场面宏大,热闹超级,让游客重拾儿时的美好记忆。
  “爆竹声中辞旧岁,欢天喜地迎新年”。如果你每年在新年之际都要为家人祈福,那周庄除夕的敲钟迎新春活动你一定不能错过,今年除夕(1月22日)午夜在周庄的千年古刹全福寺将举行撞响108响新年“平安钟声”活动,到时你可静听清音,默默为亲人、朋友祈福;也可对着古寺大声说出你的新年愿望,让周庄财神沈万三为你加福加财!  年初一(1月23日)早上10:00在周庄的古牌楼前有别开生面的“打春牛”祈福活动,在场的游客将接受“福、禄、寿”三星送来的大大的祝福,大家游走在古镇周庄的大街小巷,挤闹市,吃美食,放鞭炮,祈求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如意。  周庄的大财神“沈万三”,每年的年初五都带领游客“接财神”,祝福新一年财神能眷顾你,财运旺旺。不管是祈求发发小财的,还是希望发大财的生意之人,或者是希望自己财运滚滚的,都可在那天大放鞭炮,迎接财神,讨个好彩头。周庄的财神沈万三,富可敌国,了不起得很!周庄也因沈万三而熠熠生辉,人气鼎沸,相信你也一定能沾一回财运的呵。  初五当天(1月27日)早晨8:00在古牌楼前金锣旗幡,红烛高香,鞭炮齐鸣,牲醴毕陈,水乡传统的“接财神”仪式一一呈现,并以独特的万三巡游方式给周庄人民和来周庄的每一位游客送财运、送祝福,说不定新的一年你一不小心发了大财呢!你还可以参加丢银子,抽大奖活动,或许就是你彩星高照,搞个大奖,美滋滋地回家哦!  乡下过春节的最后一闹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周庄也同样的节目精彩,喜气洋洋。当天(2月6日)18:30在古戏台有周庄十五闹元宵抢好礼活动。告诉你哦!在周庄举办的元宵节有三闹,一闹花灯:周庄景区内,各种花灯布满街市,金光璀璨,赏灯、玩灯,惬意至极;二闹烟火:无数美丽的焰火在周庄上空燃放,象征着新一年红红火火,既温馨又热闹;三闹灯谜晚会:古戏台的元宵灯谜晚会,镇民、游客可共同参与猜灯谜,拿大奖,场面热闹非凡。  此外,周庄春节期间有舞龙舞狮、挑花篮、荡湖船、打莲厢、摇快船等周庄世代逢年过节常常进行的喜庆活动;游客还可参与小年夜谢灶王、装糕等旧时民俗活动;还可品尝万三家宴、畅饮周庄特色老酒,大财神沈万三气势不凡地带领一干家丁在周庄小街古巷观灯、猜谜语,说不定你能和他一起为一个灯谜的答案磋商一番呢。  玩得开心,你累了,想明天接着玩的你,便可留宿周庄,入住民居客栈,再吃几天土菜,你又为健康赢了一把!(文/姚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1/02 15:5912/25 13:4412/14 10:2311/30 10:2011/27 08:1011/25 08:5411/24 09:3111/13 20:4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月初一出生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