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利弊英文潮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中国留学生现回国潮 无法立足国外为哪般|留学生|中国教育在线_凤凰教育
中国留学生现回国潮 无法立足国外为哪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国际学生想要在毕业后成功地留在当地工作,必须由美国 雇主担保申请工作签证(H-1b)。
中国日报讯&为了避开国内激烈的就业竞争,规划更美好的职业蓝图,不少国内家庭都将目光投向海外,希望孩子通过留学来增加自己的就业面和竞争力,开拓国际化的社交圈人脉。 然而日前,《中国教育在线》曝出的一组数据显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留学归国人数增长速度加快,几乎呈直线上升。在2000年,当年的留学回国人员仅9121人,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竟然飙升到35.35万人,同期的出国留学人数为41.39万人,仅相差6万人。作为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军,留美学子数量历来是居于高位的,其中不乏是因为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更利于个人发展而选择美国的。但近年来约有7成留学生从美国毕业后都回到了国内。都说美国好,美国机会多,那么中国学生缘何在美国站不住脚呢? 想留下?先要抢工作签证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留美毕业后纷纷作出回国决定,其中的缘由非常复杂。然而无论是出于何种考量,作为国际学生想要在毕业后成功地留在当地工作,必须由美国雇主担保申请工作签证(H-1b)。据悉,H-1b签证是美国政府发放给本国企业雇佣的外国雇员的一种工作签证,每年美国国务院批准的该类签证数量有限, 而随着留学潮的兴起,国际学生对H-1b的需求量激增,也使得该类签证日趋紧俏,工作签证成为横亘在他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鸿沟。 以2014财年为例,美国移民局共收到约17.25万份H-1b签证申请,连续第二年通过抽签形式进行分配,最终按照配额只有8.5万人中签。 据出国专家提醒,每年的8.5万张签证中仅有6.5万张是面向本科学历学生开放,因此本科学生想要在毕业后直接留在美国发展难度更大,中签率更低(仅35% 左右)。此外,美国人对这种签证的抵触情绪也逐渐升温,他们认定该类别签证被众多劳务公司霸占,用于引进廉价、低技能工种工人,以取代薪资更高的美国本土劳工。 工作签证时效短,身份转换期内受限多 据了解,在中签后H-1b签证持有者可以在美国工作三年,到期后最多再延长三年。通常为了留住人才,美国公司在H-1b签证持有人为其工作期满1年后将担保该申请人向美国移民局申请绿卡。然而工作签证转换成绿卡期间不得转换工作,否则绿卡申请将从头来过。另外,工作签证6年期满后,如果签证持有者的身份还没有转换,就必须离开美国。得不到一个稳定的未来保障,也成为广大学生放弃留在美国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出国专家提醒,对H-1b持有者事业发展最为不利的是,在通过雇主担保申请绿卡期间的薪资和职位高低全然仰仗雇主一家之言,为了拿到绿卡即使遇到不公平待遇也只有忍耐。所以即便幸运的搞定了就业签证,究竟能不能如愿在美国实现长久发展,还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蹊径:办理投资移民取得绿卡身份不受限 事实上,这些最终回国发展的留学生里绝大多数原本是希望毕业后能留在美国工作的,只是鉴于工作签证申请的难度以及到期后无法继续留在美国的可能性而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出国专家透露,其实这些遗憾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赶在毕业前拿到美国的合法身份即可。现在很多家长也认识到了身份的重要性,为确保子女毕业后能顺利留在美国,在出国前就开始办理移民。作为当下获取美国绿卡最快捷最安全也是最简单的方式,美国投资移民(EB-5)可谓是性价比极高的低门槛移民典范:投资50万美金、期满全额还款、全家收获绿卡、无移民监及语言要求,受到了中国留学家庭的广泛欢迎。 一张绿卡,给到子女的不仅是一个美国身份,一个与美国学生平等争取名校、名企的机会,更是许子女一个可由自己掌控、不受限制的宽广未来。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慕课圈(微信号:ifengmooc)!
[责任编辑:宋荣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438105
播放数:239172
播放数:235804
播放数:230572
48小时点击排行专家称全球涌现留学潮 中国出国留学数居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桂青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显示,留学日益低龄化是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的新特点之一。现代高中生的出国原因主要是出于个人日常的“民生”考虑,高中生的“中国梦”和“美国梦”已迥异于百年前。  165年前,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未满19岁的容闳赴美留学。20多年后,清政府派出120名12-14岁幼童赴美留学。开启近代中国留学先河的,是一群少年人。  今天,裹挟在改革开放后留学大潮中的,又有一批“小留学生”。  9月2日,在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发布。据蓝皮书数据,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为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在2011年《高中生出国留学意向分析》中,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70%计划高中毕业后出国读大学,24%计划出国继续高中学习,6%计划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业后出国读研究生。  在中国留学新趋势中,“低龄化”成为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  留学低龄化有哪些表现  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介绍,过去,中国年轻人习惯于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现在,更多的人开始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选择出国留学,留学低龄化成为新特点。  留学低龄化的体现之一是高中毕业生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骤增。以赴美留学为例,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09年统计,中国赴美国本科生人数多年来维持在每年9000人左右。2009年,中国有2.6万名学生赴美读本科,比2008年多两倍。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1年底公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达15.76万人,其中赴美攻读本科的学生占36.5%,较2010年增长42.7%,远高于赴美就读研究生15.6%的同比增幅。  留学低龄化的体现之二是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根据“中国国际教育展”的调查报告,2006年至2010年我国仅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就占中国总留学人数的22.6%。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2006年中国仅有65名赴美中学生,2011年赴美中学生人数增长100倍,达到6725人。  留学低龄化的体现之三是高考弃考人数增加。据有关数据,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2010年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中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弃考的主要原因是出国留学。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些年因成绩不够好担心高考不利而出国读书不同,目前,许多地方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准备留学的人数激增,并且已经从过去的个案凸显为一种现象。  高中生出国留学有何特点  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麦可思数据服务公司共同推出了“高中生出国留学跟踪调查”,调查从日开始,到日结束,收回独立IP地址的高中生有效答卷共3550份。本次调查为挂网调查。  调查显示,高中生留学目的地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为主。  在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五成学生最希望留学美国,其他热门国家依次是加拿大,占15.1%;澳大利亚,占10%;英国,占9.5%。希望前往这4个国家留学的高中生占被调查高中生的85%以上。  据调查,高中生留学的首要经济来源是家庭资助,这部分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8%。申请国外大学的部分或全额资助占17%,勤工俭学占16%,留学贷款占5%。高中生的留学信息渠道主要来自国内,包括中介、亲友、国内网站等。  尽管选择出国留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但他们对未来的去向并不太明确。在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过半数学生对其留学后的去向持“不确定”态度,此比例明显高于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有33%的高中生明确表示回国,此比例与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生的回国意愿比例差不多;明确不回国的有15%,比本科毕业生高一倍多。  高中生为何选择留学  现时代的高中生留学,已与100多年前的留学少年迥异。  王辉耀说,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和第一批留学幼童到美国主要是学习当时国内办洋务急需的开矿、机械、造船、工业技术等工科专业,其中涌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人。为兴建现代海军,李鸿章于1875年选派留学生赴欧洲留学,主要学习军事科学、海军技术等,他们回国以后在海防和海军建设、民主思想启蒙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严复。  上述“高中生出国留学跟踪调查”显示,现代高中生的出国原因主要是出于个人日常的“民生”考虑。  该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占67%;其次是“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占37%。  选择留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高中生留学的最主要理由是“教学质量好,国内对其学历认同度高”,其中,希望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留学的高中生,选择理由更多基于这些国家“工作和移民容易”。选择到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留学的理由除了“教学质量好,国内对其学历认同度高”之外,更多的是考虑费用比较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韩启德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中国梦”是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强我中华。“美国梦”则强调个人成功。  以此观之,高中生的“中国梦”和“美国梦”已迥异于百年前。  是谁在“诱惑”高中生出国留学  王辉耀说,进入21世纪,留学潮在全球涌现。从全球范围看,印度、巴西、南欧、非洲等地出国留学人数都大幅增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的2003年至2007年5个年度的《全球教育要览:全球教育统计数据比较》显示,2003年至2007年,全世界留学生总数分别是181.07万、200.85万、228.02万、245.53万和272.28万,同期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6.47%、5.7%、5.2%、5.44%和5.3%。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数的14%。  高中生留学是时代潮流所趋。  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教育资源的不足为留学热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未来一段时间,留学热还会继续,高中生留学还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国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吸引留学生,特别是高素质留学生来刺激经济复苏。王辉耀说,西方国家积极推进教育出口,通过招收国外学生谋求解决利益。尤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国家,其中的大学希望通过招收外国留学生缓解招生压力。  为此,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展了关于中国高考制度的研究,形成《关于中国高考的专题调研报告》,此报告向澳大利亚高校阐述了中国高考是一种有效的选拔学生的方式,可以作为澳大利亚高校录取中国学生的标准。在此报告影响下,自2009年开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大学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以高考成绩作为标准录取中国学生,吸引中国学生赴澳留学。这与中国部分高中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基辛格事务所总经理梅山:越本色越能对本国做出贡献  “你跟我27年了,你骨子里是中国人,你总是把中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梅山说。梅山承认了这一点。基辛格接着说:“我不会因此不信任你。我是美国人,我总是把美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在一起做一件事,做出来一定对中美两国都有好处。你变成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我会很失望的。”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美国基辛格事务所总经理梅山和与会者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梅山说:“这告诉我们,到海外的留学人员只要不放弃对中国的热爱,只要不放弃尽可能为中国做一些事情的愿望,在哪儿都能发挥作用。而且越本色,越是你自己,越能对本国做出贡献。”  梅山呼吁,不要忘了尚未归国,但也同样抱着报答祖国之心、为祖国做事的人。与清末的精英留学相比,现在的留学已经变成了很多寻常百姓的生活选择,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在海外生活,甚至传宗接代的会越来越多。随着国家的强大,这些人也应该划到国家重视的留学人才之内。(记者 杨桂青)  恒隆地产董事长、美国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 :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不再做美国梦  “在座归国人才到美国去,做&美国梦&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教育,第二是财富。”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美国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说,中国人也有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我从小在香港长大,从小我就知道有一天我到美国去读书,一去就去了快20年。我也做过美国梦,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不需要再做美国梦。”陈启宗的发言引来会场一片赞叹。他继续说,这并不表示美国没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美国有太多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但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只学了外表,没有学到精髓。在教育方面,西方成功很大原因是学术的严谨性,学术的严谨性缺失了,教育的水平也就缺失了,这样我们还要永远做美国梦,还要到美国去读书。在财富方面,他告诫与会诸位:“财富千万不要交给下一代,财富是从社会而来,也应该回归社会,留给下一代,是害了下一代。我在香港几十年,看到一代商界精英赚了钱,结果大部分败在下一代手上。”陈启宗说,告诉儿女,把钱用在社会上,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是好事。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科学家刘科:让中国天更蓝水更清  “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代表刘科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说。刘科在美国待了20多年,回国后创办了一个低碳能源研究所。他说,人类发展到今天,最后主要矛盾变成人类发展和自然资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很多海归从国外带回来很多技术和理念,他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要想一想怎么能够让中国天更蓝、水更清,并且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从这个角度说,海归在起桥梁的作用。“今天,我们需要一批真正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人,共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刘科说。  刘科对国家的现代化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现代化是要靠企业的现代化,“我个人觉得中国现代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国企去官僚化,民企去家族化。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有职业道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把中国国企和民企最后都变成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共公司。”刘科说,“美国的卡梅隆、福特和比尔?盖茨,最后都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回馈给了社会。中国一批企业家用自己的能力赚钱,把自己的财产再回馈社会之日,也就是中国现代化之日,中国梦实现之日。”  为此,他建议“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不仅要引进一批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引进一批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记者 杨桂青)
    教育资讯                |
今日热点推荐
(责任编辑:卜范龙)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留学潮 上下30年
中国留学潮 上下30年
14:09 来源: 神州学人
改革开放30年留学潮的历史定位
我国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留学教育仅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却涌现了三次颇有影响的留学大潮。第一次留学潮出现于20世纪初年,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直接为辛亥革命做了人才和思想舆论的保证,随之而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的胜利和共和国的旗帜首次在中国的大地上高高飘扬;第二次留学潮涌现在五四运动之后,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民族觉醒推动的结果,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接踵而来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第三次留学潮则至20世纪70年代末才出现,是改革开放即中华民族第三次民族觉醒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为中国人真正走向世界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思想的保证,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战略之所以大踏步迈进,留学生是重要支柱之一。三次留学潮伴随着三次民族觉醒和三次大的社会变革,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历史伟人。其中孙中山、邓小平本身就是留学生,毛泽东虽然阴错阳差没有到国外留学,但他是五四时期留法勤工俭学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一向对留学生抱以厚望和特殊的尊重。三次留学潮几乎和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相始终,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如果将三次留学潮加以比较,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第三次留学潮规模空前,影响巨大,史无前例,非前两次留学潮所能比,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一次留学潮
众所周知,开创中国留学教育先河的是容闳博士。1847年,19岁的容闳经过98天的海上颠簸来到了纽约,后往耶鲁大学留学。1854年毕业后,为了说服清政府向美国派留学生,他放弃在美国可以从事优越工作的机会,返回中国。经过18年的辛苦奔波,才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帮助下,于1872年到1875年率领120名10岁到15岁的幼童到美国留学。按照容闳的设想,中国如果每年都向国外派遣数量可观的留学生,坚持100年,则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就可以解决,古老的旧中国就可以慢慢变为美国那样强盛的新中国。容闳的设想无疑是远大而有道理的,它触及到了中国社会变迁中带有核心意义的高级人才的培养问题。但是,坚持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对待人才的惟一标准是是否有利其统治。当留美幼童开始出现“西化”倾向的时候,就不计成本毫不犹豫地于1881年将幼童中途撤回,不但容闳百年派遣留学生的远大理想化作泡影,连最初确定的幼童留美15年的计划也未能实现。这些幼童归国后几乎被看作“政治犯”,不予重用。詹天佑等留美幼童后来的辉煌成果完全是他们自我奋斗的结果。可见,洋务运动时期虽然打开了出国留学的大门,清政府在派留美幼童的同时,还往欧洲派遣了80多名留学生,但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相当落后的,即使在广大民众乃至知识界,留学生也不被看重。留美幼童在招生时就曾遇到极大的困难,人们宁愿让孩子读八股、考科举,也拒绝送子女到美国读书。严复从英国留学回来,已经做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校长,但仍被社会尤其是官僚文人所轻视,不得已四次去考科举,但皆名落孙山,直到1910年,严复已经56岁了,清政府才大发慈悲,“奖励”了他一个“进士出身”,让人啼笑皆非。这种社会氛围使19世纪70年代开启的派遣留学生的大门一度关闭了近20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战败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一向被中国人看不起的日本居然割去了中国的宝岛台湾,还得到2亿两白银的赔款。真可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诚如梁启超所形象指出的那样:沉睡了上千年的中国这头睡狮终于在甲午战争之后猛醒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渴求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热情空前高涨。于是出现了争先恐后往日本留学,借以寻求救国救民良方的热烈场面。甚至有父子、母女、爷孙乃至全家留学日本的感人情景。日本友人为了给中国留学生补习日语和其他基础知识,开办了20多所新学校。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整个20世纪初年,留日学生有2万多人。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在“留日热”的推进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人认可的一条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重要通道。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无疑改变着中国人的知识结构和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与世界的联系。而“留日热”最显著的政治功效就是为孙中山创立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大业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在共和国?,这股“留日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诸如:1、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具有一定的自发性;2、出国没有严格的考试,无法保证留学的质量;3、学习科目过于宽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4、留学管理无力,问题时常发生;5、数量可观,成才较少。总之,带有起步阶段的许多不成熟。
第二次留学潮
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从总体上观察,这期间的北洋政府对出国留学是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给企图“放洋”的青年以一定的自由度;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又迫使许多有头脑的学人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出国留学自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高扬了科学、民主的大旗,给传统思想以巨大的冲击,更新观念,吸收世界新文化是多数年轻留学者的追求;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竞争意识大大增强,这也促使一部分青年去经风雨,观“洋潮”;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的重新突起,为献身革命而出国探求新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股热潮。这些因素的交织回应,为第二次留学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促使留美、留法、留苏不断升温。
五四时期的留学潮持续时间长,平衡而有序。1908年,美国决定退回部分“庚款”以资助中国派留学生,之后于1911年即设立了清华学堂,作为留美学生的预备学校,于是以庚款留学生为中坚,加上众多的自费留美生和各个部、企业、学校等派出的留美青年,使美国各大学“布满了中国留学生”。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三分之一。这些中国留学生素质高,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自治能力强,成立有各种社团,举办许多颇有意义的活动。现存的《留美学生年报》、《留美生月报》及《科学》等杂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留美青年高昂的学习情趣和美好的追求。他们是用科学精神浇铸的一代让中华民族骄傲的有为青年。
如果说留美生的追逐目标主要是科学文化,那么留法勤工俭学生则侧重于政治方面了。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所以兴起,一是在工读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而勤工俭学正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最好尝试;二是许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具体地体验一下;三是一批有影响的人物如蔡元培、李石曾的全力推进。至1921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已达1600多人,他们一边做工,一面上学,辛苦异常。王若飞做工回来,在地铁上就睡着了,坐过了站还不知道。这批人在学业上进展大的不多,多数念中学或职业学校。但他们切实地体验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对资本主义制度恨之甚深,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书备感亲切,并认真研究,落实于行动。留学期间,他们就组织革命活动,向国内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结婚照,中间便放着一本厚厚的《资本论》。在这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间,不仅涌现了许多有为的职业革命家,而且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家,社会主义能植根中国,其功甚伟。
“留苏热”的出现主要是政治革命的推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效法苏俄,急切派革命青年赴俄学习;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的成功,孙中山“以俄为师”口号的提出,又将派青年去苏联学习视为培养革命人才的主要途径。为此,苏联政府在莫斯科专门创立了一所孙逸仙中国劳动大学,大批接收中国留学生。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这批人也确实对中国革命有深远的影响,最著名的如刘少奇和蒋经国等。
三四十年代,随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斗争加剧以及苏联特殊的对华政策的实施,主要由共产党向苏联派一些留学生,但数量有限。国民党政府则主张向美国派留学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有很多青年赴美留学,人数达5000左右,但对整个社会牵动较小,还不能说是又一次留学潮,只能讲是第二次留学潮的余波。
第三次留学潮
1978年的改革开放,拉开了第三次留学潮的序幕。日,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 邓小平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留学大潮。经过30年的曲折发展,中国有120多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人才。留学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连接世界的生机勃勃的方面军。如果从中国留学史的视角去观察,这次留学潮不仅大大超越了前两次留学热潮,而且还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其一、拓宽留学渠道,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发展留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财力支持和人力保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利用各种财源筹集留学经费,同时制定多种政策法规,激发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的积极性,为留学教育的持续高涨打下良好的根基。在国家公派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各部、各省、各个基金会、民间社团、大专院校以及国外的留学基金等都加以利用,采取一切办法,广派留学生。尤其是1980年代之后,允许自费出国留学,大大激发了全社会支持留学教育的积极性,使留学由单纯的教育行为转化成一种社会行为。随着1990年前后自费留学教育的不断成熟和规范,自费留学大军直线上升,成为30年留学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家长节衣缩食、东借西凑,千方百计送子女出国留学,这在客观上弥补了国家扩大留学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晚清和民国,也有一些自费留学生,但和改革开放后的自费留学生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其二、留学牵动千家万户,国人的留学意识空前提高。在改革开放之前,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讲,出国留学是不可思议和十分遥远的事情,更谈不上对国家留学政策的关心。但近30年,谈论留学,想办法让子女到国外留学,则变为街谈巷议,成为日常生活中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是中国人渴望走向世界和留学意识高涨的显著标志。从考托福(TOEFL)和“GRE”那长长的队伍里可以感受到出国留学的火热。自从美国1981年在中国举办托福考试,参考的人数直线上升。以北京为例,1981年首次考试为285人,1985年即上升为8000人,1986年达18000人。1989年全国的考生有4万多人。到了90年代,为了报名,常常要通宵排队,但仍有未如愿者。而托福和“GRE”的成绩则越考越高,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补习班则越办越火。日益高涨的出国留学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三、全方位的社会影响。30年的留学潮由于时间长,人数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即重大而持久。众多的留学生走向世界,无形中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而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也自然将世界文化介绍到国内,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和准确。留学生真正成了中国和世界联结的纽带。大批留学生的学成回国,迅速成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生力军,在各行各业散发出勃勃生机。活跃在各地的留学生创业园,集先进的技术、管理、资金、产品、物流于一体,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化的建设。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园区,归国留学生是核心。各大专院校的归国留学生,则是难得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一些新兴学科和先进的实验室,多数由留学生主持,而长江学者和特聘教授当中,归国留学生占八九成。科技战线归国留学生几乎起主导作用。以国家重要的“863计划”为例,首席科学家和主要的领导者有七成为留学生。1996年在“863”十周年成果汇报会上,信息技术领域的主题专家组组长周炳琨明确指出:“光电子主题组前后参加者700多人,分布全国各地,大多数课题负责人或骨干是留学归国人员。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如DFB激光器、量子阱激光器等,其主要完成者几乎全是留学回国人员。”在近些年两院院士的增选中,有留学经历者高达90%以上。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波及到教育、科技、文化、政治、经济、法律、金融、通讯、交通、社会等许多领域,可以说是全方位和划时代的。(作者:李喜所)
  这几天,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孩子的书包轻了吗?
播放:542 评论: 165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人们除放灯之外,常设有灯谜盛会。
播放:700 评论: 268
  除夕夜过后,看到满地的炮竹碎片,你会想到谁呢?
播放:547 评论: 124
  在坦克研制方面多少有些墨守成规的俄罗斯,最近高调推出了他们的新坦克
播放:555 评论: 123
  国际科学家宣布在南极附近深海发现多种不明生物,可能是之前不为人知的新物种
播放:547 评论: 1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留学的利弊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