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研究生院 唐丙寅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岳迎春
中国考研网实时发布:
 岳迎春,女,1975年1月出生,博士,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教师。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方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GPS技术应用及数据处理和GPS气象学。
学习与工作简历
98.6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学士学位
1998.7--至今中国地质大学从事测绘方面的教学工作
03.12获中国地质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08.6获武汉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9.2--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
1地形图绘制2测量学3地图投影4大地测量学基础5大地控制测量
[1]国家重点项目&武广客运专线XJD1段GPS控制测量&,项目主持,已完成。
[2]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GPS反演南极气象要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主持。
[3]横向项目&武咸城际铁路沉降监测&,项目主持。
[4]横向项目&武咸城际铁路试验段CPI、CPⅡGPS控制测量&,项目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博弈论和粒子群优化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双层模型研究&,主要成员。
[5]纵向&973&项目&叶轮叶片高精度测量方法研究&,参与成员。
[6]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武汉地区最佳高程拟合模型研究&,主要成员,已完成。
[1Yueyingchun,Chenchunming,Wubeiping,Laizulong.StudyonRemoteSensingAtmosphericWatervaporcontentinAntarcticUsingGPSTechnology.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nvironmentalSystemsSciences,2008,5.
[2LaiZulong,WanYouchuanandYueYingchun.AStaticOrganizingMethodforLargePointCloudsfromLIdAR.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nvironmentalSystemsSciences,2008,5.
[3]岳迎春,陈春明等.GPS数据解算对流层天顶总延迟探讨.地理空间信息信息.).
[4]岳迎春,陈春明等.GPS数据解算对流层天顶总延迟探讨.测绘信息与工程.).
[5]岳迎春,陈春明等.GPS技术遥感南极大气水汽含量的研究.测绘科学.).
[6]岳迎春,明祖涛等.南极长城站与IGS站组网解算的最佳站数探讨.测绘科学.).
[7]岳迎春,潘雄等.提高对流层天顶延迟解算精度的新方法探讨.测绘科学.).
[8]岳迎春,明祖涛等.GPS站水汽压与可降水分关系的探讨.测绘科学.).
[9]岳迎春,吴北平等.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地理空间信息信息.).
[10]Yueyingchun,Chenchunming,Zhaoxuelian,Laizulong.StudyontheBestNumberofIGSstationsforGroupingNetwork.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eologicalEngineering,2007,10.
[11Zhaoxuelian,Liujin,Yueyingchun.MethodologicalStudyofCoastalGeologicalSeawaterIntrusionHazardAssessmentBasedonGI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eologicalEngineering,2007,10.
[12]YueYingchun,PanXiong,WuBeiping,ZengYun.StudyonaNewMethodofRapidlyAcquiringPWVwithoutGPSSt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ciencesandEngineering.2009,12.
[13]YUEYing-chun,HEMiao,PANXiong.StudyonTroposphericZenithDelaySolvedbyGPSDat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ciencesandEngineering.2009,12.
[14]岳迎春,陈春明等.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大气的误差分析.全球定位系统.).
[15]岳迎春,胡友健等.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大气的初步探讨.地理空间信息.).
[16]岳迎春,陈春明等.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及应用.地理空间信息.).
[17]岳迎春.地图投影教学改革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7,12.
[18]岳迎春,陈春明等.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现代教育研究学刊.2007,12.
[19]李子申,岳迎春等.关于类圆锥投影建立的探讨.测绘工程.).
[20]岳迎春,吴北平等.地基GPS技术探测大气水汽含量的误差分析.全球定位系统.2003,(5).
[21]岳迎春,吴北平.GPS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2003,(4).
[22]吴北平,岳迎春等.论城市GPS网络导航服务系统的建设.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3).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2007年度年终考核达到校级优秀。
[2]2007年上半年教师教学水平建档评估被评为&优秀&。
[3]2000年度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院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度年终考核达到校级优秀。
[5]2008年信息工程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三等奖。
[6]2009年全国第二届GPS讲课竞赛获三等奖。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系430074
联系电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信息
在线辅导课程
中国考研网最新资讯
研究生招生信息
历年考研国家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是直属的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是国家“”、“”重点建设院校,入选“”、“”、”,是武汉成员,由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设有研究生院[1]。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合并组成的,1970年,学校迁出北京,于1975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经邓小平批准,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日,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学校有权自己审核“地质学”和“地质勘探、矿业、石油”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权等。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截至2014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总数6.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5万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800余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3.9万余人,各类留学生700余人。简&&&&称地大研究生院创办时间1986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理工属&&&&性&&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知名校友、、、主管部门教育部博士点39个个博士后流动站个12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歌勘探队员之歌专职院士9人人国家重点学科8个个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学校代码10491&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的设有、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她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创建于1952年。她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合并而成,1975年迁校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2]。1978年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6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武汉地质学院研究生院;1987年1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随之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1952年建院的同时,、、等院校地质系的地学研究生也同时转入北京地质学院,并成立了研究生班。建校后的13年间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较快,直到“文化大革命”研究生教育中断之前,我校培养研究生达321人。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3971人,博士研究生115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265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我校对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条件和培养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潜心建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20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使我校的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地球科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随着我校学科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授权学科点也不断增加,学科覆盖面迅速扩大,目前我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省级优势学科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省级优势学科1个;二级省级特色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39个,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20个,一级学科授权点18个,以上学科涵盖8个授权学科门类。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工程硕士、MBA、MPA、MFA、J.M等5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涵17个工程领域[3]。目前我校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导师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博士导师151人,教授390人,副教授450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4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教授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5人。近5年来,学校新增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2008年,我校成秋明教授成为继我校赵鹏大院士之后,再次荣获国际数学地质学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的第二个亚洲人。高水平的学科和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研究生院就提出了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多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
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途径。创新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机制,建立了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制度,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4年我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湖北省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
鼓励研究生潜心研究,大胆创新。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明显提高。我校入选获奖(百篇)3篇,提名奖8篇,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8篇(截止于2009年)。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全员育人工作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有的获“全国三好学生”和“全国百优大学生”称号,不少研究生在全国科技发明大赛中获奖[2]。我校培养的研究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多人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证书、“五一”劳动奖章、侯德封奖、省部级劳动模范、地质金、银锤奖,有的已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以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2]。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设,我校已建成为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哲、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研究生院已建成为以地球科学为优势的、多学科、多类型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已步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轨道。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继续坚持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大精神, 为迈向“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研究生院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岗位设置及职责
院长(副校长兼):
王训练教授 电话:
常务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工作兼管学位):
张寿庭教授 电话:
副院长(负责研究生招生):
段红梅教授 电话:
副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
葛文胜副教授 电话:
综合办公室:
韩东昱 电话:
招生办公室:
彭国华、张淑平 电话:
培养办公室:
别青城、冯 宇、张 帆 电话:
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
纪云龙 电话:
学位办公室:
王永成 电话:
宁丕跃 电话:&
综合办公室
岗位职责:
1、研究生院日常事务管理;
2、研究生院对外事务管理;
3、研究生院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运行管理工作;
4、研究生院设备购置与管理工作;
5、研究生院文件及印章管理;
6、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学籍电子注册;
7、研究生在校生各种学籍信息变动、数据库维护及管理工作;
8、研究生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与电子注册;
9、研究生毕业证书制作与发放;
10、研究生教育有关的各种数据统计及上报;
11、研究生院文件、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工作;
12、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招生办公室(含保密室)
岗位职责:
1、制定招生计划、编制招生简章;
2、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3、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资格审查、准考证及有关资料发放;
4、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考试、判卷等考务工作;
5、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试题收发与安全管理;
6、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登录和管理;
7、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报考材料和档案登录、管理;
8、研究生招生录取有关的各种资料的报表报盘及录取通知书发放;
9、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的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10、研究生院信件、邮件的收发;
11、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培养办公室
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2、全日制研究生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管理;
3、全日制研究生成绩管理;
4、全日制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及硕士生中期筛选、博士生中期考核;
5、全日制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项目管理;
6、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组织和日常管理;
7、研究生教材及教改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
8、课程进修人员的学习计划安排;
9、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10、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
岗位职责:
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MPA、MBA等)招生工作;
2、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
3、新增专业学位类别及工程硕士新增领域的申报;
4、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管理;
5、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秘书处部署的调研工作;
6、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7、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位办公室
岗位职责:
1、学位授权点建设、评估与日常管理工作;
2、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的有关工作;
3、实施硕士及博士导师的遴选;
4、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资格审查及管理;
5、研究生学位证书管理;
6、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估和检查;
7、承担校学位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8、组织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信息上报;
9、研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10、承担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京ICP备060606号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 电话:010-&&传真:010-&&
CMS系统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地质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