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时金陵红娘收费大学收男生吗

建瓯宗教与民间信仰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建瓯宗教与民间信仰
作者:朱立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
【字体: 】
建瓯宗教与民间信仰
& &&&建瓯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四种宗教。民间信仰虽不同于宗教,它没有教义典章和全国性的组织,但它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宗教和民间信仰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存在,对我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 佛教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传入中国后,逐步由中原向闽地传播。晋太康年间(280-290)在建安云际山麓创建林泉寺(唐朝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于佛教教义的“避世”之说,迎合当时百姓的心理,作为一种安身立命的哲学思想,适应世俗利他济世,普渡众生的思维模式,因而在民间得以较快流传。
&&& 东晋时僧人道安确立了中国佛教的戒规,规定出家人一律不得再使用自己的原俗家姓,全部改姓“释”。三国时期,中原混战,闽北先民在祈福保平安的心态下,亲近佛教,寺庙渐多。南朝梁武帝萧衍(527-547)三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并敕令僧人不得食荤腥只能吃素。皇帝好佛,更吸引百姓赞同佛教。
&&& 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在我市城南铁狮山麓建造了规模宏伟的光孝寺。唐宋时佛教更是兴盛,城乡寺庵林立,全市有佛寺182座,其中,唐朝建造22座、宋朝建造71座,唐宋两朝共建93座,占全市寺庙总数之半。
&&& 到了明朝中叶,寺庙过多,据史志记载,最高峰时达351座。“良田大山,多在佛寺”,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于是实施毁废部分寺庙,改建凉亭、公宇的举措。
&&& 清朝初年,重建寺庙之风渐起。清顺治皇帝曾拜建瓯光孝寺维林和尚为师,封其为玉琳国师。皇帝皈依的法号为“行痴”。各级官府均承认寺庙财产的合法性,曾多次发布文告,维护寺庙林木、茶园不受侵犯,并刻石告示。清未至民国,由于战火不断,百姓生活艰难,少有兴建寺庙,部分寺庙年久失修因灾而毁,佛教逐渐走向低谷。
&&& 解放后,建瓯人民逐渐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讲文明、讲科学,信仰佛教的百姓不及过去普遍,但目前向政府登记的寺庙仍有六十多座,僧尼约二百人,皈依徒四千多人。信仰佛教的群众人数仍居全市各宗教之首。
[高僧名录]
&&& 所谓高僧是指有长期的戒腊史,精研佛经禅理并有所心得,有著述传世,受到帝王褒奖,曾任大丛林(寺庙)住持,曾受过某些密传心印、曾主持过传戒和水陆法会的大师级禅师。根据民国18年版《建瓯县志》和《建州弘释录》记载,历代都有高僧传奇事迹流传。
& &&五代后唐,南禅宝应寺无垢禅师,俗姓黄,闽县人,25岁在建州西隐寺出家后,拜雪峰禅师为师,得法之后,以药疗宫中疾,获显效。唐明宗赐法号普照,敕为建寺,赐寺额名宝应寺,请为第一代祖师。天成二年(927年)十月初二日圆寂。赐谥意明普照大师。建州民众画成他的肖像加以供奉,号无垢古佛。
&&& 宋朝,擎天岩道悟惮师,福州秦溪人。元丰七年(1084)拜开元寺莹禅师为师。元符元年到到我市西乡(龙村)的擎天岩,清修苦节,广行善举。大观元年(1107),将死之前,预告四众(僧尼和男女居士),为他剃发沐浴更衣,坐塔火化。善男信女收拾遗骨,塑造形像于寺中祀之。咸淳六年(1270),其徒众以粮食支援宋朝官兵破除草寇,在有司奏闻皇上,御谥寂感大师,赐额:“擎天护国侍郎”。
&&& 明朝,瓯宁斗峰山(今徐墩大斗峰宝积寺)大阐慧通禅师,政和县人,20岁在宝积寺剃发为僧,拜周山主教为师,精研佛经。成化九年(1473),四出传讲经教,名震燕京,中官黄高为师建寺,奏上赐名“正法禅师”,开堂普说,四众大悦。成化十四年,辞归故山,著有语录一卷于世。
&&& 道霈禅师,十四岁皈依佛门,曾寄迹光孝寺、白云禅寺、天童寺。从不参禅,周游天下,到处讲经,受到四众景仰,后被尊为福州鼓山涌泉寺65代住持。精功书法,写有一幅“醒世”字幅,出版问世,博得士林称赞。清康熙十二年(1673),募缘重建多宝塔(即善见塔,俗称水南塔)。
&&& 清朝,徐墩天宝寺默玄禅师,对佛经造诣深邃。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慕名访见,纵谈古今佛法,对启蒙导愚阐述精辟,深得乾隆尝识,御赐“天宝禅寺”。乾隆四十五年(1780)京都举行水陆道场功德法会,旨诏默玄禅师赴京任主忏法师,受到京都佛教界人士敬重。
&&& 民国时代,吉阳宝莲寺高僧图定,精通佛经,书法超群,被誉为我国近代佛教祖师谛闲法师的替身。抗日战争期间,离瓯赴厦,抵香港,远渡南洋各佛教圣地讲经观摩,受到中外佛教界人士的欢迎,为我国宗教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
[千年古刹]
&&&&&&& 光孝禅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
&&& 光孝寺位于我市城南一公里的铁狮峰山麓,东西溪二水合流处的建溪南岸,占地91亩,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隔江与市区相望。其历史悠久,在闽无与伦比,比之泉州开元寺(始建于686年)早百余年,比福州鼓山涌泉寺(始建于780年)早二百余年,其余寺院则更在其后。
&&& 该寺由僧崇善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重建,嘉靖毁于火灾,万历又重建,续后清康熙及光绪两番增修,民国十四年亦曾维修。1987年再度重修时,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题写了“光孝禅寺”匾额。
&&& 光孝寺为八闽十方大丛林之一,向为闽、浙、赣僧人求戒圣地。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法师入唐示法取经时,曾登寺膜拜。明朝初年鼎盛时,有僧侣千人。直至1949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日,仍传传授大戒。当年在在此受戒者,有多人侨居美国、日本等国及南洋、香港等地,已成弘法高僧。
&&& 光孝寺不仅在福建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处风光名胜之地。清《重修光孝寺大殿碑》作如下描述:“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峰而面双水,报称形胜。且寺基弘敞,曲经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祉树青葱,凡信心登礼者,疑梵释放天之宫从空而坠,不知人在人间也。”
&&& 崇仁禅寺位于徐墩镇素有“小武夷”之称的归宗岩省级风景名胜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俗名归宗岩庵。宋咸淳二年、明永乐九年重修。寺门立有清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归宗岩告竣碑。该寺座东朝西,背后峭壁千仞,寺前岩壁横堵,四周树林荫翳,门前古道弯曲而下,清泉潺缓而出。大殿前方有一突兀而起的小石山,名香炉峰,石阶盘旋而上,峰顶建有“白鹤亭”。登临白鹤亭,真有“一望横无际,环尘任拂收”之感慨。
&&& 崇仁寺周边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山青水秀,岩奇洞幽。道光五年(1825年)金陵庄毕曾题赠木板雕刻楹联:“造物惯藏,奇石怪木幽,入洞方知真入胜;开山收众,览山环水抱,归宗此又是归源。”
&&& 归宗岩景区内留下了许多蕴含着禅理佛迹的摩崖石刻。揣摩其内涵,品赏其书法,犹如穿越千余年的时空隧道,令人有远离喧嚣尘世,返璞归真的感觉。尤其让人叫绝的是寺后齐云峰石壁上的巨幅“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摩崖石刻,它由草书刻就,字迹俊逸豪爽,流畅顿挫,挥洒自如,给人以飞剑惊心之美感,邑人誊其为“天书”。
&&& 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源自本土的宗教。它发端于先秦,初创于东汉汉安元年(142年),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为始祖,尊称太上老君。分化于魏晋南北朝,隆盛于隋唐北宋,式微于明代中叶,清代因朝庭重佛抑道而逐渐衰弱。
&&& 据建瓯旧县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市就有道教活动。相传,秦始皇二年(前220年)郭洞阳隐居在郭岩,得老子法术,炼气葆元,“御风而行”。西汉平帝元始四年,南昌都尉梅福到建瓯南山结庐炼丹,丹成服之,“骖鸾而去”。后人为纪念其“炼丹成仙”,便名其所居住之山为“梅仙山”,山下渡口为“骖鸾渡”。
&&& 南北朝以前,道教的规模无史料可考。从南北朝开始以道馆宫观为依托的宫观道教才逐步形成。建瓯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宫观是梁代(502-557年)于城西移忠坊建造的玄妙观。宋元时期是建瓯道教的鼎盛时期,据旧县志记载,全境7个道院、10个道观,其中就有11个是这个时期建造的。
&&& 明清两朝,建瓯民众不信“炼丹成仙”法术,加上佛教逐渐兴盛,因此,道教日趋衰弱,院、观、宫、庙有废无兴。现今建瓯历史遗留下的道教宫观,惟存城东白鹤山麓的东岳行宫。
&&& 道教的职业人员称作道士。全真派为出家道士。正一派道士可娶家室,为在家道士,虽有斋戒,但非斋戒期可以吃酒肉,亦称伙居道士。解放前,建瓯道教协会成立于1940年,期间改选过三次。建国后,因破除迷信,道士职业冷落,多改谋他业,道教活动基本中断。2002年,我市道教组织得到恢复,目前向政府正式登记的宫观有3座,正一派道士40多名。
[主要宫观]
&&& 东岳行宫,俗名东岳庙,座落在东门外距城三华里的白鹤山麓。该庙背倚白鹤山,面临松溪,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场地开阔,风景优雅,占地约四十亩,是古建州的一大名胜。千余年来,东岳庙时废时兴,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修建和重建。现大殿主梁上还留“大清嘉庆19年重建”的墨迹。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自南向北依阶而上,殿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前殿有匾,上题“岱宗隆祀”,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宫观之一。
&&& 建瓯东岳庙不仅现在占地面积称全省道教宫观之最,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在省内亦属罕见。其主体建筑“圣帝殿”199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各地东岳庙均主祀“五岳之首”、总管人间吉凶祸福的“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而建瓯东岳庙却另生女神。据传,民国初年,东门岳帝出巡,有一大洲船家姑娘往观,回家得妇症身亡,神棍说她是被岳帝娶去,须在东岳庙增建后宫,塑立“淑明皇后”,几年后,又增塑大太子、二太子。从此岳帝出巡必到大洲,以示探望其岳父。
&&&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是东岳大帝庙会,解放前有抬神出巡的习俗。次日是东岳大帝诞辰,来庙参观供礼的群众以及祈求、谢恩和进香的男女,源源而来,络绎不绝。解放后,东岳大帝出巡的陋习已废止,但庙会活动仍十分热闹,已成了建瓯民俗风情的大展示。
&&& 三清宫位于芝城南郊的云际山,距城四公里。芝城南郊古称紫芝坊,是古建州的二十九坊之一。紫芝坊层峦叠嶂,林木葱茏,而云际山则雄居南郊群山之巅。三清殿系三清宫主殿,该殿座西朝东,面积96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五步梁十一檩抬梁式屋架,四侧翼角高翘,金柱全部采用建瓯特色树种――锥栗原木。
&&& 三清宫建筑群顺山势而建,在三清殿北侧有百仙殿和吕祖殿。大殿广场下方是历史名泉鹿乳泉,此泉由古至今从不干涸,明万历丁末年瓯宁知县骆V曾在此建“一泉亭”。铁狮峰是云际山之最高峰,其上建有龙王殿。而五谷仙殿的位置最为显眼,置身殿前,视野开阔。近处,巍峨的善见塔就在脚下。远眺,建瓯市区一览无余。云际山道教遗存十分丰富。明万历年间曾在此修建了丹青阁、马大仙庵,与梅仙山上的南真观、丹成阁相映成辉。现在这里已成为市民的游览休闲之所,假日更是游人如织。
&&&&&&&&&&&&&& 天主教与基督教
&&&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统称为基督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亿信徒,是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但在建瓯,却恰恰相反,它是人数最少的宗教。中国的基督“新教”因传教方便的原因,自称耶稣教或基督教而不称为新教。这也就是我国将基督新教称之为基督教的原因。
天主教的传入与发展
&&& 天主教崇拜天主(即上帝)和耶稣基督,尊玛丽亚为“圣母”。教徒必须服从教会的权威;教士可以代表天主对人赦罪;并有一整套包括罗马教皇在内的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 1900年,西班牙籍神甫马若瑟来瓯传教,先是租用城内腊仔坪(现址为第一招待所)民宅,1914年,季若仪神甫受福州教区指派,建造了腊仔坪总堂。1923年美国多明我差会接管了建瓯天主教教务。1924年,罗马教廷派遣美籍神甫10批28人,修士3人,修女10人来瓯传教,成立建瓯教区,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水吉、松溪、政和等七县。不久,总堂对面的圣母院建成(解放后曾作法院),修女们都住到了这里。
&& 据史料记载,天主教传入之初,因所发的教书虽然破除迷信,但大都多毁谤圣贤,教人不必供奉祖宗,与中国人心理不合,故开始信教的绝少,到1925年间,才发展教徒数十人。于是,教会采取开办慈善事业的方式来吸收民众信教。民国14年,天主教兴办正义小学,只收男生。民国33年改名源真小学,男女生兼收。民国25年,还在圣母院开办诊疗所,次年,又在圣母院创办孤儿院,收养弃婴30多个。由于建瓯教务发展缓慢,1937年前,称作代牧区,教务仍归福州教区领导。
&&& 1930年前后,驻建瓯的国民党军队常常封船拉夫,弄得船民不得安宁。这时,天主教会借机发红布条给船民,称:只要将红布条张挂船上或随身携带,可免差役,保人身安全。许多船民、渔民便被吸引入教。1937年建瓯教区获准成立“监牧区”(相当于主教的教区)。辖区内共有8座教堂,其中,建瓯城内2座,建阳、崇安、浦城和福州崇爱堂各一座。建瓯城内的两座教堂是腊仔坪教堂和创办于1935年的八角楼教堂;农村的两座是湖头教堂和丰乐教堂。
&&& 据档案资料记载,1949年,建瓯共有教徒582名,其中船民、渔民382名,占总数的78%。一直到解放时为止,监牧一职都是由美国人担任。最后一任美国神甫谷源真等神职人员撤离后,监牧一职才由中国籍神甫张政能代理。
解放初,全市只保留八角楼教堂供天主教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后因政治原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宗教场所内的活动全部停止。现在全市共有天主教徒约一千人,向政府登记的场所两处,即八角楼教堂和徐墩镇莆建村教堂。信教群众中的大部分是老教徒及他们的后代;莆建村的教徒约一百多人,他们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莆田农村移民来的。这个村1992年共有村民23户,其中21户世代信奉天主教,座落在徐墩交岭下公路边的小教堂就是由他们集资建造的。
基督教的传入和发展
&&&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反抗罗马教皇、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新教即基督教。1863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首先到建瓯传教。小桥祭上布道所是基督教在闽北设立堂点的开端。后又在南雅、玉山和小桥的上堡、阳泽等地采取施医、办学、建堂等方式传道。1889年英国牧师鹿峥嵘在南雅建造了建宁府辖区内的第一座教堂,1897年又在城关下西河建造了救主堂,这是英国教会在建瓯城内传教的开始。
&&& 基督教在建瓯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1891年,英国医生乌力在大洲浮桥建教堂和医院,工程尚未完成时,与群众发生冲突,所建洋屋医房概被拆毁。1899年农历5月8日(公历6月15日),又在城里发生了一起因歹徒拐骗儿童而引发的平民聚众捣毁圣公会救主堂和医院的事件,史称建宁教案。有鉴于民教之间屡生冲突,基督教教义与中国文化相抵触而影响传教的事实,英国传教士不得不注重兴办慈善事业和对华籍传教人材的培养。如1902年创办了济世医院(俗称男医院),1912年又在青云路创办妇幼医院(俗称女医院)。同时还先后举办了道学院和医学班及护士学校,专门培养华人传教士和医务人员。
&&& 辛亥革命后,基督教在建瓯设立了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建属支区议会,管辖建瓯、建阳、松溪、政和、浦城、水吉、崇安七县的教务。圣公会的传道方式主要有团体式(组织布道团、祈祷团、主日学、开堂布道、逐家布道、街衢布道)、个人布道、分赠单本圣经和福音传单、星期日举行经常礼拜仪式以及定期扩大活动,如每年举行耶稣降临节、受难节、圣周礼拜灵修会、复活节、圣诞大纪念,此外还有夏天晚间布道会、秋季收成感恩节、基督教化家庭运动周、新春布道会等。1914年圣公会还在铁井栏设立了青年会,举办科普讲座和夜校,藉此扩大教会影响。
&&& 进入廿世纪三十年代后,建瓯基督教已基本上是由中国牧师负责传道,教区首脑亦由华籍牧师杨君瑞担任。1949年,圣公会在建瓯共发展教徒近六百人。下设芝城、上堡二个牧区及八个堂点。与此同时,圣公会在瓯的附属事业单位也有四个,即基督教医院、私立培汉初级中学、私立瞽盲校和麻疯病院。1951年,上述事业单位均由人民政府接收。
&&& 除圣公会外,解放前传入建瓯的基督教还有另外两个宗派,即复临安息日会和基督徒聚会处。它们分别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派人到建瓯传教,解放时各有教徒数十人。
&&& 建国后,基督教各宗派的全国组织及地区性机构逐渐停止了活动。现在全市基督教各宗派,在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各自特点进行宗教活动。据2002年统计,全市共有8座教堂、16个活动点,2名牧师、1位长老、4位副牧师及传道员若干,教徒和慕道友5800多人。
[教会人物]
张政能,1910年2月生于长乐一个信仰天主教的木匠家庭。 1924年随美国神甫谷源真来到建瓯天主教堂半工半读。1931年于上海徐家汇圣心修院毕业后,到美国上智大学深造,1940年于华盛顿修院毕业后被祝圣为神甫。1941年至1945年,在国外教会服务。曾在美国任副本堂神甫,不久到菲律宾马尼拉多玛斯大学附属教堂传教, 1945年11月回到建瓯任副本堂神甫,并巡视建阳、崇安教务,同时出任源真小学董事长。1948年任八角楼天主教堂本堂神甫。1947年至1949年兼任省立建瓯中学高三年级英语教师。建瓯解放后,谷源真回美,1950年9月由他代理监牧。1957年5月张政能被增补为建瓯县政协委员,不久被划为右派,1961年因病,死于建阳二监。
&杨君瑞,教名香禧,别名雀屏,1893年12月生于古田县华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于福州协和神学院特别科毕业后,受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传道部派遣来到建瓯。同年九月到私立汉英学校(培中前身)任教员,次年升任学监,1924年英籍校长辞职回国后接任校长。1928年至1930年,杨君瑞在任芝城牧区副主任牧师的同时,兼任建阳牧区主任牧师。 1937年5月,福建教区议会委派他担任建瓯支区议会主席,并兼芝城、上堡两牧区主任牧师。1948年升任闽北会吏总,同时兼任建瓯基督教医院董事长。解放后至“文革”前,杨君瑞仍旧负责建瓯基督教的教务工作。1956年3月曾任建瓯县第一届政协委员。1971年11月病逝,终年78岁。
&&& 建瓯历史悠久,古以闽越人为主,他们“信巫鬼,重淫祀”,秦并天下后,中原传统宗教信仰、南方楚越崇巫之风与古越族文化融合,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民间信仰,就是以鬼神、灵魂、命运观点为核心,夹杂着佛道教成分,并与当地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相融合的崇拜意识。换言之,它是俗神信仰,而非宗教信仰。它的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会灵就香火旺,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 由于民间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义和规范的宗教仪式,反倒使信民省却了入教之烦琐手续,对神灵需时祭拜,不需时可以不拜,更易于被群众所接受。
&&& 按崇拜的对象划分,大致可分为自然神、动植物神和被神化了的人演化成的神灵这三种类型。
&&& 对动植物神灵,如树神、花神,人们立庙宇供奉的极少,即使是“需要”,也只是简单地立一牌位、置一香炉拜拜而已。对自然神和对被神化了的人而演化成的神,信民们则普遍建庙立祠、塑像祭祀。尤其是被神化了的人,一旦被尊为神灵,其庙祠都较具规模。这种神灵原本是人,可分为四类:一是为政一方,于民有惠的官员,如唐建州刺史李频,被称作扶弱公断的梨岳大公;二是御敌勇士或将领,如征剿黄巢而战死的唐指挥史李氏三兄弟,后人尊之为三圣公王;三是地方贤达才俊,如肖公太保、茶神张三公等;四是护佑生灵、保民平安的女性,如妈祖、陈林李三大奶,以及护女送子的马氏真仙等。据民国版《建瓯县志》记载,自汉代以来建瓯祭祀由人衍化成神灵的庙祠就有66座。这些庙祠现在虽然大都无踪可觅,但近年重修和新建的却有不少。
[主要庙祠]
坑里太保庙
&&& 坑里太保庙占地二十余亩,地势平坦开阔,座落在城郊黄华山东麓,坐西北而朝东南,背靠黄华山,面朝坑里水库,红墙翠瓦,金碧辉煌,具有雕龙砌凤的宫观风格。
&&& 该庙原建于民国年间,泥墙木架,砖地瓦盖,规模不大,只有一个太保殿,奉祀萧公太保,“文革”时神座被毁。1985年当地群众重塑萧公太保,让其居中,五谷仙居左,岳帝居右,杂以齐天大圣、关公、大奶诸神于一殿。
&&& 1992年开始大规模重建太保庙。新建的太保正殿塑有99尊太保,中座是8米高的黑脸萧公大帝,两边塑就九十八位太保对坐群像。1994年在太保殿左侧新建了观音阁,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灾过后,又仿湄洲妈祖宫格式在太保殿右侧建造了天后宫。尔后又接着建了关帝殿、大奶殿及戏台等。坑里太保庙以根雕艺术闻名遐迩,尤其是妈祖神像高6.8米,用当年筹岭洪水引发山体滑坡冲出的千年柳杉巨木雕刻而成,堪称一绝。
萧公太保信仰,不单建瓯有,闽台两地不少地方也有。一般都是一位,唯独建瓯有99位太保。萧公太保源自何处,各地都有自己的说法。南平溪源庵供奉的萧公太保,《南平县志》有记载:“萧法明,俗称萧公,南宋时人,生于大田县黄城林埔洋,曾出入名山学法,修道悟果,28岁得道后外出云游。......村农遇旱祈雨,及祈嗣祈梦,率多验。”建瓯民众信仰的萧公太保,地方史志都没有记载,但信众普遍认为建瓯的萧公太保是本地小松人氏,小松龚墩龙鞍岗是萧公太保的祖庙,并有民间故事流传。说的是,王延政在建瓯称帝,录取了萧臻等100名进士,王延政将这100名进士邀至小松龚墩龙鞍岗山脚的一个洞内,请来张天师说洞中有妖魔请其驱魔,张天师识破洞内只有人没有妖魔,但是王延政以言相讥,讽其徒有虚名。张天师大怒,宝剑向山洞挥去,洞内除一人后脚被砍断外,其他99人全部身首异处。王延政知道自己惹出大祸,为平息民意,遂封99进士为太保。
建瓯信众只知萧公而鲜知其名,其他九十八位太保则更是不知姓甚名谁。他们把萧公看作是自己的保护神和财神,求平安、求治病、求财,皆去太保庙许愿,若巧合有灵验便去还愿。规模较大的庙宇除坑里和龙鞍岗祖庙外,还有通仙楼太保庙。
龙鞍岗上九十九位太保,是建瓯民间信仰最广的地方神。每逢七月初七萧公太保诞辰,各太保庙都热闹非凡。供奉太保爷,却又不知其名号,这真可说是建瓯民间信仰的一大奇观。
&&& 恭利祠,民间称“张三公庙”,当地称“凤翼庙”,是茶神张廷晖的祖庙。
&&& 张廷晖,字仲光,号三公,五代时因献风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供闽国建御茶园而授封阁门使。御茶园在闽都之北,故称“北苑”。张廷晖在蒸青碎末向研膏茶演变发展中做出毕生努力和重大贡献,深受茶人和朝廷赞赏,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宋咸平间(998--1003年),朝廷茶衙漕官褒念张廷晖功绩,奏请朝廷在凤凰山建立“张阁门使庙”。宋绍兴中(年),朝廷封张廷晖为“美应侯”,赐匾曰“恭利”,敕令建“恭利祠”祀之,民间称“茶神庙”。后朝廷又给张廷晖累加“效灵润物广佑侯”,进封“济世公”,妻范氏封“协济夫人”。相传恭利祠“岁修茶贡,祈祷多验”,茶农茶工便尊张廷晖为茶神。
&&& 恭利祠千百年来屡毁屡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罢造龙团茶,茶神庙香火衰退。到清末仅存残基断垣。1937年东峰霞镇村民重建恭利祠,凤山庙是祖庙,以后小松封山建“凤二庙”,徐墩长汀村建“凤三庙”。“文革”中恭利祠再度遭劫,直到1990年才又重建。日建瓯市举行第三届“茶王赛”,会上正式宣布农历八月八日为“北苑贡茶节”。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建瓯之窗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备案: ┋ 网站设计维护: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陵大学(1888年—1952年)是1888年在创办的私立,1928年向注册。1951年与私立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在中,金陵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等高等院校,原私立金陵大学校舍归南京大学,原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归南京师范学院。在,董事会主席以及的李应林将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大学,并入的。
20世纪10年代初的金陵大学校门,当时校址位于干河沿。“金陵大学堂”校名为题写。
金陵大学的前身是美国教会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The Nanking University),设博物馆、医学馆和神道馆,1890年增设成美馆(中学部)。美国教会和长老会分别于1891年和1894年在南京创立了基督书院(Christian College)和益智书院(Presbyterian Academy),1907年合并为宏育书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1910年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成立私立金陵大学(Private University of Nanking)。
私立金陵大学成立时在美国教育局立案,毕业生可同时接受的学位文凭。金陵大学在美国立案注册,一面当属无奈之举,“当本校创始之际,中国教育行政机关尚未有大学授予学位的规定,而私立大学之立案尤无明文可遵,故当时本校董事会议决暂在美国纽约省立案,并由该省政府授予学位,本校毕业生今日所得之外国学位,实系过渡办法,一侯中国教育当局规定授予学位办法时,当即遵照办理。” 另一面,此举对保持教学水准及获得国际认可有所助益,“本堂毕业者,即无异于在美国大学校毕业也,凡领本堂毕业凭单者,即无异于美国学士之凭单也”。金陵大学还是美国的姊妹大学。
早期金陵大学的教材、图书杂志、教学仪器以至生活设施都来自美国,校长、教务长、各系主任、教授也以外国人为主。金大课程设置偏重于西方科学与文化,日常教学用语除国文和经史等课程外都用英语,文娱活动场所、实验室内、运动场上,甚至学生助威的啦啦队亦不例外。1927年3月,在“打倒帝国主义”的声浪之下,在南京与外国人冲突,金陵大学副校长(J. E. Williams)被一士兵杀害,随后英美军舰在长江江面上向南京城内发炮。不久以后,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发起,要求外国在华大学须由中国人担任校长。1928年,金陵大学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呈请立案,是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教会大学。陈裕光出任校长,增聘中国教职,加强中文、地理、历史的教学,并将宗教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尊重信仰自由,但学校的财政和决策权力依然由美国人掌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1928年外人在华所办大学作ABC编类,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为B类,其他教会大学均属C类。因此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1934年,金大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了与其他国际间之大学同等学术地位,并能颁发获国际认可之学士和硕士学位。
1937年爆发,金陵大学仓促迁至。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返回南京。日,中国教育学年会在金陵大学举行。:8482
1951年9月,私立金陵大学与私立(原金陵女子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全部文、理、农三个学院中文、理学院并入,金陵大学校园由使用,金陵大学所有校印公章、所有档案以及所有院系历届毕业生学籍档案和校名使用权归所有。金陵大学教育系、农学院、农学院林学系、理学院电机系、化工系等系科和等大学相关院系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南京工学院(电机系在今,化工系在今)等校。电影与广播专修科迁至北京组建电影学校(今)。另有部分院系调至其他有关大学。
在香港,董事会主席以及的将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大学,并入的。
金陵大学先后设有文科、理科、医科、农科、林科、工科等,以英语文学、中国文化研究和农林闻名,被称为文理农“三院嵯峨”。金陵大学还开创中国电影教育,首开中国医科七年制教育和博士教育。从1888年到1952年,金陵大学共有毕业生4475人,分布于政治、实业、文化、教育、农业等各个方面。
农科 1911年江南省一带暴雨成灾,“二十余州县灾民三百万人,已饿死者约七八十万人,奄奄待毖者约四五十万人”,金陵大学教习(Joseph Bailie)“深感农业改进之重要”,和等人发起成立“中国义农会”,得到、、、等三十位民国要人“竭力襄助”,由华洋董事组成董事会,故又称“华洋义赈会”。在华洋义赈会以工代赈活动中,裴义理继感农林人才缺乏,乃于1914年在金陵大学创设农科,次年设林科,再一年合并为农林科,裴义理任主任。1917年裴义理辞职返美,(J. H. Reisner)任农林科主任。1918年,与“万国蚕桑合众改良会”合作成立蚕桑学系,由(C. W. Woodworth)主持。这一年,农科首届毕业生李积新、陈桢、叶元鼎、徐澄、潘健卿、赵叔愚六人毕业。1921年设立农业经济学系,由(J. L. Buck)主持。1930年农林科改为农学院,任院长。金陵大学农学院采用“教育、研究与推广”三位一体,推动了中国农业的近代化。据美国学者杰西·卢茨所著的《中国教会大学史》,1949年前,金大毕业生一度领导着中国农林部7个技术部门中的5个、5所国立研究所中的3所,1950年代后在以“经济复兴”为号召的台湾农业界,相当部分骨干是金大毕业生。
医科 金陵大学1888年成立时设医学馆,1907年停办,1913年重建医科,同年将基督教会1911年建立的中国东方医科大学并入。先后有史尔德、宝珍三等医学专家加入。1917年金陵大学再次停办医科,仅保留医预科和附属医院(今)。
英语教学 金陵大学是美国人办的大学,英语是主要的教学语言,金大学生以英文水平高而被称道。在教会大学英语演讲、辩论比赛中,其他大学学生都是西装革履,唯金大学生长袍布履,夺冠者则多为金大,而且一度金大理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胜过其他大学英语系学生,引起国民政府教育部关注,曾特别委派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等人进行调查。
中国文化 金陵大学有许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学者,1927年陈裕光当选校长,以美国工业家霍尔(C. M. Hall)的捐款创办中国文化研究所,聘主持,在史学、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文法学、目录学、国画研究及海外汉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建树。1934年,金陵大学成立国学研究班,导师有、、、、、等人。词人是国学班的首届毕业生。
(G.A. Stuart)
(A. J. Bowen)
,首位华裔得主
,被称为的开拓者,曾任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会长
,第一位华人得主、院士
,教科文组织会议首席代表、部长
,及专家,曾任美国农业部烟草研究室主任
,资政、教育部、外交部部长
,中国科研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家,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被称为“农业之父”
,禅学大师,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教授
,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活动家
,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学界精神领袖
,著名文史学家、国学大师
,中国电影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中国电视之父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教育的主要设计者,被称为“海南一代哲人”
,学者、家、学家、学家。在美国创办了东亚学系
,第一位华裔院士
,农学家,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
,农业机械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现代先驱
,中国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理声学的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历史学家
,中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国务委员
(执教),和获得者,曾任主席
(执教),农学家,曾任筹备委员会副主席
,1909年出生,湖南长沙人,就读于金陵大学时,1926年10月转读南京第6期,后留学于美国。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陆军伞兵第一团”()上校副团长,1945年春调任驻印军汽车兵团(暂编)少将团长。抗战胜利后,1949年7日任军政部兵工学校校长,任国民政府联勤总部参谋长,1966年担任新改制“”院长。:35,36
1920年代在鼓楼新落成的金陵大学校园,藏)
汇文书院的校园起初建在南京干河沿,第一座建筑名曰“钟楼”,由首任校长设计,当时被南京人称为“三层楼洋行”。陆续建造的还有礼拜堂、青年会堂等,以后作为中学部,现为校园。
1910年合并改名金陵大学后,在西南购地建造新校舍,同时中国政府以金大教授裴义理主持华洋义赈有功赠地百亩,1913年由纽约建筑师克尔考里完成校园规划,美国建筑师司斐罗、芝加哥珀金斯费洛斯与汉密尔顿(Perkins, Fellows & Hamilton)建筑师事务所的测绘师莫尔负责建造,1921年建成后作为大学部。金陵大学建筑群是最早期融入西方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群,以塔楼为中心形成不完全对称的布局,建筑造型和装饰为中式,材料和构架为西式,许多建筑材料由美国进口。1952年后金大校园成为校园的一部分。
小礼拜堂,或称小礼堂,建于1916年,由中国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芝加哥珀金斯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
礼拜堂,现称大礼堂,建于1917年,由美国珀金斯建筑事务所设计。
塔楼,名为,建于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A. G. Small)设计。
东大楼,初名科学馆,建于1925年,由司迈尔设计。
西大楼,原名裴义理楼,建于1926年,由齐兆昌设计。
图书馆,建于1936年,遥对北面的北大楼,由中国建筑师杨廷宝设计。
金陵大学学生参与
金陵大学校歌采用H. S. Thompson所作的《》,填词:
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
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
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
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
金陵大学的校训为:“诚、真、勤、仁”。
张宪文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陈裕光. “回忆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100周年纪念册. 1988年
张剑. 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国农业近代化. 史林, 1998年第3期
李新总主编,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卷,共十二册),:,2011年7月
刘汉寿. . 秀威资讯. 日.  .,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大学金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