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旭求英文名。闭嘴用英文怎么说说

求“尹”姓名字,不要搞尹志平,这个我了啦。。
武当派 - 武当道人
求“尹”姓名字,不要搞尹志平,这个我了啦。。
rt,如何取尹姓名字。。。。。。。。。
君子堂 - 背剑书生
尹世洪,尹左,尹清
极乐谷 - 极乐教众
!!!!!
丐帮 - 小叫花
尹剑。。。。
武当派 - 三清道长
姓林算了 林平之 何如?
唐门 - 唐氏族人
尹燕昶 尹凤启 尹春雁 尹红宇 尹初翠 尹复振 尹宪春 尹浦沂
尹明艳 尹垂柳 尹淑芳 尹富所 尹士和 尹凤玲 尹晓宜 尹绍吉
尹君英 尹红杰 尹明珠 尹兆为 尹铁刚 尹卡 尹妍蓉 尹耀胜
尹鑫鹤 尹金元 尹文丹 尹自恒 尹凯峰 尹改静 尹琬珅 尹首历
尹东莞 尹元欣 尹莲蓉 尹婉婷 尹宏波 尹又夏 尹立鑫 尹开怀
尹井利 尹居瀛 尹福顺 尹斯莉 尹晨荻 尹玉敏 尹景军 尹寄南
尹家一 尹远亮 尹望存 尹雪飞 尹会亮 尹路忠 尹材 尹树红
尹培红 尹朕 尹华 尹书学 尹雅芝 尹耀发 尹士琪 尹凌超
尹雁梅 尹培凤 尹建庭 尹冬伶 尹伟臣 尹言炎 尹凤琼 尹连元
尹贵福 尹夜玉 尹添 尹会友 尹振步 尹志旺 尹晔琳 尹娅平
尹继峰 尹南 尹永梅 尹彦 尹水波 尹亚楠 尹简 尹露虹
尹智英 尹小乐 尹新锋 尹盼盼 尹少博 尹建法 尹士笔 尹锡隆
尹翠珍 尹贺友 尹伟湖 尹天佑 尹把平 尹茹芳 尹洪堂 尹新成
尹江军 尹亚梅 尹宗信 尹和夏 尹庆雨 尹龙林 尹荣超 尹忠明
尹习全 尹汉 尹翠平 尹国华 尹欣妍 尹海彬 尹惠香 尹慕容
尹红章 尹可星 尹从霜 尹树峰 尹世艳 尹敏雯 尹鹤斌 尹军平
尹士满 尹海雪 尹继庄 尹靖 尹毓华 尹玉来 尹山彤 尹善伟
尹小勇 尹虐待 尹景成 尹向英 尹绍坤 尹延银 尹淑花 尹行健
尹晨光 尹成勇 尹含雁 尹秉刚 尹怜梦 尹瑞章 尹胤 尹婉菲
尹三波 尹闪 尹耳顺 尹汝武 尹轶人 尹莲花 尹爱东 尹善华
尹曼安 尹小杰 尹桂森 尹文湛 尹颖嘉 尹洪全 尹吉明 尹安蕾
尹增跃 尹曼文 尹曼岚 尹福春 尹进仓 尹雪琴 尹骁骁 尹淑蓉
尹天蓉 尹广政 尹树清 尹国元 尹长玲 尹明彩 尹千山 尹旭兰
尹优娜 尹寻云 尹连真 尹进营 尹云瑄 尹永财 尹若菁 尹寄琴
尹光茹 尹曼莉 尹洪伟 尹云渤 尹雪英 尹学朝 尹巧英 尹进生
尹映菡 尹茂昌 尹勋元 尹斐 尹积倍 尹捷赫 尹佳蕾 尹锦冬
尹贵江 尹彼佳 尹佩珣 尹怜雪 尹正超 尹立柱 尹学柱 尹笑童
尹端贵 尹冰冰 尹银歌 尹丽明 尹辉宇 尹笑白 尹海青 尹启莹
尹墨 尹艳珍 尹政远 尹诗珊 尹为德 尹西锋 尹恨寒 尹金娥
尹效理 尹合根 尹新鹏 尹大樟 尹建辉 尹秀美 尹甡 尹朗
尹得秀 尹怀仁 尹慎全 尹燕南 尹方炯 尹听莲 尹春智 尹海荣
尹柏成 尹景川 尹维财 尹立群 尹建津 尹华成 尹书蝶 尹九江
尹开男 尹广富 尹江辉 尹小名 尹成伟 尹勐 尹一圣 尹瑞兰
尹平绿 尹河江 尹雅娟 尹准民 尹满堂 尹采霞 尹娜萍 尹宝禄
尹安然 尹尔云 尹人鱼 尹宸 尹云花 尹宝瑞 尹晓波 尹艮瑞
尹旭芸 尹成革 尹吉安 尹洪雨 尹忠友 尹寻南 尹沛珊 尹荫芝
尹天奇 尹战冰 尹冀虹 尹宝怀 尹会云 尹惜寒 尹桂伶 尹建红
尹健军 尹恩祥 尹满良 尹宇娇 尹素萍 尹立云 尹生财 尹汝昆
尹三次 尹武旭 尹尔槐 尹新 尹金富 尹非子 尹尚书 尹秀文
尹潇然 尹一巧 尹振兰 尹梦莹 尹婷烨 尹宝森 尹克全 尹晨靖
尹林周 尹夜柳 尹哲琛 尹泽魁 尹子良 尹亚华 尹颖怡 尹家叶
尹学力 尹传恭 尹绍兴 尹尔岚 尹志龙 尹海瑛 尹士泉 尹旭奕
尹桂芹 尹凤燕 尹杰 尹新艳 尹胜春 尹象林 尹哥 尹梦香
尹二荣 尹小斌 尹可圆 尹白风 尹佩涛 尹寄风 尹点 尹晓兵
尹二何 尹峰利 尹平蓝 尹月朗 尹傲丝 尹明静 尹满男 尹书桂
尹繁雨 尹建云 尹含静 尹玉昌 尹沛容 尹紫萱 尹又儿 尹本龙
尹浩东 尹代亦 尹占民 尹红桂 尹石 尹福贵 尹雪阳 尹坡
尹昕羽 尹楠楠 尹玉静 尹春英 尹香岚 尹颀 尹宪慧 尹芒琦
尹藤兰 尹碧碧 尹依白 尹寒烟 尹脉 尹迎军 尹克武 尹忠伟
尹介顺 尹志斌 尹树彦 尹媛媛 尹红侠 尹民喜 尹溢祥 尹凌云
尹云森 尹若瑄 尹彦涛 尹传友 尹建兴 尹小桔 尹光鑫 尹代荷
尹在力 尹小爱 尹楚荃 尹自显 尹丽琴 尹亚君 尹礼霞 尹明娃
尹聪艳 尹公元 尹建伟 尹立平 尹朝明 尹二冈 尹辉娟 尹访文
尹恺 尹春枫 尹又菱 尹璞玉 尹武 尹英南 尹雨梅 尹松元
尹嘉璐 尹炜 尹香卉 尹金香 尹向德 尹上云 尹晓莉 尹向卉
尹绍洲 尹二逼 尹文治 尹燕华 尹维民 尹静 尹丽蓉 尹惠媛
尹玉栓 尹函芮 尹中辉 尹磊宇 尹家俊 尹兴业 尹晓敏 尹亦斐
尹希熊 尹津宁 尹长宁 尹醉香 尹品俊 尹如珍 尹国阳 尹平海
尹子湘 尹自如 尹宝和 尹华川 尹菁 尹山兰 尹运盈 尹丽贞
尹美均 尹富林 尹颖华 尹伯萍 尹霄霈 尹博凝 尹大庆 尹易虹
尹复强 尹湿佬 尹承海 尹挺进 尹粤悦 尹跃飞 尹大秀 尹楞子
尹玉刚 尹子瑞 尹丽中 尹燕龙 尹克号 尹风芹 尹月川 尹社广
尹春来 尹朝文 尹鸿图 尹志 尹元第 尹亦新 尹书语 尹银宽
尹誉翔 尹继桥 尹梦易 尹威杰 尹锡焕 尹梦旋 尹宇蓉 尹彦敏
尹珈琦 尹秀英 尹敏锐 尹月新 尹剑聪 尹安江 尹艳梅 尹守宽
尹文敏 尹金地 尹富强 尹决林 尹令霞 尹守来 尹俊林 尹湘琳
尹江江 尹秀安 尹晓武 尹绪芳 尹伊清 尹宪平 尹青雪 尹亚夫
尹荣喜 尹彬良 尹伶俐 尹永彬 尹冬捷 尹兴洲 尹幻灵 尹从筠
尹梦寒 尹凡双 尹运来 尹小韵 尹利平 尹碧凡 尹继怀 尹凡桃
尹初之 尹隆昊 尹茂琦 尹海平 尹长春 尹业华 尹兵兵 尹启强
尹玉成 尹年强 尹德华 尹为我 尹国礼 尹道刚 尹振岭 尹慰
尹素莉 尹庆铭 尹子胜 尹云杰 尹盼海 尹秋玉 尹朝永 尹光宏
尹本东 尹春和 尹彦婷 尹觅双 尹文云 尹世河 尹晓琪 尹小满
尹学青 尹元君 尹宝娜 尹明英 尹跃 尹博儒 尹冰露 尹晓中
尹代利 尹振荣 尹盛贤 尹莉潇 尹访冬 尹振仲 尹凯英 尹小娥
尹劲青 尹夏兰 尹潘文 尹艺铭 尹凝旋 尹华琛 尹玉臻 尹炳昌
尹晟睿 尹诤 尹晓绿 尹管忠 尹继美 尹祖根 尹富晖 尹金雄
尹秀江 尹觅山 尹海辉 尹培璟 尹无忌 尹晓赓 尹阳洋 尹宇雍
尹科 尹英涛 尹亦邱 尹妍芳 尹葛田 尹卫清 尹印平 尹贵林
尹晋阳 尹晓勇 尹琛 尹娇丽 尹正安 尹敏全 尹奕 尹庆维
尹爱茹 尹三元 尹一武 尹文刚 尹红义 尹新国 尹晋还 尹仰操
尹伟放 尹翠玲 尹林君 尹境 尹浒 尹妙竹 尹新莉 尹文礼
尹朝云 尹鹏熙 尹静璐 尹海蒙 尹一航 尹小彪 尹德闹 尹广川
尹野 尹兴燕 尹富云 尹义珍 尹泉彩 尹斯文 尹淑红 尹玉萍
尹傲晴 尹继刚 尹洹 尹淼沸 尹珍慧 尹光峰 尹高宸 尹鲁庆
尹钡 尹繁荣 尹滢 尹雷明 尹享益 尹朝成 尹本杰 尹志锋
尹雄伟 尹顺昕 尹万全 尹坛生 尹培秀 尹育新 尹清辉 尹玉禄
尹光月 尹依凝 尹颖跃 尹奇柯 尹永昌 尹登魁 尹文涛 尹家炎
尹仓民 尹春宇 尹良云 尹雁桃 尹志健 尹主良 尹七雄 尹显军
尹汀 尹冬云 尹文杲 尹东伟 尹晓华 尹仁会 尹浩义 尹爱花
锦衣卫 - 锦衣密探
我取名叫 尹志平的爹
君子堂 - 风流才子
武当派 - 小道童
尹经,尹道
锦衣卫 - 锦衣都头
唐门 - 唐氏族人
唐门 - 唐氏族人
武当派 - 武当道人
锦衣卫 - 锦衣密探
小明???
天外情风吹云立,红尘飞雨悟剑声。
丐帮 - 丐帮帮众
唐门 - 无影毒王
武当派 - 三清道长
极乐谷 - 极乐教众
那就叫尹君子~~~~~~~~~~尹诞也可以~~~~~~~~~
君子堂 - 背剑书生
峨眉 - 小师妹
锦衣卫 - 锦衣密探产品经理们都是怎样成为产品经理的?
很多产品经理都是技术或设计出身,你呢?
对于新人或者有意向这个职位的,有什么建议?
按票数排序
204 个回答
一百多个回答中发现很多人的答案讲得是做产品经理之前大家是做什么的或者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这样又造成恶性循环让更多的人这样回答,不过问题本身的描述就有误导性,不怪回答者。我想问问题的人其实是想知道或者说想让别人知道,在没有任何产品背景或者产品相关背景情况下的人怎么通过可行的办法提升自己的产品技能或者意识,然后让成为产品经理变成可能。我站在以上同学的肩膀上总结了一下这个问题:要想成为产品经理,换句话说你要做成产品经理这个“产品”,至少让它可用,可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个人认知方面个人认知也就是你用什么方法去获取和搜集最新的产品信息、用户需求,你是否有一双细致入微的眼睛或者广阔的思维,当然如果你现在没有但你至少应该有这方面的潜力,实在不行就不断的锻炼自己。那么其他人怎么提高自己对产品的认知水平呢?有以下几个方法:a. 关注互联网社区,多结交这方面的朋友。不管这种朋友对产品的理解是深还是浅,你总是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b. 尝试不同的产品,像极客一样追逐新鲜的东西。微博等东西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不但让你可以迅速了解当前的热点,同时也让你更快的了解到最新的产品资讯。c. 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产品总有被骂的一面,搜集整理这些点,成为你的一个惊醒库,在你有能力设计产品的时候,你被骂的机会就会少。d. 提升沟通能力。做产品总要说服很多人,有时候是老板,有时候是研发,有时候是市场人员,有时候甚至是你的女朋友,你总要掌握一些技巧,这是在不断的碰壁过程中提升的。个人思考方面信息爆炸的观念很早就有了,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帮助别人过滤信息,这其中就有google的成功,还有digg的努力,后来又出现了社交网站的熟人传播模式(facebook的like),以及现在的问答网站,这种帮助从由一个组织提供转变到众包提供,虽然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但是信息量依然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过滤能力(也就是思考能力)显得有为总要,细化到产品层面就是需要我们:a. 经常系统地总结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产品的类似功能点。当你使用的产品多了,你就能看到很多产品功能,有些产品功能其实是类似的,但是改变了展示形态,这就需要你善于观察和总结,能够把他们归为一类。b. 多理解和思考为什么产品需要某个功能,什么场景下需要这个功能。很多产品功能可能在当时情况下你并不觉得很重要,甚至你都很难发现它,但是当你遇到的时候又会觉得很让你惊讶,普通人也许惊讶一下就过了,但是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更多。c. 探索失败。整个互联网行业中产品太多,失败的产品总是占大多数,不要沉迷在成功的产品中,失败的产品其实更是一部经验教科书。个人实践方面思考而不实践就是空谈,就是空中楼阁,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从事互联网产品行业,但是你有做一个自己产品的机会,你就一定要把自己所思考的结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幼稚,从而剔除掉那些对产品有害的东西保留住在产品路上对你有帮助的东西。那么怎么做呢:a. 进入一家这方面的公司,实际参与到一件产品的设计工作中或者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你的运气不错,这是最好的实践方法,就算你只是产品部一个打杂的,至少之前的产品经理会给你些写文档的机会,运用上去吧,你会收获很大。b. 建立一个博客或者个人网站,并当成一个个人产品,然后用产品的思维去运营和设计。如果你的运气稍差,你可以选择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博客或者个人网站,也许很多人认为现在都微博了还博客干吗,但我想说的是“现在也有快餐,但是我们还是会经常回家做饭。”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但可以运用你的理论,你还可以学到设计、信息规划、技术、数据分析、运营等方面的东西,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被创业了。c. 做一份接近用户的工作,比如市场、运营、编辑或者客服。产品人大部分都很信奉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实际上所有的产品原型都来源于用户(当然你自己也是用户),既然不能马上走入产品岗位,那就先去亲近用户,避免在做产品的时候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个人沉淀方面思考过了,实践过了,但这些依然是浮云。思考了还在自己的脑袋里,实践了也只是形成了初步的成果,如果不把它们记下来并分享给其他朋友是没有意义的,就好像建房子,你只是把地基搭好了却不在上面添砖加瓦,然后又去建新的地基,虽然你很忙,但却没有一栋成型的房子,而分享给朋友就是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感情就会深,交心就会多。a. 反思错误,并深深印在自己心里。自己思考的结论不免有错,遇到错误一笑了之的心态虽好,但是得不到什么,只有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错,是什么让自己判断出错,怎么避免不再出错,想清楚这些问题错才错的值得,而且你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b. 将思考和实践过的东西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键盘,这是真理,以前只能写在本子上,现在可以敲进电脑里,有自己的网站就是方便,甚至存在云端,历史也洗不掉,把东西沉淀下来做好适当的分类,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也许你还没有产品方面的经验,但是你已经有了很多积累。c. 懂得分享成果。把粮食存起来等天荒地老,虽然很浪漫,却一样很愚蠢,因为要么会坏,要么会被老鼠偷吃掉。分享给别人,让别人知道你在思考,提升你自己的影响力同时帮助别人成长,把快乐分享给别人你的快乐会加倍。其实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搜集、思考、验证、总结四步逐步提升产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缩短与产品经理的距离。另外除了这四个主要方面的需求需要满足,我个人认为产品经理还需要“懂点技术、懂点设计、懂点经济、懂点哲学、懂点心理学”,当然略懂即可。QQ邮箱的产品经理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比销售人员内向,又比工程师外向,你就可以考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足够想,就可以!”,欢迎来到互联网产品的世界。
我怎么成为产品经理?意外概率,一秒种变产品经理。不可能有比这个更完美的案例了,不玩APP白纸新人+大牛程序员。// 这是2012年底的故事,时间流逝,信息过期。仅供故事读取。日补充:长篇前半部分,讲生平第一个APP,都是新人错误。长篇后半部分,讲的生平第二个APP,讲中级错误。第二个APP下载地址在:推荐每个城市有趣活动。第一个APP是惨败,拖累大牛工程师,他真的生气了。我们不再更新。嗯,今天终于有勇气贴出数据了:第一个APP:目前你的app有294个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每人每天不到30秒。73.39%的用户第一次看完引导页面后,只使用app 40秒就退出了,且没有再次使用的行为。第二个APP:6月3日,重写APP,用户0。6月12日,398个用户。6月19日,696个用户。6月25日,2988个用户。绝对无付费推广之类,只在知乎和微博,把签名档改成『活动日历』APP。工程师不变的情况下,好的产品,能自发生长。回头看我第一版,死掐界面,根本没触及到功能核心,简直该被大雷劈。回头再看我设计的起因和初心,不管是『因为我爱你』还是现在的『活动日历』,希望用户开心,希望用户尝试有趣事情,初心从未变过。——————————第一个APP的故事————————————给悲惨真实案例,说明新手直接做产品灾难后果。我的APP是手绘框架,纯因为我不懂设计而导致(没搞懂APP 和 游戏设计区别)然后工程师就含泪做了支持手绘的框架。然后我忘记告诉他,要左右滑动等等交互……所以一稿没有滑动(我想不到更2B的行为了,只是因为你忘记告诉工程师要滑动!)…『日补充:用户量太低,APP已经无人维护状态,不提供下载链接了。评论都太跑题了,请对比答案最末端APP界面,猪头设计,和目前设计区别。我现在的工程师,也是我朋友啊,也很好人。』起因:一直想做个温暖纯净的应用。让不开心的人开心。伤心时候,容易开始死循环,不吃水果不运动,天天宅着不见人。想做个APP,陪他们走过黑暗,鼓励他勇敢向上,告诉他阳光的方向。我关于产品的知识,来自Google搜索 + 各种免费电子书 + 啃知乎问答。一个人琢磨产品设计逻辑交互等等一切。工程师很忙,偶尔gtalk沟通,只说APP进度。没人教android基础,设计入门,交互必知等等。我根本没见过APP开发,真的不明白切图,功能标准,文档写法等等……帮助程度是:用Google搜 & 买书 & 参加线下聚会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个故事,APP功能改过N次,设计也是。不按照时间顺序了,我直接一一列出我的错误,供后人借鉴。2个人完成APP。我从零开始做产品,目前APP已上线。另一个是工程师C,他搞定所有代码。给设计图,思路,错误给你参考。能看到新人设计产品所有犯错。多谢系列极低概率组合,意外说服大牛免费帮我写代码,这是故事开始。工程师: 国内最早玩android狂人之一,有接近200个不同android手机,酷爱写代码,常在地铁上用平板继续写代码和测试。(对方想匿名,若有从细节猜出人名,请不要在评论里面写出T_T…… )猪头: 不懂代码,啃过Python,想自己写个网站,最后还是没成功,完全没产品经验,用Nokia手机很多年,最近才换Android手机,也不是APP爱好者。网络名言:“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个故事是:当自己是猪头队友时…错误1:忽视文档,在线协作平台重要性。工程师同学超级忙,跟他沟通都是Gtalk文字交流。没有电话,没有面对面,误会不可避免。好好写文档,很重要!尤其初次合作,大家没默契。但我文档都乱糟糟(自以为有条理),文案改了又改又改,散在无数邮件。很多图标,修改一次,两次,三次,重看邮件我自己都晕了…每封邮件都是修改,几十封邮件,各种修改……最后终于想起用Evernote同步,只要看一个链接,所有数据都在。他回复:“恩,早就该这样了”(请注意这个细节,他不强制我怎样工作,这改变整个APP走向)update:
我们现在用Google Doc嗷嗷~~ ╰( ̄▽ ̄)╮超级好用嗷嗷~~ 协作同步备注分享统计全部超方便嗷嗷~~ 还免费嗷嗷~~错误2:缺乏基本程序常识。回首往事,丝毫没有因为完成APP而高兴(那是因为他代码NB)。成熟产品经理,能节约一半以上时间。切图错误,应该加入投影宽度,我计算原始图形宽度,长宽比都是错的(这个不严重)。但完全不懂基本理念,android规定字体最小尺寸,图标最小尺寸等等,还在APP里面使用不规则表格!还手绘图案,还有棵每天长一片叶子的树!(而他居然都做到了,虽然费很大周折……)我明显没搞清楚游戏和普通APP设计区别。正常产品经理根本不会提出的设计,不会做的逻辑,我居然全做了……如果不是刚好遇到大牛,其他人真的会直接会拒绝我这样设计。错误3:设计产品一厢情愿。初期方案是,提醒人好好吃饭,提醒对方天天记录心情。从美好愿望出发,忘记基本前提,用户为什么要用?能带来便利或改变么?用户根本不需要有人提醒他做某事,To-do list,日历等等,早就能搞定这种事情。过度通知,是干扰,是强行绑架。最初居然还想强制全屏通知,绝对流氓。想全屏不过因为这样视觉效果最好…… 差点沦为流氓,虽然怀着美好愿望。错误4:缺乏经验这个真的是错误! 我一腔热血做设计做功能,一心觉得只要用心,新人也能做好,没经验真的没什么。二稿,心满意足发微博说:最完美设计,死而无憾的设计!三稿,当时高铁意外停车,很紧张微博说,今天不能死,最完美设计还没邮件发送呢!四稿,心满意足再次跟人说,哎呀,超爱这个设计啊!做好后,真死而无憾啊!五稿,这次朋友抢先说:还好上次你没死啊,这次是不是又死而无憾了?缺乏经验麻烦就在这,我没意识到,每次都会比之前更好,你会持续发现新问题并且修正,这永无休止。有生命力APP会持续更新。设计真的只是一部分,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图标,用了我一整天时间(真的是一天啊!就画这个,不停Google搜,XX用法,XX教程等等)。不懂设计。很笨拙调整线条,拖来拖去。图标上树叶是网络搜免费资源,实在没办法画树叶,真不懂画&_&给你看3个图标对比,最初是随便做一个图标,觉得没什么,然后某天在自己手机上看了看,一堆设计精美的图标里面,我的图标难看得要死!!然后开始改图标(第三个是目前的图标,我想做个看着就很愉快的图标):错误5:迷恋细节应该想好核心功能先,满足用户需求,UI差不多就好。快速发布,听取意见,然后迭代更新。当局者迷……当你努力做UI细节时候,很容易一个像素一个像素死掐,忘记大局。现在终稿APP,远不及完美,但基本功能成形,这样就可以了。这个终稿,交互不是很好,好几个页面设计,大有可提升空间。但是!!不要等到完美了。我所谓的完美,用户可能根本不关心。如果APP对他们没用,再好看又怎样。不如快速上线,让真实用户开始使用,听他们反馈,根据真实信息开始修改。错误6:功能错误。APP不需要退出键,返回再返回就退出了。我根本不懂,我做了大关闭键,但居然没做『设置』功能。不能直接使用其他APP某些接口,很多是付费合作。不懂公开接口和商务接口。错误7:设计时候,根本没考虑过实现难度。输入框设计,要考虑键盘弹出后,顶窗口功能,这个还好,不是很严重。我的APP居然使用的手绘!!根本不是标准方框……工程师做到了。但其实这样有点影响性能,正常产品经理,根本不会这样去设计。节选回复记录:标准方框在很多情况下是必须的
手绘的风格必须随时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说做不出来
不是因为工程师太SB
而是因为其中算法太复杂
不是数学系毕业的人跟本没办法下手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2D的游戏很多公司都能做,但是3D游戏就必须有不凡的实力了
一个3D旋转就足够折腾死一群人了冲突1:关于APP逻辑我是外行,很多想法简单天真。我有5个功能,那就5个功能键么。任何时候,都能点击其中一个键使用功能。复制出当时Gtalk激烈对话,节选:你那5个按钮,就是没逻辑啊
这不是简不简单的问题
逻辑都没有,还让人理解啥呀 我就问你,任务的上下文是什么
你能答上来么 所以你还是没理解任务的上下文
你自己理解一下吧
不合理的需求我不做的混蛋
跳转逻辑只能有一个 记住了 设计的前提是,只有一种跳转可能你这个设计,跑到哪里都是找骂
不用再说下去了
自己想个几天吧按照他建议,把他推荐的APP全部看了一次,所有功能都想一次,按键和功能之间逻辑再想一次,再想一下,为什么这个按钮在这里?为什么是这几个功能?为什么这个藏起来?为什么这个进入新页面?给任务提交页面,从最初稿,到现在真实APP的截屏,你可以看到我逻辑上的变化。初稿设计,下面5个功能键盘,是所有页面都存在的。永远永远存在。我最初还很高兴的想,用户一定觉得超级方便啊~真笨……冲突2:设计风格我的设计,和最终拿到的APP,效果相差非常之大。猪头果断去死掐,工程师说,你要考虑不同屏幕和系统,你不是给自己设计的,要考虑到真实用户。猪头很傻说,我手机就是最常用屏幕啊!然后地铁,走路特别留心其他人手机型号。真很多很多不同尺寸,真有超小屏幕安卓手机,且数量不少。我之前怎么从来没注意过?冲突3:随便变更设计某设计我去掉标尺,工程师:“但是我在上面花费了近2万行代码”我在干嘛啊!!成熟产品经理,应该原型在自己心里过100次,最终成熟交稿,而不是这样……APP一稿结束,他跟我说,这是唯一做了一个月还没上线的项目。遇到猪头队员,真的很拖进度…教训1:资料要好好归类设计稿我改动无数次,这没什么,尝试是应该的。但是,居然!!在一个文件上改动的,如果我突然想起,3天前设计也不错,已经没有原始文件了。我必须找出终稿,重新画出3天前的效果。真的不能更SB了!!应该储存之前设计,留档备份,按照日期,按照N版,等等备注。Evernote本地笔记可以做到。update:
我们现在用Google Doc嗷嗷~~
╰( ̄▽ ̄)╮教训2:原型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很多东西,原型上没有问题。变成代码后才发现,死掉无热区键盘覆盖等等。APP不是按照你逻辑进行,他调用其他接口,他依赖其他环境,外部变更,会影响你最终展示效果。原型不是万能的,要持续修改。最重要的是,和工程师保持沟通,不停修正和提供其他解决方案。教训3:测试用户不靠谱不要相信用户测试耐心。其他人不会像你,会抱着APP各个功能全部测试。且发现问题后,怎样改进,只有你自己去想。设计,交互等等,不在普通用户知识范围。目前的靠谱建议,都是APP相关人士提出。普通用户可以做友好性测试。教训4:不用迷恋原型工具我是win用户,手机只有安卓。很多原型工具只有苹果版。刚开始还纠结,后来发现Axure足够了,看到不同跳转带来的感觉。设计AI够了。那些是把你想法说出来的工具。重点是你怎样想,你怎样设计这个产品。纸张画也可以。当然我用AI,没画,是因为我画画实在太烂,AI至少能拖一个标准矩形出来……其实最重要的是,你怎样设想这个APP,做怎样的内容,怎样引导用户。就算给你全世界最好的原型工具,能做出最NB的高保真效果,但如果是烂产品,还是没前途。重点是你怎样想,其次再是表达让人看懂。稍微烂一些的界面,没关系。完成因素1:每个人做自己的事情工程师做过很多很多APP,但从未评论我界面怎样,从未跟我说,按钮要这样设计,颜色要那样搭配之类。从没讲过。他一直跟成熟产品经理合作,但他从未跟我讲过,你内容要这样,帐号要那样之类,从没讲过。他继续写代码,我持续做设计和内容,做一切我能想到,需要做的事情。完成因素2:信任我相信他的技术,他提到需要改进,我全部思考再思考。我相信他会替我写完,很安心的把文本图片修改再修改,用我所有时间,来做这个APP。最难的是,相信他会替我写完。因为他超级忙,而且我根本不懂产品。而且这个APP看不到前景。他有次问,为什么从来不催他进度?难道你不关心APP上线?他不知道的是,我曾经拿APP想法跟很多人聊过,大部分人都没听我说完,或告诉我不可能。只有他听完,并且开始写,我已经极度意外和感谢,真的从未想要赶进度。他相信我能完成。远在我能相信自己之前。小时候看《童话大王》说,鼓励能把白痴变成天才。他相信我能做到,相信我能听懂并且改进,相信我不会浪费他劳动力,相信我每次改动有理由……信任和鼓励,让我没有压力不停改进,做我能想到最好方案。从烂方案,变成我喜欢方式。不管是内容,还是设计。为了鼓励用户提交作业,每天,大树会长一片树叶,类似游戏方式,让用户直观看到。为了说明设计APP初心,引导页面手绘一个小故事。为了更好视觉效果,烂图片全部修饰过,文字全部按文本框宽度排版。做完这个APP,我想转行做产品经理,我有个产品经理朋友,很严肃的跟我说不行。他理由如下:第一,做产品经理很苦逼,需求方逼你,开发人员会不鸟你第二,你要从头开始学,之前的经验等于浪费你没做过,不知道当你没有控制权的时候,让别人干活有多难而且我猜你也不是特能忍的人,你会被气死的光凭一腔热血做不了的,除非你是公司的创始人,你就是老大那你的需求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虽然它不一定是对的。1个产品(有的公司还有专门的交互设计师,没有的话产品经理做)+一个视觉+1个前端+一个程序这是基本配置那相当于你一个人把产品,交互和视觉的事情干了(猪头插话提问:)如果是你,会选薪水不错的,还是选薪水低,但自己喜欢的?答:我会选薪水不错的恩,我会选我喜欢的。当然他重点是开发人员不鸟你,我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遇到过。APP是我想要做,我设计界面,我思考逻辑,我想办法吸引用户,我日日夜夜琢磨文本内容……然后把这一切说给程序员,他从来没说过不可能。除了不合理要求调用接口外,那些接口太贵了。所以,这是一个超帅超美好的回忆,他从没说过不可能。我只要集中注意力做APP就行。完成因素3:开始做,不要思考不懂逻辑时候,画出了一稿。不用用户引导,改了第二次。不懂图标含义,分类方式改第三次。看起来很走弯路。但如果我先读交互,逻辑,图标,设计,产品等等,这些东西,4年用来学习都未必够用。学游泳最快方式?跳下去,开始游。遇到问题,再Google,再问人,再学习,开始做,今天眼前现在!那些各种推荐,各种好书,我现在在读,而且觉得那些书真的都很不错。如果有一天,神决定让你实现一个愿望,如果这样低概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请用10000%的努力,不要浪费这个机会。&& PS,我真的开始做产品经理了。虽然薪水低很多,但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啊~ 外星人快要来了,地球货币什么的,弱爆了~ 还是为理想而战吧~~终于上线成功,好开心啊!!!!------------------------------------------------------------------------------------------上线第二天(补充):真正的产品经理,要对APP负责。不但要发现需求,设计APP,根据用户反馈更改APP,也要运营这个APP不然变成费无数力气,但没有用户使用,这样你团队心血,因为产品经理而全部浪费。我不知道有经验的产品经理,接下来会怎样做,但我现在努力思考一切可行方式推广APP我好担心最后真的没有用户,会很对不起被我说服的工程师:“我们一起做个温暖APP,来改变世界吧”再补充:发布升级包,点击升级,安卓市场原始链接居然直接失效!!改成审核状态。还好机锋的还在,不然要吐血。初期每1个下载量,都会拼命珍惜~这个事情~~真的很火大啊!!-------------------------------------------------------------------------------------------世界末日前再补充,收到N多反馈信息,很多我们已经琢磨改进……但是,说UI丑,有点小伤心……给历史记录真实截图(我自己手机使用中)……前面是一稿二稿三稿一直改下去。初稿是挺难看。交互不太好是真的……设计是从零开始,没有复制其他APP,自己琢磨这样会比较有趣,就这样做了,跟一流设计比,的确有些差距……------------------------------------------------------------------------------------------------------------------------------------------------------------------------------------------------------------------------------12月26日,看到太多歪楼评论后补充:因为我自己,每次看到这种故事,也会这种推论。终于成为当事人的时候,很珍惜告诉真相的机会。也许其他故事是这样。这个故事,真不是。真的跟爱情没关系,他觉得想法有趣,真的只是觉得,我值得当朋友。而且他有幸福剧情。我仍然是狼狈继续奋战的猪头~幸运遇到好人,幸运得到帮助,这个瞬间已经很多谢神。余下剧情,继续呆呆自己努力想解决方式。&& 一版反应并不好,终于承认,NB的产品经理,在于人性。界面,交互等等,是最容易学习的部分。用户需求,了解人性,才是产品经理最核心的技能。日,再补充:-------------------------用户量过低,APP暂停了。代码缺乏维护,广场不能使用。很多功能开始异常。故事看到这里就好了,没必要去下载使用了。在开始认真当产品了。对不起认真写代码的工程师。希望有一天,能正常设计一个产品。恩。 The End.日,补充:代码是开源的,全部代码+原始素材在:承认第一次设计是失败+错误,不能再浪费他人劳动,APP彻底不更新。若有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修改。再看这个故事,自己觉得很羞愧,真的很无知无畏。恩,故事留着警示后人吧。不懂行的PM,带来的悲剧后果。--------------------------------------------------------------------------------------------------------------------------------------日,补充:猪头跟另一个工程师,前端同学开发的APP,已经上线了。这样很容易看到,我第二个APP和第一个区别了。正常很多是不是:)不提供链接了,第一版不稳定,UI和数据都需要调整。我手机的真实截图。唔,怎么说服后端同学和前端呢? 也许我应该出一本
《怎样通过讲故事 找到战友——猪头开发指南》这次你们不能喊:是真爱,在一起了哇哈哈~~
XD上文的第一个APP几乎无用户,绝无盈利可能,浪费工程师心血,特意尝试捐助可能性。但这样很影响用户体验,第二版会改掉。但会努力尝试盈利可能。浪费他人劳动是很糟糕的事。唔,这次心得是:如果不再犯初级错误了,恭喜你!进入犯中级错误行列了。更新第二版了,继续犯中级错误。嗯。给二版截图:补充:配图是我现在APP界面,再再再正常不过了。补充:配图是我现在APP界面,再再再正常不过了。小熊也很有爱。嗯,跳过开头的同学,请不要再歪楼啦~明明是猪头认真设计APP的过程嘛~-------------------------------------------------------分割线,讲第二个故事(唔,等我空,会补全的,方便另一个从零开始做PM的孩子):剧情简介:开发遇到各种状况。高手同学忍无可忍重写『活动日历』下载地址在这里:这个APP结束后,我再也不做PM了。很多产品经理都曾经以为,自己很NB,能拯救世界改变生活。其实我们都忘记了,工程师才是帮你实现的那个人。而且,他们真的很了解逻辑,是很赞的UE。我想,跟C在一起做事,谁都想做PM。太愉快了。嗯,做完这个APP, 我不做PM了。不喜欢追进度,帮人改Bug,不停跟催和提醒。这些事情,在C身边,从来没发生过。真的很喜欢跟他一起做事,超愉快的。尤其是对比:邮件给某人,2天后也无回应,一直跟催,对方回复:现在很忙,你写邮件我。眼泪看天,明明写了一堆邮件好不好!C绝对会被联络到。一旦忙碌,会提前告知XX时段开会等等,XX之后能被联络到。发现Bug,邮件告诉工程师,一段时间后,收到回复:“Fixed”C会主动嚷嚷:我发现一个Bug啦~已经修复了~引发这个Bug的原因是XXXXC空的时候,还能继续讲,我跟你说XX软件那SB做法,他们里面有个Bug现在也没解决掉~
赶紧拿零食,看屏幕,看对方眉飞色舞讲技术八卦。每一次发现问题,你都能学到新东西。有时候小阴暗的希望,多几个Bug,能多听一些知识(&_&还好他不看知乎,不然应该会被掐死的吧)…后来才知道很过技术干货,他们不会也不能拿出来公开分享。用Google 或者 Quara,真的不如跟大牛当朋友。呆过几个团队,做过一些设计,大量不愉快都发生在沟通上。在某些项目里,会让你欲哭无泪,80%时间放在程序实现,放在跟工程师沟通,帮助确定bug,一直被不停建议:你先读读XXX文档……而跟C合作,是面向用户的。我只要说明问题和解决方案,证明用户是否喜欢这个功能。这样就好了。我的一切行为是面向用户,研究用户的。APP怎么实现?怎样更好?C全部搞定了。告知某人可能有Bug,对方:你怎么使用的?你把XXX 和 XXX搞清楚没有?而最后真的是Bug,而且由于延迟处理造成其他人很大困扰。告诉C可能有Bug,C:当时环境是怎样?卡住时候,XXX是什么状态?稍等,我看看Log.跟某人约定4件要做的事情,然后2周过去了,他只做了一件。再去询问,他说,其他几件事优先度不是排在1后面么?我已经把1做完了啊。我在等你再沟通,给新优先度。我有点想哭……因为实际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我精简4项而已。跟C约定一堆要改的事情。他用碎片时间,一点点改掉。发现有状况,你只需要跟他说一次!就可以了。不管你用Email说。Gtalk说,还是怎样说。某些人一定说,你再写邮件提醒我,你写到Evernote上,你标注到wiki里面,你怎样怎样……我赞同一切同步协作方式,只不过,我觉得C把那些事情,顺手记录在自己时间线,真是最完美做法。其实每个人都很忙,小学生都超级忙。忙真的不是敷衍的理由。可以不参与项目,一旦加入,认真尽责做事。即使跟钱没关系。C真的做到。因为看到之前故事后,常常有朋友取笑我,也有人掐细节,想证明C技术不是那么厉害。所有人都忘记一件事情了。为什么我要高高兴兴在写这个故事??因为跟C一起做项目,是最愉快的体验。能学到很多知识,能被弥补短板,最初的项目,他能发挥创意,最更好的效果。也许他不是技术最NB的,但跟他一起做事,是最愉快的。最赞的是什么?你要提醒工程师做的功能,C全部提前考虑到,他自动做了。你没考虑到,但能帮助你未来扩展的功能,他也都做了。这是APP目前真实截图。嗯,继续写。左边是我设计效果,右边是真实截图。1)C强烈建议我自己设计Logo,不要随便用图标。他是对的。2)天气,我的更好看,被C狠狠教训说,难道是3月平均温度么?用户怎么知道这是当天温度?3)背景色,我用了白色,小文艺,C用了主题,优点是,一旦更换系统主题,APP一切配色会跟随一起改变。4)活动高度,56,不能再低,因为加入了滑动删除手势,稍微影响一点点界面,但更好用了。5)C加入文字滚动,如果标题太长被截断,文字会慢慢向前滚动。他第一建议是: 如果标题太长被截断后面出现…第二建议是:或者手指按在上面文字会开始滚动?终稿是:文字自动慢慢开始滚,一旦你做任何操作,文字会回到最初状态。C真的是很赞的UE。在参加某次培训时候,我也发现了,很多工程师,都能对UE提出很赞的建议。各种极限、临界情况,都能考虑到。6)我设计的默认刷新,自动刷新。C说,要允许用户手动刷新。嗯,他是对的。7)关于删除活动后:我设计的是『环聊』方式,一旦删除,下方整个横条幅提示,几秒后消失。C说,可是我们不鼓励用户从垃圾桶找回不喜欢的活动啊。只要你删除活动,垃圾桶就出现。任何时候都能找回来。如果不删除,什么事情都没有,也没有垃圾桶。嗯,他的设计,更好。
非程序员出身的PM,也有做得不错的,比如QQ邮箱的产品经理,他说的话大概是:如果你比销售人员内向,又比工程师外向,你就可以考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不过这当然没这么简单,你还是要懂技术的可能性和局限,还要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还有适应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至于创业自己做自己公司的产品经理,那不懂技术当然会慢很多。我问过王兴,怎么看不是程序员出身的产品经理,他不否认他们可以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但是他说如果真的离技术比较远,不能和工程师一起写代码,就要小心,“不要高估自己对产品最后的影响能力,因为最后不是你写代码,最终决定产品的很大一部分是写代码的工程师,就是谁离什么东西最近,谁的影响力最大。”所以创业做互联网产品的,还是要懂编程比较好。大公司支撑系统更好,做好用户体验、市场分析,流程控制好,也可以是优秀的产品经理。当今中国这个职位和许多专业岗位一样,还没非常高度职业化,网络普及快,缺口还是蛮大的,进入可能不是很难。
我的路线是从项目实施工程师——互联网产品(负责用户运营,我不知道自己算产品还是算运营...)铺垫:大学毕业时,想做技术支持,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件靠谱的事情。找工作过程就不说了,自己很顺利的做了技术支持,但后来公司把我们的title改成了实施工程师,直白点说就是做项目的。做项目的过程很丰富,从传统行业管理软件转行做互联网产品,跟这段经历分不开。就把这段好好说说最开始我就是“客服”。入职时,title是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通过电话、QQ远程等方式帮助客户解决软件的使用问题,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听到用户的声音的,比如说用户不知道如何完成某个操作,或者问能不能做什么操作,自己当时比较用心,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同时,会去了解用户的想法,那时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这些反馈帮助软件产品改进。后来我变成了“实施工程师”,最初负责的技术支持,对业务要求比较低,一般的新人做 ,等对公司产品和业务有一定了解的时候,都被拉去做各种项目,这种项目是在公司的一个“综合信息开发平台”(非原名)上进行配置得到的。平台的东西是无法满足所有项目的需求的,尤其是项目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与这个分不开。做项目过程中,实施人员做的事情非常多,就自己这两年的经历,总结下做过的事情:项目投标、需求调研、售前演示、项目实施、培训、售后技术支持,这个过程中还要跟客户搞好关系。我比较荣幸,得到部门经理的赏识,正式入职后就独立负责了一个项目,项目经理就是我们部门经理,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在做,他在必要的时候支持我。这个项目给我的帮助就是:让我有机会认识公司的产品,客户的每一个需求,我都是先在现有产品上去试,看看现有功能能否满足,如果不满足的话,需要做怎样的改进或者增加怎样的功能。最开始,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老大就让我提需求,但一个新人提的需求很难被重视,很多就直接被取消了,原因是”需求过滤不彻底,这样的需要平台无法支持“、“这个需求个性化太强,对其他项目会有冲突”等。后来经历多了,跟研发的同事也熟悉了,知道怎么做事情好做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改进型需求当BUG提,告诉开发,这个需求是因为以前做得不完善;新增需求站在产品角度提,并且提之前先找其他的项目经理去问,有没有类似的需求,合并后一起提;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就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提,因为公司非常重视一部分客户。(有的时候甚至会对开发说,这个不做,项目不验收,你能负责么?提这种需求的时候,往往带上签合同的销售人员,在那个公司,销售人员是老大)也耍过一些小聪明,比如多提一些需求给他们去砍,等砍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说,10个需求砍掉8个,这2个无论如何得做了,但实际上自己只想做这2个需求。在做这些工作中,自己的收获:用户体验。其实自己当年做的第一个项目很多需求产品是满足的,所以开发才不予支持。但提这些需求的原因是客户认为系统不好用,“干嘛非让我多点一下鼠标”,这是客户跟我说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提需求的时候,总是先去理解客户的业务,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个功能,什么场景下需要这个功能,想怎么用等问题之后,再去提。沟通能力。这个很重要,那个企业的文化原因,导致销售人员是老大,其次是开发,作为实施人员,很多事情比较弱势。自己的经验就是多借力,借领导的力、借销售人员的力等。但借力的前提是先说服他们,说服他们的方式就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让对方知道,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公司,当然包括你~当对方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工作成果的展示。一是把自己的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汇报给领导,让领导知道你在做什么,这点就不多说了。二是给客户的展示,我们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帮助客户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帮他做一个excel表格、组织一次会议等等,很多同事认为这不是我该做的,往往带有一些情绪,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但实际上,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你做的好了,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他会觉得你这个人靠谱,以后有什么事也会想着你,比如说公司领导拜访客户时,他说一句,“某某某做事很认真,我们很喜欢他”。比你费心费力花3天时间做一个PPT给领导汇报要给力的多。在自己做这些事情过程中,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职位,发现自己做的事情跟这个很像,也是自己想继续深入做下去的,于是开始谋求转型,从传统的管理软件转到互联网产品经理。尽管目前已经成功给自己打上了“互联网产品人员”的标签,但跟自己当初想的还不太一样,比如说,入职后才知道产品分为产品运营和产品设计,而我是产品运营,做的事情和自己想做的存在一些差异.....目前还在适应这种改变,想努力做出自己的产品~第一次在知乎写这么多~~~~~~~
一句话:多看,多思,多扩展产品经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用产品去改造世界。而上帝就是个产品经理。“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用了几亿年,比任何一个产品经理都有耐心,进化效果也更彻底。很多理念可以在设计产品时借用。一、群体行为1.1 自然现象()1.鸟群飞行
BBC.冰冻星球01 00_10_32-00_12_30
/v_show/id_XNzkzMTAxOTc2.html
上万只鸟能保持有规律的飞行节奏2.暴力之众
苍南城管打人事件
/v_show/id_XNzAxMTMwMzgw.html
无人指挥,但短时间内,群众因为外界刺激而形成整齐的攻击力3.球迷
Nordkurve Gelsenkirchen
/v_show/id_XNzkzMTExMjA0.html
小团队的呐喊声能迅速引发其它球迷的响应,进而形成整齐划一且规模较大的呐喊与动作节奏。你怎样看待球迷与球迷间的信息传递?4.演唱会
阿黛尔皇家艾伯特大厅演唱会
/v_show/id_XNzkzMTAyNDky.html
现场听演唱会的魅力除了看到明星,更包括现场的观众互动效果。组织者可以通过引唱、灯光吸引、空间限制、声音吸引等方式提高产生共鸣的群体数量5.快闪
/v_show/id_XNzkzMTE0ODg4.html
快闪可以说是将共鸣效应最大程度地放大的一种手段。通过将统一行为的群体数量逐渐扩大,引发观众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一定非要群众的参与表演,更多地是某一种情感的集中焕起,对社会(或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升华效果。再比如下边个场景,大家可以根据上边的案例去发挥自己的想象:
中国好声音荷兰版,街头演唱,你鼓舞了我 You Raise Me Up
/v_show/id_XNzQ3NTQxNTY4.html
1.2 对上述几个案例总结,可发现其中一些共同特性1.有引爆点(引爆点有时不明显),共鸣开始后,引爆点不再必须——引爆点;2.群体产生相同反应(共鸣),且能产生共鸣的个体越多效果越好——群体、共鸣、同时、同场合;共鸣:可以通过限制空间(如在球场内)、声音吸引、色彩吸引、文字吸引等方式来加强共鸣效果3.群体中每个个体能实时接收到其它个体的反应变化趋势信息——趋势同步*补充:有时这个引爆点不甚明显,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可能是观众中的一小部分拉拉队,也可能是观众群体某一瞬间突发的共鸣现象。参考一个现象:上晚自习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小声谈话,教室里形成一个封闭且小声吵闹的群体,突然地,大家都安静下来了(此时并没有班主任出现,当大家发现安全后又会开始谈话)。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可以参考知乎上述案例中的这种共鸣效应可以用以下这张球场关系图来说明,红色关系与绿色关系共同发挥作用,才产生球场上的共鸣效果: 1.红色关系:引爆点是场上的状况(当前是“球”,其它情况下可能是“球员”),被所有个体接收到;2.绿色关系:“受众个体A”会同步接收到其它受众个体的反应信息,并同步更新变化,同时影响A作出的反应,结果往往是全场的共同欢呼或共同叹息——该绿色关系在产品设计中较易被忽略
如果你是一个80后,可能你会对小时候看电视的场景略有印象。那时没有PC、手机分散人们的关注对象,电视台播放什么电视剧,人们就统一看什么,然后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论对象。可以说,电视台决定让什么成为引爆点;街头小聚的场合就是一个“球场”,进而产生共鸣效应。
如今,随着信息获取源的巨大扩展,电视台的这个效果已大打折扣,但并未完全消失。比如春晚,虽然烂,但当天多数中国人还是会看,每个人都可以默认别人有在看春晚,于是当天发的微博、朋友圈内容都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并产生较强烈的共鸣现象。1.3 群体行为在产品中的运用: &&正面案例:1.微博
引爆点:公众人物,大事件,短时间内
群体共鸣:转发、评论具备该功能,可以用来吸引对同一事件的关注者
趋势同步:短时间内同一事件的相关微博迅速传播,对微博用户进行事件进展信息同步2.产品-朋友圈
引爆点:朋友发的朋友圈消息
群体共鸣:都是引爆者的朋友——提升共鸣度;评论者是朋友才能看到双方评论-提升共鸣度
趋势同步:用户粘性高,随时在刷朋友圈,具备该条件3.产品运营-知乎问答
引爆点:某一问题(与答案)
群体共鸣:提高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关注人数量,具体手段如下:
a.合并同类问题
b.“相关问题”功能
c.通过“关注”功能,在关注者的“最新动态”中推广他可能关注的问题
d.“邀请”该问题相关者来回答以提升共鸣度:a.折叠不相关的答案b.“公共编辑”来优化问题,提升传播效果
趋势同步:该项效果一般 &&反面案例:1.产品-来往-草莓
引爆点:即为各条帖子——但发贴人身份未在评论中体现(而另一同类产品“无秘”,则在评论中体现出发贴者的身份),使引爆效果大大减弱
群体共鸣:
有:对某一话题的贴子关注
无:关注者间无利益关系,共鸣效果大为减弱(相比“无密”有朋友、朋友的朋友、地域3个利益关系来圈划用户)
趋势同步:产品粘性不强,实时同步效果较差2.产品-天猫魔盒-云OS系统
引爆点——差:首页推荐的不一定是用户想看的,有引爆效果,但很弱很弱;其它内容又太多,每一个都起不到引爆效果;
群体共鸣——差:(魔盒只是使内容获取、操控更便捷)电影院的一个优点就是有球场效应,观众能实时共鸣。魔盒在这方面可以说效果为0,未提供一个类似朋友圈的产品来形成朋友圈(或爱好圈、朋友的朋友圈等)的共鸣;
趋势同步——差:无共鸣,更谈不上趋势同步,用户间的信息同步基本为0二、进化-产品生命力
进化,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状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当经过自然选择后,这些遗传变异在种群中变得较为普遍或稀有时,就表示发生了进化。同样,在产品设计中也有着同类的理论。
*附:张小龙推荐员工看的一本书叫《》,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也可以参照一部PBS于2014年出品的的最新纪录片,英文名《Your Inner Fish》1.死亡解释:生命之所以称为生命,不仅在于其能生,而在于其能亡。只有能主动逝去,才会有迭代进化,才会为其它更有生命力的个体成长提供足够空间,形成一个良性的迭代规律。产品借鉴:产品需要学会自我死亡/休眠正面案例:1.微信对象排序
1.消息记录:按最近活跃时间排序(旺信、手Q也如此)——体现生命力强弱
2.已删除的群聊天:若无活跃则不出现(微信初期版本的设置方式)——休眠
3.(部分)服务号:只在特定需要的时间推送——休眠
微信红包:一般在春节期间推送
文件传输助手:PC端登陆时才出现在第一位
结果:能保证最有生命力的功能出现在前端位置,提高产品活跃度 反面案例:1.淘宝-宝贝收藏、微博-收藏的微博(已逐步演变成“稍后查看”功能)
1.总量只增不减:如每天收藏2个商品,4年收藏2920个,俞积俞多,降低整个收藏产品的活力;
2.个体生命力差:商品被收藏后,若用户不主动使用,或者产品本身为从中提取出足逸的用户行为并加以利用,则该收藏商品活跃度为0,价值为0
解释:一个种群,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分支,独立发展。但若该种群太过稚嫩或环境凶险,则可能被自然淘汰消失。
产品借鉴:合并同类功能,提高产品活力
正面案例1:微信聊天产品(私聊、群聊、临时会话)
——统一为“一对X”
私聊:一对一
群聊:一对多(长期使用)
临时会话:一对多(短期使用)优点:将3种功能合并为一种功能,提高产品的活力,提升产品易用性
反面案例1:旺旺(或QQ)聊天产品(私聊、群聊、临时会话)
——生生给拆分成3种独立的功能产品缺点:降低了各个功能的活力;长远会演化出不同的3种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易用性正面案例2:一个框搜索所有信息 正面案例3:知乎-(相当于知乎的“帮助中心”):直接利用知乎的问答产品特性,将知乎的“帮助中心”设计为一个问题与多个答案 魅族flyme系统-便签:“操作说明”与“升级说明”作为其中一个便签形式出现
反面案例3:淘宝-收藏/购物车/已买到的宝贝:同一流程功能设计出3个功能非强关联的产品,增加了用户的理解成本正面案例4: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将该功能工具融入进了微信的“通讯录”,作为一个特殊的“联系人”,减少了用户使用与理解成本反面案例4:淘宝-逆向交易流程:分退款、售后、规则投诉3种功能产品,功能设计上、可使用时间段上,用户难以区分理解(要靠形式各类的方案来引导会员,而“提醒”则意味着产品未从人性本能出发去设计3.使用工具-交互猿人会使用石器等工具,一开始他们可能会随便捡个石头去尝试,但发现不好用,不好拿捏,而且使不上劲,那么它与这个石头的关系就是弱的,随时可能抛弃:但如果换作一个形状特殊,容易把握,方便发力,且能敲碎动物骨头的石头,那么它与这个石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牢固。它会有动力去打磨这个石头使之更好用,自己也会通过对工具的利用提升自己的技能。
产品案例:正面案例1:微信大图标,大范围触控区域,无需过多思考,本能触碰即可,人机交互性能好反面案例1:微博小图标(保存、放大图标),需要小心寻找,精确触碰,人机交互性能差正面案例2(微博客户端):URL按钮化,符合人手指触碰的特性,人机交互性能好反面案例2(手淘-旺旺联系人):URL从PC端照搬到无线端,未与触控手机与时俱进,不符合人性
正面案例3:移动端旺信咨询对象与咨询过程结合
——待咨询对象植入聊天信息流中,显得自然顺畅
反面案例3:PC旺旺咨询对象(商品链接)与咨询过程的分割
——待咨询对象虽然带入“焦点”,但用户不清楚商家能否看到得,导致用户要重新主动发送一次商品链接三.拼爹
无线产品比PC产品天生更具有生命力(PC产品的特色是输入快、显示屏大,与无线端产品特色有本质区别)1.无线产品更具有独立个体特征——吸收用户特征,代替用户参与进化:
无线产品往往与使用者密切相关,“APP产品账号-手机-用户”基本都是一一对应的——前两者能最大程度地吸收用户的信息与习惯,进而在互联网中作为代替用户进化的载体;
PC产品往往有这些缺点:多人共用一台PC、一人使用多台PC、软件产品账号非一直登陆——导致PC产品很难集中体现一个用户的行为习惯,更无法代替用户去行使进化功能2.基于无线产品的界面特性,功能操作主线更集中,主线上活动量高,更能加快进化:
无线:同一维度中,操作一般集中在上下时间线中
当然,无线端也有反面案例(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不一定这种设计不好,但设计时要知道这样会降低可进化性):
PC:主要功能区不明确;横向/竖向操作不明确——分散了活动主线3.基于以下方式,PC产品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进化力
a. 加强操作主线——集中一个维度区域展示主要活动流;边沿区域置空或只展示不分散主要活动流的信息
正面案例-百度搜索、谷歌搜索、反面案例-云OS魔盒:
推荐、影视、应用基本都是视频,只是推荐方式不同,却分成3部分,主次不明,演化结果可能是有3条主线,也可能是找不到主线
b. 提高吸收用户行为习惯能力——如账号保持登陆、读取联系人信息、读取地理位置反面产品:PC淘宝复杂的重新登陆逻辑、主搜产品无进化基因(每次购物都要从头操作一次搜索筛选;通过读取cookies来推荐搜索过的商品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进化意义)4. 手机产品的操作更符合人(甚至原始人、文盲)之本能
a. 手指滑动操作——包括单手指、多手指
b. 重力感应——包括甩动、摇一摇
c. 语音输入——因其手机特性,比PC端更易推广语音输入
d. 安装、删除更简洁——点击(或拖动)即可完成,不像PC端要完成各种选择(IOS、Andriod比Windows进化更彻底)
......四、总结物理学学界有着“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规则,可以指导学术计算,后来又发现“相对论”这种更高层次的指导定律,可以解释或指导更广泛的学术研究(Elon Musk也曾透露他的思考根基:物理学())。产品由于其服务人类的本质属性,也有类似现象与规律,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进而学习其中的规律,有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虽然不能说是万能的什么定律,但至少可以在你思考遇到瓶颈的时候给到你灵感。对了,有兴趣可以多看些纪录片,比如《冰冻星球》、《北美大地》...
如果是求职前的储备,
的答案已经总结的很全面了,再了解一些营销上的技巧,包装自己拿到 offer 并不是一件难事。对于我而言,「成为产品经理」不是拿到 offer 的一瞬间,而是一个过程。我不算是聪明的孩子,这个过程花掉很多时间、走了不少弯路。记得刚毕业在百度做产品新人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重要的项目里。对于新人是很大的压力,我又特别希望把这件事做好,于是小心翼翼,只要有一个新想法就跑去问工程师,“这个能不能实现?”后来把工程师问烦了,手一挥,说“评审时再说吧!”。真的到了评审的时候,满满一会议室的人,我讲解着需求文档,大家发现这完全把以前做的功能颠覆掉了啊,数据格式什么的都需要变。于是在评审会上提出各种质疑,顺理成章的,项目被无限期向后延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也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看了许多书、听了许多公司内的培训课程,离自己真正运用起来却有很远的距离。
幸运的是,无意中看到公司组织的黑客马拉松,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产品的最小化可用原型。我那时一直想解决阅读信息过载的问题,拉上关系要好的工程师、设计师一商量,大家都觉得挺靠谱,就报了名。从零开始搭建一个产品着实让人激动,但也遇到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需求变更,最初设想的产品方案功能过于复杂,没能抓住最核心的功能点,在大家的抗议下功能一砍再砍,什么分享啊个人主页啊都去掉了,最后只剩下推荐文章和阅读文章。到了比赛那天也非常坎坷,超负荷通宵编程的工程师手一抖,误删了3个小时的代码……于是在提交作品的前一刻,还在调试接口。就在我处于绝望边缘的时候,工程师突然拿着手机跑过来告诉我,"调好了!” 我一时忘记了性别,兴奋的抱着他又跳又叫,直到迎上旁人诧异的目光,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这次从零开始打造产品的经历影响我很深,让我意识到两件事,一是专注于核心需求,解决最值得被解决的问题,其他的都应该被简化。二是明白团队分工有多重要,在参赛之前还一直幻想着学编程学设计成为一个独立开发者就所向无敌了,但比赛中我发现最重要的不是什么都会做,一个人没办法包揽所有事情,而一支团队,却会迸发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和力量。短短一次比赛,虽然不能让我一蹴而就成为理想中的产品经理,却开始意识到该往什么方向去努力了。
后来,我开始有意识的深入思考问题、分析产品,并且把这些思考写在了博客里。渐渐的,我经常读的UCD大社区、雷锋网、互联网的那些事等媒体上开始出现我的文章。写着写着,我就发现自己开始开窍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产品方法论。我试着在文章里分享方法和资源,却痛苦的发现,如果读者和我当年一样没有亲身经历,很难知行合一。再后来,
在知乎上找到我,说他想做一个产品经理培训的项目,以实践为主。没什么悬念,我们一拍即合。那天聊了几个小时,最后他说,这个项目叫「」怎么样?
回想起来,我时常后怕,如果那一天同事没有在群里发一个知乎问题,如果我没有一冲动跑去回答,如果远骋没有出于鼓励给我一个赞,如果herock没有刚好刷到远骋的timeline,少了任何一个如果,我和herock就不会结识,也就没机会从零开始参与冷启动了。我从来都害羞于告诉他,他对于我的意义有多大。他带我走进他的圈子去结识那些我只在博客上读过的人,他毫无保留的信任让我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现在,冷启动已经运作一段时间了,我们幸运的见证了学员在一次次项目实战中成长,我们发起了冷启动学徒计划、就像是当年的黑客马拉松一样酷。每一个他们,都是当年的我自己。而我所做的,不过是伸出手来,拉了当年的自己一把。
我是设计出身.大致路线是:视觉 & 前端 & 产品技术或者设计出身,有利有弊。弊:做为产品经理(ProductManager),在了解用户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的了解市场,环境,团队管理,沟通等等,这一点可以参考更多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另外,据传Tencent的产品经理还要管钱的,给你一比钱,你自己去规划你的项目,从招人到项目,到发展都要思考。这种锻炼不可多得。利:在工作过程中会更容易了解可行性。所以有些公司会把产品经理划分成几种类型:规划型,需求型,市场型,技术型...什么的.总之目前个人看来,弊大于利,还是需要多学习,多沉淀。
看了 茜茜姐的答案,瞬间想写点什么,来梳理梳理一下我的上半生,原谅我是个话痨。也算是给做做宣传吧。因为其实这个答案,在两三个月前的冷启动入学考试中的第五题差不多已经答过。那时候出的题目是:如何确定要把「互联网产品经理」作为你的职业目标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做了哪些事情?下面就顺着以前回答的答案开始吧。其实入行互联网就是一个很神奇的机遇。大体说成因为某个社交网站,了解到了一个老乡群体,因为一个老乡群体认识了一个老乡,后来这个老乡推荐我做这个社交网站的校园推广大使,再后来就是省大使,开始负责湖北省61所高校的推广工作,再后来是到这个网站总部实习,负责华中区300+所高校的推广工作,自从算是入了互联网的行。我把一切神奇的机遇都算成缘分。而这是我与互联网缘分的开始。为什么想做一个PM?12年暑假在该社交网站实习的时候,因为校园推广工作,所有接触了大量用户对该社交网站web端产品的吐槽,并且一一反馈给领导,领导提给了产品部同事。但是还是无疾而终,后来积累到9月份,微信崛起,该社交网站的根据地校园市场岌岌可危,产品部门的人才找到我们部门收集校园用户反馈,当时提了好多改进意见,不是被他们说开发进度有问题就是说难以实现或者其它奇奇怪怪的理由。那时候我就在想,MD以后我自己做产品肯定不这样。于是想着作为一个市场人员再怎么努力也拯救不了失败的产品,必须从源头去改善这个产品。所以下了做产品经理的决心。有了这个决心后我就果断的从该社交网站辞职了。开始漫漫求职路,此时我大四下刚开始。经过一个冬天,也是因为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来到了LBE安全大师。又是一段缘分的开始。当然因为LBE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小团队,当时是没有产品经理的,我身为运营人员开始了半年的积累过程,在这之中其实还是蛮枯燥无味的,无非就是解决用户的问题,反馈一些问题给技术们,完全就是一个半客服工作,当然那时候还是很激情澎湃的,并没有因为枯燥的工作而去意志消沉。相反还是很鸡血的在工作着,不断得给产品提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周末还泡在论坛里面和用户探讨产品问题。第一个产品?当我从校园毕业归来的时候,公司已经扩展了不少人,开始了成长期,这时候技术们开始了5.x产品的开发工作,例行管理的发了一封邮件征集产品意见。于是我从一个深度android用户角度提出了禁止滥用USB调节模式静默安装的这个功能点。如下:当时CEO老大就给回复了邮件:嗯,这个想法很好。当时CEO老大就给回复了邮件:嗯,这个想法很好。后来一两个月后当秋天快要来的时候,公司由于5.0版本的一些差评决定改变。老大也意识到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是暑期对外招聘产品经理的时候一直没有遇上合适的吧 。于是觉得让我尝试一下。当老大跟我聊了想让我转型为产品后。我既没有那种“TMD怎么不早点找我啊”的冲动,也没有“LZ要大干一场”的壮志。更多的是惆怅,因为老大告诉我安全行业还没有一个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如何在一个初创型技术性的公司做一款android安全产品?一、首先是做一个画图工:在一段的时间内,我学会了交互原型的搭建,以后所有的产品变更都有了文档支
持,不再是设计师茫然,工程师惆怅。二、在技术大佬甚至老大们面前学会沟通,学会去中和: 当然自己还是不想局限于做一个交互设计,自己开始学会提炼需求。
把需求转化为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以上面那个禁止滥用USB调节模式静默安装为例,最后的成品产品与我当初所想已是有很大不同 。我是想通过手机去还手机与电脑安静,到最后由于技术原因,做成了【软件自动安装监控】
。在这个功能的产生的那一周,CEO、CTO、COO们就在我的工位旁不停的吵架着,商务认为我们这样干会得罪不少市场,会影响我们渠道推广,我则认为如果不这么做,那还不如不做,技术们则表示实在无法做到通过手机去控制电脑短的弹窗。最终大家不断PK,相互中和,才有了【软件自动安装监控】的诞生。(一年后的现在360杀毒才开始内测此功能,长得还一模一样。)三、永远站在用户的这一边:
坦白的说,能够在一家以技术为王的小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用户,我曾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每周阅读上万条用户反馈,关于产品方面的,然后每周提炼仅百条,每周三拉上包括老大们的所有技术们,一条条的去过,提出修改意见,争取同意,然后提交开发。这为我积累了不少信任感,现在不需要这样,每次提出产品修改或者改版计划,技术们也能欣然接受。四、想的比你做的要多:
在一个安全产品团队,身为产品你的空余时间是有的,因为很多时间技术们都在修bug、适配新机器。这时候你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学习,可以思考。所以总能诞生一些新想法。关于新想法,去推导,自己与自己pk, 当你觉得很靠谱的时候,就可以与团队分享了。当然更多的分享会无疾而终。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停止思考。五、不懂写代码,不代表不懂技术:
关与产品经理应该不应该懂技术这个问题,知乎里面有过很多思考。我的切身体会是还是得懂一些,你可以不懂实现原理,但是你得懂得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做的需要多长时间。这是最基本的。甚至一个PD型产品经理你得熟悉各种平台的控件详细情况,以及性能情况。六、不要停止学习与交流:
大半年的时间内,我都是自己摸索产品的成长之道的。因为互联网开放时代,想学习一个行业,入门要求的话还是很简单的,搜索解决一切。与前辈们交流也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我一年多的产品经历中,最遗憾的可能就是没有一个产品大牛带我,甚至是没有一个懂产品的指导我。所以才会找到冷启动拟补这个遗憾。希望更加进步。七、最最重要的:保持热爱:
这个是最虚的,可能也是最实在的,现在我之所以在做这个产品,可能就是因为我大学时代搞机开始的。那时候的我省钱买手机,换手机,折腾手机,android、黑莓BB、wp7、webos都折腾过。因为第一台手机M8,也就和LBE小组产生了缘分。你看一切都源自热爱。好了,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也算是完成了产品的入门过程。人的一生其实也是一件产品,需要不停打磨,不断迭代升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前辈们趟好每一条路,涉过每一段水,翻过每一座山,才告诉我们,OK,这样走,没错。当我们沿着前辈的痕迹走完这条平整的路,涉过这段不深的水,翻过这座最近的山,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其实前方已经很开阔了。接下来的旅程就要慢慢自己走。矫情 的话说完,开始植入广告:安卓上最好用的安全软件:LBE安全大师欢迎试用、挑刺、吐槽。目前我所知最好的PM培训计划冷启动欢迎大家内测。(
姐 ,我这么拼命的打广告,你还不来点赞吗?)
技术层面:1,从图标到图表2,从文档到框架3,从设计到运营4,从螺丝钉到发动机战略层面:1,从头脑风暴到耍流氓2,从获取信息到积累知识3,从墙内的体制化到墙外的茉莉花4,从埋头干活到抬头看路总结:非科班出身,经验且有限,但兴趣大于职责。
题目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答案就不改了。================以下是原答案==================曾经答过一道题《22到28岁的你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里面的答案,部分也算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摘录如下:23岁,大学毕业,待业家中。继续海投简历,3个月后,意外因在四川省人才网上登记的一份简历获得一份面试机会。有幸面试成功,成为四川省人大信访办的编外人员,月薪八百,食宿自理。后来听领导回忆,当时他力排众议,录用了我,因为我看起来更踏实,文笔也还不错。
工作内容是信访函件登记及函件、报告的撰写。这段时间,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会阴暗面(虽然以前就较为愤青,在人人网上,也是以爱发“反动”内容文明);开始亲历办公室政治;开始接触政府系统运作的一些潜在东西;开始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社会。
但是,仍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清晰方向在哪里。知道想网哪里走,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的路。
这一期间,开始经历人生轨迹的重大转机。
当时,省人大信访系统着手建立信访系统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提出要研发一套信访办公系统,并将此项目外包。由于单位上大部分人年纪都比较大,对电脑更是陌生, 基本停留在聊QQ,看股票,简单的文本处理的程度,而领导发现我计算机底子相对较好,(我当时玩电脑七年多了,大学期间义务修电脑无数次,甚至因为帮辅导员修电脑而得到预备党员机会,然后被我“婉拒”——因为“婉拒”一词,也被笑话无数次,哈哈,那确实算不得婉拒了),对我委以“重任”:与外包团队沟通开发事宜。
在这个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领导的一个朋友正筹备运作一个互联网项目,缺少懂互联网的策划人员。领导觉得我在那边会有用武之地,就把我推荐过去。
于是,在24岁那年,我开始了我的第二份工作:策划,并很快开始负责策划部的各项工作。很快我发现,我的工作其实是产品策划,有一个对应的工作岗位,叫做“产品经理”。于是,我找到传说中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口气读完,感慨老天开眼,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仪已久却未得的方向。 (现在回头一想,其实每个有产品情节的人,本质上都只不过是梦想着要改变世界而已,产品未必是你的最终归宿。)
于是,积攒在我心头多年的那团火,开始熊熊燃烧。各种想法从我的脑中不断迸发,谈到产品,开始滔滔不绝,情绪激昂。以至于我们老板多次感叹我天生是做策划的料——虽然我知道,那是他树立我自信的一种手段,不过我自信心的重塑,确实与这个阶段密不可分。
那段时间,连续数个月的头脑风暴,颠覆再颠覆,写文案,熬夜,各种亢奋……
随着项目的深入,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种问题不断涌现:
由一位股东带领的外包团队不断将开发进度延期,以至于小半年过去了,项目却连页面都没看到……
随着对项目思考的深入,在产品思路上开始不断与老板冲突,然后经过各种争执、妥协,曲折中前进……
老板终于决心听从我早先的建议,组建技术团队。然后开始饱受创业团队的人才招聘之苦……
后来有一位靠谱的技术加盟,经过一个月苦战,产品终于初具雏形,开始进入迭代,然而好景不长,他坳不过家里压力,回老家管理矿山去了。随后,产品开发进度停滞不前,只能在已开发的内容上做少量优化。自己认可的产品,最终基本没有上线。
然后到了今年,我25岁了。titile从策划,到策划总监,到产品总监,到公司副总……虚的名头不断变换,实打实的教训更是积累了一大堆,坎坷不断,但终于在远景目标与现实之间,连起了一条清晰的线。对产品、对互联网的理解,也日益加深,并且更加务实。
开始用知乎,爱上这个社区,甚至在知乎上,挣得人生第一笔稿费,也算意外之喜。
由于互联网领域的CEO一般就是产品经理,所以您只要创业,您自然而然地就成为鸟PM。
被逼的,不当不给涨工资呗。
意外入行 + 干一行爱一行。。。
我刚入行互联网的时候是编辑,编辑+美术+记者。出过现场,采访过姚明易建联。当时是一家门户的NBA编辑。工作中免不了要接触一些专题啊,频道改版啊之类的东西,慢慢的就有一些产品设计的性质了。慢慢到新网站的建设,这里面涉及到的产品工作就更多了,最后领导看我在这方面还有点天赋,就让我转岗做的产品经理。
本来做开发好好的,突然要出差交流,名片就成了 PM 了
对于重技术的公司,好像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是技术转型的。个人感觉是,其实之前什么职位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产品有兴趣,能够持续研究行业的发展和保持激情,以及对产品的那种感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大二的时候在智联招聘上发现了这个职位的名称,觉得很有意思。开始搜罗一些关于“产品经理”的资料,并决定以这个为目标奋斗,专门建了一个“产品经理攻坚计划”的文件夹,放置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大三的时候在两次失败的面试之后,第三次终于成功了。我想最关键的,除了准备充足之外,还的有一颗好奇并谦虚的心,不停的使用新产品,并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他们能成功,他们又失败了?
最开始是技术出身,在大学的时候和师兄一起做学校的 pt 下载站,做的时候几乎是纯模仿东北大学的六维空间,都是基于 Discuz 的二次开发。我们都是六维空间的重度用户,在用他们的 IPv6 下载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方便,所以我们自己做的时候进行了微创新,让用户用的更方便。比如用户要在电影区发帖,帖子内容必须要有电影的海报和简介,从豆瓣、veryCD 等网站上复制过来的内容粘贴到
discuz 的编辑器里大多数情况格式会变得混乱不堪,图片也会因为盗链显无法正常显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一个办法,在用户发帖的时候,不要求填写帖子内容,而是新增一个 “豆瓣链接” 的输入框,发帖者只需要填写帖子标题、豆瓣链接和上传种子就可以了,程序在后台通过豆瓣的 API 去自动获取电影的海报和简介,当其他用户在浏览帖子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关于电影的完整的介绍。(如下图)这样不仅发帖更简单,看起来也更美观。这样不仅发帖更简单,看起来也更美观。很多人看电影都是先在豆瓣上逛一逛,看有什么热播、推荐的电影,即便是老电影,也要先去豆瓣上看看评分再决定是否要看,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豆瓣的页面上提示本电影可在校园的 pt 站上下载呢?说做就说,现学了油猴脚本的语法和规则,一天就搞出了这个插件,该插件会获取当前页面的网址,通过正则匹配到该电影的豆瓣 ID,再通过这个豆瓣 ID 去学校论坛的后台查询有没有可下载的资源,如果有,就列出下载链接。(效果如下图)后来我发现了这个网站
,提供 API 接口的种子搜索引擎,我把插件改了改,让它支持了外网用户,发在了我的这篇()博客上。之后我有的很多创意和点子,都把它们付诸实践了(比如 、)。有的点子并不新颖,甚至只是我新学习一项技术的练手,但重要的是我把它们都做出来了,满足了自己和一部分人的需求,这种喜悦就像亲手发明了一个东西。大三大四时候面临找工作,我意识到自己在算法和数学方面太弱,要在技术方向上发展,很难学有所成,我发现竟然有一种职位不用写代码,只要靠想创意和点子就可以了,我非常欣喜,找了相关的书和网站读了读,觉得这职位简直就是为我设计的,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去应聘了。当然,这个职位就是产品经理,我也走上了产品经理的不归路。
先提一下那个老梗:产品经理这个职位设定最成功的地方可能在于里面含有经理两个字。直到自己创业,我还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成为产品经理”,我刚入行的时候是做算法工程师的,最早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分析需求制定策略到编码实现都是自己一条龙,管的事情又偏展现层,因此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产品经理,后来一直将错就错下来,直到如今。。。产品经理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没有一个大学专业是对应这个职位,所以中国第一代产品经理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卖红酒的,搞传销的都有。对于有志向成为产品经理的人,我的建议是:1.脚踏实地,想要让功夫上身,必须踏踏实实把该看的书看了,该做的事情做了,该踩的坑踩了;2.别特么总是热衷于讨论谁谁创业成功,谁谁拿了多少投资,开口闭口战略整合,融资并购,产业格局,那些都与你无关3.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产品的成功与很多因素有关,随缘就好。4.产品经理也分很多种,做C端的,做B端的,做网站的,做app的,偏分析的,偏设计的,偏运营的,想好自己的目标。5.be a good man,广结善缘。最后,欢迎大家来刻桌()做产品经理,我们尤其欢迎90后,95后的加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用英文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