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 贝斯在我是歌手第三季用的什么牌子的BASS

当前位置: >
感谢《我是歌手》第二季,为我们奉献了这么好的音乐
图片:FT_joydrawing
作者:邓世择,
跟完整个季度的节目后,再翻出我年初看完 S02E01 后随手写就的点评,大体还算准确到位:
1、再次确认了《我是歌手》是中国最好的音乐节目,没有之一
2、我感觉这一季比上一季更好看
虽然名为「我 & 是 & 歌手」,但《我歌》追求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歌曲演唱,而是要求歌手能够选择恰当作品,经过编曲团队有价值的再创作,并通过歌手的高难演唱技巧将音乐意图呈现出来。意识不到音乐和演唱间的辩证关系,歌手会被踢出局,观众会钻牛角尖。所以这一季中,无论是登基加冕的韩大王、火线窜红的邓 MM,抑或是走到最后一轮的选手们,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这种由某几个闪光点交织引领下的综合表达能力。
相比之下,国内另外两档非常优秀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和《中国好歌曲》,总体而言还是稍逊一筹。(其他音乐类节目就不展开了,差距更大一些。)《好声音》在定位上就更专注于狭义的演唱,对音乐的把握和演绎有些忽视。虽然有一些曲目改编和角色反串,但都只是个别选手的某些闪光点,节目最主要的形态还是模仿和翻唱,总体上还处在「KTV 麦霸华山论剑」的状态。这导致了许多优胜选手在节目结束进入音乐行业后,事业仍以商演、代言为主,缺乏音乐作品。发了作品的选手,作品质量也与其人气、商业价值不相匹配。
《好歌曲》则定位在了公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且专业门槛较高的原创环节,这令人敬佩。但原创音乐人的群体规模远远无法和歌手相比,征集过程中有限的优质作品还分布在各种风格中,给曲目风格平衡,作品横向比较带来很大难度。此外,节目组把小众风格作品推到公众面前时,不熟悉的风格所带来的新鲜感,会分散许多本该投射到作品及创作人演绎上的关注度,而某种风格是否「讨巧」,会成为影响选拔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好声音》和《好歌曲》另一个共同特征导致的结果就是:尽管有许多准专业选手参加,但这两档音乐节目总体还是定位在「草根选秀」,参与选手多,每个选手的表演时间少。《好声音》夺冠只需要唱四轮,而《好歌曲》只有三轮、两首原创作品。选手缺乏足够的表演量和表演强度,比较与评价的空间有限。反观《我歌》,进入最后决赛的歌手里,表演得最少的茜拉也唱了八轮,而冠亚军韩磊、邓紫棋唱了十三轮。
一边是用四轮比赛从五六十人里选冠军,一边是用是十四轮比赛从十二名歌手里选冠军;一边是四位导师选草根,一边是五百评审选明星,从公平程度、竞技水准和平均水平来看,《我歌》是胜出的。
当然,《好声音》和《好歌曲》也达到中国音乐节目前所未有的高度,真唱、现场乐队,这些此前根本不敢想的规格,在这里都成为标配。《好声》《好曲》和《我歌》一起,把中国音乐娱乐带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我辈之幸也。
比赛各期曲目如上表所示。十四场比赛、十二名歌手,两期一淘汰,有四人(曹格、品冠、满文军、动力火车)四轮游,而韦唯老师也不过多撑了一轮而已,残酷程度远超上一季。
本季十二位歌手一共奉献了 100 首歌曲(有串烧的表演只算一首),其中华语歌曲 82.5 首,英文歌曲 14.5 首,粤语歌曲 3 首。地区方面,港台歌曲 56.5 首,大陆歌曲 28 首,欧美歌曲 14.5 首,日韩歌曲 1 首。曲目原唱者方面,邓丽君、范晓萱、汪峰、五月天、张惠妹、赵传、周杰伦每人被本季歌手翻唱三次。
风格方面粗略看来,有七成歌曲都属于抒情流行歌曲,摇滚占两成。拜韩老师所赐,还有近一成的曲目为民歌。
选手成绩方面,十四轮中,六轮的冠军由韩磊获得,邓紫棋夺得四轮,和最后的总冠军名次相符。张杰、罗琦、韦唯各夺一轮冠军。
我开始关注流行音乐领域时,韦唯老师早已功成名就淡出一线了,我此前从未在现场听过韦唯老师的演唱,但在渠道匮乏从而竞争激烈的 8、90 年代大陆歌坛脱颖而出,韦唯老师当年是有真本领的。这些年来可能出于种种原因,没能保持足够的演唱水准,这一季的发挥有失观众期待。具体主要表现为:声音不稳、频繁出现音准问题,音色单调(有时甚至略刺耳)、缺乏发声位置变换,节奏感在这几首曲目中体现得不明显,但细节律动也时常有卡得不太准的情况。
音乐方面,常规赛的选曲总体比较保守,都是和韦唯自己同时代的作品,而且在演绎上基本没有在原曲意境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对公众本就比较熟悉的歌曲再不进行大改,就容易让观众把注意力更集中到歌手演唱上,同时,韦唯选的这几首歌,都是伴奏给人声让路,对音色细节要求较高的作品。可以说韦唯老师的选曲和编曲,把她发声技巧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放大了。
不过淘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在突围赛上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整得很提气。一方面这歌的格局、气质和韦唯本身的资格阅历能够相互衬托,黄立杰的亚洲爱乐实现了交响京剧配器,赵卫老师奉献了其浸淫数十年的民乐重金属,有点线面,有张力有场面有情怀。品位视野气度威望,这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韦唯老师要一开始照着这个劲头,把压箱底宝贝整出来点砸观众,成绩会好得多。
罗琦的表现,单从演唱上看,小瑕疵挺多。节奏感尚好,但音准,尤其是密集旋律或者大跳进等高难细节,常常出现音准问题。罗琦高音的功力还在,但质量也非无可挑剔,而且从绝对高度来讲,已经被邓紫棋和茜拉超越了。这可以理解,罗琦虽然年纪比韦唯稍小,但她少年成名后二十出头就急流勇退,淡出一线的时间比韦唯还长。这些年不说颠沛流离,但也起起伏伏,加上高龄怀孕对身体状况的影响,罗琦的演唱能力必然是要打一些折扣的。
这些问题在电视上会体现得比较明显。一般家用电视,在扩声方面都会一定程度上牺牲低频,向中高频(也就是人声所在频段)作出倾斜,这种特性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各个音频制作环节。大多数摇滚乐,人声通常有点陷在乐队里,偶尔超越伴奏,大多时候互相交织。这和流行音乐突出人声的听觉取向是完全不同的。没有大编流行乐队那么多织体声部作为支撑,削弱中低频对罗琦的影响很大。不过对于现场而言,中低频丰满的扩声系统能把乐队的冲击力完全展现出来,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
从曲目及编排上看,歌路略显单一(励志歌曲 + 流行摇滚),完全没有 Blues, Soul 等黑人音乐元素,编配上电子音色、铜管、伴唱等声部用得也很少,总体看来算是比较老派的摇滚。罗琦也是是整季里唯一在演出中几乎不使用 Program 的歌手。没有预置好的 Program,所有都需要靠台上乐手实时演奏,压力不小。冷空气乐队能够顶住压力,完整呈现之余,还在原曲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风格元素,难能可贵。
当然,话说回来,随着赛程的进行,中后期各位歌手在编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编排愈发复杂,假如不使用 Program 的话,标准配置的摇滚乐队在编曲方面的空间是有限的。很难想象罗琦和冷空气假如继续比赛,在后期怎样和花样翻新武装到牙齿的韩磊张杰邓紫棋周笔畅比拼。不管怎样,罗琦退赛从任何角度评价,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这虽然留下了点遗憾 ,但留下的更多是美好。(此文写作时得知罗琦在柏林产下一子,母子平安。特此恭喜)
品冠在淘汰时提到,他第一季就收到邀请,但不敢来,觉得「比拼高音和爆发力」不是他的长项。但他这一季最终还是来的,颇有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精神可嘉。品冠的出局不能简单归结为对高音竞技场的不适应,应该说,品冠对整个节目核心定位理解的偏差,造成了音乐上的局限,加之自身没有达到最好的演唱状态,二者综合作用导致了这个结果。
品冠的这四轮选曲,牢牢紧扣「华语」、「港台」(好吧,「非大陆华人文化圈」)、「流行」、「抒情」的定位,中速 4/4 大调,结构基本复制原曲,规矩得谨小慎微,人家满文军老师还知道来个串烧呢。平心而论,不论是《我歌》节目本身,还是放眼整个唱片产业,音乐就是要通过情感爆发激起听众共鸣的,「高音」只是大家常用的手段之一罢了。你可以没有高音,那你就用其他层次去弥补啊,调式、律动、和声,乃至风格、配器、甚至是舞蹈调侃,借曲自咏什么的。声明一句「我不唱高音我只讲故事」就可以漠视观众的真正需求,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观众是不会买帐的。
四、满文军
满文军作为大陆歌手,唱完自己作品后,连选三首港台歌曲,应该是考虑到了「定位差」的问题,比品冠要稍好。但这个对比强度远远不够:这四首歌,还都是 4/4 拍中速抒情华语歌,甚至全是大调(《特给你》中间有一点点小调特征)。满大哥除了最后一首串了一段《懂你》,其余部分基本就是酒吧 Copy 歌手的水准,旋律段落一点不变,配器仅在呈现形态略有变化。
太无趣了。在此不得不把黄满二位和娱乐标兵张宇大哥比较比较。宇哥的演唱水平下降也很明显,和品冠比不好说,在音域、音准上比满文军还是明显弱一些的,可宇哥为什么在嗓子每况愈下行将崩溃的状态中,一路走到了总决赛?靠的绝不仅是报幕时抖的那两句机灵,而是从选曲、编曲、排练到演唱,一系列环节的推陈出新、斟酌考量,还有一个能够抛下身段去娱乐大众的平常心态&&端起来可以纯情凄美,放下去能够抖骚卖萌,于是上吃半百熟妇,下逗零零小童。品冠守着已经守了十几年的「暖男」标签,满大哥呢,您是啥标签我都糊涂了,你们知道湖南台的主力观众都什么年龄结构吗?您知道谁是唱片产业的消费主力吗?有一半观众的岁数还没你俩选的这些歌大呢,太无趣了。想象一下,观众把周五晚上逛街吃饭吊凯子把妹子的黄金时间腾给你们这帮(可能还没有)过气的歌手,不是听你们把十几年前的冷饭再炒一遍的,给点新意也给点心意嘛。
五、动力火车
抛开个人感情看,动力火车也算是这些突围失败的歌手里,最令人惋惜的,他们也是被淘汰的四组选手中距离成功突围最近的。和黄满二位一样,动力火车即便唱功有所下降,但是对这个舞台、对《我是歌手》的核心价值出现理解偏差继而导致了音乐执行上的错位,是他们突围失败的主要原因。
动力火车加入节目的时机也不太好。第九期,整季节目制作过半,此前已有曹格品冠满文军一轮游,韦唯不过多坚持了两期节目,而剩下的选手除了茜拉以外,都已经对赛制、流程甚至是观众的口味愈发驾轻就熟。动力火车匆忙加入战局,一个闪失即被淘汰,而且作为第十期被淘汰的选手,连返场表演的调整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进入残酷的突围赛,是相当吃亏的。相比火车前两轮的编曲,《天空》从选曲、立意、结构、改编等,都明显提升了档次。假如在一周前,也就是第十轮时用《天空》替换掉编曲上有硬伤《酒干倘卖无》,就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突围赛的格局。
之前就说过,张宇的唱法真声多、颤音多,声带负担大,比起巅峰时期能力本身就出现下滑。加盟第二季以来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排练、演出,数地奔波,在巨大的身心压力下嗓音几近崩溃。张宇哥一路走得很苦,比他自己的歌还苦。
支持他留在舞台上的,固然有做主持的插科打诨,但更重要的是张宇在选曲上的考量与魄力。纵观第二季歌单,张宇是所有歌手里,选曲跨度最广的,不仅巧妙地平衡了效果与难度,把自己的苦情音色和各类风格融合的基本没有违和感,每期曲目还都颇有些心思:《我真爱你》有钢琴弹唱元素,《袖手》大牌的没难度走心歌,《HTB》英文流行摇滚(本季很少啊,而且这是 2000 年后的新歌),《迷迭香》BossaNova 扭臀卖萌,《离爱》华语流行里少见的 Soul,《不要》《祝我》另类歌手杨乃文二连发(意图猜不出,但至少有话题),《浪人》闽南摇滚接地气,《假行僧》中文摇滚扛鼎作,《20 岁的眼泪》大牌写给大牌帅哥(有故事受关注且还不难唱),《伤心舞娘》娱乐到底,别忘了他箱底还有首人歌合一的《四百龙银》。这些曲目背后的深意我就不再进一步解读了,从音乐风格来看,这些曲目足以保证张宇舞台形象的多变,足以为观众提供适度的刺激感和新鲜感。
当然,在改编和演绎上,张宇哥还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浪人情歌》和《假行僧》这两首公众太熟悉、必须改编的作品,张宇哥的处理就不是特别成功。这可能也能解释张宇为什么爱选二线作品,或者是大牌小歌&&改编压力没那么大吧。
总体而言,张宇是本季选手中,把节目规则和观众心理摸得最透彻的一位。张宇本季的表现,值得每位歌手,尤其是准备参加《我歌》第三季的歌手们,分析学习。
七、周笔畅
周笔畅的声线,或者说演唱水准在本季《我歌》的选手里算略差的(当然还是比韦唯老师现在的状态要好)。周当年出道时本来也不完全以演唱取胜,李宇春、周笔畅,唱得都不如季军张靓颖好,一点都不妨碍她俩超越张靓颖拿冠亚军。能够影响到观众的因素太过复杂,公众选出的歌唱冠军通常不是唱得最好的那一位&&包括本季的磊叔(当然,磊叔唱得非常好)。
选秀出身的周笔畅对于舞台的敏感度是很高的。第一场的周笔畅在 VCR 里也谈到了《别爱》和《解脱》代表了她的超女时代,这两首歌也代表了她当时赖以成功的音乐形象,再次参加音乐节目,虽然风格略显老气但还算是个稳妥之选。竞演结束后反馈不好,周迅速调整了策略,加大编曲投入,加大选曲变化,加大改编力度。虽然《别爱 + 解脱》本就有串烧,但到了第二首《烦》,风格翻新洋气、编曲的质量和细致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歌曲结构的突破,已经完全超越了流行歌曲的传统写作格式,这也提供了精巧而富有冲击力的体验。99.9% 的流行歌都采用 AB 二段式(也有叫主副歌二段式)的标准写法,但这个格式是适用于唱片和广播的,渠道影响内容嘛。但就现场音乐而言,这种流行歌曲的 AB 二段式,绝对不是最有效率的歌曲结构,之前不是(歌剧),后来不是(音乐剧),即便在电视上也不是(MJ 的歌,CD、MV 和 Show 的编曲版本常常是不一样的)。不管周笔畅是否明确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是本季歌手里,对歌曲结构改编力度最大的一位。
周笔畅改得很用心很用力,但不是每次效果都好,有点「时灵时不灵」的感觉。分档来看的话,《烦》《哭了》《管他什么音乐》算效果惊艳的,《青苹果乐园》《爱火花》反响热烈,《黑色柳丁》《光之翼》有点不知所云,《慢慢》《时间去哪》《趁早》没什么存在感,《月光》完全被队友带沟里了。
这一季《我歌》看下来,我个人认为张杰在艺术表现和音乐形象上,有了新的突破(好吧,其实我想说「闰土」的帽子该给人家摘了吧?)。张杰在编曲上下的功夫不比周笔畅少,一来张杰出色的演唱吸引了许多注意力,二来张杰合作的音乐人比较多,每个人的编曲风格有所不同,特点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罢了。仔细听张杰的《Black Or White》,和《烦》、《爱火花》,同样出自 PyoKeunSoo 之手,那种把原曲片段打散重组、通过风格对比强化段落感的编曲方法如出一辙。
张杰和曹格是这一季音域最高的男歌手,高音到 High C / D 很常见,比其他几位老前辈大概高了三、四度。但声音质量上张杰比曹格稳定太多,除了偶有因气息导致的音头不稳,整季比赛几乎没有出现过音准问题。平时听录播修音版不显,直播时高下立判。另外,大家念念不忘的《回到拉萨》那一小段,纯属常石磊玩得太花,离调搞得太用力结果把张杰拐歪了。
张杰现在主要的欠缺表现在两方面:1、细节,还需继续打磨。音色、装饰音、咬字,包括词曲、编曲等环节中仍有「过度处理」的现象,且常出现各个元素相互抵消的状况,一句话形容「饱和度太高」。这还是需要多品鉴、多感受,可以调整一下,务务虚。2、有份量的作品。像这季的《Black Or White》、《无情书》、《夜星》,里,已经把某些风格的特征点驾驭得很好了。总结、提炼一下,围绕着这些有音乐内涵的方向深挖下去,是时候超越「歌星」的档次了。
曹格的表现可谓起伏不定。
第一期《背叛》,马马虎虎,勉强过关。然后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有失水准,编曲乏善可陈,演唱摇晃飘忽。返场演出的《Greatest Love》倒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没有达到半决赛「男唱女调」的难度,但也仅仅比天后 Whitney Houston 的原调低了 2Key,算是及时调整了此前的选曲策略和表演状态,为突围赛的选曲和准备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淘汰了的曹格等复活等了七期(半季节目还多啊),精雕细琢,还请了自己的老师涂惠源出山,果然不同反响,一举突围成功(P.S. 我认为涂老师的《海阔天空》是本季节目最佳编曲)。半决赛的《Saving Love 4 U》难度爆棚,发挥耀眼。结果决赛的两轮曲目,实在有些&&惨不忍睹,《What's Up》里和谭维维双双跑偏(乐视的视频已经是修过音的了,但我直播记得太清楚了),到了《寂寞先生》直接情绪崩溃了,就好比包袱还没抖逗哏就先笑场,不可原谅。歌手是要把观众往崩溃里引,但你绝不能把自己的崩溃当成示范啊。
我特意又把曹格的专辑都听了一遍,平心而论,和张杰周笔畅的作品,可以体现当前港台和大陆间流行音乐制作水平的差距,也可以体现出「音乐人」与「明星」之间的差距。但张杰周笔畅在用一场场的表现证明自己、展示自己,而曹格专辑里的细腻潇洒奇思妙想,我为什么在节目里完全感觉不出来?难道真的只能归结为紧张么?
比起其他几位走到总决赛的歌手,茜拉的表演,在音乐上的张力要弱不少。选曲方面,《洋葱》少了点 R&B,《RITD》少了点抒情,其他曲目都是标准的「抒情 R&B」,中速大调 4/4 拍,编曲配器基本复制原曲,整体表演呈现得就像顶级酒店里的驻唱 Copy 乐队,是华丽而精致的音乐复制品。倒是最后的《MAMA》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是偶像团体的作品,但这歌的杂糅了舞曲、R&B 特征,还有添加有电子、摇滚元素,融合得很新潮。这也算是茜拉在保守得略显刻板的表现后,添加了一个有点炫酷的结尾吧。
专辑里的茜拉远比这多彩,歌曲交替间不停变换着音乐形象,国际范儿的总体印象中,点缀着不少明显区别于欧美主流但又难以一一辨析的异国风情。可惜站在中国最主流最的娱乐平台上,文化隔阂造成的陌生感,迫使茜拉在音乐形象塑造上采取守势,用最主流且保守的姿态慢慢试探中国观众们的口味。话又说回来,相对于其他节目,《我歌》给了足够大的音乐自由度和试错空间。回想两年前刚满二十的茜拉在《声动亚洲》的决赛上唱《征服》这么老气横秋的歌,真是难为她了。
茜拉的参赛,对中国娱乐节目、乃至中国流行音乐界,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她开启了新的接口,更激发了新的可能。作为一名异族外籍歌手,递补参赛以来成绩稳居中游、一直杀到最后一轮总决赛,而且累积了巨大人气和相当客观的歌迷,茜拉这几个月的表现绝对算得上成功(即便在音乐上体现得不那么明显)。
十一、邓紫棋
节目里常常能在邓紫棋身边看到 Lupo ,还有她真正的经纪人张丹(Tan Chang)。其实邓紫棋出道以来所有作品的编曲和制作几乎都由 Lupo 包办,而张丹 04 年与 Lupo 创办蜂鸟音乐后,06 年签下的第一位歌手就是当时年仅 15 岁的邓紫棋。别的歌手都是带助理来参赛,而和邓紫棋一起杀到长沙的,根本就是整个唱片公司。顺便说一句,炒来炒去伤人伤己伤行当,像蜂鸟这样踏踏实实做新人、做音乐才是正途。
小邓自己也很争气,音域、音色、处理方式等之前已经分析得很多了,不再展开。总体看来,发挥相当稳定,胜过周笔畅,略胜茜拉(主要在音准细节和稳定程度上)。艺术处理上,没有出现太大的理解偏差,但编曲用意和改编力度上,还有上升的空间。整季演出,个人觉得效果最好的三首为《存在》、《Boy》和《龙卷风》。
毫无疑问,邓紫棋是本季《我歌》最大的赢家。常规赛大杀四方,超越了诸多老前辈,实力早已展现无疑。最后总决赛稍显乏力,屈居亚军看似惋惜,但一来赢得了粉丝的同情,二来避免了夺冠后的争议和嫉妒,乃至继而到来的谩骂或捧杀,而且能为此后的发展保留上升空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亚军都是对邓紫棋最有利的结果。
十二、韩磊
这一季的节目里韩老师为观众做了三件好事:1、示范了在不飙高音的前提下嗓音所能展现出怎样的美、精致与震撼;2、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宝藏在现代音乐产业中能蕴化出何等的曼妙与诱惑;隐约揭示了一点「艺术」与「娱乐」的区别。功德无量。
当然,韩老师绝非十全完美。比如高音有短板,除了 E5 的假声,真声高音基本停在 G4 或 A4,和张杰、曹格存在明显差距。节奏感,尤其是切分和密集节奏,容易出现抢拍拖拍的问题,你看韩老师的曲目,律动都非常简单。调式也相对简单,曲目总体难度都偏低、风格单一,全靠编曲和(爵士 & 民歌化)改编来保障其音乐水准。包括最后两轮曲目中对民族乐器的大规模使用,并未充分体现其艺术特点,有摆排场的嫌疑。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但不会改变对韩老师的整体评价。还是那句话,韩老师夺冠实至名归。
要感谢梁翘柏总监,及全体音乐团队。正是他们的精湛技巧和严谨态度,保障了节目的高超水准。本季的乐队字幕比上一季节目打得更全、更规范,可以从中推测出更多信息。
汇总演出信息,节目组提供的伴奏团队大致配置如下:(人员会有调整)
吉他(2-3 人):梁翘柏、Tommy、薛峰、黄仲贤
键盘:刘卓、达日丹
贝斯:韩阳
鼓:郝稷伦
打击乐:刘效松、王宏涛
和声(4 人):每场两男两女,名单略
弦乐:靳海音弦乐团,目测 10 人左右,第一小提、第二小提、中提、大提的配置应该是 3-3-2-2,或者是 4-3-2-1,镜头实在给的太少,在现场也没太看清楚
管乐组:外籍乐手三人,名单略,多数情况下配置为萨克斯 + 小号 + 长号,有时还会有长笛
这个配置给一线大牌做演唱会伴奏也是绰绰有余,足够覆盖绝大多数流行歌曲了。但选手出于演出效果的考虑,也会额外自行邀请乐手(应该是自费)。
除了乐手之外,Program(程序)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稍微展开讲讲。Program 可以理解成为一种「伴奏」,毕竟现在音乐编曲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音频技术、采样技术使用越来越多,有些效果不是请乐手就能实现的了的,比如曹格决赛第一轮的《What's Up》前奏有一大段各种各样的音效(术语称之为「采样」),这就是 Program 里预先制作好的。此外,Program 还提供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节奏控制。管弦乐队有指挥,流行乐队没有指挥,只能靠乐手们互相感受,常常节奏就会忽快忽慢(常去听音乐节的朋友应该会有体会),而几十人共同演奏,加上舞台不同扩声音箱造成的听觉延迟,是很容易导致各个乐手的节拍不同步的情况的。有一个 Program 做参照,通过监听耳机发送给免歌手、乐手,可以大大避免他们之间的配合失误。但为什么不用 Program 把所有伴奏做好呢?因为真乐器的现场演奏,永远比录好的伴奏效果好。Program 就是全曲的框架,歌手和乐手们给这个骨架填上血肉,合作出一首有感情的歌曲。
那么一首歌的大致流程会是:选歌 & 编曲 & 做好 Program & 各位乐手拿到谱子 & 全体排练 & 演出。每期节目每位歌手的曲目为 4 分钟,排练时长为一小时,应该够用,但也不富余。因为牵扯到与诸多乐手的排练、磨合、细节处理,可能还涉及到版本比较和现场修改,一个小时还真是紧巴巴的。而音乐总监,也就是梁翘柏,是要对整个排练及演出效果负责任的。
上面扯了那么多其实是为了说明:尽管梁翘柏老师的编曲能力毋庸置疑,但实际状况是,他可能没有太多精力分配给某首编曲的细节考量上。梁翘柏编曲很快(比如突围赛前临时给茜拉编《RITD》),质量很高,但梁总监真没时间再去考虑怎样和原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怎样结合歌手的优势掩盖歌手的缺陷,怎样让表演的境界超越卡拉 OK&&选手们周三晚上到长沙,周四早上开工,每一轮 7-8 首歌,每首排练一小时,再加上吃饭休息换人,到晚上 7 点半开始录,9 点半收工,一天像打仗一样,梁总监再敬业,能分给你多少脑子?
所以对于有意在改编上做文章的歌手,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带编曲(这些编曲可不便宜啊,更何况还要加急熬夜干活)。第一季大家还没怎么意识到,到了这一季自带编曲已经快成参赛标配了,这很好,水准的提升必然加剧分工程度嘛。竞争已是如此激烈,想跟上的就要追加配置、追加投入。
音频团队:拾音 & 扩声 & 后期
《我歌》的音频制作难度堪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之最,从效果上看,制作水平也属国内顶级。总决赛及双年巅峰直播效果不佳广受质疑,责任真不在音频团队,而是:1、你的监听环境不够好;2、有些歌手唱得确实不够好
影响监听环境的因素很多,首先电视机的扬声器先天就向人声所在的中高频段倾斜,而且播出音量不够大、播出时有其他声音干扰,都会直接影响人对中低频信号的感知。而中低频的部分,恰恰是许多音乐质感和精妙所在。这个问题就不多展开了,对于一般人来讲,同样的节目,用耳机 / 音箱听、在安静的环境听、在不刺耳的前提下尽量放大音量听,会比用电视听,感觉好得多。
至于后期修音,讨论得越深入可能越像是一个美学问题:「怎样平衡绝对真实和艺术真实」?我不作评价,但请一定划清「修音」和「假唱」的区别:修音是善意的掩饰,假唱则是恶劣的欺骗。
我 & 是 & 歌手
大幕落下,这个舞台没有败者。
失败的,是走穴假唱对口型的明星,是打着音乐旗号但用伴奏带糊弄观众的娱乐节目,是靠哗众取宠炒作花边的小报和边缘娱乐圈。打败他们的,是《我歌》中的所有选手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追求为之奋斗的,音乐最本源的价值。
感谢《我是歌手》,为我们奉献了这么好的音乐。
第三季,再见!
&&&&&&&&&&&&&&&
发自知乎专栏「
进入: 栏目主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揭秘《我是歌手》幕后英雄们
揭秘《我是歌手》幕后英雄们
08:10:02 中国女网原创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进行了首次录制,第三季大咖嘉宾阵容博足了新闻版面,赚够了噱头。而节目幕后英雄却鲜少为人知,实际上,他们也是在各自领域颇具有“明星范”的大牌,本期节目,一起带大家了解认识《我是歌手》的幕后英雄们。
中国女网:连子
  《我是歌手》幕后英雄大揭秘: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进行了首次录制,第三季大咖嘉宾阵容博足了新闻版面,赚够了噱头。而节目幕后英雄却鲜少为人知,实际上,他们也是在各自领域颇具有&明星范&的大牌,本期节目,一起带大家了解认识《我是歌手》的幕后英雄们。
  音乐节目,顾名思义,&音乐&是主宰,而构建起一台精美的音乐节目不仅仅是明星歌手的驻场,也是为打造音乐盛宴默默贡献的工作人员们。他们分有音乐总监梁翘柏,和声组胡维纳张恋歌等,吉他手黄仲贤,江建民,贝斯手单立文韩阳,键盘手峦树,钢琴刘卓,打击乐手刘效松,小提琴靳海音。
提示:键盘翻页 ←左 右→ ,点击图片可以翻页
关注我们:
Android客户端
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Iphone客户端
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
新闻热搜词
你可能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关于我是歌手,歌手幕后更多新闻
吴征不满苍井空与杨
老牌巨星的港姐路:
《正大综艺》主持人
谢娜何炅私照曝光
------ ----- ------
 -  -  -  -  - 
版权所有 © 2000 -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汕头韩阳韩国料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