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光照下,植物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碳的总量等于固定的二氧化碳的总量

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收量用a表示数值,有氧与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b表示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当O2浓度为____范围时,a=b。O2浓度为A时,a与b的关系式是____。(2)图二为氧浓度为A点时测量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的速率曲线。则光照强度为F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表示为____(仅用字母a表示)。(3)图二中G点处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与此生理活动有关的场所分别是____。(4)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的茎尖会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要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该运输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乐乐题库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识点 & “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习题详情
16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0.8%
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收量用a表示数值,有氧与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b表示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当O2浓度为&范围时,a=b。O2浓度为A时,a与b的关系式是 &。(2)图二为氧浓度为A点时测量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的速率曲线。则光照强度为F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表示为 &(仅用字母a表示)。(3)图二中G点处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与此生理活动有关的场所分别是 &。(4)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的茎尖会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要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该运输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无氧呼吸过程只释放CO2,有氧呼吸过程吸收O2与释放CO2相等,a=b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为CE段。 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有氧呼吸吸收O2等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所以b=2a。(2)图一A点时O2的吸收为a,所以有氧呼吸释放CO2也为a,而无氧呼吸释放CO2与有氧呼吸相同,所以共释放CO2量为2a,图二F点CO2吸收量为5a,CO2固定量=CO2吸收量+呼吸释放CO2量=5a+2a=7a。(3)G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生长素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过程。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主要考察你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与“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相似的题目: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本实验未设对照组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在植物细胞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细胞质
绿萝属于半阴生蔓藤植物,喜湿润环境。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1)限制图甲中a-b段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图甲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净光合速率由e点急剧下降到f点的主要原因是&&&&。(2)图甲中f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3)科研人员将一批长势相同的绿萝幼苗随机分成四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1组在遮荫条件下培育90天;第2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培育90天;第3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培育60天后移到室内继续培养30天;第3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培育30天后移到室内继续培养60天。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①与第1组处理得到的绿萝植株相比,第2组处理得到的绿萝植株出现的明显差异是&&&&。②若绿萝因较强光照叶片绿色变浅,恢复其绿色的培育方法是&&&&。③实验数据表明,要得到主枝条数多且叶色正常的绿萝植株,应采用上述第几组的培育方法?&&&&。(4)绿萝有吸收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2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3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像马铃薯一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在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
2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3植物从外界吸收无机物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自己制造的&&&&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收量用a表示数值,有氧与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b表示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当O2浓度为____范围时,a=b。O2浓度为A时,a与b的关系式是____。(2)图二为氧浓度为A点时测量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的速率曲线。则光照强度为F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表示为____(仅用字母a表示)。(3)图二中G点处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与此生理活动有关的场所分别是____。(4)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的茎尖会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要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该运输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下图一为某植物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CO2 释放体积量变化曲线,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CO2体积变化量曲线。假定图一图二情况下,呼吸速率相同,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图一中氧气的吸收量用a表示数值,有氧与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b表示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当O2浓度为____范围时,a=b。O2浓度为A时,a与b的关系式是____。(2)图二为氧浓度为A点时测量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的速率曲线。则光照强度为F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表示为____(仅用字母a表示)。(3)图二中G点处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与此生理活动有关的场所分别是____。(4)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的茎尖会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要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该运输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图为某种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曲线.M点..
图为某种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曲线.M点时,该植物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光合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莱芜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从概念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要正常进行的话,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就是光和叶绿体.由于在M点时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蒸腾、吸收作用都能进行.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图为某种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曲线.M点..”主要考查你对&&光合作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反应式: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质:&& 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削最强的时候。(2)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种植蔬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植物在10℃~35℃、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最适宜,35℃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特别提醒:①活的植物体的所有绿色部分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②有的植物不呈现出绿色,但含有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海带。 ③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植物体见光部分能形成叶绿素。如萝卜见光部位是绿色的,而埋在土壤里的部位是白色的;蒜黄见光后会变成绿色。④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易错点:误认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若光照过强,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发现:(1)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就死了。(2)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3)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整成活着。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巾。这些有机物小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为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类和动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4)其他方面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发现相似题
与“图为某种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曲线.M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821717548514503146390129034118211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固定的CO2量与B植物吸收的CO2量相比,差值为(  )
光合速率与呼吸
光饱和时光照
光饱和时CO2吸收
黑暗条件下CO2释
速率相等时光照
强度(千勒克
量(mg/100cm2
放量(mg/100cm2
强度(千勒克司)
15A.16.5B.11C.4D.1.5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1个优点。用户与用户即可查看。在光下,测量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A.在光下,绿色植物的呼吸是吸人二氧化碳,呼_百度知道
在光下,测量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A.在光下,绿色植物的呼吸是吸人二氧化碳,呼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测量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A.在光下,呼出氧气
B.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被光合作用所利用
C.在光下,绿色植物的呼吸是吸人二氧化碳
提问者采纳
来不及排出,并且光合作用的强度超过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白天光照下,就被植物进行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
其他类似问题
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二氧化碳具有广泛的用途,往蔬菜大棚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促进..
二氧化碳具有广泛的用途,往蔬菜大棚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______作用(填“呼吸”或“光合”);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是因为它______.且密度比空气大;但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湖北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往蔬菜大棚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利用了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故答案为:光合;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温室效应.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二氧化碳具有广泛的用途,往蔬菜大棚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促进..”主要考查你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中毒: &&&&&& 二氧化碳中毒是人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现的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1)征状中毒主要征状有:头痛、头愫晕、耳鸣、气急、胸闷、乏力、心跳加快,面颊发绀、烦躁、谵妄、呼吸困难,如情况持续,就会出现嗜睡、淡漠、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2)补救 打开门窗、通风孔,抢救者才可进入。将病人救出后,在空气新鲜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吸氧(避免高压、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以免呼吸中枢更为抑制),开始1~2L/分,随病人呼吸好转逐渐增大给氧量(4--5L/分),以至采用高压氧治疗。(最好是纯氧) 吸入兴奋剂:多种兴奋剂交替、联合使用,如洛贝林、山梗菜碱等。 防止脑和肺水肿:应用脱水剂、激素,限制液量和速度,吸入钠的份量亦应限制。 对症治疗:给予多种维生素、细胞色素C、能量合剂、高渗糖,以防感染。 抢救同时要留意有没有其他有毒气体存在,如一氧化碳等。概述:&&&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H2CO3===H2O + CO2↑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 + CO2====CaCO3↓+ H2O (4)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干冰: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向云层中撤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就可以形成降雨。& 二氧化碳不一定能灭火: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所以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1)澄清石灰水: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2)燃着的木条:将气体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3)紫色石蕊试液: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4)还原金属氧化物: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出现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的是一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除杂方法: 1.CO(CO2)(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人过量的碱溶液(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2.CO2(CO)(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与石灰石的应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及现象有以下儿方面的应用:(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将CO2气体通入待测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3)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杂质:如除去CO中的CO2 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4)解释澄清石灰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使澄清石灰水表面生成一层白膜或变浑浊,其成分是CaCO3; (5)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不久后变白变硬:石灰砂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Ca(OH)2声称白色固体CaCO3固体。 (6)保存鸡蛋:将鸡蛋浸泡在澄清石灰水中,取出来后CO2与石灰水反应封闭鸡蛋壳上的小孔,可以延长鸡蛋的保存时间。二氧化碳肥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而现在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水果时,经常人为提高温室内CO2 浓度,以增加农作物产员,增大CO2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在温室内放置干冰,干冰升华增大CO2浓度。 (2)在温室内放置通过化学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如在塑料大棚顶部的容器内放置石灰石和稀盐酸。灯火实验: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它不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常量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而在低洼的地方浓度会增大。在进人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前,应先点燃一支蜡烛用绳放到下面,观察蜡烛能否正常燃烧,若不能正常燃烧,应开启菜窖或深井一段时间后再检验,直到蜡烛能正常燃烧时,才能下去。 对环境的影响: &&& 主要是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会逐渐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 大家要共同爱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CO2的产生: ⑴凡是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CO?。 ⑵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CO?。⑶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CO?。⑷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CO?。 ⑸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CO?。⑹所有绿色植物都吸收CO?释放出氧气,进行光合作用。CO?气体,就是这样,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进行无声无息的循环。⑺一切工业生产,城市运转,交通等都离不开排放二氧化碳。危害: &&&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 二氧化碳的危害二氧化碳的危害(7张)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大部分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植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空气中一般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制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制温室效应。 &&& 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以上,就会使人头晕目眩。达到4~5%,人便会恶心呕吐,呼吸不畅。超过10%,人便会死亡。
发现相似题
与“二氧化碳具有广泛的用途,往蔬菜大棚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促进..”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5501174466241389128805306162387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收二氧化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