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亲爱的父母电影里童童对自己的亲身父母没有印象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金山区
学习了哈哈。楼主真不错。总结了这么多经验。我得去找找那个好孩子的链条车了。
涵宝宝的闲置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4345
最初由第118楼 的 叮当andi 发表:睡袋
薄款:医院发的很厚的布料的那种睡袋用了很久,后来在网上又买了两款品牌的,晚上睡觉的时候用,换尿布也方便,也不会冻到胳膊,穿秋裤会勒到肚子。
亲爱的,我想问的是这款
做快乐的人,做给别人快乐的人。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
工分:2235
我也要三轮车,谢谢楼主短一个
大大皮31w孕味写真
小宇的成长历程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松江区
lz,短我下几套图书的地址,谢啦!
人生有你才完美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最初由第151楼 的 echolu196 发表:
亲爱的,我想问的是这款
安婴保睡袍,可以在淘宝上搜卖家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最初由第153楼 的 ycy320 发表:lz,短我下几套图书的地址,谢啦!
亲上当当网或卓越网搜索“DK“就能搜到相关的儿童书籍了。现在对DK的书相当热衷,照片照的真的很清晰。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小儿生病我的护理经——感冒 发烧 咳嗽 拉肚子 补钙
家有宝贝,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生病。去医院。。排队。。打针。。听自己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吃药。。孩子受罪父母痛苦。写到这我不得不轻轻的嘘一口气,我还好,幸亏有四十多年行医经验的父亲在,童童生病,不用我奔波于医院,童童也很幸运的免除了一次次的打针。也避免去医院感染肝炎、肺结核、流感、肺炎等传染病的机会。
先来说说感冒。
感冒属于常见病,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风寒感冒,起初是有轻微流鼻涕,或者头发热,一般我都会给童童吃哈尔滨第四制药厂三精牌板蓝根冲剂,这种很甜,一次1/3包,一天三次。童童很喜欢喝。有时可以给他吃一片维生素C口含,多喝水,吃VC含量高的水果可预防控制住感冒。
风热感冒吃板蓝根冲剂是不管用的,爸给童童吃欧意牌头孢羟氨苄颗粒,属于消炎类药物。效果还不错。
食疗:带须的葱头4个,加水煮开,熬煮一会,放红糖,趁热喝了让宝贝睡觉。
39度以下不必治疗,采取物理降温就可以了。温水擦拭脚心手心、大腿内侧、额头及后背脊柱两侧。持续39度以上高温就必须吃药了,我们通常吃强生美林,吃下以后一个小时左右降几度,药效过去以后温度升高,再服用再降低一个幅度。
咳嗽大多都是感冒后期引起的。不管是在流鼻涕阶段或者发烧阶段或者其他时间及时用药处理了,过后可能鼻涕没有了,烧退了,嗓子不红了,可是后期的咳嗽却是迁延不愈,孩子一声声的咳嗽声震动着妈妈们脆弱的神经。
食疗:荸荠、梨、萝卜都是不错的止咳化痰屡气的食物。
药贴:爸用几十味中药调制的贴子,晚上童童熟睡以后贴到脚心,三四贴基本就痊愈了。 没吃过其他药,童童咳嗽全靠这中药贴。
小儿腹泻有很多种,在这我就说说童童常见两种腹泻。一是着凉腹泻,二是积食腹泻。
着凉腹泻,上吐下泻。可用小热水袋进行腹部热敷,右手辅助抓捏腹部进行按摩。童童一次着凉腹泻,是由于发烧时洗36度降温澡,发烧好以后未能及时喝姜汤驱寒而引起的。对小儿生病护理父母一定要谨慎仔细。
积食腹泻,细心的妈妈平时和孩子玩耍时应该注意到,小儿口中发臭,就是有口臭,这说明孩子肚中有积食,要吃点消食片打打食了。江中小儿健胃消食片,也可吃些山楂片。还有一种比较好的秘方,就是去菜市场卖生鸡那,问他们要鸡内金,晒干后打成粉,吃饭的时候撒在米粥里,健胃消食增加小儿食欲。
食疗:可用苹果或者胡萝卜煮水喝
药疗:妈咪爱 不错的细菌类药,有效的改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乳酶生 乳酶生是一种活的乳酸杆菌的干制剂。乳酸杆菌进入肠后能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加,从而抑制肠内病原体(腐败菌)的生长繁殖,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生气体,从而减轻饱闷、腹胀等症状。因此,乳酶生多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肠胀气及小儿饮食失调引起的腹泻、绿便等,也可用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所致二重感染的治疗。
药贴:老爸研制的中药贴,纯中药制成的贴子,是外用的,安全无毒无副作用不说,贴肚脐的,同样三四贴治愈。
童童下巴磕了三次了,有两次比较唬人,满嘴是血哇哇大哭,当妈的真的受不了这种刺激,会吓坏的,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不敢想。每次我都抱住童童,让他平躺,家里有医疗备用包,外用的东西都准备在里面,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突然事件发生。姥姥从药箱里抽出消毒好的医用纱布,赶紧按到出血点,如果流血不止要赶紧用医用纱布压住,等出血缓慢时,轻轻拿下来检查伤口,如果不严重不必去医院,如果伤口较大要马上去医院缝针。用碘酒点按,孩子要抱紧,会痛的手脚乱动,消毒完伤口,拿出云南白药撒到伤口上,再拿出干净医用纱布按住,止住血可以不必包扎,保持伤口干燥,伤口痊愈的才快。晚上睡着以后再撒一层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很不错的外用药,一般一周左右伤口就长合好消肿了。
金箍棒-L乳酸钙冲剂,上海儿研所造的,乳酸钙吸收不错,酸酸甜甜的很好喝,一天两次。只是北京药店都没有卖,网购起来比较麻烦,最近换了龙牡壮骨冲剂,老牌子,补充比较全面还可以健胃消食,价格差不多,只是口感较甜,一天必须喝三包,一次7g而一包含量5g喝起来比较麻烦,而且童童加上喝奶吃水果根本没有时间喝三次水,我也不想让他一天喝这么多甜水,以后都不喝白开水了。
就想到这了,下次再补充吧,希望可以帮助照顾可爱宝贝辛苦的爸爸妈妈们,有问题的可以咨询我。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朝阳区
很用心的妈妈,很幸福的宝贝!
好资料,收藏了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4347
最初由第154楼 的 叮当andi 发表:
安婴保睡袍,可以在淘宝上搜卖家
做快乐的人,做给别人快乐的人。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徐汇区
好贴,收藏了!想问下楼主,中药贴哪里有买呀?是药店里有现成的,还是家里自制的?
“夹宁头”MM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454
LZ介绍的东西都很实用,收藏
小子,你要健康,快乐,聪明,乖乖的长大哟!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最初由第159楼 的 叶子公主 发表:好贴,收藏了!想问下楼主,中药贴哪里有买呀?是药店里有现成的,还是家里自制的?
中药是我爸根据童童咳嗽或拉肚子具体病情,自己抓药调配的研磨成粉末调成药膏,等晚上童童睡着以后贴敷到他的脚心或者肚脐。一般三四贴就好了。免得去医院受皮肉之苦了。童童和我真的运气不错,摊上这个老爹(姥爷),哇卡卡!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徐汇区
羡慕啊,楼主爸爸好能干啊
注册日期:
来自:安徽合肥
工分:2085
我家宝宝最近也有点咳嗽咋办啊
微微小囡囡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最初由第163楼 的 shuildd 发表:我家宝宝最近也有点咳嗽咋办啊
亲,把你家孩子的咳嗽症状站内短我,我帮你问问老爸,可不可以贴中药膏药治疗。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虹口区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胎教不容忽视
我从知道怀孕就开始买大量书籍阅读,两个多月就开始实施胎教计划了。我想这是有史以来做的最持之以恒的第一件事情,当然第二件就是我顺利的自己生出了宝宝成了英雄的妈妈。
言归正传,当我知道肚子里已经开始孕育新的生命的时候,总觉的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过十个月就能成人型出来了?我要让我的孕期不同寻常,让老公买来魅族mp3收集了大量轻音乐,我是不赞同把耳机放到肚皮上让宝宝听的,声音太大那就是噪音了,而且他不能选择型的听,我把声音放大一些把耳机放到枕边,不用带耳机都可以听得见。
先给肚子里的宝宝起个名字吧
有了名字,就有了记号,肚子的宝宝也很开心有自己的名字。这样你可以天天叫他,和他聊天,唱歌,讲故事。。。
晚上按时上床
每天我都坚持九点十五我肯定就回到自己的卧室,这是我和宝宝两个人的时间。首选我要做一会孕妇操,然后在床上爬行十圈,有助于后期生娩。九点半开始,宝宝开始上课了。有时候讲《安徒生童话》《365夜》《一千零一夜》如果篇幅太长,我分三天讲完,有时讲讲《唐诗》《儿歌》,讲一两篇差不多了。
白天晚上都可以放二十分种的古典音乐、轻音乐,莫扎特的EQ音乐、大自然的河川、溪流声、虫鸣鸟叫声等,宝宝和孕妇都可以放松休息进入弥想状态。极力推荐莫扎特音乐,据说连养鸡场都给母鸡放莫扎特的乐曲,增加产量,这个形容好像不怎么贴切。
和宝宝一起做操——抚摸胎教
我把节奏欢快的《杜鹃圆舞曲》定为他的做操乐曲。音乐想起我开始有节奏的按压肚皮。当有胎动的时候,他也会同样的给你回应,时间久了,你和他做游戏,你跑左边按两下,他会游到左边踢两下,你按右边四下,他就又游到右边踢几下,当然又时他不识数,回应不数量对,姑且忽略不计,但总是很神奇,我说给一些怀孕的父母听,大多将信将疑,好在有试验了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终于肯定了我的说辞。爸爸妈妈每天都要由上至下抚摸一下肚皮,通过孕妇肚皮传达给胎儿,形成触觉上的刺激,促进胎儿感觉神经和大脑的发育。
爸爸一定晚上坚持和宝宝说话——语言胎教
老公经常很忙,晚上很疲惫,每次被我拉过来,让他说话,他都对着肚皮无语。大多是应付性的打个招呼说晚安,即使这样也一定要爸爸经常和宝宝保持通话。因为十月怀胎宝宝听到的是妈妈尖细的声音,如果这十个月不接触爸爸低沉的声音,出来以后听到这种陌生的声音会害怕的哭起来,而且不让爸爸抱。
是促进胎儿视网膜感受细胞的功能尽早完善的手段
A.通过光照训练,宝宝可以看到射入子宫的光亮,ZMM可以拿手电筒对着腹部反复关闭,开启,一闪一灭,每日二次,每次2分钟
B.随着宝宝月份的增加,逐渐延长光照时间,但最长不超过5分钟
C.要配合宝宝的作息时间,要在胎动明显时,即宝宝醒着的时候做,以免打乱宝宝的生物钟
D.要采用红光的手电筒,对着肚子一个拳头的距离
光照胎教我就进行了一周就放弃了,总觉得这种侵犯性的光照行为对孩子视力不利,这种胎教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因为造成的后果无从考究,但还是尽量避免了吧,少一种胎教也不会怎么地。。
大自然胎教
长时间对着电脑,宝宝就会踹我肚皮,他感觉不舒服了,这时候我就会走出办公室来到大树边或者草坪上,腹式呼吸:深吸气——五秒,闭气用嘴巴吐气——十秒。让宝宝吸吸新鲜氧气。有时围着草坪走两三圈,边走边和他聊天,告诉他:今天天气不错,蓝天白云,我看到了一颗大树上停着一只杜鹃,杜鹃的尾巴很长,叫声也嘹亮,你听它的叫声。。。给他讲述我所能看到的东西,宝宝在肚里也很开心。
必备书籍:《斯瑟蒂克胎教法》、《郑玉巧育儿指南》胎儿 婴儿 幼儿三卷、《怀孕一本通》、松田道雄《育儿百科》、小巫《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喂养手记》
想想好像也就这些了,过去两年了,记忆不深了,想起来再上来补充吧。贵在坚持!希望孕育宝宝的妈妈们像我一样坚持下去,一直到生。还有一些孕期饮食改天再写吧。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1150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一岁零四个月的宝宝脾气怎么越来越大
  孩子在她刚出生的头半年,是个十分安静的孩子,很少哭。想当初,我是很少在她要求抱的时候抱她的。因为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整天被保姆抱惯了,连睡觉都一定要抱着,一分钟都不能放下,我朋友对此十分头疼。我对此也是印象深刻,那时我还没有结婚,但已经下了决心——以后自己的孩子绝不能这样带。现在看了这么多的书,才知道自己多傻。
  不知是什么原因,宝宝越大脾气也越大,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有时还会拍桌子甚至打自己的脸,想请教一下,这种情况正常吗?
  另外,她现在一岁零四个月大了才愿意自己走,之前一直爬着到家里各个地方去,要不就要大人扶着她,而更喜欢我抱着。俺家的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吧?会不会是小时候抱得太少了引起的?
  最后想再请教:这样大的宝宝在家里我们该给她玩什么呢?我很少给她买玩具的,但是看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好像有点无聊。她最感兴趣的是我们大人的东西,大多数的用具我都让她随便拿,可是拿了一会儿也就不感兴趣了。不知有没有适合这么大的孩子的教具什么的?
  答 孩子在不感到饥饿,冷暖也不成问题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当安全感也不成问题后,所有的孩子就只剩下一件事情——不停地探索环境,使自己获得发展。如果在这一方面孩子能获得满足,孩子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事情使她产生不良的情绪。所以一个常常会大发脾气的孩子,一定是某一方面没有获得满足。
  案例中的妈妈反思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过多地抱孩子,会不会现在给孩子造成不良情绪。实际上,对于人类来说,任何一种需求都只能恰到好处,不能过分缺失,也不能过分满足。宝宝从出生起就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去进行探索和工作,如果从出生那一刻起,成人就一刻不停地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就不会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成人的身体会变换着散发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会使孩子应接不暇,当孩子的身体时时刻刻都靠着成人的身体时,孩子很容易丢失大自然所赋予她的内在的兴趣,转而以成人身体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为兴趣,并且不习惯离开成人的生活自己独处。这样的结果就是:在今后的发展中,儿童也不会对身边的其他事物产生太浓厚的兴趣,会丢失探索的欲望。
  目前人们发现,孩子成长时期所有的缺失中,孩子被抱到3岁,是最可怕的。这样的孩子,身体内在的精神力量基本退化,很不容易唤醒,他们的大脑由于没有工作经历,没有对事物探索的刺激,所以一片空白,3岁之后,由于没有探索习惯和工作习惯,他们也很少进行自我学习和工作,他们的大脑和肢体基本被闲置起来,功能退缩,到了上小学之后,很难成为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所以,案例中的妈妈不用在这方面太担心,在孩子不需要抱的时候,就不要抱孩子;在孩子需要抱的时候,一定要抱孩子,这样做肯定是没错的。但是,在孩子需要情感,并需要妈妈安抚时,妈妈却故意不抱她,那么这个孩子日后可能会脾气暴躁,缺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其结果跟抱得多的孩子很近似。不同的是,抱得少的孩子会有工作的机会,抱得多的孩子连工作机会都丧失了。
  看案例中的情况,妈妈在抱孩子的事情上似乎做得不太恰当。另外,由于不知道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材料,可能在工作需求上,孩子也不能获得满足。因此孩子大发脾气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温馨提醒
  妈妈一定要像感受艺术品那样去感受孩子,不要用大脑去思考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妈妈的亲昵,什么时候不应该给孩子亲昵。如果家长用心灵去感受孩子,一定能把握好给孩子情感的时机。
  家里成人生活的用品是孩子工作的最好材料,每个孩子生养在家里,都是以家开始来探索这个世界的。因为人类先探索的物质正好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所以才能保证人类在没有其他物质的情况下能存活下去。在家庭的物质中,厨房和卫生间的物品最适合孩子玩,因为这里的物品形状极其丰富,尺寸大小又非常适合孩子的手和体形,孩子可以用这些器皿去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物品不是玩具,而是工作材料,它们比玩具价值要高得多。从这样的角度看,如果家长觉得给孩子买玩具不好,那么就可以给孩子准备类似厨房用品,或卫生间用品的工作材料,将这些工作材料布置成工作区的形式供孩子使用。
  只是有了工作材料还远远不够,因为孩子不知道怎样去使用这些工作材料,这时就需要成人利用这些工作材料给孩子进行工作展示,引领孩子去工作。一个孩子获得了足够的爱,又获得了工作的满足,可能就不会再有什么不良情绪了。
  7-2 快一岁半的宝宝的任性、坏脾气,需要教育吗
  一岁半似乎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小胖一天天表现得更像个大孩子,虽然还不怎么会说话。只是脾气越来越坏了。
  以前还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让他安静地玩会儿,现在是只要不如意,就嗷嗷地哭着,指着门口喊“走,走”,任性得非要达到目的,否则就会大哭,打妈妈,打阿姨,拍桌子。
  在超市,收银的阿姨逗他,拿两个硬币换他手上的一个。他烦了,扑通一下就把手里的硬币往地上一扔,嘴巴撅得老高,一副恨恨的表情。在爸爸的批评下,自己捡了起来,想想不解气,又一次扔掉!
  昨天,终于在他又一次哭闹,伸手要爸爸抱,并说“走,走”的时候,爸爸伸手打了他。他伸手,再打。他说:“抱,抱!”爸爸才把他抱住了,并要求他喝稀饭,最后由阿姨把他抱走了。
  小胖走了之后,我谈起无条件的爱。弟弟说,无条件的爱那是溺爱。可是,0~3岁和3岁以上应该还是有区别的吧?
  我跟老公说:你打他,他还要你抱,如果抱了之后再说走,你还能忍住吗?老公说:我准备继续打!
  我摇头,这个时候,我就受不了了。可是这个时候受不了,前面的坚持就功亏一篑了。快一岁半宝宝的任性、坏脾气,需要教育吗?
  答 案例的表述有些方面说得不是太清楚,但是一岁半的孩子那样发脾气还是有原因的。孩子受先天遗传气质影响,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柔和缓慢,脾气比较温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急茬,从出生起就比较爱哭,容易发脾气。看案例中的孩子的状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孩子的先天气质就比较急。在一岁半这个年龄,孩子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大,会不停地在家里任何能到的地方探索。如果成人常常简单地限制孩子,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心烦意乱,心情不好。这时期孩子开始有了表达的欲望,但表达时由于还不能正确地用词,使得别人由于听不懂而无法正确地帮助他,所以他就会特别生气,因而发脾气,并大哭。
  二、家中成员有人爱发脾气,被孩子吸收了。孩子稍不如意就会学习成人的方式,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
  三、孩子在偶尔不愉快和生气时发了脾气,而成人对孩子发脾气反应强烈,使孩子发现了发脾气的功能,于是反复发脾气。
  总之,孩子不愉快一定有不愉快的原因,成人应该找到原因帮助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伤害孩子心理和身体的方式来阻止孩子发脾气。如果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却被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会使孩子不敢去表达自己,不敢再去探索,也可能由于恐惧变得心理紊乱,在不用暴力的人面前更加暴躁。
  温馨提醒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人都不应该用伤害别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案例中孩子的爸爸用打的方式解决孩子发脾气的问题显然是错误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能阻止孩子发脾气,还会使孩子模仿成人,发脾气的形式由摔东西变成打人。
  给孩子无限的爱并不等于就是溺爱。爱是一个含义很广的词,它代表任何为被爱者着想的事。比如一对成人,为了有一个宝宝让自己幸福,想象着孩子的可爱和好玩,孩子长大了怎样对自己好,就生了一个宝宝,这大多不是在想着怎样爱宝宝,而是在爱自己;再如另一对成人,想着自己要当父母,生了一个宝宝,有了宝宝,自己要尽父母的一切责任,为了担起这份责任,自己就要获得成长,这叫爱宝宝。前者会经不得宝宝的行为超出自己的想象,对宝宝一些自我的,成人却不喜欢的行为无法接纳;他们会因为担心孩子病了,伤了,自己心疼,怕使孩子麻烦而不让孩子自己做事,自作主张替孩子承担一切,不给孩子发展的自由,这种父母的行为叫做溺爱。而后者比较容易接纳孩子的属于他个人的特点和发展的行为,为孩子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给孩子成长的自由,这种父母的行为叫做无限的爱。案例中的父母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爱的含意,即使不爱孩子也不可以打孩子。
  在孩子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成人要先检点自己,反省环境中哪些因素会造成孩子当下的不良情绪,如:可供孩子探索的工作材料是否充足?看护孩子的成人是否为了不使孩子磕碰,抱孩子太多不让孩子自己活动?等等。找到原因后,大家努力改进。家长要相信:一个满足了发展需要的孩子一定是平和的。
  孩子被爸爸打了之后,不明白爱自己的爸爸为什么会对自己用这样的行为,孩子感到恐惧,才会在爸爸打过自己之后,让爸爸抱自己,孩
  子这样做是为了找回以前那个爱自己的父亲。孩子是无法将被打与自己刚才发脾气联系起来的,他会以为是这个地方不好,所以要求离开。对一个这样心态的孩子,哪个成人还能下得了手?如果再打,结果只能是孩子不再认为父亲是爱自己的了。
  7-4 为什么两岁的儿子什么都要我帮,见了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我儿子两岁了。他出生刚50多天的时候爸爸就去外地学习了,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几天吧,所以儿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爷将他带大的。平时我上班,由老人带着。儿子一岁之前,还没看出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一岁后就明显觉出他非常依赖我。比如,他不小心摔倒了,姥姥去扶他,他哭不让,我说没关系,自己起来,不起,然后我只得装作摔倒,自己起来,告诉他,看妈妈都是自己起来的,他才能慢慢自己起来。有时我看不到,姥姥将他扶起,他竟哭着又回到原来摔倒的地方再坐下,哭,伸出小手,示意我来抱他,瞧那可怜样,只好将他再次抱起;还有,如果流鼻涕,别人替他擦,他会非常不高兴,又急又喊,红着脸带着哭腔“要妈妈擦,要妈妈擦”,什么事情都要我来帮,不允许别人帮助。
  还有一点,孩子渐渐大了,脾气越来越急,说话有些音不清,我再重复他的话跟他的原意不一致时就立刻着急,边哭边跺脚;有时在别的房间玩,叫我,我不能马上过去,就立刻着急,急得满脸通红。我经常跟他说,不要着急,慢慢跟妈妈说,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等等,可是一点也不奏效,这种情况持续好长时间了。
  最近换成他奶奶看他,近一年没见着奶奶了,感情生疏点,只要我在家,根本理不着奶奶,还动不动冲奶奶发脾气,撵奶奶走,不让奶奶碰他的东西。奶奶在家给他喂饭,好好的,一见我就坏了,不要奶奶喂,让奶奶走开,让妈妈喂,而且也不好好吃了,上蹿下跳。他奶奶说,来给你撑腰的了。我也经常给他讲,不要和奶奶打架,和奶奶是好朋友。据奶奶讲,我一上班,儿子大部分时间与奶奶可亲了,也很听话,饭也好喂。可为什么儿子一见到我就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呢,是儿子缺少安全感吗?
  因为他爸爸不在身边,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单位出差我一律不去,晚上的应酬能推就推掉了,希望能尽量多陪陪儿子。难道是我陪儿子的时间太多,我觉得也不是呀,真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儿子现在这种状态,我该怎么做呢?希望各位专家和姐妹们给我支支招呀!谢谢了!
  答 孩子还不理解社会和人的自然规律时,会认为别人就是自己,会认为想要叫别人做的事情别人就都能够理解,他们还无法让自己的认识跳出自己的壳去感受别人,所以他们不认可别人的做法和想法与自己不同。当遇到他不能理解的这种不同时,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事情,有人也管这一阶段叫做执拗敏感期,这是儿童以自己的愿望与别人的愿望进行磨合和奋斗的开始阶段。由于没有经验和认识不足,才造成孩子看上去脾气变坏了的状态,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无论多么艰难,成人都要平和地忍受过这一时期。随着经验的增长,儿童会发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并慢慢认可了别人的不同,到那时,孩子就不会还有那么大的脾气了。
  至于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对奶奶的恶劣态度和对妈妈的依恋,是所有上班族母亲的孩子的正常状态。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安全感问题中有细致的解答。孩子为了将妈妈留在身边,必须赶走其他的人,这是因为在他的经验中,只要奶奶来了,妈妈就会离开,所以孩子认为这个规律是由奶奶来造成的,在妈妈和奶奶同时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赶走奶奶,才能确保妈妈留在身边。在妈妈不在时,生存的本能会使他依恋奶奶,将奶奶做为安全依恋对象。由于冲突不再,所以孩子的状态就会显得比较好。
  温馨提醒
  家长要找资料学习,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规律,认识孩子的发展状态,能够分清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泰然处之,哪些行为象征了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去立刻帮助,这样才能从心理上去帮助孩子,并能正确处理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绪。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会什么样的人,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我家遥遥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呀?我真的想哭
  遥遥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并且特别犟。
  每天都要哭很多次,比如喝完奶粉他还想要喝,我说可以,只不过说得有点慢,他就哭了,并且哭很长时间,不管什么事只要稍微不满意就躺在地下不起来。
  让他干什么事他很少答应,比如帮扔个垃圾到垃圾桶,什么东西掉到地上帮助捡起来等等小事,他都坚决不同意。
  昨天不知什么原因又躺在地下哭,我也是气急败坏,全然忘了影子给我推荐的《倾听孩子》中说些什么,躲到另一个房间去了,他就在客厅喊妈妈抱,可他决不会起来找我,只是喊,我试过我就在他旁边让他起来,跟他坚持达40多分钟他仍在哭着喊妈妈抱,就是不起来。
  最后是表姐把他抱到我那,他也不伸手让我抱,只是嘴上说不动手,我无奈伸手后他才会伸手。
  我抱他上客厅沙发上跟他讲道理,他拿了卷尺玩,不小心掉到地上,我让他捡,他就是不捡,我就把他放下来,非让他捡,他用手往地那个方向晃了一下,他说他够不着,然后又说喝奶粉。我说你不捡起来我就不让你喝,他哭不肯捡,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我说妈妈跟你一起捡,他说不行,他仍在哭,我又说了很多次一起捡,他仍不同意,最后可能时间太长了,他终于同意和我一起捡,我拉着他的手,他就给捡起来了,我把他抱起来,跟他说你早捡起来不就没事了吗?
  其实这段时间我心里在哭,我的孩子是怎么啦,我甚至怀疑他天生在性格方面有什么问题,一个两岁七个月的孩子怎么是这样呢?他非常聪明,学东西之类的比哥哥快很多,逍逍(他的双胞胎哥哥)是个特别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孩子,从来不这样。
  答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一股强烈的冲突的情感,妈妈只注意了这种孩子与她冲突的情感,一股脑地把孩子自然的发展阶段所出现的情绪与妈妈激起来的情绪连在一起,给孩子定性为孩子特别犟,脾气特别不好,却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与她有这种冲突,会这样倔犟。
  案例中冲奶粉的事,是两岁七个月的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理解冲奶粉还需要时间,以为只要他想喝,奶就立刻会到他嘴里,如果没有如愿,他就会感觉到非常愤怒。如果妈妈把这理解成孩子的脾气犟,就会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容易把孩子的其他行为也理解成犟,而为了解决脾气犟的问题与孩子对峙。
  案例中妈妈让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件事情,如果妈妈不认为孩子脾气犟,可能就会采取一种关怀和游戏的形式,引领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在这种心态下,妈妈可能会这样说:“我看到这里有一个塑料袋,有人愿意帮妈妈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吗?”或者领着孩子的手,说:“来,宝贝,跟妈妈来,我们把这个垃圾一起扔到垃圾桶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应该自己将垃圾捡起来,领着孩子,让孩子看到妈妈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但如果妈妈认为孩子是任性的,为了扭转这种任性的毛病,可能就会指着垃圾对孩子说:“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时孩子可能正在做自己的事情,也可能正想找事情做,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命令的。如果孩子从母亲身上感受到母亲的不满情绪,就更不愿意接受命令了。
  案例中描述的另外几个事件,都与这个事件类似,显然妈妈在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时,是带着对孩子的不良看法的,一心想把孩子的坏脾气扭转过来,而不是满怀情感去帮助孩子建构起某种优良的品质,妈妈的语言和行为中都带着强迫的信号。
  在后面的描述中,孩子躺在地上大哭肯定有他的原因,而妈妈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不是坐在孩子身边去倾听孩子,而是和孩子同样地发着脾气离开,这会使孩子感受到妈妈不爱他。如果以前他用哭的方式能使妈妈做出关怀的行为,如将他抱起来,哄他,那么,在这种妈妈发着脾气离开的情况下,孩子更得使用以前获得成功的手段来胁迫妈妈爱自己了,所以他绝不会爬起来跑到妈妈身边去,因为那样不能证明妈妈是爱他的,他一定要延长哭的时间,加重哭的力度,最后达到目的。孩子被抱到妈妈身边却不伸手让妈妈抱,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状态。只有妈妈伸出手要抱他,孩子才会确认妈妈是爱他的,孩子才会伸出手去回应。
  在案例中,我们还注意到,这位妈妈有双胞胎两个儿子,如果孩子被唤醒了争抢母亲的需求,也会想尽办法吸引母亲的注意,将母亲留在自己的身边。像案例中的孩子为了尽可能多地把妈妈留在自己身边,用哭的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温馨提醒
  像案例中的这位妈妈,除了要懂得孩子,能够分析出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外,还需要修炼自己,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不能自己也变得情绪不良起来,因为母亲的坏情绪本身就能够影响孩子,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
  《倾听孩子》是一本很好的书,用来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是非常实用的。那里面所描述的方法需要家长多次练习才能够做到。案例中,孩子如果用哭去胁迫母亲并占有母亲,母亲就得在这方面下工夫,妈妈要发明出两个孩子和妈妈共同玩耍的游戏,使两个孩子都沉浸在游戏中,不再注意谁占有妈妈多,谁占有妈妈少的问题;在一个孩子闹情绪时,妈妈首先要冷静下来,找到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如果发现孩子实际上只是为了占有妈妈,找着完全没有理由的理由大哭大闹,妈妈就应该平静地坐在孩子的身边,不要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不必让孩子非要起来还是躺下,等孩子脾气发完后,询问孩子需要不需要妈妈抱他,一般这时孩子都会哭得很伤心,我们能听出来孩子这时的哭跟刚才大发脾气的哭完全不同。这时,妈妈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把身体贴在自己的怀里。如果这时另外一个孩子在身边,看着这一切,妈妈就要征求正在哭的孩子的意见,告诉孩子让哥哥也过来和我们坐在一起,然后把另一个孩子也抱过来,搂在怀里,等哭的孩子不哭了,再提出一起玩的建议。一般到这个时候,那个哭闹的孩子都会很快地答应。
  千万不能哪个孩子哭得多,妈妈就关注哪个孩子多一些。这样不被关注的孩子看上去状态是很好的,其实他是切断了对妈妈的需求。如果两个孩子都需要妈妈的安抚,可以同时抱两个孩子,也可以轮流在不同的时间里单独抱他们。可以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现在轮到谁了就抱谁,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为了争抢妈妈的爱而产生不良情绪。
  三岁的小孩会自我否定吗
  我家小孩三岁了,去年上的幼儿园,今年前两个月还好,五一长假过后只上了两天就不情愿上幼儿园了,问她她也说不知道为什么,每天早晨到幼儿园都要大哭,特别是被老师抱上去的时候更是哭得惨。我与她的老师交流过,老师说她在幼儿园表现还好呀,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样过了两个星期,小孩因为生病在家休息了几天,上学的头一天我跟她在玩的时候对她“打预防针”,说她第二天要去上幼儿园了,她又是不愿意,我问她为什么,她突然说她不喜欢幼儿园的KK(她在幼儿园的英文名)。我听了很诧异,就问她为什么不喜欢,她说幼儿园的KK不乖。我问她老师喜欢幼儿园的KK吗,她说喜欢。我问她喜不喜欢家里的KK,她很快地点头说喜欢。我又问她幼儿园的KK是不是吃饭不乖呀(她在幼儿园吃饭像完成任务一样的,总是很慢,她说过老师批评她吃饭慢吞吞,所以我就往这方面考虑),她就说是呀。我又问她上课乖不乖,睡觉乖不乖,做游戏乖不乖,结果她说的都是不乖,问到这我也没有再问了。
  她在几天内两次提到了不喜欢幼儿园KK,都是因为她认为幼儿园的KK不乖,而且她还说她不是幼儿园的KK。这真是把我难住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她真实的想法,但她提到幼儿园的KK时表情是有点不开心的。我都不知道我坚持她上幼儿园对不对了,我看到她那样真的很想就不让她去了,可又担心不去的话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下去,即使将来转园了也有后遗症,所以请各位前辈帮帮忙,帮我看看怎么解决。
  答 否定自己首先需要有了某一方面的需求,然后,觉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自己身上没有,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具有的特质,与别人比较,发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这样,人才能够否定自己。三岁的孩子反思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都没有发展起来,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她们每天会沉浸在对朋友的探索和对物体的探索之中,刚刚发现人是可以交朋友的,并且无意识地需要朋友,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友谊。她更不可能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再去跟其他小朋友比较,在长相上找出自己不如其他小朋友的地方。所以,像案例中描写的孩子回来跟家里人说不喜欢幼儿园里的自己,这要相当成熟的人才能做得到。她们得认识到在家里的这个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在幼儿园的那个自己有什么样的特质,哪是真实的,哪是装出来的,还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特质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一个三岁的孩子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家里,家人都是满眼的关怀和爱意,满身表达的都是接纳,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喜欢的;在幼儿园,老师如果累了,烦了,目光中带着冷漠的神情,有时是厌烦和仇视的,再加上跟孩子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喜欢你,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喜欢你,孩子无法辨明是非,会认为老师说的所有东西都是真理,只要老师不喜欢的一定是不好的。所以有些孩子被老师辱骂得非常厉害,却不会回家后跟家长说,因为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好,说了以后家长也会像老师那样对待他。于是他们会将恐怖和苦难深深地埋在心里,选择另外的时机和另外的方式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三岁的孩子还处在对语言无法深刻理解的时期,所以他们的表达并不能非常准确,往往只是随意地回答着成人的问题。所以成人不能太以孩子的语言为准,要看孩子的状态。至于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问题,还要另当别论。孩子去再好的幼儿园,也会有不想去的时候。所以,不愿意去幼儿园不见得是幼儿园有什么问题,但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的自己却是有问题的。
  温馨提醒
  三岁是一个难对付的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刚刚发现了“我”的价值,开始认识自我的权力,并清晰地认知自己与周围事件的关系。由于刚刚开始没有经验,许多事情无法理解,而这些他们还无法理解的事情,成人也无法给他们解释清楚。由于他们以前积累的对事物了解的经验使他们更多地相信自己而不相信成人,这就造成了许多看似不可理喻的事件。当家长们知道了两岁半到三岁半是一个难对付的年龄,也就能够以正常而平和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的所有怪现象了。
  案例中孩子的情况,家长还需要想其他办法去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状态,以及老师在家长离开后面对小朋友的状态,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够正确地帮助孩子了。
  三岁的女儿在幼儿园生病了也不吭声,是祸还是福
  女儿小琪三岁零两个月,上幼儿园3个月了,是老公单位的传统园。大概两个月左右的样子不再哭了,整个人也没有变得消沉,说起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还是挺有兴趣的,能说出很多小朋友的名字,甚至每个小朋友对应的小头像她也知道不少。每天送她上幼儿园,经过窗户的时候她就会伸长脑袋看一看,露出高兴的表情,这样的情况让我比较放心了——起码她对幼儿园没有排斥了。甚至看到老师,她也会露出笑容,有时可能是发自真心的,有时也可能是刻意摆出来的——总之我对老师的感觉还好,他们对孩子们还是和蔼有耐心的……
  但是前天的事情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请大家帮我分析分析。
  可能是礼拜天出去玩着了凉,礼拜一起来就有些感冒,但我没在意,还是送去幼儿园了。下午四点多,姥姥去接她时,她还是一如既往在很起劲地玩,看到姥姥过来也是一如既往地很高兴,收好玩具,放好小凳子就高高兴兴和姥姥一起到教室里面的洗手间洗手。结果一进洗手间,她整个人就软了下来,也不肯洗手,站在那里不肯动,姥姥给她洗了手拿来毛巾时,她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这个时候,姥姥还以为她是心情不好,没有太在意。出洗手间之前,她还特地要求姥姥给她擦干眼泪,然后经过教室向外走,老师要求她和自己再见时,她还扭过头挤出了一个笑容。可是一出了学校就一步也不肯走了,一直伏在姥姥身上,到家后给她一量体温,已经快40℃了——这个孩子,在姥姥来接她之前,身体一定已经很不舒服了,但却一直绷得紧紧的,表现一切如常,到了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才一下子放松下来,甚至从洗手间出来经过教室的那段路也还是绷着的——我真的困惑了,她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害怕老师,还是因为要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孩子?是不是受到了来自老师的什么压力?
  我也问过小琪老师对小朋友们凶不凶,小琪说不凶啊;问她怕不怕老师,她也摇头说不怕。这件事情让我挺困惑的,不知道这样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不必在意,还是这样是不正常的,需要我做些什么?还是希望各位能给一些意见。
  答 孩子的表现的确是有些反常,如果孩子相信她身边的人,就一定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身体不舒服一定会表现出来;在孩子的经验中,只要她需要帮助,身边的成人一定会帮助她,那么孩子有了病就决不会出现像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况。既然孩子在姥姥面前不再装作没病,就说明孩子对姥姥和老师的看法是不同的,就说明孩子不敢让老师知道自己发烧,不敢让老师看到自己流泪,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孩子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在成人强行要求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他们不知道他们有权利拒绝;在他们受到伤害和摧残时,他们以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所以他们会默默地承受她们遇到的一些灾难;当他们的经历过于使他们感到恐怖和痛苦时,他们会不愿意提起,因为他们一提起不愉快或可怕的事,痛苦的感觉就会袭上心头,为了阻断痛苦,他们会拒绝回忆。孩子不会留住痛苦,当恐惧和痛苦的事件发生时,他们会显得痛苦和害怕,当事件过去有人逗乐时,他们会暂时忘记,但在内心深处却留下阴影,这些阴影时常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些幼儿园,老师每天将孩子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活动,而这些孩子的生命本能却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自我学习,所以老师组织的方式和内容有可能不适合一些孩子,所以那些孩子会感到痛苦,由于痛苦,就会想法逃脱和挣扎,这样的行为会被老师看做是故意捣乱。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的老师,往往会用压制的办法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在一些幼儿园,老师会把这种压制叫做维持纪律,这种维持纪律的事情做多了,老师就会情绪不好,就无法从自己的职业中获得更多的愉悦,很快会造成职业倦怠。幼教这种职业不像别的职业,其对象是身心稚嫩的孩子,老师一旦产生了职业倦怠,对孩子一定不会有耐心。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和家庭氛围的反差就会很大,孩子没有准备好应对这种恶劣环境,所以就会尽可能不使老师发作,而孩子会自然将所有的过错都归于自己,孩子也无法总结发生了这种状况是不是老师还喜欢她,只要老师说喜欢她,就是喜欢她了。当然也不可能一个班里所有的老师都会职业倦怠,但只要有一个出现职业倦怠,孩子们就会受到很多的伤害。
  温馨提醒
  如果上幼儿园时过了入园期,老师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那么家长就要考虑多了解些情况。如果老师人不错,家长可以组织起来,想办法影响老师,多多关心老师的生活和感情,使老师有心力持续去爱孩子。
  如果老师有了职业倦怠,家长应该联合起来与园方沟通,对老师进行适当调整。
  不要用案例中的方式来问孩子,因为那样不会得到确切的结果,孩子很容易接受暗示,有很多时候会按成人的希望去说或随意接成人的话。总结自己的生活环境,需要很好的思考能力,而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尤其环境条件不好,孩子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也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案例中的拷问会造成孩子去注意老师喜欢不喜欢自己,反而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宝宝入园后如何度过焦虑期
  遵照以下8步骤,家园联手帮助宝宝度过分离焦虑期。
  1.拉开距离
  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入园前半年就要有计划地把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逐渐拉长你离开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有意识让孩子独立地玩、看书、看电视等,或多让家里其他人帮助照看宝宝。让他知道,你只是短时间离开他,一定会回来的。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你的信任感。
  2.能说会道
  如果你一向细心,这时候最好能放慢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学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在一个集体环境中,会说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帮助。
  3.结识同伴
  入园代表着集体生活的开始,和小朋友的交往关系会帮助孩子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邀请一两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去户外玩。在你的陪伴下,孩子之间相对容易发展起较良性的关系,在幼儿园的新环境中就会更容易适应一些。
  4.接纳情绪
  尽管作了很多准备,但是孩子还是可能会哭。如果这时候批评他或者讲道理:“哭有什么用?”其实一点儿也没用,只能让孩子觉得,你一点儿不理解他的难处。还不如抱一抱他,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你相信,他会找到办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的态度和你给他的信心,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慰,孩子会感觉得到的。
  5.设计仪式
  设计一个熟悉的道别仪式。有的妈妈分别时会依次亲亲孩子的额头、脸和手;有的妈妈会和孩子约好在大门口时会转身向他挥手道别。如果你发现孩子和你也是难舍难分,不如和他一起设计一部分告别仪式。例如:“你说你再哭几下我再走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数。当然,有时候静静抱一会儿,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6.找到归属
  在幼儿园里为孩子提供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比如,有自己的椅子,放自己书包、杯子、毛巾的地方;有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画;幼儿园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支持、帮助自己的老师等等,让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
  7.解决难题
  有时候,不会上厕所、不会系扣子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在幼儿园感觉不好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训练,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缓解孩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时有没有老师帮忙?帮他进行一些生活训练。
  8.避重就轻
  如果孩子对幼儿园尚比较抵触,回家后尽量少谈幼儿园的事情。不要过多问:“今天我走了后你哭了多长时间?老师抱没抱你?吃饭吃饱了吗?”想办法让孩子从紧张的情绪中跳出来,回到家里后尽量让做他想做的事情,将他的快乐慢慢扩大。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表现,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或者,如果孩子愿意,可以用手偶式的游戏或情境对话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在幼儿园的经历。在这种游戏中,孩子通常不会认为讲述的是他自己。
  另外,回家后不妨多和宝宝进行肢体语言的交流。多抱抱他,说话时摸摸他的小手,这些动作能够安抚他的情绪。
  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8期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循序渐进——我的温柔断奶经
母乳喂养,一直以来是我极力推崇的优质喂养方式,既能省钱又能增加宝贝的抵抗力,何乐而不为,唯一不方便的是母亲很辛苦,国际目前指导建议最佳断乳时间为两岁。我一直对两岁这个时间段信心不足,觉得一岁半是我的理想目标。现在一岁零五个月的童童每日晚上睡觉的时候只吃一次母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非常馋奶,即使没有了还赖着不停的吸,我觉得孩子除了吃奶以外更多的是需要妈妈拥抱的慰藉,还不能够接受脱离母体的境况,下面说说我的断奶经。
初生的婴儿头几天是喝不到母乳的,所以要准备好一段奶粉,喂奶前要先让宝贝吸吸妈妈的奶头,然后再去吃奶瓶,一是为了刺激妈妈的大脑发出信号产奶,二是让宝宝不要忘了如何吃妈妈的奶头,因为奶头是需要孩子叼着奶头然后吮吸,而奶嘴是直接伸带宝宝的舌根处,很省力气,生出的宝宝会自己慢慢爬到妈妈身上寻找奶头吮吸,天生就会,如果长时间不用而是吸奶瓶就不会吃了。
刚初生的宝宝特别爱睡觉,还没有适应外面的世界,要多喂奶粉,喂了一会再喂水,让它不停的排泄,在医院里医生会天天过来查拉了几次尿了几次,目的是喂了排毒,排胎便,防止后起出现黄疸。宝宝爱睡觉,没吃几口就睡着了,这需要家里人用手去弹脚心,宝宝大哭以后会醒来再吃,不要担心弹坏宝宝,脚心是个穴位不怕弹,弹了反而好。初始这招对童童很管用,但后期我咬牙切齿的用力气,他爸用力弹都不管用了,皮实了,人家照睡不误。刚产的母乳是米黄色的还有很多油,初乳特别营养千万不要扔掉,挤出来一点一点的都要倒在瓶里给宝贝喝了。奶多以后,宝贝吃不了可以挤出来冷冻在冰箱里以备不时之需,可以储存6个月,要编上日期和毫升数。奶又分前奶和后奶,前奶很清很稀,后奶很白浓稠,前奶是给孩子解渴用的后奶是抗饿的,所以吃了前奶一定要吃后奶,不然没吃到后奶的宝贝过不了多久又饿又会哭起来。喝母乳的宝贝不需要另外补充水分,八个月添加辅食最佳,一周后添加盐,一周后练习走路。吃不完的奶要用手或者吸奶器给挤出来,这样才会告诉大脑宝贝吃完了需要再造奶了,才会制造更多的母乳。
刚开始的时候童童一晚上要吃四五次,后来变成两三次,我慢慢控制成两次,一次。孩子形成习惯到点就会哭着要吃的,如果不去理他,拍拍他,哭一会他就又会睡着,如果哭的很凶,就给他喂点水,第二天他还会在这个点醒,但你还是这样,一般三天后基本上就适应了,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童童一岁多一点的时候给他断的晚上的奶,以为考虑到影响睡眠,这个年龄也大了,晚上消耗低不需要给他喂奶了,于是决定断了。刚开始的时候哭的没完没了,过来掀我被子找奶,我就裹着被子不让他掀,他就啊啊大哭,就这样哭了两天,第三天就没再起来了。
最难断的是中午的奶,专家不提倡睡觉前吃奶,把吃奶做为催眠药,对肠胃也不好,养成了习惯,没奶就睡不着,起初都挺好的,姥姥哄着就睡了,有时候自己躺在床上玩着被子就睡着了,后来大点了有思想了,就开始赖着吃奶睡觉,周末放假的时候妈休息,我带孩子,他闻着奶香就不肯善罢甘休,又哭又闹,就怕当妈的心软,受不了这般折腾,只有妥协,一来二去只要我在家中午吃奶睡觉成了习惯。断奶用了两天,撕心裂肺的哭啊,抱着我,抓我,往我身上赖皮,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用尽方法都不见效,就想吃奶,最后哭了三个多小时,看着照片睡着了,枕巾都湿透了。第二天哭了一个小时睡了,周一也就没想头了,第二个周末就没再吃奶睡了,成功!
再后来就是断的早晨的奶,因为早上着急去上班,这小子就赖着吃不肯松开,于是觉得接着断!这时候是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到了六点多童童就开始叫“奶-奶”,我不搭理,哭。。。“昨天晚上妈妈告诉你了,早上不吃奶了,童童长大了。”“不要!”接着大哭,“喝点水好吗?”“啊-啊-不要!”哭。。。哭了一会,累了“奶啊-没有啊”就睡着了,过了一会“喝水,”我去倒了,他喝了一大口,倒下睡着了。第二天哭了会就又睡着了,第三天也不闹了,不过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说“奶-奶。。。”我抱出来把完尿,给他冲上200毫升奶粉,喝了就心满意足了。
接下来是晚上的这顿奶,逐步的断奶,我的奶也很少了,晚上睡觉吃不了几口就没了,我要把他放在床上,他不愿意,非要继续吃,目前还没想好什么时候断,一岁半再说吧,不知道到时候彻底的断奶会不会晚上更难入睡,现在开始给他读故事吃奶睡觉,想逐步的过渡到听故事儿歌睡觉,慢慢来吧,目前为止一切都很成功。
不知不觉断奶了
本想着从老家回来再给他断奶,赶上回家同学聚会,话说多了又有一些感冒头疼的很,于是就洗洗睡了,让童童晚上跟妈睡。早上起来,听童童咧咧,跑到妈的房间,童童说喝水,妈跑去厨房倒了点水给他,他哭着说:“奶-奶啊-奶!”妈妈只好又答应着跑去冲奶,奶冲好了拿给他,他又开始哭起来,指着我说:“你的奶!”我和妈相视一笑,一夜过去了,这小子还没忘。妈妈说,昨晚他叫妈妈,妈妈告诉他:“妈妈洗澡去了,”叫了两次,听着故事就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夜里准备睡觉的时候,童童好像忘了吃奶的事情,听我讲了两个故事,对着阳阳(电灯)说拜拜,就关灯睡觉了。
第三天,晚上,好像不怎么困,讲了两个故事,关上灯,想起了吃奶来,我说妈妈没有奶了,咧咧几声就睡下了。
第四天,妈妈说就这么断奶了,要不再给他吃吧,多可怜呢,呵呵,不断奶闲我不断奶,断了奶又可怜童童,哎,想想童童要比北京的娃们幸福的多,吃到一岁七个月,还想什么呢。现在童童睡觉的时候喜欢让我揽着他,他的脸贴在我的脸上睡觉,从我身上需求更多安慰吧,爱你我的宝贝!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奉贤区
留着,好有用的帖子!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杨浦区
看着贴子名字改了几次了。这两天天气转变,宝贝正好咳嗽了~哎,宝贝生病,妈妈最心疼了
宝宝健康成长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闸北区
微笑之王~哇咔咔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
工分:2769
一个人虽然自由,但两个人,心才温暖……
囡囡,爸妈牵着你的手,大步大步向前走,哈哈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
不错不错
学到了很多!
橙子吃奶粉,茁壮成长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杨浦区
等待中药贴中~希望宝宝健康!
宝宝健康成长
注册日期:
来自:北京海淀区
大床-小床-分床
是否添置一个婴儿床
所有怀孕的妈妈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和父母睡一张大床还是单独买个婴儿床给即将出世的宝贝。
我的建议是买个婴儿床吧。
一 不会互相影响。
一张床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睡,睡眠质量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可以睡得很好,很踏实,两个人会被对方的翻身或者呼噜声吵醒,如果三个人那就不是呼噜声而是小孩睡醒饥饿尿床的哭闹,被父母吵醒的哭闹,说白了,一张床三人一个也睡不好。
二 不至于因为熟睡而压到孩子
我妈医院有一位妇产科的护士,刚生完宝贝很开心也很劳累,在一天晚上由于过渡疲惫睡着了,因为睡得太熟以至于翻身也不知道,压到了宝宝也不清楚,灾难就发生了。我想这不是个案,身为一个妇产科护士难道就没有这点警觉吗,那真的太累了,如果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婴儿床上这种致命性的错误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宝贝睡在婴儿床上,妈妈晚上喂奶的时候势必要起来,把孩子抱在怀里坐在椅子上给孩子哺乳。既不会压了乳房造成奶结又不会压到自己的宝宝,而且宝宝吃起来也很舒服,不用老保持一个侧卧位置。
三 能够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
毋庸置疑,不和父母睡一起,不必呼吸爸妈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能够呼吸到更加新鲜的空气。
是否和老公分床
当时生完童童的时候,赶上老公新官上任,焦头烂额的事情很多,而且经常失眠,他最终连一天产假也没休息。起初我觉得一家人都要睡在一起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后来觉得这种想法很不科学,一个人睡不好何必再拉一个垫背的,务实主义向来崇尚于效率第一,无奈我一个人睡一张1米8的大床,童童睡他的婴儿床,孩他爹去别的屋睡了,不过谈好了,周五周六是回归日,要来大屋里睡的,不过童童每次早上醒来看到爸爸妈妈都在也会很开心。
当然还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次在55看到一个孩爸育儿日记很受感动,一般都是妈妈写怀孕生孩子育儿,而这位特立独行,很有责任感的爸爸,哪像我们那位,让你怀孕了其他好像都是女人的事情了,他视乎觉得自己帮不上啥忙,但是在这些帖子发到很多页以后就断了,隔了很久,他老婆上来说的:他老公由于晚上休息不好,太疲惫了,出车祸去世了。看这个帖子的时候我还在怀孕的时候,很伤心,所以决定一定要让老公休息好,上班已经够累的了再加上本来就压力大容易失眠,不要受孩子晚上哭闹的影响休息和工作,我比较还在休产假一个人晚上完全可以应付的了,说是这么说坐月子期间如果自己调节不好,很容易产后抑郁症,休息不好,工作强度大。扯远了。。。
与孩子同睡
一岁五个月的时候童童大了,小床已经容不下他了,半夜爬起来不是碰胳膊就是碰脑袋,夜里“嘣嘣嘣”的,天气也冷了,我妈怕他感冒让我搂他睡。自我感觉很好,特别是一岁七个月断奶以后,自己有一点失落,孩子长大了,夜里和妈妈搂着孩子吃奶的图像只有在记忆里了,这么安静的夜晚只有我们俩,那感觉真的很棒!不过,现在他睡我边上,想他的时候可以搂搂他,亲亲他,追着他给他盖被子。童童也很喜欢妈妈睡在他身边,他觉得踏实。有一天说妈妈是童童的心肝宝贝,心里很知足。
  孩子(无论是婴儿还是儿童)和父母同睡一室有许多好处。对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和父母的分离有时会使他们在睡觉时产生焦虑感,而与父母同睡一床则可减少这种焦虑,使他们在入睡时更有安全感,知道他们不再孤单。和父母同睡的孩子夜里相对平静些,梦游或做噩梦的现象相对减少。和孩子(们)同睡一床,父母更为放心,睡得更好一些,同时身体上的接近可以增强两代人的感情。
三岁之前分床睡
分床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最好在孩子3岁之前与父母分床睡眠。因为孩子到3岁左右时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童童才两岁一个月,正遇到这样的问题,目前还属于把尿阶段,以下为专家观点。
  分床:心理咨询
  主要观点
  ·3~6岁是“俄狄浦斯期”,最好在3岁之前分床和分房。
  ·涉及到和性相关的问题,家长可以创造性地回答。
  ·有时不是孩子不能独立,是母亲自己有分离焦虑。
  ·最影响到孩子的不一定是分房本身,而是家庭关系模式。
  从教育的角度,现在的母婴教育往往会讲什么是最好的(或者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最好”),什么都定量。其实什么时间最好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很重要。
  其实,最影响到孩子的不一定是分床(房)本身,而是从房间安排中体现出来的家庭关系模式,包括亲子间的期待和依恋关系。这种模式会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出来。
  应对“俄狄浦斯”敏感期
  在1~3岁之间,孩子经历了一些关键事件,比如断奶,大小便训练等。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能够区分自己和外部,产生独立性和控制感。孩子已经有能力从外部世界独立,因此这个阶段适宜分床以及分房。
  根据精神分析,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从性心理角度来说,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床,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在临床上,也确实有一些个案,记得早年间听到或看到父母间的性事,对性心理产生刺激性的影响。实际上,不是不分开一定会出问题,而是出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在3~6岁这个关键期,孩子需要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是他没有能力介入的,接受这一点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6岁之后,孩子逐渐进入潜伏期。这阶段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如果在小时没有分开,那么这个阶段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床(房)。而到青春期孩子会再次回归对自身的关注并产生性的冲动,如果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还没有完成“分”,可能提示出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父母:越担心,越难办
  1、成长的烦恼
  ·家长典型担心:“分床(房)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在儿童成长中,比如断奶,上幼儿园,孩子都可能体验到痛苦,会发现有些愿望不能实现。父母需要认识到,每一次成长都包含一 定的痛苦,不可能让孩子完全没有痛苦地成长。
  2、性,尴尬吗
  ·孩子典型问题:“为什么我不能和妈妈睡一床,爸爸却可以?不公平!”
  ·家长典型担心:“向孩子解释的过程要涉及到夫妻之间的关系,会不会让孩子产生和性有关的联想?”
  孩子在3~6岁,会对男女身体的不同感兴趣,这是正常的。父母可以用适当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回答相关的问题,让孩子理解父母住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当他长大了,也可以结婚,和另一个人住在一起。
  这个解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父母心态上要觉得这是正常的。父母们既然能想出孩子是鸟衔来的之类的说法来回避问题,相信也会有足够的创造性来很好地回答问题。
  是孩子分不开,还是母亲分不开
  ·家长典型问题:“我女儿有恋母情结,我老公有恋网情结。只好我和女儿一间卧室了。和女儿分睡,有点难。”
  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亲长期不在家,或父母之间关系疏远,所以母亲和孩子会长期睡同一张床。尽管不是有意识的,但孩子有时会幻想他能替代父亲的位置。孩子的这种替代幻想并不是一定不好,但如果过度,就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分床:儿童教育主要观点
  ·分床和分房越早越好。
  ·不能分床(房)对男孩尤其不好。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处理要点。
  很多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甚至到小学中高年级还不能分开。原因是孩子的依赖性太强,而作为父母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没有必要太看重。孩子对童年的记忆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对于孩子而言,他在两三岁甚至是一岁发生的事对他大脑发育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一个人睡”可以以点带面让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独立。
  分,越早越好目前的现状是,有国外背景的家长往往非常理解分床、分房,执行得早,一般在两岁以前就能做到。那时孩子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比较容易操作。但很多家庭是到四五岁,孩子对睡眠的环境(甚至气味)已经非常习惯,那时候要分床或分房就比较困难。有的家长“下定决心”,但孩子睡下后又钻回来,说自己做恶梦,害怕,结果又难以坚持。
  这个问题孩子越大会越麻烦。我曾经接触过一个12岁的女孩,不能自己独睡,必须有小阿姨陪。她甚至晚上不敢一个人在家。开始培养她独睡的时候,要把全家的灯都开着,慢慢过渡到开客厅的灯,开着门,后来是卧室开夜灯,这样一年后才能够独睡。所以分房和分床都是越早越好。
  ·“分”不开,女孩依赖,男孩脆弱
  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孩子,那些到了学龄还没有分床、分房的孩子往往问题会多一些。比如女孩往往独立性差,依赖性强,难以参加夏令营这类集体活动。
  男孩子问题会更多一些。因为社会要求男孩子要能够保护别人,而这类男孩子往往恋母心态比较严重,性格敏感脆弱。年龄大一些的还会受到同伴的嘲笑,遇事都需要去“问我妈”。由于我们的教育已经过于女性化了,这些孩子的性别角色方面就会有更多问题。
  中国家长一般都会在生活中管得过细,在衣食住行上特别操心,但对孩子的情感发展,独立性、自信心等方面却很少过问。说到根本上,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家长不仅需要让孩子能够分床(房),而且要把“让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成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不同年龄,不同“分”法
  对已进入青春期、十二三岁以上的孩子,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信心。要用引导的方式,以一种“我和你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他讨论有什么困难,尊重他的自主意识。
  对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多谈,比如谈谈其他小朋友是不是已经睡自己的房间,你是怎么想的?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应该多鼓励他。可以用“我们实验一下”的方法,比如一周安排一两天作为独自睡觉日,让他自己体会一下这种感觉,然后循序渐进。
  对于3~6岁的幼儿园小孩,这个年龄他希望成为人群中最好的,所以要多夸他,比如说,你看你如果能自己睡一个房间,就和动画片中的某某都一样棒了。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他开始独睡之后,第二天一定要问他睡得怎么样,好不好,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自己的感觉可能说不出来,所以家长要先问,然后给予鼓励。
  对于更小的孩子,一般只要培养好睡觉的常规就好了。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在睡前看过于激烈的电视,不要觉得“他看不懂”。要制造一种安宁的气氛,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安睡。
  分床:儿科医学
  主要观点
  ·1岁以前坚持一下,就可以成功分床。
  ·分床(房)不要选择儿童生活变动大的时间。
  ·安全最重要。
  对待不同孩子还是要不同方法,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愿意分房(床),大的方向上是要把握的,但具体做法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
  分床:1岁以内要坚持
  东方家庭一般是和婴儿同睡一张床的。西方家庭则一般从小不仅分床也分房的,但他们的育儿习惯也在变化之中。作为一种折衷,从婴儿一生下来在同房间分床比较好,这样夜里照顾孩子比较容易,同时也让孩子习惯睡自己的床。具体做法可以是让童床挨着大床,把童床靠近大床一侧的栏杆放低就好。
  不过坚持分床也有困难。主要是在孩子生病时,为了喂奶、照顾孩子方便,往往就把孩子放在大床上。等到病好了,再让他回去,可能就还不回去了。所以要坚持分床,在1岁以前要坚持一下。
  分房:不必扎堆标志期
  对于分房的时间,我认为4岁左右会比较合适。因为小的孩子晚上更需要照顾,和父母在一起会比较心安。
  有的家长会选择在孩子入幼儿园、或入学这样的标志性时间分房,这样做并不好。入园、入学本身就是重大的转变,再加上分房就会让孩子压力更大。如果要分,应该在入园或入学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较好,因为孩子已经比较稳定。可以利用的时机是在换房、搬新家时,可以借机给孩子安排自己的儿童房,还可以让他参与设计布置。
  儿医提醒:安全第一
  不论孩子什么年龄,都要防止出现跌落事故。如果婴儿期分房,听见孩子哭闹不能听任孩子哭,因为孩子可能会发生碰撞或其他事故。另外床上用品要注意,一般中国家庭往往被子过厚,孩子踢都踢不开,容易发生窒息事故。
  难题处理
  ·孩子分房之后尿床怎么办?
  a:当孩子出现尿床或者其他负面行为时,不要立刻假设是分房(床)造成的。也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批评或其他事情,要具体分析。如果真是因为分房,那么要和孩子交流,看是不是房间的布置有问题,比如晚上有怪影让孩子害怕,把不好的布置去掉就好了。
  ·孩子怕黑,可以用夜灯吗?
  a:夜灯只宜作过渡的辅助措施,不宜长期使用。因为夜灯会影响深度睡眠,影响到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不长个儿。
  ·孩子蹬被子怎么办?
  a: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担心孩子冷可以给孩子穿合适的睡衣。
*** 叮 当 andi 的 育 儿 经***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
工分:1625
学习了。。
分床真的是要坚持的。。
我宝宝就一开始睡小床很安稳的。
然后我自己鲜格格的把她抱在身边睡。。
结果睡了2天。。再把她抱回去就不行了
晚上总要醒过来闹闹。。哭了安抚还不停。。一定要抱起来放在自己身边。。
就睡了。。。
爸爸妈妈都爱你……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创精选童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