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材料对哪个波长的光敏感材料

光敏感化学物质,比如卤化银之类的,还有哪些?求专业人回答_百度知道
光敏感化学物质,比如卤化银之类的,还有哪些?求专业人回答
提问者采纳
硝酸等不稳定的酸都可以感光.所以一些存在不稳定化学键的物质比如不活泼金属卤化物,原子外层的电子获得能量并离开原来的原子物质对光的敏感性主要是因为物质表面的原子在经过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后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卤化银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见光易分解中学化学课上老师一定讲过为什么盛硝酸的广口瓶是茶色的。就是这个原因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问题补充&&
1)绿光光子能量E0=hν=hcλ=6.8×10-19J-3.3×10:(1)绿光光子的能量为3;答.63×10;所以Ekm=hν-W=3?34×3×-19J=2,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8×10-19J.(2)若用此绿光照射逸出功为 3.8×10-19J.(2)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hν=Ekm+W.6×10-19J的某金属.0×10-20 J?7=3
沙慥 &2-04 16:33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相关知识点: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 [叶绿体、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故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450nm波长的光处吸收情况远大于600nm的波长处吸收情况,故B正确;由550nm波长的光转到670nm波长的光时,吸收增多,光反应阶段速率加快,C3的还原增多,C3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土壤缺镁,造成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那么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的色素,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相关知识点: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 [叶绿体、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人眼感知到的颜色与真实物理世界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补充==========1。人眼看到的颜色与可见光谱上的频率是怎样对应的?混和颜色可以代替单一颜色(频率的光)吗?2。如何判断不同人眼中的同一颜色(频率的光)是否一样?不同的生物呢?如果他们都不是色盲。3。如何像物理的定义一样精确定义“色盲”?
按投票排序
真实物理世界没有颜色这回事,只有频率。
我们看东西其实就是用眼睛接收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我们把感受到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映射成不同的颜色。遇到过高或过低频率的电磁波(红外线等等)眼睛处理不了,所以就看不见。所以,颜色只是人的主观感受,不是物体的客观属性。物体只是在发射或反射电磁波。------------------------------------------------------------------------------------------------------以上是我第一次的回答,今天看下面又加了问题描述,那我就尽我所知再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人眼看到的颜色与可见光谱上的频率是怎样对应的?色彩有三个方面,色相,亮度,饱和度。色相就是颜色类别,比如红色和黄色。色相实质上就是电磁波的频率。可见光谱上表示的都是色相的变化。可见光谱如下亮度顾名思义指颜色的亮度,本质上就是电磁波的幅度。电磁波幅度大,亮度就高,这个颜色就亮。亮度顾名思义指颜色的亮度,本质上就是电磁波的幅度。电磁波幅度大,亮度就高,这个颜色就亮。饱和度又称纯度,是指颜色中白光的比例。饱和度高的话,白光就少,颜色就比较正,比如大红色。饱和度低的话白光比例大,颜色比较发白。所以说光谱只是表示了色相这一维度。不能完全表示我们见到的颜色。我们见到的颜色是三维构成的。上图是HSV颜色空间,H那圈代表hue(色相),S方向代表saturation(饱和度),V代表value(亮度)。另外,生活中的颜色一般都不是上图的那么纯,因为都混有杂色,这使得我们感受到的“色彩”更加丰富。PS:我记得前几年还流行一个说法,粉色不存在,是人脑虚构的。这种说法大概由于没在光谱上找到粉色吧。上图我们可以看见粉色部分,粉色其实就是饱和度低的红色。混和颜色可以代替单一颜色(频率的光)吗?这个问题很好啊,我也纠结过。如上所述,不同的色相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而任何两个频率相加是无法合成另一个频率的。所以说红光和绿光混合,得到包含两种频率的“黄光”只是人眼的感觉,和单一频率的黄光本质不同,只是人眼无法区分。接下来解释为什么说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这就涉及到人眼对颜色的感知了。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杆状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明亮感觉,锥状细胞不仅能产生明亮感觉还能辨别颜色。根据视觉三色学说,锥状细胞有三种,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线的刺激最敏感。下图,横轴是光的波长,纵轴是三种锥状细胞对所有颜色的感应强度。在此感谢 在此感谢
的评论,原来的图是错误的。比如说,眼睛接收到红光,那么蓝色锥状细胞没感觉,绿色锥状细胞基本没感觉,红色锥状细胞感觉很强烈,那么大脑认为 ——这是红光咯。又来一个纯黄光(单一频率),红色和绿色锥状细胞都有一定的感觉,但是不太强烈,那么大脑觉得,这是黄光。再然后,红光和绿光合起来射向眼睛,这次感觉和上次一样,还是红色和绿色锥状细胞都有一定感觉,那么大脑依然觉得这是黄光。所以说,混和频率光在人的感觉上是可以代替单一频率的光的。这只是人的感受。实质上多个频率的光相加是不能合成另一个频率的光的。2.如何判断不同人眼中的同一颜色(频率的光)是否一样?不同的生物呢?如果他们都不是色盲。第一个问题,前面说过颜色只是人的感受,对于感受的分析那就涉及神经生物学之类的。这个我也不懂。第二个问题,不同的生物对同一频率光的感受肯定不同。夜视动物(老鼠等)基本没有锥状细胞,那么他们无法分辨色相(光的频率),只能分辨亮度(光的强度),所以看到的是黑白世界。又比如,据说螳螂虾有12种锥状细胞,那么它们大概就可以区分红绿合成的“黄色”和单一频率的黄色。它们可以看见更丰富的颜色。这个真是难以想象啊。3.如何像数学的定义一样精确定义“色盲”?这个涉及生物,这方面我不是很擅长,如果有错请放心大胆拍。色盲有多种成因,其中一种机理就是遗传基因控制的色素缺乏,使得有的锥状细胞不管用。看锥状细胞那个图,如果一个人少了红色曲线,即缺少感受红色的锥状细胞,那么这个人认为红色不过就是浅一点的绿色。————————————————————————第三次更新一些废话鉴于这个问题本身比较基础,所以我假定关注这个问题的人相关的物理知识不很深厚,于是在回答中尽量深入浅出地讲解,权作抛砖引玉。这使得这个回答比较简略,不是特别严谨。后来这个回答竟然上了日报,我觉得惊讶又开心。但我的回答并不是最好的,因为这里其他很多回答给出了更透彻的解释或者详尽的数学理论,比我讲得更专业,大家可以参考这些答案寻求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我看到一些人说这个问题是常识,这都不懂很愚蠢云云……可是我注意到这样说的人往往是电子专业或是理工类= =。这样秀优越真的大丈夫么?我觉得知乎就是问问题的地方,没有什么问题不值得问。何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你仔细观察下左右眼单独看到的颜色。一般而言是有色差的。
牛逼的程序员看代码就可以直接看到一个个美女,正如我们看到自然界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一样
更新-------------最初回答(部分错误更正)原本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不过想了想,这种问题一定有很多文献可以参考,不需要自己去写一份了吧。这个帖子回答了颜色的定义、颜色和光的区别、光是什么、人眼中看到的颜色和光有什么关系。之后来说了一下神经层面的原理。再之后涉及了如何辨别颜色(这里可能不仅涉及了感觉,还牵涉到了知觉),还有颜色可分等问题。我想能够侧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这个帖子回答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作用,这两种感光细胞了解一下大致就能从机制上了解一下了。我们学的时候是三种、黄绿、黄蓝和黑白(视锥细胞是三种,红(570nm)绿(535nm)蓝(445nm),这里说的三种是拮抗细胞,是视锥细胞与神经节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蔡厚德,2010))。可以baidu一下或者Wiki一下,参考词条也放到这个帖子下面了。这个帖子大致希望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说明为什么红是黄蓝而不是其他字……虽然这个问题和题主问的貌似没有关系,不过如果了解到了每种颜色都是一种定义后,对题主的疑问应该也有所解答吧。这个帖子的前两个回答能够回答如果两个人看到的颜色如果完全不同,但是命名相同,那么会怎么样。第二个答案貌似就是第一个回答中的“功利主义”观点,如果输入和输出都一样,中间过程是啥都没关系。结合目前这个问题中的答案,以及答案的评论,再加上上面的这些参考资料,应该能够为题主答疑解惑了。----------更新看到了问题的更新,也看到了回答者的相关更新。个人的观点还是先去看原先回答的上面的这几个帖子。已经把问题的一大部分解决了。也希望其他回答者能够查过相关的问题或者资料再进行回答。说几点与他人不同的吧。1.1、光谱的问题参看这个回答。1.2、混合颜色与单一颜色个人认为,无论是怎么样的光进入眼中,经过一系列的换能过程,神经过程,最后到人眼中颜色是相同的,并且没有人能够分辨他们,那他们的颜色就应该是相同的。至于其余生物或者能否通过物理手段将两种光区分出来,如果不能影响人分辨的话,那么这种差异对于颜色这个问题是可以忽略的。或许这同样利用了“功利主义”的说法吧。2、个人认为探讨其余生物的主观感受在目前的水平下很困难。希望得到狗或者猫看到的颜色并与人的颜色做对比,跟希望与动物比痛感,比味觉等几乎是一样的。甚至两个人之间的主观感受都无法相互比较。3、关于色盲的问题。大部分色盲是遗传的,这是因为编码视锥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基因除了差错。常见的红绿色盲者无法分辨红色和绿色。还有另外两种色盲:绿色盲者缺少感绿色素,红色盲者缺少感红色素。还有一些少见的色盲,蓝色盲者的视网膜中缺少蓝视锥细胞,这种人无法区分蓝色和黄色全色盲者看不见任何颜色。(蔡厚德,2010)另:关于视觉视锥细胞和拮抗细胞之间的关系,不过其他答案都没给引文,所以我传一个有引文的吧…… = =翻引文好累……这张图能够看到,蓝视锥是不参与白黑的拮抗过程的。这张图能够看到,蓝视锥是不参与白黑的拮抗过程的。由阿九同学提醒,这个编码在视神经之前。由阿九同学提醒,这个编码在视神经之前。这是阿九的回复,来说明为什么蓝细胞没有连在那个普色对抗中的黑白中。感谢指正。因为三种cone的数量比例不一样, "red" cones (64%), "green" cones (32%), and "blue" cones (2%),而且,s-cone多分布在中央凹之外,对亮视觉下的精细识别能力的贡献不大,因此对亮度信息的输入很少,但应该还是有的再另:有没有感觉这两张拮抗的图中频率都不一样……甚至红和黄都不一样……另:有了解的同学麻烦告知一下,我这么截图然后写出引文和引文的引文,是否还是侵权的……参考:Wichens, A.P. (2009). Introduction to Biopsychology. 3th ed. Pearson Education Ltd.蔡厚德 (2010). 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李新旺等 (2008). 生理心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世上本没有颜色,有了光,有了眼睛、有了视神经也便有了颜色。上图,自己画的,略丑,而且经知友提醒还发现写了个错字,乃们凑合着看吧,知道个意思就行辣:大家都造,自然界的光谱带很宽,但是我们人眼能看到的只有很窄的一段频率,我们管这些频率的光叫可见光,好了,为了讨论方便我们约定以下所讨论的光都是可见光,而且是太阳光,人造光以及偏色光先不谈。图片所显示的是人眼看物体的原理:由光源发出包含各个频率的光,这些光照射到物体上,由于物体表面物质的物理性质导致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吸收,另一部分光被反射出去。而反射出去的光所组合成的颜色就是人眼所接受到的颜色,反射的光照射到眼睛里,眼睛把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产生画面,人就看到了颜色。如图所示,假设入射的时候有四份光,反射的时候就只剩两份了,所以这个物体的颜色就是这两份光所组合出来的颜色,当然,还有两个极端的情况就是完全吸收和完全不吸收,如果物体将所有入射光都吸收了,那么就没有光反射到眼睛里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黑色的,如果物体完全不吸收光的话意味着所有的入射光都反射到眼睛里了,那么人看到的就是太阳光所有频率的光组合在一起的颜色也就是太阳的颜色——白色。以上讲的是颜色的外部原因,即物体的物理性质决定眼睛将接收到哪些频率的光。但是颜色还有人的因素,就是由于人脑的作用将这些接受到的光处理成什么样的图像。可惜我们都只是自己脑子的主人,我们并不知道同样频率的光在别人脑子里呈出来的相是什么颜色,就像我不知道同一个苹果在我看起来的红和别人看起来的红是不是同一种红,会不会由于脑神经之间的差异导致红的程度不一样?会不会光滑程度不一样?会不会明暗程度不一样?也许我们所有人管同一个颜色叫红颜色,但是我们看到却各是各的颜色。可惜还是那句话,我们都只是自己脑子的主人,永远不造同一个颜色在他脑子里呈出什么样的精彩来。所以我们以为我们看见了世界,其实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世界在我们脑子里呈的相而已。所以我们都是孤独的,我们看似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是其实又各自活在自己的表象里。
中学物理只讲了世界是原子组成的,所以才有很多人不知道颜色的本质吗?客观上没有颜色,酸甜,痛痒这些东西的存在,如同“熊基因,为复制自己构建了熊和熊窝”类似,各种感觉是生命为维持存在和发展,而进化出的“计算代理机制”,像是背熟了乘法表,一下子就算的出八个九是多少一样,各种感觉的存在,使生物体以最快最优的方式,对外部世界的状况做出评判反应。头脑中的颜色是如何进化来的?(凭记忆答)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接受阳光照射时,不同生物体在不同时间阶段反射阳光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识别各种物理实在,而产生颜色。大意。你我眼中的色彩一样吗?一样的。进化论加社会学:我们共同所处的环境,是我们自身所造成的,是相对于我们而存在的;是你我彼此之间和我们与外在之间共同互动的结果,没有这种互动就没有你我和外在。(但愿你理解)参考书目《生物中心主义》《心灵自我与社会》《当经济学遇上心理学》《解析彩虹》
红色是视觉感知的一种分类方式,普通人即使感知到红色的信息不一致,但分类都是一致的。色盲的分类则是不同的,划分的颜色类集合没有正常人多。
不请自答。答主最近正在学习色度学,看到这个问题有些小激动。看到前面一些答主说真实物理世界没有颜色这回事,只有频率。我基本认同,但是严谨的说应该是“真实物理世界没有颜色这回事,只有频谱分布。”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色彩都是由一些连续或不连续频率的,强度不一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和不可见波段)组成的。单一频率的光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同一种色彩可能具有不同的频谱分布,同一种频谱分布一定是同一种色彩,后面再解释。下面开始正题:色度学(数学预警:有数学恐惧症,对积分式、坐标系、复杂分式恐惧的同学请在男票、基友或女汉纸陪同下观看)--------------------------------------------------------------------------------------------------------------------------------------------先说说色度学的基础理论。三基色理论:对于可见光波段电磁波(400nm~780nm),正常人眼会对其产生响应,产生“颜色”这种感觉。那么人眼是如何响应的?杨——赫姆霍兹散色学说认为:人眼视觉系统中存在三种光谱特性不同的锥状细胞,分别为红(R)、绿(G)、蓝(B),其光敏特性曲线为、和,如下图:(顺便提一下, (顺便提一下, 给的那个图不是锥状细胞的直接感受刺激值,而是RGB混色曲线,后面会提到。)当光谱分布为的光进入人眼后,三种锥状细胞的输出分别为:最后这三个输出作用到视神经系统后综合产生彩色的感受。对于同样的视觉输出、和,可以有多种光谱分布,即同一种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光谱分布,但同一种光谱分布,跟三条光视效率曲线积分的结果一定是一样的,即一定是一样的颜色。--------------------------------------------------------------------------------------------------------------------------------------有了以上基础理论,就可以先尝试解答题主的问题1:颜色就是由光谱分布与人眼三刺激值函数积分得到的,而混合颜色(即混合光谱)看上去是有可能调制出单一颜色(即单频光谱)的(实际上有些可以,大部分不能)。第二个问题也能回答,但是由于涉及到“颜色是否一样”这个问题,我想放在2里面讲。此时,可能题主会问,积分出来的也就是三个数字,如何跟我们日常所见颜色结合起来呢?下面就引出了CIE标准色度学系统。1931 CIE-RGB计色系统为了准确描述颜色,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在1931年开了个会,做了个实验:用三个单色分别为700nm(R)、546.1nm(G)和435.8nm(B)的光作为基色,在2°视场范围内匹配出等能光谱的各种颜色。实验过程这里就略了,直接给结论:规定当三个单色配出标准白光时,三个基色的量为R、G、B三个基色的单位,用[R]、[G]、[B]表示,例如当1[R]+1[G]+1[B]为等能白光(啥叫等能白光?就是所有频率的光强度一样,光谱是一条平平的直线),此时三个基色光的通光量之比为1:4.1。然后又根据实验数据给出了匹配等能光谱色的光谱三刺激值函数、、,就是
给的那个图,我就不贴了。(不要问我这曲线怎么测出来的,还有负值。。。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它的值确实是对的)这三条曲线的意义是匹配单位辐射功率单色光的RGB三基色系数,即对于任一单位辐射功率的单色光颜色由此可以看到,从数学上看,单色光是可以混合调制出来的,但实际上,很明显可以看到在435.8nm至546.1nm波段为负值,但是现实中基色通光量最小就为0,不可能为负值,所以435.8nm至546.1nm这一波段的单色光是无法靠RGB三基色调制出来的。那么对于非单色光,任意光谱分布的RGB三值可以由积分得出人对颜色的直观感受是色度+亮度,所谓色度就是指什么色,比如红色、绿色就是指的色度,亮度很好理解,就是亮绿色、暗绿色这种区别。但是RGB并没有将这两种物理量直观的区别开,于是人类就开始用数学来装逼了:把、、归一化,得到:这个,所以就可以用和来表示整个色域,画出RGB色度图这个图只表示色度的区别,因为亮度这个变量在归一化过程中已经被去掉了。这个图只表示色度的区别,因为亮度这个变量在归一化过程中已经被去掉了。例如某颜色的三基色系数为R、G、B,它的亮度就是(R+4.1B)lm。然后定义m=R+G+B,称之为色魔,不,是色模。用这个色魔,啊呸,是色模,来做归一化:,,,它们的关系就是r+g+b=1,所以b就可以用1-r-g来代替。得到的r、g就是在RGB色度系下的色坐标。图中任意两个色度(即图中两点)可以按不同比例调制出它们连线段之间的其它色度。所有的单色在舌形区域的轮廓上,可以看到基本上舌形区域的轮廓线大部分不是直线,故这些地方的单色是不可能被调配出来的,只有从540nm到700nm段近似是一条直线,这上面的单色可以被大致调配出来。本来这个色度系已经可以完备描述整个色域,你以为这就完了?too young too naive,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逼格!他们仅仅因为、、里面有负值,所以就傲娇的用数学再次提升了自己的逼格!CIE说,颜色不应有负值,便有了1931 CIE-XYZ计色系统。1931 CIE-XYZ计色系统CIE在RGB色度图中大笔一挥,画了三条线,对,就是上面图中包围舌形图的那个红色三角形!然后进行坐标变换得到新的XYZ坐标系。这三条线看似随意却是人类长期用数学装逼的结晶,它怎么来的我不能告诉你们,反正要很高的逼格才能理解,但是它的确实现了人类傲娇愿望:1.色坐标、刺激值这些统统不能有负值能有负值有负值负值值。。。。2.Cb那个点是新坐标的原点,Cb到Cg是新坐标系的y轴,且这段长度在新坐标系里长度为1,Cb到Cr(Cr被遮了,自行脑补)是新坐标系的x轴,且其长度也为1。3.Cr到Cg线段上的点在新坐标系中还是在这条线段上。(你以为这是废话么?当然不是。你以为这个坐标变换是线性变换的么?线性变换怎能体现高贵的逼格,变换当然是非线性的!为什么不能是非线性的?因为——)4.原坐标系中等能白点坐标为,到新坐标系中还得特么是这个坐标,不准变!最后得到了新的三刺激值、、的归一化函数转换关系式、、(数字有点多,直接截图了):你问我怎么得到这个转换关系式?呵呵,骚年你确定要探究真相么?根据上面4条傲娇的愿望可以列出一个关于各个系数九元一次方程组(那画面太美,我不敢写),呵呵呵,学长只能帮你到这了。你问我怎么得到这个转换关系式?呵呵,骚年你确定要探究真相么?根据上面4条傲娇的愿望可以列出一个关于各个系数九元一次方程组(那画面太美,我不敢写),呵呵呵,学长只能帮你到这了。有了这三个函数,就可以画出色度图了,发个图你们随意感受下:这个只是个归一化的三刺激值,实际的三刺激值还没有,没有实际值就不能表示亮度,怎么办?狡猾的人类直接用“定义”这种BUG的大招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定义三刺激值中与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一致(就是等能光谱的单色辐射引起的明亮感觉),即,然后就有这个三刺激值被称为“CIE 1931标准观察者”。类似于RGB的计算,聪明的同学已经猜到对于任意光谱分布的XYZ值是这么算出来的:Y是什么,Y就是亮度!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火,CIE说,要有亮度,就有了Y。大写的XYZ再归一化绕回去,得到这个小写xy便是该光谱分布在上面色度图中对应的坐标。现在色坐标有了,亮度也有了,颜色也就唯一确定下来了,为此人类发明了色度计来专门测定颜色的色坐标和亮度。对于问题2,颜色的客观描述是建立在对人类肉眼的大量实验数据平均值的基础上,得到“标准观察者”,用这个“观察者”来描述颜色。但每个人对颜色的主观感受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所以不同人眼中的同一颜色可能是不同的颜色,同一颜色在不同人眼中也可能不一样,更别提其它物种了,信号处理系统都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当要判断颜色是否一样是,应当在同一计色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种计色系统)进行比较,用色度计是最简便准确的方法。当然这还涉及到人眼对颜色的刚辨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即能分辨的最小颜色差异,用麦克亚当椭圆描述,这里就不展开了。至于问题3,色盲的医学定义我不知道,但从物理表象上来讲,色盲的刚辨差应该是远远大于常人以至于不能区分很大范围内色度上的差异。--------------------------------------------------------------------------------------------------------------------------------------以后当女票再问你什么颜色衣服好看,或者告诉男票你喜欢什么颜色,请告诉他色坐标,并注明是1931 CIE-XYZ计色系统还是1976 CIE-UCS计色系统,以体现你高大上的逼格~
我突然觉得唯心主义才是真理
物理世界里面的颜色,指的是能量 .E=hv (h为普朗克常量,v为频率)频率只是能量的属性,通常用波长范围来表示和划分光的颜色.如:频率和波长关系:C 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单位 m/s 即光速.λ 是 波长 单位 mv是频率 单位 Hz (又可以用f表示)λ=C /v 自然界存在各种波长(波长与频率有关)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就叫光粒子吧),这是一种物质辐射能量的形式,波长和频率是该能量固有属性,范围很广,不同频率的光粒子具有不同能级的能量,不同能级的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其在眼睛中的感受(最终是反馈神经电流),而人类和动物眼睛对于不同光粒子的区分能力有限,动物的感官与人类之间又存在区别,所以就出现有”可见光“,以及动物眼中能区分的颜色与人类的差别. 举个例子:冰水和热水,人只能形成到冷、热两个感受,但温度计能够区分到具体度数(没动物举例)--有点儿牵强-_-.人类相比其他物种进化得更加高级,所以眼睛感官更加精细.能区分的光粒子就在可见光范围,比如红色光也指的是一个范围,我们的眼睛不能够再精确了.而有些动物可能仅仅只能够感受到两个大范围的光,冷光和热光. 色盲就是眼睛对光能量区分能力相比正常人出现偏差.比如蓝色和紫色光,他们的眼睛感受刺激这两种光(能量)的刺激的反馈是产生同一信号的神经传递,在他们脑海里呈现同一颜色..(色盲并不含贬义,只是颜色区分功能性障碍,不适合从事有相关要求的工作) “颜色”是人类根据眼睛的感官差异主观定义的色觉概念,它与动物或者人类的感官精细程度有关,它是物质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的形式,这种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范围决定了它在人眼中的感受和区别.而其归根结底却是----电子跃迁产生的能量 .颜色不同,就是能量大小的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能直接注视太阳,因为密集的光线能量太强会烧伤眼睛.还有一点: 所有物体都具有发光、吸收光和反射光的能力.供参考~
每个人感知颜色是一样的吗,我眼中的红色和你眼中的红色一样吗?
这不是纯批里面的表象世界吗?康德就说了,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只是你自己看到的主观世界。真实的世界远不是你看到的和想到的那样。天才疯子里有句话说得好,”思维是限制人类的一堵墙。”因为思维的局限在于感官。这堵墙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反正肯定不是三体中的世界,因为所有科幻都是基于思维想象。我很好奇。其实不用困惑,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大部分人看到一样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只要有分歧的都是精神分裂症。
哼哼,我这么久前写的答案你们都看不到问题二,其实我们无法确定颜色是否一样,只能确定频率一样。问题三,难道现在色盲还没确切定义?看完这几个链接,回来再把问题再问一遍
真实世界有光无色 色是心理感受 物理上用频率描述光 但我们的色彩知觉和频率根本不线性 我们对三个频率附近的光敏感 也就是所谓三原色的来历 这是色彩处理的第一步 视网膜上的吸收 之后从红黄蓝转化为色相饱和度模型再处理色彩和色彩的认知等步骤 还会出现复杂的错觉
我知道鸟类能感知五原色,鸟类眼中的世界比人类更加色彩缤纷,好希望未来技术能让人类移植鸟类眼中的某些器官,感受小鸟眼中的世界。
你知道彩色照相机吗?不同像元感受不同频率的光,通过三原色原理合成颜色。人眼估计也跟这个差不多。人眼跟别的生物眼结构不同,在别的生物眼里面这个世界有可能是黑白的。有一个函数叫做视见函数,这个函数是来描写不同频率的光对人眼的作用程度,这样世界就和谐了,
真实的物理世界?我实在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如果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被科技所否认、颜色被频率所否认,那随着科技的进步,又会有新的手段进一步的认识事物,所以真实的物理世界根本就是个未知数、不断在改变。如果是说绝对的真实世界,那应该只能说,无论我们靠眼睛还是靠仪器,所观察到的世界永远都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至于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是一种信仰罢了。我觉得倒不如认为真实就跟人眼感知的一样…省得麻烦
在弄明白颜色之前,首先得先了解一下光。光是一种电磁波,而将380nm到780nm的波长的这种电磁波,就定义为可见光。然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呢,就能引起人们不同的颜色的感觉。但是不能误解,并不是一个颜色对应一个频率的电磁波,事实上我们能够遇到的绝大多数的颜色都不是单一波长的光引发的,我们称之为复色光。而且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就是成分完全不同的复色光有可能引起完全相同的颜色感觉,这就是传说中的。总之,关于颜色,有多很多的东西大家可以探索,推荐徐海松老师的著作,纸质非常差。
颜色只是人的主观感受,不是物体的客观属性。物体只是在发射或反射电磁波。我认为楼主这个说法不对,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我们所必须考虑的是这个问题:就算我们肯定了自己的感觉材料,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认为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称之为物理客体的某种东西存在的标志呢?当我们列举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认为与桌子相联系的一切感觉材料的时候,我们是否颜色只是人的主观感受,不是物体的客观属性已经说尽了有关桌子的一切呢?或者是否还有不是感觉材料的某种别的东西,在我们离开屋子的时候,仍然继续存在着呢?常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有。一个可以买卖、可以推来推去,又可以铺上一块布等等的东西,不可能仅仅是感觉材料的集合而已。倘使用布把桌子完全盖起来,那我们从桌子就得不到感觉材料了;因此,倘若桌子真的仅是感觉材料的话,那它就会中止其存在,而那块布便会出于一种奇迹而在桌子原来的地方悬空放着了。这种见解显然是荒谬的,但是要想作一个哲学家就必须锻炼得不怕荒谬。   我们之所以觉得在感觉材料以外还应当有一个物理的客体,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要求不同的人都有着同一个客体。当十个人围着一张餐桌坐着的时候,若坚持说他们所看见的不是同一块台布,不是同一的那些刀叉、调羹和玻璃杯,那就荒谬可笑了。但是,感觉材料对每个人都是个人的,而直接呈现于这个人视界的东西,并不就是直接呈现于另一个人视界的东西;大家都从略微不同的观点去看事物,因此,看事物也就略有差异。因此,倘使真有共同的中立的客体存在,这种客体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许多不同的人又是可能认知的话;那么,就一定有某种东西是超出于不同的人所见的个人的特殊的感觉材料之外与之上的。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有这种共同的中立的客体呢?   我们自然而然会遇到的第一个答案是:尽管不同的人可以稍有差异地来看桌子,但是他们看桌子的时候所看见的总还是一些类似的东西,而且他们所看见的种种不同的变化也是服从光线的远近和反射定律的;所以便很容易下结论说,有一种持久的客体构成了所有不同的人的感觉材料。我向这间房的旧房客买下了我这张桌子;我买不来他的感觉材料,他的感觉材料在他走的时候就消失了;但是我却能够买、也的确买来了可以信得过多多少少是与之相类似的感觉材料的期待。所以,事实是:不同的人们都有着相类似的感觉材料,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只要是在一定的地点,也会有相类似的感觉材料。这就使我们可以假定:超乎感觉材料之外与之上,一定有一个持久性的共同客体,它是构成不同的人和不同时间的感觉材料的基础或原因。 以上摘自罗素的《哲学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光波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