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和反气旋引起表面海水辐散?反气旋和反气旋使得表面海水辐合,下沉?内陆气流辐散下沉少雨?为什么都是下沉却一个是

气旋与反气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8页7下载券23页免费20页免费36页2下载券21页免费18页免费24页2下载券12页免费4页免费35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11页免费2页1下载券9页免费2页免费
气旋与反气旋|地​理​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海洋上层对热带气旋响应的研究,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等级,什么是热带气旋,台风是热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海洋上层对热带气旋响应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3自然地理学讲义-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3自然地理学讲义-3
?反气旋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大;?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旋转向外围辐散;四周的地面最大风速可达20m/s~30m/s;?反气旋按热力结构分为冷性反气旋(或冷高压)和暖;中、高纬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暖性反气旋;?按形成原因和主要活动的区域,可分为副热带反气旋;(一)冷性反气旋和天气;?冷性反气旋又称为冷高压;蒙古等地,以冬
? 反气旋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大型空气水平涡旋,又称高压。? 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旋转向外围辐散流动,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强大反气旋四周的地面最大风速可达20m/s~30m/s。? 反气旋按热力结构分为冷性反气旋(或冷高压)和暖性反气旋(或暖高压或副热带高压)二种。冷性反气旋是引起中、高纬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暖性反气旋则与锋面气旋相伴,对我国东部地区天气影响较大。? 按形成原因和主要活动的区域,可分为副热带反气旋和温带反气旋。(一)冷性反气旋和天气? 冷性反气旋又称为冷高压。冷性反气旋产生于极寒冷的中、高纬地区,如北半球格陵兰、加拿大、北极、西伯利亚、蒙古等地,以冬季影响最明显,势力大,影响范围广,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和降水的寒冷天气,是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最突出的天气系统。? 冬半年欧亚大陆北部区域地表气温极低,南部近东西向的高大山脉(青藏高原)阻挡了冷空气南下退路,因此欧亚大陆成为反气旋活动最频繁、势力最强大的区域。? 大气中冷高压的活动相当频繁,就东亚地区来说,大约每3-5天就有一次。? 冷性反气旋的活动不一定都能达到强寒潮标准,而达到标准的一定是十分强大的冷空气活动造成的第二型冷锋过境。如1995年1月受第二型冷锋活动影响后,我国许多地方(包括海南岛)的气温均出现极端最低值,并伴有严重霜冻、结冰、大风(一般风速达10m/s~25m/s,相当于风力5~10级)等天气现象就属强寒潮。? 冬春季节由冷性反气旋(第二型冷锋活动)造成的寒潮是纬向环流转变为经向环流时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当强大冷性反气旋影响我国准河以北时,因空气较干燥很少有降水现象发生;但移至淮河以南暖空气活跃,水汽含量较多的湿润地区时,会带来降水量大的雨雪天气;而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和内蒙等地区则会带来沙尘暴天气。1、寒潮概念及划分标准:? 由于冷性反气旋内部盛行下沉辐散气流,当冷性反气旋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时,会给所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降水等灾害天气,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我国中央气象局规定:由于冷空气人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中央气象局后又补充规定: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4℃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Tmin≤4℃,陆上三个大行政区有5级以上大风,三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则作为发布强寒潮标准。2、寒潮冷空气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1)西北路(中路)
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经西伯利亚、蒙古到达我国河套附近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此路寒潮次数最多;(2)东路
冷空气经蒙古到我国华北北部,再从黄河下游向南可达两湖盆地。循这条路径下来的冷空气,常使渤海、黄海、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出现东北大风。(3)西路
冷高压形成于北欧,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南侧南下,对我国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区影响较大,但降温幅度不大。(二)暖性反气旋和天气? 暖性反气旋又称暖高压或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常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沿纬度分布这种高压系统,并受海陆分布影响断裂成若干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它们主要位于海洋上,常年存在。? 副高占据广大空间,稳定少动,是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的存在和活动,不仅对低、中纬度地区间水汽、热量的输送与交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高纬度地区环流系统的演变也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脊,常伸入我国大陆,对我国夏季的天气产生重大影响。1.副高的结构与天气? 副高处于低纬环流和中纬环流的汇合带上,由对流层中上层气流辐合聚积下沉至地表形成。副高的强度和规模在北半球夏季增强增大,冬季则减弱缩小,位置南移东退。? 由于副高内部盛行下沉辐散气流,天气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在高压北部、西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低压槽)交界多形成阴雨天气。而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晴朗少云,低层湿度大而闷热,但有热带气旋天气系统活动时可能会产生大范围暴雨带和中小范围雷阵雨及大风天气。高压东部受北来气流影响形成厚逆温层,出现少云干燥多雾天气。? 某地区长期受副高控制后,可出现久旱无雨的严重干旱现象,甚至形成沙漠气候★ 2.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天气系统,它的位置、强度的变动对中国的雨季、暴雨、旱涝和热带气旋路径等都有很大影响。? 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一部分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西太平洋副高随季节转暖北上与中纬度南下冷空气相遇后易形成气旋和锋面,产生大范围的阴雨和暴雨天气。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一致,通常降水带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每年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逐渐增强;从夏到冬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1)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正常年份):? 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季节转暖缓慢向北移动; 2-5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附近,雨带主要位于华南 ;? 约6月中旬第一次北跳跃过20°N,并在20°N~25°N间徘徊,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霉雨);? 7月中旬第二次北跳并在25°N~30°N之间摆动,雨带移至黄河流域,江淮流域则转受副高中心控制,进入天气酷热少雨的伏旱期;? 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跳过30°N,抵最北位置,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带 ;? 9月后随西太平洋副高减弱,脊线自北向南退去,雨带也相应南移 。9月上旬第一次跳回至25°N附近;? 10月上旬再次回跳至20°N以南地区,结束为期一年的南北移动。(2)梅雨①梅雨概念: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我国的江淮流域、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西部和中部,常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由于这段时间正是梅子成熟季节,所以把这一雨期称为“梅雨”。②梅雨形成机制:其一,副高脊线稳定在20°N~25°N之间;其二,西风带环流稳定并有弱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南下到江淮流域的上空。即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来自西太平洋副高的东南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干冷空气,在北纬28°~34°之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即湖北省宜昌市以东地带的江淮地区到日本南部)形成锋面后产生的大范围降水。③梅雨的天气特点:锋面很少移动、空气湿度大、气温低、日照少、风速小、天气闷热,常出现时晴时雨、时冷时热、连绵不断的持续性阴雨降水天气。一般梅雨期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0%~50%左右。④副高的“异常”活动与梅雨天气? 由于副高势力强弱每年不同和向北推进的速度快慢有别,使降水带稳定在江淮一带的时间长短有很大差别。? 若副高过强,江淮一带无梅雨降水带,便会形成空梅天气,而受单一副高控制的长江中下游等江淮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现象(如197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紧接着又第二次北跳,形成了那年的空梅,造成江淮流域干旱)。? 若副高势力过弱,准静止锋停滞或缓慢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因降水带控制时间过长而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如1998年)。? 副高过强或过弱只是个别现象,一般均为正常。? 当它的活动“异常”时,就将造成中国反常的天气。这便是我国经常出现“北旱南涝”和“北涝南旱”的主要原因(3)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与我国1998年的洪水? 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归纳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 人为因素:长江上游多年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造成的大量水土流失;中下游大量的围湖开垦造成面积较大湖泊的数量锐减,失去对洪水的调蓄功能等原因所导致。? 自然因素:1998年,西太平洋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6月下旬,副高脊线明显北移到24°~28°N,并向西伸,雨区移向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长江上游的岷江、嘉陵江、乌江和金沙江先后普降大到暴雨,6月28日,三峡区间出现大暴雨,雨量超过100mm的降水面积就达2.18万km2。7月上旬副高本应继续北跳,但却突然南撤东移,7月16日至25日,一条东西向的强降水带,笼罩整个长江干流及江南地区,使该区相继连降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雨带在长江南北拉锯,上下游摆动,以致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的大洪水。 第五节
气候的形成及分异规律一、气候的形成因素①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②地面状况
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③大气环流 双重性质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气候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④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一)气候形成的太阳辐射因素(二)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因素1.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
2.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水分循环过程:蒸发--&大气中的水分输送--&降水--&径流)(三)气候形成的地表环境因素? 地表环境因素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十分显著。? 地表环境因素包括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表组成、洋流、河湖水体和冰雪覆盖等。? 海陆间的差异是最基本的。海陆间通过热力和动力作用影响大气,改变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形成海陆间的气候差异。1.海陆分布与气候(1)海陆分布与气温:海陆气温分布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海陆温度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形成了周期性的季风和海陆风,影响天气和气候。(2)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① 对蒸发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大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下垫面的蒸发,海洋水源充足,蒸发量远比同纬度的大陆多。所以距海愈近,空气含水汽量愈多,反之愈少。盛夏东亚、南亚在湿热的夏季风影响下湿度较大。② 对云、雾的影响:沿海地区多云,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带,向海岸云量增大,向内陆云量减少;海上雾日多,以平流雾为主。沿海地区多平流辐射雾。大陆内部雾少,以辐射雾为主,多见于秋冬季,夜间或清晨出现,日出后逐渐消散。③ 对降水的影响:低纬度大陆多对流雨。高纬度大陆东部夏季降水多,且随纬度增高,降水愈集中于夏季。中纬度大陆西岸,冬季多雨。■
2.海-气相互作用(1)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El Nino,原意是“圣婴”,用来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在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向信风盛行。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而使西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 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离岸漂流,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水上翻,导致这里海面温度的降低。 ? 上翻的冷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鱼类的繁盛又导致以鱼为食鸟类繁多。? 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水温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宜发展,降雨偏少,气候偏干;? 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运动强烈,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当东向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即所谓的拉尼娜事件。? 可是每隔数年,东向信风减弱,西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不再上涌,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即所谓的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②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③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④ 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南方涛动:「厄尔尼诺」现象之特征为东、西太平洋海温温差的逆向改变,其直接伴随之大气变化则是气压场上跷跷板式的东西振荡。当海温变化呈现东高西低时,气压场变化则为西高东低,反之若海温变化为东低西高,气压场则呈西低东高之改变。上述之气压场变化,气象界惯以南太平洋东部之大溪地和西部位于澳洲之达尔文,两者间气压场的差异值为指针来显示,并将此振荡取名为「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ENSO是指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环变化的一种现象,SOI与厄尔尼诺及拉尼娜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具有3--7年的准周期,所以称为ENSO循环。(2)瓦克环流由于赤道太平洋地区存在着大尺度东西向热力不均匀,正常年份西暖东冷,海气相互作用,产生大气沿赤道方向的气压差,海平面的气压梯度是向西的,气流向西流动,一直到达温暖的西太平洋,并在那里从温暖海水中得到充沛的水汽供应,被加热变成一支湿热的大尺度上升气流,当它上升到对流层上层之后,由于水平气压梯度是向东的,因而折向东流去,最后在南美洲以西的洋面下沉,形成一个东西向的闭合热力环流圈。热源地区空气上升流到热汇地区下沉,地面吹东风,高空吹西风,称瓦克环流。3.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2)地形对气温的影响(3)地形对降水的影响1)促进降水的形成2)影响降水的分布: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十分复杂,大致可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是高大地形影响四周大范围的降水分布,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的影响范围广阔。另一方面,地形本身各部分降水分布差异悬殊。4.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 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输送热量,以12月、1月份为最大。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西部。?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向四周大气输送热量,以6月、7月份为最大。夏季暖区范围很广。? 全年平均,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是一个热源。这种热状况加强了高原大气的垂直运动。? 冬季高原形成中层(600hPa)冷高压,冷空气下沉,加强了东亚冬季风;? 夏季,高原形成地面(850hPa)热低压,空气上升,高空形成暖高压,称青藏高压。高压的辐散气流在赤道附近下沉,然后随西南季风北上返回高原,形成一个方向与哈得莱环流圈相反的经圈环流,称高原季风经圈环流,对西南季风有加强作用。并吸引南半球越赤道气流,促进南北球的热能、动能和水分交换。(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机械阻挡作用①阻碍寒流:冬季从西伯利亚西部入侵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从东部平原南下,导致我国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②阻挡暖湿气流北上: 夏半年,青藏高原对南来的暖温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层结,比冷空气容易翻过山地,故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气候仍比较湿热。使西风气流产生分支绕流①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还会产生分支作用。冬季、西风气流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因此,高原北半部冬季各月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东南侧暖于西南侧。②南支西风槽的强弱和进退变化,决定于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的综合作用。它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的强弱、迟早、进退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大范围的天气和气候。二、气候分异规律(一)气温分异? 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等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因素。? 由于地球的椭球体形状,以及各地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可以将全球从赤道到极地依次划分为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和寒带五个基本热量带。? 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温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而表现为非地带性规律。海陆分布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由于受海陆冷热源的不同导致海陆气温的差异,在冬季以高纬度地区最为突出,夏季则以副热带地区最为显著。②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在冬夏不同的季节,无论是大陆还是海洋,其中部与东西两岸(侧)的气温差异都十分明显。(二)湿度和降水的分异? 大气湿度和降水的分布主要与大气运动和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稳定源区,陆地则是水汽的相对汇区。因此随着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的逐渐过渡,湿度也逐渐减小。? 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风向与风速)也直接影响着大气湿度。比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就是由于夏季受携带大量太平洋水汽的暖湿气流(东南季风)影响的缘故。大气运动尤其是大气环流,不仅直接影响着大气湿度,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水汽的输送(特别是经向输送),从而使降水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而海陆分异则是形成大气湿度和降水的非地带性(又称经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因素。此外,局地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非地带性分异。(三)气候分异? 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是决定气候分异的基本依据。由于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具体体现在各气候带气候型的分布上。1.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热力差异,地球上形成了沿纬圈分布的多个热量带。因此,热力地带性导致了各气候类型普遍具有纬度地带性。根据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地球表面可分成纬向的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习惯上又将温带划分出亚热带和亚寒带,这完全与全球的热量带一致。气候的地带性是在热力分异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在每个气候带内还可划分出若干的气候型,但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气候分布图上,降水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依然清晰可见: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与极地少雨带。2.非地带性海陆分异、大气环流、地形起伏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使气候呈现了一定的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特征。其中,海陆分异是气候非地带性产生的最重要因素。(1)干湿度分带性:由于海陆分异,使得同一纬度带内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沿海地区常形成海洋性气候,由沿海向内陆去,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具有明显差异。(2)垂直地带性? 高耸庞大的山系对气候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高大的山地阻碍了气流的运动,成为气流运动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地周围地区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高大山体本身在不同高度上,气温和降水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水热特征,导致山地气候呈垂直方向的变化,即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形成了特殊的气候类型――高山气候。 ? 垂直气候带谱主要取决于山地高度以及所处纬度。地处赤道地区足够高的高山具有最完整、最复杂的垂直带谱,从热带雨林带依次过渡为永久积雪带。高纬度苔原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为简单,仅有苔原带和永久积雪带。? 处于同一纬度带的山地,若距海远近不同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带的基带和序列也有很大差异。三、气候分类? 低纬度气候主要是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控制。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0mm以上。本带可分为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等五种类型。? 中纬度气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该气候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全年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13自然地理学讲义等内容。 
 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   现代自然地理学讲义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教师备课笔记,可以作为考研复习提纲第一讲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1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1.1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讲义(大气和气候... 58页 2财富值 湖北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课... 41页 20财富值 自然地理学考研资料 40页 1财富值 综合自然地理学资料 暂无评价 ...   自然地理学讲义(大气和气候) 伍光河自然地理教学教案,考验参考资料伍光河自然地理教学教案,考验参考资料隐藏&&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围绕着...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 自然地理环境: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 有有...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温室效应: 大气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 热量, ...   自然地理学讲义 隐藏&& 概述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以...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30页 免费 自然地理学讲义 31页 免费 伍光和版《自然...自然地理环境: 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比较全面的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另外加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一些简答题!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地球表层系统、地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