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我的第二故乡乡在哪里

草原卫士郑柏峪
&&来源:京华时报&&记者:
--新闻线索提供方式--
电话:65661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百灵大厦《京华时报》机动部
邮编:100028
通讯员章珂摄
&&&&年近花甲的他,依然行走于荒漠间,在北京与内蒙古的阿巴嘎旗间来回奔波,与他做伴的是一种叫碱蓬的耐盐植物,在白花花的干涸湖盆中,他带领着当地的居民和志愿者们,一起用双手种植绿色,“如果可以,我希望在我能动的时候,这里能够重现一片绿色”。&&&&居民遭盐碱尘暴肆虐&&&&最先感受到环境恶化的便是当地的居民。参与到郑柏峪治沙行动中的诺明格日乐今年21岁,她的家就在查干诺尔湖边的嘎查村,过去从她家走到湖边只有不到一百米,可是现在所有的生活用水都要到几公里外的一处井口拉回来。&&&&&郑柏峪说,湖水和草原的退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是逐步的,环境的恶化造成的盐碱尘暴却直接危及当地居民的健康。2004年春天的一个上午,郑柏峪和志愿者正在干涸的湖盆里试种新植被,干涸湖盆中一股白色的烟柱突然腾空而起,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不断扩大上升,直冲上千米高空。几分钟之后,这股飓风在湖盆中卷起大片白色烟尘,呼啸着迎面扑了过来,郑柏峪一辈子也忘不了被盐碱尘迎面吹来的感受。三天以后,这场风才停了下来。&&&&&随着干旱的持续,盐碱尘暴更加肆虐,强劲的大风把湖面干涸以后出现的大片盐碱粉尘吹上高空,然后铺天盖地地刮到草原的每个角落,不管是人、地,还是牲畜,全都成了白色,好像下了雪似的。下风向的牧民吸入大量盐碱粉尘,就会不断地咳嗽、打喷嚏、红眼睛,极为痛苦,牧民无法放牧、孩子无法上学、大家只能窝在房子里无奈等待尘暴的过去。&&&&在尘暴中种植碱蓬&&&&首次治沙的失败,日益严峻的环境,都没有打消郑柏峪坚持治理草原荒漠化的决心。他四处寻找各种资料,走访了各类专家,重新思考、寻找着治理查干诺尔荒漠化的办法。最终他从一名内蒙古的生物教授那里,认识了一种叫做碱蓬的植物,据介绍,这种植物耐盐碱性极高,并且可以起到固沙的作用。&&&&&2004年5月,郑柏峪和另一位老志愿者——北京海洋所的宋怀龙研究员一起凑了2万元钱购买碱蓬种子,开始查干诺尔试验种植碱蓬。5月份的内蒙古还很寒冷,冰还没有融化,两位近60岁的老人,捧着用脸盆装的碱蓬种子,手冻僵的时候几乎端不住盆子。种子种下去,两位老人天天来到盐碱地查看碱蓬的长势,可是他们却失望地发现播种的地方一棵碱蓬苗都没长,这让他们灰心不已。正在他们准备放弃尝试时,当地的牧民跑来告诉他们,原来盐碱沙尘暴过后连土带种子都刮跑了,在不远处的小沙丘后面,长满了碱蓬。&&&&&两个老人高兴地像孩子一样跑到牧民说的小沙丘,果然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碱蓬。“管它长哪里,反正是咱种的!”郑柏峪从此确定碱蓬在盐碱地中能够存活植碱蓬的地方至少可以固沙20厘米。&&&&还查干诺尔一片绿色&&&&然而要大面积种植碱蓬还需要大量的资金,经过多方奔走,韩国现代汽车和亚洲生态和平组织愿意与郑柏峪合作立项治沙,项目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已经种植了碱蓬近4万亩。郑柏峪说,他期待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那时他75岁,希望能重新看到绿色的查干诺尔。&&&&&查干诺尔荒漠化并不是孤立的现象。郑柏峪曾经自费组织了一个小考察组在锡林郭勒盟的兰旗、、阿纳旗等地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考察证实了干湖盆长久会析出盐碱,并成为持续不断的化学粉尘供应源。针对近几年北京的沙尘暴,郑柏峪和专家进行研究后发现,北京飘落物质中98%以上是粉尘,且含盐量较高,这让郑柏峪确信,沙尘暴的源头之一正是干涸的盐碱湖盆,因此在北京以北800公里范围内的盐渍湖盆区,都可能是北京沙尘暴的源头。&&&&&2005年张北县的安固里诺尔湖也干了,而这里距离北京只有200公里,安固里诺尔湖面积70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正好在北京的上风方。郑柏峪说,一旦这里爆发盐碱尘暴,盐碱粉尘就会像从房檐往院子里撒粉面一样撒向北京。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参与到盐湖盆的治理工作中来。&&&&曾经的草原天堂&&&&郑柏峪出身一个革命家庭,随着上山下乡运动,1968年,他中学一毕业便来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中部的阿巴嘎旗查干诺尔公社插队。刚到阿巴嘎旗的时候,郑柏峪就听说大队的地界里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叫查干诺尔湖,汉语的意思是“白色的湖”。公社老书记巴格登告诉他,查干诺尔有两个湖,东边小的是淡水湖;西边大的是咸水湖,公社在两湖之间的天然堤坝上修建了一座水闸,控制小湖的水位。&&&&&在老书记的带领下,知青们看到了查干诺尔,郑柏峪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种震撼,清澈的湖面从脚下延伸到天边,在蓝天白云下像大海一样浪涛滚滚,他和几个知青顾不得脱衣服,大叫着冲向查干诺尔湖,知青们觉得来到了天堂。&&&&&每年春天是查干诺尔最有生机的时候,大批的候鸟来到这里,有一种叫做“布和小包”的鸟,啼叫的声音像牛一样,还有天鹅、大雁……在湖畔放牛时,他经常躺在草原上,望着又蓝又高的天空做着少年的白日梦,然后沉沉地进入梦乡。老书记巴格登对知青非常尊重和信任,当地的蒙古族老乡更是纯朴好客,知青们将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当1981年郑柏峪要回北京时,看着草原上逐渐变小的老书记,一股离别的乡愁却涌上他的心头。&&&&&重回草原志愿治沙&&&&&郑柏峪回到北京工作后,查干诺尔依然是他魂牵梦萦的天堂。每隔几年他都要回草原一次,但每次回去看到草原的变化都让他痛心不已。最初是草原的植被越来越差,草场间动辄便出现一大块光秃秃的土地,接着是查干诺尔湖的水位不断下降,连水位从来不下降的扎汉宫小湖也下降了1\2米。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湖湖岸已经后退了几公里,形成湖上湖。&&&&&沙地的红柳林大片地枯死了,山丹花、黄花等特有的植物在草原上几乎绝迹了,草原上的狼、猞猁、大鸨没有了……看到这些变化,郑柏峪决定回到草原,保护自己曾经的天堂。1999年,他毅然从单位提前退休,回到查干诺尔,成为一名草原荒漠化治理的志愿者。&&&&&为了获得治沙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郑柏峪一年在北京和查干诺尔之间往返十七八次,当时去草原的交通不好,需要坐14个小时的长途汽车,车里又闷又臭,两个人合睡在一米宽的简易床板上,一抖被褥全是沙子。2000年,郑柏峪经过多方的帮助和努力,终于争取到了联合利华公司生态保护项目的27万元的资助。&&&&&用这笔钱,郑柏峪带领着当地的居民在两年时间里种植下了10万株小叶杨,但由于土壤严重盐碱化以及当地的水源匮乏,植树造林进行防风固沙的办法没有奏效,小叶杨一棵一棵地枯死了,白茫茫的盐碱地上还是没有一丁点的绿色。顾不得为治沙尝试的失败而难过,更大的灾难已经到来,由于连年干旱,2002年春,查干诺尔湖真的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湖”,但湖里没有水,只剩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盐碱地。“80平方公里呀,就这么全干了。”郑柏峪痛心疾首。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
&&新闻排行
&&本版导读
第C03版:志愿者
&&本版主要新闻
&&精彩视频
&&京华号外
&&北京导航
&&京华频道直达难忘的聚会
难& &忘 &&的 &&聚 &&会
&&&&&&&&&&&&&&&&&&&&&&&&&&&&&&&&&&&&&&&&&&&&&&&&&&&&&
&&&&&&&&&&&&&&&&&&&&&&&&&&&&&
&春天到了,“春绿春风又一年”,我们又迎来了润物有情,催花无语,大地回阳,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当我心里充满了春意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同时就想到北京知青战友聚会的信息马上就会到来。
北京知青聚会第一次是在一九八二年,十五连战友詹锦涛因病去世。病危时,他提出要见见十五连战友,大家知道消息后纷纷赶去医院为他送上最后一程,从那天起大家约定,每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聚会一次,十五连的战友们要永远保持联系,要友情相伴一生。因此,每年五月我都应邀前往,因此这几天每天我都在等待北京的电话铃声……。
“叮铃铃”电话的急促响声,催得我马上抄起电话,原来是北京女知青李桐珍的声音,她说:“老王咱们十五连青年相聚在龙湖温泉饭庄你一定要来,这次是不同寻常的聚会,时间是
五月二日上午九点半。”我看了看墙上的日历是二00六年四月三十日。
我急匆匆在家准备去北京的物品,而心早已飞向了首都北京——那是我们十五连血肉相连,同甘苦、共患难的知青兄弟姐妹们居住的地方。他们离开了北大荒,但十五连的知青战友和每个“北大荒人”一样,都有一种北大荒情结伴随一生。他们认同这个集体,十几年的朝夕相处的北大荒生活,形成了大家几近相同的价值取向,相互间的理解和关爱,产生有如兄弟姐妹一样无法割舍的亲情,权且就叫“北大荒情结”吧,这种情结使他们总是对荒友的相聚充满热情和关注,并从中感受着无比的快乐和温暖。他们感谢“北大荒”凭借着北大荒天然的自然环境,培养出一大批不畏严寒和酷热的汉子,锤炼出一批不知什么叫难的女人和男人。
五月二日早晨八点五十分,我最先见到的是十五连历届聚会负责人葛红光,她见面拉着我的手说:“王大哥,你的电话好难打呀,欢迎,欢迎!”。接着施钋、牛钢、天津知青王少强、刘淑敏夫妇等。让人感到兴奋的是今天有上海的十五连知青贾锋刚、缪钏、张中力、陈红、沈瑞贞等也坐火车赶来。
&“荒友们,久违了!”大家久久地握手,紧紧地拥抱,笑脸上挂着泪花,诉不完的离情别意,这是只有“北大荒人”聚会所特有的场面,这是只有“北大荒人”才能真正懂得的情感与风格、深沉与激越。
上午十点大会正式开始,主席葛红光激动地说:“八五六农场十五连知青第二十四次团聚大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上海十七名十五连战友千里迢迢来北京,天津知青战友起早乘车来了九名,这次聚会是空前的,共七十多人,我代表北京的同志们向天津、上海的知青表示热烈的欢迎!”台下掌声雷动,有的激动的叫了起来,她接着说:“为了这次聚会,事先好多同志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这里衷心地感谢他们,许多同志牺牲了与家人出门旅游的安排,有的带病参加聚会.如杨军(心脏病)、王宗瑜、苏小平,有的把重要的工作放下,如王首家同志,他是中央电视台高级工程师,每天都有转播任务.今天也抽出时间来。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上海知青吃住都在施钋,郁小纪夫妇和施銘(心脏病冒着生命危险)、吴霞珍夫妇家里,接待上海战友近二十人,为了让上海朋友省点钱,在他们家住了六天。张涛家里也招待了几位战友,为了上海、天津战友在“五·一”黄金周顺利返回,赵也林同志为上海的同志买了返程票”,车站往返三四次,李新民同志为天津战友也早己买好了车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同志们。”
&接着上海知青代表贾锋刚发言,这位当年十五连肩挎药箱,走门串户热心服务的赤脚医生,如今已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他文质彬彬地说:“我们上海青年为什么来呢?那就是北大荒情结.是北大荒黑土地培养了我们。如果说我从一个婴儿开始是吮着妈妈的乳汁长大的、成人的,那么我身上的血肉就是靠北大荒黑土地的营养形成的,是北大荒的老军垦战士教给了我们知识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有了“北大荒”这碗酒垫底,还有什么困难能难住我们、回首当年风华正茂,看今天年届天命之年、北大荒的战友情永不忘.”
天津青年王少强同志说:“聚会是珍贵的,我们珍惜战友情谊,愿我们保重身体健康长寿!”王少强是天津财经大学后勤部负责人,爱人刘淑敏是天津财大的副教授。一次天津、北京十五连知青聚会就是在财大的一个宾馆举行的,而且很成功,王少强大妇功不可没,我有幸被邀参加。
北京青年苏小平是刚出院就来参加聚会的,他说:“上一个月我出差归家,突然病倒在床上,除了头能动以外,全身不能动弹,到医院一检查,是病毒性脊髓炎,医生说,这病很少见、很严重,延误会危及生命,后经过抢救才换回一条生命,目前正在家中休养,我听说后,马上说服家属,但他们不同意,我说了半天好话,他们同意了”这位北师大二附中学子动情地说:“爬我也要爬到聚会的地方!”这是什么力量,那就是“北大荒”的生死战友情啊!
上海女知青陆家瑞是深圳一国营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她为了参加聚会前天坐飞机而来,下午还要坐飞机返回深圳。为了使她赶上飞机,北京青年李和平战友让她先生开车送她上机场。陆家瑞说:“我爱人赵森是咱北京知青,他本想来,但由于颈椎脱落非常危险要做手术不能来。大家都知道,他在十五连曾从电线杆上摔下过,至今未愈,他非常想念战友,当我从上海来时,临走时他拉着我的手,一再说替我问候大家,几十年不见多想战友啊,我看见赵森眼里闪着泪花,此时此刻,我代表他向同志们问好,并致谢意!”说完后,她深深地向同志们鞠了一躬。这一躬,把思念似千言万语万语干言尽在不言中。
于淑华是农场本地青年与北京青年宋广仁结为连理,幸福美满。她说:“我的女儿已二十六岁了,我已当上姥姥了,在十五连生女儿的时候,是贾锋刚接的生,王少强烧的开水,因为这是北京知青最早的孩子,大家都费心送来小裤、小袄和玩具……我谢谢啦!”大家高兴地笑了起来。
接着三十七团文艺宣传队上海女知青周雯仪唱了拿手好戏“智取威虎山”选段,“八年前,风雪夜,大祸从天降,座山雕杀我祖母……”一个英姿飒爽的小常宝又出现在大家面前,那优美的唱腔,声泪俱下的表情赢来了阵阵掌声。《北大荒合唱团》团员崔惠民演唱了《三套马车》,浑厚的男中音动人心弦,主持人葛红光也情不自禁地与他合唱了起来,会场上掌声阵阵,台上台下人们的心随着这友谊与奋进的激流而起伏涌动。
接着大家在大厅里吃团圆饭,宴会上大家推杯换盏,你呼我应千杯赚少,万杯不醉。天津男青年王少强、李新民两人非要和北京女知青温景春碰杯喝白酒,这位豪爽的女战友当仁不让,一大杯白酒和两位男战友,“当啷’一碰,一饮而尽,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我和上海女青年缪钏正好一桌,她爱人徐汉夫曾是十五连副连长,徐和我在团部帮助工作时,住在草房里,生活清苦,两人吃饭时用一瓶辣椒酱蘸着馒头吃,看到她我想起那难忘的友情岁月。我举起杯对缪钏说:“小缪为我们的战友情干杯,请你让我再为你爱人的身体健康干杯!”缪钏说:“徐汉夫在我来时说见到你时一定问好!阿拉敬您一杯,祝您健康长寿!”大厅里热闹非凡,挨桌敬酒,天津代表向北京的,上海的向北京的,上海与天津的轮流致意为友谊干杯。
张涛刚从八五六农场回来他把农场的情况录了相,准备让同志们看,由于匆忙等到会场方知光盘没有带来,她的爱人姬素云(北京知青,场部电话班工作)开车很快送来。姬素云虽不是十五连人,但对十五连知青的感情是深厚的,有一次知青聚欢会就在她家,四十多人把她家挤的满满当当,准备了丰富的水果、瓜子、牛奶糖,尤其把自己也舍不得吃的辛勤种的草莓摘给大家尝鲜,会餐费用他们也慷慨相助。十五连老指导员赵新民在北京参加三十七团联谊会时,她和张涛二人让老首长吃住在家里,亲自开车从机场接进家来,又在赵指导员走时开车送往机场,连我这个老军垦也是她开车送往车站,这种无私的战友情谊令人尊敬。
张涛在大家边吃边喝时,给大家做着介绍,他说:“八五六农场是黑龙江垦区最大和最小,最大是它是垦区最大的垦区优质水稻的种植基地,最小是小青山镇是垦区最小的现代化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电视画面上,小青山笔直的马路,林荫大道,尤其那不亚于北京的楼房一幢幢,使同志们惊叹不已。以工人俱乐部为中心,一万平方米的青山文化广场,画面上老年人在健身,青年人在跳舞。当音乐声响起,几十股清水从地面喷向天空时起时伏,时粗时细,原来小青山也有音乐喷泉!小青山顶上的拓荒者纪念碑在阳光下闪闪生辉、纪念碑下“知青纪念石”也显现在大家眼前.大家看着有好多人不觉喊了出来:“啊!这还是原来的小青山吗!”那碧波荡漾的青山水库--八五六的绿色心脏,更是让人惊叹连连……。张涛的动情讲述,每一个与会的人都有一丝一缕的乡情来牵动,免不了要归思难收呢?录相说全农场获得了大丰收,引起了大家的乡思,恨不得一脚跳回去,把每个场院的粮香和喜悦捧回一把,尽管因事淹留,可水远山高,是阻止不住知青心上羽翼的。
人的眼睛虽然是肉长的,在看他所爱恋的东西时,不只能穿透云雾,也能穿透大山的,知青们看见在千里沃野的黑土地上,那一个个粮堆似金,腾霞溢彩,那滔滔穆棱河流水似弦,逬着欢笑;那通往宝东国库的送粮车队鸣着笛声,分明响在耳边;粮麦的甜香,撒满天,落满地.裹在南来北往的风里,沾在大雁的翅膀上。八五六农场我们的第二故乡,知青们为你的丰收祝福,歌唱,勤劳的老职工大哥大姐们,接受我们千里之外投去的尊敬的目光。北大荒在每个知青心目中都是最美好的字眼儿,知青爱祖国的名山大川,所到之处乐而忘返。可是第二故乡--北大荒八五六,时时刻在大家心上,一草一木,都牵肠挂肚。
张涛还说:‘指导员赵新民快八十岁了,他和十五连的老职工刘树勤、覃海云、王克俭等希望大家回家看看,老同志非常想念咱们,和他们道别时都眼含热泪,哽咽难语。”在场的所有知青战友无不为十五连老领导老职工深厚的无产阶级的感情所感动。望着战友们,我的思绪不由得回想着他们那点点滴滴的动人事迹……。
是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一起坐火车来到北大荒乌苏里江畔的八五六农场,从盛夏至寒冬,汗水浸麦芒,豆荚割手掌、玉米咯脊梁、麻袋压肩膀。一起在那里吃大碴子、睡土炕、一起开荒,一起爬冰卧雪,如今虽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地方生活,但这些人的心依然在一起。他们心系十五连老职工,正是得益于每年一次不间断的聚会,十五连知青之间,知青与老职工之间能够保持多年的联系,使很多知青战士,十五连老职工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关心和帮助。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地久天长。当得知十五连老职工周银泉身患癌症爱人王长英患眼病需动手术,崔惠民、楮永增、张涛、宋厚山、周新江等把王长英接到北京,联系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当得知周银泉去世的消息,他们又慷慨相助写信慰问。老职工范彩行的小女儿不幸患病,由他的大女儿范林凤陪其妹妹吃住在刁根东老师家里,其他青年帮助联系医院,范彩行的徒弟上海青年张中力,在范师傅有病、师妹得重病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驱车北上登门看望,给予了范彩行全家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安慰。当得知青年曹素然的尿毒症消息后,十五连知青战友在葛红光的带领下,亲自送去为她治病而捐助的三千元人民币,曹素然用手接过战友的钱,脸上流下幸福的泪水。曾在一次聚会中得知北京知青关鸿元爱人身患绝症,葛红光、志疆、郁小纪、毕和、李桐珍等十多名同志自发捐款上千元送到关鸿元手中。在今天的聚会中,小关动情地说:“我现在很好,退休了,孩子也工作了,请大家放心,我感谢战友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赵凤桐原是十五连赤脚医生,从裴德医院进修归来,成了三十七团医院唯一的一名五官科医生。回到天津成为六建保健科一位医生,在岗尽职尽责,96年12月21日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年仅47岁。96年12月25日凤桐生前战友原十五连的李新民、王少强、高广海、葛红光、张涛、蒋春璞,蒋春光,施钋、崔惠民、赵也林,还有其他单位的杨家营、丁红专程从北京赶到天津,沉痛地送别战友,送别的共有一百多人,仅兵团战友就有五十多人。凤桐走了,他的妻子也将退休,八十多岁的老父瘫痪在床上,未满五岁的女儿还没有上学,面对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兵团战友纷纷解囊,当场捐款15000元,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也十分悲痛,因为95年知青天津聚会时,我和凤桐在财大宾馆的宴会上正好坐在同桌,他和夫人亲密地抱着女儿,让大家欣赏女儿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歌声,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我们集体合影时的照片上,他们全家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记忆里。
“王大哥,照相啦!你在想什么?”葛红光的喊声打破了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激情现实中,当战友们分机务排、农工排、基建排,猪号,马号,篮球队,学校老师轮流照相的时候,我握着基建排北京知青崔洪达的手说;“那时你是瓦工师傅,你对我们小工吆三喝四,真不客气,是不是?”他笑了起来。在基建排和我一块当小工和泥搬砖的上海女知青潘丽丽、陈毓健、丁凤英,三十年不见了,我握着她们的手说:“还记得咱们抬水泥、搬石头累的满头大汗的样子吗?”她们说“阿拉怎不记得哟!”时间真快,五、六个小时过去了,大家难舍难分,话还没说完,情还没道完……
&&&&&&&&&&&&&&&&&&&&&&&&&&&&&&&&&&&&&&&&&&&&&&&&&&&&&&&&&&&&&
十五连第二十四次聚会结束了,这是北大荒筑就的情感大堤,这是唯有我们这代荒友才能享受的人生精神财富,这是在北大荒土地上酿成的一桶“上品好酒”,她的品牌就叫“天长地久”,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醇香,愈加浓烈。
生活中美的元素很多,不仅仅是友谊、爱情,不仅仅是鲜花、掌声,美的元素中还有一种叫“信任”的东西像瑰宝般熠熠闪光。人活在世界上需要别人的信任,犹如需要空气和水,信任是联结两颗同类心灵的纽带,信任是促使灵魂复苏的动力,人类因为有了信任,坚硬的冰块也能化为滔滔春水,载舟东行,灌溉田园,造福百姓。二十四年来,十五连是一个以葛红光、崔惠民、李炎,张涛,李和平、毕和、郁小纪、李新民、高广海、王少强、朱宁生、赵也林,梁永红,吴霞珍等众多人,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了这样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以自己的行动得到了知青和老职工、老领导的信任。“信任”在老职工心里生根发芽,当周银泉、王长英有病需要帮助的时候,当范彩行的小女儿来北京求治的时候,那就是他们“信任”这个集体,他们把知青当亲人,后辈们则把他们当自己的叔叔阿姨,正因为他们得到了无私的帮助,使许多知青战友、老职工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毫不迟疑的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里。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十五连的聚会已延续了24个年头,知青们一致认为葛红光功不可没,是她一直默默地、不厌其烦的组织这项活动,使这项活动发展到了今天。永恒就是美丽,执着就是艺术,平凡就是伟大,这是人们对葛红光二十四年来做法的崇高评价。小葛的伟大在于她能够把众人都能做而不能圆满做的事,不但认真做了,而且一做就没有终点。
&十五连的知青故事,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我愈加相信,人的本性是乐于奉献的,虽然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暴力和恐怖,我相信更多的默默无闻的葛红光、张涛、崔惠民们就在我身边,他们关爱、帮助、信任知青和老职工,他们做得出乎本心,流于自然,这才是这个平凡故事中不平凡之处。
二十几年来,我选择了每年一次知青聚会活动,我生活中多了几分温馨和感动。
选择了知青兄弟们的友情,一路牵手走来,从融入这个群体起,我生活道路上充满阳光。
&融入这个群体,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优秀的文化,她是“北大荒人”的心灵鸡汤,而我更觉得和他们相处,就等于选择了灿烂的生命,她每天娓娓动听地讲述生活中的亲情、温情和友情,她准确地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和她牵手是对生命的顶礼膜拜和尊重。
我作为五八年下放的一个老兵,知青们用一颗颗热烘烘的心温暧了我.这份情,我不敢独享,她是属于整个八五六农场老职工的.他们的心永远和老职工在一起。
分别了,大家分手道别,远远地还听见他们在互相嘱咐着,明年兵团相见,明年八五六农场见。明年的聚会将是更加令人向往。
和葛红光等知青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了一名作家的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天……”虽然我倾听过,可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呢?但那天我在春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它就会悄悄发芽,绿意摇曳,让您的心里吹起温暖的春风……
&&&&&&&&&&&&&&&&&&&&&&&&&&&&&&&&&&&&&&&&&&&&&&&&&&&&&&
&&&&&&&&&&&&&&&&&&&&&&&&&&&&
公元2006年10月14日下午4点
于元氏县槐阳
参加聚会的同志有:
北京:葛红光、崔惠民、张涛、郁小纪、施钋、苏小平、王宗瑜、张佩新,蒋春璞,毕和、刘建华、陈蕴中、李和平、刘锦章,刁根东、董振媛、关鸿元、李炎、温景春、吴贞、赵也林、宋广仁、于淑华、杨军、崔洪达、李桐珍、王首家、梁永红。
& &&天津:李新民、王少强、刘淑敏、周智慧、王德生、刘颖、陈仕芯、冯明、崔正昭、冯俊、韩冰、高广海。
& &&上海:陆家瑞、刘跃、刘涤宏、贾锋刚、潘丽丽、陈毓建、张中力、丁凤英、缪钏、冯满怀、顾军红、汪誉瑶、陈红、王军贞、周雯仪、沈瑞贞、杨金妹。
&还有:徐志霞、高占江、郭秀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