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到荒地上可以任意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

问题补充&&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当前位置:
>>>当前有不少国家不顾国际公约的要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肆意排放CO..
当前有不少国家不顾国际公约的要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肆意排放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假定地球上海洋的贮水量约为1.3×1021kg,“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水的平均温度升高0.2℃,设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1)海水吸收的热量约为多少焦? (2)如图所示的这款普通电水壶的额定功率是1500W,以上热量相当于这款电水壶正常工作多长时间放出的热量?(3)淡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倡导节约用水,然而生活中常有一些细节被人们所忽略,如水龙头不拧紧会滴水。假设某水龙头没拧紧每秒钟会滴下两滴水,每滴水约为5×10-8m3,照此计算,这只水龙头连续滴水一个月(30天)会流失的水约多少千克? (4)“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会有:气候反常、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海平面上升和土地干旱等多方面危害。本着对子孙后代和全人类负责任的态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请你就如何减小温室效应提出二条可行性措施。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模拟题
解:(1)Q=cm△t=4.2×103J/(kg?℃)×1.3×1021kg×0.2℃=1.902×1024J&&&&&& (2)t=W/P=1.902×1024J/1.5×103W=1.268×1021s&&&&&& (3)m=ρ水V=1.0×103kg/m3×2×5×10-8m3×24×9.2kg&&&&&& (4)①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②保护森林;③汽车使用燃料的改善;④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⑤减少利用石化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⑥汽机车的排气限制⑦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合理即可,任选二条)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当前有不少国家不顾国际公约的要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肆意排放CO..”主要考查你对&&热量的计算,电功或电能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能源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热量的计算电功或电能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能源革命
计算公式:①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 Q=c×m×△t.Q吸=c×m×(t-t0) Q放=c×m×(t0-t) (t0是初温;t是末温) 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②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 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3)。 q=Q放/m(固体);q=Q放/v(气体)&Q———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焦耳J m———表示某种燃料的质量———千克kg q———表示某种燃料的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单位: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 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 例题详解:例1 将100g水从20℃加热至90℃,要供给多少热量?一根铁钉的质量约10g,从1000℃的红热状态冷却至25℃,会放出多少热量?[c水=4.2× 103J/(kg·℃);c铁=0.46×103J/(kg·℃)]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1(t1-t01)=4.2 ×103J/(kg·℃)×0.1kg×(90℃一20℃)=2.94× 104J,铁钉放出的热量Q放=c铁m2(t02一t2)=0.46× 103J/(kg·℃)×0.01kg×(1000℃一25℃)=4.485 ×103J。
答案:见解析水果热量: 1、苹果100克/52大卡 苹果是最多人会选的瘦身水果,因为它有丰富的果胶,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和排除体内毒素,最棒的是还可以降低热量吸收,再加上苹果的钾质很多,可以防止腿部水肿。当然啰,苹果的卡路里也不高,所以才有专吃苹果的苹果减肥餐产生。2、香蕉100克/125大卡 很多水果减肥餐都少不了香蕉,因为香蕉含有丰富纤维质、维他命A、钾质和果胶等,所以可以有效地整肠,这样就能帮助排便。香蕉也有排除水分的效果,不但是最佳瘦身水果,也是吃了会让肌肤水当当的美颜圣品,不过香蕉的热量较高,吃多了,会有变胖的疑虑。3、葡萄柚100克/28大卡 欧美人都爱吃葡萄柚等酸性水果来塑身,因为酸酸的水果可以促进肠道消化功能,葡萄柚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可以消除疲劳,还能让肌肤美美的呢!加上葡萄柚的热量和含糖量少,是最佳的明星减肥水果。4、凤梨100克/32大卡 凤梨也是属于酸性水果,可以整肠和助消化,加上凤梨富含酵素能有益毒素分解,促进排水,所以也是想要瘦的人可以适量食用的水果,不过吃凤梨最好不要在餐前吃哦,因为它会伤胃,所以一定要先吃点东西垫垫胃才能食用,所以啰,虽然好吃,也不能吃过量。 5、奇异果100克/50大卡 奇异果甜美多汁,又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特色,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容和塑身水果。带点酸甜好滋味的奇异果,能防止便秘、帮助消化和美化肌肤,即使拿来当减肥餐,也会让人吃得津津有味,而它也一样是属于低热量高营养成分的优质水果。电功计算基本公式及推导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W=UIt,W=I2Rt,W=U2t/R,W=Pt,W=Uq。电功计算: 1. W=UQ电电能也是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的实施者就是电荷,电荷量就是这种能量在一般的时间内所有参与作功从A点到B点的实行者,每个电荷从A点到B点做的功就是电压,两者相乘就是AB的电功,就是消耗的电能 2. W=UIt 我们来看一下电功的含义,电功通俗的讲就是AB之间的一段时间A点到B点所消耗的电能(A点到B点可以是一个用电器,也可以是一部分电路)电压的实质是一个单位的电荷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电流提供的是在一个单位时间内AB之间的电荷量,时间也有了,那么AB之间的电荷量在一定时间内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也就是消耗的电能就是W=UIt 3. W=Pt W电功、P电功率、t时间 像功的计算方法一样就是功率乘以时间,在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同样道理电所做的功当就等于电做功的效率乘以时间 W=I2Rt (纯电阻电路)密度公式的应用:(1)利用m=ρV求质量;利用V=m/ρ求体积(2)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①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②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体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④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密度公式的应用:1. 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此问题一般是给出质量一体积图像,判断或比较物质密度。解答时可在横坐标(或纵坐标)任选一数值,然后在纵坐标(或横坐标)上找到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一V图像,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解析:要从图像直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目前还做不到,我们要先借助图像,根据公式ρ =总结规律后方可。如图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0,由V0作横轴的垂线V0B,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B两点,再分别从A、B两点作纵轴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甲、m乙两点。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乙= ,因为m甲&m乙,所以ρ甲&ρ乙,故C正确。2. 密度公式ρ =及变形、m=ρV的应用:密度的公式是ρ =,可得出质量计算式m=ρV 和体积计算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物理量,就可以代入相应的计算式进行计算。审题时注意什么量是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例2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____,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_____。&解析:氧气用去一半,剩余部分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所以氧气的密度变为 2.5kg/m3。煤油倒去一半后,体积质量同时减半,密度不变。答案:2.5kg/m3;8kg;0.8×10kg/m3。3. 比例法求解物质的密度&&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比例法”。能用比例法解答的物理问题具备的条件是: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由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量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是由初始状态变成终结状态的桥梁,我们称之为“中介量”。例3甲、乙丽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l: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B.2:1C.2:9D.9:2 解析:(1)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2)写出该物理量比的表达式:(3)化简:代入已知比值的求解:密度、质量、体积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 很多物理问题中的有些条件需要仔细审题才能确定,这类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因此寻找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以密度知识为例,密度计算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但其中有一些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质量、体积、密度中的某个量在其他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抓住这一特点,就掌握了求解这类题的规律。 1.隐含体积不变例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m3的酒精。 ρ水银=13.6×103kg/m3,ρ水=1.0×103kg/m3,ρ酒精= 0.8×103kg/m3)解析:最多能装即装满瓶子,由最多装水量可求得瓶子的容积为V=5×10-4m3,则装水银为m水银=13.6×103kg/m3×5×10-4m3=6.8kg。装酒精的体积为瓶子的容积。答案6.8;5×10-42. 隐含密度不变例2一块石碑的体积为V样=30m3,为测石碑的质量,先取了一块刻制石碑时剔下来的小石块作为样品,其质量是m样=140g,将它放入V1=100cm3的水中后水面升高,总体积增大到V2=150cm3,求这块石碑的质量m碑。解析:此题中隐含的条件是石碑和样品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而不同的是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依题意可知,样品体积为: V样=V2-V1=150cm3一100cm3=50cm3 =5.0×10-5m3得=84t答案:84t3. 隐含质量不变例3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 ____m3。(ρ水=0.9×103kg/m3) 解析: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450g水的体积为,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冰的体积为=500cm3=5.0×10-4m3,=5.0× 10-4m3一4.5×10-4m3=5×10-5m3。合金物体密度的相关计算:&&&& 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例两种不同的金属,密度分别为ρ1、ρ2: (1)若墩质量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 (2)若取体积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总”不变,即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在(1)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设为m1=m2=m,合金的质量m总=2m,则密度为ρ1的金属的体积V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体积V2=,合金的体积,则合金的密度在(2)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设为,合金的体积,密度为ρ1的金属的质量m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m总,合金的密度为。答案:注意:上述规律也适用于两种液体的混合,只要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即可。概述:1. 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的出现2. 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3. 第三次能源革命: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
发现相似题
与“当前有不少国家不顾国际公约的要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肆意排放CO..”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84902454742609802879120242744482(2011o扬州)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9O2排放过多,低碳生活能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能源从而减少CO2的排放
(1)下列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C(填字母)
A.使用节能灯&&B.少用机动车&&C.多用塑料袋
(2)从火力发电厂尾气中捕捉的CO2纯度很高,可制成固态做食品保鲜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CO2还可以被封存在地下咸水层,最终转化为固态碳酸盐,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3)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按照分子数1:3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水,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制成甲醇汽油,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
2CO2+4H2O.
(4)国际上一般认为飞机飞行时排放的CO2分摊到乘客,经折算每人每公里为0.139公斤,每吸收110公斤的CO2等于种植1棵树,从北京到上海的航程约是1100公里,则每位乘客至少需种植A棵树才能吸收该航程产生的CO2(填字母).
A.2&&&B.3&&&C.4.
解:(1)A、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能源,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多步行,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
C、一次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与“低碳生活”的主题不符合,应自己带环保袋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假设生成一个甲醇分子,根据碳守恒,有一个二氧化碳反应,根据氧守恒生成一个水分子,根据氢守恒,生成物中有六个氢原子,则有三个氢气分子参与反应,故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数之比为:1:3;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
2CO2+4H2O;
(4)根据乘坐飞机长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139,每棵树能吸收110公斤二氧化碳,若乘飞机旅行1100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几棵树吸收,解:÷110=1.39棵,也就是2棵;
故答案为:
(2)干冰,CO2+H2O=H2CO3;
(3)1:3,,2CH3OH+3O2
2CO2+4H2O;
(1)根据低碳理念的本质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叫干冰,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算反应物的分子数之比,并正确书写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坐飞机长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139计算解此题.(1)①l011年11月l8日至1l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题.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A
A.温室效应&&&B.酸雨&&&C.白色污染&&&&D.臭氧层空洞
②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第六次“地球一小时”活动,
于日晚8时33分至9时33分熄灯
一小时,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
家”.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CG.
A.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
屋顶成为“发电机”;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多乘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C.多用相对廉价的煤;&D.有计划地逐步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代替普通燃油汽车;E.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F.循环利用教科书,与他人分享、交换阅读书籍;G.少吃天然食品,多吃深加工食品.
③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至少写两种);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除大力植树造林外,还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高质量发动机的燃料--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3H2═甲醇+H2O,则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2)某气体中可能含有N2、CO4和CO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吸收都是完全的),则该气体一定含有N2和CO,可能含有CO2.
解:(1)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含氟的化合物会造成臭氧空洞,故答案为:A;
②A、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符合;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多乘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故B符合;
C.多用相对廉价的煤,煤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故C不符合;
D.有计划地逐步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代替普通燃油汽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气候问题,故D符合;
E.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故E符合;
F.循环利用教科书,与他人分享、交换阅读书籍,可节约能源,加强环保,故F符合;
6.多吃深加工食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应多吃天然食品,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利于身体健康,故6不符合.
③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能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甲醇+H2O可知,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后除甲醇外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甲醇的化学式是CH4O,故答案为: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能;CH4O;
(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一定有CO,因CO可以还原CuO,是黑色CuO变成红色Cu,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NaOH溶液一定是吸收了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可能是原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一定有N2(因前面生成的CO2都被吸收,而且N2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和N2,可能有CO2.
故答案为:N2和CO;CO2
(1)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含氟的化合物会造成臭氧空洞,据此回答;
②本题以“地球一小时”为背景设计考题,较全面地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所学习的环保知识进行思考,尤其要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影响作多角度拓展;
③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能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甲醇的化学式;
(2)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CO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NaOH溶液能够吸收CO2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