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低头族如何毁灭世界”抬头

如何让课堂“低头族”抬头_百度知道
如何让课堂“低头族”抬头
提问者采纳
实现移动教学,手机完全可以变“弊”为“利”。”此款手机软件研发的项目负责人陈利丽老师认为、互联网,那么我们就好好利用手机、无线网络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让传统课堂与移动终端,通过手机促学习,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双向互动“既然我们不能阻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低头族”该抬头望生活了·重庆日报数字报
第010版:评论
&&&&&&&&&&
“低头族”该抬头望生活了
为终结课堂“低头族”,今年5月初,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推行“无手机课堂”,要求师生进教室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关掉,放进讲台前的储物箱里。 智能手机是个好东西,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尤其对自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由于这种浅阅读的方式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一旦学生的精力过多集中于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无法专注于书本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能力退化。 把手机“请”出课堂,推行“无手机课堂”,其实就是依靠一种强制力,把手机与学生有效隔离开来,让学习的归学习,娱乐的归娱乐。毕竟,课堂是一种现实的学习,而手机是一种虚拟娱乐;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具有连贯性,而手机上获取的碎片信息却不等同于知识累积。因此,把虚拟的请出去,把真实的留下来,让学生从低头看手机,变成抬头学习与生活,学会厘清生活、学习、娱乐之间的界限,懂得自我约束,这才是走出手机低头迷途的正道。 只顾低头看手机,却忘抬头看生活,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学生,更有现实生活中的众多“低头族”。这些年来,开车、走路、聚会、上班……长时间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几乎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手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第三者”,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小小手机,隔出了心理上最遥远的距离。 沉迷于手机世界的“低头族”是该抬起头来,望望被他们遗忘的生活、学习,想想被他们忽视的亲朋好友了。在任何时代,人都应该是技术的主人,而不应该沦为技术的奴隶。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埋头生活在虚拟彼岸,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才能触摸到有滋有味、真实可感的生活。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低头族”,请你抬头看看我!-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校报电子版上海交通大学
“低头族”,请你抬头看看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随着“phubbing(低头症)”一词正式收入词典,这句昔日的玩笑话,变成了无比残酷的现实。  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空白间隙开始令我们焦灼不安。在时间碎片里,我们不由自主地拿出口袋里的手机,刷起社交软件、玩起手机游戏……教室里,随处可见一个个低下的脑袋和一个个亮着的屏幕。这些沉迷于手机的年轻人,被统称为“手机低头族”。  “低头族”中既包括不断刷新微博、人人、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平台的“刷屏一族”,也包括以玩手机游戏为主的“游戏一族”,还有沉浸于电影、电视剧中的“视频一族”……如今,“手机低头族”的风气正逐渐蔓延进大学校园。时常能看到相对而坐的两人,互相之间不发一言,各自拿起手机紧盯屏幕―――“手机低头族”,请你抬头看看我。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为何要将视线牢锁在手机屏幕上?  小调查:低头族,你都在看什么?  为具体了解交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南洋通讯社组织了一次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高达95%的同学承认,自己使用手机时最常用的功能是网络社交,其次才是电话、短信、照相/摄像等基本功能。另外,阅读与视频功能也是同学们沉迷于手机世界的一项重要原因。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40%学生在使用手机时,绝大部分时间内都在刷各种社交软件。调查结果还显示,半数同学认为手机对个人社交能力的提高利大于弊。这表明,学生们普遍对手机网络社交模式持认可态度。来自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陈同学告诉记者:“如果我们想实时了解好友的近况和周边的新鲜事,人人、微博等平台是最佳渠道。离开网络社交平台,我们就失去了一个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  手机低头族:请你抬头看看我  校园里,“手机低头族”的现象究竟有多严重?  对此,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杨同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坐在教室里环视一周,能发现只有前三排的同学抬着头认真听老师讲课,后方的同学全都整齐地低垂着脑袋,仔细一看―――哦,原来手里都握着一只手机。”杨同学还说,课堂本应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场所,学生们不主动去联络老师,反而用一只只手机拉远了和老师的距离,“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我不敢苟同。”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齐同学也表示:“中国人讲究饭桌文化,喜欢边吃饭边聊天来增进感情交流。可是有时在食堂吃饭,坐在我对面的同学竟然能自始至终盯着手机屏幕。本来,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丧失了主动与陌生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热情。如今,‘手机低头族’的现象让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了。”  对此,“手机低头族”也有不同的看法。小李是一名资深“低头族”,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沉浸在手机里不可自拔,不过是因为“网络上有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消息,同时也不乏具有思想性的学术性文章”,相较之下,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反而未必能提供这样密集、质量又这么高的消息。”同时,小李也承认,因为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是不可取的。  刷屏族:手机社交的是与非  亮起的屏幕里,出现最多的内容就是各类社交软件。如今,“刷屏族”已经成为了“手机低头族”的主力军。他们沉浸在各种眼花缭乱的社交软件之中,“刷新”是他们最常用的按键。资深的“刷屏族”成员,甚至已经染上无意识刷新的习惯和不看完所有动态不罢休的“强迫症”。  通过对交大学生的采访,记者发现,“刷屏族”与“非刷屏族”对待网络社交的态度截然不同。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赵同学是一名资深“刷屏族”,她每天都会在人人网上不断更新好友的新鲜事,也时常转发有趣的图片、日志和状态。赵同学告诉记者:“我认为网络社交平台的盛行,满足了大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认知需求’和宣泄情感、寻觅知音的‘情感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社交软件也能够起到缓解和释放学习压力的作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非刷屏族”则认为,不加选择地接收海量信息,会使我们丧失对重要信息的辨识能力。“非刷屏族”金同学就认为,大量泛滥的社交软件使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信息被海量无关紧要的、琐碎的、纷繁杂乱的信息所遮蔽。“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社交软件。如今我们的问题不再是缺乏信息,而是拥有太多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其说是高科技的发展服务于我们,倒不如说是高科技把我们推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让我们不知所措。”  另一位王同学更进一步指出:“古训里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社交软件携着海量信息的大潮扑面打来,几乎让我们以为,这就是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手机低头族的现象加剧了人际冷漠,而刷屏族又把这种冲突集中表现了出来。我们宁愿在移动网络上与陌生人畅谈时事,也不愿意向坐在对面的陌生人展露一个友善的微笑。所以,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年轻人沉迷手机世界,而在于,我们如何做到既活跃于虚拟社区,又保有投入现实生活、结识新朋友、打破人际隔阂的热情。”  非智能机主:手机之外,另有宽广世界  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今时今日,校园中依然不乏有坚持使用非智能机的一群人。几年前的他们或是主流大军中的一员,而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的小众团体。在全民刷屏的时代,他们依旧使用最朴素的非智能手机、运用最原始的手机功能,记者带着探究与好奇走近了这个特殊的小群体。  来自物理与天文系的张俊同学目前使用的是诺基亚100型号的非智能机。1.8英寸屏幕,70克的重量,73cm3体积。“小巧轻便”是张俊提及的优点之一。“我认为手机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已经足矣。”在张俊看来,手机最原始的通讯功能外加闹钟已经可以满足他的一切需要。  事实上,就在九个月前,张俊使用的正是一款智能手机。在他看来,智能手机功能复杂、界面花哨,刚开始使用会觉得新鲜,长久下来却觉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智能手机所提供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实际的需要,而时不时跳出的推送甚至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扰。当被问及,离开非智能机提供的海量信息、是否会感觉无聊时,张俊同学笑着反问:“为什么会觉得无聊?植物园里有香花碧树看之不尽,图书馆里有浩繁卷帙阅之不完。离开了智能手机,我的思想才真正属于自己,而不是被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捆绑着前行。智能手机之外,才另有自由而宽广的世界。”  呼吁:每天关机1小时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上海交大“致远讲席教授”蔡申瓯曾向同学们倡议,“每天将手机关闭一两个小时”。随着时间走到2013年,校园里智能手机的普及度达到空前的高度。日常生活的每一处缝隙,都有被手机“侵蚀”之势;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逐渐减少。  非智能机时代,我们并未发现自己的手机存在不便利之处。而当智能机席卷而来之时,我们似乎都适应得“太快”。智能机在带来的大量有助于我们生活、学习、交际的APP同时,又将我们剥离出现实世界。  我们,到底怎么了?疲于搜索各种信息,怕被时代甩下;忙于刷新各种游戏记录,怕被孤独吞噬;乐于在虚拟世界接种谈天说地,怕现实中谈到的梦想因太正经而被别人嘲笑。最后的最后,信息多了,交流少了;科技高了,智慧矮了;世界大了,视野小了。  当我们的碎片时间被手机占领之后,的确需要一些大段的时间来沉淀、来反思。为此,我们呼吁大学生“每天关机一小时”,用一小时投入真实的人际世界、体会情感波动,反思新闻、思索时事,保持头脑的清醒、保持自我反思与审视的能力。  “正如庄子所说,‘物物而不物于物’。物质是由人支配的,而不是倒过来被它所支配。让我们从今天起,抛下“手机低头族”的身份,拒绝手机对独立思想的牵制,拒绝手机带来的人际隔阂,重新掌握清醒思考的艺术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文字:胡冰 管理 张萌贤 陈依婷 闵佳秀 毛雯露)
&本版其他文章
验证码: &
?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B2-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阅读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阅读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阅读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您(@)目前可用积分:143143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低头族”在课堂
626 次点击
22:16:24 发布在
&&&&近来传出某些高校上课收手机的新闻,这是部分高校应对“低头族”现象的措施,挽救课堂“抬头率”立竿见影,但硬性规定的效果如何,又另当别论了。&&&&退一步讲,收走手机能换回课堂吸引力吗?而向前看,“抬头率”高意味着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吗?&&&&上课不听讲而去看手机已经不是一个礼节与道德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普遍发生。如今智能手机占领课堂,高校不得不改变观念,说一声“时代变了”!&&&&很多年前,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的,知识。没有PPT等易复制的电子资源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之前,大学承载了当时的人们对知识几乎全部的渴望。教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同学们在下面疯狂地记笔记――求知的时代。&&&&再看如今,互联网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精准的搜索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很多优质的网站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将高质量的内容源源不断地输出给网民,近年来MOOC的发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开放,更是提高了求知的质量和便利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关注”功能使信息的接收可以私人定制。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内容,求知都变得更自由,更主动。&&&&而大学的课程少见这种自由,虽然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定,但其自主性之低完败MOOC。何况同学们为了绩点考虑,选课时会倾向一些“水课”。课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为课堂质量的提升拖了后腿,使“低头族”多了一个正当的理由:课太水。就算课堂上上交手机,遇到不愿意听,没兴趣的课同学还是有很多消遣时间办法,例如看杂志,课外书,发呆,睡觉等,就是不听课,这样一来其实是否上交手机对学生提高课堂专注力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改了个发呆或者是睡觉的场所罢了。&&&&&&&&更何况,很多东西不是课堂是不教就学不到,也不是课堂上教的内容都必须学。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不得不正视这一现状:传统课堂的权威性大大下降。这也是个“破”与“立”的契机。当然,对转型不能太乐观。&&&&求知变得自由意味着主动也意味着拖延;MOOC还没有发展成熟,学习方式转型并不乐观,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讲师改变授课方式,与时俱进。&&&&可是,时代变了,教授们的观念变了吗?是收手机还是向手机认输同时对学生的能力降低要求?这两种措施在目前应用较普遍,但治本之策,一定要立足时代与技术,追溯根本。&&&&在互联网时代,课堂已经不是获得知识唯一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教授的饭碗应该由知识转变为思想和理念。学生们也渴望有大师在知识的海洋里为他们引航。&&&&课堂教学对技术的依赖已经开始反噬,“低头族”正迷茫,站在讲台上的人要比他们先醒过来。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0:05 &&
是收手机还是向手机认输同时对学生的能力降低要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1:24 &&
是收手机还是向手机认输同时对学生的能力降低要求?
本版块主题总数:277287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4631 / 昨日发帖:3308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低头族”在课堂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手机“低头族”:高校课堂的刺眼“景观”
作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任课老师。
某高校学生堂而皇之地把手机放在课桌上玩。  某高校学生将手机放在课桌下玩。  近日,记者先后走进兰州数所高校课堂,几乎都能看到课堂内低头看手机的“景观”。同时,这种现象在课堂外也是比比皆是,在校园的草坪上、树、体育场等地玩手机的“低头族”也随处可见,这种行为正吞噬着学生的课余时间。  走访:公共课、选修课成“重灾区”  3月10日下午,记者在某大学跟随几名学生走进了大三学专业的课堂。记者发现,走入教室的学生有的手里拿着手机玩,有的戴着耳机听着音乐,还有些学生在进入教室后将书包放在一旁,来不及取出课本,就匆忙拿出手机玩了起来,在上课铃声响了很长时间之后还低着头。  据了解,这堂课是两个班合上,上课人数约100名。记者观察到,在上课期间,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时地掏出手机查看,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学生使用手机次数更为频繁,平均10分钟左右就打开手机看一次。放眼望去,几乎每一排座位都有学生低头玩手机。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底下却是屏光闪烁,有的刷着朋友圈、,有的玩着游戏,有的聊着天,有的看着影视剧。“低头族”们双眼紧盯屏幕,很久才抬头看一下老师。  3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某学院走访时随机走进一间阶梯教室,这是一节理财与投资选修课。当记者走进去的时候,200多个座位已经被学生坐满,有几名没有找到座位的同学倚在门框上听老师讲课。刚开始上课,就有一部分中间及后排的学生低着头开始玩手机,有些直接拿着平板电脑玩着游戏。约二十分钟过后,有一些之前听课比较认真的学生也“不甘寂寞”,纷纷拿出了手机。上课期间,老师会提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用奖励糖果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们踊跃发言,但是有一些同学仍然低头玩手机对此置若罔闻。  几天内,记者陆续走访了兰州多所高校,发现课堂上都有“低头族”。记者发现,上课玩手机较为频繁的学生主要坐在教室后排及左右两侧;大学英语、近代史纲要等公共课和选修课成为上课玩手机现象的“重灾区”。  高校课堂本是学习的圣地,为何会有不少学生上课频频使用手机?  “我在课堂上经常玩手机,有时候手机并没有消息提示,但总是时不时地看看是否有同学和朋友发来消息或者更新朋友圈动态,上课时不自觉地拿出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某大学法学专业三年级的王同学说。  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宿舍熄灯时间是23时,但能在熄灯后入睡的人并不多,很多学生躺在床上捧着手机玩,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一两点。  老师:课程枯燥或成“低头”诱因  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任课老师。  据某高校教师李老师介绍,上课玩手机的“低头族”主要出现在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由于这些课本身不受学生重视,加之这些课大都以大班授课为主,班级的组合性较差,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就比较普遍。而必修课往往以自然班授课为主,学生人数较少,老师和学生之间比较熟悉,加之专业课考试也相对较难,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也比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学校的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让学生普遍感觉到枯燥无味。第二,学生上课时的抬头率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的精彩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讲课精彩的老师的课堂会出现占座位的情况,学生的抬头率也非常高;而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或者是按照幻灯片机械式宣讲的课堂,往往"低头族"就比较多。”这位老师告诉记者。  一所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的陈同学表示:“公共课和选修课内容较为单调,考试相对简单,部分考试还是开卷,考试突击复习就可以通过并得到学分,这正是大部分学生不听课玩手机的原因。”  家长:学校应采取监管措施  某学院的一位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生并不是不知道玩手机的危害性,他们也深知玩手机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损害了视力,但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学生家长也表示,学生长期在课堂上玩手机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学生对智能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耗的手机流量也越来越多,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采访中,有部分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经常会嚷嚷着要新手机,家长一般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至于孩子用手机做什么他们并不知情。  “父母供孩子上大学是想让他们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孩子却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玩手机上,我非常失望。”某学院统计专业兰同学的父亲告诉记者。他希望学校采取监管措施让“低头族”改掉沉迷手机的坏习惯。  应对: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出招  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国内各大高校也纷纷出招应对。  武昌理工学院曾采取过严厉的措施: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  相对武昌理工学院的严厉政策,大多数高校采取相对温和的对策,在上课前利用手机收纳袋把手机集中起来,下课以后按照各自的编号取回手机。盐城师范学院、扬州大学、农大、江西环境职业学院和武昌职业学院等高校都采用了这种做法。尽管有部分同学表示,收回手机以后会有点不太适应,但是还是支持这一举措。  有些学校则对手机加以利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老师王乃考在微信群里办起“微课堂”。上课时,老师会在微信群里提问,让学生们讨论,如果学生的答案比较准确、有深度,期末考试还有加分。  “我觉得只强调玩手机的危害性是没有用的,学生们都深知过度玩手机的危害,却无法停止。班委、团委可以组织活动倡导学生上课期间不带手机或者关掉手机,逐步来改善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状况。”兰州商务传媒学院教授张文芳说。  “让手机止步于课堂之外,让思想活跃于课堂之上,需要学生与学校共同努力。学生需要严格自律;学校应当形成监管机制,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让拒绝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成为一种习惯。”西北师范大学李老师说。  文/图 本报记者王学涛 首席记者翔 实习生邓俊
(责任编辑:HN666)
03/19 13:1803/12 23:3903/11 21:2903/10 16:2503/01 09:3602/21 09:3302/20 16:0702/11 11:0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头族如何毁灭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