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条人生百态热门图库的新闻

对一个肿瘤科医生的观察笔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他是见证病人死亡最多的医生之一,他说这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容易郁闷,因为大多数病人是活着进来却没能活着出去。”  王纯:“短的只几个月,长的可不好说了,我有一个患者,今年是第七年了。
在肿瘤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有时会感觉压抑,他们希望看到病人创造更多的奇迹
治还是不治?医治到哪一步?对于那些几乎难以挽回的生命,怎样在活着的最后一程减轻痛苦,或者真的从死神的花名录上抹去姓名,看上去都是一个个答案不明的难题。王纯说:&从某个个体来说,如果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家属为了保证他的生活质量而放弃治疗,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来说,人人得了绝症都不治疗,医学就不会进步,社会也难以前进。&
如果病人已经在医学上被判死刑,救治到底还有没有意义?王纯也曾经迷惑过,但是最终内心获得了平静,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个体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意义?对医生来说,都是一样的意义,再绝望也要尝试挽救回来。医生不能仅仅从医学上或是经济上去衡量一个生命的价值,生命对于那些爱他(她)的人来说,对于他们的亲人,意义就各不一样。我这里来来去去这么多病人,有的人想多活半年,等到儿子结婚;有的人想多活两个月,能看到女儿生出孩子;有人孩子在国外工作,已经订好了回来的机票,他就想多撑两天见到孩子;有的人月头快不行了,可是他想等到16号再死,这样可以多拿半个月工资。生命就是这样多情,这些看起来琐碎的牵挂,往往就是一个生命哪怕多活一天的意义。我亲眼看到过精神的力量。&
过去在普外科做医生时,王纯说医生护士的成就感会更大,有时候病人是活蹦乱跳出院的。可是现在面对不少临终的生命,心理治疗和技术诊疗一样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治疗绝症的医生就像是病人的传教士,这个&宗教&就是一种信念:一定要争取活下去。
曾经有两个病人的离去,让作为医生的王纯失声痛哭。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得了睾丸癌,妈妈从新疆辞去了工作,专门到武汉照顾儿子。半年后由于神经受损,小伙子几乎不能呼吸了,&那种感觉就像被活埋一样,非常痛苦&。他妈妈决定停止用呼吸机。这时妈妈握着孩子的手说:&儿子啊,你给妈妈带来了多少痛苦,可是你又给妈妈带来过多少欢乐啊。&王纯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情感。另外一次,一个40多岁的癌症患者临终前握着7岁儿子的手,却说不出来话。王纯觉得自己回天无术,对不起他的儿子,失声痛哭。
王纯说,在他以前的理解里,一个人病死是不正常的。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医生,发现无疾而终的人才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病死的。对待疾病和死亡,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但是怎样使自己不患重病,却是个人可以努力的。&如果不预防疾病,投入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问题。&
观察第二天:9月15日
上午9点,一个患者家属就面临着无奈的选择,在医生办公室外,两人的对话轻轻进行着。62岁的1床病人是肺癌晚期,医生向家属提到一种名叫&易瑞沙&的药,一个月的费用1.5万~2万元,全自费。患者妻子回答说:&我们又不是开发商,哪里吃得起这个药。&医生说还有一种印度版的仿制药,一个月费用元。医生并不会违法向病人提供仿制药,但是从治病角度考虑,这个药物对20%的患者有疗效,医生会跟病人提到每一种治疗的可能性。患者妻子让医生写下药品名字,说回去让孩子上网查查,再做决定。
回到病房,无奈的妻子忍不住责怪爱人。&你抽烟这么凶,我都快给你磕头了,也阻止不了你抽烟。&抱怨了一会,她又转向记者,&原来数落他,他说他就要抽,病死了也不要我们管。现在可好,真的得大病了,他看到烟就恨不得吐,他想活下去,以前的说法全变了。我真是想大声呼吁,别让家人吸烟了。这样的人太自私了,放纵自己,最后换来一家人的痛苦。&
两天后这家人决定不用&易瑞沙&,她们找到中医开来中药,以减少化疗的副作用,一天的费用600元。可是中药喝下去没多久,病人又全吐了出来。妻子边收拾边唠叨,看似不耐烦,实际上照顾得非常周到。&真是个活宝,一天1000多块的自费,看能不能把你保住。&她自言自语地说。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王纯会尊重家属的意见。&家属里边推出代表,谁说话能算数的,告诉我他们家的意见。如果家里几个人意见不一致,我一定按照最积极的意见来治。&
王纯说,在肿瘤科室观察到的是人生百态。面对癌症,不同患者和家属表现出的状态大不一样。有些患者是家里人骗来的,一直试图瞒着他们。&因为每个病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家里人也许不希望告诉他,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可千万别一下捅了娄子。&有些病人的病拖得比较长,&我看到过子女抛弃老人的,但是没见到过父母抛弃孩子的。那些六七十岁的病人,老伴基本上不离不弃。三四十岁的夫妻就不一定了,有些人已经在外面找好了人,对伴侣非常冷酷,病人离去时很绝望&。这也是王纯觉得中国不适合推行安乐死的原因,那些被亲人抛弃的人,如果有安乐死制度,很可能会被迫安乐死。
看着窗外有些污浊的空气,王纯忽然提道:&如果把古人放到今天的环境里,你说他能生存吗?&虽然基因的变异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但是&癌症是个古老的疾病,人们从6500万年前恐龙的胸骨里发现了癌细胞。从几万年前到100年前,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化不是很大。这100年间环境急剧恶化,人的基因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王纯接触到的因工作环境致癌的例子不少,夫妻癌也呈现上升趋势,&这就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相关了&。癌症的发病又有滞后期,一二十年种下的种子可能今天才爆发。那么如果我们还不注重环境和生活习惯,今天种下的种子就决定了我们几十年后面临的疾病状况。
一个打扮时尚的中年女子,一身紧身的黑裙走进了王纯的办公室。&你别让我稀里糊涂的,我这样的一般还有几个月?&
王纯:&短的只几个月,长的可不好说了,我有一个患者,今年是第七年了。&
病人:&那常规的呢?&
王纯:&几个月。你现在多久了?&
病人:&一年半了。&
王纯提高了声音,&那说明你突破常规了,不受几个月的限制了。我不是说了,我的病人有过了7年还活着的吗?&
这是一个51岁的乳腺癌患者,做了手术后,于去年4月份发现癌细胞脑转移。待到病人离开,王纯说:&她在这里见过各种病,我骗不了她。不过实际上我还是在骗她,往最好的情况说。实际上,她随时都可能离去。&但是王纯永远告诉病人最乐观的消息。&生命的意义,不是医生能够宣判死刑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PN00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1/13 09:04
01/13 09:04
01/13 09:02
01/13 09:01
01/13 09:00
01/13 09:32
01/13 09:31
01/13 09:32
01/13 09:32
01/13 09:31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1/12 09:17
01/12 09:17
01/12 09:17
01/12 09:17
01/12 09:17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326177
播放数:188675
播放数:6324882
播放数:3624837
48小时点击排行高速公路上演人生百态-中国江门网·江门市综合门户网站
你的位置 && >>
高速公路上演人生百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 07:00  点击:
偷瓜  一位宁波网友1日发微博称,高速路上堵得慌,乘客下车把人家农田里的冬瓜都偷走了!通过配发的图片可以看到,两位男士扛着大冬瓜往高速路上跑,而高速路上停满车辆。
遛狗  网友“谭纲_一生求一自由”微博:国庆第一天成雅高速、成南高速拥堵最为明显,不少带狗出行的人索性下车遛狗。图/微博截图
乘凉  网友“义乌吕律师”微博:国庆高速堵车时,我们在集装箱边上乘凉。我们有小板凳,别人好羡慕哦。图/微博截图
  江门日报讯 (记者/李卓斌)
“这世界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国庆在高速公路看堵车,看高速公路变身“龟速公路”,最后成了免费停车场。还有,女士们,到高速路去相亲吧:从车看财产,从态度看性格,从憋尿时间看肾功能。”这是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但黄金周的主旋律便是旅游,不管是花钱买罪受还是花钱买享受,国人在秋高气爽的国庆期间外出旅游,已蔚为大观。10月1日、2日,全国多地高速公路如去年一样,再次出现大塞车。
  国庆长假自驾游到底啥感觉?各地网友纷纷在微博吐槽,并晒出高速堵车时的人生百态,其中不乏令人哭笑不得的镜头,如一位宁波网友发微博称,有堵车的乘客下车把路边人家农田里的冬瓜都偷走了;而在高速路上遛狗也再次成为独特的“风景”……  
  衡恒衡恒:去广州白云机场的路上塞车,原本1小时30分钟的路程却用了3小时。结果到机场后,离飞机起飞只有15分钟,无法办登机手续,只有改签。班机和机位也不多,只有15:50的,每人多交865元。办改签手续时有很多人排队,服务员说这两天因为高速塞车多人误点,改签人数激增,热门旅游地方机位爆满,改签也难。
  筱桐009:携家人自驾车去广西北海,进入广西境内就开始出现塞车,特别在南宁环城高速塞车更为严重,且是人为,大货车在单边左中右全占道,把黄金游出行的小车堵得寸步难行,又难见交警进行疏导。预计最多9小时的车程,结果花了18小时。狂晕。
  禾XX皆:朋友来电话问我的国庆计划,我说:1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号在家看各地景区排队,3号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号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5号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6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又堵,7号在家看东南西北进不了城……
  服装设计师颜启明:今天(10月2日)我曾发过两次广河高速堵车的资料,但更麻烦的现实还在后边,这是一程痛苦的旅程。约20来公里走了6个小时,高速路临时管制,所有车辆必须在石坝口下高速另择道。刚出石坝口就遇到“撞车党”纠缠,幸规及早报110,还是大方派红包给那伙人才脱身。广州到梅州400来公里路共用10个小时。朋友,请别来!
  网友感言
版权声明:任何本站发表之文章,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任何商业、非商业站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陆中秋:关注人间悲喜&纪录人生百态--新闻中心--人民网
陆中秋:关注人间悲喜&纪录人生百态
】【】【】【】【】
  陆中秋&日生于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日报》摄影记者。  1983年开始学习摄影,当年作品《月全食》获《科学纵横》全国摄影比赛一等奖。1985年调入《北京青年报》社任摄影记者。1986年作品《春节,在北京监狱》获第二届《当代中华女性》摄影比赛优秀奖。1987年作品《民警夜救病婴儿》获“法在人民群众中”全国摄影比赛一等奖。1987年作品《这里有个肮脏的角落。。。》获北京市第四届好新闻作品一等奖。1988年作品《劳务市场冷与热》获北京市第五届好新闻作品一等奖。1987年调入《中华英才》半月刊任摄影部主任,期间主要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采访报道。1991年作品《文化名人组像》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三等奖。1991年作品《倪志福的星期天》获《生活与健康》全国摄影比赛三等奖。1991年作品《胸怀坦荡?实事求是》获首届全国政协好新闻一等奖。1992年作品《科学之光――严济慈生活速写》、《画家吴作人》、《病中曹禺》入选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1992年作品《文化名人组像》获“丽奥杯”全国万元摄影大赛二等奖。1992年作品《王任重后的54小时》获第二届全国政协好新闻一等奖。1992年获第二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1993年获首届全国人像十杰。1993年作为大陆首次摄影界高层代表团团员访问台湾。1994年调入《中国日报》任摄影记者。2003年参与编辑《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大型摄影画册,该画册获国家图书奖----特别奖。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至今,曾采访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世妇会、全运会等  陆中秋访谈录――关注人间悲喜 纪录人生百态  你为什么选人物作为你的拍摄主题?  过去由于工作关系,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人物,我学习用照相机与人们进行沟通,这也成为我的偏爱。  一个人,尤其是伟人,他本身就是一面镜子,你接触多了,拍摄多了,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之所以成为名人、伟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名人、伟人,首先是人,他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应用照片表现出其人性化的一面、他的情感的流露。但你若对他不了解,到了拍摄现场,你的眼前依然会一片空白,你会无从下手。  宋时轮将军是中国的一名战将,我拍宋时轮将军时,他已80多岁高龄,老人多希望能有个安详的晚年,不想受到打扰。通过秘书的安排,我对他进行了采访,文字记者和他谈话时,我摸出了相机,他看见后吼了一嗓子:“你要干什么?”我说:“您一生戎马生涯,见过那么多长枪短炮,我这门小炮,您还怕吗?”他说:“我就怕你这门‘小炮’。”这是一种智慧的调侃,屋里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我借机取出相机,猛拍了一气。  若能让被摄者在短时间内接受你,那么你的照片就成功了三分之二。  你在中国日报的多年采访中,哪些题材的采访给你的印象较深?  近的说,日至日,“新千年”开始的时候,我到北京妇产医院拍摄“世纪婴儿”,当时现场有60多位记者,大家对“世纪宝宝”都非常关注。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此时,它也同时孕育着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当时记者太多,妇产医院从安全考虑,对进入产房的记者给予限制,能进产房的记者只由5位。孩子出世后,护士长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和婴儿的父亲在产房外向媒体亮相,一次放进15位记者,到第四拨也没轮到我,那次采访我是带着遗憾离开医院的。  日至日,是新世纪的开始。我跟医院院办联系,院办主任特批我进去。当时北京电视台组织现场直播,何鲁丽副委员长亲临现场,公安局也去了十几个人维持现场秩序。我非常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当时指针指向11点30分时,我已在医院等了近4个小时,其间我与护士漫无边际的聊天,以缓和气氛,进行沟通。11点40分,我穿上白大褂,戴上帽子、口罩进入现场。现场是20平米的产房,空气非常紧张、压抑,静的能听到表的“嘀嗒”声。作为母亲,分娩之前的阵痛是难以忍受的,丈夫在一旁为妻子擦着汗,这时,一位女记者跑到产妇的面前用闪光灯闪了一下,立即遭到了呵斥,产妇的丈夫也急了。产妇临产前的某些角度并不适合表现,该女记者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谴责。警察因此将所有的摄影记者撵出屋外。报社曾要求我次日凌晨1点30分前往回发稿,我必须设法回到产房。在与警察磨了半天后,警察终于允许我回到产房拍一个画面,11点46分,婴儿出世了。接着给婴儿称体重、洗澡、穿衣,在电视前亮相……整个过程我都拍了。我看到了一个生命降临到世界上非常不容易,更认识到了母亲的伟大。母亲在痛苦与喜悦交织的情感中挣脱出来。此时记者的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孩子终于出世了。当时,我的感受比我的照片更为深刻。  日出生的“世纪宝宝”要来北京大聚会,当时我去了,活动是当年12月进行的。主办单位别出心裁,在主席台上拉了一个帘儿,在帘儿后面捣鼓什么,记者进屋‘哗’一下,全拥了过去,我后来粗粗算了一下,现场记者大约有70多位。主办单位用泡沫作了一个坡面的大蛋糕模型,模型上分布着25个洞,孩子就放在洞里,露着脑袋,“蛋糕”上面写着“祝你生日快乐”,和真蛋糕一个模样。当时的出发点可能是想拉开大幕、奏着乐,孩子都露着笑脸。但孩子太小,70多个闪光灯一闪,都吓坏了,有哭的、笑的、闹的、惊呆的、睡着的、东看西看的……什么样的都有。因场地人太多,妈妈们都守候在孩子身边避不开,我拍的画面中有两个大人的半拉脑袋进了画面。画面倒因此显得比较紧凑,有变化。“世纪宝宝”的前后三次拍摄经历,我终生难忘。  你拍了多年的人物,对拍摄新闻人物有什么感受?  我在反映人物时,追求以手势、面部表情以及眼睛在瞬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来刻画人物。我拍的夏淑琴是国内第一个起诉日本右翼分子侵害其名誉权诉讼案的原告。夏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家七口被日本兵捅死了,日本兵在强奸了她的姐姐后,用擀面杖从阴道里捅死了她的姐姐。夏淑琴当时年仅8岁,虽被刺刀捅了,但后来被救活了。几十年来,战争给她留下的创伤一直伴随着她。多年来,她渴求一种平静的生活,不希望被打扰,她之所以起诉,是因为日本右翼分子出了一本书,说到了一些在她家发生的一些细节,诽谤了她,她感到非常气愤。起诉的经历必然要勾起她对许多痛苦往事的回忆。我一直在现场关注着她,记录下了她悲愤交集的场面。  到中国日报后跟以前拍人物不同,现在多是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抓住人物表情的变化,有时需要在大的场景中抓住众多人物的表情。无论拍摄什么样的题材,记者都应该尽早进入拍摄状态,才能将被摄主体表现的更为鲜活。  中国日报在对外报道中,是否有一个传统或特点,即着眼于人,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我们一向关注人的喜怒哀乐。这是中国日报的一个风格。作为事件,它反映人在其中的生活状况,始终保持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对事件发展的关注。因为事件的发展离不开人。事件本身就是由人和自然、社会构成的。即使拍的是一件事,像图解似的,如拍的是“北京汽油昨日调价”,这图里也得有人,有司机,不能光照图表呀!哪怕这司机是个虚的影,也该有呀!因为油的调价与司机有直接关系,其中的人物也应是这一新闻的有机组合。  中国日报摄影部在任何题材的采访中,都把对人和人性的关注放在首位,我想,这也是摄影部有那么多记者在拍摄人物新闻时,都有上佳表现的原因。  多年来,我拍摄了许多独领风骚的文化名人,如曹禺、夏衍、艾青、韩素音、吴作人等。与被采访对象共思共想,努力沿着他们的情感脉络去展示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形象。  当我第一次采访被誉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曾颇费一些周折。自从几年前他患病住进了壁垒森严的北京医院,就几乎再没有机会外出,原因只有一个:在这里,医生的命令是绝对权威的。  但是,病中的曹老却依然对天下大事洞若观火,每天从报上和电视上获取的信息,足以使这位对人生这出大戏了如指掌的戏剧大师,得出合乎生活逻辑的判断。由于曹老住院,一般不让记者拍照,与我同去的文字记者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采访经验,从作品《雷雨》谈到当前文艺创作的一些观点……时间过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了,这时曹老的夫人李玉茹对我说“他好久没有这样高兴了。”&曹老跟着说:“看见你们这样的年轻,我真高兴啊。”一连说了好几遍,我想,他爱青年,是因为他爱祖国生机勃发的春天,此时,我情不自禁地抓拍了几张他微笑的照片。我们没有谁能觉得,这位妙语连珠、谈笑风生的长者已80高龄。  第二次去北京医院,是一周后。在走廊里,我见到李先生缓缓推着轮椅,轮椅里的曹老,显得疲倦和苍老。李先生说,那天见了你们,可能是太兴奋了,所以第二天心脏就有些不舒服。回病房后,曹老躺到了床上,李先生给他带上了氧气罩,而他,则捧着一本书读了起来。我俯身看了一下,曹老读的是《古文名篇读本》,他正读到苏东坡的《前赤壁赋》。见此情景,我急忙掏出相机,连拍数张,记录下这令人难忘的瞬间。  人物摄影的最高境界应是“形神兼备”,没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是立不起来的。在我眼里,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不单单是双手有力,而且有那么一种不可言传的艺术的柔韧味儿――那真是一双地道的雕塑艺术家的手。跟他握手之后,更确信这双完成了《毛主席像》(浮雕)、《毛主席选集》(封面)、《刘胡兰》(圆雕,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等著名雕塑艺术作品的手的确有着它独特的神奇魅力。  王朝闻透过镜片的眼睛,射出挡不住的智慧之光,额头的皱纹交织着艺术辩证法;满头银发自由洒脱。只有当你拜读过这位著名美学家的著作后才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我在拍摄他时是抓住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瞬间,以最能表现人物心灵和神态的眼神、口型,以及微微颤抖的手势把人物雄辩的、充满激情的以及“本真性情”定了位,确立了独特的“这一个”。  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是摄影者追求的美学原则。当我步入摄影领域,把人类的“第三只眼”对准人生这个大舞台时,我信奉的宗旨是“抓取瞬间,留住历史”。&&
陆中秋的作品:画家吴作人&陆中秋的作品:作家夏衍陆中秋的作品:戏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陆中秋获奖作品:《病中曹禺》陆中秋作品:作家韩素音
(责任编辑:杨成)
精彩推荐:
热点新闻榜
互联网搜索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字幕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