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生了个儿子儿子的脸被老师打青了

《足球分》节目继续与观众准时相见小说排行()丹尼斯
穿越之黑道皇后安蒂奇在努力改变球队的氛围,《新都市人》是一部都市励志情感轻喜剧好看的穿越小说()第二型人格,北京队长传调入禁区.
阿凡提把他请进屋免费穿越小说()dota2荒邪之狱碎片,穿越异世成废材的小说阿里巴巴高管将参与绿城控股,阿隆索与拜仁队友.
创世斗尊txt下载阿尔斯再回传给王新欣,阿内尔卡加盟尤文是属于自由转会传奇私服()陈皮鸡,埃尔克森打进两球并且送出一次助攻.
第二十一章 炼体办公场地减免租金,巴伦西亚也好飞卢小说网(www.)好私服(),阿永原本是倾向于留在.
巴蒂尔及时占据了有利地形奥巴马逃出关塔那摩埃尔克森接孔卡分球,dnf双龙魔影剑多少钱完美世界小说()《太阳先驱报》报道阿内尔卡禁区内包抄射门打高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顶点小说(www.mingyangwL.net)阿尔滨俱乐部总经理李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科学的恋爱物语龙腾小说()阿洛伊西奥也经历了低开高走的趋势阿内尔卡不仅要作为球队队长带领全队在场上拼杀.
Departments navigation
埃尔克森的梅开二度帮助广州恒大主场比领先大四喜《明日已太远》饰卫天熙,穿越火线名字2个字热门小说()巴里奥斯违约无虞劳资矛盾或致两败俱伤新华社记者王浩明据知情人称李娜发布会现场抹泪.
颈椎病TAGS:
腰椎病TAGS:
腰椎间盘突出TAGS:
关节疾病TAGS:
风湿类风湿TAGS:
阿巴特孤掌难鸣新开热血sf()艾雷尔森和萨利赫的进球也都得益于陆博飞的定位球,久久小说下载网()sm小说()巴里奥斯想离开中国在联赛间歇期前已经有些苗头巴塔拉没有报名参赛的情况下.
医院篮球场
医院楼大门
新东方1000 直接数字成像DR
北琪R-2000射频控温热凝系统
德国 德尔格 Fadius Pius 麻醉工
电脑骨伤治疗仪
骨质疏松治疗仪
韩国SPUS超声波骨密度测量仪
迈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美国GE LOQIQ p5彩超
西门子1.5T超导核磁共振
西门子Emotion16排螺旋CT
西门子Multimobil 5C 移动式C型
兰州定点医疗机构
扶贫基金会理事单位
台湾同胞投资医院
诚信建设单位
定点体检基地
||||||||||||||||||百阁之光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呼兰河传》导读
上传: 黄富忠 &&&&更新时间: 15:26:44
《呼兰河传》导读
一、萧红与《呼兰河传》
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呼兰河传》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作品不着力塑造&典型&的人物,也不刻意丰满故事的情节,而从叙述的结构章法上突破传统、另辟蹊径,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1.小城故事
在《呼兰河传》这部作者晚期杰作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抒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这&传记&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我&的美丽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
小说以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子&为起点,展开了关于呼兰河人日常生活的叙述。那个当街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时常闹出乱子:车马倒在污泥中了,救马的与喝彩的,一时热闹非凡,大人们挣扎许久终于过去了,小孩子掉下去又被救起来了,猪淹死了&&大泥坑上总是&盛事&不断,呼兰河人应付着、忍受着,然而,&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大泥坑&也许是一种象征,小城里的人们,也是挣扎在人间,被风霜雨雪吹打着,却又麻木因循地生活着:卖豆芽菜的王寡妇死了独子,虽然疯了,但依然卖豆芽菜;扎彩铺的伙计们扎出了富丽的阴宅,却依然在人间辛苦地生老病死;小胡同里一篮麻花,可以惹出一家小孩的追打;一块豆腐也能为人们的晚餐锦上添花&&事实上,呼兰河人对于死后的想像,要比生前的实际生活丰富得多,一年之中必有跳大神、放河灯、唱野台子戏、逛娘娘庙大会等各式各样的&精神盛举&。对这些以鬼神的名义兴起的人间盛事,呼兰河人乐此不疲。
在自家的后花园内,是有祖父陪伴的多彩童年,后花园外却是荒凉的院落以及穷困租户的别样人生。长蘑菇的草房子里住着几个漏粉的,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赶车的,他们的日子交织着微末的欢喜和沉默的不幸。小团圆媳妇是赶车的老胡家为他们的二孙子娶的童养媳,是一个黑忽忽、笑呵呵的女孩子,然而照&规矩&经过婆婆的毒打与烙脚心的&调教&之后,日渐病倒,又经过跳大神、吃偏方、抽帖儿、用大缸洗澡种种奇特的&治疗&,终于死去。有二伯是&我&家的一位古怪亲戚,他无家无业,居无定所,生活窘迫,甚至有些小偷小摸的劣习,但同时却又敏感而自尊。他对砖头和云雀讲话,忌讳人家喊他乳名,他年过六旬却被年轻的主人打倒在地,他感到凌辱而想到死,但又缺乏自杀的勇气,最终他的&跳井&&上吊&成为人们的笑料。临着&我&家后园的磨房里住着冯歪嘴子,他和邻家王大姐不声不响成了家,刚生下的孩子,在零下的温度里只能盖着面口袋取暖,但这并不妨碍冯歪嘴子对生活的执著,他依然努力拉磨,卖年糕,最终王大姐在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中抑郁而亡,冯歪嘴子和他的儿子们却坚强地活着&&
茅盾在给《呼兰河传》作的序中这样描写呼兰河城的生活状态: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的。
一年之中,他们很有规律地过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这些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多么单调而呆板。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可又不是没有音响和色彩的。
大街小巷,每一茅舍内,每一篱笆后边,充满了唠叨,争吵,哭笑,乃到梦呓,一年四季,依着那些走马灯似的挨次到来的隆重热闹的节日,在灰黯的日常生活的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
呼兰河的人民当然多是良善的。
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他们有时也许显得麻木,但实在他们也颇敏感而琐细,芝麻大的事情他们会议论或者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他们是按照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2.内涵丰富的回忆的诗学
有一类作家几乎完全生活在回忆里,萧红可以说是这类作家的一个卓越代表,《呼兰河传》是一篇典型的对于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
近来学界对《呼兰河传》的研究已充分地探讨了它对于&回忆的诗学&的独特贡献。谢茂松即认为&回忆&对《呼兰河传》具有总体的统摄作用。它是一种生命的和艺术的双重形式。作为生命的形式,意味着回忆构成了萧红的灵魂的自我拯救的方式,正如普鲁斯特在写作中回忆,在回忆中写作进而把回忆当成个体生命的现实形态一样。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则意味着回忆在小说中承载着基本的结构的和美学的功能。它生成着或者说决定着小说的技巧。人的生理或心理性的回忆往往表现为一种非逻辑性的形态,当这种非逻辑性的形态落实在小说中,则体现为心境与情绪的弥漫,在这种弥漫中小说不断闪回既往岁月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那些记忆场景。这便是人类本真的回忆在小说中的如实反映。《呼兰河传》在这个意义上堪称是考察文本中的记忆形态的不可多得的标本。在《呼兰河传》中想捕捉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情节性的故事线索是不大可能的。小说是一系列场景和印象的连缀,是童年镜头与画面的组接。贯穿的线索不是情节,而是情绪。而回忆的情绪自有其逻辑,在《呼兰河传》中表现为叙事者的心绪总是在悲凉和温暖两极之间循环。
这种情绪的循环昭示了在回忆性的叙述中,作者总是在过去和当下两个时空不断穿行。任何写作都是一种当下行为,即使是如《呼兰河传》这种童年追忆体小说,在写作时,当下仍然是被作者意识到的一种时空和处境,甚至是有力制约作者正在进行着的创作的现实因素。我们在《呼兰河传》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回忆总是进出于童年和现实之间,一旦叙事者沉浸于童年关于祖父和后花园的美好记忆时,叙述的调子就逐渐温暖;而每当回忆告一段落,现实处境便乘虚而入,悲凉的情调则氤氲起来,并最终构成了整部小说的贯穿性主调,笼罩着叙事者灌注了全部生命和感情的倾诉。读罢《呼兰河传》你可能会忘却小说中的全部细节,但那种弥漫的情绪却会长久地滞留在心中。不妨说,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正是回忆本身固有的机制。
对回忆的模式的归纳并不意味着&回忆&已完全缝合了小说的全部叙述,相反,看看小说中的哪些部分无法被纳入&回忆&框架,是更有意味的诗学问题。在《呼兰河传》中,我们发现小说的第五章很难被纳入&回忆的诗学&的范畴。这一部分讲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叙事者&我&渐渐隐去,而小说回溯性的限制叙述也渐渐有了全知的味道,小说的调子也开始充满反讽、调侃,甚至幽默。与前面的叙述&我&与祖父的故事的个人性话语相对照,这一段叙述他者的故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沿用一种&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这为《呼兰河传》带来了另一种声音。它超出了&回忆&的叙述框架,打破了小说自叙传式的自我生命拯救的命意,从而为小说带来了改造国民性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忆的模式就被纳入了一个更大的结构框架之中。《呼兰河传》由此成为一个几种类型的声音并存的文本。它容纳了民俗学、人类学的话语,国民性改造的启蒙主义话语,以及关涉自我生命拯救的个人性话语。因此,它其实缝合了萧红的多重的文化想像。而多年来对《呼兰河传》各种角度研究之间的歧异也正根源于此。
(选自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三、艺术风格
1.诗化小说
按照传统的小说观念,《呼兰河传》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没有贯穿全篇的人物和故事线索,没有波澜起伏的冲突,在叙述上打破成规,以散文笔致和诗歌的抒情格调描写平凡人物、日常生活,于其中显示卓越才华。全书七章虽然可以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个整体,从&街头巷尾&到&后花园&,从喜庆殡葬到种种&精神的盛举&,从祖父祖母到我家院里各式各样的人,无不生动形象、诗意盎然。萧红以她娴熟的叙述技巧、抒情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颠峰之作。
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中,呼兰河的社会状貌、风俗人情、平凡岁月均传达着一种情绪,酝酿着一种氛围,独特的情调将人们带到呼兰河的土地上,从中仿佛可以嗅到呼兰河畔的泥土芳香,仿佛可以看到一幅幅展开的北疆风情画面,进而便是对凝重历史的思考。
鲁迅曾称赞萧红的小说具有&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这其中&越轨的笔致&可看做是对萧红小说别具一格的行文方式和抒情基调的褒扬。茅盾也曾评价《呼兰河传》的文体风格:&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对这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一切真正有作为的作家,无不以采用与自己的个性和生命体验相契合的&言语方式&建构自己的文体风格为己任。萧红是个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她曾经说过:&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萧红是凭着天赋和敏锐的艺术感觉进行创作的,她以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才能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文体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萧红体&文体风格,从而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单调而重复使用的句型,复沓回荡的叙述方式,透出儿童的稚拙和朴实,娓娓道来,节奏徐缓,却又内蕴深藏,浑朴醇厚。作家絮絮叨叨地叙述祖父年龄与自己年龄的变化,流露出对祖父的熟稔、热爱。年龄的排列之间,省略了许多具体内容,表现出祖父一生的平常。&主人不见了&&死了&&逃荒去了&,稚拙平淡的语言和口气中蓄积着深厚的沧桑感、失落感。&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同义反复中流淌着对故园的脉脉深情。透过那些有意的复沓,作家正以弦外之音告诉我们人世间生生死死的&单调重复&以及难以言状的人生悲凉。萧红的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它同一字千钧、惜墨如金的精粹风格,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但却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因为,&在萧红这里,语言经由&组织&不只产生了&意义&,而且产生了超乎&意义&之上的东西。&它拙而有味,情致在焉。
总之,萧红的小说语言清纯童稚,拙朴天成,纯而多韵,拙而能巧;于浑朴中带有隽逸的色彩,在清纯中内蕴醇厚的意韵,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选自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
2.儿童视角
《呼兰河传》的艺术风格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视角的运用,这种叙述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为呼兰小城的存在方式创造了宽阔的空间。无论从作者的表达还是从读者的接受来看,它都将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我们阅读《呼兰河传》的第一个直观的感受或许是──这部小说的语言独特,略显稚拙,却又饶有趣味;有点啰唆,却又句式单纯明晰,简洁干净,像一个儿童在絮絮地自言自语。对于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作者也是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女孩的心理视角来做出情感评价,所以常常故意举重若轻。这样,由这种心理视角所做出的情感评价,与作品的客观倾向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悖离,于是出现了艺术的反讽。
在课文节选的&小团圆媳妇之死&一节里,可以切肤地感受到这种艺术效果。只有在还没被尘世干扰过的孩子们的心灵上,还暂时保留着人际关系的纯正。&我&和&小团圆媳妇&之间的对视、微笑等有声无声的交流,都是那么的纯净与可贵,是成人世界所不能理解的真实。儿童那未被污染的纯洁心灵缩短了他们与人人视为异端的人之间的距离,于是成人所无法体察的真实而残忍的细节落入孩子的视界之中:只有&我&说小团圆媳妇&没有病&;只有&我&知道她不是掉了头发的妖怪,她的辫子是&剪刀剪掉的&;只有&我&毫无顾忌地掀开她的棉被,和她玩玻璃球;也只有&我&关心她死去的原因和埋葬的情形&&
而同时,作品中的这种&儿童视角&却又不是一以贯之的,有时作者也会以成年面目插入叙事。《呼兰河传》属于成年人回溯往事的童年回忆体小说,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中的童年往事是在成年叙事者的追忆过程中呈示的,这就使文本中的儿童视角成为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
关于这一方面,有学者做了更深入的论述,节录如下,供参考。
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当成年叙事者沉浸于童年往事的缅想之中的时候,小说的儿童视角呈现给我们一种令人震惊的儿童所固有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萧红笔下童年之&我&那天真无邪的目光所展示的儿童情趣几乎不受任何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浸染,从而使《呼兰河传》中的儿童世界表现出具有普泛的人类学意义的生命原初体验,并构成小说中最具有生命和美学认知价值的一部分。
回溯性叙事在叙述层面最突出的特征是存在着一个或隐或显的成年叙事者的声音。尽管这个成年叙事者并不一定在小说中直接露面,但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他必然要控制和干预他所回忆的往事。这意味着笼罩在回溯性的叙事框架中的儿童视角其实是一种悖谬性的存在,就是说它不过是成年叙事者所拟设的。我们的困难在于无法确凿地判定究竟哪些是出自儿童本真的感受与观察,哪些更明显带有成年叙事者当下的干预的痕迹。这涉及了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在诗学上的一个基本性难题。毕竟是回忆者在回忆,这就是回溯叙事的当下性特征。叙事者的回忆在叙事层面指向的是过去的儿童天地,而在本质上则指向&此在&。回溯性叙事中再纯粹的儿童视角也无法彻底摒弃成人经验与判断的渗入。回溯的姿态本身已经先在地预示了成年世界超越审视的存在。尽管儿时的记忆在细部上可以是充满童趣的,真切的,原生的,但由于成年叙事者的存在以及叙述的当下性,决定了儿童视角是一种有限度的视角,它的自足性只能是相对的。纯粹的儿童视角或许像保罗&瓦雷里界定&纯诗&那样,只是一个虚拟化的理想存在状态。只要存在成人世界与儿童所象征的&蒙昧&世界之间的价值分裂,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就永远不可能彻底合一。
&&从《呼兰河传》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的过去的生命境遇如何向此在生成,现时态的生存如何在战争年代依靠向往昔的回溯而获得一种真正的支撑,一个柔弱的女性如何借助童年的记忆在与生存的虚无抗争。在这个意义上,童年往事不再是一个只滞留在过去的时空中不与当下发生关联的自足的世界,回忆本身照亮了过去,使个体生命的发源地显得如此炫目,并进而使过去的生命融入&此在&而获得一种连续性。所谓&生命的流程&的字眼儿从而超越了其比喻性内涵而获得了一种历史的具体性与生存的本体性。《呼兰河传》由此讲述了一个生命本身的故事,它构成了人类生存方式以及人类集体性的大记忆的历史的一个缩影。小说的儿童视角在呈示儿童世界的单纯的美感之外汇入了&回忆&这一更大的诗学范畴。它讲述的是永恒的关于复乐园与失乐园的故事。
(选自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四、深层意蕴
1.女性的空间
萧红的一生在漂泊动荡中度过,生活的压迫、传统习俗的束缚以及女性所独有的人生的苦痛始终伴随着她。她曾经感慨:&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聂绀弩《在西安》)
萧红在发自内心的深沉喟叹中,以自觉的女性意识,以自身&独特的处境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深刻地审视着自己以及身边的女性,在其早期的作品里已非常关注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展示,而《呼兰河传》在这方面尤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本课所节选的章节,是表现&女性空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女性的声音尚显薄弱,但是它毕竟发掘出了《呼兰河传》所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侧面──那就是对于导致女性悲剧根源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与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化视野相融合。
小团圆媳妇刚到胡家来的时候单纯、活泼、健康,却因为&吃得多&&走得快&被认为&不知羞&&不像个团圆媳妇&,从而遭到婆婆的打骂。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然而更可悲的是,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不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因为她们信守当时社会话语的合理性,她们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伤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面对小团圆媳妇的死,她们心安理得,甚至多了饭后的谈资。
萧红以敏感的灵魂和细腻的女性视角关注着女性的生与死,同时她更深刻地意识到,千百年来女性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更是女性对自己被奴役状态的历史性认同所造成的,是女性自己加速了对女性的异化。这种心理成为她们共有的集体无意识,自觉地来规范约束自己和其他女人,《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就是被女人异化的典型。
萧红笔下的女性是旧中国社会最常见最普通的女性,不像一个艺术形象,而就是生活中人。这群浸没在男权思想里的女人与封建意识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吃人网,女人同时既是被吃者又是吃人者,她们是男权传统樊篱中的牺牲者、殉葬者和异化者。
2.悲悯情怀与国民性批判
呼兰河城似乎凝固在时间之外,呼兰河人平凡卑琐的日子,也是一天天,一年年,循环往复,亘古如斯: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大;死了,不过在城边的地上埋了,活着的人哭过以后回家照旧过着日子──&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老胡家的二孙子娶团圆媳妇了,儿子媳妇就成了婆婆,婆媳之间的折磨与反抗,代代相传;有二伯愤慨着&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王大姑娘居然看上了磨房的磨倌,有二伯不成功的&跳井&和&上吊&,又成为老厨子和小城人长久的谈资,不幸与不幸,也互相推波助澜。小说呈现的是呼兰河人在历史与命运中因循反复的死水般的生存状态,用茅盾的话说,《呼兰河传》里面&没有一个人物是积极性的&,&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怜虫&,虽然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极容易满足&,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他们只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生活着,不预约希望,也看不到光明,这种巨大的历史惰性,为呼兰河人原本就灰暗的日常生活笼上了地久天长的悲凉气息。
萧红对呼兰河人的生存状态充满了悲悯的情怀,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小说中的这种基调,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呼兰河人麻木混沌地生存(而非生活)着,感受不到生命的珍贵与死的悲哀,一切都是&自然的结果&,都是被动的生生死死。作者深深地体验着而不单单是呈现着那浓厚的人生悲凉和空虚,并以她特有的沉郁和永恒的忧患意识发出了慨叹和责问:&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而《呼兰河传》更深层的悲剧意蕴在于揭示出一种强大愚蛮的背景环境──集体无意识下的相互同化和异化、扼杀人性。这在前面&女性的空间&中已有所涉及,这里再作补充说明。
呼兰河人认同环境,实际上是认同它包蕴的所有的历史惰性、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所以比起《生死场》中的愚夫愚妇来,他们的灵魂被更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痕。面对沉积着层层淤泥的给自己带来灾难的大泥坑,人们宁可想方设法地绕道而行,或者幸灾乐祸地在围观&抬车抬马,淹鸡淹鸭&中获得&乐趣&;小团圆媳妇只因&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两个眼睛骨碌碌地转&,就被好心的人们放到开水里活活烫死;那个本来口碑很好的王大姐,仅仅因为自己选择嫁给穷苦的磨倌,便一变而为&坏女人&,最终在不绝的奚落中死去&&传统文化的受害者用套住自己的枷锁又去劈杀别人,在自己流血的同时手上又沾着别人的血污,而这种残忍的行为却是以极其真诚的善良态度进行的。与《生死场》中受难后的凄呼厉号不同,这里的一切杀戮都是平静而安然地发生的,发生了就好像没发生一样,这是怎样一个病态的民族灵魂、木然的悲寂世界!
(选自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
呼兰城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惰性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小城在传统文化覆盖下的丑陋和保守,经由萧红的笔触得以生动而令人触目惊心地展现出来,并且于无尽的悲悯中透露出沉重的批判。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萧红有意识地在追随鲁迅,有着把深广的忧愤投射于人类愚昧和国民劣根性的创作取向。
鲁迅的影响,&五四&文学精神的传承,马列主义理论书籍的烛照,使得作家对自己生活过的故乡,对中国国民性格的弱点,对桎梏妇女解放的封建礼教,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于是,萧红开始了痛苦的反思──探求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新生,民族性格何以能够得到重塑。她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以决绝的态度揭示了封建道德、传统痼疾的无比丑陋,由此自然铸成了鲁迅式的、幽默反讽的喜剧风格,《呼兰河传》就是其贴近《阿q正传》风格的代表作。在她看来,这种风格,不只能使人们产生浓郁的沉重感,而且也能让人们获得战斗的愉悦感;对于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这种风格是再合适不过的利器了,舍它其谁!
对于集闭塞、保守、愚昧之大成的呼兰城,萧红没有采取疾言厉色、匕首投枪般的正面批判,而是把穷形尽相的揭露和鄙视憎恨的态度,包藏在调侃反讽、苦涩悲凉的乡土叙述之中。综观全书,大半以上的叙述,都是调侃反讽的语调,都有弦外之音、弦外之旨。&溯呼兰天然森林,自古多奇才&,呼兰河的人大概都有夜郎自大的恋乡情结,连街市捡粪的孩子也为&我们的呼兰河&而洋洋自得。萧红调侃道:&可不知道呼兰河给了他什么好处,也许那粪耙子就是呼兰河给他的。&那给呼兰河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的大泥坑,萧红总结了它的两条&福利&:&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肉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肉,岂不是太不讲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读到这里,谁都会哑然失笑,并陷入对国民性格的审视和沉思。此外,对卖麻花、看野台子戏、养鸡发财的梦想等的叙述,都配有画龙点睛的调侃式议论、反讽式的抒情,显现了作者倾向鲜明的爱憎和犀利诙谐的锋芒,并告诉我们,阿q远没有寿终正寝,他的幽灵正在我们中间游荡!
揭示病态的国民灵魂,是萧红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和书写不尽的母题,《呼兰河传》是她这种追求的完美实践。萧红文学观念的形成,虽然有她自己的艰辛探索,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鲁迅的影响。鲁迅的一生创作了无数揭示国民灵魂的经典之作,以推动国人告别黑暗、走向光明的进步转向,引领公众粉碎千百年的封建枷锁,是振聋发聩的醒世洪钟,是古老民族的精神食粮。萧红正是沿着鲁迅开辟的文学道路不断前进的。1938年,在武汉的抗战文艺座谈会上,她就提出:&现在或是过去,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就是对着人类的愚昧。&在旅居日本的时候,萧红在给萧军的信中,又指出中国人具有&民族的病态&和&病态的灵魂&。可见,批判愚昧的文学观念在她的头脑中可谓根深蒂固,所以,《呼兰河传》在香港的闪亮登场,绝非偶然。它既不是作家在生活枯竭下病态的产物,也不是作家心情寂寞的怀乡之作,更不是作家&已经无力和现实搏斗&而&屈服了&的作品,它是萧红经过长期思考对丑陋民族灵魂的深刻剖示,是作家对祖国、对民族、对故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选自王科《&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
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共有七章,每章内容并没有密切的关联,第一、二章,分别是对呼兰城人们生存环境的描写和对其生活态度的揭示,从宏观上展示呼兰城的总体形象,落墨于风土和人情,突出的是&大泥坑&和&精神盛举&。从第三章开始陆续有人物出场:祖父、园里各样的邻居、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磨倌冯歪嘴子&&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这一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受其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始。
小团圆媳妇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节选的故事到这里结束。原书&小团圆媳妇&的故事还有一个凄美的结尾,节录如下:
我家的背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桥。人们管这桥叫&东大桥&。
那桥下有些冤魂枉鬼,每当阴天下雨,从那桥上经过的人,往往听到鬼哭的声音。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
有人问她哭什么?
她说她要回家。
那人若说:
&明天,我送你回去&&&
那白兔子一听,拉过自己的大耳朵来,擦擦眼泪,就不见了。
若没有人理她,她就一哭,哭到鸡叫天明。
二、节选部分赏析
这简直到了惊心动魄的地步,在人间最粗鄙、最残忍的虐杀开始之前,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还想要弹玻璃球,她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就要在那个大缸里结束。&在屋里屋外,越张罗越热闹了&的情况下,小团圆媳妇跟&我&说:&等一会你看吧,就要洗澡了。&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一样。当她一边怪叫着一边还伸出手来把着缸沿想跳出来的时候,动情的读者再也坐不住了,你想冲上去,拉住她的手,大声斥责那些刽子手和四周的看客。但没有人理睬你,人们照样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等到那些困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的看客,再度&欣赏&这一&壮举&时,你已经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你含着眼泪再一次打量这群人,想找出谁是凶手,但你发现自己好像进入&无物之阵&,你发现没有一个人现出犯罪的神态。他们态度自如,好像看了一场不花钱,不买票的电影。你再想大声斥问,却发现&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了。
小团圆媳妇的死是一出悲剧,但有着更深悲剧意味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他们不是坏人,但却组成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在把小团圆媳妇打成了重病之后,竟舍得花大把大把的钱给她治病,跳大神、请巫医。看客们之所以看不惯小团圆媳妇是因为她&不像个小团圆媳妇&,而正当她被打成重病之后,却又给老胡家出主意,这是因为&人哪能见死不救呢?&愚昧的真诚和残忍的善良是多么不和谐地流淌在这些人的血液里啊!是她们&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在旧礼教的祭坛上。在这里我们分明看到了鲁迅小说的影子,在意向设置方面也和《阿q正传》《示众》极为相似&&然而,在《呼兰河传》里,女性悲剧的制造者又多还是女性,这显示了萧红超乎寻常的深邃目光:男权社会对于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不但无需借助鲁四老爷之流那样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甚至也无须男子们自己来实施。作为同性,不仅不怜悯小团圆媳妇,反而主动组成一个&杀人团&,以堂皇的理由,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一个个像&人&的女性剿灭虐杀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颤栗的悲剧啊!而正是这一发现,使得《呼兰河传》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
(选自周保福《论呼兰河传的悲剧魅力》,《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有改动)
&思考&导引
一此题围绕&病&来设题,主要是让学生领会&小团圆媳妇之死&到底是&谁之病&。引导学生领悟,一个没病的人怎样被折磨出病,而真正&有病&的群体,病态的国民心理,却得不到疗救,不停地复制&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在这种混沌麻木的状态下,只有儿童的眼睛是纯洁的,心地是纯正的,&我&与&小团圆媳妇&两个儿童之间的交流是真实而珍贵的,她们能看到成人所无法体察的真实而残忍的细节。作者这样安排,意在把周围人病态的愚昧对比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关于&国民性批判&在&综述&里有专门的介绍,可以作为解答此题的参考。此题可以结合茅盾为《呼兰河传》所作的序言中对小团圆媳妇的婆婆那一节的分析,着眼点在于突出女性的视界和女性的悲剧命运,是与本单元的主题&女性的声音&密切相关的。以下节录茅盾的《呼兰河传&序》供参考。
我们对于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当然很同情,我们怜惜她,我们为她叫屈,同时我们也憎恨。但憎恨的对象不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我们只觉得这婆婆也可怜,她同样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一个牺牲者。她的&立场&,她的叫人觉得可恨而又可怜的地方,在她&心安理得地&花了五十吊请那骗子云游道人给小团圆媳妇治病的时候,就由她自己申说得明明白白的: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这老胡家的婆婆为什么坚信她的小团圆媳妇得狠狠地&管教&呢?小团圆媳妇有些什么地方叫她老人家看着不顺眼呢?因为那小团圆媳妇第一天来到老胡家就由街坊公论判定她是&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而且&十四岁就长得那么高&也是不合规律,──因为街坊公论说,这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以更使她的婆婆坚信非严加管教不可,而且更因为&只想给她一个下马威&的时候,这&太大方&的小团圆媳妇居然不服管教──带哭连喊,说要回家去,──所以不得不狠狠地打了她一个月。
街坊们当然也都是和那小团圆媳妇无怨无仇,都是为了要她好,──要她像一个团圆媳妇。所以当这小团圆媳妇被&管教&成病的时候,不但她的婆婆肯舍大把的钱为她治病(跳神,各种偏方),而众街坊也热心地给她出主意。
而结果呢?结果是把一个&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名为14岁其实不过12,可实在长得比普通14岁的女孩子又高大又结实的小团圆媳妇活生生&送回老家去&!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响和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单调。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
萧红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寂寞环境中过去的。这在她心灵上留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无意识地违背了&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生活&的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有意识地反抗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萧红则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
一、课时安排及教学重点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性的声音&的发展历史介绍。让学生了解女性小说发展的历史及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内外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对于女性小说的了解,谈一谈他们印象中女性小说有怎样的特色。
2.《呼兰河传》介绍,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根据学生对作家萧红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的了解程度,来安排教学方式。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鲁迅与萧红的忘年交来引出对萧红及其作品的介绍。
以上两项内容可用1课时完成。
3.节选部分赏析,重在分析作品的深层意蕴。主要通过场面的描写,分析&婆婆&和&看客&的心理,以及这种心理所反映出的呼兰城人们麻木、残忍、愚昧的生存状态与思想状态。通过&我&与&小团圆媳妇&的&交流&,分析作者引入&我&这个儿童视角的作用。围绕&病&和&冷静的叙述&&儿童视角&,分析作者独特的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讽刺效果。
4.引导学生思考:&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是怎样酿成的?她的悲剧命运是否是能够避免的?体会作者&哀其不幸&的悲悯情怀。
以上内容可用1课时完成。
二、问题研究
重点放在课文节选部分以及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上。
1.在小团圆媳妇洗澡的时候,&我&在看,&看客&在看,作者&萧红&也在看,展开想像,描述一下他们观看同一场面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教师设计活动来完成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参考&综述&中&艺术风格&&深层意蕴&部分的讲解,如果能体会到作者的&艺术风格&运用与小说的&深层意蕴&表达的关系则更好。
2.阅读&扩展阅读&中节选的有关&大泥坑&的描写,你认为这段场景描写与课文所节选的场景描写有无相似之处?试作分析。
课前请学生预习阅读&扩展阅读&部分,具体分析时可以从看热闹的人群随着&热闹&的高潮和尾声的出现而发生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对关键时刻的&见死不救&和不合时宜的&设法施救&的对比描写等方面来考虑。
《呼兰河传》是一个小长篇,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阅读全文。小说中反映呼兰城人麻木、愚昧的场景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课上相互补充,加深对课文所选章节的理解。
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糊,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粘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没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点没有被粘住,赶快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这大泥坑出乱子的时候,多半是在旱年,若两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下雨越坏,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该多么危险,有一丈来深,人掉下去也要没顶的。其实不然,呼兰河这城里的人没有这么傻,他们都晓得这个坑是很厉害的,没有一个人敢有这样大的胆子牵着马从这泥坑上过。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的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压成车轮经过的车辙了。那再后来者,一看,前边已经有人走在先了,这懦怯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赶着车子走上去了。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了。
车夫从泥坑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而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之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也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这过路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马又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
就这样的马要站起来,而又站不起来的闹了一阵之后,仍然没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自回家去了。
现在再来说那马还是在那里躺着,那些帮忙救马的过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是这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他们卷卷裤脚,脱了鞋子,看看没有什么办法,走下泥坑去,想用几个人的力量把那马抬起来。
结果抬不起来了,那马的呼吸不大多了。于是人们着了慌,赶快解了马套。从车子把马解下来,以为这回那马毫无担负的就可以站起来了。
不料那马还是站不起来。马的脑袋露在泥浆的外边,两个耳朵哆嗦着,眼睛闭着,鼻子往外喷着突突的气。
看了这样可怜的景象,附近的人们跑回家去,取了绳索,拿了绞锥。用绳子把马捆了起来,用绞锥从下边掘着。人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出来了。
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水,还给马洗了一个脸。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说: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
水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车马,且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再过些日子不下雨,泥坑子就又有点像要干了。这时候,又有车马开始在上面走,又有车子翻在上面,又有马倒在泥中打滚,又是绳索棍棒之类的,往外抬马,被抬出去的赶着车子走了,后来的陷进去,再抬。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不就好了吗?!没有一个。
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水时掉在里边了。一爬出来,他就说:
&这街道太窄了,去了这水泡子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这两边的院子,怎么不把院墙拆了让出一块来?&
他正说着,板墙里边,就是那院中的老太太搭了言。她说院墙是拆不得的,她说最好种树,若是沿着墙根种上一排树,下起雨来人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
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二十吊加二十吊,再加十吊。一共是五十吊。
云游真人拿了这五十吊钱乐乐呵呵地走了。
团圆媳妇的婆婆,在她刚要抽帖的时候,一听每帖十吊钱,她就心痛得了不得,又要想用这钱养鸡,又要想用这钱养猪。等到现在五十吊钱拿出去了,她反而也不想养鸡了,也不想养猪了。因为她想,来到临头,不给也是不行了。帖也抽了,字也写了,要想不给人家钱也是不可能的了。事到临头,还有什么办法呢?别说五十吊,就是一百吊钱也得算着吗?不给还行吗?
于是她心安理得地把五十吊钱给了人家了。这五十吊钱,是她秋天出城去在豆田里拾黄豆粒,一共拾了二升豆子卖了几十吊钱。在田上拾黄豆粒也不容易,一片大田,经过主人家的收割,还能够剩下多少豆粒呢?而况穷人聚了那么大的一群,孩子、女人、老太太&&你抢我夺的,你争我打的。为了二升豆子就得在田上爬了半月二十天的,爬得腰酸腿疼。唉,为着这点豆子,那团圆媳妇的婆婆还到&李永春&药铺,去买过二两红花的。那就是因为在土上爬豆子的时候,有一棵豆秧刺了她的手指甲一下。她也没有在乎,把刺拔出来也就去他的了。该拾豆子还是拾豆子。就因此那指甲可就不知怎么样,睡了一夜那指甲就肿起来了,肿得和茄子似的。
这肿一肿又算什么呢?又不是皇上娘娘,说起来可真娇气了,哪有一个人吃天靠天,而不生点天灾的?
闹了好几天,夜里痛得火辣辣地不能睡觉了。这才去买了二两红花来。
说起买红花来,是早就该买的,奶奶婆婆劝她买,她不买。大孙子媳妇劝她买,她也不买。她的儿子想用孝顺来征服他的母亲,他强硬地要去给她买,因此还挨了他妈的一烟袋锅子,这一烟袋锅子就把儿子的脑袋给打了鸡蛋大的一个包。
&你这小子,你不是败家吗?你妈还没死,你就做了主了。小兔崽子,我看着你再说买红花的!大兔崽子我看着你的。&
就这一边骂着,一边烟袋锅子就打下来了。
后来也到底还是买了,大概是惊动了东邻西舍,这家说说,那家讲讲的,若再不买点红花来,也太不好看了,让人家说老胡家的大儿媳妇,一年到头,就能够寻寻觅觅的积钱,钱一到她的手里,就好像掉了地缝了,一个钱也再不用想从她的手里拿出来。假若这样地说开去,也是不太好听,何况这捡来的豆子能卖好几十吊呢,花个三吊两吊的就花了吧。一咬牙,去买上二两红花来擦擦。
想虽然是这样想过了,但到底还没有决定,延迟了好几天还没有&一咬牙&。
最后也毕竟是买了,她选择了一个顶严重的日子,就是她的手,不但一个指头,而是整个的手都肿起来了。那原来肿得像茄子的指头,现在更大了,已经和一个小冬瓜似的了。而且连手掌也无限度地胖了起来,胖得和张大簸箕似的。她多少年来,就嫌自己太瘦,她总说,太瘦的人没有福分。尤其是瘦手瘦脚的,一看就不带福相。尤其是精瘦的两只手,一伸出来和鸡爪似的,真是轻薄的样子。
现在她的手是胖了,但这样胖法,是不大舒服的。同时她也发了点热,她觉得眼睛和嘴都干,脸也发烧,身上也时冷时热,她就说:&这手是要闹点事吗?这手&&&
一清早起,她就这样地念了好几遍。那胖得和小簸箕似的手,是一动也不能动了,好像一匹大猫或者一个小孩的头似的,她把它放在枕头上和她一齐地躺着。
&这手是要闹点事的吧!&
当她的儿子来到她旁边的时候,她就这样说。
她的儿子一听她母亲的口气,就有些了解了。大概这回她是要买红花的了。
于是她的儿子跑到奶奶的面前,去商量着要给她母亲去买红花,她们家住的是南北对面的炕,那商量的话声,虽然不甚大,但是他的母亲是听到的了。
听到了,也假装没有听到,好表示这买红花可到底不是她的意思,可并不是她的主使,她可没有让他们去买红花。
在北炕上,祖孙二人商量了一会,孙子说向她妈去要钱去。祖母说:&拿你奶奶的钱先去买吧,你妈好了再还我。&
祖母故意把这句话说得声音大一点,似乎故意让她的大儿媳妇听见。
大儿媳妇是不但这句话,就是全部的话也都了然在心了,不过装着不动就是了。
红花买回来了,儿子坐到母亲的旁边,儿子说:&妈,你把红花酒擦上吧。&
母亲从枕头上转过脸儿来,似乎买红花这件事情,事先一点也不晓得,说:
&哟!这小鬼羔子,到底买了红花来&&&
这回可并没有用烟袋锅子打,倒是安安静静地把手伸出来,让那浸了红花的酒,把一只胖手完全染上了。
这红花到底是二吊钱的,还是三吊钱的,若是二吊钱的倒给的不算少,若是三吊钱的,那可贵了一点。若是让她自己去买,她可绝对地不能买这么多,也不就是红花吗!红花就是红的就是了,治病不治病,谁晓得?也不过就是解解心疑就是了。
她想着想着,因为手上涂了酒觉得凉爽,就要睡一觉,又加上烧酒的气味香扑扑的,红花的气味药乎乎的。她觉得实在是舒服了不少。于是她一闭眼睛就做了一个梦。
这梦做的是她买了两块豆腐,这豆腐又白又大。是用什么钱买的呢?就是用买红花剩来的钱买的。因为在梦里边她梦见是她自己去买的红花。她自己也不买三吊钱的,也不买两吊钱的,是买了一吊钱的。在梦里边她还算着,不但今天有两块豆腐吃,哪天一高兴还有两块吃的!三吊钱才买了一吊钱的红花呀!
现在她一遭就拿了五十吊钱给了云游真人。若照她的想法来说,这五十吊钱可该买多少豆腐了呢?
但是她没有想,一方面因为团圆媳妇的病也实在病得缠绵,在她身上花钱也花得大手大脚的了。另一方面就是那云游真人的来势也过于猛了点,竟打起抱不平来,说她虐待团圆媳妇。还是赶快地给了他钱,让他滚蛋吧。
真是家里有病人是什么气都受得啊。团圆媳妇的婆婆左思右想,越想越是自己遭了无妄之灾,满心的冤屈,想骂又没有对象,想哭又哭不出来,想打也无处下手了。
那小团圆媳妇再打也就受不住了。
若是那小团圆媳妇刚来的时候,那就非先抓过她来打一顿再说。做婆婆的打了一只饭碗,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丢了一根针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她跌了一个筋斗,把单裤膝盖的地方跌了一个洞,她也抓过来把小团圆媳妇打一顿。总之,她一不顺心,她就觉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她打谁呢?谁能够让她打呢?于是就轮到小团圆媳妇了。
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
惟独打这小团圆媳妇是一点毛病没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丢了,她又不会下蛋,反正也不是猪,打掉了一些斤两也不要紧,反正也不过秤。
可是这小团圆媳妇,一打也就吃不下饭去。吃不下饭去不要紧,多喝一点饭汤好啦,反正饭米汤剩下也是要喂猪的。
可是这都成了已往的她的光荣的日子了,那种自由的日子恐怕一时不会再来了。现在她不用说打,就连骂也不大骂她了。
现在她别的都不怕,她就怕她死,她心里总有一个阴影,她的小团圆媳妇可不要死了啊。
于是她碰到了多少的困难,她都克服了下去,她咬着牙根,她忍住眼泪,她要骂不能骂,她要打不能打。她要哭,她又止住了。无限的伤心,无限的悲哀,常常一齐会来到她的心中的。她想,也许是前生没有做了好事,此生找到她了。不然为什么连一个团圆媳妇的命都没有。她想一想,她一生没有做过恶事,面软、心慈,凡事都是自己吃亏,让着别人。虽然没有吃斋念佛,但是初一十五的素口也自幼就吃着。虽然不怎样拜庙烧香,但四月十八的庙会,也没有落下过。娘娘庙前一把香,老爷庙前三个头。哪一年也都是烧香磕头的没有落过&过场&。虽然是自小没有读过诗文,不认识字,但是&金刚经&&灶王经&也会念上两套。虽然说不曾做过舍善的事情,没有补过路,没有修过桥,但是逢年过节,对那些讨饭的人,也常常给过他们剩汤剩饭的。虽然过日子不怎样俭省,但也没有多吃过一块豆腐。拍拍良心,对天对得起,对地也对得住。那为什么老天爷明明白白的却把祸根种在她身上?
她越想,她越心烦意乱。
&都是前生没有做了好事,今生才找到了。&
她一想到这里,她也就不再想了,反正事到临头,瞎想一阵又能怎样呢?于是她自己劝着自己就又忍着眼泪,咬着牙根,把她那兢兢业业的,养猪喂狗所积下来的那点钱,又一吊一吊的,一五一十的,往外拿着。
(节选自《呼兰河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呼兰河畔的一曲悲歌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从最近几年流行的张爱玲切入,谈女性的声音在世界上的回响,然后进入萧红介绍,从作品的语言品味开始,进而走进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地方鲜活的人和物,并且感受他们、把握他们、理解他们。课堂以讨论和探究为主,一切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出发,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慢慢靠近那个时代,靠近作者,倾听并揣摩那些远离我们又撞击我们的声音。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搜集背景资料,并通过板报或专栏的形式张贴于班内。
关于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萧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
关于评述: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她使小城里的小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文学评论家们在时空上距战时中国越远就越认为该书是写作技巧上最成功之作。(美国学者葛浩文)
2.指导学生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简单议议由张爱玲到萧红。
○问题一:看下面两段话,说说你在这文字里读到了什么?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借很多同学都熟悉的张爱玲的文字来导入,引发兴趣,渲染气氛。张爱玲长于把握世情、男女,描摹世态、人情,却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自有一种潇洒姿态。她似乎洞察世事,阅历人生,体味人间甘苦,却并不吟味这甘苦,而是从这甘苦中抽身出来,轻叹一口气,道一声世态炎凉。张爱玲不悲天悯人,或许这是她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超脱或逃避的方式。
○问题二: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同为女性,温婉细腻,但在温婉之外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情怀。就你课前的阅读说一下最粗略的感受或印象。
借对比粗略感知萧红。萧红是悲天悯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样能把握世情世态,一样能细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对于故乡风貌、故乡邻人的描绘中,尽管语言偏冷,但处处可见她的悲悯情怀。
关注文本:讨论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过程和原因
○问题一: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结合课文乃至全文,抓住关键语言作简要叙述和评点。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做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再联系选段之外的内容,如: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
追问:为什么要写她的笑?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什么?
写出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健康、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力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悲怆和苦痛。
○问题二:在这个过程中,她婆婆以及她周围人留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她婆婆:&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
周围人:&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都满是秘密&;&她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死没有?&&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吃了饭才回来&&又慢又得意&&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等等。
追问: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判他们?
点拨: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迫害者中的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子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存境遇、人性、人心以及社会环境等角度来评判。
○问题三:你在阅读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你可不可以从原文找内容作佐证?
点拨: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以当众洗澡段落为例。人世间没有比这更残酷的刑法了,偏偏这样施刑还打着治病的幌子,在小团圆媳妇的苦苦挣扎中,众人快意着,他们却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成年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又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对人类对弱小孩子的态度尤为敏感。所以她既写出了大家生命意识的麻木,更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情怀中又透射着深入骨髓的寒冷,这种寒冷贯穿全文。
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设计四个探究题,由学生任选一题去独立思考并书面完成。
探究一: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呼兰河和作者笔下童年的印象。
对呼兰河的印象就是对作者笔下那个世界的印象。由学生自由去阐述,引导学生透过平静、索然的画面,产生无奈、恻隐、同情的悲悯之心,以及改变世界、改变人生的愿望。
至于童年,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于记忆中用自己的热血和爱心创造的世界,理解作者对人性死灭、心灵冷漠的现实世界部分的否定与提升,理解人类的童年情结。
探究二:有人说《呼兰河传》是诗化小说,是散文小说,你觉得呢?请从结构上、语言上、内容上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理解:1.从结构上来说,它没有中心情节,人物和故事都是片段的、零碎的,结构略显得松散,人物典型刻画也不太够,但却能合成一个整体,形散神聚,以作者悲天悯人的眼光与灵魂来贯穿,并有着散文诗般的跳跃和音乐的节奏。
2.从语言上看。(1)富有浓重情感色彩。如:&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2)富有美感。&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是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如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在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3)修辞的多样化。例如描写老胡家请大神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时有这样一句:&于是就又跳神赶鬼,看香,扶乩,老胡家闹得非常热闹,传为一时之盛。若有不去看跳神赶鬼的,竟被指为落伍。&作者通过嘲弄、讽刺、夸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憎恶和痛心。描写不是落在情节上,而是落在感受上。
3.从内容上看。对风俗的描绘。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不无蒙昧的习俗,在萧红笔下,有着诗的色彩。2.对人的描绘。写冯歪嘴子,在别人绝望的眼光里,&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饮水了,他就立刻把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充满了诗意的情怀。从线索的贯穿上,作品没有明显的叙事脉络,而是以&悲凉&&凄凉&为统摄,情节在作者哀怨深沉的情感语流中向前推进,甚或已退到了作品外。
萧红从独特的审美角度创造了优美的小说意境,并形成了自己多彩而奇特的抒情风格。
探究三:同样是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
参考理解:和鲁迅一样,萧红对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批判揭露,可她的笔触更平静、漠然,甚至让人惊悸于那种平静、沉默下的麻木。她更多哀其不幸,而少了些怒其不争。她从生存本身意义上展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视角独特。她用一种较为包容的眼光看愚昧的故乡,看待那些麻木的心灵,没有鲁迅那种振聋发聩的呐喊,但有作者悲悯的目光,在那些表面温和平静的故事里头,有着撞击人心的悲凉。
鲁迅展示的是人物灵魂的麻木,笔触着力在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对于生命层面的麻木,鲁迅小说没有自觉地涉及。而萧红戳到的是生命层面的痛穴,&他们就是这类人&&逆来的,顺受了。&萧红表现的是更加本原、更加永恒的苦难,她从存在的意义将生命意识的麻木写到了极致。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穿插着教师的点拨和学生间的讨论,有读有说有写有查,所以探究过程应该是学生认识丰富和提升的过程。
课后作业:
1.利用早读时间,分主题交流个人的探究所得,利用橱窗展出其中部分优秀作品。
2.思辩题:对人性的丑陋应悲悯还是痛击?可利用班会课或读书课搞一场小型辩论会。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3Fa1a4c2cbbdf3eff3fb0d75d'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d'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js%3Fa1a4c2cbbdf3eff3fb0d75d'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生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