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洗澡时见到很多人自己和马群有缘见到我就全奔腾飞翔

朝暮淺陽″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每个人的理想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朝暮淺陽″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260f50_13d9fb6',userId:,blogListLength:19};雪域高原行『第四章∥山南篇』_中国作家网
雪域高原行『第四章∥山南篇』
作者:四川乐山外校沫风文学社 MOFENG
  【一、红色之旅】
  打小就迷恋军事,没有当过兵,书橱却排列了抗日战争(八路军战史、新四军战史、国民党军国内正面战场战史,包括在国外的滇缅会战)、解放战争(一野、二野、三野、四野战史)、抗美援朝(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到停战谈判)的各类史书,遗憾的是中印自卫反击战,我没有见到内容完整详实的书籍面市,只是在网上零星的查到语焉不详的资料,我一直对我国威武之师当年完胜后,却主动后撤,而迷惑不解。
  2014年国庆节,我飞赴西藏。从西藏的山南地区首府泽当镇出发到错那县城220公里,其间要翻越两座超过海拔5000的山峰,亚堆扎拉山和雪布达拉山,另外还有海拔4900米的香加拉山和4550米的波拉山。
  皑皑雪峰和湛蓝的拿措雍湖令人赏心悦目,但我更神往52年前的主战场。司机小吕洞察我心,尽力保持有关方面规定的每小时60公里的最高时限。错那县位于喜马拉雅山麓,县城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县长曾经悬赏5万元种活一棵树,但若干年过去,没有谁能够获得这份高额的奖励。穿过光秃秃的县城,前行12公里,到达波拉山口,迎面是漫天迷雾,能见度不足10米,公路从这里开始急转直下,小吕小心翼翼超控方向盘,小车缓缓行进在一个回头弯接着一个回头弯的公路上。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沿途地貌植被发生巨大变化。奇峰峡谷,飞瀑清泉,大片大片的杜鹃林和笔直壮硕的松杉,让行者顿感两个世界两重天。波拉山口是大地风格迥异的分界线,往北广袤无垠,苍凉雄浑。往南绿树茂密,鸟语花香。车窗外千仞绝壁和幽深峡谷,令人心惊胆战。我们一行四人以回头弯计数,整整100个回头弯,我们才终于下到海拔2880米的沟底。小吕告诉我,“你的运气好,这段油路修了三年,今年才投入使用。”
  山谷中娘姆江曲由北向南急湍甚箭,这条河不宽,但流量大,河谷怪石峋,河水吼声如雷。娘姆江曲奔流不息,下游不远处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一座木桥横卧河面,小吕停车让我拍照。木桥桥头竖有醒目的“将军桥”石碑。将军,是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1962年自卫反击战前指总指挥张国华。小心翼翼走过木桥,茂密的树林中一条蜿蜒小路带我们来到一处悬崖下,一座侧依石壁的简易酱色木棚展现在眼前。木棚上方坚硬的石壁上用藏文和汉文刻着行书字体,“张国华将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每个字不大,但个个遒劲有力,刀刻功夫十分了得。文字全部涂上了红漆,非常夺目,一看就让人顷刻间联想到那场刺刀见红的战争。木棚内非常简陋,一张条桌,几块木板放在石壁下,权当坐凳,没有常见的沙盘、敌我双方态势图,石壁上只挂着张国华将军当年的两张便装照片。要能够让后人缅怀当年将军的雄姿英发以及先烈们的恢弘壮举,这里还需完善更多内容。指挥部周围的树丛中,安有若干缩小的军用哨棚,看到这些陈设,立即有亲临前线的感觉。木棚右前方一块巨石突兀,长有深深的苔藓的巨石上刻有红色楷体大字,“62年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部旧址”,虽然没有更多的战争实物陈列,就这丁点遗迹,就已经让我思绪万千。张将军临危不惧,亲身抵达前线,运筹帷幄,那是需要智慧,更需要胆量。
  “指挥部”往前二三公里,便是勒布沟中心麻玛乡。座落在娘姆江曲西面,万仞绝壁之下的勒布沟派出所,是公安部授予了“一级边防派出所”的先进单位,据说公安部的领导只要到西藏,就必定要翻山越岭到这个一天太阳只能够照耀两三个小时的地方(四周全是高峻陡峭的山峰)。在崔教导员的办公室墙上,一张错那县行政区划图吸引了我,我第一次看到一条不太清晰的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这是一条我国中央政府从来就没有承认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在这条线外,就是1947年以来ying军趁我国在西藏行使主权较晚,逐渐蚕食了的我国门隅等地区。印度政府1987年在这块9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设立了“阿鲁纳恰儿邦,”而这片地区拥有极为珍贵的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由于勒布所处军事要冲,所以错那县在麻玛乡设置错那县勒布办事处,统一管理麻玛乡、贡日乡、结巴乡、勒乡,这里四个乡的常住民大多为门巴族。麻玛乡两个村164人,勒乡两个村135人。
  出勒布沟派出所,天色已经暗淡,我们前往酒店住宿。酒店建筑不错,但硬件设施较差,电力不足,老是黑灯瞎火,没有热水淋浴,也没有烧开水的铝壶。好在老板听说我们是崔教导员介绍过来的,特意送了一暖瓶开水,我们才烫了脚上床睡觉。
  黑黢黢的夜晚,我眼前都是枪林弹雨火光冲天,耳边都是震耳欲聋的炮声……我梦见自己“老夫聊发少年狂”,飞身跃出战壕,冲锋在血雨腥风的战场。
  次日,天刚蒙蒙亮,我们出发,沿娘姆江曲继续南下。16公里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边陲勒乡。这里山高林密,小镇上除了驻军、乡政府、派出所,就只有几栋接待游客的房屋和一处“老兵饭店。”边防公安派出所次仁警长,黑脸膛,藏族人,身高一米九,威武雄壮。他告诉我,我们这一带,就是当年的主战场……
  我来边防前,先备过功课,我知道日,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们的部队就是在这里打响第一枪,拉开了自卫反击战的序幕,打过克节朗河,歼灭yin军3个旅,基本歼灭3个旅,另歼灭4个旅各一部,俘虏准将旅长daweier,击毙准将旅长xinge……英勇的中国军人拿下旺达、德让宗、邦迪拉,一直打到边境线的伏牛山下,敌方狼狈逃窜,溃不成军……勒乡地处深山峡谷之中,我们头顶蓝天,从四周悬崖峭壁上可以看到海拔4000多米银光闪闪的雪峰。当年这里没有公路,更没有集镇和兵营。在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中,我们共和国最可爱的人,从拉萨从山南急行军到这偏远的边陲,为了国家尊严,他们负重行军,翻越被外媒惊呼“只有登山队员才能够翻越的人迹罕至的60-80度的悬崖绝壁”。我曾经读到过一则报道,一支部队深入敌占区大范围穿插,必须按规定时间占领一座桥,截断印军逃跑路线。在茫茫原始丛林里被一大片如针般的荆棘阻碍,急行军刻不容缓,几名年轻战士毫不犹豫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肉身铺就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他们周身鲜血淋漓,他们甚至被荆棘刺穿心脏……那一次我读完该文,泪雨滂沱,我心中暗暗许下一个愿望,我一定要到边陲缅怀烈士,表达我的崇敬之情。我在山南烈士纪念馆看到一座大理石群雕,七名抱着钢枪眼睛喷着怒火的战士勇往直前。他们是战后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的七勇士。面对地堡里的侵略者射出的密集弹雨,班长阳廷安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敢冲锋在前。全班勇士在炸毁若干地堡,为后续战友杀开一条血路之后,一名战士身负重伤,六名战士光荣牺牲。据说张将军进京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烈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无不为之动容,以致后来才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最高指示。山南烈士纪念馆,一面高大的墙壁上镌刻着张国华将军题写的四个大字“浩气长存”。在这面墙壁后面静静地躺着700多位烈士。我去的时候天色已晚,国庆期间闭馆,我的朋友协调了纪念馆工作人员,我才得以如愿入馆参拜。我特意找到阳廷安的坟茔,时间匆忙,没带鲜花,我十分虔诚的向在此已经安息数十年的勇士三鞠躬,没有烈士们的叱咤风云,哪有几十年西南边陲的安宁。共和国不能忘记他们,我们普通老百姓也不能忘记他们。
  站在门隅边防客栈前,我们邀请次仁警长等合影留念,在这条件艰苦的地方戍边,的确需要奉献忠诚,他和他的战友们也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勒乡警务室离最近的边境还有10来公里,前方只有一条狭窄的碎石路,因为塌方正在修路,要下午两点过后才能放行小车,我们没有更多时间等待,于是临时改变行程,北上返回错那县城,再向东南前往当年的另一处战场浪坡。
  从县城到浪坡乡政府的20公里沥青路,我们经历了烈日和雨雪,体会了自然条件的极其恶劣。出了浪坡乡,简易的仅仅能够通过一辆小车的石子路,道路崎岖,坑坑洼洼,坡多坡急,小车颠簸摇摆,我们竭力抓牢扶手,以免撞得鼻青脸肿。穿越20公里原始森林,公路尽头,东章瀑布出现眼前。东章河与娘姆江曲一样,水面宽度几米到几十米,两岸高山峡谷,水量十分充沛,水流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流淌的特别迅疾。向导指着小河对岸的一块巨石介绍,那块石头下有一个哨位,常年驻有5个yindu大胡子兵。他蓄力吹起口哨并大声吆喝,3个yindu兵探出头鬼鬼祟祟向我们张望。见我们端起相机,他们立即缩了回去。我们相距不过30米。这里不是当年的主战场,当年这里只是配合克节朗河战役解放军进行了有限规模的反击,击毙和俘虏yin军仅仅十余人。我蹲在两条河流相交的一块门巴族人水葬的石板上,背对美丽的东章瀑布拍照。东章瀑布很奇特,瀑布不是从山顶流下,而是从山腰流出,我所拍照的背后两河汇流,河流两岸全被yin军占领,我无从前往探究,只得一声叹息,站在我方边界拍下一面五星红旗和近在咫尺的yin军哨位。
  52年前的战火已经硝烟散尽,经过两国政府共同不懈的努力,两国关系从对立逐渐走向友好,虽然目前Yindu国内个别政客仍有一些不和谐声音,但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求同存异,经济互补,两国睦邻友好势必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告别边境线,对着美丽的东章瀑布,我许下一个愿望: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但愿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9万平方公里藏南国土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
  【二、自然之旅】
  A.& 醉人秋色
  山南赏秋,最佳景点莫过于山南城边那沿江几公里的茂密树林。这一大片林子主要有两类树种,一是柳树,一是杨树。
  山南的柳树绝不同于内地的柳树,内地的柳树柳叶细长含蓄,像美女的眉毛,精细雅致;内地的柳树柳枝低垂,含情脉脉;内地的柳色,蓊蓊郁郁,青青可人。山南的柳树树叶椭圆舒展,片片硬朗豪放;山南的柳树树身不高,从树干腰身生发出许多指母粗的柳条,这些柳条全部硬生生齐齐地向上生长,像高原汉子的性格直率阳刚;山南的柳色,绝不会淡墨朦胧,饱经金秋的浸染,洒满油画般的金黄……
  山南的杨树也绝不同于内地的杨树,我的家乡没有成片的杨树林,偶尔几棵,树的身量不大,枝叶也不繁茂,且色彩墨绿一点也不鲜艳,很难拉风扯眼球。山南的杨树身量高大,叶片色彩绚烂,沿江数千亩林子,是山南人改造自然的杰作,也是上苍大手笔的展示。秋天的雅鲁藏布江没了夏日的奔腾汹涌,江流宁静沉稳,平坦的江面上倒映着洁白的云朵,也倒映着岸边浓浓的金黄。这一大片耀眼的金黄,焕发出激情飞扬的热烈,与周边沉闷单调的褐色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在沉闷单调的高原怦然心动。宽阔的雅鲁藏布江,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金碧辉煌的彩霞,也倒映着杨树辉煌夺目的艳丽。在雅鲁藏布江这幅静态的巨作上,赏心悦目的树林的重彩与天空的流云飞霞交相辉映,互为媲美,高原美不胜收的景景致令人陶醉,令人难忘。
  B.拿日雍措
  错那,藏语的意思是“湖的前面。”这个湖就是在海拔4700米的拿日雍措。和我所看到的所有的高原湖泊一样,拿日雍措的水,源于四周高山雪峰。
  烈日下冰雪融化,一滴一滴、一股一股、一溪一溪,潺潺雪水缓缓流淌,流过石缝,流过草甸,经过几乎没有人类活动而免遭污染的沙砾山石草丛汇入湖泊,没有丝毫杂质的湖水特别洁净,掬一捧喝下,冰凉清甜,直达心底。拿日雍措的湖水特别安宁温柔,没有狂躁的波澜,山风吹过,湖面只有美人衣裙的浅浅的皱褶,荡起游客内心微微波澜……拿日雍措的水色特别具有诱惑力,广袤无垠的蓝天,把湖水颜色映得犹如深深的海洋那般湛蓝,那一种蓝,可以征服任何人的桀骜;那一类蓝,可以勾魂摄魄;那一份蓝,可以让烦躁的心趋于彻底的宁静……湖边一望无际的草甸上黑色的牦牛悠闲自在地低头啃草,高高的山岗成群的白色山羊咩咩欢快地歌唱,玲珑剔透的蓝天雄鹰展开双翼雍容大度的飞翔……白云悬浮在我的头上,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站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是离云彩最近的地方,近到头上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及,近到感觉自己翩然飞翔,融入那一片洁白……我喜欢水,尤其是洁净的水,因为酷爱在洁净的水流中游泳,我游过众多江河湖海,但我不敢设想把自己的身体融入拿日雍措,这并非恐惧湖水寒冷,毕竟我游过同样是高原的青海湖,时节还是初冬;我也游过瑞士的冰湖,湖水同样是冰雪融化而成的寒流。说不愿,其实准确讲应该是不忍,不忍打扰她的宁静,不忍亵渎她的圣洁……拿日雍措湖心有个小岛,岛上水鸟翩翩起舞,它们煽动着白色羽毛,间或飞离栖息地,飞到湖边,飞跃我的头顶,它们的姿态高贵优雅,它们的鸣叫婉转动听。它们是辽阔高原上的精灵,它们的出现,一扫异乡客人离家数千里的寂寞孤独,让疲惫的旅行者出人意料之外的欢快……
  拿日雍措,高原的明珠,美人的眼波,我心中的至爱。
  C.森木扎
  森木扎风景区在山南边境的勒乡。从勒乡“老兵饭店”往西,是一条崎岖陡峭有不少深坑的不像公路的盘山路。这条路掩映在遮天蔽日的浓荫下,十几米就是一个急弯,弯弯拐拐拐拐弯弯,一直颠簸上行,本来只有几公里的车程,因为路太烂坡太陡,就是我乘坐的大排量越野车,速度也与老牛拉破车一般。
  森木扎风景区之所以名闻遐迩,一是公元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的印度僧人莲花生大师曾经在此修行;二是在16世纪门隅地区诞生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门巴族情歌诗人、睿智融通的六世 da-lai喇
  嘛仓央嘉措,传说他曾经在此地讲经说法;三是茫茫原始森林风景这边独好。站在简易停车场,举目四望,蓝天下绿树葱茏,飞瀑溅玉,静谧的山林鸟语欢歌,鲜花盛开。当地政府已经把一座高山开发为旅游区,上山有一条比较规整的石板路,山路完全被高大茂密的树林荫蔽。山口门神兀立,他不是秦叔宝,也非尉迟恭,而是路前的一块巨石,石上刻有佛教的六字箴言,门神被当地人称为“松玛,”意为这一片山林的守护神。山道两边竖有许多标牌,形状千奇百怪的石头一一被赋予了传奇色彩,告诫石、蛇形石、仙女金盘、守护石狗、魔女头、莲花生大师的拴马桩……石壁上似是而非的纹路也给予动听的传说,莲花生大师8岁脚印、三尊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护法神)、雅砻西扎神山图、蟒蛇精、文殊菩萨宝剑……地上有莲花生大师降服魔女留下的“魔女骨架”,我认为这些所谓“遗迹”大多是今人为发展旅游所编造。景区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顺天锁,”一棵参天大树下一条指拇粗的树根没有任何依附,居然垂直向上生长10余米高,而后攀着树枝打一个结,再向其它方向生长。还有一处被称为“龙磐树”的景点,光溜溜的巨石上没有土壤,竟然有树生根发芽,且长成一棵冠盖10余米的大树,大树长出如虬龙般的树根,这些树根包裹盘踞着巨石从上往下长,令人惊奇不已。一棵两人方能合抱的红豆杉,也令我惊讶。
  我驻足仓央嘉措的“讲经台”前久久徘徊,我十分仰慕这位西藏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我曾经读到他的诗歌《见与不见》,心灵为之震撼,身为zang王,敢于不避世俗,直抒胸臆,诗歌写得轻灵而富有韵味。“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另一首《我问佛》的诗句,则让我领略了六世da-lai喇嘛睿智的哲学思维。“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的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位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我问佛;世间为什么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确,一个人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我脑海闪过一丝念头,去坐一坐这位“世间最美的情郎”坐过的坐席,但立即感到是俗人对先哲的不敬。我双手合十,心中默念他的诗句,我渴望在天国的他能够听到我对他的怀念。
  森木扎瀑布是景区的主要景点,水流不算太大,它的名气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紧密相连。五色经幡从山巅一直铺陈到一处山崖,山崖处经幡更为密集,因为瀑布下有个石洞,传说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公元8世纪,这位印度僧人把密宗传到西藏,受到藏族人民的爱戴。据说与佛有缘,就会看到瀑布中有无数酥油灯在闪烁,也能看到七色彩虹和瀑布石壁上盛开的莲花。迎着瀑布溅起的水花,斜对阳光,我眯着双眼,期望看到这些盛景。也许是缘分浅,我在专注中,只看到了耀眼夺目的七色彩虹。这已经让我心满意足,我拍下神奇的景观,内心无比喜悦。
  D.千年沙棘林
  从海拔4700米的拿日雍措往西翻越一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山口,公路就开始盘旋而下,23公里路程,海拔降到3452米,曲卓木乡原本平凡,因为“长在深闺人未识”的千年古沙棘林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而名满天下。
  洞嘎边防派出所所长麦贤才,身高1.96米,我第一直觉这位满脸书卷气的藏族汉子定是篮球运动员。果然,他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他的助手大多是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西华大学的大学生,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从重庆、成都等内地城市到高寒的边疆来服务,这些鲜活的年轻的边疆守护神个个英气勃发……
  派出所围墙外就有一片沙棘林子。沙棘,胡颓子科,椭圆形小叶,树身一般长的不高,为落叶性灌木。沙棘果实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沙棘果和沙棘油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曲卓木乡的沙棘,很特别,它棵棵都是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当我伫立在10余米高的沙棘树下,仰望它直指蓝天的雄姿,当我以双臂去拥抱胸围4-5米的庞大身躯,我惊诧,惊诧在满目苍凉的高原竟然拥有这一片神奇的绿洲,竟然拥有春意盎然的绿色伟岸。与派出所一墙之隔的百十棵沙棘树,已经令我陶醉不已,麦所长微笑着告诉我,这里仅仅是宏伟篇章的卷首,更多的惊叹还在前面王林。
  我们穿过仅仅有十几间房屋的街道,踏入尚未修建围墙的沙棘王林,那一刻,我兴奋莫名,内心无比震撼。麦所长的话不假,王林给了我一连串的惊叹。抚摸着上千年的沙棘树,眼观一眼望不到尽头的800亩沙棘林海,我惊叹其壮观!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背靠终年白雪皑皑的康格多雪峰,饱受雨雪风霜烈日雷电,其他树种无一幸免于难,唯独沙棘雄健挺拔生机勃勃,我惊叹其生命力顽强!穿越时空隧道,见证千古阴晴圆缺,青春常在,容颜不改,我惊叹其具有悠久历史的人间奇迹!一棵棵树木个性鲜明,有的如似醒未醒的侧卧金刚,有的像《阿凡达》中的凶猛的巨兽,有的则如威武阳刚肃静整齐的军人,面对如此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上乘画作,我惊叹上苍美妙的大手笔……沙棘林中是平坦绿地,小草不如内地的那么茂盛,浅浅的泛着绿意。放下斯文,索性平躺身子,眯眼看绿荫透出的蔚蓝。几头花皮的农家耕牛在毫无遮拦的林地悠闲啃草,偶尔它们也会抬起头向同伴发出友善的叫声。枝头的鸟儿欢歌笑语,几只喜鹊落在草坪上,仰头观看牛儿和我们这一行进入它们宁静家园的不速之客,当我们一走近,它们一阵叽叽喳喳之后,又飞上高高的枝头……
  在沙棘王林,我忘乎所以地拍照,拍沙棘树身的高大威猛,拍沙棘枝叶的千般柔情……
  【&三.文化之旅】
  A、&&&&&&&& 有一座高高的山岗:藏王墓
  山南的地委书记骄傲的对外界宣称,山南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拥有“27个第一,”藏王墓就是众多第一中的一份子。
  藏王墓在琼结县城东面,这座墓与传统意义上的墓有很大差别。它是从平地高耸起来的一座山岗,这座仅仅10来米高的山岗与邻近的穆日山峰相比,高度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在较为宽阔的平原上拔地而起,并且是人工修建,层层泥土夯实,这就宏伟壮观,意义非凡。
  我在陕西观赏过秦帝陵,曾经威震六合的秦始皇长眠在那座山下,那也是一座人造的山岗,不过那是一人的陵寝。藏王墓分A区和B区两个墓区,其中A区13座墓葬,B区9座墓葬,此外下水乡香达村还有一座墓葬,我所到之处是A区,即主墓区,是藏王们较为集中安葬的风水宝地。在A、B两区已经发现21座墓地,已经考证出来的有名有姓的藏王就有17位,其中我最熟悉的,莫过于开启藏汉和亲大幕的松赞干布和陪伴他的文成公主。
  藏王墓是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山岗被一道覆以红色盖顶的黄色围墙团团围住,围墙的材料经济适用,都是当地最常见的石片,杂糅一些粘土。黄色和红色是藏族宗教文化的显著特征,深黄与深红在灰色沙丘衬托下,色彩非常醒目,车出琼结县城,大老远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缓缓登上山岗,站在山岗上向四野望去,一马平川的田畴尽收眼底,纵横阡陌的农田里,牛群马群怡然自得,低着头津津有味啃着发黄的衰草。远处琼结县城清晰可辨。
  山顶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四合院寺庙,入门左右两边悬挂着黄色铜质转经筒,我边走边以手少许用力抚之,满脸皱纹的管理人员用夹生的普通话告诉我,不能那样做,转经筒下方有木条,轻轻推动木条,经桶自然而然就转动起来。把手放在转经筒上就是打菩萨的脸……我惊得吐出舌头,罪过罪过,但不知者不为过,管理人员看出我的确不知道,也就没有再予责备。
  四合院内种有花草和果树,一枝枝绿叶中露出红红的苹果,这里是很神圣的地方,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前来朝拜的人们绝不会肆意采摘,所以,苹果已经很成熟,但只是作为寺庙的装点。庙门顶上有各类铜质的法器,在蔚蓝的天空下闪闪发光,铸造精美的两只铜质小鹿吸引游客,小鹿四腿下跪,仰头望天,造型简练,神态安详。
  从四合院走进神庙,墙上贴有吐蕃赞普世系表,表中有41位藏王姓名,我细细看来,从已经考证出生卒年代的有11位,从他们的生卒年限,我读出了高原生活环境的极其恶劣,一代骁勇聪明的君王松赞干布(617-650),年仅33周岁就离开人世,而贡日贡赞(633-650)即位的当年就撒手人寰,年方17,还未成年啊。尔后的芒松芒赞(650-676)也只有26年的阳寿,11位藏王年寿最长的赤德祖赞(690-755),也只享年57。观看世系表,我的思维忽然跳跃到了人生的长度和宽度。松赞干布虽然没能够福禄长寿,但他短短的33年的人生却极其辉煌壮观。13岁即位赞普,小小年纪,谋略非凡,他缉查杀父凶手,训练军队,平定叛乱,从山南一隅之地统领骁勇善战的武士征战四方,15岁,还未成年,他就叱咤风云,一统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日之拉萨),正式建立吐蕃奴隶制王朝。公元641年,他与大唐王朝的文成公主结为秦晋之好,更是为藏汉两族人民留下千古佳话。我走了西藏许多地方,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一千三百几十年,松赞干布的美名至今传赞不衰……墙壁上有两幅天神画像,绘画色彩绚丽,天神在朵朵云彩之中威武雄壮。小屋后面还有一间小屋,供奉的是英俊潇洒的松赞干布与丰满端庄的文成公主,以及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我对佛法不甚了了,我对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充满敬仰之情,他把自己的生命宽度做了无限的延伸,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美好的追忆。
  B.母鹿后腿上的宫殿:雍布拉康
  泽当东南10公里,乃东县扎西次日山脊的尾部高耸着一座历史悠久,被称为“西藏第一宫”的寺庙,她的名字叫雍布拉康。“雍布”,藏语意义为“母鹿”;“拉康”,藏语意义为宫殿或神殿。据传此宫殿是公元前二世纪苯教徒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修建,直到5世da-lai喇嘛才改为黄教寺院。
  时当正午,我来到扎西次日山下,举头仰望狭窄山脊上那神奇的建筑,心生无限神往之情。路边有许多藏民牵着高大的马匹,招徕游客,从路边到宫殿垂直高度150余米,也就是相当于登50层楼房的高度,在高海拔莫说登50层楼,许多人平地行走都气喘吁吁。我自信体魄强健,同时也心怀虔诚,不愿吝惜体力对神灵不敬,头顶烈日,沿着“之”字形山路,挥汗登高。
  顿珠导游是地道的藏族汉子,敦实壮硕,饱经高原阳光的暴晒,尽管带有帽子,依然一脸黢黑。宫殿门口有一块被矮墙围住的10来平米的平地,和所有宫殿寺庙一样,围墙是不规则的石片砌成。依着围墙俯瞰山下,雅砻河谷平原一览无余,这里有西藏第一块农田、也有西藏第一个藏民脱离游牧,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的村庄、还有西藏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蜿蜒流淌的雅砻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从雪山奔流至此,慷慨地浸润农作物,使这里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田块与田块有明显的分界,深黄色的杨树就是最好的界牌。田间牛马,乃至劳作的藏民如蝼蚁般,历历可见。顿珠是非常专业的导游,见过无数像我一样登高望远心潮澎湃的游客,待我举起相机拍了个够,他才开始介绍雍布拉康的历史。
  公元前127年,12名放牧的有才干的苯教徒在这里看到一张陌生的脸,他们询问陌生人从何而来。陌生人以手指天。苯教徒们欢呼雀跃,以肩作舆,扛起他们的藏王。这位自称下凡的天人,就是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第一代藏王修建了雍布拉康,并口译了苯教的《辛氏之罕嘉法门》……
  进入殿门,沿着10几级陡峭的阶梯登上一层佛堂。佛堂供奉有松赞干布、赤松德赞、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文殊菩萨、长寿三尊、三世佛、药王等等。顿珠用略带京味的普通话一一作了详尽解说。这座宫殿曾经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夏宫。我若干年前到青海,在日月山的山腰见到巨石上的“回望石”三字,那时我曾联想18岁的文成公主在父亲和仪仗队簇拥下,为了避免夏日泛滥的洪水,毅然选择寒冬从繁华的京城长安出发,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荒无人烟的辽阔高原,在结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小憩时,不可能不深情回望繁华的长安,不可能不对不可知的蛮荒之地心生恐惧。3000公里,漫长的征程,娇柔的公主在风霜雨雪中一路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投入神武的夫君怀中。我在西藏的许多地方都看到她的塑像,可见一千多年来,她深受藏族同胞的爱戴。她从家乡带去书籍,教化了民众;带去音乐,给异邦送去天籁之音和载歌载舞的欢乐:带去的植物种子和农耕技术,帮助藏民有了更多的食物;带去绢帛和纺织技术,让异族同胞有了华美的服饰;带去医典和医疗技术,解除藏人病痛,救民于水火……她常常为夫君出谋划策,但从不擅权,她风情万种,又不失仪态大方,松赞干布对这位美丽聪明的夫人爱之弥深。这里是他们的夏宫,在这座爱巢里,他们尽享人世间的快乐。稍许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快乐仅仅只有9个春夏秋冬。尔后的30年文成公主也许就靠着曾经相濡以沫的美好回忆,度过了她孤独的后半生。我抚摸着古老的墙壁,侧耳去倾听去感受,倾听遥远年代爱的呢喃,感受被人们艳羡的一段优美的爱的和声。可惜,在那间小屋里,尽管我神情专注屏息凝神,但一无所获,其实听到什么听不到什么,都已经不重要,记住了这位和亲的出色使者,并对她报以深深的敬意,足矣。
  第二层为法王殿,内有弥勒、宗喀巴、莲花生、文殊菩萨、护法金刚等佛的塑像。我曾经在青海的塔尔寺了解过宗喀巴大师,这位一心向佛的得道高僧的故事令许多人嘘唏不已。莲花生大师,这位印度高僧不远千里,传教青藏高原,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我常去常往的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万年寺砖殿里文殊菩萨骑着白象从天空飘然而至的塑像,即是仙山峨眉的镇山之宝。顿珠导游讲述的“天书”传说,引人入胜。相传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一部”天书”从天而降,恰巧落在宫殿房顶,天书中有《百拜补证忏悔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等,空中还传来声音,“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果然,藏王托托念赞五代赞普之后,圣人出现,这位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不仅解读了这些经书,还在宫殿两边扩建了佛殿和法王殿。顿珠所说的“天书”,原本陈放在这层楼的经橱,十年浩劫,边疆寺庙也在劫难逃,“天书”与生动精美的第一位藏王、第一座宫殿、第一块耕地等等壁画,以及那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建筑,均毁于一旦。现在的雍布拉康是文革后1984年在原址的部分建筑的复制,原本三楼,仅仅恢复了两楼。我突然想起了老北京城墙,想起了西装革履的古代建筑艺术专家梁思成。这位二战末期曾经上书美军元帅,而使日本京都市免遭狂轰滥炸,保留住了日本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专家,在和平时期却保不住自己国家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北京城墙,这位全国政协常委,为了北京城的古迹,在家中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雍布拉康还算幸运,基本恢复原貌,北京城墙在半个世纪前被革帝王将相的命的狂热中永远消失了。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面一部分为多层建筑,后面部分为高大的碉堡望楼。顿珠待我扎好寺院请来的经幡,主动为我在望楼后面的平台按动连拍快门,摄下我高高跃起,在一碧如洗的蓝天,在雄伟的雍布拉康身边飞翔……
  雍布拉康,我为您飞翔,您也飞翔在我今生今世的记忆中。
  自文成公主入藏,带去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和佛教经书,松赞干布就开始在他统治的区域推崇佛教,他先后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但它们仅仅供奉泥塑佛像,没有正式剃度的僧人,所以,它们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寺院。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决意抑制贵族豪强崇尚的苯教,弘扬佛法。他请来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在藏王自己的出生地,也是前任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主持修建桑耶寺。寂护大师做好设计,无奈妖魔阻挠。赤松德赞又请来另一位擅长降妖伏魔的莲花生大师。果然,莲花生大师不负所望,打败妖魔鬼怪,建起了规模宏大,殿塔林立的佛教建筑群。
  乌孜大殿位于桑耶寺中心,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总计三层楼,一楼为藏式风格,二楼为汉式风格、三楼为印式风格,因此,桑耶寺又得名“三样寺”。购票入寺,我没有跟随蜂拥而入的游客,而是耐心地从一楼外围开始参观。白壁红墙的主殿之外,还有高高的围墙,围墙与主殿之间的坡屋顶屋面之下,东西南北,整齐竖立着两排数百只古铜色的转经筒,独自慢步在宗教色彩浓郁的法器丛林中,从屋面之外观赏殿外无一丝尘滓的蓝天,浮躁的心灵即刻得到平静。进入正殿一楼殿堂,满眼是灿灿金身的佛像和各类护法的塑像,这是众多佛像的群体展示。在他们中,我熟悉的是莲花生大师,因为大师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胡子向上翘起,二是右手手心握有金刚杵,三是左肩靠着三叉杖。莲花生大师的左边是一排高高的经架,码放着许多经卷,据说弯腰从经架下面走过,就相当于阅读了这些经卷。这显然是导游编造的谎言,我从经架旁边慢慢走过,殿堂日复一日的烟熏火燎,经书已经早就黑不溜秋,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们的尊重甚至崇敬。殿堂内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开启聚光灯和安上反光板对殿中宝物拍照和摄像。我询问游客可否拍照,寺内僧人友好地拒绝。
  二楼正中是莲花生大师塑像,这是一座“会说话的”佛像。据说当年莲花生大师对这尊佛像一见如故,自言“如我一般,”大师对该佛像加持之后称,“现在它与我完全相同。”这则故事广为流传,所以,千百年来,大师的形象就被完全定格,与这尊佛像别无二致。莲花生大师,通常被介绍为印度人,其实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巴基斯坦(也许当初隶属于印度),当年不通公路,甚至没有鸟道,没有仪器导航,他只身能够翻越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穿越茫茫无人区,征服孤独的恐惧,忍受严寒和饥饿的威胁,挑战自然极限和生理极限,千里迢迢到达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信仰的力量何其强大。莲花生大师与西行取经的唐玄奘都在人类旅行史上,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楼的殿堂没有开放,但殿堂外的游廊很宽阔,殿堂外面的墙上有许多描绘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精美壁画,若细致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藏族同胞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可惜,时不我待,我只能粗略浏览,浅尝辄止。藏画以矿物质为颜料,不易腿色,即便千年,只要不人为破坏,看上去都鲜艳如初。桑耶寺建得很大气,每层楼五六米高,每层楼游廊外,还做了延伸,建有可以俯瞰寺外景观的阳台。我在阳台上,看见两名身着红袍的年轻僧人,他俩在强烈的阳光下,端坐独凳,手捧经卷,专心致志埋头阅读。陌生人的到来,并没有分散他们丝毫注意力,他们的精神思想完全飞翔在所信奉的宗教世界。
  桑耶寺主殿的四周建有绿色、黑色、红色、白色四座高塔。我登上东北方向的绿塔,可以看到宏伟的乌孜大殿全貌,也可以体会曼陀罗式“坛城”建筑的精妙。绿塔内部有许多佛龛,供奉着众多我不认识的佛像。一名藏族妇女用扫帚把每个佛龛里的纸币扫入麻袋,从鼓鼓囊囊的麻袋可以窥知,每天的游客是如何的虔诚。藏族全民信教,对收集钱币的人,尽可放心,他们笃信经书教义中的今生来世,绝不会像内地寺庙的一些无赖,想方设法攫取功德箱里的钱财。
  我围着乌孜大殿漫游一周,欣赏了高大的黑塔、红塔、白塔,四座塔像剽悍的哨兵拱卫着主殿,他们与乌孜大殿浑然一体,他们与“四大部洲”、“八小洲”等建筑构成了信徒们的宇宙世界。
  1300多年前,西藏上层贵族七名子弟毅然剃度为僧,成为西藏第一批入寺僧人,成为莲花生大师正宗的宁玛派教徒。他们舍弃人间富贵,舍弃温暖家庭,弃小爱换大爱,心甘情愿终日以酥油灯为伴,做念佛吃斋的苦行僧。这七名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史称“桑耶七觉士,”声名显赫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他们成就了桑耶寺“西藏第一座寺庙”的名头。
  告别桑耶寺,告别桑耶寺的若干传奇,我的记忆深处留下“坛城”的壮观,留下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灿烂……
  日夜于乐山沫水之滨
  ~~~~~~~~~~~~~~~~~~~~~~~~~~~~~~~~~~~~~~~
  ◇杨伟,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作协会员,乐山市作协全委委员,乐山市作协校园文学创作研究会首席顾问,乐山外国语学校沫风文学社社长兼《沫风》文学报主编,曾有散文、小说200余篇见诸《中国作家网》、《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读者》、《散文》、《散文百家》、《四川文学》、《四川文学》(校园版)、《中国校园文学》、《语文世界》、《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等网络和报刊。
  ~~~~~~~~~~~~~~~~~~~~~~~~~~~~~~~~~~~~~~~
  ◆MOFENG& 杨伟&〖社长〗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见到老同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