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对未来的太阳城由月亮展开想象了想象

梁衡: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日13:59&&&来源:
E-mail推荐:
  梁衡点评: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政治史的坐标&文学史的脊梁  ◎内容简介  中华文章浩如烟海,其中有一支“政治美文”,即既有思想,文字又美的文章,其作用远在其他文章之上。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思想文化的美文为数不多。该书精选了十篇政治美文,这些文章既有独到的思想又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它们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这十篇政治美文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史上的坐标、文学史上的脊梁。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并有多篇散文入选了中学、师范和大学课本。  ◎&精彩序言  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十篇。  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文章提出了一种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二是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成语、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三是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如果我们只是就文字“选美”,当然还会选出更多,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但那是另一个范畴。  下面按这个标准一一分析。  贾谊的《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后来提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词,即出自本篇。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本篇。  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桃花源中人”、“只知秦汉,不识晋魏”,已成后人常用的成语。而“桃花源”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提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善始善终”、“水可载舟覆舟”,主要出于此。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几乎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范的这篇文章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做到了形美、情美、理美,是用文学来翻译政治的典范。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林觉民的《与妻书》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牺牲个人,报效祖国。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并已是检验一个政权成败、好坏的标准。  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  好文章是替时代立言,是一个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生命的写照。这十篇文章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史上的坐标、文学史上的脊梁。  兹将十篇文章汇编并加以导读说明,是为上篇;又将我的五篇解读文章收入,是为下篇,合为一书以就教于读者。  ◎精彩节录  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解读  每一个多少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20&字的散文能流传1&500&多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这篇文章连同作者最流行的诗作,大约是我在孩提时代,为习文识字,被父亲捉来读的。当时的印象也就是文字优美,故事奇特而已。直到年过花甲之后,才渐有所悟,一篇好文章原来是要用整整一生去阅读的。反过来,一篇文章也只有经过读者的检验,岁月的打磨,才能称得起经典。凡是经典的散文总是说出了一种道理,蕴涵着一种美感,让你一开卷就沉浸在它的怀抱里。《桃花源记》就是这样的文章。  一、《桃花源记》想说什么  一般人都将《桃花源记》看作是一篇美文小品。它确实美,朴实&无华,清秀似水,而又神韵无穷。但正是因为这美害了它,让人望美驻足,而忽略了它更深一层的含义。就如一个美女英雄或美女学者,人们总是惊叹她的容貌,而少谈她的成绩。《桃花源记》也是吃了这个亏,顶了“美文”的名,始终在文人圈子和文章堆里打转转,殊不知它的第一含义在政治。  陶渊明所处的晋代自秦统一天下已600&余年。在陶之前不是没有过政治家。你看,贾谊是政治家,他的《过秦论》剖析暴秦之灭亡何等精辟,但汉武帝召见他时“不问苍生问鬼神”,仍旧穷兵黩武;诸葛亮是政治家,是智者的化身,但他用尽脑汁,也不过是为了帮刘备恢复汉家天下;曹操是政治家,雄才大略,横槊赋诗何其风光,但刚为曹家挣到一点江山底子,转瞬间就让司马氏篡权。陶渊明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况且他的曾祖陶侃(就是成语“陶侃惜分阴”的那个陶侃)就是一个为晋王朝立有大功的政治家、军事家。  陶渊明曾多次出入权贵的幕府,但是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实在是太黑暗了。东晋王朝气数将尽,争权夺利,贪污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以东晋的重臣刘裕为例,未发迹时是一无赖,好赌,借大族刁氏钱不还,刁氏将其绑在树上用皮鞭抽。有一个叫王谧的富人可怜他,便代为还钱。刘发迹,就扶王为相,而将刁家数百人满门抄斩,后来干脆篡位,灭晋建宋。陶渊明曾四隐四出,因家里实在太穷,无力养活六个孩子,公元405&年时他已42&岁,不得已便第五次出山,当了彭泽县令。这更让他近距离看透了政治。东晋从377&年起实行“口税法”,即按人口收税,每人每年缴米三石。但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纷纷隐瞒人口,国家收不到税,就抬高收税标准,每人五石。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小民的负担更重,纷纷逃亡藏匿,国库更空。陶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大刀阔斧地搞改革,他从清查户籍入手,先拿本县一户何姓大地主开刀。何家有成年男丁200&人,却每年只缴20&人的税。何家有人在郡里当官,历任县令都不敢动他一根毫毛。  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年轻时他就曾一人仗剑游四方。你看他的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他绝不只是一个东篱采菊人。所以鲁迅说陶渊明除了“静穆”之外,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  莫谓我隐伴菊眠,半醉半醒酒半酣。  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但是上层整整的一个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哪能容得他这个书生“刑天舞干戚”来撼动呢?邪恶对付光明自然有一套潜规则。当年,干部考察时何家买通“督邮”(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员)来找麻烦。部下告诉陶,按惯例这时都要行贿,给点好处。陶渊明大怒: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  回家之后便写了那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回去吧,故乡的田园就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快回呢?让我的心灵受这样的折磨,实在不行。这个世道与我不合,还出去干什么呢?(“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次出去为官对他刺激太大了,他对官府,对这个制度已经绝望。他向往尧舜时那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生活;向往《山海经》里的神仙世界;向往古代隐士的超尘绝世。此后,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  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之后,在他57&岁时写成了这篇320&字的《桃花源记》。作者纵有万般忧怨压于心底,却化作千树桃花昭示未来,虽是政治文字却不焦不躁,不偏不激,于淡淡的写景叙事中,铺排出热烈的治国理想,这种用文学翻译政治的功夫真令人叫绝。但这时离他去世只剩下6&年了,这篇政治美文可以说是他一生观察、思考的结晶,是他思想和艺术的顶峰。历史竟是这样的相似,陶渊明五仕五隐,范仲淹四起四落。范仲淹那篇著名的政治美文《岳阳楼记》是在58&岁那年写成,离去世也只剩6&年。这两篇政治美文都是作者在生命的末期总其一生之跌宕,积其一生之情思,发出的灿烂之光。不过范文是正统的儒家治国之道,提出了一个政治家的个人行为准则;陶文却本老子的无为而治,给出了一幅幸福社会的蓝图。  陶渊明是用文学来翻译政治的。在《桃花源记》中他塑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地,往来耕作,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一个自自在在的社会,一种轻轻松松的生活,人人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这里没有阶级,没有欺诈,没有剥削,没有烦恼。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什么?这简直就是共产主义。陶渊明是在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说这个话的,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58年)还早1&400&多年呢。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影子,我们就称它为“桃源主义”吧。但他确实是开了政治幻想的先河。  当政治家们为怎样治国争论不休时,作为文学家的陶渊明却轻轻叹了一声:“不如不治。”然后就提笔濡墨,描绘了一幅桃花源图。这正如五祖门下的几个佛家大弟子为怎样克服人生烦恼争论不休时,当时还是个打杂小和尚的六祖却在一旁叹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人性本自由,劳动最可爱,本来无阶级,平等最应该。不是政治家的陶渊明走的就是这种釜底抽薪的路子。  陶之后1&200&年,欧洲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而且巧得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很,也是用文学作品来表达未来社会的蓝图,但不是散文,是两本小说,在社会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极大(所以《桃花源记》也应归入政治文献而不只应存在于文学史中)。这就是1516&年英国人莫尔出版的《乌托邦》和1637&年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出版的《太阳城》。甚至这两本书的构思手法与《桃花源记》也惊人地相似。陶渊明是假设打鱼人误入桃花源,而《乌托邦》是写一个探险家在南美误登上一孤悬海中的小岛。岛上绿草如茵,四周波平浪静。街上灯火辉煌,家家门前有花园。每个街区都有公共食堂,供人免费取食。个人所用的物品都可到公共仓库任意领取,并无人借机多占。  更奇的是,探险家被邀参加一个订婚仪式,男女新人都要脱光衣服,让对方检验身体有无毛病,然后订约。其道德清纯、诚实高尚若此。探险家在这里生活了五年,离开后将此事传于世人,就如武陵人讲桃花源中事。《乌托邦》成书后顷刻间风靡欧洲,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世界。中国近代翻译家严复也把它介绍到了中国。  1637&年,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出版了一本书《太阳城》。很巧,还是陶渊明的手法。一个水手在印度洋遇险上岸,穿过森林进到一座城堡,内外七层,街道平整,宫殿华丽,居民身体健康,风度高雅,衣食无忧。在这个城市里没有私产,实行供给制。服装统一制作,按四季更换。每日晨起,一声长号,击鼓升旗,大家都到田里劳动。没有工农之分,没有商品交换,没有货币。孩子两岁后即离开父母交由公家培养。  总之一切都是公有,需求由政府实施分配。甚至婚姻也是政府考虑到后代的优生而搭配,靓男配美女,胖男配瘦女。又是那个水手归来“海外谈瀛洲”,如同武陵人讲桃花源。这本书同样传遍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里程碑。就幻想理想社会类的文学作品而论,有三大里程碑:《桃花源记》、《乌托邦》、《太阳城》。桃园三结义,陶渊明是老大。  为了追求真实的桃花源,除出书外,还有人身体力行地去实验。1825&年,英国人欧文用15&万美元在美国买了一块地,办起一个“新和谐公社”。这公社规划得十分理想,有农田、工场、住宅、学校、医院。  公社成员一律平等,也是吹号起床,集体劳动,吃公共食堂。没有交换,没有货币。算是一个西洋版的“桃花源”。可惜这个公社来得实在太早,与时下的生产力水平、道德标准相差太远。墙内清贫而浪漫的生活,抵挡不住墙外资本主义金钱、名利的诱惑,维持了两年,实验宣告失败。  但是人们心中那盏理想的明灯总是在轻轻闪烁,在西方这种实验一直顽强地延续着。今天,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一个叫庞德里的小城,也搞了一个“小国寡民”的建设,400户人家,全部环保建材,绿荫小街,各家一色的院落,无汽车之喧嚣,无贫富之悬殊。  桃花源在中国人的心里更是根深蒂固,那个美丽的梦也总是挥之不去。1958年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开始了一场人民公社大实验,吃饭不要钱,一如《乌托邦》和“新和谐公社”里的情景,但同欧文的实验一样也失败了。可是实验并没有停止。1986年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正式取消后,个别生产力(财富)和精神文明(觉悟)发达的集体仍在坚持着“共产”模式。如河南的南街村,到今天仍是吃饭不要钱。各家用多少米面,到库房里随便领取。那次参观时我奇怪地问:“有人多领怎么办?”“领多了,吃不了,也没用。”“如果他送给外村的亲戚呢?”“相信他的觉悟。”财富加觉悟,这真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微型的共产主义。  空想虽然空洞一些,但思想解放就是力量。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幻想,就会静止,就会死亡。许多时候,都是有理想的人比没有理想的人有更多机遇、更多快乐。正如人们总是想象能像鸟一样飞翔,于是有了仿生学,发明了飞机。陶渊明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有理想比没有理想好,生比死好,善比恶好,爱比恨好,光明比黑暗好,有追求比没有追求好。自陶渊明之后,这种对未来社会的想象从来没有停止过。到马克思那里终于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预言未来的理想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贫富差别,没有尔虞我诈,大家自由地联合在一起。恩格斯给出的蓝图是:“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你看这不就是桃花源中人吗?不过“科学”比“空想”的进步在于,它明确指出这种社会当下不可能实现,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告诉人们千万不能心急。  就主体来说,陶渊明是诗人而不是政治家、思想家,他只是以憧憬的心情写了一篇短文。武陵人误入桃花源,陶渊明误入了政治思想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幻想竟引来了这么多的实验版本。有学者说,如果没有“乌托邦”,社会进步将会停止。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假说够数百个实验物理学家去求证上百年。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就用了40&年。而一个新社会从假说到实现肯定要百倍、千倍地多于这个时间。相比于政治和哲学,文学更富有想象力,陶渊明的桃花源足够后人一代一代地去寻找、评说。  ◎简要目录  上篇  《过秦论》&&&&&&&&贾谊  《报任安书》&&&&&&司马迁  《出师表》&&&&&&&&诸葛亮  《桃花源记》&&&&&&陶渊明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岳阳楼记》&&&&&&范仲淹  《正气歌序》&&&&&&文天祥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与妻书》&&&&&&&&林觉民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下篇  武侯祠:1700年的沉思――《出师表》解读  心中的桃花源――《桃花源记》解读  好文章是怎样写成的――《岳阳楼记》解读  这思考的窑洞――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年代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与妻书》的历史回响
(责任编辑:陈叶军)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您的位置:> > >
412联考冲刺行测题全套——答案及解析(模拟三)
华图教育.cn
1.D.D201288D
3.D.1930""19451948123019571227D
6.A.2012117.25201362011-2015A
11.A.1CD11A
12.C.18954172C
13.A.193191819377719378131940820121519454967A
14.C.AB1933CDC
16.B.301901892374110011000
20.D.ABCDD
21.A.A985.9B13902.222.081440C13260D36583000A
22.C.ABCDC
23.B.ABC5DB
24.B.ABCDB
25.D.AB10CDD
26. D[解析]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文段没有条件成熟之意,排除A项。司空见惯:司空为古代官名,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它多指人事,排除B项。顺其自然,强调自然;顺理成章,强调规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更侧重于规律。所以选择D选项。
27. A[解析]墨守成规: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贬义词。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贬义词。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贬义词。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中性词。文段在客观陈述一种社会现象,所以选择一个中性词“按部就班”。所以选择A选项。
28. B[解析]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事与愿违: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苦上加苦。题干中只是说“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而“雪上加霜”强调境遇进一步恶化,很明显应排除;“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表示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也不符合。所以选择B选项。
47. B[解析]文段首句表因果关系,由“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可知,“我”从不怀疑的应是“城市车”概念的“可行性”或者“实用性”,排除AD两项。第二个空格之前有介词“在”,一般少有我们在“期待”在“喜欢”在“盼望”等搭配,排除C项。所以选择B选项。
30. B[解析]第一个空应填入一个和“整齐划一”相关的词汇,排除AD两个选项。而“举世瞩目”这个词后面一般搭配“成就”,排除C选项。而潮流不可扭转,则是常见的表述。所以选择B选项。
31. C[解析]第二行有转折关系词“但”,所以它的前后应该是一对反义词。所以选择C选项。
32. A[解析]本题首先排除CD两个选项。“住房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说法有违常识,排除B选项。相对而言,“住房保障”是经济增长的“机遇”,这种说法则比较中肯。所以选择A选项。
33. B[解析]本题难点在于区分BC两个选项。“侵蚀”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破坏”则具有一次完成的性质。所以选择B选项。
34. C[解析] 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前三个表示对某种意见或问题不统一,容易排除D选项。其余的不好选择,故先看第二个空。共通:①通行于或适用于各方面的;②共同。而“统一”“固定”的意思太绝对,用在人才基本素质的评定上稍显不妥,应排除AB两个选项。所以选择C选项。
35. B[解析] 此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很多考生选择A选项,因为“就好像计算器发明以后计算好的人不再占明显优势”很容易推出“便捷性”这一答案。其实不然,题干中“计算好的人不再占明显优势”“记忆力好也不再作为评价人聪明的标准”,倾向于强调一种机会的平等。所以选择B选项。
36. B[解析] 背水一战: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反败为胜:扭转败局,变为胜利。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第一个空应该填与“赢取辉煌”并列的词,排除CD两项。其他两项均有在逆境中战斗的意思,但是“赢取辉煌”强调“赢”,“背水一战”没有强调结果,排除D选项。再看第二个空确认,“勇气”与“爆发力”相对应。所以选择B选项。
37. C[解析]通过常识可知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是机械的、无序的,排除BD两个选项。再看第二个空,“摩天大楼林立、水泥立交纵横”只可能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不太可能是现代城市的“目标”。所以选择C选项。
38. D[解析] 根据“是否具有成长性”可较容易排除A、B两个选项。再看第二个空,空中楼阁:空中所显现的阁楼,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题干中“有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表明已经出现过,故选“昙花一现”。所以选择D选项。
39. B[解析] 文段大意为字典的改版已经跟不上汉语变化之快了,这反映出社会变化之快。解此题可先看第二个空,只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表示发展之快,排除AC两个选项。再看第一个空,措手不及: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这个词的主语一般和人相关,排除D选项。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所以选择B选项。
40. C[解析]根据后文语境的提示信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非常“主观”的。所以选择C选项。
41. D[解析]文段最后一行的语境信息是“期待寻找航向”,所以中国文学目前的整体发展缺乏“方向”。所以选择D选项。
42. C[解析] 解此题可从第二个空入手,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排除A选项。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预料,这个词强调“幻”字,强调使人无法捉摸,排除D选项。再看第三个空,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社会型搜索”这个词并不奇怪而特别,排除B选项。所以选择C选项。
60. B[解析] “古典音乐爱好者批驳iPod播放器在玷污耳朵”与“喜欢闻书香的人”无所谓高雅与保守,排除CD两个选项。再看第二个空,众所周知,电子文字目前是无法代替纸质书籍的,它们的关系只能是电子文字“挤占”纸质书籍的生存空间,排除A选项。所以选择B选项。
44. C[解析] 根据常识比较容易排除B选项。再看第二个空,兴盛:蓬勃发展。兴起:开始出现并兴盛起来,强调从无到有随之强大的过程。扩充:扩大充实。我国的工厂式畜牧场应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兴起”一词最为恰当。所以选择C选项。
45. A[解析]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痛定思痛:指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怀念故人。根据句意排除CD两个选项。再看第三个空,“毫不留情”是一个“消极色彩”词,应该对应消极色彩词“拷问”,排除B选项。所以选择A选项。
46. 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难点在于区分BD两个选项。根据文中表述“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知这不是“无为”,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享受,排除B选项。所以选择A选项。
47. 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因果关联词“因此”引导的句子是结论,即文章的重点句。它强调的是“理论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所以文段强调的是“如何看待经济理论”。所以选择D选项。
48. 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属于典型的总—分式行文脉络,即首句提出核心观点,后几句都是分论点,对总的核心论点进行解释说明。首句强调“编剧”在电视行业创意中的重要性,后文接着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所以选择D选项。
49. A[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整个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及例证来陈述畜牧业发展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还大量占用土地面积,威胁森林,甚至影响到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由此可知其陈述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提醒人们要及时地控制畜牧业的发展,不能令其毫无节制地威胁环境,A项正确。D项是文段字面含义的概括,排除D项。所以选择A选项。
50. A[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本题属于总—分式行文脉络。文段首句陈述了一个事实,即《尤利西斯》以高价拍出。接下来的文段都是来解释其为何能够拍出高价:主要是因为爱尔兰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这部书稿的文学价值。所以选择A选项。
名师点评:总—分式的行文脉络,是国考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它有两种情况。一是提出观点,解释说明。解释说明有时会有标志词“因为、由于”,标志词有时也可以省略。二是提出观点,举例证明。举例证明有时会有标志词“例如、例证”,有时数字多次出现之处也往往是举例证明。不管何种情况,提出观点都是文章的重点。
51. C[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本题属于总—分式行文脉络。首句提出观点:黄金魔力依然不减。继而文段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纸币、美元和股市)论证了首句的观点。所以文段的重点句即首句,强调黄金依然魔力不减。魔力不减即依然受到人们追捧,所以选择C选项。
52. C[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中首句陈述了心理矫治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服刑人员改造;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复犯几率。接着通过关联词“当然”和“但”强调心理矫治由于受到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限制,还需要假以时日。综合两句话的意思,即心理矫治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有效教育改造手段,C项即肯定了其意义和作用,又提到了其发展的过程,最为全面准确。所以选择C选项。
53. 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考生要注意提问方式中的要求是对于“你开错了窗户”一句老人想要告诉小女孩什么。通常而言,老人会告诉小女孩具体怎么做,而不是告诉她一个空洞的大道理,AD两个选项意思基本相同,A倾向于是一个世界观,而D则倾向于是一个方法论,排除A选项,D选项正确。B项的内容不是对生活有益的一个道理,排除B选项。C选项,文段没有提及“失败”,排除C选项。所以选择D选项。
名师点评:意图推断题的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个对策,或者称之为呼吁号召性声音。这种性质的答案本质是怎么做,有时会有一定的标志词。例如出现了“应”,就意味着多是一个对策。
54. C[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陈述搜集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关键这一司法原则。接着通过转折词“但”表达了当事人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最后通过“因此”进行总结即取证需求增大。所以文段意在说明,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所以选择C选项。
55. A[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陈述了云南的地理位置位于世界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界处。次句介绍云南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尾句得出结论所以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很突出。所以本文意在强调云南的地形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很突出。所以选择A选项。
56. B[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谈到了天坛祈年殿、圜丘等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又结合了《易经》中对于“九”字的释义,主要就是想表达一种观点,即我国古代建筑中蕴藏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字符号信息,B项正确。文段提到的“天坛”和《易经》,是举例证明前面的观点,围绕例子的选项不选,排除C选项。所以选择B选项。
57. B[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句提出论点,即人们对于老虎的生活区域有认识上的偏差,并非山上而是从平原退出。接下来引用了唐宋以及一些成语的例子来对首句观点进行论证,属于文段的分论点。所以本文的重点即澄清人们对老虎的认识误区,所以选择B选项。
58. A[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根据文中的信息,我们可知周庄旅游收入非常高,原因就在于陈逸飞的画作为一个契机将周庄介绍给中国和世界。它所体现的道理是文化传播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选择A选项。
59. 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句提到纸价上涨,生产能力减弱的现状;第二句话提到油价上涨的现状。接着引出文中的主题句,即纸价与油价的全面上涨必然会导致图书零售业的销售前景,即“即使不考虑买书人会因为额外支出而减少购买,增加的占用资金也会令书店的经营风险增加”一句。所以文段的重点是预测图书零售业面临的困境。所以选择D选项。
60. A[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即为“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即“理论基础”。所以选择A选项。
61. 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属于总—分式的行文脉络。首句提出观点,兴奋剂的检测非常困难。下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说明,一检测面临道德难题,二检测面临技术难题,D项正确。文段仅仅提到了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没有提及如何解决道德难题,排除B选项。所以选择D选项。
62. C[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文段论述的主体是“威廉斯综合症”,正确的选项应该以它为中心而展开论述,排除BD两个选项。文段已经反复提及“威廉斯综合症”,它的含义应该在前文提及,所以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它的典型病例。所以选择C选项。
63. 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最后一句前属于列举现象,即汽车在无序中存在着群体协作。最后一句点题,强调这是无意追求的结果。所以文段意在说明,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自然体现的结果。所以选择D选项。
64. B[解析] 本文属于主旨概括题。文中首句提到了在设计美术馆时建筑师通常选择的风格是华丽炫目。接着用转折词“而”引出梵·高美术馆的不同特点,即低调内敛。最后对这一建筑风格进行了解释说明,即不要用华丽玷污了梵·高。因此整个文段都是在探讨该美术馆风格朴素的理由。所以选择B选项。
65. C[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中提到由于美国对玉米乙醇的补贴增大,导致玉米流向工业部门,造成粮食供求紧张,所以本文段主要想表达的观点即玉米乙醇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的供求关系,C项正确。考生要注意,文中最后一句“难怪”一词非常重要,实际上就已经揭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即陈述美国生物能源业发展对全球粮食供求的影响。所以选择C选项。
x4x-121000-x=3600x=97597.5%C
 67.D.[]
50个数,3个为一组,一共16组,还余17、18两个。前16组,每组第一个数为一组:(1,2,3,4……,16),第二个数为一组:(2,3,4,5,……,17),第三个数为一组:(3,4,5,6……,18)。等差数列求和,三组数的和是8×17+8×19+8×21=456,加上17和18,是491,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工程问题,设工作量为36,则甲效率=3,乙效率=4,设甲做了x天,乙做了(10-x),所以3x+4(10-x)=36,解得x=4天,答案选择C。
69.A. x1.5x1.5x×0.8=1.2x24=1.2x-xx=1201.5×120=180A
70.A.【解析】这是一道概率问题。甲获胜有两种情况:(1)两局后胜出,概率为;(2)三局后胜出,概率为。所以,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71.D[解析] 数字特性。 7天正好成为等差数列。运用等差数列 平均数=中位数 S=a中*n 这个知识点 可以很快得到 168=a中*7 则中位数也就是第四天为24号,题干问的是当天,也就是第八天 所以是28号。
72.B.[解析]这是一道排列组合问题。个位数有6种选法,十、百、千、万、十万位分别有6、5、4、3、2种选法,分步相乘有4320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73.D 11/3××=1/613D
 74.D.43B434:342020AD
75.C.[解析]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黑桃10张,红桃9张,方片7张,梅花5张,共31张,2015÷31=65,刚好可以被31整除,因此第2015张牌是梅花。正确答案为C。
76.B [解析] 因为是密码,即使是首位也可以为0,又因为“每连续两位都不相同”,相邻的数字不能相同,因此这个4位数共有10×9×9×9=7290,则任意猜一个符合该规律的数字组合,猜中密码的概率为。?
77.A.【解析】由题意,原先男女员工之比为5:3,现在男女员工人数之比为8:9,由数字特性思想,现在员工总数应为8+9=17的倍数,排除B、D;将A项代入计算得,原先女员工人数为30,男员工人数为50,满足要求。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78.C.【解析】这是一道不定方程问题。设甲车安排x辆,乙y辆,则5x+4y=46,奇偶特性可知x须为偶数,代入答案4,y非整数,代入6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79.A [解析] 25棵树共24个空,35棵树共34个空。令植树路段总长为24与34的最小公倍数408米,则植25棵树时每两棵树距离17米,植35棵树时每两棵树距离12米,而17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204,因此包括首尾两棵树在内,不需要移动位置的树共3棵。
80.C.[解析]
多集合反向构造,假设某班有100人,先求出两种运动都喜欢的人最少有45人,这45人占喜欢乒乓球的人数的比例为45÷75=60%
一、图形推理。
71.D.【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给出的四个图形中黑色部分的个数分别为1,4,3,2;所选出的图形中应有5个黑色的部分。所以选择D选项
72.C.【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运算规则为前2个图形中的黑色月亮(星星)与白色月亮(星星)重合,则这个月亮(星星)在第3个图形中消失。因此第3行的前2个图形中有3个星星和3个月亮重合而消失,最后只剩下1个黑色星星。所以选择C选项。
74.D. 332D
75.B.【解析】 本题属于空间重构类。由立体图形的斜面是矩形可以先排除选项A、C项;立体图的侧面不会出现2条直线,可排除D选项。所以选择B选项。
76.B.【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第1行中第1、2个图为独立结构,第3个图为分离结构;第2行第1个图为独立结构,第2,3个图为分离结构;所以每行都应该同时包含分离结构和独立结构,而第3行前2个图像都是独立结构,选项中只有B项含有分离结构,所以选择B项。
77.C.【解析】 本题为数量类。题目中所给八幅图中点的个数分别为3、4、5、6、7、8、9、10,所以要求图形中点的个数应为11个,A中有11个点。所以选择A项。
78.A.【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类,题干中5个图形都含有有圆形,选项中只有A含有圆,所以选择A项。
79.B.【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考察直线的数量。田字格中直线数量之和为5条。所以选择B选项。
80.D.【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题干中的图形的正方形都是点相交,而没有边相交,A、B、C都是边相交,只有D是点相交,所以选择D项。
二、定义判断。
81.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求、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A选项“对民众的付出”在定义中并未涉及;B选项前半句“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属于人文关怀,而后半句“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呵护”不属于人文关怀;D选项中“强调国家利益”不属于人文关怀。所以选择C选项。
82.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主体对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应尽的责任或义务”。A、B选项中的责任和义务,对象不明确,不能判断其是否属于公民社会责任;D选项中岗位职责是行为主体对工作单位应尽的责任,不属于社会责任的范围。所以选择C选项。
83.D.【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意识或整体观念”。A、C选项中没有体现整体;公共意识也并非是“追求公共目标和利益”,B选项错误。所以选择D选项。
84.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整体合力强大”。A、B、D选项均没有体现出整体合力;C选项中的高绩效团队体现出了整体合力强大。所以选择C选项。
85.D.【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农民迁移到城市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和特征,但不是城市化的内涵,A选项错误。农民进城的数量跟城市化率和地方的社会发展不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不能反映城市化率的高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B、C选项错误。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才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D选项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
86.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经营者相互之间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商品生产经营行为,其造成的影响也主要是针对竞争对手”。A选项的“拒绝‘三包’行为”、B选项的“无合格商品标志”和D选项的“不出具购物发票、无视消费者权益”主要是经营者针对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只有C选项是针对竞争对手的行为。所以选择C选项。
87.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其主体是人”。A、B、D选项均不涉及到以人为本,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选项。
88.A.【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的”。B、C选项都是发散性思维;D选项没有体现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A选项体现了与常人思维相反。所以选择A选项。
89.A.【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的推测、估量、判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推测、估量、判断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很显然属于揣摩,A选项正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是,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所以选择A选项。
90.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A选项“蛋白精”是以“三聚氰胺”、“羟甲基羧基氮”等工业废料为原料生产的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有害人体,不属于食品添加剂;B选项“硫化钠”是一种易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的化学物品;“水分”也不属于食品添加剂;D选项“罂粟壳”易使人成瘾,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所以选择C选项。
三、类比推理。
91.B.【解析】 本题属于条件关系。高度决定位置,有了墙壁才有室内。所以选择B选项。
92.D.【解析】 本题属于组成关系。北极是地球的一部分,封面是书本的一部分。所以选择D选项。
93.B.【解析】 本题属于并列关系。丰功、伟绩构成并列式成语,风餐、露宿同样构成并列式成语。维和、行动和文化、传播不能构成成语,风卷、残云构成动宾式成语。所以选择B选项。
94.B.【解析】 本题属于主宾关系。A、C、D选项均不能构成主宾关系。所以选择B选项。
95.A.【解析】 本题属于属种关系。杂志是期刊的一种,柠檬是水果的一种。所以选择A选项。
96.C.【解析】 本题属于并列关系。双杠单杠都是体操工具,而南宋北宋是宋朝两朝。所以选择C选项。
97.B.【解析】 本题属于对应关系。真皮一般都有标志,噪音一般都有范围。所以选择B选项。
98.C. “西安事变”就是“双十二事变”,合同就是契约C
99.A.【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结构。红光和满面构成偏正式成语,东山和再起构成偏正式成语,A选项正确;魂牵和梦萦,五光和十色均构成并列式成语。雨打和芭蕉不能构成成语。所以选择A选项。
100.D.【解析】 本题属于同一关系。休克与昏厥是同义词,再见与再会也是同义词。所以选择D选项。
四、逻辑判断
101.B.【解析】 本题属于真假推理型。乙说:如果愿意支付赎金,那么助涨气焰;丁说:愿意支付赎金,但没有助涨气焰。可见乙丁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则甲、丙均为假。甲说:主因是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说明主因并非愿意支付赎金;丙说:确实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但其主要并非被劫船主都愿意支付高额赎金。可见没有助涨海盗气焰,可知丁的说法错误,乙的说法正确。所以选择B选项。
102.B.【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推理型。山东4人包含济南2人,济南与研究生不可交叉。可以推出最多:4个山东人+5个研究生+3个基础锻炼过=12人;最少:5个研究生+2个济南人=7人。所以选择B选项。
103.C.【解析】 本题属于隐性结论型。从题干给出的研究结果、奥运会比赛结果及蓝天、海洋给人感觉的描述中,可以推出红色和蓝色容易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A、D选项属于无由猜测,B选项概括不全面。所以选择C选项。
104.D.【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结论是“磁极移动导致飞鸟集体自杀”。A、C选项均不涉及集体死亡;B项陈述集体死亡的事实,没有对结论进行反驳。D选项认为火山喷发导致飞鸟集体死亡,削弱了题干的结论。所以选择D选项。
105.A.【解析】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型。选项的信息很全,可以用代入排除法。A选项两人都选派能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的意见;B选项不满足甲;C选项不满足丙;D选项不满足乙。所以选择A选项。
106.B.【解析】 本题为翻译推理类。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贫富差距的原因是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C被排除的原因是: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后天的努力,还有可能是先天差异的原因。D被排除的原因是:推理形式错误,充分条件推理中不能通过否定前件去推理。
107.C.【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质疑型。论点:有烟瘾和嗜好咖啡的人,得怕金森病的几率更低;A:增加一个反论据;B:削弱论据—质疑实验的结果;C:插入“暴力犯罪”因此为无关选项;D:增加一个反论据。所以选择C选项。
108.D.【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型。如果一面是梅花,那么另一面是6;翻译为:一面是梅花—>另一面是6;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可知,该命题唯一等价于:一面不是6—>另一面不是梅花;因此要检验断定正确与否,且只允许翻动以上两张卡片,只能翻一面是梅花的,和一面不是6的即可,其余两张不用翻就可知道该命题为真。所以选择D选项。
109.C.【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型。题干中:只有Q才P,“后推前”,则翻译为:PàQ,即为题干的推理形式;A:如果P那么Q,“前推后”,则翻译为:犯罪à受到处罚;而后半句是受到处罚à犯罪,则错误;B:只有Q才P,“后推前”,则翻译为:结出果实à开花,选项与之不符;D: 只有Q才P,“后推前”,则翻译为:好收成à特定土质和气候,选项与之不符;所以选择C选项。
110.B.【解析】本题属于分析推理型。七位候选人中赵海和李田不入选,剩余三个女性和两个男性;因胡庆不能与女性同时入选,则如果胡庆入选,只能有两人入选,鉴于委员会必须选出三个人,因此胡庆不可能够入选。这样候选人是张丽、孙梅、朱萍、王波,其中孙梅和王波不同时入选,且必须选出三个人,因此只能是(张丽、朱萍、孙梅)或(张丽、朱萍、王波)这两种可能组合。所以选择B选项。
116.B [解析] 平均产权建筑面积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17.A [解析]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18.D [解析] A选项为,B选项为,C选项为,D选项为。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19.A [解析]全市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均图书保有量为民办高校的倍,则民办学校需要提高1.3倍,才能达到平均水平。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20.D [解析] 市属公办高校的数量占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比重为×100%≈43%,A项表述错误;其他部委所属高校的总占地面积为7115709平方米,教育部所属高校的总占地面积为平方米,B项错误;地方教育部门所属高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为805895万元,全市普通高校总价值的为2743931×≈914644(万元),C项错误;市属公办高校的校均固定资产总值为≈67138(万元)≈7(亿元),D项表述正确。
121.B [解析] 由第一段第一句“2012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3535.4亿元,同比下降15.9%”可知,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利润/产值)为×100%≈8%,B项正确。?
122.A [解析] 由第一段第一句“2012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可知,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总产值的同比增长率为12.5%,读第二段材料可知,2012年1—6月产品产量同比增长率超过12.5%的是农药原药(同比增长21.7%)和甲醇(同比增长17.3%),因此本题选A。?
123.B [解析] 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三段第一句可知,2012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320.69亿美元,2012年6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进出口总额为518.3亿美元,则同年1—5月间平均值为≈560.478(亿美元),560.478-518.3=42.178(亿美元)。因此,2012年6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进出口总额比同年1—5月间平均值约低42亿美元,本题选B。?
124.D [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段、第三段可知,2012年上半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320.69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7.5%。因此,2012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975(亿美元)≈1.9(万亿美元)。本题选D。
125.D [解析] 由材料“固定资产投资7341.72亿元,同比增长30.7%”可知,201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7341.72-≈1724(亿元),A项错误;根据材料第2段可知,2012年1—6月,全国原油产量1.01亿吨,原油加工量2.29亿吨,原油产量没有超过同期原油加工量的一半,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2段可知,2012年上半年,轮胎外胎产量4.20亿条,则平均每月生产=0.7(亿条)=7000(万条),C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段可知,2012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5.60万亿元,从业人员648.9万人,则平均每名从业人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0.0086(亿元)=86(万元),超过50万元,因此D项正确。?
126.C.2011CC
127.D.2010DD
128.B.2012AB201320B
129.B.B100%B
130.C.A2010A
C201120062006C
 131.B.173B
132.C.“18922558……24%32.6%”1892÷24%≈7900
“”=÷×100%2011=5.9%C79007400C
133.C.1102÷1080C1.02C
134.B.130090%620B
135.A.A÷=53%ABBC“4.3%1.5”3%CD“76.78.2%”70DA
文章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