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saresostrong的 汉语音节是什么意思意思

汉语思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汉语思维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 趋势看,作为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原来在七千年前,汉语也有啰嗦的后啜和字格,后来我们把那些无用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根本不用什么现在过去完成时那么啰嗦。
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史,是天主教分化为基督教,东正教的过程。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级语言。 汉语又是唯一可用于计算机时代的语言,最适合语音控制,而不用象英语那样用手瞎摸!
用这种语言 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机语言是汉语和拼音 文字并用了,汉语的伟大就在于兼容,你们看看在汉语的学术论文有汉语和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现相,但在英语论文中则找不到一个汉字,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还要把汉语拼音化, 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 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
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我的证据是解释一个历史上的‘谜’古希腊人为什么比其他人更聪明?因为希腊的文化来自古菲尼基人,我们知道菲尼基人发明了人类的拼音字母,就声音的分解来说,这是一大进步,就思维速度来说,它是一大倒退。因为,为了筛选容易区分的声音元素,菲尼基人仅仅使用了22个辅音,这样,它的表达速度当然比现在任何语言都慢,而希腊人则采用了元音,我们知道元音与辅音结合以后,声音种类等于增加了好几倍。事实上,菲尼基人的声音中也有元音,否则他们是发不出来的。所谓的22个辅音是说他们仅承认这22个辅音为信息载体,也就是,ma、me、mu、mai、muo在他们的耳朵里与一个m没有任何区别就像me的四种声调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由于声音种类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腊人的思维突飞猛进,造成了后来的现象。论坛上曾经有人问汉语的声音种类依然多于英语,为什么没有英国先进。我的回答是,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最后,在讨论尼安德特人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会被历史淘汰。
我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根本的原因还是英语的发音种类不够。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而原因还是在于发音种类的数量。
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最后,谈一下关于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的问题。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我曾经在网上向很多英语中高等教育的语言机构请教,到底学习英语应该掌握多少单词才成,但是,他们的回答总是含糊不清,或者扯一些别的东西。后来,在一些无法避免这个问题的文章中我发现,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不但差距范围很大,而且,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我认为,这是任何推崇英语的人的软肋,只要他们能够躲过别人问这个问题,其他的方面 ......
我的观点曾经在北大中文网上讨论过。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不知道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劣等民族和劣等文化。所以,在鼓舞中国人的信心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大家努力。其实,只要大家能够恢复信心,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早就应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太爱钻牛角尖,总是当外国人设立一套标准的时候,我们拼命地追呀赶呀。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够设立标准,也让他们换换口味?我记起几年以前,西方国家有一个喜欢指手画脚的毛病,那时,我也有一个毛病--喜欢掣肘拖腿。美国有一份cox报告,内中例举了大量的对比,用以说明中国人不可能通过三、四十次的核实验取得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盗窃了美国技术。有人也称这次事件为李文何事件。我那个时候给美国所有的参议员各发了一封电子信件。内容是说,如果他们希望彻底调查此事,就应该设立另外一个调查小组,好好研究一下汉语和英语在思维上面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三、四十次的核试所取得的进展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的进展相差无几。在信的后面又附上了我的对于两种语言对比的计算书。后来,接到了不少回信,要求我告诉他们我的真实地址才肯继续考虑。
……我也明白,不会有哪个美国参议员会提出任何有关的议案的,因为,任何有关议案的提出,其本身都是对于汉语的一种变相宣传,都是对于英语的贬低。没有任何美国人愿意辩论它。道理非常明显,如果辩论下去,必然牵扯到语音和语言学中的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的一块伤疤。目前,美国一直要求中国降低人民币汇率,但是,态度依然没有超出礼貌的范围,所以,这套理论还不适合。一旦他们超出了理性,那么,非常容易扯到语言学的问题上来。换句话说,是:由于英语的思考范围狭窄,所以不能够从更加长远的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是,这话我还不敢说,至少不敢对美国人说。因为我是学工科的,工程上的事情我有点把握,可是一碰到经济问题,我心里没底。
类似的事情还有就是找世界语bbs进行辩论。谁都知道,世界语实际上是将英语改头换面设计的语言,当然不懂得使用‘声调’。我的问题是,英语的单词已经远远超过了常人的记忆极限,世界语有什么办法弥补这个缺陷吗?当时有人回答我说,世界语中使用派生的结构比英语更加明显。可是,当我将汉语中的声音种类,以及‘声调’的利用方法向他们解释以后,再也没有人发言了。
还有就是美国有一个‘只说英语运动’english only曾经向全世界争求意见。可想而知,我的意见是什么了。我告诉他们,你们一意推行英语实际上是将美国文化推向深渊,是在摧毁美国文化。拯救你们的方法只有重新选择一门带有‘声调’的语言。对于这些没学过汉语的人来说,他们一般不懂得什么是‘声调’,所以,只好用唱歌时候的音阶来向他们解释;任何一个英语‘音节’都可以跟随音阶变化出至少八种不同的声音,这和‘声调’的作用差不多。上述所说的实际上就是美国人的软肋,没有必要的话,我是不会乱碰的,影响团结。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我们可以说的也越来越少,因为说多了,就给人借口说中国威胁他们。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汉语字典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汉语字典
[1]字典是为字词提供、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在西方,是没有字典的概念,全是中国独有的。 字典收字为主,亦会。或辞典为主,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用途的词典。随著吸收的元素,更有百科辞典的出现。随着的发展,传统工具书都开始试水数字化 ,词典APP也问世,[2]现在也出现了以汉语字典为名称的汉语查询。[3]开发商zhizhangcom软件平台百度手机助手软件版本3.1.4软件语言简体中文软件大小2.34MB软件授权免费
东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尔雅》[5],成书时期大约在之前,因为《尔雅》把字分类并作出解释,儒家把《尔雅》归类为训诂。
及后,大约在公元30年-124年,汉朝编写,创立了理论,制定了中文字的基础,是中的佼佼者。
1190年,即西夏庚戍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
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为字典的《》正式面世。当中除了列举字的出处外,还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等的,并对同音切语加以归并。
1815年,英国传教士在澳门为了翻译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语学习字典《华英字典》。在伦敦时候,曾经得到一名中国人的教导下学习一年汉语,抵达广东后,曾翻译《三字经》及《大学》,并且编写过书籍,所以对及语言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华英字典》可以找到很多出自《红楼梦》和《论语》的例句。《华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篇幅大内容丰,有丰富的例句及解释,并收录大量成语、。1844年(Samuel Wells Williams)的《英华韵府历阶》及1847年(Walter Henry Medhurst)的《英汉字典》都把它当作参照基础。
1866年,德国传教士在香港出版一部两卷本的《英华字典》,可算是香港最早的双语字典。在1848年到香港传福音,于1853年成为香港的中国福音传道会的主要负责人。他曾编写过《英话文法小引》及《英华行箧便览》。[1]
1915年,出版《中华大字典》。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5]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如今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如今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以沟通为主,帮助对文字的理解及翻译现代的字典都提供了很多功能,其中两大功能分别是:
以知识为主,针对某事物来寻获知识[5]中文字是,排列方式正是根据。在创立时,共有540个,后来不断归纳淘汰,《辞源》中的部首只剩下240余个,到了《》只有200余个。在1925年之后,部分中文字典开始使用由发明的,而大部分现代汉语字典的字词却跟据音标来排列的。汉语字典app应用软件[4]收录了2万多个汉字及详细解释,集注音、拼音、笔画数、部外笔画、释义于一体,还支持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数等强大的搜寻方式及离线查询、汉词释义。[1]打开手机翻译软件,输入法文单词,屏幕上会呈现一个卡片,上面有单词的中文翻译、例句、短语搭配等内容,可视可听。查询过的单词还可以被记录下来,软件会根据遗忘曲线,提醒使用者回忆。如果只记得单词中间的几个字母,也可以查询到相应的单词信息。[3]让大家觉得麻烦的事不再麻烦,方便的事变得更方便。汉语字典在搜索上,汉语字典拥有拼音检字及部首检字等适合各类人群的搜索习惯,拼音检字按照字母检索来排,部首检字按照部首笔画来检索,[6]还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服务。“比如为个人量身定做学习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读者的检索过程,也参与到词典的个性化数据采集中。通过查询行为,可以了解用户的学习轨迹、阅读习惯,再根据这些内容,实现后台服务升级。”[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汉语拼音的发音顺序是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汉语拼音的发音顺序是是什么意思
汉语拼音谁、发明发音顺序耐寻味其含意请赐教
楼主指元音发音顺序:a、o、e、i、u、ü根据元音响亮程度排列a音响亮ü音相低沉
其他类似问题
汉语拼音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汉语拼音华民共汉字拉丁化案于1955—1957文字改革文字改革委员汉语拼音案委员研究制定该拼音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读音标注作汉字种普通音标19582月11全民代表批准公布该案1982际标准ISO 7098(文罗马字母拼写)目前部海汉语普通四声调四声调符号别:第声(阴平或平调ˉ); 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 第三声(声或音ˇ); 第四声(声或音ˋ); 汉语存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叫第五声汉语拼音标调些者认第五声说并确切轻声虽能够起辨语义作用通列入汉语四声声调重音音节音高形式音高轻音音区特征声调曲拱特征每汉字由韵母声母配合构音节构韵母部应该标声调便省略汉语拼音标声调位置规则:若两元音且第元音i、u、或ü则声调标示第二元音 其余状况声调皆应标示于第元音 外华区新加坡汉语教采用汉语拼音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代汉语语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现代汉语语法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曹常红定&&&&价&38.60元出版时间开&&&&本16开
书 名: 现代汉语语法
作 者:曹常红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定价: 38.60元
本书是对外汉语系列教材之一,对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和语法学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它既可做、中文(含)和本科生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以及非中文专业的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教材的大部分内容,3年前就曾编入专业限选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讲义——《走近语法学家》中,供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生以及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听取学生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做了一些调整和修改。讲义目录曾在北大中文论坛发布,其他院校的一些研究生见到后,纷纷用电子邮件形式索取全文(电子版)。我们以后还准备出版《现代汉语语法论著导读》,因此,这次编写删除了讲义中的语法论著选读部分。:男,,湖南邵阳绥宁人。对外汉语系副教授,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承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介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语法论著选读和汉语史》《语法学》和《应用语言学》等。研究方向是现代汉语语法及篇章语言学,已出版专著《汉语论辩体语篇研究》。在《万言》《语言研究》《汉语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负责的研究项目主要有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语数词的历时研究”(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湖南文化名人·语言文字学家卷”(年)。0 绪论
0.1 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开始于《马氏文通》
0.2.2 汉语的转换生成语法研究
0.2.3 汉语认知语法研究
0.2.5 与汉语研究
0.2.6 汉语的话语分析
0.2.7 语义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
1.1 结构理论
1.2 变换理论
1.3 特征理论
1.4 配价理论
1.5 指向理论
1.6 范畴理论
1.7 认知理论
1.8 语用理论
1.9 移位理论
1.10 约束理论
1.11 空语类理论
1.12 三个平面理论
1.13 三角理论
1.14 构件理论
1.15 语义功能语法理论
2 语法学家
2.3 吕叔湘
2.9 其他语法学家
附录 语法学家文献索引
1.语法论著索引
2.语法论著索引
3.吕叔湘语法论著索引
4.语法论著索引
5.语法论著索引
6.语法论著索引
7.语法论著索引
8.语法论著索引
9.语法论著索引
10.李临定语法论著索引
11.语法论著索引
12.语法论著索引
13.语法论著索引
14.沈家煊语法论著索引
15.语法论著索引
16.语法论著索引
17.刘丹青语法论著索引
18.语法论著索引
19.张伯江语法论著索引
20.语法论著索引
本书重要术语索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的汉语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