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co3电离平衡为什么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当前位置:
>>>(1)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
(1)现有0.1 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2)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3)为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加热后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氨水,混合液温度上升,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C.丙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水温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D.丁学生: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溶液的pH变小,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0115
(1)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Na2CO3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CO32-+H2OHCO3-+OH-& (2)向纯碱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再向该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 (3)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主要考查你对&&盐类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或比较溶液pH值的大小,pH值的测定,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盐类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或比较溶液pH值的大小pH值的测定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
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1)盐水解的规律: 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 ②多元弱酸根、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故可只考虑第一步水解 (2)具体分析一下几种情况: ①强碱弱酸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碱性;如:Na2CO3、NaAc等 ②强酸弱碱的正盐:弱碱的阳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酸性;如:NH4Cl、FeCl3、CuCl2等; ③强酸强碱的正盐,不发生水解;如:Na2SO4、NaCl、KNO3等; ④弱酸弱碱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都发生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谁强显谁性; ⑤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如:NaHSO4;而弱酸的酸式盐,既电离又水解,此时必须考虑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等。 (3)几种盐溶液pH大小的比较强酸强碱盐pH=7、强碱弱酸盐pH&7、强酸弱碱盐pH&7根据其相应的酸的酸性大小来比较,盐溶液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其盐溶液的pH越小如:HClO酸性小于H2CO3,溶液pH NaClO&Na2CO3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式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要看该盐的组成微粒。 1.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一定显酸性。如溶液: 2.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1)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碱性。NaHS溶液、Na2HPO4溶液亦显碱性 (2)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酸性溶液亦显酸性。盐溶液蒸干后所得物质的判断:&1.考虑盐是否分解。如加热蒸干溶液,因分解,所得固体应是2.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如加热蒸干溶液,因易被氧化,所得固体应是3.盐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弱碱,如蒸干溶液,得盐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仍为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4.盐水解生成强碱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到等。 5.有时要多方面考虑,如加热蒸干溶液时,既要考虑水解,又要考虑的分解,所得固体为pH的测定:
1.酸碱指示剂法: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范围&2.pH试纸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一小片pH试纸(干燥的)的中部,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粗略的整数值)。 3.pH计法(酸度计):能精确测定溶液的pH(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概念: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2)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 (3)可行性:实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条件下能满足要求。 (4)简约性:方案简单易行,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还应遵循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短,副反应少,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5)经济性:综合考虑原料的用量和价格。 3.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6)实验注意事项; (7)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 (8)问题与讨论。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合理选择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汁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既完整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一预测物质性质一实验和观察一解释及结论。图示如下: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条件合适,操作简便; (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涉及原料、基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程序和仪器、设备。核心是原料,由原料可确定反应原理,推导出实验步骤及所用仪器。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在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一般的原则是:①给出n 种物质进行鉴别,一般只需检验n一1种即可;②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并用,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再用化学方法;③设计的实验步骤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好;④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应先排除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⑤进行检验的一般步骤为:观察外表一一加热固体(确定是否有结晶水)——配成溶液——观察外观一一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巾;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使用某些易燃易爆品进行实验时要防爆炸(如 H2还原CuO应先通H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发现相似题
与“(1)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88722115089477124402013787091279盐类如果呈碱性例如Na2CO3,不是应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吗?_百度知道
盐类如果呈碱性例如Na2CO3,不是应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吗?
盐类如果呈碱性例如Na2CO3,不是应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吗?为什么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是电离产物的浓度最大呢?
提问者采纳
楼主可以这么理解:Na2CO3电离是完全电离成Na+离子 和 CO3 2- 离子,而呈弱碱性是由于CO3 2- 离子部分水解生成了OH-而使溶液显碱性的。例如:1molNa2CO3完全电离不水解的话应有2molNa+和1molCO3 2-现在假设有50%CO3 2- 离子水解(水解相当多了-_-|||,实际根本没有这么多)CO3 2- +H2O=HCO3-+OH-那么第一次水解后离子产物产物:n1=50%*(1+1)=1mol这其中包括0.5molHCO3-和0.5molOH-假设第一次水解后的HCO3-离子又50%水解(好吧,这也是相当多了o(╯□╰)o)HCO3-+OH-=H2CO3+OH-那么第二次水解后离子产物:n2=50%*50%*1=0.25mol这其中包括0.25molOH-
H2CO3不是离子不考虑在内因此,总的水解产物:n水解=n1*(1-50%)+n2=0.75mol一次水解离子产物要减去参加二次水解的量再相加电离离子产物包括Na+和未参加水解的CO3 2-因此电力离子产物的量:(华丽丽的结论~\(≧▽≦)/~)——————————————————n电离=2+0.5*1=2.5mol&n水解——————————————————这其中包括2molNa+和0.5molCO3 2-因此电离产物浓度大于水解产物浓度楼主不信的话可以试试把一二级水解率都改成99%试试=_=
提问者评价
my god ~miji you are so great!
其他类似问题
水解程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既能电离,又能水解,比较其强弱可以根据碳酸氢钙的电离常数和水解常数的大小得出,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常数是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4.7*10-11;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常数=Kw/碳酸的一级电离常数=10-14/(4.4*10-7)=2.27*10-8,因为水解常数大于电离常数,所以,Na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但是为什么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是电离产物的浓度最大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在0.01molo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溶液显酸性..
在0.01molo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显酸性,HC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B.[Na+]+[H+]=[HCO3-]+[CO32-]+[OH-]C.[Na+]=[HCO3-]+[CO32-]+[H2CO3]D.溶液中有的电离过程只有NaHCO3═Na++HCO3-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溶液显碱性,HCO3-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故A错误;B.由电荷守恒可知,[Na+]+[H+]=[HCO3-]+2[CO32-]+[OH-],故B错误;C.由物料守恒可知,[Na+]=[HCO3-]+[CO32-]+[H2CO3],故C正确;D.溶液中有的电离过程有盐的电离、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水的电离,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0.01molo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溶液显酸性..”主要考查你对&&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沉淀溶解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
(1)考虑水解因素:如溶液 所以(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它的影响。如相同浓度的三种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3)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水解因素、电离因素。如相同浓度的的混合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盐溶液的“三大守恒”: 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推出:②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c(Na+):nc(C)=1:1,推出:③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2)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 ①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A. 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如:在CH3COON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B. 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 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如: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②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同一种粒子浓度的大小。应注意弱酸、弱碱电离程度的大小以及影响电离度的因素,盐类水解及水解程度对该粒子浓度的影响。 ③比较经过反应化学反应后离子浓度的大小: A. 确定电解质溶液的成分 B. 确定溶液中含哪些粒子(分子、离子),此时要考虑物质的电离和水解情况 C. 确定各种粒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大小 D. 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判断 注:要抓住“两小”。即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小,故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远多于已电离出离子数目;盐的水解程度小,故未水解的粒子数目远多于水解生成的粒子数目 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容电解质的溶解速率与溶液中的有关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和沉淀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1)逆: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 (2)等: (3)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4)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a.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 c.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 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b.加沉淀剂法:如以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说明: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 (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就会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 a.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如向沉淀中加入溶液,结合生成使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生成配合物: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反应生成配合物。如:c.氧化还原法: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沉淀溶解。d.沉淀转化溶解法:本法是将难溶物转化为能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溶解的沉淀,然后再溶解:如向中加入饱和溶液使转化为再将溶于盐酸。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例如&(2)沉淀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中,用FeS等难溶物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发现相似题
与“在0.01molo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溶液显酸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0318722791086431086327196689853为什么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弱酸盐程酸性?
为什么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弱酸盐程酸性?
电离的OH-被水解 的H+结合了
而剩下了 电离的 H+所以 显酸性
等待您来回答
家用电器领域专家HCO3-+H2O?H2CO3+OH-.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填“大于”或“小于”)NaHCO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B.A.Ba(OH)2溶液&&&&B.BaCl2溶液&&&&&C.NaOH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等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甲(填“甲”或“乙”)判断正确.(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乙(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Ⅰ、铜器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它的表层往往含有“铜绿”(碱式碳酸铜),它受热易分解,为了从铜绿中制得铜,并测定铜绿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把铜绿样品放在试管中,与通入的纯净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处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填写编号)丙(铁架台已省去),选用的理由是①因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②通入氢气的导气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有利于将试管中的空气排净.(2)反应开始前,对整个实验装置必须进行的操作是称量样品质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和称量装置D(含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反应进行时,应先通氢气再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固体颜色变化为固体由绿色变黑色,最后变成光亮的红色.(3)要测定铜绿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除需要知道样品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装置D质量.(4)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采取的措施是在D装置后加一个盛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Ⅱ、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8.8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填“大小”或“小于”)NaHCO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B(填序号).A.Ba(OH)2溶液&&&B.BaC12溶液&&&C.NaOH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等于8.3,则甲(填“甲”或“乙”)判断正确.(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乙(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常压下加热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8.8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填“大于”或“小于”).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B(填选项).A.Ba(OH)2溶液&&&&&B.BaCl2溶液&&&&&&&C.NaOH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等于8.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甲(填“甲”或“乙”)判断正确.(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乙(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氢钠的分解温度是150℃,常压下加热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所以碳酸氢钠不分解.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8.8甲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离子的水解程度增大,所以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乙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填“大于”或“小于”)&NaHCO3.丙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准确,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该试剂是B(填编号)A.氢氧化钡溶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等于8.3,则甲(填“甲”或“乙”).(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乙(填“甲”或“乙”)的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常压下加热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8.8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值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填“大于”或“小于”)NaHCO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A、Ba(OH)2溶液&&B、BaCl2溶液&&C、NaOH溶液&&D、澄清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3)常温下,在测得PH都等于9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a与b的关系:.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ahco3电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