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是细心的代表自由的动物?

上海动物园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上海动物园
上海动物园位于市虹桥路2381号,紧邻。始建于1954年,原名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属于国家级大型,占地面积74.3万平方米,饲养展出动物400余种,饲养展出动物的馆舍面积有47237平方米。是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第二大城市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地处上海市西郊,毗邻虹桥国际机场,原名西郊公园,1980年改名为上海动物园,是上海市区最佳的生态园林之一。上海动物园内有珍稀动物近600种、6000余只,其中有我国珍贵动物麋鹿、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东北虎、扬子鳄等,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长颈鹿、袋鼠、企鹅、河马、海狮、鸵鸟、美州狮、非洲狮等;上海的鸟类资源丰富,有40多种留鸟常年在上海留居,夏、秋两季还有150余种候鸟在上海停留,其中有美丽的黄鹂、蓝翅八色鸫、三宝鸟、云雀、画眉、八哥和人们熟悉的天鹅、杜鹃、鸳鸯等等。此外,上海动物园内有中国大陆动物园中第一座科学教育馆。园内定期举办驯兽表演。全景图相关内容索引外文名称Shanghai zoo类&&&&别动物园地&&&&点长宁区2381号开放时间日占地面积74.3公顷动物种类400多种规&&&&模中国第二大动物园
原高尔夫球场竹大门上海动物园园址原为高尔夫球场。据该场几个老工人的回忆,约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国侨民在此开设老裕泰马房,占地20余亩(1.33公顷),宣统年间(年)扩大到约100亩(6.67公顷)。民国3年(1914年),太古洋行、怡和洋行、汇丰银行等8家英商购买了这块土地,民国5年成立高尔夫球场俱乐部(又名虹桥杓球俱乐部球场)。用地扩展至约150亩(10公顷),民国19年增至417亩(27.8公顷)。
195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主席的一头大象交给上海饲养展出。于是把西郊公园建设为动物园的设想提上议事日程。7月,市工务局派出以园场管理处副处长程绪珂为首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动物园管理人员到北京动物园学习,并约请在京的主任萨斯诺夫斯基商议建园规划及有关事宜。8月,萨斯诺夫斯基与莫斯科动物园兽医主任丽安德诺娃来沪,协助踏勘了西郊公园、龙华苗圃、华泾长桥镇等三地,最后决定将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规划中的动物园将展览、生产、科研、科普合为一体,总面积为2000亩(133.33公顷)。动物园建设采取全面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在动物园未建成前,原文化休息公园保留,但不再建造新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设施。
日,批准外事处关于收回高尔夫球场的报告。同年6月12日,市外事处与市工务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劳动局、市总工会新泾区办事处会商收回虹桥高尔夫球场的有关事宜。同年7月,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在依法收回高尔夫球场土地的同时,以1.7万元收购该处的建筑及其他设施。同年10月,市政建设委员会决定在此地辟建一座文化休息公园。建园工程由园场管理处造园科徐景猷负责总体规划,1953年10月由该处负责组织施工,至次年5月已完成绿化种植、道路、上下水道、照明及其他配套工程,建成竹结构大门、五曲长廊、八角环廊、双檐气楼、六角亭、小方亭等建筑,还辟建了溜冰场、儿童园等。投资额85.33万元。日,面积为421亩(28.07公顷)的公园对外开放,定名西郊公园。开放头十天,日游人量高达3—15万人次,园外交通堵塞,园内花木损坏,遂于6月5日紧急决定暂停开放。在此期间,市工务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在园东南建12米宽园门和8米宽木桥各一座;园外增辟面积21亩(1.4公顷)的非机动车停车场一处;对售票办法、交通管理、饮食供应、园内设施作适当改进。公园于6月21日重新开放。
50年代上海西郊公园大门1954年12月,经过“反浪费”批判后,公园规划面积压缩,最后决定在原有421亩土地的基础上再征用西郊公园北部的土地373亩共754亩(50.27公顷),由造园科吴振千负责总体规划,参加设计的主要人员虞颂华、顾正、徐景猷、洪伟烈、严德庆等以及华东建筑设计院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随即动工建设。动物笼舍建筑面积为1857平方米,除象房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均属简易设施。1955年夏,市园场管理处把中山公园动物园和复兴公园动物园的部分动物转移到西郊公园展出。
在兴建动物园的同时,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派西郊公园副主任陈克立率领6名技术、饲养人员去云南西双版纳接运大象。当时西南地区不仅不通铁路,不少地方甚至无公路,接运人员克服生活、语言、运输等种种困难,历时7个多月,于日把大象安全运抵上海。在此期间,接运人员同时在云南、贵州等地收集到猴、虎、熊、金猫、马鹿、红狼、娃娃鱼等动物20余种,并与大象一起运回上海。7月9日,取名为“南娇”的大象正式展出。是年,西郊公园展出动物共31种46只,展出面积约4万平方米。
1955年春夏之交,北京报刊以三里河办公楼、友谊宾馆为重点,批判建筑设计的“复古主义”,并掀起了一股反浪费之风。上海报刊也以西郊公园象房为重点,批判“追求形式,不计实用,铺张浪费”的设计思想。为此,对动物园的建设规划重新审查,面积压缩为279亩(18.6万平方米),包括公园在内共为645亩(43万平方米)。
1956年春末夏初,建议除北京已有动物园以外,上海等10个大城市也应建动物园。这一建议得到国家和省、市的一些领导人的支持,于是上海动物园规划面积又改为990亩(66公顷),原文化休息公园不再保留,把全园作为一个完整的动物园重新布局,笼舍按照动物进化的规律,由低等到高等依次分区设置,并使之与参观路线相一致。年间,拆除了大部分简易笼舍,新建大游禽池、涉禽池、鸣禽笼、猛禽笼、犬科笼、小杂食兽笼、狮虎房、熊山、猴山。1959年3月续征土地319亩(21.27公顷),公园面积扩大至1055.7亩(70.38公顷)。是年在园中建成天鹅湖、狮虎山、熊猫岭、野牛山、鹿苑和百花厅,初步形成大型综合性动物园的面貌。
1960年后,陆续兴建长颈鹿馆、海狮池、雉鸡园、小兽笼。1970年后又建斑马房、金鱼廊、鸣禽馆、企鹅房、鸵鸟房、猩猩馆、河马馆、袋鼠房。1978年,在哈密路中新泾另辟面积为3.7万平方米的动物繁殖场。1980年以后,建犀牛房、小兽园、扩建长颈鹿馆等。到1989年,动物笼舍建筑面积已达1.14多万平方米。鉴于早期建造的笼舍大多陈旧破损,是年经市建设委员会批准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局部改建工程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梁友松等负责规划参加设计的有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章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章怡维、胡宏等,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至1994年已新建、改建灵长一馆、二馆、三馆、猕猴山、海兽区、两栖爬虫馆、狮虎山、中型猛兽笼舍、大猩猩馆、食草区、进入式鸟园、热带鸟馆以及小吃部、摄影部等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共1.28万平方米,投资3942万元。
1900年驻沪一侨民在现的范围内,开设了“裕泰马房”,占地1.3公顷(20余亩)。
1914年、等8家英商购下“裕泰马房”,于1916年改建成为“高尔夫球场俱乐部”。
1953年3月20日,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关于收回的报告。9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原球场的基础上,规划辟建。
1954年5月25日,为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定名“西郊公园”,作为文化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当时投资85.33万元,建成竹结构大门、、儿童园等一系列园内设施。西郊公园的开园,轰动。开放仅十天,日游人量高达3—15万人次,园内花木损失较大、园外交通堵塞。经市政府同意,公园停止开放15天,进行整修。修整开园后,以日限4万张门票控制游客量。6月20日,通告上海市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人民献给的一头大象交给上海饲养展出。8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于1955年6月把大象“南娇”运回上海。
50年代建成的部分馆舍1955年5月,象宫等一批最早的动物笼舍建成,面积为1857平方米。7月9日,展区正式对外开放。展出、、、、等动物31种46只,展出面积4公顷。公园总面积为43公顷(645亩),门票5分/人。
1956年—1958年简易笼舍被拆除。新建了房、犬科笼、、猴山、鸣禽和笼等,动物展区扩展到全园。
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园5周年,开挖了、建成了狮虎山、岭、鹿苑和百花厅。扩大到70公顷(1055亩),初步形成了大型综合动物园的面貌。首次繁殖。
年国家遭受,物质极端匮乏。全园职工为了保证动物饲料的供应,积极贯彻“穷、勤、”的三字方针,利用社会和园内一切可利用资源,保证193种1807头(只)动物正常生长。
1964年5月,、附设动物园并入西郊公园。正式成立动物医院。、、繁殖成功。
1965年首次繁殖。
年组织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等地进行野外考察和种类收集。
1971年10月,从省西双版纳获一头幼年(7岁)野生母象“版纳”。
年公园大门完成改建,新建的馆、房、房、鸣禽馆和猩猩馆,建设了独立的动物繁殖场。
月,与日本横滨动物园互赠动物(、各1对交换、各1对)。这是上海动物园首次进行的国际间动物交换活动。
1977年、加洲海狮、等动物繁殖。
1978年、袋鼠首次繁殖成功。
1980年1月1日,上海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展出动物308种(含亚种),4005头(只)。11月,黑猩猩首次繁殖成功。
1982年1月和11月,两批饲养技术人员赴进行野外考察。收集到、、等动物。7月15日,《扬子鳄繁殖研究》获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8月23日,大熊猫“白梅”产仔1只。大熊猫首次繁殖成功。
1984年5月24日,举办大型座谈会、园史展览,纪念建园三十周年。5月,在国际上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1985年、、在国内首次繁殖成功。
1986年英国皇家鹿苑赠送两只(四不像)给我园;“珍稀野生动物寄生虫的调查和防治研究”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6月4日,25种动物去中国福利会,为展出。
1988年10月,南美野牛首次繁殖成功。
1989年11月,动物档案电脑信息化鉴定会。原动物园大门和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题的园名
1990年4月,市政府、市建委和局领导来园研究“上海动物园三年发展规划”。5月,首次繁殖成功。
1991年9月,通过“上海动物园改建计划任务书”。
1992年4月新建海兽馆,6月灵长动物二馆竣工开放。7月,社会认养野生动物活动,并开始了“动物园之友”活动。
1993年4月25日,首次“动物园之友”联谊会召开,40多家媒体及有关单位参加。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首届保护野生动物联谊会暨虎啸中秋、国庆之夜游园会”。12月,赠送的大猩猩在沪展出。
1994年3月,总经费3000万元的“上海动物园改建计划”基本完成,灵长馆、大猩猩馆、两栖爬行馆、科教馆等对外开放。4月12日,加拿大市的乔治·勃普赛特先生赠我园1000种蝴蝶标本。4月18日,为庆祝上海—大坂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的纪念钟在我园落成,上海原市长和市长西尾正也为钟塔揭幕。5月25日,“上海动物园建园40周年”庆典大会。
1995年2月28日,上海和合作繁殖大熊猫所产的第一头属于上海的幼仔抵达上海。5月6日,小象“洱纳”产下一头仔母象,是中国动物园里第一只仔二代的亚洲象。上海动物园获得“全国十佳动物园”荣誉,饲养科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9月22日,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上海动物园题写园名。10月,一对去日本横滨动物园进行为期十年的借展和合作研究。上海动物园成为“欧洲濒危物种保护计划”(EEP)成员。
1996年12月,一周内11只发病。诊断为(属国内首次),经各方努力抢救,两周后病虎痊愈。
日,5月,“吉象迎宾”新大门建成。上海动物园首届动物艺术节开幕。6月,首次繁殖成功。
1998年4—6月,横滨市的()首次在沪展出。
1999年4月蝴蝶园建成,开始正式饲养展出活体昆虫。6月,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动物园95%的面积被水淹,闭园三天,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全园职工防汛排涝、抢救动物,未造成大的损失。10月,CBMM公司送给市长的一对巴西狼在上海动物园落户。这是中国首次饲养展出巴西狼。12月,上海动物园被国家科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普及基地”,为国内第一座国家级科普的动物园。
2000年5月,首次繁殖成功(一胎三仔)。10月,改建园内雨污水的“3100”万元工程启动。11月,珍·古德(Dr.Jane Goodall)来园访问。动物医院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
2001年3月,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赠送20只黑猩猩抵园。4月,自然、动物视线无障碍展示的改建计划全面启动。12月,公园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国家二级验收。
2002年5月,“2002年上海科普教育大联展”在园举行。10月,创建为国家4A级景点。
2003年4月7日,大熊猫“乐乐”(雄)和的“丫丫”(雌)赴美国孟菲斯动物园进行为期十年的合作研究。4—6月,全国遭遇“”,游客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园上下积极做好动物防疫和工作。7—12月,实施“管养分开”和转制改革。
2004年2月,国内多处爆发“”,园内认真应对,确保安全。2—10月,举行庆祝建园50周年系列活动。展示动物达620种7000余头(只)。
2008年2月17日,大猩猩“丹丹”(大名“海贝”)出生。
2009年11月2日,“塞舌尔政府向上海世博会捐赠亚达伯拉象龟仪式”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举行。
2010年1月8日,四川来沪的十只可爱的世博大熊猫宝宝抵达上海动物园。
2012年5月17日凌晨,大猩猩“阿斯特拉”二度产仔。
日,圭亚那引进的二趾树懒正式对外展出。
日半夜,长颈鹿“珊珊”顺利产下一头身高为165cm的雄性幼仔。[1]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上海动物园现有面积约74公顷,饲养展出各类稀有珍贵野生动物400余种6000多只(头)。其中有世界闻名的有着“国宝”和“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以及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我国特产珍稀野生动物,还有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动物如大猩猩、非洲狮、长颈鹿、北极熊、袋鼠、南美貘等。[2]园内还种植树木近600种、10万余株,特别有10万平方米清新开阔的草坪。
一直以来,上海动物园以建成城市生态动物园为目标,逐步改造和新建视觉无障碍的生态化动物展区,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尽情欣赏野趣之美。
上海动物园从最初的单纯参观游览场所到现具有娱乐休闲、动物知识普及、科学技术研究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四大职能兼具的综合性公园,上海动物园共计已接待近一亿六千万游客。优美的园林景观、精彩的野生动物世界、生态化的野生动物展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上海动物园将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2]
伴随着半个世纪的建设,上海动物园已成为上海市区最佳的生态园林之一。现饲养展出珍稀野生动物600余种6000 多只(头),包括、、等我国特产珍稀,以及、、、袋鼠等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动物。顺应世代的发展,上海动物园逐年改造和新建视觉无障碍的生态化动物展区,使游客仿佛置身与大自然之中,尽情欣赏野趣之美。园内种植树木近600种、10万余株,特别大熊猫有10万平方米清新开阔的草坪,基本保持着50年前高尔夫球场地形。园内的每一处绿化造景都与动物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尤其是在天鹅湖,湖区内外芦苇丛丛,绿树成荫,成群的鹈鹕、大雁等时常列队在蓝天盘旋,姿态优美而刚健。 上海动物园饲养展出的珍稀野生动物共计620多个种类,数量超过6000只,其中不光有中国特产的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白头叶猴等动物,还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动物,如非洲的、、,的,北极的,南美的。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上海动物园共拥有6只大猩猩,是国内拥有大猩猩最多的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共饲养25只华南虎,是饲养华南虎数量最多的动物园。 上海西郊公园开始展出时动物种类不足50种,年动物的种类、数量大幅度增长,1957年超过100种,1958年超过200种,1959年达293种共3561只,分别为1955年开始展出时的9倍和77倍。1960年以后逐步下降。“文化大革命”前期(年)动物大减,因无统计或有统计而未保存,动物减少的数量已无据可查。1972年开始逐步增加,至1978年才基本上恢复到1959年的水平,计307种3544只。1990年以后增加较快,1994年达到516种共3792只,分别为1978年的168%和105.8%。
每一种动物从产地或从异地动物园到上海都要经过检疫、驯化,使之逐步适应环境。动物园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饲养技术,1956年起,陆续有近200种野生动物在园内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繁殖。1956年首次成功繁殖懒猴,此后陆续有近200种野生动物在园内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繁殖,其中白鹳、懒猴、白椋鸟、斑嘴鹈鹕、椰子猫、加洲海狮、白鹮等,是国内或世界首次获得繁殖成功,为野生动物饲养科学填补了空白。 位于大门西侧。原为砖木结构的百花厅,1992年9月改为的三层环形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该馆由上海市民用设计院设计,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马赛克墙面为白绿两色相间,南面墙上有一幅绿色大树图案,以示保护生态的主题。正面墙上嵌有谈家祯题写的“科学教育馆”五个金色大字。
自然保护展览一室以模型展示地面植被被破坏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农田、草地沙漠化,洪水、干旱、风沙肆虐的情景。自然保护展览二室以图片及文字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灭绝的原因和灭绝速度等内容。馆外沿墙基设带状花坛,上植、、等。馆南为大片,周边种植高大的、、、,树荫下设石桌石凳。右侧草坪上有一座置于不锈钢架上的太阳能大钟。
进馆迎面有一幅世界区系动物图,高1米、宽2米、以504块瓷砖拼就,图上标出7个系61种代表动物所在的位置。馆中间圆形天井内,耸立一座动物进化示意模型,显示从原始形态的厌氧异养生物,逐渐进化到人的全过程。该馆有三个各具特色的展览室。蝴蝶馆有1000多只标本,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5种蝴蝶及其他400种珍贵。位于科教馆以西,原为1954年建的竹结构五曲长廊,1972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九曲长廊。廊平顶,北面廊墙置漏窗,南面为廊柱,总长70余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廊前保留原高尔夫球场一块略有起伏的草坪,1966年于草坪上建混凝土“”雕塑一座,底座高1.1米,像高3.5米,占地20余平方米。草坪间栽有高大成荫的、龙柏、悬铃木、、枸骨等大树和花灌木,大树下设石桌、石凳或木椅。廊后错落有致地散点山石,小溪蜿蜒其间,旁植腊梅、、石榴、南天竹、、郁李、黄金条等花灌木。位于猴山北面,通过仿真塑山与猴山相连。园内种植草皮和各种灌木,供嬉戏。游客既可以站在节尾狐猴园一条空中廊道俯视观赏动物打闹,也可在动物园主干道边通过约一米高的钢化玻璃无障碍地平视参观狐猴的活动。生态猛兽笼2001年元旦前建成开放的无视线障碍的狮虎豹生态展区。猛兽生态园面积700㎡,由拆除部分旧豹舍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从人·动物·自然的生态关系出发,依据展出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将整个园子依次分隔成三个不同的小生态园,分别饲养展出、和。
设计者在生态园内堆土造地形,选择一些胸径0.4~0.5米的香樟、悬铃木等大树支托环境。针对不同动物的习性,配置和花灌木,并自然组群种植,在草地上布置枯树段,以满足猛兽的捕食、磨爪的要求,也可避免猛兽对大树的损坏。另外还大量运用藤本植物如、、、、等绿化。生态园外围的参观面安装了大面积的钢化玻璃,游客参观时基本没有视觉障碍,提高观赏效果,有了一种可与动物亲近的感觉。松鼠猴生态园是一座观赏视觉无障碍的生态化展区,于2000年国庆节落成。该园总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室外活动场700平方米。园内用落叶乔木为骨架树种,符合松鼠猴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习性。在背景树种上选择了和这两种常绿树种,以及、等植物为松鼠猴提供可食用的果实。在整个松鼠猴生态园的设计中,始终遵循“生态”二字,把人、动物、自然三者有机地结合,创造一种人和动物在自然中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室内面积3180平方米,部分为二层建筑,室外面积200平方米,于1994年建成开放。本馆主要由序言厅、水族厅、两栖动物厅、厅、无毒蛇厅、毒蛇厅和生态厅七部分组成。水族厅展出海洋珊瑚鱼类、热带观赏鱼类和淡水鱼类,包括中国特产的保护鱼类、,以及、、等大型海产。
两栖厅有中国特产的(娃娃鱼)、,以及古时用于检测妇女怀孕与否的滑爪蟾等。蜥蜴厅内的6米巨、“五爪金龙”——、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蛇类厅也有、各种有毒和无毒蛇。
生态厅模拟动物生态环境,种植了几十种。游客可以俯视饲养在其中的中国特产、长3米多的、超过10公斤的和中国目前最大的、体重达140公斤的。猩猩馆猩猩馆建于1977年,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共有6个室内展厅组合成二幢相连的建筑,主要饲养,,等类人猿。
类人猿展览厅宽敞,每个室内展厅有43平方米,南向与东向都有长窗采光,通风良好,室内展厅局部为三层。室内展厅有4间,合用二个敞开式室外活动场。室外活动场成园形半岛式,三面环水,游人在抬高后地坪上观察动物的日常活动。每到天气晴朗的时候,黑猩猩便跑到室外活动场戏耍、打闹。黑猩猩是地球上除人类外智慧最高的动物,动物园为黑猩猩提供了一些玩具,在丰富它们的日常活动之余,也增添了游客的乐趣。1991年又建筑了大猩猩馆,建筑面积共515平方米,有二间室内展厅和2个室外活动场。上海动物园饲养有国内动物园少有的三代同堂的家族。象展区包括象宫和象室外活动场两部分。象宫建成于1955年,是上海动物园第一幢永久性的动物馆舍,总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主要包括50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620平方米参观厅和100余平方米的4个门厅。室内活动场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宽9米的参观厅,参观厅进出口的门厅东、西各有一个,南面分左右二个,南面二门厅间外有紫藤棚架相连。整个建筑的门窗都用杉木拼雕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图形装饰。
象室外活动场设在象房建筑的东北面,占地4000平方米,内设240平方米的浴池和大遮阴棚架,四周用干沟与游人隔离。活动场地坪主要为略有起伏的泥地,并栽有树木,更适宜象泥浴、运动等活动。上海动物园的亚洲象一直是小朋友们的最喜爱的动物之一。上海动物园馆始建于1965年,至今总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笼舍。每个笼舍都有单独的小间,以备有小崽出生时用。由于长颈鹿身高腿长,为了满足它们基本活动的需要,室外活动场面积达2180平方米,场内种植草地和大树。由于围栏网高度1.20米,游人参观时视线不受阻挡,可直接观察长颈鹿的一举一动。又称生态羊苑,位于长颈鹿馆的东面,占地6000多平方米,于2003年3月建成。该生态园模拟热带食草动物原生环境,以视觉无障碍的方式展示动物。游客在参观完高大硕壮的长颈鹿后,沿蜿蜒的仿石小道信步而上架空的木栈道。凭栏眺望,在起伏的草地上欢奔,在枯池边散步,掩映在灌木丛中。游客仿佛置身于非洲动物世界中,与动物亲密接触。建成于1959年,在海兽池前主干道两侧,其中主干道西侧的鹿苑于1993年改扩建为鹿科展区和展区。
展区又分大鹿科和小鹿科两个小区。大鹿科区笼舍采用前台结合形式,前台展出区分7个展区,每一展区面积400-700平方米,区内布置树木、山石、流水、遮阴棚、食槽,两展区间有300-500平方米的绿化隔离带,每一展区后有两间兽舍作为后院。前台控制展出头数和种数,多数饲养于后院,轮流在前台展出,避免因展出头数太多而破坏环境。展区与游人用干沟和矮墙隔离。小鹿科区4间笼舍有保温设施,饲养南方的种类。展区有7间笼舍室内,每处室外活动场有700平方米左右,内植树木、草地,也用矮墙、干沟与游人隔离,没有过多栅栏对观赏效果的影响。在食草动物区有二座用真石叠起、高2—5米的假山,适合栖息于石山环境的羚牛。虎山分为东山、和西山三个各自独立的部分,展出、和。
狮虎山的室外活动场是敞顶的,每座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与游人用水沟隔离。游人通过垂直的混凝土墙从远处观察动物。其中一处用瓷砖烧制壁画做背景,壁画长达60米,高约6米,上绘草原、疏林、流水、野生动物等,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游客可在狮虎山欣赏猛虎矫健的身影,聆听虎啸之声。展出和两种可爱动物,两种动物的展区中间由木香花架相连,北毛竹园,水杉林,东南西三面有慈孝竹丛点缀,使熊猫岭掩映在翠竹树丛间,既反映出熊猫岭栖息地的生景,又提高了展出环境。
大熊猫馆为一扇形建筑,即参观廓,中间为室内展厅,南面为室外活动场。参观廓宽4米,室内展厅面积120平方米,用玻璃分隔两部分。室内活动场采用仿木框架与双层防弹玻璃相接,玻璃上部外倾5°,减少了反光,拉近了人与动物间距离。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细心观察大熊猫的一举一动。大熊猫半圆形的室外活动场面积600平方米,用围墙隔离,场内有树木、草地、山石、水池,游人可侧坐围墙顶端观看熊猫活动。大熊猫场做了栖架,满足了大熊猫爬树的爱好。小熊猫展区也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小熊猫馆为园形建筑总面积82平方米,其中参观厅50平方米,室内展厅82平方米,内设卧床,便于小熊猫进行“隐秘”活动。南面室外活动场为270平方米,内种植树木、草地,小熊猫可终日呆在几棵高树上晒太阳或休息,或者笑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模仿北极冰山的环境中,利用循环水给提供了一个大游泳池。在参观地坪做成一个下沉式广场。游客透过厚达8厘米、重达2.6吨的有机玻璃可对北极熊的活动一览无遗;玻璃幕墙形成了一个宽10米的大展面,参观大视角,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北极境地。饲养的北极熊是一家动物园赠送给上海动物园的。每天早晨,北极熊便在水池中尽情玩耍,有时会将粗大的前肢放在玻璃上,让游客与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面对面。因巴西铌公司与中国钢铁界有长期业务联系,故赠送1对巴西狼给原院士。
上海动物园巴西狼展区是一座模拟自然生态配置的动物展示场。整个笼舍占地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95平方米。游人可站在一米多高的仿造大石块护栏前,俯瞰动物在地势起伏、长满灌木草丛的室外中活动,一种贴近自然可与动物互相交流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室内展示厅,巴西狼的行为通过大玻璃窗近收眼底。这一展区也是一座南美巴西随哈图地区乔灌木、草丛地带的居民小屋在上海的再现。奶黄色的外壁镶嵌着乳白色的框边,上面点缀着垂直条状的水晶玻璃石;窗前火红的与门厅前色彩艳丽、波浪造型的花坛相呼应,充满着休闲的情调。30-45度大斜面的屋檐上铺置着带树皮的圆木,映托着种满常绿灌木和攀缘植物的屋顶,从一股洋味中透出了原始古朴的气息。生态涉禽园涉禽生态展示区毗邻天鹅湖,2000年开放。占地3400平方米,打破了鸟类一贯笼养的格局,全部敞开式,以微缩景观的方式体现动物的生态环境,环境配置反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追求动物与环境的和谐,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
涉禽生态园主要展出各种鹤以及等涉禽。几只平时总是形影不离;一向清高自傲,昂首漫步于山坡、草地之间,体态优美;、,个小体单,高居枝头。此外还常有、等野生鸟类驻足。涉禽生态园外围有一个宽约3米,水深近1米,内低外高的自然隔离带;人工堆砌成高差4米的山坡,沿坡建成了一条长20多米、使用循环水的溪流。通过各种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搭配,使整个展区与周围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呈现湖岸沼泽的景观效果,溪流蜿蜒、溪水叮咚,一年四季唱着和谐悦耳的歌曲,温柔而欢快的流着,使动物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使静静的生态园产生了一丝动感,更增添一缕生机。建于1954年的上海动物园天鹅湖面积近3.3公顷(近50亩),是由几个天然水塘开挖连成的,因首先饲养而得名,一座南北横跨。湖东一座琉璃绿瓦的四角亭,与西面鸳鸯榭遥遥相对,临水倚栏,观赏水禽、飞鸟,尤其每天在上空盘旋,令人迷离神往。
湖中五个小岛均栽植、、、、等供游禽栖息、产卵,湖的四周密布荻草、花芦、、、、等植物繁密昌盛。站在三孔桥上眺望远处,水杉、香樟、雪松、柳树形成了优美树线,幽邃深远、野味无穷。冬夏春秋景色多变,耐人寻味。天鹅湖开阔、水清、千鸟栖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声、色、影、光溶为一体,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而且把野鸟留住。如作为迁徙鸟类的夜鹭在经过上海动物园天鹅湖时,感觉这里环境特佳就决定留下来,如今已在此定居多年并繁殖后代。天鹅湖东南面为一鸳鸯生态展区,数十对在此形影不离,双宿双飞。于 2000年建成,位于大转盘下,是用木制的围栏圈起来,面积大约有100平方米。设计建造时,利用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是高大、挺拔的大树,可以为鸟类遮荫,充分体现了人、动物、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由于坐落在主干道旁,游客从旁边经过时,就会被这些鸟类吸引过来。
整个展区置于自然环境之中,配以南美特色的遮荫架和树枝搭建的栖架,各种颜色各异的伫立树枝上,如、、红绿等。通过低矮的木栏杆将展区内外象征性地分隔,形成人-动物-自然和谐的微缩景观。于2002年建成的,坐落于天鹅湖的东边,面积有200多平方米。这个展区完全采用了流行的视觉无障碍设计理念,游客可以近距离地参观可爱的。
火烈鸟生态展区内种植了高大树木和草本植被,茂密的枝叶为它们遮挡夏日酷热的阳光。展区中有一大水池,平如镜面的水面倒映着火烈鸟美丽的身影,十分美丽。火烈鸟可在其间觅食、漫步,最有趣味的是它们采用“金鸡独立”式休息时的群体景观。进入式鸟园建成于1998年,位于企鹅池的北面,总建筑面积有500平方米。整个展区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饲养不同类别鸟类。展区的设计完全采用生态化方法和理念,体现了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氛围。
在进入式鸟园高达10米的网笼中,数十种鸟类自由生活在其中,如各种、、等鸣鸟,以及、、、等。鸟园种植丰富的植物,造就的景观。脚边溪流中潺潺的流水,身边鹭鹳或岸然伫立,或引吭高歌,树丛中小鸟欢呼雀跃。建于1996年6月。以通过玻璃与游客隔离的室外活动场为主,展面长12米,宽7米,总面积180平方米;16平方米的室内展览场地用于抵御恶劣天气对适应地温的企鹅的不利影响。模仿企鹅,室外活动场由水池、活动地坪、岩山组成。水面高处参观地坪1米,展面为玻璃,游人能观察到企鹅水下活动时英姿。展出活泼可爱的小型斑嘴环企鹅。建成于2001年,位于天鹅湖的东侧,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展区。面积有900平方米,苑内种植了高大的树木,并且铺上了草坪,为整个环境创造出了和谐、自然的生态氛围。
在具有亚热带风光、完全开放式的孔雀苑内,和每天早晨步出小木屋,沐浴在阳光下,漫步于竹林中,与游客共度美好时光。游客可以进入其内,近距离观赏鸟类,也可亲手饲喂这些鸟类。每到春季,雄孔雀不时展开它们美丽的尾屏,让小朋友们大饱眼福。2002年建成,位于爱心亭的对面,面积大约400平方米,是进入鸟类展区参观的第一站。
整个展区采用视觉无障碍设计的新理念和技术,建成后为完全开放式动物生态展区,没有冰冷的铁栏杆,代之以绿篱分隔。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的欣赏的活动,而且可进入鸸鹋活动区,拉近了人与动物的距离。游客还可以亲手饲喂鸸鹋,陪同鸸鸸在面积达10万平方米草坪上自由地散步。廊始建于1972年,前半部为回形廊,廊东面紧靠水池并接一水榭,中间天井有一大型,西面是弧形廊,向北凸出有三个展馆,馆间有假山、修竹,山石瀑布相隔,具一馆一景的情趣,弧形廊的南面为一喷水池,末端接一园形廊,廊中间为一园形展箱。该廊的形式、色彩、层高的变化使之活泼而和谐,建成之后曾获得特色建筑奖励。
为了配合园容整改,上海动物园于2003年3月对金鱼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游客在参观新金鱼廊展区时,首先由4只新颖别致的卡通鱼缸迎客,随后一幅大型展现眼前。踏上建筑台阶时,游客会不经意间发现脚下有波光流转,原来这是一组地埋鱼缸,朵朵鲜活的动物之花在脚下游动。廊内有长达4米的巨幕墙缸、形态各异的转角缸、凹凸缸和柱形缸,而假山瀑布与扇形鱼池通过由鱼眼石饰面的小溪相连。小溪流水潺潺、锦鳞悠悠,游客可却步俯身与小鱼同乐。游客步出室内鱼缸,可欣赏由一个直接3米的特大鱼缸和9个小圆柱缸组成的一组大型室外鱼缸群。1999年4月建成,为大陆动物园中首座开放式活体蝴蝶馆。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以通道与馆生态厅连接。本馆包括放飞厅和饲养室,其中放飞厅近300平方米,屋面与南北墙上半部采用真空玻璃结构,厅内为立体绿化,种植热带植物,并与假山、瀑布、溪流、小桥巧妙组合,地面主要种植,满足放飞蝴蝶的取食需要。除了放飞蝴蝶,该馆还展出智利毒蛛、巨型蟑螂、、巨型锹甲等活体昆虫。月季园上海动物园月季园,位于长颈鹿展区,虽面积不大,但小巧玲珑。花坛中央是一个花瓣型的杯状大理石涌泉,中心的三个球状体表示花心。每年的五月与十月是月季盛开的主要季节,此时,展区的品种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同时竞相开放,黄色系、红色系的各种不同花色、不同花形的美丽月季,花香四溢、艳丽缤纷。大草坪这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代高尔夫球场的草坪,闻名遐迩。这里绿草如茵、大树参天、地势起伏。由于面积大达万余平米,因此草坪上视野开阔辽远;由于树木年代久远,因此林荫下通透清亮。每年夏季,这里浓荫重翠,天高云淡,时不时有鹈鹕展翅翱翔、大雁盘旋,飞鸟掠过的美妙观感令人回味无穷。每年寒冬,雪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雪中王国的别样景致令人赞叹不已。除了展出大量名贵动物以外,为了营造与动物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还种植了大片植物。上海动物园共有绿化面积49.82万平方米,拥有10万平方米的开阔,园内种植600多种10万余株树木。园内还有大面积的天鹅湖,碧波粼粼美化了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上海动物园建园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指导思想。追求动物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世界动物园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动物园发展的指导思想。
为使公园景观更符合自然和谐的生态动物园,有质有量地进行公园绿化建设,做到绿化设计理念先进,追求“现代、开放、自然、亲切”的设计理念,布局科学合理,功能特色鲜明。坚持不断为游客创造新的视觉感受,满足人们求新、猎奇的欲望,最大程度做到绿化景观与动物展区内外环境的相互协调,形成“精、特、野”的自然生态动物园特色景观。
动物园有着良好的绿化大环境,园艺基础好,景观特色是大草坪和大乔木。陆续改建的绿化景观主要有:公园大门景观、立体花坛、两栖爬虫馆室外活动场、溜冰场裸露地、绿野馆正面景观、熊猫岭西南面绿地改造等。
园内绿化景观为突出动物园的园艺个性化创造,融动物生态于公园的大绿化中:动物展出区域结合动物生态;主要道路两旁根据不同的景观需要,引进新优适生植物,体现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使植物群落有层次、有季相、有景观。
动物园结合公园改建,新建了一些花境景观区,另外在公园两岸种植一些姿态优美、色彩丰富的岸边植物,如、、、等,以丰富整个景观层次增添景观效果。
多年来,因地制宜地在树坛、林缘选用,陆续开辟了各种类型的花境,使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季相分明,即精细又野而不乱,生态自然,极大的丰富了公园的景观面貌。
花境形式缤纷多彩,有结合水体布置造景的——绿野馆亲水平台花境;有以为主突出花卉艳丽色彩的——门口大道花境;有以为主突出花卉群体效果和季相变化的——灵长馆一线景观道,两爬馆前绿地,航天飞机木本花境等;有以荫生植物为主配置的——棕榈林下、水杉林下,长颈鹿馆花坛等花境;有采用乔灌草等多层次配置的混合花境——滑道花境等。
在这些花境中大量引用了新优花卉植物,木本花卉:、、、、、、、、等。地被类:花叶吴风草、、、、、、、、、等。湿生类:、、、、、等。还有首次来沪的奇花异草:宛如成百上千只飞鸟在花丛中嬉戏的奇特花型的,花序别致的、,有红粉美人之称的,花色缤纷叶型奇特的蓍草及冰清玉洁的等。这些野趣的多年生花卉和色彩明快、形态各异的一、二年生草花混合配置,营造出绚丽多彩,温馨而雅致的氛围。多年生花卉给人们带来季节变化的信息,把景致装点得明快活泼,使人流连往返。
采取多个品种混种的自然化配置手法,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蜜源型花卉,以招引昆虫、蝴蝶采蜜,构成自然的。而花朵淡雅的芳香、各异的形态都会给人带来嗅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和乐趣。各种花卉高低错落就如跳动的音符,竞相开放的各式花朵不仅吸引了辛勤的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引来了爱好摄影的游客。
由多年生花卉所组成的花境绿地景观丰富多彩,生态自然,体现“返朴归真”的意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满足各种不同的观赏需要,满足人们多角度观赏的需要,创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形成趋向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上海动物园园区地图西郊公园开放时有一座大食堂、4个售品部、摄影部、溜冰场、茶室,有工作人员27人,当年上交毛利13万元。1972年后,陆续将原有竹木结构的建筑改为混合结构,并且增加了许多设施,1994年有工作人员110人,营业额603万元,利润95万元。
园中最大的餐饮建筑是位于象房东面的竹园村餐厅,面积2500平方米,可同时供应近千人就餐。位于天鹅湖西南的天鹅轩餐厅,建筑面积1304.9平方米,内设大厅、八角厅、贵宾厅,可供600人同时就餐。位于熊猫岭的绿野馆餐厅,周围竹林滴翠,湖光潋滟,环境幽雅,为公园一景,建筑面积347平方米。这三处餐厅分不同档次,可满足各类游客的需要。此外,还有位于猴馆东首的园中园饮食店,以及设在园中各处的售品亭7处、摄影点6处。
游乐设施原有儿童乐园、露天舞池、游泳池等,都先后停止开放并改作它用。1954年建的溜冰场,1980年改建后继续开放。骑马场1982年新增了一些矮种马,使少年也能参加这项活动。1987年后增建了多种大型游乐设施,有轨长300米的高架脚踏游览车、轮高45米的旋转高空观览车,还有电动小火车、碰碰车、碰碰船、小赛车、动感电影、滑行龙等。上海动物园结合动物展出,从多方面宣传动物知识,引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展出的每种动物都设置一块说明牌,介绍动物的名称、产地、特点、生活习性。园内外共有大型动物宣传画5块,全国各地野生动物分布地图一块。园中的科学教育馆是系统宣传动物科普知识的主要场地。动物园还经常组织小型动物流动展出,展出地点近至郊县城镇,远至长春、哈尔滨、桂林、贵阳、重庆、郑州等地。
1978年以后,动物园曾和电视台、少年报、少年科技站、少年宫等单位联合举办过两次动物知识竞赛、少年杯和普光杯动物摄影展、动物工艺美术摄影展、“少年宫生物大世界”、“春游爱鸟”、夏令营等活动。
动物园科技、饲养人员为全国报刊撰写动物科普稿件共计1000余篇。1978年后出版动物科普知识小报4期,印数100万份。出版的专著有《上海动物园画册》、《观赏鸟的饲育》、《金鱼图谱》、《金鱼及热带鱼饲养》、《金鱼饲养》、《动物画资料》、《鸟类摄影》、《鸟类世界》、《热带鱼饲养》、《实用养鸽》、《观赏经济动物的养殖》、《鸟类饲养技术问答》、《上海动物园》等13种。动物园和上海教育学院、江苏农学院合作拍摄了《鸟类》、《鸟类分类》、《兽类分类》等科教电视片。上海动物园所获荣誉长期以来上海动物园一直把开展科学研究以不断地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水平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之一。从动物的饲养、繁殖、营养、疾病 防治、风土驯化等多个方面,上海动物园开展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并有7个课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十余项获上海市绿化局科技进步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园内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动物园饲养繁殖及保护国内外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水平,同时促进了国内动物园的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上海动物园逐年改造和新建视觉无障碍的生态化动物展区,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尽情欣赏野趣之美。地址:虹桥路2381号。
地铁:10号线上海动物园站
公交线路:57 路、 91 路、 519 路、 709 路、 721路、 739 路、 748 路、 806 路、 807 路、 809 路、 911 路、911区间(原945路)、 925 路(原925路B)、 936 路、 938 路、 941 路、 1207路(原925路)、196路(原莘北专线)、 沪商专线、沪朱专线、、沪青盈专线、徐梅线、轨道交通十号线、虹桥枢纽1路(上海南站北广场)、新泾1路、新泾1路区间
自驾车:A.沿(到虹桥路匝道下,该匝道位于延外立交处,过了吴中路的跨界桥之后就要逐渐往旁边车道挪了)B.沿高架(娄山关路匝道下,走延安西路——虹桥路) C.沿(虹桥路笔直开)上海动物园的开放时间随季节变化而略有所不同,3—10月气温较高,开放时间延长半个小时:
3月—10月:6:30—17:30
11月—2月:6:30—17:00
上海动物园的售票时间随开放时间不同而调整,一般于闭园前半小时结束:
3月—10月:6:30—17:00
11月—2月:6:30—16:30根据上海市物价局批准,自日起,上海动物园执行以下票价标准:
门票40元,中、小学生凭学生证享受8折优惠,70岁以上老人凭优待证享受7折优惠,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残疾人、8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票入园。
开放时间:11-2月7:00-17:00、3-10月7:00-17:30、4-9月6:30-17:30。
普通门票40元/人
学生票20元/人(6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购买)
老年票36元/人(60周岁~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购买)
离休干部、70周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享受免票。
一名成人凭当日门票可免费携带一名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儿童。
一、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即组团人数满50人及以上的成人游客团体,可享受八折门票优惠,即32元/人。
备注:成人团体中,每位成人可免费携带一名6周岁以下或1.3米以下儿童。
二、旅行社团体
旅行社团体,即由旅行社组织的组团人数满50人及以上的游客团体,包括成人游客团体与学生游客团体,可享受额外折扣优惠,但必须提前一周时间以传真方式进行预约。
其中,幼儿园学生游客团体的优惠票价为学生票八折,即16元/人。
联系部门:上海动物园科普宣传科。
预约时间:周一~周五13:00~16:00
上海动物园仅在本园正大门两侧的一号、二号售票处销售当日票。游客从其他任何渠道得到的票均非上海动物园有效门票,上海动物园保留追究权利。租借
童车每辆10元,押金200元
手推轮椅车每辆10元,押金100元 ,有效证件
雨伞每把2元 ,押金10元
导游图每份1.00元
上海市交通图每份5.00元
每件2.00元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表美国的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