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叫翟连群。全国有多少个名字叫叫翟连群的?

《百花园》历届全国小小说原创作品奖
  《百花园》定位“海内外倡导小小说文体的标志性刊物”,以发现、培养、扶持、造就和组织小小说作家队伍为己任,被誉为“小小说作家的培训基地”。为了表彰优秀原创作品,自1991年开始,《百花园》每年都进行原创作品的评奖,虽几易其名,但日趋明确,前几年叫做全国小小说大奖赛,后来又改为读者推荐年度优秀小小说作品奖、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至2006年起,正式更名为《百花园》年度小小说原创作品奖。    首届(1991年)全国小小说大奖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山狗》(杨克祥)  《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冯曙光)  二等奖  《苦水设卡》(李好学)  《选择》(高铁军)  《新二胡旧二胡》(傅恒)  《不同的太阳》(樟杨)  《宝子》(王如意)  三等奖  《盟誓》(王森)  《下流笑星》(风神)  《无规则世界》(吴金良)  《冲船》(王振华)  《雨涤》(力一)  《人头》(许行)  《血花》(刘勇)  《将军的遗嘱》(魏志祥)  《缺口》(陈鲤江)  《还俗》(程道光)    第二届(1992年)全国小小说大奖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将军》(冯曙光)  《根》(刘连群)  二等奖  《连长的儿子》(王如意)  《得人寻父》(陈峰)  《画家和他的孙女》(王奎山)  《相逢是首歌》(川妮)  《逃兵》(曹德权)  三等奖  《酒殇》(李少咏)  《冬景》(卢金地)  《无月也中秋》(李聪)  《井》(翟展奇)  《牛魂》(刘平)  《手》(冯翔)  《硕鼠》(吴金良)  《沉重的夜色》(张鲁光)  《奴才》(江离)  《眼光》(杨传球)    第三届(1993年)全国小小说大奖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石头船》(麻丽华)  《勋章上的微雕》(曹德权)  二等奖  《失约》(李成秋)  《哨所的阳光》(张国民)  《守望墓园》(张学冰)  《绝功》(王前锋)  《程氏父子》(于德北)  《爷爷?孙子》(赵文强)  三等奖  《红梅》(许行)  《街角有家小酒店》(李妍)  《画蟹》(杨葆潍)  《功臣》(王大经)  《回首》(王健)  《老屋里的故事》(卢彦培)  《猎手》(张增有)  《憨子》(涂晓)  《伞》(汤学春)  《生活》(杨安进)    第四届(1994年)全国小小说大奖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土筐?土车》(陈永林)  《孝子》(刘连群)  二等奖  《一个新兵与三个俘虏》(芦芙荭)  《儿》(陆勤华)  《天职》(孙方友)  《博士答辩》(许行)  《苗王路》(袁玲)  《姐妹在小站相逢》(海生)  三等奖  《病室幽兰》(田其中)  《鱼拓》(凌鼎年)  《画意》(陈鲤江)  《年关的小站》(陈旭江)  《爹?娘和我》(周仁聪)  《哈巴狗》(陈立吾)  《阿姨家的苹果》(王奎山)  《父与子》(缪益鹏)  《槟榔红》(符浩勇)  《考他,还是考她》(李振范)    第五届(年度)全国小小说大奖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玻璃心》(田洪波)  《姜娘》(姚淑青)  二等奖  《雁阵》(宁春强)  《敬礼》(张增有)  《残月》(胡旭东)  《老村人》(王宏南)  《黑狼》(易凡)  《房拆之后》(柳敦贵)  三等奖  《一盆兰草的叙义》(薛涛)  《佛医》(张晓林)  《女兵男兵》(徐锐)  《门神轶事》(未艾)  《老林》(白旭初)  《寻找悲伤》(杨轻抒)  《海祭》(杨维东)  《高手》(方晓蕾)  《名片》(方言)  《压岁钱》(马贵明)    《百花园》1997年度读者推荐优秀作品奖获奖名单  《端米》(刘黎莹)  《六嫂子》(郑洪杰)  《山魂》(曹多勇)  《老师》(杨轻抒)  《塑造男人》(陈永林)  《大玩家》(王海椿)  《朝圣启示录》(黄礼明)  《都市女子》(申永霞)  《取暖》(侯德云)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胡双庆)    《百花园》1998年度读者推荐优秀作品奖获奖名单  《1935年的羊》(徐建宏)  《弧状人生》(申永霞)  《大哥》(芦芙荭)  《安琪儿花屋》(沈宏)  《大山深处》(马贵明)  《奇迹》(陈毓)  《扣子》(苏学文)  《米》(李伟)  《古董》(郑时培)  《死亡唇边的微笑》(叶倾城)    《百花园》1999年度读者推荐优秀小小说作品奖获奖名单  《关于战争消失那天庆贺仪式的设计》(周大新)  《明月》(王海群)  《惊梦》(刘建超)  《长出一地好荞麦》(曹多勇)  《行刺》(胡丽端)  《文哥文嫂》(高虹)  《名人请客》(方英文)  《枪娃》(沙童)  《柠檬情人》(卫慧)    《百花园》2000年度读者推荐优秀小小说奖获奖名单  《心隧》(力哥)  《迎接黎明》(一冰)  《看车棚的女人》(曹多勇)  《女票》(孙方友)  《申请》(曾平)  《又是一夜星光》(伍维平)  《歪柳》(侯德云)  《大堤上有座红房子》(新力)  《威风》(相裕亭)  《阿熳》(龚清枫)    《百花园》2001年度读者推荐优秀小小说奖获奖名单  《扶贫经历》(王奎山)  《霸王别姬》(孙方友)  《童神掌》(曹德权)  《酒鬼》(刘)  《春天的故事》(珠晶)  《土烟》(胡炎)  《你的笑容永远灿烂》(傅昌尧)  《忙年》(相裕亭)  《井》(宗利华)  《雨中的祖父》(牧毫)    《百花园》2002年度读者推荐优秀小小说奖获奖名单  《遭遇男子汉》(刘建超)  《独腿人生》(罗伟章)  《人生履历表》(滕刚)  《离婚》(邓洪卫)  《秋红》(聂兰锋)  《15岁的冬天》(于心亮)  《昨天的故事》(邓石岭)  《月食》(王往)  《开往春天的地铁》(潘格)  《老酒》(傅昌尧)    《百花园》2003年度读者推荐优秀小小说奖获奖名单  《幸福的猪肘子》(侯德云)  《李匠李直》(海飞)  《庄保四寻妻》(邓洪卫)  《被子》(刘建超)  《斗鸡》(易凡)  《母亲二题》(潘格)  《遥远的村路》(魏永贵)  《砷米》(刘黎莹)  《失去记忆的日子》(陈敏)  《雪窖》(张港)    首届(2003年)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遥远的村路》(魏永贵)  《虹》(陈敏)  《忆慈三题》(忆慈)  二等奖  《离婚女人》(邓洪卫)  《表弟》(戴涛)  《生死之诺》(居国鼎)  《身份证是个大问题》(宗利华)  《女儿湖》(马金章)  《冰湖》(陈彦斌)  《我们唱着东方红》(杨轻抒)  《一次事先张扬的整顿会议》(马丁)  《湖桥绝唱》(李培俊)  《泥响》(王世超)  《余晖里有一尾跳舞的鱼》(杨大志)  《斗鸡》(易凡)  《十八湾二题》(张进步)  《育种》(安庆)  《狼哨》(张港)  《败类》(曹怀玉)  《书记伸出仨指头》(牧石)  《我的第一个上级》(江岸)  《冻鱼》(桐君)  《神石》(王培静)    第二届(2004年)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中国算盘》(司玉笙)  二等奖  《领悟》(潘格)  《世仇》(尹全生)  《守门员》(张国平)  《菜里有条虫子》(王霞)  《当了一回县长》(朱占强)  优秀奖  《痴呆村采访记》(石鸣)  《手机》(刘国芳)  《美女照》(刘卫平)  《让爱情受伤》(邓石岭)  《江丽小姐那样的人》(李利君)  《七能人》(赵文辉)  《找啊找啊找领导》(徐均生)  《一九三四年的爱情》(金意峰)  《找个没人的地方》(马新亭)  《看电视的孩子》(曾平)  《男保姆麦竹》(刘靖安)  《狼狗》(纪富强)  《感受城市》(李培俊)  《小青的日常生活》(盛涵)  《迷路的野人》(一冰)  《爱上一条狗》(李冰泪)  《司机与教授》(金昌)  《夜遇》(石庆滨)  《拜佛》(雨翔)  《寂寞宝典》(孙金生)  《可可的圣诞》(叶梓)  《摇晃的老头》(刘芬)  《院长的菜园》(薛兆平)  《小科员的愿望》(朱湘)  《飞翔表演》(曹志星)  《那一年的那一间课室》(佚名)    第三届(2005年度)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身后的眼睛》(曾平)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  《我想听听你唱歌》(刘卫平)  《状元街》(刘国芳)  《被收藏的爱情》(朱耀华)  《惭愧》(一冰)  优秀奖  《球刑》(喊雷)  《螃蟹》(王琼华)  《鱼》(马传江)  《蜥蜴的尾巴》(马艳)  《长发飘飘》(朱占强)  《长满野菌的危房》(王熙章)  《忘掉那个早晨》(伍中正)  《老女人的黄昏恋》(朱雅娟)  《求爱记》(陈然)  《霜降》(李培俊)  《清水芙蓉》(尚新娇)  《画坛轶事二题》(韩贺彬)  《一个城市的四个瞬间》(陈晓尧)  《让我看看你的眼》(寅虎)  《同期声》(赵文辉)  《母亲的作业》(贺点松)  《爷儿俩都是我》(卜凡臣)  《本色》(安庆)  《少女与狼》(侯发山)  《车站》(朱湘)    2006年度小小说原创作品奖  金奖  《偶然》(王奎山)  《浪迹江湖三题》(宗利华)  《王得光的最后要求》(魏永贵)  《武侠梦》(申永霞)  《九月雪》(程宪涛)  《幸福倒计时》(李世民)  《石泥鳅》(张国平)  《张铁板年谱》(朱宏)  《那年大雪》(肖建国)  《滴水的声音》(戴燕)  佳作奖  《雪途》(巩高峰)  《狗娘》(江薛)  《雪白的羊》(金意峰)  《覆舟唇男子》(李轲)  《少年不懂情滋味》(杨启范)  《桃花烫》(马传江)  《疼痛银行》(谢丰荣)  《老马的棋》(李伟新)  《徐大轶事》(徐水法)  《杀手无名》(刘兴华)
电话:010-宁波市东方起点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Copyright&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精彩纷呈
13:23:32&&&来源:&&&评论: 点击:
湘剧《古画雄魂》剧照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上党梆子戏《西沟女儿》剧照 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运河谣》:充满民族韵味10月18日至20...
& 湘剧《古画雄魂》剧照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上党梆子戏《西沟女儿》剧照 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运河谣》:充满民族韵味10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大剧院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第二轮演出在北京上演,恢弘的场面、优美的旋律以及深邃宽广的情怀,赢得观众热烈赞誉。《运河谣》是继《西施》、《山村女教师》和《赵氏孤儿》之后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4部中国题材歌剧,也是其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和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剧中分别饰演水红莲和秦啸生。全剧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明万历年间江南书生秦啸生与唱曲女艺人水红莲、塾师女儿关砚砚之间发生的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作为国家大剧院在中国原创民族歌剧领域的首次探索与实践,《运河谣》并未采取以往西方经典歌剧中的美声唱法,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美声风格的演唱形式。担任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印青将中国民谣的悠扬和西洋歌剧的张力良好地融合在一起,丰富的音响效果和简单明快的旋律为全剧增添了一大亮色。其中,多次出现的主题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不仅曲调悠扬动听,也展现了一派江南水乡的温婉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剧舞美效果在利用现代歌剧舞台技术手段的同时,在艺术表现上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散点透视、留白的表现手法,整个舞台将“水、船、桥”作为构筑布景形象的3个主要元素,使该剧的布景具有简约的诗化美感。导演廖向红表示,《运河谣》的创作在继承民族歌剧传统的同时,借鉴了西方歌剧创作方法,融合戏剧性与音乐性,力图让观众觉得故事好看、音乐好听。《信仰》:传递信仰的力量本报讯 (记者郭人旗)这是一个关于阵地、坚守、信仰的故事。在故事中,每个人都面对历史的拷问:坚守还是放弃,担当还是逃避,捍卫还是溃败?“信仰比山重、比天大”,这是10月6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的话剧《信仰》给观众的答案。由湖北省演艺集团旗下的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信仰》,是一部纪实体主旋律作品。该剧围绕“信仰”这个主题,讲述了广州军区空军离休干部、老红军张绪真实的感人事迹。张绪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位对党忠贞不渝的老党员。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3次身负重伤,失去右眼;和平时期,他怀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使命意识,组织了老战士报告团,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革命理想和党的创新理论,作报告2700多场次,听众达200多万人次;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机构,践行了“生前当标兵、身后作标本”的铮铮誓言。该剧以张绪与指导员的心灵对话为纽带,运用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通过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和精心设计的现代舞台技术,将主人公在战争年代对信仰的追求、和平时期对信仰的坚守穿插呈现,生动地再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信仰、爱党信党跟党走的崇高精神境界。“信仰的力量朴素,但让人感动。这部戏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战争年代,革命先烈是怀揣着信仰,孜孜追求幸福;在和平年代,我们是享受着幸福,不忘坚守信仰。有信仰的民族才有希望。”退休教师顾建国看完演出激动地说。《八子参军》:展现赣南风土人情本报讯 (记者李珊珊)10月9日至10日,由江西省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北京天桥剧场与观众见面。该剧在质朴感人的《十月怀胎歌》和惟妙惟肖的“孕”舞中轻轻拉开大幕。《八子参军》根据土地革命时期,赣南瑞金沙洲坝下肖村农民杨荣显一家八兄弟争当红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全剧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为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用细致入微的笔墨向观众展示了赣南老区的风土人情。该剧艺术特色显著,除巧妙运用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红歌《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外,还大量采用颇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如赣南客家民歌《十月怀胎歌》、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州于都唢呐“公婆吹”等。在演唱形式上,则打破赣南采茶戏过去单旋律唱腔的格局,用了多声部演唱形式,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就舞蹈而言,“孕妇”特型舞姿和赣南采茶戏特色表演“矮子步”,让观众领略了清新独特的赣南地域文化。“母送子、妻送郎的几场戏让我忍不住地流泪,舞台上的人物只有几个农民,但他们淳朴、真实的亲情和爱情已经升华为爱国之情,让人回到了刻骨铭心的战争年代。”观众何氚如此评价。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距今已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嘎加依》:哈萨克族的歌舞诗本报讯 (记者李珊珊)10月27日,由新疆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创排的大型哈萨克民族歌舞诗《阿嘎加依》在北京中国剧院精彩上演,为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吹来一股清新的草原风。“阿嘎加依”的汉语意思为“故乡的家园”。该剧以诗的方式表达歌舞,以现代艺术手法演绎草原文化,反映了新疆大地上哈萨克族的历史与传统、生活与梦想。剧中,很多哈萨克民族的传统礼节一一呈现:老奶奶用羊尾巴油制作的黑色肥皂来清洗婴儿的全身,并用羊尾巴油擦拭婴儿的全身,这是在展现哈萨克民族的传统礼节——斯劳礼,表示对婴儿的祝福和祈祷,希望他身体健康。《揭面纱歌》则展示哈萨克族婚嫁风俗,主婚人弹起冬不拉的一幕感染了全场观众,不少人随着节奏打起欢快的节拍。《阿嘎加依》自2008年开始创作,历时两年完成,已先后在新疆各地演出80余场次,部分节目还先后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蒙古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10年5月,该剧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满天山”专业文艺汇演获最佳剧目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等11项大奖,同年获年度文化部、财政部颁发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奖,2012年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文艺奖”。“通过观看《阿嘎加依》,我了解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这台歌舞诗堪称阿勒泰地区的象征和标志,十分精彩。”观众申翠英说。《大破铜网阵》:再现经典武戏本报讯 (记者翟群)近日,国家京剧院经典大戏《大破铜网阵》参加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大破铜网阵》取材于著名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李万春、王金璐、张世麟、张云溪等名家都曾演出过该剧。上世纪80年代初,《大破铜网阵》经张云溪、张春华两位艺术家改编,一经上演便引起强烈反响,并成为国家京剧院经典代表剧目之一。该剧讲述了北宋时期,襄阳王蓄意谋反,“锦毛鼠”白玉堂与“翻江鼠”蒋平等义士协助巡按铲除奸佞的故事,展现了白玉堂挥刀饮恨仰天啸的英雄气概和众义士之间义贯九霄的兄弟之情。剧目涉及大小人物约50人,对武生、武丑、武花脸等武行演员提出了很高要求。今年初,国家京剧院将该剧列入年度重点复排剧目并参加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该剧对武生、武丑行当而言是一出难度极大的剧目。特别是白玉堂、蒋平两个角色,要求表演者不仅能翻能打,还要打出情感和个性。同时,要求演出团体必须具有一批水平相当的武生、武丑、武花脸,共需40余人方能演出。此次国家京剧院调集了二团、三团全部优秀武戏演员,王璐、靳智棋、王立波、刘大可、刘佳、曲径达分别饰演白玉堂、蒋平、智化、欧阳春等主要角色,国家一级演员吕昆山、颜世奇等也倾情加盟,为年轻人保驾护航。作为原排剧目蒋平的扮演者,现已89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在此次新排剧目中身兼三职:艺术指导、总导演、剧本整理改编。他提出了“风格要高、节奏要紧、武打要精”的要求。他说:“作为国家级剧院,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最重要的是风格,要让这出中国古典武侠戏成为京剧里的高风格作品,要让现在的年轻人把重担挑起来!”《古画雄魂》:“小人物”的“大情义”本报讯 (记者翟群)10月24日至25日,由长沙市湘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湘剧《古画雄魂》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上演。其浓郁的湖湘特色、曲折的情节和精彩的唱腔,让首都观众一饱湘剧的艺术魅力。“这出戏以史为鉴、观照现实,让观者深刻感悟到无论在什么时代,重操守的爱国气节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观众刘女士说。湘中某城,“裱画圣手”水天熊因作古画赝品被“鉴画圣眼”关隘雄识破,剁去一指,两人由此结仇。10年后,适值抗日战争后期,侵华日军伊藤大佐欲以当年那幅古画真迹敬奉日本天皇。他利用水、关两人之间的矛盾,将古画交由水天熊修补装裱,并指定关隘雄鉴定真伪。面对日军实行的文化掠夺,水、关二人最终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前嫌、弃私怨、护国宝,使敌人如意梦破。两人结为生死之交,最后以身殉国,用满腔热血谱就了“位卑不敢忘国忧”的壮丽诗篇。该剧始创于2005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选择这一题材,是为了在今天重新审视那一段烽火硝烟的历史,自觉延续中华儿女铮铮不屈的民族之魂。通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市井小人物内心的美与善,深挖潜存在普通平民身上的民族大义,表现中华民众心灵深处的英雄情节。”该剧主创人员表示。2008年,湘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古画雄魂》有计划、分步骤地进高校演出,两年来,已走进长沙市各大高校,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百年苍翠》:再现人间真情本报讯 (记者翟群)作为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海南省唯一入选的剧目,海口市琼剧团大型现代琼剧《百年苍翠》日前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上演,优美的曲调、曲折的剧情、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文风情,深深吸引了首都观众。该剧讲述了100年前爱国华人历尽艰辛将橡胶树种从国外带回海南种植,以实现实业报国的愿望、积极投身社会变革的故事。全剧展示了海南人民当时的日常生活等,艺术再现了海外华人和海南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全剧始终以“情”为主线,包括夫妻情、母子情、父女情、兄弟情及民族情、思乡情、爱国情、报国情,情牵情、情动情。“这出戏在血浓于水的母爱感召下,在骨肉同胞舍命相救的强烈情感冲击下,让人情不自禁地更加珍爱亲情。”戏剧评论家徐培成说,“特别是在当下,以权、钱、物的占有量来考量亲情的远近亲疏的现实生活里,骨肉同胞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百年苍翠》所讴歌的母爱深情、骨肉同胞的至爱亲情,让人扪心自问:没有亲情的家庭与社会将会怎样?”该剧的唱词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评论家李春喜认为,该剧唱词展现了作者浓郁的诗意。比如剧中玉石和阿春在黎寨相爱后的伴唱:“风停在树上,雨歇在云上,心爱的人啊,你刻在我的心上。”既有丰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又有黎族民歌的韵味。《西沟女儿》:弘扬劳模精神本报讯 (记者李珊珊 驻山西记者杨渊)10月30日晚,由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剧团演出的上党梆子戏《西沟女儿》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高水准的艺术表达和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观众阵阵喝彩。申纪兰是我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一直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由一名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全国的劳动模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她抱着“搞好生产,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率先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在建设山区的艰苦奋斗中,带头实干、顽强拼搏。经过50多年的拼搏和坚持,她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广为流传。《西沟女儿》以申纪兰为原型,选取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几段真实故事,充分调动戏曲化的表现手法,以生动、简洁的舞台语汇,艺术地再现了申纪兰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始终不变的劳动本色。在演出现场,不少观众流下眼泪。“劳模、劳模,不劳动还叫个甚劳模”“我是太阳底下晒的人,不是办公室坐的人”,一句句质朴感人的台词令观众动容。有观众说:“这部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劳模精神应当永远弘扬和流传。”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张宝祥和张华任编剧,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青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素琴领衔主演。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剧团是常年活跃在太行山区的一个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县级剧团。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团从困局中起步,靠创新开路,不断摸索总结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建团模式,在戏曲极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硬是靠着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团队精神,把剧团经营得红红火火。10年间,他们移植大戏11台,自创新戏5台,坚持每年下乡演出400多场。《香莲案》:老树出新枝本报讯 (记者李珊珊)天津京剧院精心打造的新编京剧《香莲案》10月17日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与观众见面,老故事、新编排,人物更丰满、情感更细腻、剧情更感人,受到戏迷好评。《香莲案》取材于家喻户晓的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进行丰富、深化和创新,使得该剧形成了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的鲜明对比。秦香莲的艺术形象更是彰显了善良、坚韧、自尊、宽厚的人性光辉,从而带来新的感动和启示。同时,该剧还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第一个程派“秦香莲”,充分发挥程派擅演悲剧的艺术优长,通过程派身段、声腔等艺术手段,更加深刻、生动地塑造出秦香莲这一艺术形象。此外,主创团队没有拼力让剧本和演出承载过多的思想和内涵,也没有在情节铺陈上花费过多精力,而是把笔触主要放在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的纠结上,使戏曲的诗性美得到较好表现。编剧刘连群介绍,秦香莲故事的主题是如何面对诱惑、如何面对苦难,这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永恒主题。该剧为古老故事增添一种解说、为程派艺术多排一出新戏、为京剧舞台多留一份精彩。天津京剧院在打造新戏的同时,也为青年演员搭建了展示平台。该剧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凌珂、吕洋都是“80后”演员,但其精彩的演绎不断赢得观众喝彩。“戏迷看戏是冲‘角儿’,没想到年轻一代演员的功力一点儿也不差,今天的女主角把程派艺术把握得非常到位,我们的京剧艺术后继有人,令人欣慰。”北京观众王阿姨说。《什刹海》:京腔京味儿演绎“北京精神”本报讯 (记者翟群)由北京京评戏曲剧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演出的现代评剧《什刹海》国庆期间在北京国话剧场连演4场。《什刹海》围绕一方具有传奇色彩的古砚台和一座老四合院,讲述了以关汉卿后人关佳旭为代表的一家两代人,在文化保护、传承与个人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在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艰难抉择,同时传递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全剧念白均采用“旧京白”,具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剧中主角关佳旭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马惠民扮演。一位资深戏迷看完演出后,赞叹道:“马惠民老师太棒了。他在继承马派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马派风格。他不仅嗓音圆润宽厚、唱功韵味纯正,而且表演细腻动情,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一出戏在同一个剧场连演4场且场场爆满,最后一场演出还不得不临时增加座位,这是近年来戏曲演出中少有的现象。有观众说:“这出戏将老北京的风貌呈现在舞台上,演出了我们老一辈北京人的心声。”评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近年来,评剧市场萎缩,演员队伍断层,观众流失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于2011年开办地方戏曲系评剧班,为评剧培养后继人才。《什刹海》就是地方戏曲系开班以后的首个剧目。自今年6月面世以来,该剧已演出20余场,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记者郭人旗)
相关热词搜索:&& &
价格:802元
价格:780元
价格:58元
价格:960元
价格:430元
价格:50元
价格:75元
价格:720元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有人叫我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