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创作一份你最怀念的一个地方的的影视剧创作角本

为什么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经常写崩,编剧和导演在创作时如何考虑的?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卖座的电影续集经常难以自圆其说,区别是国内情况远比国外严重。国内在拍连续剧时,把故事情节安排的合理些,符合逻辑些真那么难吗?都那么多钱投资进去了,就算为了赚钱延长剧情多拍几集而导致剧本出现问题,但是起点、纵横就有很多编故事强,文章注水多赚钱还能住的很有趣的强人,为什么不找他们提供帮助呢?比如最近的《大闹天宫》,剧情、画面、背景和音乐搭配等如此扯淡,到底拍摄过程中谁该负责?
按投票排序
作为一个学了七年编剧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人,上学期间,我经常经常想的一件事就是,看看现在电视里播的,院线上放的,都是些啥啊,我以后可不要写那种狗脑子玩意!去年,我的第一个院线片上映了,果不其然,喜大普奔,人艰不拆,就是我之前最歧视的狗脑子玩意呢,呵呵呵呵呵呵。片子上映之前,我发短信给监制说:麻烦给我用个化名,想叫邹四郎谢谢。监制说,好奇怪的化名,而且不行呢,已经给广电报了,下次吧,呵呵。还要有下次么!摔!而且你知道最惨痛的是哪一刻么!是我去电影院想买票看自己的片,工作人员笑着说:这个片子排挡已经取消啦,因为没有人买票。心已经有点痛。工作人员又笑着说:不要看这个,可烂了。神补刀呢亲。那阵子,每天晚上回去刷豆瓣看评论,似乎每个观众都在为全剧组的智商操心,恨不得买点脑残片给寄过来……那感觉,都跟看小虐文一样痛而爽。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呢?周期紧、制片方为了票房加了很多色情暴力镜头、导演和监制审美趣味很捉急,每笔钱都来得非常不痛快,克扣我本来就很少的钱,不停让我改稿、导演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些天灾人祸,统统存在。但是坐在电影院看这个片的时候(不是之前取消排片的那家谢谢),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能力太差了,所以片子才变成这样。当时交上去的东西,并没有能做到自己问心无愧的最好,本来能力就不怎么样,还糊弄,所以才会这么烂。看片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哪个哪个地方,如果我写好点就好了,如果我多设置一道弯就好了,如果怎么怎么写,那导演就不用改成现在这个猪头狗脸的样子了,这里想得太少了,这儿缺细节,所以人物很空。如果把哪一场跟哪一场的信息综合,那会好一点点。写作能力差,所以没有写出让那些怪品味的老板觉得不需要改的东西,或者说,更牛的编剧,能写出让人改不了的东西,这种作品,能写出来的话谁都会乖乖照着拍吧。谈判能力差,所以没有能成功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对我有信心,让他们相信“按这个人写的拍准没错”,结果有些自己觉得好的地方,都没能保留住。之后,跳出自恋的“只要我够好,就能救世界”的想法,客观分析的话,关于片子为什么烂,我也能列出一万个减分的过程,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哪里妥协了,哪里偷懒了,哪里抱着交作业的心态糊弄了,后来谁谁如何如何,谁谁又如何如何……就是一句,发生这种事,谁也不想的。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完了,但天灾人祸的这里减一点那里减一点分,就像一个大楼这儿少一块砖那儿少一块砖,最后就走形成了一个烂土堆。所以说最后挑战了智商下限这件事,客观结论就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每个工作人员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主观来说,就是我自己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没有能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如果我作为编剧吃多点脑残片,那后面的部门肯定也可以加大药量,唤起工作热情,激发主观能动性,治好自己的病。不匿了,写过烂片就写过吧,这一年来可刻苦了!后面的每道工序不能控制,但我至少以后会做到对自己手里流出去的每个字负责。毕竟,再糟糕的行业,也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人构成的。=================很多人问片名,可是真的不能说呀,通篇虽然都在吐槽自己,但也带着小吐槽了一下其他部门,所以这个片名,还是不要说了的好!谢谢大家的理解呀!
我大致同意陈谌那篇文章的观点,文章写的不错。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我会认为是篇不错的随笔,因为他提供了某种角度,告诉你世界不是想当然的那样理解。不过很可惜,我认为那篇文章并不适合用来答这道题目。因为这篇文章在这个问题下有两个很明显的漏洞。本来并不想回答这题,但是看太多人从这篇文章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还是忍不住了,所以我想指出这两个漏洞。第一点,诚如@闻檀眠所说,谈论市场取向的前提是质量在一定的水准上。恐怕一个能拍出或者拍出过《穆赫兰道》的导演才有资格说,我是为了市场取向去拍《富春山居图》的。如果一个导演一个剧组本身就只能拍出《富春》这样水准的电影,而在这里大谈市场取向,是不是有点阿Q?陈谌同学说「然而实际上没有人是傻逼,你以为科班出身的导演没看过《穆赫兰道》《低俗小说》,会写歌的人没听过枪花涅槃radiohead么,事实上教我们策划的老师也是忠实的《魔兽世界》玩家,还在课上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当年联盟新年来奥格瑞玛屠城的故事呢。如果说他们会做出类似的作品来,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的品位没你高,只是因为他们比你更懂市场。他们并不是在做艺术品,而是商品,前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口碑,后者则是赤裸裸的看利益,我不相信《富春山居图》的导演分不清什么是好片什么是烂片,但他很显然知道拍什么电影能赚钱。」但实际上,看过,玩过,并且认同,并不等于自己也能做出来。这是这篇文章一个偷换概念的地方。现在来说第二点,游戏市场是否等于电影市场?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事实上我后来调查了一下,在游戏市场中我这样的所谓“游戏达人”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像我这样挑剔的游戏玩家也并不在游戏公司的市场定位里,因为我们不仅不那么轻易地掏钱,还喜欢挑三拣四骂骂咧咧,把人家口碑弄得很差。」但是游戏市场和电影市场一样吗?游戏小白可以忍受没有剧情,打击感差,操作不便的游戏(因为很多游戏小白游戏者并不靠那些东西获取快感);但这意味着电影小白能够忍受剧情杂乱,毫无演技,特效糟糕的电影吗?很多人没接触过几个游戏,但是有几个人会去电影院的人,一辈子没看过几部电影呢?《富春》为什么能出这么高的票房呢?真的是导演有先见之明嘛?游戏市场和电影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前者,你的选择几乎可以是无限的,一个游戏的竞争者可不仅仅是个位数。而院线就那么几部同档期的电影,他们的竞争者,是有限的,甚至就那么有限的几部。把电影市场等同于游戏市场,这是这篇文章第二个混淆概念的地方。我不禁要问,我们的观众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是因为是只有那些电影供他们选择才导致烂片票房居高不下,还是因为他们的审美观本身如此?在《阿凡达》和《富春》同时上映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哪部电影?退一步,在《泰囧》和《富春》同时上映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哪部呢?再退一步,在《英雄》《无极》《夜宴》这类电影和《富春》同时上映的情况下,那些所谓的「电影小白」,又更愿意选择哪部电影呢?看看去年的春节档的那几部叫好又叫座的国产佳片,再看看今年被批烂片的《大闹天宫》那一枝独秀的高票房,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富春》投资1.6亿,票房不过3亿;《泰囧》 投资3000万,票房超过12亿。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到底是因为导演剧组编剧的能力不足?还是因为投资人个人喜好、影员档期等非创作因素干扰了剧情脉络?还是因为中国影业发展不成熟?还是因为导演为了迎合市场?世界没那么简单,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那么复杂。
谢各种妖……这个话题非常复杂,我会慢慢补充回答的。强调一点,因为不熟悉国产电视剧,所以以下讨论都是针对国产电影的。首先,「但是起点、纵横就有很多编故事强,文章注水多赚钱还能住的很有趣的强人,为什么不找他们提供帮助呢?」——因为写剧本和写网文完全是两回事,国内很多影视公司都找过网文强人来写剧本,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呵呵了。再次强调,编剧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种,需要经过多年训练和实践,不是随便找一个所谓的「网文强人」就可以胜任的。很多所谓「写崩」的电影剧情,有时候不是编剧不知道,而是他没办法去改正。这个说起来都是泪,拿谁举例都不合适。——一天一勺吃大象——我自己就是从影迷一步步走到制作领域的,相对地我对国产电影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不能怪具体某个创作岗位,而是整体制度性的崩坏或无力导致的。简单地说,电影制作,尤其是高成本电影制作,涉及到的专业环节越来越多,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国产大飞机那种级别的项目,会牵涉到成千上万的具体基础产业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水准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整体质量。举例说明,假设我们打算拍一部国产科幻电影,还不是那种太空战舰满天飞那种,就是普通的小格局科幻,如《月球》那样的,甚至比那个还低端一点。然后,我们就发现,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我们就完蛋操了。科幻片总得有个稍微带点科技色彩的布景吧,对不起,中国电影几乎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制作经验,一没设计能力二没制作能力,连最基本的材料问题都解决不好。某部国产科幻短片,在制作道具时,还得导演自己拿裁纸刀去修改道具的装配细节,不然道具就装配不起来。从这种基础性细节开始,然后一溜烟地延伸到几乎所有基础产业环节,全都和工业化体系相差不等的距离。凭借这种制作能力,真给你个「盗梦空间」的剧本,你照着拍一遍,最后出来的东西也会让你大吃一惊。编剧也是这种工业体系中的「技术环节」之一。不是说你看了8000部盗版电影就知道怎么写牛逼剧本了。简单地说,你一边看电影一边扒台词,都未必能还原出一个差不多的剧本出来。(这是编剧的基本训练之一,但一开始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这一步的,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因为时间关系,继续秃笔抗体牛。
编剧一枚,用自己亲身体会来答一下这个问题。关于影片中出现的“不合理情节”我把它分成两类谈。第一种,戏剧需要的不合理。第二种,傻逼级的不合理。第一种很好解释,电影毕竟不是真实,不需要完全和生活享用一套准则。比如武侠片中主角奇遇光环、枪战片中主人公枪林弹雨不死是比较明显的例子,每一种风格的片子都有他自己的基调,在这种基调下有他自己的“合理标准”,就像周星驰那种无厘头喜剧,你如果拿生活逻辑去对比,那岂止是漏洞百出。有些人不喜欢无厘头戏剧,很多都是因为无法接受无厘头喜剧的“合理标准”。所以,在看这样的故事的时候,如果你接受不了对应的“合理标准”,就会觉得脑残无法接受。 比如有人会说“武林外传好二逼,明明是古装戏还唱现代情歌”也有人说“最不爱看武侠片,飞来飞去的一掌打碎个石头,一点都不科学”第二种,傻逼级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就是你怎么考虑影片风格怎么找借口也辩解不了的脑残BUG。这种不合理的成因,用一句话说就是:影片制作过程中,某个或者某些对情节有干涉能力的工作人员出现了严重错误。详细说一下在中国,这种事情的各种可能成因。作为一名自命不凡的编剧,我想说这世界上其实99.9%的人都不会讲故事,故事,不只是“发生了什么事”那么简单,一样是情侣吵架的戏,语言里多一个字,两句话之间少停顿一秒钟,吵架时是坐着还是站着,站在什么位置,穿着什么衣服,甚至当时窗外照进来的夕阳是什么角度都会影响这场戏传达出的效果。编剧,没有那么简单。在这里我举个例子,例子只为证明“编剧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对此没有质疑,不看不影响阅读,可以选择跳过。——————————【例子的分割线】————————————————【有一次,去一个朋友的微电影剧组帮忙,编剧不是我,我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女主和男主是再婚重组家庭的兄妹,没有血缘关系,女主爱上了男主,但是男主只把女主当做小妹妹看,故事快结尾的时候有这样一场戏,女主给男主写了一封信后搬离了和男主同住的公寓。信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也许等我长大到可以和你一起走的女人的时候我会回来,再见,我也爱你。” 在剧组马上就要演戏的时候,女主的演员看着这封信说,“不对呀,为什么是我也爱你,男主并不爱女主啊,哪里来的‘也’。”导演说“嗯……但是有兄妹之间的爱不是么”女主演:“可是信之前明明说的是爱情的的事情,结尾来一个亲情的我也爱你,是不是不对劲”导演:“可是道具就只有这一张信纸了,要重写没纸了”最后的结果是,把那个也字涂成一个黑色的心形,盖住原来的字。本来充满忧伤的一封告别信,结尾冒出一个俏皮的小爱心,很跳脱,很不搭。看到这你觉得那种说法是对的呢,这个也字,要涂上还是不要涂上呢。作为一个编剧我的观点是,都不要,就用一个斜线把“也”字划掉,放在那。让观众都看见这个字曾经被写上来又划了。为什么呢? 在我的眼里,这轻轻一笔,就是另一个故事:昨天晚上女主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心里的述说自然流淌出来,写的行云流水,直到最后一笔写完。当她写完重看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自己很自然写上去“也”字,她开始问自己“哥哥爱我么?真的爱我么?爱的吧,亲情的那种总该有一些的,可是……我这样写上去哥哥会不会觉得我说的是爱情的爱,然后会在心里想‘这个人真自恋,我明明从来都没有爱过你’……算了,我还是把它划掉吧”
于是有了屏幕上这轻轻划掉的一笔。这是多么辛酸的一笔。这就是编剧讲故事的功力,在我们眼里,连划掉一个字都是可以讲故事的。问我为什么当时没有阻止导演把那个字涂成心形的一块? 因为我当时的职位不是编剧,我不想越权,剧组里如果开了越权的先河,以后会出更多麻烦。】——————————【例子的分割线】——————————————————证明完毕,这种编剧的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尤其是那些没文化的土包子。不懂编剧的人也分两种,一种是他不懂哪里好,但是你给他讲了他能大概明白。第二种就是最可怕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你给他讲了他也理解不了。可惜的是,当下电影圈,第二种人数量占压倒性优势。在现在中国的影视圈,许多人都非常自然的自大自恋的认为,自己是会讲故事的。什么叫不知天高地厚,这就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你没有学过多年音乐,我说让你给我谱个曲子,你肯定说我不会。但是我说你给我编个故事,许多人都觉得我可以。而要命的就在于,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太多人都想干涉编剧的故事,而他们的职位恰恰还是编剧得罪不得的强势一方,有时候改动观点二逼至极,但是你还必须得听。女主说:“亲爱的,你是投资方,你去跟编剧说,人家不想说这句台词,太长了记不住嘛,让他改成‘你给我滚’不是一样”我:“你确定,‘跟那些无关,我不是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已经不在我心里了,你走吧’和‘你给我滚’是一样的么?”投资方:“差不多嘛,不都是赶人走吗,再说我家XX她不喜欢嘛哈哈哈,你就改一下吧哈哈哈哈”我:“好的呵呵呵呵呵”导演说“这场戏,别去上坟了,还得去墓地拍,多累,能不能改成在超市门口认识什么的。”我“这两人三年没见了,当年都是因为A的死才各自离开这座城市,现在在A的忌日一起去上坟碰上的这不是非常正常么,在超市门口……不大好吧”导演“没事啊,去墓地多累啊,就超市门口吧。”我“好……”类似事件层出不穷这是成因一,不懂故事的掌权方瞎指挥。下面说成因二,编剧积极性问题。这里不是说编剧不敬业,而是说编剧积极性被打击了。在现在中国的剧组,编剧地位一直不高。比如之前说的,上面说的乱给修改意见,几次之后编剧就烦了,反正这么改也不可能出好作品,你们乱来那我也就糊弄一下吧。再比如给钱少,拖欠稿费,该给的钱不给,说好的十万写着写着说资费不够给你换成八万,资费不够不敢扣导演演员的,就扣编剧的。这样折腾积极性必然下降。当然,还有成因三,那就是编剧自身问题,能力低下,态度本来就不端正等等。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当下的电影圈,往往是各个原因都糅杂在一起,又乱改,又折磨编剧耐心,编剧本身能力又本来不足。补充一下,貌似题主问的问题是 {}正面回答:对,他们真的不知道。许多时候那些瞎干涉的人真的不知道那是智商下限,他们智商真的很低……在我眼里,中国,现在依然是个文盲大国。
你本来写了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后来导演说这故事没激情,于是要求王子和白雪公主继母有一腿,但是制片又因为女主角是她老婆来演所以不愿意,于是又只好改成白雪公主在小时候有个青梅竹马的超人男朋友,是他用了自己的能力召唤了七个仙人从中国穿越到童话世界来拯救心上人,可公主到最后缺爱上了这七个外星人,并和他们一起战胜了神龙...你觉得乱吗,呵呵,这其实是现在每个中国编剧很无奈但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眼看着一个本来完整的故事被许多非专业人士的意见篡改。作为一个入行多年的编剧,我可以用我的经验来回答,但凡是具备专业素养科班出身的编剧,对讲故事的基本手法和一个故事应该具备的完整性还是可以保证的。但这个完整性只能在一个人完成的情况下,当下很多本子为了迎合资方口味,一改再改,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电影出现十几位编剧的盛况。编剧越多,故事只能越疏离原本的立意,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讲出的故事也肯定是要在原作基础上不断的做加减。当然,如果有好的,懂剧本的统领者在最后点题,晚节也是可以保住的,于是我们大家就看到了那些剧本上还凑合的电影。这种状况的前提是导演够大牌,本人懂行,尊重编剧,话语权凌驾于资方制片至上,这种例子太少,也就南有王家卫,北有姜文罢了。所以说一千到一万,为什么有那么多烂本子,中间的原因实在太多。光是编剧的前期创作会就可以写一个小型宫斗剧,这一行,不管你是不是真牛逼,想让观众完整的看到你想说的话你想讲的故事,空有才华是不行的,懂得坚持和沟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才是对自己作品的保护。
小的不才,世面见得不多,只能说说个人看法当然根源就是在于“钱”如果真的把那些所谓的投资尽数用在戏本身……哎……依然,曾在某省台电视剧频道当过实习生给团队跑腿报过预算,去了之后发现报预算的貌似很多都是各团队的苦逼小实习生,大家面面相觑,一瞬间我预感我在这边呆不久了,一定会被“灭口”因为从剧本创作到最后的全台审片,俺都随身带着个小本儿巴巴的跟着,一边跟一边随手记,碰巧总被一个前辈拼命使唤,所以我们团队的情况我了解的比较细灰色的那部分金额不算惊人,惊人的在于上报和实际开销的金额,差值实在不小啊……每次外拍都会上报预算,每周外拍2~3次偶尔会参加团队聚餐(一般都是收工之后),也会有一两个喝high了的爆几句似乎是恭维,但是领导们绝逼不想听到的小边角料~听完边角料,大概心里就有数了,觉得部分奋斗在一线的小官儿,攒钱so~~~easy~~~可能是我们团队的头儿太奇葩了,抠门儿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也可以说,好能攒钱吧……群演这边,我们团队压价简直压到我都觉得是在欺负人了,有次我看到一个和我同岁的姑娘,被我们那个爱使唤人的前辈连损带挤兑的压价,最后竟然以“你哭的太假了,我们不会播你那段”为理由,不打算付钱了!!!我看着那姑娘哭着去了厕所,内心都纠结崩了,最后只能发微信向她道歉,说我们这事儿做得不对,太欺负人了,但我深感无能为力,对不起啊,连句公道话都没法替你说……啧,又开始圣母了,回归正题而后在我看来,一个剧组最不能省钱抠门儿的地方,就是道具!!!可我们的奇葩老大并不打算放过道具这个大头……(摊手)举个例子,有次我们要拍段古装,清朝的,需要光头头套,一次性的那种,隐约记得批发两块钱一个吧?我们老大当然选了坠便宜的~不然也不会买一次性的么为了试化妆效果,也是为了计算化妆时间,我这个苦逼小实习生被抓去当活靶子……我一个23岁的姑娘被化成了中年版和珅,被拍照嘲笑N天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当老大把我私下叫出来,问我能不能还剧组一个头套的时候,我实在惊恐了,掏出来五块钱递给老大,强装镇定的告诉他我实在不知道去哪儿买,没想到给团队添麻烦了当然这不是高潮高潮是母们奇葩老大以头套不够了为由,硬是逼着一个有演戏梦想的普通人,当着镜头剃光了头发,还把当场剃发作为片子的噱头(他自己说是亮点)猛炫耀了一番所以劳资的五块钱是被他拿去买增高鞋垫了么……银子方面,简单举例完毕,接触到的目前只有这些,一个省台没上星的频道的一个奇葩团队。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一篇中学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一句话“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改”没有完整的交流,一部作品到了第二人的手里,那注定就悲剧了我和我师父点灯熬油废寝忘食编辑了一天半的片子,就差调一下音频了,期间经历了我俩的争论争辩争执争吵,终于剪出来的东西我俩看着都顺眼了。这时团队另外一个编导过来了,让我俩休息一下,她来调音频而后我师父去帮其他团队配了个音,我下楼跑腿去给我和师父买点吃的也就十五分钟吧,顶多二十分钟我真心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会出任何事图样图森破啊,我忘记了世上还流传着佛山无影手的黑暗传说……我回到机房的时候发现我师父在冲那个妹纸歇斯底里的咆哮,省略掉脏字之后,大概的信息就是“为什么要毁掉我的片子,你让我怎么改回来!!!”噢,忘了说,这妹子有个习惯,十秒钟一保存……妹子被骂跑之后,我和师父大致又看了一遍现在的片子,我不知道我师父脑子里已经炸成什么样了,反正我的想法就是“我靠,这还改个屁啊,要不直接给BOSS看,让BOSS宰了那个疯婆子,要么删了重新剪好了,反正素材都还在”……最后删了重新剪了,但没有第一次编辑时的那种热情在,所以就是默默无话的把素材拼接在一起,加上配乐字幕就交给老大了,老大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责罚那个妹子,我就不知到了基本就是酱紫我们团队的一些构想期间很赞的东西,都是被这么毁掉的,大概也算是我总结出的规律吧其实我觉得吧,如果真的热爱这些工作,真心想做出好东西,是不会闹得这么惨不忍睹的什么事,一旦混吃等死了,就都不好玩了
用一个朋友的文章回答你“《世界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富春山居图》这电影我没看过,说实话在上映前无意瞟到海报的时候我就没有去看它的打算,然后我就渐渐从很多人嘴里听说它究竟多烂多烂,再然后我今天一刷新闻,嘿,这货上映三天票房过三亿了。
其实对于这一切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果说我曾经是个一身戾气,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并什么都看不惯的小愤青的话,现在的我可能更多地尝试少说多想,慢慢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我一度非常看不懂的世界,为了能很好地来表述清楚我的观点,我先从我自己的故事说起。
我现在是一个游戏策划,说得通俗点,就是做游戏的,我从小到大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从单机到网游,从小霸王到PSP,我可以算是一个游戏达人。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去做游戏策划,说得冠冕堂皇一些,我想做一款自己的梦想中的游戏,希望它能被很多人玩到并喜欢,能成为像《口袋妖怪》,《生化危机》,《魔兽世界》之类经典的作品。之前我去公司实习的时候,有一个策划班培训,有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题目叫《我的游戏梦》,我把自己想要做的网络游戏蓝图写了进去,包括要取消网游中“等级”这个设定,玩家不再需要打怪升级,而是用另外的一种收集“魂”的方式来代替它,取消玩家间“职业”的限制,你究竟是法师战士还是奶妈取决于你“魂”的搭配等等,总之写得天花乱坠,我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这实在是史无前例的创意,因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游戏这么做过。
没想到第二天我反而被老师给说了一顿,倒不是那种批评的言辞,而更像是泼凉水,意思是取消“等级”在网游中并不现实,我的“魂收集率”和“等级”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与其拐弯抹角那么麻烦,还不如“等级”来得让人容易接受。然后我就觉得挺不爽的,心想这完全是把一款伟大的游戏扼杀在摇篮里了啊,但我也没有再说些什么。之后老师让我们体验一款网页游戏,并让我们每个人写一份体验报告,由于这游戏的确是非常无聊,这原本是一款ARPG游戏,玩家的一个个技能都应该是用手点的,但是这游戏在副本居然挂机就能通关,点下鼠标左键后一个键也不用摁就啪啪啪打完了,于是我昏昏欲睡地挂了一下午机,就四十级了,我之后在体验报告里把这游戏批得体无完肤,说这游戏实在不能再垃圾了。之后不负众望的是,第二天老师当着全班面批了我,他问我知道这游戏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么,我摇摇头,他说:“三千万”。
当时的感觉应该还是蛮震惊的,应该会像很多人听说《富春山居图》三天票房过亿的感受一样,我只知道自己默默思考了很多天,其中有迷茫有自我怀疑,更多的是一种失望,心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呢,我一个堂堂游戏达人都觉得烂的游戏,竟然一个月能赚三千万,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呢。
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渐渐让自己回归一个低姿态,我开始抛开自己的偏执认真去审视很多事情背后隐藏的东西,这让我逐渐有了些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想到网页游戏这东西,会去花时间甚至花钱玩的人绝对都不是学生,而更多的是那些有钱没什么时间的上班族甚至老板,他们每天都很忙,能有空玩玩游戏只能是下班回家后,以及上班时的空余时间。试想一下,他们有可能在上班时候,或者累了一天下班以后,戴着耳机开着YY疯狂地敲着键盘大喊“T顶上奶妈奶好”刷一两个小时副本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点开就能玩,花点钱就能比别人牛逼,挂挂机就能升级的游戏,而这些人是游戏中的大R,也就是花钱最多的人民币玩家,他们为游戏公司输出了最多的利益。
所以只是因为你所处的圈子不一样,你的品位和别人不在一个档次上,让你更加容易被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蒙蔽了双眼,仿佛这个世界应该朝着你想象中的方式来运行。事实上我后来调查了一下,在游戏市场中我这样的所谓“游戏达人”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像我这样挑剔的游戏玩家也并不在游戏公司的市场定位里,因为我们不仅不那么轻易地掏钱,还喜欢挑三拣四骂骂咧咧,把人家口碑弄得很差。
所以我很快就能理解为什么优酷的广告里会出现类似“油腻的师姐”的广告了,你觉得“秒杀BOSS,怒刷装备”是件很愚蠢的事情,你发誓你打死也不会去玩这样的游戏,但其实你没看见,有的人就是会被“老婆不在家的时候玩的游戏”这样的小弹窗骗进去,会花钱在一个点开就能玩,点红叉叉就能关掉的游戏上,我特意查过相关资料,发现37wan现在拥有1.5亿的注册用户,并且它有超过十款页游月入千万。
我之所以铺垫这么多来说这件事情,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你看到的永远只是表象。试想一下为什么《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能火,为什么满大街的小店里放的都是听起来一模一样的网络歌曲,你走过路过总会露出一抹不屑的微笑,心想这些东西真是太没品位了,土得要命,为什么没什么人唱摇滚搞民谣,写歌的都是傻逼么。你上网看小说,都是穿越回明朝做娘娘,霸道的总裁爱上我,中国再也没有《红楼梦》,《围城》这样的作品了么,写文章的人都是傻逼么。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尼玛鬼片拍得让人想笑,喜剧片各种无厘头情节,然后你觉得你心中的大卫林奇,昆丁,诺兰受到了侮辱,拍电影的导演都是傻逼么。于是你觉得愤怒,觉得这个世界不可理喻,如果让你来当作曲家,作家,导演,你的作品肯定能比这些人强。
然而实际上没有人是傻逼,你以为科班出身的导演没看过《穆赫兰道》《低俗小说》,会写歌的人没听过枪花涅槃radiohead么,事实上教我们策划的老师也是忠实的《魔兽世界》玩家,还在课上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当年联盟新年来奥格瑞玛屠城的故事呢。如果说他们会做出类似的作品来,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的品位没你高,只是因为他们比你更懂市场。他们并不是在做艺术品,而是商品,前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口碑,后者则是赤裸裸的看利益,我不相信《富春山居图》的导演分不清什么是好片什么是烂片,但他很显然知道拍什么电影能赚钱。
就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我反复和朋友建议过,单凭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如果假设评分是一个随机抽样调查模型的话,这个样本显然过于局限性。中国市场绝大部分的观影者并不会玩豆瓣,就像我父母辈这样的60后,还有许多非网民,即使一部电影在豆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给五星,也不能说明这电影就是被大多数人喜欢的,例如之前口碑很好的国产电影《钢的琴》,在豆瓣上超过10万人评价,给出8.2的高分,但是这部电影的票房只有区区400万(非常讽刺的一件事情是,假如看过电影的这10万多人一人花40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它的票房就已经超过400万了),可见一部电影的口碑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高雅”“有品位”,试想一下究竟会有多少人周末花钱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几乎没有大牌明星,剧情看起来也不太“猎奇”或“刺激”的片子呢,你不可以拍胸脯说你就会去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因为你不能代表另外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就像《少年派》这样的片子我爸妈都说一点也不好看,因为坐了两个多小时完全没有看懂。
因此如何更好地去解读《富春山居图》现象,需要我们理解国内市场的状况以及背景。我记得之前我问一个学广告的同学,为什么中国的广告这么难看,有的甚至还很弱智,国外的很多广告好像多好搞笑好有创意哦,有的就像小电影和连续剧一样,怎么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反而更像是广告呢。他告诉我说,国内商家在电视台做的广告每一秒的成本都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没有人会冒这么大风险在大家都普遍用那么直白的营销手段的环境中过分标新立异,如果短短十秒钟你还不能让你的消费者知道你在卖什么,那你这广告就算是失败了。因此不是因为中国的广告人没创意,而是他们依然还是要以利益为出发点,那些我看得津津有味的广告,也许我隔壁的大妈我楼下的小弟就是看不懂,试想如果百分之五十的观众看不出你所谓的创意,那它带来的收益还不如十秒里把产品的名字念十遍来得多。同样的“十秒钟定律”可以适用于我刚才所提到的所有问题,例如重金属音乐,喜欢的人爱得不行,不喜欢的人听不到十秒就关了,你让他认真听完去体会里面的内涵,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再例如电影《穆赫兰道》,我看完电影看了几篇影片才明白它的奥妙所在,你让观众带本说明书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显然是在开玩笑。--------------------------------------------------------------------------------------------------------------------------------------------我再补充一下,建议大家再看一下仰八叉、陈柏龄同学的观点。上面所说也只是问题的一个角度。归根到底,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世界也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在知乎上探讨,也是为了全面的认识问题和引发自己的思索。认真,我们就赢了。=======================================================================再一次修改,我觉得下面一位同学的观点很好,因为上面所说侧重了一个方面,而我之所以要说也是因为这个方面可能解决了大家最直接的疑问。但是“侧重”就意味着其实并不全面,它的目的是给我们一个角度,而不是一个标准。谢谢大家!“如果说他们会做出类似的作品来,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的品位没你高,只是因为他们比你更懂市场。他们并不是在做艺术品,而是商品,前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口碑,后者则是赤裸裸的看利益,我不相信《富春山居图》的导演分不清什么是好片什么是烂片,但他很显然知道拍什么电影能赚钱。”这里不认同。审美和自身能力完全是两码事,否则何来手高眼低一说。无论是生产烂游戏的公司还是拍烂片的导演,大多数的审美观还是正常的,这一点需要肯定。但是,审美能力不能和创造美的能力划等号,就好比味觉正常的人都尝得出哪个菜好哪个菜不好,可是轮到自己下厨的时候,却极有可能炮制出又一道黑暗料理,被人嘲笑。拍烂片一方面的确是因为烂片也很可能凭借影片质量之外的其他因素获得票房,而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他们的能力有限,作品水准就只能到这儿了(当然有些导演总是在挑战自我不停换风格题材因此作品质量不稳定,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你老师要能做出魔兽他会做“老婆不在家”?能拍盗梦空间会拍富春?还是能力的硬伤。不过也别急着骂烂片吧,身为一个准编剧及电影人,其实深有感触,那些被骂得一钱不值的东西,不管如何,从一个想法变成银幕上实实在在的声音图像,背后都经过了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哪怕质量再糟,那都是一个个平凡人的工作成果。很不起眼,很平庸,可正是你我大多数人每天为之奔波操劳的事业。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渺小的,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饱含血泪的事业在他人眼里根本没有意义,没有谁不一样。我努力做到的心态是:对烂片宽容,对杰作感恩。
最近我在写一本书,其中涉及一些编剧行业的情况,摘录一段,或许对你这个问题会有帮助。在中国影视业日渐商业化的今天,一个才子十年磨一剑,写出一部绝世牛B的剧本,然后像《读者》杂志里所有励志故事一样,百折不挠地投给每个影视公司,最终打动投资人,从此飞黄腾达的这种事儿——就别想了,倒不是说这种模式不会出现奇迹,只是,你选择了一条很弯很弯的路。现在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专业的影视公司确立一个影片项目后,会主动找编剧,通过开会沟通,敲定具体的故事内容。接下来,大编剧一般是签合同,收定金,出剧本大纲,普通的编剧有可能要先出剧本大纲,再签合同收定金。近年来,团队协作的形式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电视剧,或联合编剧,或请枪手来分担部分写作任务。目前国内除了几个大咖要么不接活儿,接了就完全自己执笔外,自始至终独自编写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原因很简单,电视剧剧本靠的完全是台词,工作量又十分巨大,那么多包袱,那么多人物,一个人很难想周全。电影呢,会有些区别,电影剧本靠的是才气和情怀,是有深刻个人风格的艺术品,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参与的编剧多了,各有各的风格和诉求,肯定会成一锅粥。但即便如此,商业化的院线电影完全只靠一个编剧,而没有联合编剧或枪手的情况也比较少见。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什么故事和桥段都有,净是你想不到的,多个人出谋划策会多打开一个世界。另外一种普遍情况是:不靠谱的草台班子。比如,某些煤老板挖煤挖腻味了,看现在影视行业赚钱,就想来分一杯羹,顺便当当文化人。没想法的那种还好,有的煤老板深感自己一生的奋斗太传奇,不告诉世人不为快;有的低俗点,就想让自己的小蜜当当女主角,正好算是睡过女明星了。有了这种想法后,就得开始找创作班底,这时候,我刚说的十个里边八个不靠谱的编剧们都纷纷出现了,连蒙带骗无所不用其极,把老板哄得心花怒发,说写什么就写什么,手撕鬼子,一箭三雕都不在话下,只要能骗来钱就行,因为在开机拍摄前,编剧该挣的钱都挣差不多了,我管你能不能上映,管老百姓看了是不是心神不宁。我们的情况则是:不知名小编剧,靠着工作认真负责来立足,有少许才气,也摸清了各种影片的写作套路。不大不小的影视公司经常会请大编剧挂个名,实际工作一般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做。这可是一件如履薄冰的事情,合同都是浮云,说开你就开你,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新的投资人加入,两边想法产生分歧了,我们就是牺牲者,开掉!比如资金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领导怪罪下来,我们又是牺牲者,开掉!说白了,就是你没名望,不被信任,几个毛头小子,行吗?开掉你人家也不怕得罪你。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完全是个工业化流程,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你得有个懂戏的投资人或者说制片人,一个有才气又认真的导演和编剧团队,导演和编剧之间还得志趣相投。要不然今天投资人说我觉得我年轻时的一件事儿特牛B,非得叫你写到戏里去,但其实这件事儿在生活里可能是传奇,但拿到影片里根本没有任何戏剧性,你不听就没钱,听了就容易出现手撕鬼子的情节;也或者创作团队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完全不考虑商业性和观众体验,总觉得自己特有情怀。可情怀是什么,能触动大部分人心,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才叫情怀,不然,只能算作你自己的一个情结。总有人抱怨说中国电影垃圾,拍不出好片子,编剧导演都是废物。我确实要鸣一下不平,至少我真的见过几个非常有才气的年轻创作者,他们的想法不亚于年轻时的诺兰、大卫芬奇等创作型导演,只是,一部片子的投资动辄几千万,谁也不敢砸在一个年轻人身上,大家都想稳妥地挣点快钱。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类型的片子在国内没有文化沃土,比如你要是让黄种人演一个《蝙蝠侠》或《I Robot》,一张口就是“你吃了吗?”,观众谁也不会买账。但我相信有一天,这些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有想法的年轻人成为影视界的中流砥柱时,情况一定会改观。另外多班门弄斧几句,其实,国内影视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工业化制作的欠缺,也就是制片人制度的缺失,虽然几大电影公司已经在努力往这个方向迈进,几个资深大佬紧紧把控影片的质量,但更多的影视作品仍然依靠电影行业外的资金来支撑,挣点钱就走的投机行为,不可能用心去打动观众。至于许多人抱怨说的审&&查&&制&&度,我也全力支持,但这并不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借口,像《当幸福来敲门》和《大鱼》这种片子,我相信审片子的老头老太太们再龟毛,你也触碰不到他们敏感的神经。再说了,人家伊朗都拍出《一次别离》了,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另外,我还需要说一下剧本一般的写作流程是怎么进行的。刚才说敲定故事后,出大纲,资方满意后,怎么也得给定金了,然后再写分集大纲,就是每一集故事的大事件纲要,资方满意了就该结第一期款了。紧接着写分场大纲,就是每一场戏要讲什么的纲要,一般一集至少分出二三十大场,这期间一般会结二三款,最后就是文学剧本,写台词了,前三集或前五集一结,后边根据集数不同,每十到十五集结一次,开机拍摄后,有的编剧还要继续担任跟组编剧,在片场根据导演和演员的要求临时做修改。说到这一步,就牵涉到一个片场改戏的问题,是近几年编剧与导演和演员经常出现矛盾冲突的地方,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网上了解。电影的写作流程跟电视剧依然有差别,没有分集这一说,也很少有跟组编剧这种情况,电影剧本重写几十稿很正常,但终稿出来,除了个别大导演,很少再作变动。通过以上的描述,应该大体能推测出影视作品总出现不圆其说的许多原因了吧?有些是出在编剧身上,光想着挣钱啊,或者自己写前几集剩下的交给枪手啊,几个人共同完成不好好通稿,最后漏洞百出啊等等。出在制片方呢,道理还是差不多,比如开掉原编剧再找一批来修改啊,或者片场大牌演员乱改剧本啊等等。但电影这事儿还漏洞百出的话,只能说他们就想扎点钱,所有参与人员都不认真,都在对付。我不相信一个认真又真诚的剧本在重写三十次之后(这种情况一般制片人和导演都直接参与创作或讨论),到最后成片还出现大的疏漏,都这么认真还出现大漏洞,那真的只能怪导演水平和制片人的把控了。对了,再说个小常识,在整个电影(不是电视剧)创作的所有环节中,在有一个好剧本的前提下,导演是最容易减分的一个环节,导演水平的高低会导致两种情况,高,则能超越原剧本,甚至把一个烂剧本拍成好片子,低,则会把好剧本拍砸。所以,总结为一点,整个创作与拍摄过程是由许多部门来共同完成的,哪个环节有掉链子的,都会毁掉整部片子,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决定影片生死的制片方、导演和编剧这三方里经常会出现滥竽充数和水平低下的人了,出一个,这片子就容易不伦不类。
为什么大家看到一个电影/电视剧的剧情写崩,都去质疑编剧的问题?你们看到新闻联播的时候,会认为是记者/编辑的问题么?当然,还有大量的人认为新闻联播没问题呢。
只说电影,不了解电视剧。我想有几个问题在里面1 编剧的水平问题,这应该是主要问题,编剧不是把一堆有意思的桥段连起来写出来那么简单,剧本有其本身的整体性在里面 有些编剧有时会有为了大局 敷衍小细节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中等水平的中国电影里,不仅中国有美国电影也有很多这种情况。 而另一些编剧就是彻底的自暴自弃了。2 投资商的问题,一种是有的投资商会有各种各样无厘头的要求,这点不用多说,网上各种剧里面已经有很多吐槽的剧情了。不过这种情况在前几年比较普遍,《疯狂石头》红后不久出现大量号称黑色无厘头的垃圾影像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另一种情况就是《富春山居图》这样,藐视剧本作用只注重明星、炒作的。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不成熟,一切都还在摸爬滚打中。再说了,剧情符合逻辑和观众是否愿意掏钱进电影院在国内还没有直接必然联系。《富春山居图》《小时代》这样的电影票房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的。3 导演问题 国内真正有水平的导演太少了,很有可能一个导演拿到投资,拿到合格的剧本,但是因为本身水平问题的原因,无法把剧本原本的意思表现出来,最终拍的不伦不类,这样的例子我猜未来会有《三体》。4 审查问题,你等等,我先去收个快递。
非常理解观众看完影视剧之后觉得“这他妈也算剧本?”、“什么猪脑子写出这些东西?”、“我都比他们写的好”……我也经常会有同样的观感,但是创作这个东西确实有一定难度,可能在几个桥段上面,这部戏做的不好,轻易就可以有比他更好的处理方法。编剧毕竟只是1个,最多几个人,有自己的局限,但是他的整体剧作能力还是有的。好莱坞有一句话,大意是:没错,我们的银幕上充斥着低劣、无聊、毫无想象力和创新的二手故事和荒唐剧情。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你能看到的这些就是这个行业的最高水平。同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也是我们这个国家本行业的最高水平。
上面很多老师给出了专业回答,我还想补充一点不够专业但也是事实的原因。不说电影市场,只说我略知一二的电视剧市场。不知道题主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疑惑,为什么国产电视剧都烂成那样了,题材老套但逻辑跳脱,场景服装都经常把人拉回上世纪的中国,演员无论长相还是演技都不堪入目,还是源源不断地有大把新片播出。
我只能说,这些片子其实是适应中国观众的平均欣赏水平的。注意我说的是平均,知乎上当然有很多人可能好几年没看过国产电视剧了,但你还是不能否认对我们的阿姨辈妈妈辈奶奶辈来说,国产电视剧就是她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甚至连年轻人当中,也有很多人认为国产电视剧要优于韩剧日剧美剧英剧。而且这些人甚至并不占少数。
我并不是说更喜欢国产电视剧的人就欣赏水平低下,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欣赏水平低下的人比例更大。这个区别请各位自己感受一下。然后,问题的关键来了——操纵着电视剧市场的,可能正是这些欣赏水平不那么高级的人。如今中国电影市场都被商业操纵和抢占了,你还指望有多少电视剧是为艺术而生的呢?
而实际上,你在电视剧片头看到的那些编剧,有哪些是这个作品真正的创造者?
你指望一集40分钟的剧本拿1000块钱的普通学生创造出多么具有艺术造诣的东西?他们能投入的成本很有限,而且这些普通学生,绝大多数可不是「在知乎上混得好」的那种学生,短期内创作水平、审美水平提高到什么程度是很不现实的。
更何况,他们通常只是别人的傀儡罢了,那些给他们发工资的自大无比的、庸俗的、早在酒场上把脑子喝烂了的中年啤酒肚老男人们可不管执笔的学生心里有什么艺术抱负。当抢手的学生动笔之前可没什么协议保障,如果不能按照老板的审美创作,三四天的夜可就白熬了呦亲!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回答再多的文字,都不如花一个多小时看看三谷幸喜的《爆肚风云》~
因为构造一个想象的世界是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真正的高手是很少的,而且即使是真正的高手有不一定能保证每部都好。
现在的电影太商业化了,除了票房就是票房,这倒是无可厚非,但您好歹弄点对得起票房的东西啊,现在各种3D各种特效,看花我们的眼球,带看完以后完全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您好歹把剧情好好收拾收拾,把主题思想好好整理整理,今年的《无人区》和《私人订制》感觉还不错。很怀念以前的一些看电影,年前还看了一遍《黄河绝恋》,宁静现在壶口瀑布边上的镜头,感觉现在的特效也做不出来的。
“起点、纵横就有很多编故事强,文章注水多赚钱还能住的很有趣的强人,为什么不找他们提供帮助呢?”能给多少钱?人家随便爆发一个高潮就能挣几百万上千万打赏,谁跟你瞎掺乎?网文作者为什么聚集了那么多有趣的强人?因为钱多啊。
写大纲的编剧知道,写初稿的编剧不知道;写初稿的编剧知道,改二稿的编剧不知道;……编剧知道,策划不知道;策划知道,制片不知道;制片知道,投资不知道……导演知道,明星不知道;明星知道,跟场编剧不知道……七只手八只脚二十四个脑袋来做一个菜,最后做出来的味道谁爱吃谁不爱吃,真说不准。
编剧我不算,作为一个枪手,我说说吧:1 引用 的话,导演不知道要什么。这个是最要命的。开创作会去了,老板说“这个片子的要求是要精彩!要有创意!”底下人就懵了。你敢不敢直接诉我你想学哪个片子了,让我直接抄去呢?2 宫斗。官僚作风不是机关独有,而是入中国人的骨髓。导演不信任编剧,怕时间长了项目的走向自己控制不了了。那好,我再找个一个听我话的编剧。两个编剧各种斗法,最后非死即伤。再有,电视剧剧本流水线化操作,一个片子你拿123,我拿456,他拿789。最后写完了前后对不上。本来就是草台班子,写手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各种勾心斗角。自古以来文人就跟“穷酸”二字脱不开关系,想要精诚团结,忒难了。3 拖欠稿费,能拿全款的极少。一般刚出道的写手能拿个订金就不错了。老板付稿费是分阶段付的,编剧写着写着,稿费断了,自然就开始糊弄了。4 层层转包。这个又是一个有XX特色的东西了。拿活发活的挣钱,干活的挣得很少。靠当写手只能挣个零花钱,所以写手们又有多少时间能花在剧本上呢?附:当年写完第一部片子,自己逛夜市,发现地摊上有盗版的,欣喜若狂,一下买了好几套送给朋友。完全没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盗窃了的气愤,原因很简单——稿费花完了,正版碟,我买不起。
客观的说,在国内,所有和文化、艺术有瓜葛的产业(电影、文学、建筑、音乐),都是如此。其中电影属于代表性行业了,首先是因为影视产业的经济效益突飞猛进,然后是因为电影综合了视觉、音乐、文学等多个艺术种类。在生产过程中,出资的、掌权的、执行的、监督的,各路神仙都想插一脚捞一笔的。而真正的创造者(创作者)往往都只是前者们的工具而已。一本书、一部电影好不好的,用现实的标准只是版数、票房还有能售卖的媒体吹捧,而真正能够评价并且认证其艺术价值的,是时间。10年后30年后50年后100年后,还有没有人来欣赏?这一切,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看国产电影电视剧是为了欣赏么?不是,只是无聊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视剧创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