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一瓶马油 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知道 怎么用 使用方法都是韩文 我可以把它当润肤露用吗?

大潘-DSLRbar的喜欢 | LOFTER(乐乎)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大潘-DSLRbar 的喜欢
转载自来源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ceb66_24a96e8',userId:4146738,blogListLength:30};水什么答案也不知道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水什么答案也不知道
《水知道答案》是本怎样的书?水能感知人们的感情吗?
一位名为江本胜的日本人自1999年发表了一系列书籍来阐明他的观点。其中,《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尤其有名,不仅风靡日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很流行。在书中,江本胜提出,水不仅自己有喜怒哀乐,而且还能感知人类的感情。因为书中包含了许多漂亮的水结晶图片,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有意思的是,在中国,这本书被当成了一本科普读物。而在西方,大家仅仅把它看作一本图片集罢了。那么,这本书中的内容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江本胜其人
江本胜本科毕业于横滨市立大学,专业是国际关系。1992年,他从印度的国际开放大学获得了替代医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at the Op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or Alternative Medicine.)。替代医学是指那些不被科学界承认的医学理论和技术,而隶属于印度替代医学委员会(Indian Board of Alternative Medicien)的国际开放大学正是一所专门颁发替代医学“学位”的学校。只要通过互联网交上几百美元,不用上课也不用考试,就可以获得一个医学博士或是哲学博士的学位。根据夏威夷大学的Gary Greenberg考证,江本胜的博士学位就是用350美元买到的。有媒体报道称,“太医”刘鸿章之子刘浡也是在这个学校获得的学位。
荒谬的发现
江本胜最大的发现就是水可以产生和人类相似的感情。他在书中写道,如果在瓶装水外面贴上日文“感谢”的标签,瓶子里的水就会结出漂亮的晶体。而且把日文的“感谢”换成中文,英文,德文,法文,韩文以及意大利文,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看到这里,这本书的大部分读者都应该感到羞愧才是。一团既没有感光细胞也没有语言中枢的水分子居然能看到并理解七国语言,实在不能不让人觉得肃然起敬。我沮丧地想,为什么很多人的身体70%是水,但却只知道“雅蔑蝶”呢?是不是他们脑子里的水分子不如江本胜实验室里的水分子聪明呢?
贴上不同标签以后水结晶的形状
水不仅能看懂和情感有关的词汇,还能识别历史人名。当江本胜在水容器上贴上希特勒的标签的时候,水会呈现出和“杀死你”类似的结晶;与此相反的是,当水看到特蕾莎修女的名字的时候,则会结出与“爱和感谢”相似的图案。看来水不仅可以认字,还学过现代史。也许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特蕾莎修女,水分子比他们都强。台湾作家洪志鹏曾经这样讽刺江本胜的研究:“接下来如果拿饭岛爱或小泽圆的照片来试试,搞不好水看了一阵子之后就会直接从瓶口射出来。”
江本博士不仅认为水分子能识文断字,还发现水能辨别不同种类的音乐。在播放了贝多芬的交响乐以后,水分子能结成美丽工整的晶体,不过,如果强迫让它们去“听”摇滚乐,它们就会结出难看的晶体以示抗议。
听过不同音乐的水
这个发现也很惊人,因为问候和辱骂之间的界限相当清楚,而判断音乐是否美好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个体的主观感受。看起来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亿年的水分子和在地球上存在了68年的江本胜一样认为摇滚乐是年轻人的靡靡之音,不过,当天上的雪花开始从云层中结晶出来的时候,经历了冬日的惊雷和凄厉的狂风,为什么还能形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形状呢?
晶体因何而成
雪花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过,科学家们也并非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Kenneth Lebbrecht就是研究水结晶的专家。他发现,水分子可以形成六角形的晶格结构,这些六角体有两个六角形的面和六个正方形的面。
水分子可以通过有规律地排列形成晶体,有图中红色的点代表氧原子
如果晶体向两个六角形的面的方向生长,就会变成一个柱状晶体;而如果向六个正方形面的方向生长,则会形成一个片状的六边形晶体。
晶体的生长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晶体的最终形状
在此基础上,片状或柱状晶体还能长成更加复杂的结构,最终形成各式各样的雪花。
雪花的形成过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雪花形状的区别呢?Kenneth Lebbrecht发现,温度和湿度是决定雪花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如果结晶温度在-5℃到-10℃之间,晶体更容易形成柱状或是针状的结构。而在-15℃左右的情况下,水气倾向于结成片状的雪花。至于雪花的复杂程度,则和湿度有关。湿度越小,雪花的形状就越简单。
雪花的形状和温度以及湿度有关
根据这些发现,Kenneth Lebbrecht甚至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人为设定的条件来设计不同形状的雪花。
“重大发现”不该如此“低调”
江本胜直到今天也没有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所以我们不知道江本胜研究方法的细节。不过,发表论文,接受同行评议,才是科学家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正确做法。不愿意接受检验的“研究”连错误都谈不上。为什么江本胜会得出《水知道答案》中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江本胜有选择地挑出了他想要的图片。Lebbrecht认为,这很可能是“选择性研究”的结果:在播完了贝多芬的交响乐以后,从数百个晶体里选出了一些漂亮的晶体放在书里;在让水“听”完摇滚之后,则选择一些难看的晶体。这样一来,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结论。
江本胜自己在采访中承认,在他的研究过程中,没有使用双盲的方法。所以,研究人员可能因为无意识地选择数据而影响研究结果。江本胜认为,实验员心里的想法也会影响水结晶的形状,所以他总是选择那些更希望研究成功的人,而非技术娴熟的人来做实验,这就相当于把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危害放大了。
事实上,如果江本胜对自己的结果有点起码的信心,他就不会如此羞涩。如果他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确凿的证据,写成论文发表,并且经过科学界的检验,那么他获得的好处,将远比卖几本书大得多。以揭穿各种伪科学而闻名的魔术师詹姆斯o兰迪曾经公开宣布,如果江本胜可以在控制合理的双盲实验中证明他的理论,就给他100万美金,不过江本胜从未公开回应。
谎言的背后是经济利益
有些人认为,“即使这是一个谎言,也是温情的”,“至少这本书教会了我们爱和感激”。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同样认为语文课本中那些编造的虚假的事实也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不过可惜这种看法的前提就站不住脚,江本胜宣传自己的“研究结果”有着明确的商业目的。他的公司正在出售一种“高能水”,这种水号称有着最完美的晶体结构,还可以延缓衰老,治愈疾病。这样的水自然价格不菲,一瓶227克(8盎司)的“高能水”的价格是35美元。 为了让自己得利,通过谎言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怎样的“爱”。不过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十分肯定,爱与感激是那么得美好,所以传播它们并不需要建立在虚假的事实之上。我们还相信,求实和理性同样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通过谎言虚幻出的美只要轻轻一扎就会烟消云散。
Update: 《水知道答案》里不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内容影响不小,催生了《南方都市报》 报道的“三碗米饭”实验。科学实验应该怎么做,科学实验的规范有哪些,请看
了解更多:
参考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
《康熙来了集真的会有人买这些东西,
科学松鼠会其实还是有很多偏激的地方,作为一个学者傲慢是最严重的问题。尼采有过骆驼、狮子、孩子的比喻。狮子反对一味接受的骆驼的同时也应该看清自身的局限。可悲的是,很多人其实是骆驼却自以为自己是狮子,像红卫兵一样喊口号打倒伪科学,这样那样的知识不过是概念而已,错认这些概念是人生的追求,不过是一种病态罢了。科学不是真理,对科学的信仰不过也是变相的迷信罢了。
那些信仰科学的人,你们真以为你们什么都懂了?不过是盲目的自大罢了。毕竟这世上看得见的只是少数,更多的看不见隐藏在可见之下。了解无数的公式跟了解真相没有任何关系。一棵树进行的那些生理生化反应并能代表那一棵树。
引用葡萄老妖的回应:那些信仰科学的人,你们真以为你们什么都懂了?不过是盲目的自大罢了。毕竟这世上看得见的只是少数,更多的看不见隐藏在可见之下。了解无数的公式跟了解真相没有任何关系。一棵树进行的那些生理生化反应并能代表那一棵树。并不能
看到 高能水,幻灭了。。。
LZ光会说有什么用
人家做过实验的
现在LZ这么早断言。。。怕到时吓得两腿发软的还是LZ你啊。。。。
当江本胜在水容器上贴上希特勒的标签的时候,水会呈现出和“杀死你”类似的结晶话说理论物理学家海特勒的名字也是Heitler 哦~~~~
人总是被一些充满温情却完全没有丝毫推理空间的谎言所欺骗,其实不是不能分辨真假而是不想分辨
的回应:引用葡萄老妖的回应:那些信仰科学的人,你们真以为你们什么都懂了?不过是盲目的自大罢了。毕竟这世上看得见的只是少数,更多的看不见隐藏在可见之下。了解无数的公式跟了解真相没有任何关系。一棵树进行的那些生理生化反应并不能代表那一棵树。+1对科学的热切,诚然是令人深深感佩 但是否真的有一种付之表象的文明,能够让我们更懂得这个世界的真相?作者说“Kenneth Lebbrecht发现,温度和湿度是决定雪花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但是
谁又能肯定,不存在一种未知的能量场,影响甚至主宰着万物之所呈现 —— 我指的并不是飘渺神灵的力量,那也许是某种萦绕在你周围的情绪,你的意念或是愿望 —— 请注意我不是某教派中人,但不影响我思考这些难以验证的东西。至少,作者字里行间的[傲慢场]在我面前激起了二百五十层小小的波浪…相比起来,那个一度埋头制造浪漫晶体的日本人真的可爱的多,
你唯一的错误就是不去做一个艺术家,于是现在走兽和鸟儿都不爱你。每个人都是偏局一隅的望着这一切,如果不是这样,就太没意思了。每个人都在内心里辩证的否定别人的意义,如果不是这样,一定会更有趣。 年少的
你看看,你一直问莫名其妙的问题,于是
心灰意冷的走了,她再也没有回来,她可是我的好朋友呢。
的回应:+1对科学的热切,诚然是令人深深感佩 但是否真的有一种付之表象的文明,能够让我们更懂得这个世界的真相? 作者说“Kenneth Lebbrecht发现,温度和湿度是决定雪花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但是
谁又能肯定,不存在一种未知的能量场,影响甚至主宰着万物之所呈现 —— 我指的并不是飘渺神灵的力量,那也许是某种萦绕在你周围的情绪,你的意念或是愿望 —— 请注意我不是某教派中人,但不影响我思考这些难以验证的东西。至少,作者字里行间的[傲慢场]在我面前激起了二百五十层小小的波浪…相比起来,那个一度埋头制造浪漫晶体的日本人真的可爱的多,
你唯一的错误就是不去做一个艺术家,于是现在走兽和鸟儿都不爱你。每个人都是偏局一隅的望着这一切,如果不是这样,就太没意思了。每个人都在内心里辩证的否定别人的意义,如果不是这样,一定会更有趣。 年少的
你看看,你一直问莫名其妙的问题,于是
心灰意冷的走了,她再也没有回来,她可是我的好朋友呢。
如今的主流思维是平面式的,没有什么深度可言的。他们迫不及待地把古代打上落后迷信的标签,从不主动实践,却相信权威所给予我们的诸多研究成果与数据,更可怕的是,他们天天都念叨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却从没有去实践过。他们从没问过自己:科学是真理么?书本上的语言、脑子里的概念是真相么?他们终日跟随并迷信权威,打着大旗去批判那些不属于“科学”的东西,并错误的把迷信的意义表面化——把某一种特定的行为判定为迷信,比如崇拜宗教领袖等等,却从不知道自己早已陷入了迷信的泥淖中难以自拔。他们虽然把神从神坛上批判下来,科学又成为了他们供养的对象。他们放弃了虚构的人格化神的安全感,转而将自己缺乏安全感而想要获得安全感的欲望投射于“科学”的神坛,以为这样就能够获得安全,这种自我欺骗永远无法使心灵的不安能够得到真正的解决。只能使自己的欲望隐藏得更深,变得更加幽微。
科学精神本身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是问题就出在用它的人身上。就像江本胜的实验一样,非常的不严谨,却自认为严谨。你知道什么?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你却自以为你已明了透彻。你懂科学的道理吗?你从来不懂,你的大脑显现出的一个模型套着的另一个模型就是你的了解么?你简直欺骗自己太深。
深得我心但是 不会吧,楼上你是在说 我? 这... 我什么都不知道,美丽的雪花捕获了我的心,让人注视着不愿离去,可能为此我也甘愿自欺。不过 觉得倒也没什么严重的
的回应:谢谢
深得我心但是 不会吧,楼上你是在说 我? 这... 我什么都不知道,美丽的雪花捕获了我的心,让人注视着不愿离去,可能为此我也甘愿自欺。不过 觉得倒也没什么严重的那个你没特指啦~
话说这位同学学文还是学理呀~据我目测,你平时应该比较喜欢看心灵一类的书吧。
话说这位同学学文还是学理呀~据我目测,你平时应该比较喜欢看心灵一类的书吧。哈哈算是学理吧,因为总是用到代码,不过也可以说是 学艺术的...心灵 嗯 可能,如果我读的那些算的话,我喜欢黑塞 还有你提到的那位尼采:)还有“风之影”那类小说 据我目测呢,你会喜欢哲学一类的书吧另外你可以告诉我胡小松是谁吗,他也许是 我的高中同学..
的回应:哈哈算是学理吧,因为总是用到代码,不过也可以说是 学艺术的...心灵 嗯 可能,如果我读的那些算的话,我喜欢黑塞 还有你提到的那位尼采:)还有“风之影”那类小说 据我目测呢,你会喜欢哲学一类的书吧另外你可以告诉我胡小松是谁吗,他也许是 我的高中同学..胡小松是一个教授···= =··50岁了···目测你应该不是一个大叔,所以他也应该不是你同学~叫叉小松的人很多的说~我的确是挺喜欢哲学的。但是看的所谓正统哲学的书比较少。尼采的就喜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些正统哲学的书我感觉干巴巴的,太过束缚于思想的圈圈,总提不起兴趣来看。(可能是因为我看得比较少的缘故)看得比较多的就是各种被批判的非主流书:包括心理学之类的伪科学(当然与之交接的神经生物学不算在内)、宗教学之类的封建迷信,还有在果壳网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中医类别的书(我觉得看看这类书是很利于我们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总之一句话,我是脑残非主流,虽不支持伪科学,也不反对它。
去年我问过浙大的一个化学系教授关于这本书的问题,他问我什么态度,我就是觉得很神奇。后来他也很保留态度地说了些什么美只是人类的主观感受blabla的。原来是经济利益在作祟啊。。
朋友推荐,于是我买了(杯具)。当作画册看看还是不错的...= =PS.画册里最漂亮的结晶图确实是某某泉水的,而且一页纸只有一张图。再者,泥轰人民确实很重视食疗一类的。所以,此书的商业回报一定是比较丰厚的。哎,伪科学和金钱挂钩的还真多。
的回应:人身攻击谬误:针对或提出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此乃犯了人身攻击谬误。此即所谓“对人不对事”或“因人废言”。虽然本篇没有明确点出以江本胜的劣迹作为依据去批判其论点,但依文章段落顺序,读者可以默认本文存在此逻辑。建议如果要介绍其生平,可放在文末。依时间顺序还不成了O(∩_∩)O哈!?赵薇曾在纽约街头穿过日本军旗服,也没见多少大陆人再也不看她的电影~\(≧▽≦)/~啦啦啦?周鸿祎曾做世上最大的流氓软件3721和雅虎助手,也没见现在没人用360O(∩_∩)O哈!?逻辑都是浮云
大陆现在是酱紫吗(⊙_⊙)?引用
的回应:第一,有前科不等于不能相信;但是,对于其证词的考虑应该特别谨慎。第二,作证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特别是在有不同证词的情况下,应该比较不同证词之间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第三,在科学领域,有造假前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几乎等于终身禁入。实际上,其他一些领域同样存在此规定,例如,新药报批领域,一旦发现伪造数据、文件者,五年内不受理该企业的申请,具体从事者五年内不得从事报批业务。而在司法领域,一旦有故意犯罪的前科,终身不得再从事法律职业。
的回应:好伤心,我被这本书骗了7年!!!好\(^o^)/~悲惨。。
的回应:虽然水不一定真的知道答案,不过这个说法真的很童话。不过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十分肯定,爱与感激是那么得美好,所以传播它们并不需要建立在虚假的事实之上。不过作为读者的我十分肯定,童话是那么的美好\(^o^)/~,所以讲述和描写它们并不需要建立在虚假的事实之上。(神马?_?你说童话本身就是虚构的?可那本书是为所谓“高能量水”做铺垫!)
的回应:第一部分“江本胜其人”,如果是我的话,会在段末补这么一句:“以上介绍了江本胜‘博士’头衔的来历,我们并不是想批评他‘买博士’这件事本身。如果他把买来的文凭摆在家里自己欣赏,那只是他个人的情怀,别人不便干涉。但是事实证明,江本胜这个‘博士’买来是有目的的。在《水知道答案》这套书的宣传过程中,博士头衔成了江本胜和他的支持者们自我标榜、提升自己可信度的工具。相当一部分读者正是怀着‘博士说的话想必总有一定道理’的心态,被这本书所迷惑。现在我们抛开作者本人的背景,就事论事,看看这本书宣扬的道理究竟有没有科学根据。”(⊙o⊙)嗯(⊙o⊙)嗯,有道理!
的回应:我觉得你搞错了一点,我们是在粉碎一项特定的谣言,而不是在抓学术造假。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发生了某项犯罪事件,我们首先怀疑的很可能是某些有前科、有动机的人;但是如果我们等到我们想证明这个人是犯罪者,我们就需要切实的证据,不仅因为前科和动机不足以构成证据,还会影响你的判断。换到学术界来说,如果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人在学术造假,那么因为江本胜不靠谱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江本胜的文章有造假;但是如果说我们要粉碎江本胜的谣言,关于他的身份什么的问题只会影响你的判断。以下是某B2C这本书的作者简介,只说是“博士”,但木有说是野鸡大学的博士,你能说这个“博士”头衔木有影响群众的购买意愿吗(⊙_⊙)?作者简介作者:(日本)江本胜 译者:(日本)猿渡静子江本胜,著名作家、医学博士。1943年生于日本横滨,IHM研究所所长,IHM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自1994年起,开始在冷冻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长时拍摄和观察水结晶,逐渐发现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2001年,将122幅风姿各异的罕见的水结晶照片结集成册,公开出版。图书面市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唤起了人们对“爱”与“感激”的珍惜与赞美。另外,就是在科学家获奖时,不也要有他们的简介么?这只不过是个简介,用得着那么紧张吗(⊙_⊙)?再说证伪是早就证伪了,就算不说这简介,一样被证伪。如果你那么说作者,那我也可以说,证伪跟这简介有神马关系?因为他是野鸡博士就得去证伪,因为他是斯坦福的博士就不用去证伪?谣言粉碎机,如果他说的不是谣言,粉碎机也就压根儿不会写他,那他的野鸡博士更不会引起人们的讨论了。只许野鸡造假,不许粉碎机介绍?
的回应:确实,我只针对“江本胜的博士资质”这一论据的强度提出质疑。如果拟老不在回复里解释“江的支持者用其博士资质来证明其科研水平”,那我根本都不知道“江本胜的假博士”和他的研究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即如果直接看文章的结构,我会认为后文所述“江本胜的研究很荒谬”的原因是“他的博士是买来的”,于是这之中就暗含了一个隐藏的推理——“所有买来的博士做的研究都是荒谬的”。因此,我质疑的只是这条推理的合理性。因为文章中没有明确点出江本胜自吹自擂自己是“博士”所以自己的研究“经得住考验”。虽然人身攻击谬误在对方品行与其行为有绝对关系时可以不成立,但我在文章中看不到一个“绝对关系”的论断。所以,我可以质疑这个论据的强度。至于文章的主要论点,我完全同意,并且,我对文章为了加强生动性而使用的讽刺手法等没有任何异议。 学数学把大脑学死了么……野鸡博士,你就不能当介绍看么》??
的回应:让我想起有神论。。。和法论功。。。。。同(ˇ_ˇ) 想~到后者的路过
的回应:引用自这里:研究神学佛学的总有一大堆木有出处的故事可以讲
的回应:这本书目前已经出到3啦!我们总经理大力推荐和宣导,借此告诉大家爱和感恩、和谐生活神马的…话说我要不要把粉碎机的结论转达他?(⊙o⊙)?!当然要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是我不会轻易放过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