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超级计算机都可不可以不嫁人准确预测未来的很多事情,而易经却可以,真正的易经这本书好像埋在秦始皇的墓里

  本人借贵地发表一些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柯易 拜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一部天地书---请爱好者解读    无极本无形,无体无性命;无形体性命,必会得长生;    无极元无极,元元相依存;盈亏不可见,浑然不可分。    /%BF%C2%D2%D7%B4%F3%B5%C0      无极生太极,因元重分聚;变化皆为用,元乃太极体;    太有无来生,元秉无极性;充盈宇宙间,无体亦无形;    万物有性命,唯元可长生;太极常动变,道始见初形。    /%BF%C2%D2%D7%B4%F3%B5%C0      太极生两仪,阴阳两相依;阳在阴不熄,阴在阳不离;    存非存相交,在不在共立;阴阳本同体,成道渐相离;    阳道示以显,阴道示以隐;相搏亦相交,相离亦相应。    /%BF%C2%D2%D7%B4%F3%B5%C0      两仪生四象,四象并无奇;阴阳覆阴阳,道于其中立;    阳覆阳之上,太阳资始昌;阳覆阴之上,此乃为少阳;    阴覆阴之上,太阴资生广;阴覆阳之上,少阴得道象;    四象既已定,三态依道法;太阳意生发,太阴言消杀;    少阴与少阳,同体合一家;阴阳合而和,并举生与杀。    /%BF%C2%D2%D7%B4%F3%B5%C0      四象生八卦,八卦得道理;阴阳复又复,三代成物基。    八卦言八类,成物与天地;三态同四象,道同意可比。    八卦示八象,遐迩天地际;气候已大成,万物示生机。    八卦生八象,八象明卦意;时位若生变,八象亦相续;    八卦难穷尽,六四卦为继;析之一为万,万物可类比。    时维既已定,万物亦可依;命皆万物用,性形万物体。    时维度性命,万物有始毙;周而复有始,万物在更替;    道规已成形,万物遵循律;若溯其源头,终究归无极。    /%BF%C2%D2%D7%B4%F3%B5%C0      万物各有体,其用亦差兮,八卦不可尽,重重往来析;    相重加相重,已然无止境;而物可类聚,六四已足矣。    众卦示众象,众象可详细;意象与言数,易解万物律。    乾坤老阴阳,定位立天地;艮兑示山泽,离分亦通气;    水火不相射,示象之坎离;震巽示雷风,相薄也相息。    四象比四时,四时得道象;往来定次序,命亦度短长;    春夏与秋冬,四时之明象。春应万物生,夏来万物长;    秋主万物收,冬临万物藏;周循天地间,始终万物忙。    四象比四维,四维得道规;前后定其序,左右定其位;    东西与南北,四维之明规;东主万物生,南出万物长 。    西边日去收,北方万物藏;周循天地间,始终万物忙。    /%BF%C2%D2%D7%B4%F3%B5%C0      不易无极元,唯变是规律;乾道清上扬,类象变不拘;    坤道厚载物,下凝右旋聚;道规生万物,充盈于天地;    大千世界丰,三千亦同理;万物有性命,八卦同可逆;    时维皆可去,阴阳亦相抵;太极元可静,终可归无极。  
  论易经与万物公式  宇宙整体论一    柯易       摘要:    “易经”是我们中华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它语言深奥,表意抽象,一直以来没有被正确的、完全的解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易经到底是什么?易经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们该怎样解析和应用易经?等等这些问题还没有真正完备的答案。    笔者是一名易经爱好者,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    一、“易经八卦”的确象有些科学家所描述的那样,是一道“万物公式”。它极为抽象而有详尽的表述了宇宙太空,天地万物的构成、生长、变化、乃致消亡的规律。一切天体、万物的本源和变化规律都不能逃脱这个“公式”。    二、易学中“易经八卦”公式已经涵盖或渗透到我们人类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如哲学、医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军事学、预测等领域。    本系列论文将利用“易学”理论并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来解读宇宙、太空、天地乃至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      Obstract:     &Yi& is a great culture heritage of china. She has not been unscrambled correctly and extended to more field because the launguage is very abstruseness and abstract.    
I studied and researched &Yi& nearly ten years and found:    
First, “Yi and BaGua”is a “universe formula”. She told us the regularity of forming, growth, changing and death of everything (including universe, firmament, heaven and earth, and everything on earth). The fountainhead and regularity of change of all globes can not escap from this formula.    
Second, The “BaGua”of “Yi” had penetrated lots of field of science research. For instance: philosophy, medicine research, mathematics, physics,biology and so on.    
The serial disquisitions will give the fountainhead and regularity of change for universe by using “Yi ”theory combined with current universe physics knowledge.    
    关键词:无极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阴阳      千百年来,无数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一些“神秘”的课题,即:我们从哪里来?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太空、天地、万物又将进行怎样的发展和继续?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深对宇宙的观测,并得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我们对宇宙的各种猜想,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宇宙理论,比如说:宇宙永恒态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气泡理论、宇宙暴胀理论、宇宙循环理论、超弦理论等等。但是这些研究都仅从局部的角度解释了宇宙和太空,仅仅体现了宇宙存在的某个特征和现象。就象《盲人摸象》故事一样,摸到象腿,就以为大象是树干,摸到象耳朵,就以为大象是扇子……。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理论或者假说能统一这些理论,完整地阐述宇宙、太空的本源和其中所存在的规律,更不用说演示整个宇宙包括太空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了。/%BF%C2%D2%D7%B4%F3%B5%C0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研究易学,发现中国的“易经”就是一道“万物公式”或者说“万物定理”,从整体上,已经对宇宙、太空、天地、万物的形成变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们人类目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只不过是对“易经”阐述进行证明而已。而实际上我们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和工具对易学进行剖析、研究和总结。然后将易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同时还可以利用易学知识告诫人类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极大限度地延长我们人类文明存续的时空(因为根据易学观点,人类存在只是地球时空体系中一段事件而已)。      一、易与天地准    孔子在《系辞》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易经是根据天地的运行特点而总结出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一部巨作,所以能普遍地包含天地万物产生、存在乃至消亡的至高道理。    周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子和老子的这两段论述虽然语言表述很简单,却高度概括地总结了物质产生的过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首先,这两段话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来源“无”,因为不论是“无极”还是“道”,它们明显的特征是“无”。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其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与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不同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从一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宇宙变化过程。第三,周子利用易学告诉了我们后人这种演化的规律,“有”产生于“无”;太极“有”又分化为“阴阳”两种能量,阴阳能量和无极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阴阳粒子;阴阳粒子继续相互作用产生了高阶粒子---四象和八卦;八卦作为基本粒子构成了物质粒子和物质,从而形成了天地、万物、生命乃至我们人类。第四,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非生物,其进化和变化的过程都必然遵从这个规律。    我们古之先圣们凭借他们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感悟能力已经总结了宇宙演化的规律,并清晰地告诉我们这种规律,而我们后辈却完全抛弃了先人的成果,另起炉灶,仅仅靠所谓的高科技观测手段加上眼睛和耳朵重新去总结这种规律。这是对易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先人成果的巨大漠视。下面我们从易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来证明一下易经这个“万物公式”正确性。/%BF%C2%D2%D7%B4%F3%B5%C0    
易学与二进制    孔子在《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为之道”。按我们现代语言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自然界中存在着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能量,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础,存在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基本的阴阳能量所构成。    我们都知道二进制数,二进制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发明,并让计算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工具。二进制的实质是通过两个数字“0”和“1”来描述事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许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虚拟地描述现实中存在的事件,并能通过给定的条件和参数模拟事件变化的规律。二进制的计算机几乎是万能的,能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完美复制,并且还能根据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模拟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各种实验。但是,不论计算机能给我们如何多变、如何完美、如何复杂的画面,其本源只是简单的“0”和“1”。“0”和“1”在计算机中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再组合,模拟出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    在易学中,我们前辈圣贤们都毫不怀疑地肯定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他们不断地使用阴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这里我们来利用二进制对阴阳概念进行置换,用“阴”来表示“0”,用“阳”来表示“1”,数的二进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阴”和“阳”,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那么同样是二进制,同样是阴阳,既然二进制的“0”和“1”通过计算机里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纷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阴阳为什么不能形成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呢?当然能,因为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阴阳两种能量就是计算机世界中虚拟的二进制。所以说自然界中“阴阳”能量就像电脑中的“二进制”一样,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万有”世界。区别在于自然界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两种“阴阳”能量存在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并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计算机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来运行,不能体现现实世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中“阴”和“阳”的全部特征和规律。    在《易经》里,我们知道所有的“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爻来构成的,易学里的“阴阳爻”不但继承了自然界“阴阳”的符号,同时还复制了自然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规律,并通过阴阳、五行、干支等文字符号以及“卦”的图形符号模拟了阴阳能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虽然它不能象计算机一样形象地、切实地给人们一种感性认识,但它能抽象地通过阴阳的变化规律和朴素的符号来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万有”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所以自然世界的“阴”“阳”作为基础切实地造就了复杂的现实世界,计算机的“0”和“1”形象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一切现象,易学中的“卦”和“阴阳爻”抽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的事件和其变化规律。/%BF%C2%D2%D7%B4%F3%B5%C0    所以孔子说“一阴一阳为之道”。    三、易学与自然科学。    这里我节选《系辞》下传中的一段话: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遤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BF%C2%D2%D7%B4%F3%B5%C0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技不发达古代中国,《易经》就是科技、就是科学、就是真理,人们根据《易经》中描述的“象”和规律来指导日常生产、生活,人们根据《易经》中所描述的“卦”象和“卦”意来发明工具、使用工具以提高人类的生产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通过这种方式将《易经》真实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古代乃至现代的中国人还在应用干支计时的方法,来准确地描述寒暑相易、四时变化,从而指导生产和生活。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干支是大挠氏根据五行而发明的,他不但以五行作为蓝本,而且还参考了天地的气(应该为“炁”)机,从而发明了干支。“炁”在中国古代很多地方用到,用来表示一种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真实感知到的一种“存在”,祖先称之为“炁”。易学里也经常用到这个词,如周子在《太极图说》中说:“(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其实“炁”就是现代科学中描述的能量。不论是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还是周子的阴阳二气交感,都是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能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作用的结果是生成万物。    
所以《易经》或者说易学其雏形出现以后,首先被应用于自然科学,是人类用以了解自然、使用自然、驾驭自然地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后来科技发展的经济型取向不断趋强,让科学研究主要注重实用性,功利性,物质本源的研究就归属了哲学的范畴。所以易学就从逐渐走出自然科学,跨入哲学狭小的华贵殿堂。而在民间这种至高的道被仅仅作为用来算命、占卜的工具---可惜。/%BF%C2%D2%D7%B4%F3%B5%C0    
  四、易学与哲学    《易经》中提到的阴阳理论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首先,阴阳是同一的。太极生两仪,所以其“体”是相同的,都来源于太极,之所以阴阳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是因为其“用”不同而已;阴阳相互依存,如果没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产生,阴是阳存在的肯定,阳是对阴存在的肯定。所以说阴阳是同一的。    其次,阴阳双方又是相互斗争的相互否定的,因为阴是非阳,阳是非阴。    最后,阴阳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阴阳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是太极统一体内部的阴阳斗争,在阴阳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易学总结宇宙中的规律是“变”和“变的规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说明了“变”是从“量”的积累开始的,无极会变,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转化为太极;太极还继续变,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产生阴阳;阴阳还在变,然后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到了八卦,变的规律又发生了变化,以前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但是八卦产生以后,八卦就成了基本单位相互作用而产生64卦。这表明“变”的开始是“量”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而“质”变就会产生新的事物继续量变。变化就是这样在质量互变的规律中不断螺旋式上升。    易经中说两仪生四象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如果我们用正负作为符号来表示,太阳为正、太阴为负,而少阳和少阴正负中和。这就是老子说的“3生万物”,任何事物都具备三种态,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前、中、后,物体具有上、中、下。所以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合”,唯物辩证法提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没有逃脱易学的范畴。    这里仅仅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角度为易学的哲学形态提供一个论据,如果我们将易学延伸到其他哲学理论和领域,我们照样会发现这些哲学似乎都能在易学里找到归宿和根源。    五、易经与医学。/%BF%C2%D2%D7%B4%F3%B5%C0    《庄子.天下》中说“易以道阴阳”。阴阳五行是易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的基础。中医强调人体整体性,然后将整体分为对立统一的两个属性---阴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治病的根本是帮助病人调节阴阳使其达到阴阳平衡的过程,如果一个人阴阳平衡了,身体自然会健康。       中医里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阴阳。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这里我们有必要稍微解释一下五行,在中医和易学乃至预测学领域,五行被广泛的应用,表示五种能量(物质)相互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其实五行就是阴阳,是对阴阳能量和作用的细分。两仪生四象使“二”变成了“三”---“阴阳合”三种作用形态,如果我们将“阴阳合”继续作用就会得到太阳、少阳、合、少阴、太阴这五种状态,也就是五行中的火、木、土、金、水,用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来形象地表述五种能量运行方式以及五种运动方式之间还存在的生克制化关系。    而五行相生相克成为中医学调理阴阳平衡的手段。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中医会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方式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实现人体整体的健康。    虽然我们现代人还不能完全理解阴阳能量以及五行的本质,但我们的确能根据这种阴阳五行调和的理论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减少了疾病。有医学家主张抛弃中医,就像我们以前抛弃《易经》和古老的中国文化一样。我但愿这种愚蠢的思想不会变成现实,因为中医理论是所有医学中最好的理论,它研究的内容已经渗透到人体的本源,而西方医学是仅仅从解剖学的角度通过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和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理论。这个理论是不能与中医同日而语的。我们有些医学专家太浮躁,自己不能理解这种高级的知识和理论就认为应该抛弃。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现代易学研究者真正务实地进行易学探索(而不是靠着易学大树,冒名易学大师去算命骗钱),中国医学(包括针灸和筋络学)必将领导世界医学的潮流。    
  六、易学与数学 /%BF%C2%D2%D7%B4%F3%B5%C0    易学里包含的大量数学信息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本文开始我们讨论了二进制,二进制或者说阴阳是易学的基础。易经八卦就是用阴阳两种符合来表示“--”“—”,而这两种符号是构成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的基础,易学中分别用“ ” “ ”、“ ”和“ ”来表示,也是后来构成八卦和64卦的基础。    如果我们结合现代数学知识对这种变化进行阐述的话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A+B)2=AA+BB+AB+BA=A2+B2+2AB 如果换成阴阳符号    (-- + —)2= + + +     (A+B)3=AAA+BBB+AAB+ABA+ABB+BAA+BAB+BBA=A3+B3+3A2B+3AB2 如果我们还是用阴阳代替字母,就会得到下面的等式:    (-- + —)3= + + + + + + +     如果我们将这个公式继续引申我们会得到著名的二项式定理。这也就是阴阳作用生万物的数学公式。    河图和洛书也是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隐藏的数学规律也是博大精深。    
    图1 河图
图2 洛书    河图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其实质是给出了数的5进制,我们祖先还根据河图发明了算盘,成为计算学中的一次伟大革命。河图中给出的数还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有生数和成数,这是易学文化独有的现象。    洛书说: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如果我们将洛书上面的点换成数字,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这个方阵。    4   9   2     3   5   7     8   1   6       公元1514年,德国画家创作了一个奇特的“魔方阵”,各行各列对角线数字之和为34。西方人对这个“魔方阵”无不啧啧称奇。但中国的洛书各行、各列、对角线数字之和为15,早西方“魔方阵”几千年,并且中国的“洛书魔方阵”还隐含着勾股法则,黄金分割等重要数学知识点。    当然河图、洛书不但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她们也是易学的基础,她们的数字和图形中还蕴藏着天地变化的规律(这些将在以后讨论)。    七、易学与宇宙物理学 /%BF%C2%D2%D7%B4%F3%B5%C0    这个话题将在本系列论文重点讨论,这里我们只是简单介绍。    如果要谈易学和宇宙物理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完太极图就一目了然。太极图(图3)主体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这两个主体被黑白两种颜色区别开来,而且黑色部分中有一个白色的点,白色部分中有一个黑色的点,这两个主体被称为“阴阳鱼”。两个“阴阳鱼”用双螺旋结构的方式组成了一个太极图的整体。    我们再来看看图4---太空星云图,我们会发现这个太空星云图与太极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对比图5--—来氏太极图和太空星云图,会发现来氏太极图完全就象是从太空星云图中的提炼出来的、用来描述太空星云结构的抽象化模型。除了这些图形之外,大家还可以看看台风云图,微观世界里的DNA,它们都同样也具有双螺旋结构,似乎我们随时都能见到这种双螺旋结构体。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祖先利用了天文望远镜看到了天体中存在的这种规律吗?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那时还没有这种望远镜。其实如果我们用易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就变得特别简单。因为阴阳能量是用双螺旋的方式相互作用的,而我们太空中的万物都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组成的,任何一个事件都能归结为能量的表达式(后面详细讨论),所以太空中的任何事物,只要是阴阳能量相互作用的事物必然都会遵从这种规律,呈现双螺旋结构。    
  八、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归纳:     第一,二进制数“0”和“1”在计算机世界里可以模拟出现实中的一切“存在”,那么如果现实世界存在“阴阳”两种能量,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作用完全可以形成我们复杂的世界。所以易学中强调“阴阳”二气,化生万物观点,存在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第二,根据易学观点,自然界中“变”和“变化规律”是相对稳定并可以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种(或者一套)统一的理论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    第三,《易经》成书的过程,孔子在《系辞》中多次描述伏羲王观天文、察地理,然后根据天地中的运行规律而画卦。在《系辞》第四章,孔子说伏羲“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另外,伏羲王不但发现了自然界阴阳作用的规律,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形象地找到了代表阴阳相互作用的符号--“阴阳爻”,从而“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我们古之易学先圣们就是这样以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总结着自然界中的规律,然后不断完善易学。    
第四,易学所揭示的规律或者说理论不但适用社会科学领域,它还能广泛地适用于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军事学、预测学以及艺术等居多领域,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对每个学科中的易学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在自己学习和从事的领域利用易学理论进行解释和归纳,你将会发现任何学科的本源规律都能在易学中找到归宿。如果它不是“万物公式”,它能有这样地魔力能广泛地适用于人类生活和研究的居多领域吗?    
总之,《易经》能够全面地揭示自然界中存在的“变”和“变的规律”,构成一套“万物公式”,万物的变化都在遵从这个规律,没有事件能超越这个公式。    既然以上事实和依据能充分地证明《易经》是一道“万物公式”,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认识一下这个“万物公式”。     第一,如果我们用语言来概括地描述这道“万物公式”就是:周子说的“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对这套“万物公式”的一个抽象注解。另外还有一部《天地书》对“万物公式”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注解:    无极本无形,无体无性命;无形体性命,必会得长生;    无极元无极,元元相依存;盈亏不可见,浑然不可分。      无极生太极,因元重分聚;变化皆为用,元乃太极体;    太有无来生,元秉无极性;充盈宇宙间,无体亦无形;    万物有性命,唯元可长生;太极常动变,道始见初形。      太极生两仪,阴阳两相依;阳在阴不熄,阴在阳不离;    存非存相交,在不在共立;阴阳本同体,成道渐相离;    阳道示以显,阴道示以隐;相搏亦相交,相离亦相应。      两仪生四象,四象并无奇;阴阳覆阴阳,道于其中立;    阳覆阳之上,太阳资始昌;阳覆阴之上,此乃为少阳;    阴覆阴之上,太阴资生广;阴覆阳之上,少阴得道象;    四象既已定,三态依道法;太阳意生发,太阴言消杀;    少阴与少阳,同体合一家;阴阳合而和,并举生与杀。      四象生八卦,八卦得道理;阴阳复又复,三代成物基。    八卦言八类,成物与天地;三态同四象,道同意可比。    八卦示八象,遐迩天地际;气候已大成,万物示生机。    八卦生八象,八象明卦意;时位若生变,八象亦相续;    八卦难穷尽,六四卦为继;析之一为万,万物可类比。    时维既已定,万物亦可依;命皆万物用,性形万物体。    时维度性命,万物有始毙;周而复有始,万物在更替;    道规已成形,万物遵循律;若溯其源头,终究归无极。      万物各有体,其用亦差兮,八卦不可尽,重重往来析;    相重加相重,已然无止境;而物可类聚,六四已足矣。    众卦示众象,众象可详细;意象与言数,易解万物律。    乾坤老阴阳,定位立天地;艮兑示山泽,离分亦通气;    水火不相射,示象之坎离;震巽示雷风,相薄也相息。    四象比四时,四时得道象;往来定次序,命亦度短长;    春夏与秋冬,四时之明象。春应万物生,夏来万物长;    秋主万物收,冬临万物藏;周循天地间,始终万物忙。    四象比四维,四维得道规;前后定其序,左右定其位;    东西与南北,四维之明规;东主万物生,南出万物长 。    西边日去收,北方万物藏;周循天地间,始终万物忙。      不易无极元,唯变是规律;乾道清上扬,类象变不拘;    坤道厚载物,下凝右旋聚;道规生万物,充盈于天地;    大千世界丰,三千亦同理;万物有性命,八卦同可逆;    时维皆可去,阴阳亦相抵;太极元可静,终可归无极。      第二,如果我们用数字来表述这道“万物公式”就是:“0生1,1生2,2生4,4生8,8生64和∞”。也可以将老子的语言转换为数字公式说成“0生1,1生2,2生3,3生万”,这两句话虽然从表面上看相差很大,其实质是相同的。    第三,如果我们用朴素的阴阳符号和图形来描述地话,这道“万物公式”就应该按下列方式来表达:      在以上论述中,我们通过易学与其他多种学科之间的联系证明了“易经八卦”的确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道“万物公式”,是我们先辈智慧和研究的结晶。另外我们给出了这道“万物公式”,但由于在接下来的系列论文中我将从天体物理学角度分步解析这道公式,所以本文不对“万物公式”进行详细解析。如果我们人类能准确解析这个公式,并使用这个“公式”,我坚信她必然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参考书籍:      1 《易经》 伏羲、周文王 网络电子版    2 《系辞》 孔子 网络电子版    3 《老子》 老子 著 李英健、李克编译 万卷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二版    4 《庄子》 庄周 著 张京华编译 岳麓出版社2008年5越第一版    5 《黄帝内经》网络电子版    6 《太极图说》周子 网络电子版    
  个人介绍:  本人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学士学位。由于爱好国学,所以10年如一日地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和研究易学。直到近几年才有所悟。为了让广大易学爱好者少走弯路更快地了解易经的真谛,也让易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本人发愿将贡献于易学的研究和推广。  本人柯易承诺:  1 免费介绍易学学习方法  2 免费易学相关知识  3 免费回答各位学友的提问  4 免费提供相关学习资料  5 免费公开个人学易心得和体会  
  柯易大道君:  
请问:1,周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是怎么个“而生”的?2,“0+1”是怎么个二进制?先提出这两个问题。您不是说“易经八卦公式”是“万物公式”吗?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一大堆孤立的直言判断,而是逻辑推理和证明。请用数学公式和物理知识给予推理证明的解答。
  比如说,你作为一个个体是由母亲所生。父母的精子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为1,如果你学过生物学就知道 受精卵是要分裂的,有丝分裂为2,2分裂为4,4分裂为8,8分裂为16 为32 为64,然后经过这个过程,你的个体就形成了,然后出生。这就是生的过程。
  论宇宙和太空  ---宇宙整体论(二)  
  摘要:  “易经八卦”作为“万物公式”,从整体上全面揭示了宇宙、太空、天地、万物的本源及其运行规律。本文根据易学理论,结合宗教学说和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阐述了“宇宙”的基本特征是“无”和“空”,是无极元相互融合而构成的无穷大的完美整体事件,是易学中的无极世界;“太空”是无极世界“变”事件的发生而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太极世界,是与“无”相对的“有”,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有限的整体事件。    Obstract: As “universe formula”,“YiJingBaGua”has discoveried the fountainhead and running regularity of universe, outer space , sky and earth, and everything on the earth. 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basic character of “universe”, is “nothing ”and “empty”, is a infinite intergerity inosculated by wuji-element. “Outer space”is “ens”and “exist”, is a finite intergerity consisted in universe.  关键词:宇宙 太空 无极
四象 八卦 阴阳    前言:  千百年来,无数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一些“神秘”的课题,即:我们从哪里来?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太空、天地、万物又将进行怎样的发展和继续?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深对宇宙的观测,并得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我们对宇宙的各种猜想,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宇宙理论,比如说:宇宙永恒态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气泡理论、宇宙暴胀理论、宇宙循环理论、超弦理论等等。但是这些研究都仅从局部的角度解释了宇宙和太空,仅仅体现了宇宙存在的某个特征和现象。就象《盲人摸象》故事一样,摸到象腿,就以为大象是树干,摸到象耳朵,就以为大象是扇子……。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理论或者假说能完整地阐述宇宙、太空的本源和其中所存在的规律,更不用说演示整个宇宙包括太空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了。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研究易学,发现中国的“易经”就是一道“万物公式”或者说“万物定理”,从整体上,已经对宇宙、太空、天地、万物的形成变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们人类目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只不过是对“易经”阐述进行证明的过程而已。而其实我们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和工具对易学进行剖析、研究和总结。然后将易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同时还可以利用易学知识告诫人类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极大限度地延长我们人类文明存续的时空(因为根据易学观点,人类存在只是地球时空体系中一段事件而已)。    一、宇宙和太空的定义  在本文的开头,我们首先讨论两个概念:宇宙和太空。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太空?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在他们的理解中宇宙和太空几乎是等效的,没有一个合适的界定。其实不光是我们一般读者,即使是现代宇宙物理学家对宇宙和太空的理解也没有比我们多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太少,不能从本源的角度给宇宙和太空一个明确、完备的定义。反过来,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哲学研究,如果我们不能从语言上对一件事物给出一个相对准确、完善的定义,那么我们对这个事物或者事件的认识和研究也肯定是肤浅的和盲目的。所以本文在讨论宇宙和太空之前首先要来重新认识一下宇宙和太空这两个概念,然后根据易学理论尝试给出宇宙和太空相对明确的定义。  在中国,最早出现“宇宙”这个词的书籍应该是《庄子》,然后是《墨子》和《淮南子》等相关哲学作品。但不论是哪一位圣贤,对宇宙的理解基本是相同的。归纳起来,“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宇宙”是指无限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universe,space;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从无限中创生出有限。这种理论与易学理论不谋而合。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而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对太空的描述就更简单,也相对明确,主要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所有的宇宙空间。  这种分类当然存在着科学性,因为肯定了太空是宇宙的子集,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分类容易造成科学和哲学研究领域的混乱。一、“宇宙”包括了地球和地球大气层空间以及大气层外的所有“时空”,那这个时空之外呢?也就是说宇宙之外是什么?叫什么?没有答案;二、“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没有包含时间概念,从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可以知道,时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我们只是单独地使用空间和时间对宇宙和太空进行定义和研究的话,肯定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三、在地球及其大气层之外,“宇宙”和“太空”是重叠的,没有明确的界限,那么当我们研究这个领域时就不知道使用“宇宙”还是“太空”;四、我们现在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大爆炸”产生的是“宇宙”,那么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五、“宇宙暴胀”理论中我们都知道“宇宙”在不断扩大,那么它是向什么地方扩大的?六、“宇宙永恒理论”强调宇宙是静止的永恒地存在,那么太空在哪里?等等……。如果按照我们目前科学方式对“宇宙”和“太空”的描述,这些问题都很难找到答案,并且其中的很多理论都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答案:要么是宇宙和太空的描述存在问题,要么是这些理论本身就存在着错误。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易学,就会发现其实在易学里,宇宙和太空的界定是明确的,也是简单的。不会造成使用和认识上的混乱,同时也会很容易地解决这些相关理论之间的矛盾,并让宇宙学家们对宇宙局部研究的成果得到肯定。易学谈到过两种世界,一种是无极世界,另一种是太极世界。这两种世界有着生成关系,即:太极世界是从无极世界中创生而来的。如果用我们现代科学语言和概念来理解这两种世界的话,宇宙其实就是指无极世界,太空就是指太极世界。无极世界包含了太极世界,太极世界是无极世界中的一个子集。也就是说,太空是包含在宇宙之中的一个整体事件,而宇宙本身是永恒的无穷大。我们可以这样形象的理解:宇宙是一个鸡蛋,蛋白是无极世界,是无穷大的、没有边界的整体事件,而太空只是其中的蛋黄,是一个太极世界,是一个存在于宇宙中间的有限的整体事件。当然,一个鸡蛋可能会有多个蛋黄,宇宙中也一样存在着许多个太空。  有科学家提出宇宙“气泡理论”,其实这种理论和鸡蛋理论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区别,宇宙是一个无穷大的没有边界的大整体,而太空就是这个统一体内的一个个小气泡。  通过这种朴素的比喻,我相信大家对宇宙和太空就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初级认识,也能很清晰地区别这两个概念。所以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宇宙是一个无穷大的,没有边界的无极世界
  二、宇宙的构成和形态(无极世界)  无极本无形,无体无性命;  无形体性命,必会得长生。  无极元无极,元元相依存;  盈亏不可见,浑然不可分。  易云:“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道家使用“太初”、“太虚”等名词来形容世界的最初状态;佛教说:“妙空生万有”;基督教强调“上帝创造一切”。中国道教的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孔子在《系辞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这里罗列了一些枯燥的先哲们的陈述,似乎很晦涩,也很乏味。但是,如果将这些先哲们地陈述进行归纳,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两点:  第一、不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亦或是中国的道教和易经,都对太空的起源描述得非常清晰、非常明确,没有丝毫的含糊。  第二、宇宙、太空、天地和一切万物构成的“有”或者说“存在”的世界都起源于最初的“无”。易学中的“无极”和老子说的“道”和“无”,都说明我们最初的祖先是“无”;佛教和基督教也都同样强调“有”产生于“无”。  这种古今中外出奇的一致看法我们可以判断为一种巧合,但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人类祖辈圣贤们对自然世界研究的一种结晶。如果我们将现代科学对宇宙、太空的观测以及自然研究的成果和先圣们、特别是易学先辈的研究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先圣们已经从哲学的角度对世界的本源、起源、以及形成和变化规律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详尽的解释。只是我们目前的科学研究与哲学和宗教已经分离,没有人来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这些解释,并让之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所以这些理论和解释都被科学家们束之高阁了。  “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易学先辈们这样来阐述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虽然只有简单的五句话,但这五句话却抽象而又完备地描述了世界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如果我们用现代白话文来理解这五句话,世界的起源就是“无极”,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无极世界。“无极”又产生“太极”,我们称为太极世界。在太极世界里,阴阳两仪逐渐形成又相互作用产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进一步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八卦和64卦。无极世界就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从一到多地、一步一步发展而形成了今天的太空、天地以及万物。易学先辈就是这样用抽象和高度概括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世界的本源和变化规律。我们先不讨论其变化的规律,只着力探讨其本源---无极世界。  既然我们先哲们都肯定无极世界是开端,那这个开端该是什么样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按易学和道家的观点,这个世界“鸿蒙混沌,渺冥虚空,无形无相,无声无臭”。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也就是说无极世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没有空间、没有形体的一个整体。但是这种描述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确,由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无极世界的概念,也没有对无极世界的感性认识,所以任何语言的描述都不能使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这也是语言的局限性。所以在以下的表述中我会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我们能感知的事件来比拟易学中所阐述的宇宙变化的每个阶段,以及它们的状态。虽然这种近似的比拟是不完全准确的,从本质上说或者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种比拟也是必须的。下面我们首先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无极世界,也就是“宇宙”的形态和特征。  第一, 无极世界“鸿蒙混沌”,浑然一体。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这里引进一个概念-----无极元,来作为构成无极世界  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西方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曾假设过构成世界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元。) “无极元”本身无穷小,而且在无极世界里存在着无穷多个无极元。这些无穷小的无极元相互交融、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不可分割。所以无极世界是由无穷多个无穷小的单位---“无极元”相互融合而构成的一个无穷大的、不可分割的、无序的整体。在佛学里,佛祖释迦摩尼用“虚空”来比拟易学中的无极元。“虚空”作为基本单位构成了现实世界的“万有”也同样构成了无极世界“大无”。  第二,无极世界“渺冥虚空,无形无相”。也就是说无极世界没有时空、没有形体。  “形体”是我们用来度量现实世界存在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的一个参数。形和体的存在必须以空间的存在为前提、为基础。无极世界里没有空间,所以那里就不可能存在形与体;既然无极世界没有形体,我们就不能用大小、多少来度量和描述无极世界,所以我们说无极世界是无穷大,没有边际。也正如易学里所描述的那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另外,无极世界也没有时间概念。时间和空间都是伴随着无极世界通过变化这个事件而产生的(后文详述)。时间也是我们用来度量现实世界事件发生和延续的一个参数。由于无极世界没有时间概念,我们就不能说无极世界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会存在多长时间。没有时间概念意味着无极世界是永生的,永远的“存在”着。有现代宇宙学家提出宇宙是永恒态的,宇宙是“无限”的“存在”着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这种“宇宙永恒理论”完全符合易学对无极世界的表述。  第三,无极世界“无声无臭”。这里用“声”和“臭”比喻了我们在现实世  界认知的一切事物和事件。也就是说无极世界没有一切事物,这个世界里除了“无极元”间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整体外,没有其它任何东西。佛教用“空”来描述这种状态。虽然从字面上看两者之间的表述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内涵。“空”和“无声无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了无极世界不存在我们认知的任何事物和事件。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无极世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我们目前所认知的一切事件;无极世界是由“无极元”相互融合而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永恒的、无穷大的整体。在无极世界里,没有空间(距离)也没有时间,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没有质量也没有能量,没有一切……。但是我们不可以说无极世界什么都没有,是不存在的。无极世界是存在的,是一个存在的“无”和“空”,是一个整体的“无”和“空”,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无”和“空”,是一个无穷的“无”和“空”。易学用一个圆来抽象的表示无极世界,如图1。  
  三、从“无”到“有”的转化(太极世界的产生)    无极生太极,因元重分聚;  变化皆为用,元乃太极体。  太有无来生,元秉无极性;  充盈宇宙间,无体亦无形。  万物有性命,唯元可长生;  太极常动变,道始见初形。    西方认为易经是一部阐述变化的书(The book of change),不错,如果没有“变”和“化”就没有易经,没有“变化”也同样没有太空,没有天地,也没有我们生活着的包罗万象的世界和万物。所以说变化是产生一切万物、万有的根本动力,而无极世界是这个变化的开端,是万物、万有之始;但是,这样翻译易经却是不完备的,因为易学不但阐述了变化,而更多地告诉我们这种“变化”怎样开始、怎样发生、怎样的发展和延续,又是怎样结束的,也就是变化的规律(The regularity of change)。易学也称之为“道”。《易经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为之道”。也就是说无极世界转化为太极世界时(即宇宙中形成太空时),是由于阴阳的产生和相互作用,然后产生太空、形成天地和一切万物,这种阴阳产生以及阴阳相互作用的过程也称为“道”,也就是“变化”和“变化的规律”。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无极世界为什么会变?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我们生活得太空形态?   要回答无极世界为什么会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变”的“必然性”。我们刚才讨论过无极世界无穷之大,如果说无穷大的无极世界是有无穷多个“事件”(其实无极世界不存在我们能够认知的事件,这里借用事件这个概念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所构成。每个事件都有发生的可能,不过也有可能不发生。如果用数学语言就是说每个事件都存在着发生的概率,而“变”只是其中一个事件,当然也会有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无极世界”是一个无穷的整体,所以在无穷长的“时间”和无穷大的“空间”里,“变”这个事件发生是必然的(这里同样是比拟,因为无极世界没有时空概念,后面使用的无极世界的点的概念类同);第二,“变”的“偶然”性。既然无极世界是一个无穷大的世界,每个“点”都有可能发生“变”这个事件,也都有可能不发生,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无极世界中的哪个“点”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变”这个事件,从这个角度来看无极世界中某个“点”形成太空的“变”存在着偶然性。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无极世界中的哪个“点”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变”这个事件,但“变”作为无极世界的一个“事件”我们知道它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变”这个事件在无穷大的无极世界、无穷长的时间里肯定会发生。另外,无穷世界任何一个“点”如果发生“变”这个事件,太空就有可能形成,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有可能诞生。  综上所述,无极生太极根本原因是因为“变”。从无极世界到太极世界的“变”是“必然的”,也有“偶然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生活的太空、天地和万物是确确实实存在着,这是我们能够感知的。既然存在,我们也可以断定形成我们太空的这个“点”在其形成之初的“变”和后来“变化”都存在着一种合理的变化规律适合物质产生、天体形成、万物成长,适合人类这样的物质生命生栖和繁衍。但是,仅从我们的太空特征,我们不能肯定无极世界中的其它太空是否也具有相类似的性质,其实这个是不重要的,我们只要知道我们生活的“太空”就够了,可惜的是,就是我们乃以生存的这个太空,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还是太少、太少,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如果我们根据量子学中“测不准原理”(相对于无穷大的宇宙来说,有限的太空也只是个粒子)和易经中所说的“其初难知,其上易知”规则,也可以大胆地推断,不是每个无极世界中的“变”都能形成我们可以生活的太空,其中很多“太空”在形成的过程中或许发生“夭折”或者不能允许人类这样的物质生命存在,所以能够提供物质生命能够出现的太空的概率非常小。  太空为什么会以我们今天的形态存在?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人择原理给了一个滑稽的答案:意思是说如果太空不以这个方式存在,就不会有我们在这里来观测和研究了。其实在易经里,早就给出了解释,易经说:“一阴一阳为之道”。意思是说:我们太空的形成是由于阴阳的作用再作用的结果。这里“阴”“阳”我们可以首先理解为两种对立统一的能量;“道”就是指宇宙、太空形成和变化的“规律”,易学又说:“一物一太极”,意思是说万物都是一个“太极”,都必须遵从这个规律进行演化。为了清晰地描述这种变化的规律,我们来看看太极图(图3)。  太极图主体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这两个主体被黑白两种颜色区别开来,而且黑色部分中有一个白色的点,白色部分中有一个黑色的点,这两个主体被称为“阴阳鱼”。两个“阴阳鱼”用双螺旋结构的方式组成了一个太极图的整体。这个太极图抽象的表示了太极世界的主要特征:一、太极世界(太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对称的整体,主要表现在阴阳能量上的堆成;二、太极世界是有结构的,中间的“S”线将这个整体划分为两个双螺旋对称结构,其实不仅是我们的太极图,西方古代同样存在着相类似用两条蛇相互缠绕的双螺旋结构图案;三、太极世界有两种能量,白色的我们可以称为“阳”能,易学里用阳爻“—”来表示;黑色部分称为“阴”能,易学里用阴爻“--”来表示。其实“阴阳”或“阴爻”“阳爻”表示的方式是为了很好的区别这两种事件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用E+来表示阳能,用E-来表示阴能。阳能的一个特点是从能量高的地方向能量低的地方移动,而阴能从能量低的地方向能量高的地方移动,这样这两种能量就用双螺旋结构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四、太极图中的两个点,其意思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能生阳、阳能生阴,阴阳不能独立存在,太极世界里有阴必然有阳,有阳必然有阴;五、太极图的阴和阳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太极世界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了解了太极图的结构和意义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图2---太空星云图,我们会发现这个太空星云图与太极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对比图4--—来氏太极图和太空星云图,会发现这个来氏太极图完全就象是从太空星云图中的提炼出来的、用来描述太空星云结构的抽象化模型。除了这些图形之外,大家还可以看看台风云图,也同样会发现,这些图之间是完全一致。或者我们走向微观世界,DNA同样也具有双螺旋结构,似乎我们随时都能见到这种双螺旋结构体。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祖先能够有先进的设备能观测到太空中星云和DNA的这种形态吗,当然不可能,或者说,真的象传说中的那样,易经本来就是外星人或者史前高度文明留下一种书籍、易学研究中的许多先辈们能获得外星文明的眷顾(这些我们没有能力去证实)。还是说,这些本来就是一种巧合?如果这些都是巧合的话,那么这些巧合之间必然有着一种相同的规律性的东西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发掘。根据易学的观点,这些不是巧合,这些都是必然的规律,这些形态都是阴阳能量作用的必然结果,所以他们必然会表现出相同的形态。因为阴阳能量是用双螺旋的方式相互作用的,而我们太空中的万物都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组成的,任何一个事件都能归结为能量的表达式(后文论述),所以太空中的任何事物,只要是阴阳能量相互作用的事物必然都会遵从这种规律,呈现双螺旋结构,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  了解了无极世界因“变”而有太极世界,并且“变”存在着阴阳作用的规律,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下在上一章节中讨论过的“无极元”,然后从无极元的变化来理解阴阳能量的产生。其实在无极世界,无极元之间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无极世界整体,无极元并没有作为一个单位而“存在”,或者干脆说其实在无极世界“无极元”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为了能够清楚地描述无极世界而引进的一个概念而已。从无极世界向太极世界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变”的原因,无极元间的融合被破坏,无极元才真正作为一个个单位而出现,这些无极元单位相互之间零距离的积聚在一起,这时无极世界已经开始向太极世界转化,也是太极世界的开始。但在变的过程中这些无极元会重新组合,有些无极元在组合过程中会产生“阳能量”,而这个无极元组合具备“阴能量”;有些无极元在组合过程中会产生“阴能量”,而本身具备“阳能量”(具体过程将在《论阴阳能量和粒子的产生》中讨论)。所以在太极图中白色部分中有个黑点,黑色部分中有个白点,也抽象的表示了太极世界之初无极元以及阴阳能量的产生和存在方式,还有太极世界中能量运行的规律。  不管这个组合怎么变化,无极元本身的特征不会发生变化,它永远秉持着无极世界所具有的特征,永远代表“无”,在无极世界这个基本单位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无”的整体---无极世界。而在太极世界这个基本单位相互独立,并重新组合而不是融合,所以同样也是太极世界的基本单位。它本身是无穷小,没有质量,没有能量,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我们应该无法用现代科技检测到它的存在,但它们确实是构成我们太极世界以及一切万有的最小单位,并且这种无极元单位自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变化的是无极元组合,由于排列方式不同,内涵的能量形式和量不同,而使事物呈现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四、定义和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对宇宙和太空的理解已经基本清晰了,所以也能够对“宇宙”和“太空”进行相对完整定义。  首先我们来定义“宇宙”。宇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的“宇宙”是由无极元相互融合而成的,无穷大的,没有时空、没有物质和能量、没有事物而永恒存在的整体事件,是易学中的无极世界,是老子所描述的“道”和“无”,是佛教里描述的“空”。在这个无极世界里没有物质、没有能量、没有时空、没有我们人类目前所认知的一切事物和事件。但它不包括“太空”。  广义的“宇宙”是狭义“宇宙”和“太空”的总和。  “太空”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事件,是易学中的太极世界。太极世界里有能量、有物质、有时空和事件。太空同样也是佛教中描述的“万有”,是基督教中描述的“一切”。http://./    参考书籍:    1 《易经》 伏羲、周文王 网络电子版  2 《系辞》 孔子 网络电子版  3 《老子》老子 著 李英健、李克编译 万卷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二版  4 《太极图说》周子 网络电子版  5 《易经与万物公式》柯易   6 《相对论》 爱恩斯坦 著 易洪波 李智谋编译 2009年3月第二版  我的博客里还有很多关于宇宙的论述
  一分子水朋友在吗?  回复你看了吗?  有没有回答你的问题?明白了没有
  柯易大道君:  
我看了你的回复,我本来不愿再为难你了,因为,你根本没有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也不可能用逻辑推理和科学论证来论述问题。可是,你却还沾沾自喜,认为你的回答使我得到了教益,然后来拜你为老师。是你逼着我说的,那我就直说吧。1,关于“二进制”。周子的那句话根本就不是“二进制”。“无极生太极”和“八卦生64卦”难道是二进制吗?八乘以二与八的平方是一回事吗?你所举出的生物学的那个论据,开头的数字是“合二而一”,是“二生一”,也不是“二进制”。即使你所说的那个生物学的细胞分裂公式成立,也只是数学世界里最低级的算术中的一小部分知识,称不上“万物公式”。你的论点违反了同一律和矛盾律,你的论据犯了不能证明或论据不充分的逻辑错误,所以都是荒谬的。2,你还没有论证“而生”这个问题,我怎么能明白呢?
  呵,四书五经中《易经》一直就是争议最多。就连是孔子虽多次对《易经》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诠释。写下了《彖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杂卦》。但孔夫子也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呵,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四书五经中,我独对《易经》向来是敬而远之,觉得过于的劳神费力。但少时曾跟家父与其书画协会的叔伯们学过用些草径推演过。呵,也算是粗识一二。也就试着试说一下。看楼主行文,似是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著作。在历史上,各家各学派对易经多有说法。占卜家认为易是专讲占卜、吉凶、休咎的专著;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易是讲述圣人之道,供君子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专著;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易是讲阴阳相生相克的专著;到了现代天体物理学家从易中找到了宇宙的结构模式;人体学家从易中找到了太极图与人体生物时钟;物理学家也从中找到了互补模式;数学家从易中也找到了二进制的计算方法.....。这差不多是在现代许多的的论易的的书中都有的表描。看楼主的文中论述中也多有摘述。呵,只是觉得楼主的论点却实是摘人的老生论调,实无新意。且在应证论述时却有些不清细节,强套自我意识的理所当然。不觉有些似是而非,越描越偏。就象是易中二进位制的计算方式的由来,如果楼主知道用草径或是绳子推演过,就不会不知道这二进位制计算的由来了。
  两位朋友,  多谢指教!  关于2进制的问题,是很简单的,易经八卦就是地道的二进制,如果您想理解,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五行生克,不知你是否理解。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生与易学里的生克不完全相同。
  会微笑的狼兄。  非常感谢!虽然对我的作品有否定之意,确实也让我受益匪浅。不错,我这里只是寻找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证明易学的万物公式。易经可以完满揭示宇宙存在和演变的规律。这只是个开头。后面还有很多作品我会抽时间贴上来。如果您真的想对鄙人指教一二,让柯易能从兄之教说中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烦请光顾一下本人博客 百度的柯易大道空间。里面有鄙人的心得体会如:论阴阳能量和粒子,基本粒子和时空等等博文。  另外,本人写过论文,那是大学毕业时的毕业论文,后来就没有写过论文,相隔太久了,所以行文确实如兄所说。真心希望能得到指点。  我个人认为,易学并不神秘,也不繁杂,只要抓到主轴,学习起来并不见得很难。就像您说的“易以道阴阳”其他如军事 数学 物理学 医学 都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挥
  解读《易经》,周文王用以占卜思路,孔夫子用以伦理思路,庄子用以五行生克思路,量子物理用以宇宙大爆炸思路,人体学用以生物钟思路,楼主则用以阴阳等于能量思路.....,所有这些,差不多都是以个人现有知识为转移的解读,严重一点儿,就能算上强奸《易经》了。  让我说,首先,我们要弄清《易经》到底是什么学问?当一种思路的解读不能通顺,就不要再继续坚持下去了。其次,只有能逐字逐句顺理成章的解读,才能反映出《易经》之真意,任何牵强附会、东拉西扯的解读,都只能算作糟改。
  完全同意金光子君的意见。对于一种神秘的学说,当我们用现在所有的知识都无法去破解密码的时候,这就说明:要么是我们的智慧没有达到,要么是那个神秘学说是不真实的,“就不要再继续坚持下去了”。如果硬着头皮坚持下去,那就是不仅浪费自己的生命,甚至害人和危害社会。
  我读过宋儒以来的几本解说“易”的代表著作,都只是罗列一些互不关联的没有进行论证的所谓原理,没有达到破解“易”的密码的智慧。现在的那些易学大师,没有一个成仙的,都还是凡人,哪有破解“易”的密码的智慧呢?我劝他们还是歇一歇吧,或者抱着“会微笑的狼”君对“易”“敬而远之”的态度吧。
  一分子水,金光子兄,  多谢指教,烦请您,先到我的博客 百度的 柯易大道的空间继续看一下本人的博文,《论阴阳能量与粒子》《基本粒子与时空》两篇,然后再说是对还是不对。    不论是老子 孔子 周公 还是庄子 还是 邵子。  他们都强调阴阳是易学基础,离开了阴阳无从谈起易经。另外,古代的科技水平不能跟目前同日而语。所以虽然以前先哲们有着惊人的智慧,但是还不能从实证的角度予以证明。而目前呢?现代科技已经高度发达,许多东西在智慧的解读下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知识进行证明和解释。
  /%BF%C2%D2%D7%B4%F3%B5%C0
  哈哈 好像没有支持的声音哦
  柯易大道君:  
我有空会去拜读你的博文的。学术讨论,只有学友,没有敌人。
  一分子水兄,    不知道您学什么专业。希望以后继续跟你探讨。
  柯易大道君:  
我忘记了我的学历和所学的内容,只是宇宙自由精灵一只。你安心做学问吧,我不会打扰你。只希望学友不要像那些《易经》大师那样为了功名利禄去行骗术,在研究“易学”中解脱自己。
  朋友,曲解了 ,论阴阳能量和粒子,基本粒子和时空 呵呵这些知识 好像与易经没有关系吧
先祖们也不可能理解这些东西
易经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
与物质无关
而一种思想谁都可以拥有
更多的发挥易经的作用
正如狼兄所说的 各家各学派对易经多有说法。最重要的是看个人的知识储备 见识 阅历,正所谓以道御术,进而所谓占卜 算命
治国平天下
也在情理之中
  呵,觉得现在许多的人面对古人圣贤的论典大作,常会有几种反映,一是过于的盲目追棒,不加思量就奉为不变之不二法则。并以此为规,来确定自身的行为处世;二是或是想得过于的高深,觉得对一些圣人的思想,不想得过于的云深雾绕或虚无飘渺就不是水平或是不识圣人真意。借以显示自已而故作高深。呵呵,实际上真的有那么繁杂固执和不合实际吗?我不这么认为,当然古人的一些论点的含义有许多深远的地方,但古人的智慧的凝结,是为了得到最终的目的为目标,一切的运作是为了最终的目的而实行,是为了能有所“用”,而非什么装模作样,非是一种无的放矢或只是一种纵由自我意识的空想。  如便觉得如易经一般,想得深远或博大是要的,却非是什么想得过于虚无。实际上觉得读书论史,当便应是争鸣交流古人的精华,去其杂质,各取其所需,以各补充自身的各项修为才是真实的重要的。呵,要知孔夫子评《易经》所说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浪子兄,狼兄。  很高兴看到你们的回复。  是,并且现在打着易经旗号,到处诈骗的所谓的大师随处可见,其实如果你看过他们的书,你就会发现真实糟蹋中国国学。我想自己学易心得免费公开,包括占卜 命理和风水。还易学以本来面貌。  另, 你说粒子能量,与易经没有关系, 易经是哲学书籍等。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从我个人10年来学习易学经验来看,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我通过研究佛学 易学 道学 现代物理学 和生物学。综合起来发现易经确实阐述宇宙本源。如果你有兴趣 请看看我的博文 在现代易学目录下面。看过以后我相信你的看法会不一样的。
  虽然, 我的相关观点目前不可能得到认可。但是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 钻研易学。如果你们对易学有兴趣的话,我们一起探讨
  首先说,我认同柯易先生将阴阳视同无极太元之观点。也赞同“无极生太极,因元重分聚;变化皆为用,元乃太极体。太有无来生,元秉无极性;充盈宇宙间,无体亦无形。万物有性命,唯元可长生;太极常动变,道始见初形”之学术观点。  但是,我不同意柯易先生对于太极图之解释。  我认为,柯易先生还没能完全摆脱西方有形、无形之“二分存在”和西方科学客观物象之“单一存在”之学术范畴。  我也曾对太极图做过多方面研究,结果发现,易及其之太极图,是在表述天地人“三分存在”之学术观点。其“三分存在”,是在表述天地人之三界共为一体,天界动态无形,地界静态有形,而天地两界内静外动,又合成了内在亲合力,才以构成万物之内在结构及其内在生命动力,才能以出现人界之内在思维意识之功能。  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古代“三分存在”之学术,很有深入探讨之价值。人们若不从学术方面进行突破,那么,对易经之谜,可以说无法破解。
  学习。支持
  惭愧!柯易大道君见笑了,我对《易经》虽有些浅薄涉猎。却实说不上什么研究。前时一时任意胡乱发的贴子,指教实不敢当。前文中所说的“我独对《易经》向来是敬而远之”之句,是因我之所学杂而偏薄,家父于是在前赠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字。要我以天地诸般造化为师,而中寻其根本本质脉络,而后掌其中精髓而循道(机)而动。即以天地诸般造化为师,则即有所长即为吾师。在此沉玩,实也是报着学习交流承羞知耻而进的心思。只是个性使然,水平有限。实于心性中的“定”“慧”二字难以精进,而时不时有戏谑轻狂胡乱之举,实有不当。有不察无意冲撞之处,实望谅之!    呵,不觉又有些胡乱偏题了。柯易君勤勉好学,皓首穷经,怀还易学以本来面貌之志。吾甚敬之。只是目前吾之所学阶段尚沉留于王阳明公的“心学”。于研理与实务之间。实尚行阳明公的“知行合一”四字。尚“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家父过往曾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若不修,又何能怪为他人所趁所伤?今你小子行走于浊世之间,又借问手中执之何器?”于是小子在实世间多年历练所得,自思知行并进,于浊世间以所凝之所得为行事处世之剑器。行“铸剑”“粹剑”“溶剑”之术。以所学铸其剑,以所验粹其锋。不断磨历凝其精华,然后溶众家之所长为已所用,不滞于术,天地万物既为已所用,是以自我为中心操控万物,纵横于天地间,自在从容。呵,小子狂妄,却也实知要此精进,却非要在世间实务历练吃苦不知几许。呵,故皓首穷经,单研理清谈而望忧。却实非吾之所愿。呵,《易经》博大精深,精研不易。故自舍难而求易。不敢过于深研,实一是心有所属;二也是自知修行不足,道行不够。故实敬而远之。呵,此不过小子胡乱浅薄的心念,只是怕君怪我不应,故妄自菲薄,却实不敢不告。呵,见笑。    
  易经和《道德经》貌似在论述同一原理。
  我想请教一下,易经应该怎么去研究?看译文吗?还有哪里可以买到正版的易经?
  金光子兄,  谢谢支持!  也谢谢您给出的太极图的看法。受益匪浅。我会继续研究,完善。但是,易说:一物一太极,所以如果用太极图来单独来表述“天地人”的确不能全面揭示太极图的意义。另外,易经中倡导的是“天地人”相对和谐,所以64卦的爻有天位、人位和地位。并通过各爻之间的乘承比应等相互作用和关系来确认每个卦和爻的吉凶。如果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现其能,就是吉。  所以,您的理解有道理,但是太极图首先应该理解为阴阳(能量)的作用关系和规律,其中还包含对立统一、正反合、质量量变等规律。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继续讨论。谢谢
  如风如山兄;  见笑了。有您的支持,是我的荣幸。
  狼兄:  与君交流是一种享受。狼兄出口成章,下笔有神。柯易自叹不如!  令尊的教诲,不仅对你,对我也是一种鞭策。谢谢分享。  关于王公的心学,有耳闻,但没有拜读。今看狼兄认识和理解,就知道王公的心学确实造诣极高,以后少不了向狼兄请教,希望狼兄不吝赐教。  柯易学易多年,偶有所得,想与各位国学、易学爱好者一起交流分享。没想到狼兄如此抬举,然柯易学识浅薄,是不敢当。不过,这也是对柯易的一种勉励。谢谢了。  另,据狼兄所言,也知狼兄道行深厚,实在高出柯易数倍,柯易一井底之蛙,妄自菲薄,让狼兄见笑。不过柯易觉得,大道是相通的,宇宙的本源是同一的。不论是道家,儒家,还是释家,对大道的解释其实相同。如君所言:“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易学强调“体用”关系。佛学的性空缘起。  王公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易学中强调无极,无极而太极。佛学需要证得的菩提。其实意义是相同。  柯易读书不多,但是杂。通过互参而悟到一些东西。也供狼兄参考。谢谢!    
  云云朋友,  同感。确实是相通的。
  xiangyuli朋友,  先不要看原本易经和翻译。如果你真的想学,请参看本人博客里的相关博文。另,里面根据个人的学易心得介绍了学易方法。欢迎指教
  柯易大道君:    我只一心源流门下一走卒,评言实不敢当。且君也有些误会了我的意思,我非有评定高低之分之念,大家同为辩识求知寻道之人。在天空下你我各自都有着自我心的自由。且各有所长,实无高低之分。    而我实想说的是,你我虽同为求索之人,然最终所寻不同,各自有各自的追寻,故我对易敬而远之,是实为研易与我目前所学所求暂时不同。却非是要别人与我一般对易敬而远之。呵,大道万千,各自寻道。阳明公对于求知求学,尚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呵,自身能在其中有所得所悟,则自身自是欢欣喜悦,从而更有精进之心之念。呵,我深心为然。    看君所著,似是偏于研理求索,以来推理应证自我的理论。多是在理论精神意识上的争鸣。这是有些偏于程朱夫子的“知先后行”即如理学家们的程朱学派,便认为明白道理最困难,付诸行动很简单。于是读书人都皓首穷经,认为等俺们悟道之后,还不干什么都是小菜一碟?但阳明公却说:“不对!知和行是一体的,两个都重要。”呵,我少时习程朱夫子所学,不过现却喜欢阳明公的所说。实是因我在浊世间行走,只能因所需而求实。且也认为如同苏格拉底所说的:“有经验没理论胜于有理论没经验”之说。而阳明公于苏格拉底的哲学面上又进一步。    呵,我以为“程朱与阳明之争”实可概括古今读书人的不同意念。呵,当然到底谁对谁错,众说不一,见仁见智。我以为于此实无高低对错,实是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所需来选择取舍。我以为,程朱所尚利在于中正平和,理论知识根底扎实,不易行偏出错。是为堂皇中正之器。然其不利在于容易流于夸夸其谈,言重手轻;于事死板硬套死理不易变通;而阳明公的所说利于精进实修,所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阳明系统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如与程朱所倡相辅相成溶其利而去其弊是为大成,然则此又谈何容易。因阳明公之学,不利也在于若是若无深厚的理论基础,便也易于天马行空而任意废学跳跃。    呵,这几日事忙,难得有暇。一时信手任意而书。实是有些散乱,却也是自我一些粗浅的心念所得。胡乱发出,却也是抱着交流并承羞知耻而进的心念。呵,见笑。
  你的博客在哪里?
学习中……
  这么多高人,学习了,楼主的帖子不错,顶一个!
  作者:云云同痛
回复日期: 2:32:00 36#       易经和《道德经》貌似在论述同一原理。    现行与世的都是盗版的,正版的是不会有版本的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完整版1-15于11.9从新在百家讲坛开播了!  大家期待已久的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完整版1-15于11.9从新登陆百家讲坛,11.9日至11.13日期间原来国庆期间播出的曾仕强易经的奥秘1-5集将再次重播,14日起将陆续播完其余的曾仕强易经的奥秘6-15共十集。  曾仕强教授自10月7日在百家讲坛讲易经的奥秘连续试播5集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热烈的反响,许多观众纷纷表示曾教授讲的《易经》浅显易懂,智慧实用。很多人运用易经的智慧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困惑及困难。  自11月9日起,央视将再次播出曾仕强《易经的奥秘》,9日至13日期间原来国庆期间播出的5集将再次重播,14日起将陆续播完其余的10集。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常常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那么《易经》真的仅仅是一部算命书么?    有学者认为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人云易经博大精深,但晦涩难懂,我们普通人能够了解甚至读懂《易经》么?    关于这些所有的疑问,《百家讲坛》诚邀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从日开始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易经是什么样的学问?    易经是天人合一的学问么?能够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易经是精确定位的学问么?可以达成“新旧接轨,中西定位”的目标?  易经是未来变化的学问么?能够把定位和时间的变迁系统整合?  易经是趋吉避凶的学问么?能够使我们明白是非,帮助我们做正确的选择?  易经是以德为本的学问么?真的能以道德修养改变我们的命运?  宇宙人生的生生不息,继旧开新,让我们一起尝试着品味这一中国传统智慧的瑰宝《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1-5集    在线回顾地址:/brand.php?ac=show&id=41  
  记号个,慢看。  断更了?
  我也来支持一下,我也和你一个姓
  本人也是国学爱好者,看了您对《易经》的解读之后,深有体会,盼能与您共同学习和进步,谢谢QQ,mail:
  《易经》的真谛:就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说其它都是废话!
  神州大地从来就充满神奇  ――写在前面   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诸圣!  顶礼大恩圣师!  柯易大道   能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是我们的骄傲。万年的累积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曾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书写过无数神奇,并继续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原动力。   西学东渐,博大精深的传统华夏文明已经被摧残得满身创痕,体无完肤。我们已经摈弃了圣贤们的智慧,也已经忘却了祖先们的教诲。文明古国里的人们已经抛弃了善良和美好,礼仪之邦中的众生已经将道德丧弃。   神州大地从来就充满神奇。释、道、易、儒的智慧和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碰撞、相互交融和统一,奠定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基石,为人类文明再次飞跃提供强大动力。   神州大地从来就充满神奇。佛陀仅仅用“性空缘起”四个字总结了宇宙间最无上真理;《易经》可以用最简单的八卦公式阐述宇宙中最终极规律。虽然最终极的真理和规律无法用言语精确表达,但无数圣贤们还是竭尽所能、鞠躬尽瘁,弘扬着真理大道,期盼一切凡众从中获益。   神州大地从来就充满神奇。子孙们也可以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将祖先们的智慧隐匿私藏,相互保密,还说什么不可泄露天机。更有甚者,本来自己宣扬的学说充满谬误,还对别人的学说无情攻击。一时间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华被弄乌烟瘴气,让人不知所以。   神州大地从来就充满神奇。子孙们可以将圣贤先祖们智慧的结晶束之高阁,茫然地从外界寻觅真理,却不知被自己藏在箱子低下的文明,已经远远超越了外来的西方科技。   神州大地从来就充满神奇。子孙们到现在还不能建立一套完美的制度,让各家学说能够无私地公开,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地交流,共同揭示现代科学孜孜追寻的真理。   其实,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传统中华国学的核心智慧和思想都必然会在人类广为弘扬,成为二十一世纪推动将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和飞跃的发动机。   所以,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真的不能抛却几千年中华智慧的结晶,因为那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赖以成长和壮大的源泉,是我们发展和进步的最佳驱动器。我们不能没有现代的西方科技,否则我们会输掉现在;我们更不能没有传统圣贤先祖们智慧的结晶,否则我们必然会输掉未来。   二十余年来,笔者孜孜不倦地沉迷在传统中华智慧的海洋中上下求索,大江南北遍求明师名著,所阅古今圣贤著作已逾千本,并幸得圣师教诲,颇有所得。   如果你也是一名华夏子孙,如果你也热爱这片热土,如果你也对中华祖先和传统文化无比仰慕并且充满热情,如果你也希望传统中华国学核心思想能够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服务。那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传统国学核心思想的研究、开发和弘扬!
  @注册了表示淡定 58楼
13:07:00  本人也是国学爱好者,看了您对《易经》的解读之后,深有体会,盼能与您共同学习和进步,谢谢QQ,mail:  -----------------------------  好的,共同致力于传统国学的研究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看楼主的长篇大论,不由得不发出一声长叹啊!  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沉迷于周易的所谓博大精深里头,并试图将其理论遂一的用现代科学来找到对应点。比如将阴阳和二进制联系到一起,将河图洛书和现代数学联系在一起。常常以此标榜老祖宗何其伟大而智慧。  但是我要问的是,既然周易是如此的智慧而伟大,那么它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怎样的现实意义?运用它能解决怎样的现实问题?  很可惜的是楼主花了10年光阴研究周易的结果,只是能在此做涛涛不绝的理论演讲。  除了这些,是否还有些对现实工作生活有指导意义的经验的总结呢?  我想说的是对易经的应用研究更为重要。  自宋朝邵康节之后,在易经应用方比较有成效的了了无几。  到是日本国出了个叫高岛的人。将我国易经占卜远用得出神入化。  这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柯易大道 別怪我直言,楼主并未谈到《易经》上去,如何能说是《易经的真谛》?  別说《易经》了,就连《周子通书》楼主可能都沒读过,却不知从那冒出的"周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这段话?  不是我在此苛求贤者,只是不忍楼主白耽误许多时间。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色球预测最准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