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身上黑色是爱心图案叫什么狗狗生小狗

平面狗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平面狗
《平面狗》,是日本作家的小说集,收录《阿蓝》、《阿原》、《 石目》、《平面狗》4篇中篇小说。该书曾获JUMP小说·纪实小说大奖、MYSTERY奇幻大奖和Yahoo!Japan最佳奇幻小说奖。作&&&&者译&&&&者李颖秋ISBN3类&&&&别小说定&&&&价20.00元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日装&&&&帧平装开&&&&本1/32
《平面狗》,是日本作家的小说集,收录《阿蓝》、《阿原》、《 石目》、《平面狗》4篇中篇小说。原文日文,由李颖秋翻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该书是《青马文库·系列》文集中的一部。《平面狗》故事讲述的是,神秘的中国离开日本之前在我的左臂上刺了一个刺青,我给它起名叫“波奇”。但怎么没有人提前告诉我波奇竟然是可以活动的!从此我的身体成了波奇的领地,会叫会跑的波奇像一只真正的小狗一样生活在我身体的皮肤上。但是我要如何喂养它?怎样才能管住它的调皮与任性呢?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它会不会在我身上拉屎啊……就在我头疼得准备抛弃它的时候,它逃跑了,要怎样才能抓得到一只在我身体上四处潜逃只有三厘米长的小狗?
如果是你,这样的小狗你愿意舍弃吗?如果选择舍弃的话,就把波奇所在的那块皮肤移植给喜欢它的人吧。不过再三思一下吧,其实,波奇就跟孩子一样,是个甜蜜的负担。会呼吸的想象,会生长的幻想,那一回眸却把最生动的都化为石像,虚幻的世界有着现世不忍放手的温热。
诡奇的想象力裹挟浓厚的人性温情直击心房。(おついち,Otsuichi,日—— ),本名安达宽高,生于。被誉为日本文乙一坛新一代“恐怖小说精英”,日本评论家盛赞其为难得一见的天才。其作品在日本国内多次获奖。深受日本和港台地区读者喜爱。
17岁时凭借《夏天·花火·我的尸体》荣获第六届“JUMP小说·纪实小说大奖”,一举成名。2002年出版的《GOTH 断掌事件》荣获第三届“MYSTERY奇幻大奖”,销量高踞“2003年MYS7ERY BEST 10”第五位,亦荣获Yaho!Japan读者选为“2002年最佳奇幻小说”第一位。
擅长短篇作品,写作风格融合各种文派,多元的风貌,作品风格可分为以残酷而凄惨为基调的“黑乙一”,及悲痛而纤细为基调的“白乙一”,前者以在集英社的作品与GOTH-断掌事件为主,后者以在角川Sneaker文库刊行的作品为例。其对角色的细腻刻划、奇幻惊耸的情节、需要思考的推理部份、意想不到的结局等,使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已出版作品:《夏天·花火·我的尸体》(集英社/独步文化)、《》(集英社/独步艾化)、《石之目》(集英社)、《平面狗》(集英社文库)、《》(集英社)、《濒死之绿》(幻冬舎文库/尖端出版)、《在黑暗中等待》(幻冬舎文库/尖端出版)等。
其他著作主要有《只有你听到》、《ZOO》、《》《》、《GOTH》等。凯莉腋下抱着刚买的制作布偶的材料,走进了那家店里避雨。虽然这家店没挂招牌,不过看店里的样子,似乎是家古董店。若不然的话,就是专门放置街上破烂的仓库。
凯莉还以为是店里边古董的一部分动了呢,原来是店主。一位老者。
凯莉决定与店主聊聊天,直到雨停。她是第一次进这家店。凯莉制作布偶,然后卖掉换酒喝。她为了买制作这些布偶的材料,曾多次光顾这条街,但可以说她今天才发现这家店的存在。这些年来,她身上酒味从未消失过,所以也难怪她没注意到这家店。
凯莉一面四处张望着店内的林林总总的古董,一面听着年迈的店主说着流利的英语。对凯莉来说,店主的声音就像一种奇怪的、又令人惬意的祷文。昨天喝的酒精劲还没过去,这让她的大脑昏昏沉沉地,所以在凯莉的眼里,挤满店里的旧工具、旧美术品时不时地扭曲。就在凯莉随意地附和着店主的当儿,刚才还只是一脸微笑的店主的眼睛,此刻正盯着自己腋下抱着的东西。
于是凯莉解释说自己是靠制作销售这些布偶来维持生计。她第一次做布偶是她离婚后开始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她当时只是用从前从她母亲那学来的方法来制作布偶,然后试着卖看看。由于她的手很巧,而且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令人惊奇地,她制作的布偶全部卖出去了。
“正因此我才不用拖欠房租哪。”
似乎只会笑而忘了其他表情的店主,仍然带着他一贯的表情,一溜烟地消失到了店铺里面。他平稳而快速地移动着,就跟脚底装了车轱辘似的。
不久店主抱着几块卷在一起的布料回来了。布料的颜色非常齐全。店主什么也没说,不过可能是要把这些布料推销给凯莉吧。凯莉用手抚摸了一下布料的表面,令她感到很吃惊的是手感比看起来的还光滑。对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抚摸着人的肌肤,非常舒服。凯莉的手指如痴如醉地在布料上随意地反复摩挲着,不愿拿开。
虽然店主跟凯莉解释说这种布料很不寻常,但只有一半的话听进了凯莉的耳朵里。她是如此兴奋,仍继续抚摸着布料。她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用这种布料制成的几种布偶成品,那将会是多么棒的布偶呀!
店主报的价有点高了,但凯莉把留着准备买啤酒喝的钱省了下来,将那些布料全买了。她把布料卷成一卷抱在腋下,那种感觉就像抱着一个婴儿。
凯莉废寝忘食,把剪下的布料用线穿到一起。虽说是有好多次操作的经验,但今天连她自己也惊讶于自己穿针引线的速度。
接着凯莉用在街上买的塑料做成眼睛粘到上面。颜色她选择了棕色。
然后把刚才穿到一起的、像瘪了的气球似的的布料翻里作面,填入棉花。再用专门的棍子把棉花结结实实地塞到手和脚的尖端,这样一来布偶就完成了。
这具布偶以连环画里出现的王子为角色,高三十厘米。白色的布料作皮肤,蓝色布料制成的豪华的衣服上甚至还有刺绣。用毛线做成的蓬松的茶色头发上面,戴着一顶黄色的王冠。
由于凯莉在此之前只做动物布偶,所以这个王子是她做的第一个人类布偶。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做得还不错。凯莉双手抱着这个布偶,看着他微笑的唇角、棕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凯莉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可能由于她一直拿着这个布偶吧,布偶受到她体温的影响变得温热起来。凯莉一瞬间感觉这似乎是王子自己发出的体温。这样一来,虽然一言两语也说不清,布偶又是真人的形象,好像是童话里的王子就这样走了出来。
猛然间凯莉眼的余光看到什么东西动了一下。她还以为像往常一样是老鼠呢,实际上却不是。原来是剪下布偶以后、余下的满是洞的布料,没有人动它,它却自己快速地弯到了一块。仔细一看的话,原来的四角形的形状也歪曲了,起了褶子。
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凯莉下了这样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湿气和温度造成的收缩。但是就算是做了这么长时间布偶的凯莉,她也从来没见过能发生这样变化的布料。凯莉不太清楚碎布片是否真的能仅仅因为湿气和温度发生变化,而发生卷曲和扭曲,但她能确信的是古董店的店主将次品布卖给她。
凯莉感到很沮丧,但她还是把歪斜的布料熨了熨,没想到布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平展。虽然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由于室温发生变化而造成布料变形,但凯莉还是稍稍松了口气。
这次又是王子动了一下。对呀,用在布偶身上的布料同样也会由于湿气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但凯莉这个时候并没有注意到。
接着,凯莉又做了一个公主布偶。当然仍然是用上次的布料精心制作而成的。白白的脸颊和手、裙子,还有黄色毛线做成的头发特别引人注目。把两具布偶放到一起的话,就像是童话里的插图。
接下来凯莉考虑制作一个侍奉王子和公主的布偶骑士。
这个时候,王子的手脚又自己动了。从刚才开始凯莉就感觉到有好几次,视线内的某个地方在颤动,但直到现在凯莉才感到可怕。她一面剪着布偶的布料,一面思考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可能根本没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布偶由被分成几块的布片组成,由于环境的变化,各个布片向不同的方向伸缩,于是就使得手脚会弯曲、脖子会翘起来了。
凯莉尝试着抓住王子,不停地晃动着,但什么都没发生。把耳朵贴近,她听到了微弱的“卟卟”的叫声。不,不是叫声!凯莉摇头否定。再仔细听的话,发现那是空气从针眼漏出来的声音。虽然凯莉从没听到过这种声音,但她猜想,肯定是这种布料组织非常细密,以至于阻碍到空气的流通。因此,每次布偶的布料发生收缩,空气就会从针眼处漏出来,于是产生了微弱的声音。
当身穿灰色布料制成的铠甲、和腿被设计得很长的布偶骑士完工的时候,公主终于也动了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凯莉已经疲惫不堪,眼睛也模糊起来。凯莉准备休息一会,她把刚做完的布偶跟其他两具排到一起,然后就倒到了潮湿的床上。凯莉昏迷般地睡了过去。
当凯莉醒来的时候,三具布偶同时朝向着她。刚开始凯莉还以为自己仍然在做梦,但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她想到这是由于布偶的布料发生伸缩而造成的,不足为奇。
接下来凯莉做布偶白马的时候,公主的手脚啪嗒啪嗒地在动,给人感觉她好像要站起来似的。竟然会这样!凯莉苦笑一下准备不去在意,但在她自己没注意的时候她又在注视着公主的动作。
努力想站起来的样子也可以看成其他情况(也发生在了其他两个身上)。虽然手忙脚乱地挣扎着,但三具布偶都没能站起来。这是自然,因为它们并不是有意识地想站起来才动的,只不过是关节部位的布料频繁地收缩、膨胀,凯莉这样想道。但是另一方面,凯莉也知道它们站不起来的或许是正确的原因。因为制作它们的时候,手脚都被弄得圆滑,所以它们才站不起来。
于是凯莉在完成白马的布偶后,开始做起试验。为了验证它们自身没有意识,凯莉用茶色的布料制成了能支撑它们体重的鞋子,然后分别穿在它们的脚上。
三具布偶竟然都站起来,小步地快走了。到此凯莉终于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布料的伸缩造成的,而是酒精造成的幻觉。这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凯莉放下心来,看着四具布偶。白马有四只脚,所以不用穿鞋子估计也可以走。
布偶们一会惊奇地看着房间里横七竖八放着的酒瓶和装了棉花的袋子,一会摸一摸,或者躲到物体的背阴下。偶尔也会朝着凯莉的方向,好像要询问什么似的抬头看着凯莉。
虽然凯莉自己听不见,但感觉它们好像在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在进行交谈。或许是它们操作从针眼里漏出来的空气造成的声音,利用这个声音,把它当作只有他们才能理解的语言来使用。凯莉自己都受不了自己这种的想法了。
但万一这不是幻觉的话,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们用的是什么能量?难道说是靠着吃湿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来生存?
它们的视觉怎么样?它们的听觉、嗅觉又如何呢?
关于幻觉,再怎么想象也无济于事。于是凯莉把思考的方向放在如何处理剩下的布料上。做完四具布偶后,布料已经所剩无几了。即使把剩下的布料都收拢到一块,也做不出什么能卖的布偶了。虽说自己被古董店的老板骗了,但布料那种良好的手感却是不争的事实。凯莉觉得扔掉有点可惜,于是决定收集剩下的材料(于是决定把剩下的材料归集在一起),再做一具布偶。
没有纸样。不过没关系,反正自己有经验。凯莉靠大概的目测剪下蓝色的布料。由于白色和肉色的布料基本没剩下,所以必须用蓝色的布料来构成布偶的主干部分。但是做眼睛的塑料也没有了,没办法,凯莉只好用黑色的油性万能笔来描眼睛和嘴。用来制作头发的漂亮的毛线也已经用完了,于是凯莉从垃圾箱的里边找出之前失败后扔掉的蓬乱的黑色毛线。
不知不觉间凯莉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四具布偶,它们正地看着她手头的工作。凯莉摆了摆手示意它们滚到一边去,布偶们可能被这个动作吓到了,于是轰地散开了。
用剩下的布料做成的布偶样子非常可怕。虽然像是一个女孩,但却有着明亮的蓝色皮肤,穿着黑乎乎的蓝色衣服。布料不够的地方,为了防止棉花从里面散出来,凯莉用其他颜色的布料来把它们补上。布偶的和腿也长短不一,而且由于做鞋子的布料也没剩下来,只好把腿的下端剪下来,把腿的底端弄平,因此又多了一个没穿鞋的。
凯莉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布偶的相貌,反倒是为起个什么名字而感到迷惑。由于之前连续是“王子”、“公主”、“骑士”、“”,所以脑袋里一下子蹦出“奴隶”这个词。虽然凯莉感觉这个名字跟布偶的寒酸样很配,但考虑到伦理观念,还是放弃了。
突然凯莉看到了镜中的自己:眼睛下面出现了黑眼圈,头发蓬乱,十分憔悴。脸色有点,跟刚做成的布偶差不多。
“对了,它的脸是可怕的蓝色,就叫它‘阿蓝’吧。”
阿蓝、阿蓝,凯莉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的时候,横放在地板上的蓝色布偶开始微微地动起来。我与阿原初识于小学4年级的时候。我小学时代是个“小孩儿”。所谓“小孩儿”,就是一个没事总喜欢躲在旮旯里的小孩儿。我喜欢坐在窗边,偶尔因为换座位挪动到教室的中央的时候,就浑身不舒服。照相的时候,走路的时候,我总是远离中央,不喜欢引人注目。
在老师的眼里我就是一个过于老实的小孩儿。小学时代,我在校的成绩也不是很引人注目,从来也不曾入老师的眼。周围的朋友也都把我当作一个老实蛋。
现在回想起来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周围的人那样看待我,当时的自己竟然从来不曾想过要振作起来,我依然保留着一个孩子的特别单纯的思想。那时候的我就想着平平静静地,每天费神地想如何不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度过每一天。
然而,毕竟地球是圆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小孩儿”之说。终于有一天,我站到了教室的正中央。
那是小学4年级的时候,当时我所在的班级负责照顾学校饲养的小鸡。具体就是每天晚上喂食,每周打扫一次小鸡窝等。还有比较麻烦的就是放假的时候需要来学校,给小鸡喂食。
班级分成6个组,一周交替来分别照顾小鸡。同学们都嚷嚷着“脏脏”的,讨厌这种工作。小屋的地面上落满了小鸡的粪便,女同学都不愿意进小屋。所以,基本上都是男生在照顾小鸡。而女同学们对那些从小鸡屋里走出来的男生,总是嫌恶地嚷嚷着:“臭死了,别过来。”
我认真而努力地做这件工作。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动物,并不是奢望老师对我刮目相看。在我一丝不苟地照顾小鸡的过程中,我逐渐对小鸡产生了感情,可以很自信地说,那时候,对刚刚生出来的小鸡仔儿来说,我倾注了最大的爱心。班级一半多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小鸡出生这件事。
有一天,我被逼着去扫鸡窝,这种工作应该是全体同学一起来做的,可是大部分同学都不做回去了。打扫鸡窝是一件十分残酷并且肮脏的工作。每当这个时候,连我也想哭。可是并不是大家全走了,还有一个男同学留下来帮我打扫,他就是木园淳男。
木园和我,在那一年,第一次成为一个班级的同学。他戴着黑色的框架眼镜,龅牙,小个子。你活脱脱就是美国人想象中的日本人。我向帮我打扫房鸡窝的木园致谢。那之前,我和他几乎没有正经地交谈过。仅仅有一次我把作业本借给他看。
木园去拿清洗鸡粪用的水管,我一不小心把那只可爱的小鸡仔儿踩死了。这绝对算是一次危机事故。我把双手捧着气绝的小鸡仔儿,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塞进了衣兜里。木园回来以后,看着我说:“你怎么了?”我已经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回答的。清扫结束以后,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完,站在放在教室里的自己的背包前,心怀一种奢望,也许只是一个梦而已,把手伸进口袋里,触到的是已经冰冷的小鸡仔儿,心里万分失望。
木园已经回家了,教室里只剩下无所适从的一个小学生——我。
这时候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说:“扔掉。让它随着下水道溜走吧,一定不会有人发现的。”这个狠毒的声音与我老实的外在是多么地表里不一。
我所居住的小镇的地下有一条用石头砌成的老式下水道。很庞大,大人可以站着小心地行走。已经没有人利用了,只残留着蚁穴一般的地下通道。但是还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不久前好像还搞过一次内部调查。当年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没有进行过调查,据说修路以后,将下水道打通了,已经没有人知道入口在哪里。不过。既然要进行内部调查,小镇的某个地方肯定存在着入口,只不过是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任何记录。尽管客观存在,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被发现。于是大家都将这无人知晓入口的地下巨大水路简称之为“下水道”而已。
我把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撕下来,用纸紧紧裹着那只小鸡仔儿,经过一番冷静思考之后,当时年幼的我无从判断下水道和排水沟之间的区别。就把小鸡仔硬塞进了厕所的下水道里,赶紧往家里跑。半路上,既没有停下来,也没有回头。心里万分恐惧。
第二天,虽然不想去学校上课,但是连请假的勇气都没有,步履沉重地迈进了教室的大门。那只小鸡仔儿连同我那撕破的笔记本一起都被发现了,同学们叽叽喳喳地围在僵硬不动的小鸡仔儿的周围。
我尽量装做一幅的样子。
“真残忍,谁干的?!还扔到厕所里。”一个同学的声音吓了我一跳。过了一会儿,班级里的中心人物——一个既有威望,体育又好的很突出的男生提出来要“捉拿凶手”。周围的同学都一致赞同。我心里“咯噔”一下。
班级里几个生活态度恶劣的同学被列入了“凶手候补”名单里。最终结果是昨天最后照顾小鸡的我和木园被定位“最终的嫌疑犯”。
“耕平君不可能杀死小鸡仔儿的。”不知谁说了一句。因为我的性格公认的是“正直而老实。”而木园淳男却有恶习,经常打瞌睡,连续几个月不把运动服拿回家,都臭了。学习成绩很差,体育不好。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杀死并扔掉小鸡仔儿的凶手就是木园。
“淳男君,是你干的吧。”
一个女生说道。
与此同时,班级同学开始一致声讨道“可恶!小鸡仔儿真可怜。”
有个女生流着眼泪悲天悯“鸡”了。
在大家这样的大的状态下,我当然不能承认是自己干的了。
不过,虽然我和木园又不是铁杆朋友,却为他的窘境而于心不忍。
没想到在群情激愤的时候,木园却不停地挠着头,说道:“你们平常都不愿意进小鸡屋,这时候反倒喜欢起动物了。”
接着,班里的一个比较冷静的同学建议,木园淳男的证据不充分,暂缓公开处刑。让我和他去班主任老师那里,在教师办公室进一步听取处理。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他问我:“是你干的吧。”
“你说什么啊?”
“我以前不是你的作业本吗。包裹小鸡仔儿的笔记本与当时耕平君的笔记本很象啊啊。”
“那又怎么了。”
“那你把笔记本给我看看。我查查看现在有没有破。”
于是我和盘托出全部实情。
木园像听电视节目解说一样既不悲伤,也不生气,甚至有点百无聊赖地听着我叙说。
说完,我对他发誓说自己会向老师坦白全部的罪行。
我觉得木园不会向同学们散播这件事,这样的话我自己坦白并和盘托出,能减轻处罚,老师也会理解的。在作为小学生的我眼里,老师就是一个大人。
“木园淳男!是你杀了小鸡仔儿吧。为什么这么做!”一进教师办公室,班主任三田老师就严厉地质问道。
三田老师深受学生爱戴,是一位喜欢动物的女教师。
原来三田老师的观点是这样的。
昨天最后照顾小鸡的是我和木园,而我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喜欢动物的人。不可能杀死小鸡仔儿的。所以,一定是木园杀死了小鸡仔儿的。其实,老师的推测和同学们的推测是一样的。原来我眼里的大人老师所说的话跟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水平相同,年少的我因此受到些许打击。
三田老师继续说:“耕平不会杀死小鸡仔儿的。快交代实情吧,淳男!”
三田老师口口声声地称我不会杀死小鸡仔儿,把正准备坦白实情的我推进了窘境之中,我只能无言地瑟瑟发抖地站在那里。
木园拒不承认。
我当时想自己也不能坦白。
未曾想木园继续说道:“也不是耕平干的。”
“哦?!”
三田老师和我同时大吃一惊。
木园继续解释:他出校门的时候,看见另一个人进了小鸡屋。
“那个人不是耕平君。我想一定是那家伙杀死了小鸡仔儿,然后扔到排水沟里的。”
我立即明白他是为了保护我而说谎的。
一股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活了这10年,每遇到这么好的人。
三田老师半信半疑:“这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我也看见了,一定是那家伙干的。”
听见我也这么说,三田老师开始相信了。
她继续询问我们杀死小鸡仔儿犯人的特征。
我们俩儿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所谓的“那家伙”,所以只好斟酌着回答胡乱编造出来的凶犯特征。
短发。穿着白衬衫。西式短裤。个子跟我们差不多高。
老师继续问道:“你认识那家伙吗?知道他在哪个班级吗?”
“不认识。好像不是我们学校的。在我家附近经常看到的一个孩子。”
“你知道他的名字吗?”
木园回答道:“好想是叫‘阿原’。对阿原,一个女孩子。”
杀死小鸡仔儿的犯人竟然是一个女孩子。
这个骇人听闻的真相立即在学校成为热门话题。
大家谁都不知道真相并非如此,是我和木园说谎了。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整个事件刺激着当时小学生们的好奇心。没想到杀死小鸡仔儿的犯人不是男生,竟然是一个女孩子。并且,凶犯阿原并没有被抓(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时,有关谜底的各种说法在小学校里流传着。有一说法是阿原是吸血鬼,杀死小鸡仔儿是为了吸血。
伴随着各种谣言,不知不觉中阿原已经长成了一幅尖锐獠牙的怪家伙了。
一开始,我和木园作为阿原的目击者,被周围的同学们所吹捧。不过,每当朋友和高年级同学问我们阿原的事情时,我们总是更正其时阿原根本就没长着獠牙。阿原只是大家想象出来的而已,有没有獠牙都无关紧要的。我们承认有一点就是:阿原的牙齿确实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
“我也见过阿原的。”有几个学生瞎起哄,到处散播谣言。
他们到处说:阿原无恶不作。跑到别人家的院子里,割盆栽植物啦;在车上胡乱涂抹啦;啦,简直无恶不作。
割盆栽植物啦;在车上胡乱涂抹啦这些恶作剧当然不是阿原作的,是淘气的孩子们害怕被责备,都推到阿原身上去。我自己也这样做过。
然而,随着这样的事情的不断增加,阿原很快就恶名远扬了。不仅在我们小学生中间,甚至是整个小学区域内的大人们,对阿原的昭着恶行也都有所耳闻。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拼命打听这个叫阿原的女生,结果,谁都没有见过她。
“阿原这家伙总会给人带来不安。”木园总算放下心来,舒了一口气。
因为这件事,不知不觉地,我和木园成了好朋友。
在这个叫阿原的不良女生出现一个月后,学校总算是归于平静了。我和木园作为目击证人的英雄光芒也逐渐平淡下来,我我又恢复到以前那样,成为班级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遭到了一场严重的流感侵袭。由于没有医疗知识,村民们只能被动而毫无抵抗的接受死亡。有些家庭失去了劳动力,不知所措的过着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所有家人,只剩下自己一个。
有一对夫妇,失去了他们的孩子。他们把已经变得冰冷的孩子放在草席上,整整一天一夜都沉浸在悲叹之中。在贫穷的时期下,连吃的东西也没有,孩子的胳膊像树枝一样的细。夫妇二人把孩子放在一个小小的棺材中,打算找个环境好的地方下葬,于是二人抱着孩子的棺材上了山。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了,周围也暗了下来。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遮挡着月光,在黑暗的笼罩下,夫妇感到一种难以招架的压迫感。附近没有人家,抬着棺材的手中承担着孩子过于轻的体重。
突然,夫妇觉得后面好像有什么人。
身后传来沙拉沙拉沙拉沙拉的声音。
妻子正要回头看的时候,丈夫阻止了她,并说:“大概只是树叶的声音吧”。
不久身后又传来了人的脚步声,而且听上去非常像是个孩子的脚步声。
咚咚咚,咚咚咚的响着。
妻子再一次准备回头一看究竟,丈夫再一次阻止了她,说:“在这种深山老林中怎么会有什么小孩子”。
接着,身后响起了小孩子声音。“妈妈,妈妈,回头看看我啊”这样声声的呼唤着。这声音,不正是自己明明已经死去的孩子的声音么?刚刚失去自己孩子的母亲下意识的回过了头。
身后哪里有什么孩子,直挺挺的站着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石目。是她模仿了死去孩子的声音在呼唤着母亲。
只要是看了石目眼睛的人就都会变成石头。妻子就这样保持着回身的姿势变成了石头。
男人吓得紧闭起双眼,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要睁开眼睛,不可以看面前的女子,不然就会变成石头的。
石目的脚步声慢慢的逼近,粘乎乎的触摸着男人的脸颊和手臂。男人努力的忍耐着不睁开双眼,就这样什么都不看的丢下手中的棺材,和身边已经石化的妻子,从山上跳了下去。
我到底是如何跳入那条河里的呢?是要自杀么,还是在混乱的思考中意识到了这条河才是通往山下的正确之路呢?
那个盆地被一条呈封闭状的环形小路所包围着。但是奇怪的是,这里只架有一座桥。如果这条河是横贯盆地的话,应该有两座桥才对。如果只有一座的话,要不就应该是这条河发源于这个盆地中,要不就应该是这条河终止于这个盆地中。但是看起来这挑中情况都不是。整个空间似乎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被连接起来。结果,原来这条河才是走出这里的那个门槛。如果把这个盆地比作子宫的话,那么这条河,就是产道。我小时候在河边捡到的那块石头,应该就是顺着喝水从上游冲下来的。
叔父说在河边发现我的时候我手上并没有抱着什么腿形状的石头,大概是因为在被水流冲下来的途中掉了吧。
我被移到了合住的大病房里。住在我旁边床上的小孩子指着我身边的小鸟石头说:“这个好棒哦。” “就好像是活的一样是吧。”我边说边把小鸟递给小孩子看。
作为答谢,他给我看了他自己画的一张妈妈的肖像。是一张十足的画。但是我却觉得这幅画比我目前为止所画过的任何一幅画都要美。
我告诉那个孩子我是一位美术老师,于是他问我,要怎样做才能把母亲画得更好。我对他说:“不要为了完成画而画,只要一心一意想着这是为了妈妈而画的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妈妈看了一定会分厂高兴的。”
出院之后我每天都会到河边来。
有时会想起已经被烧成废墟的那个家,想起那位年迈的女人。让我吃惊的是,每当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中是满满的怀念。
我还在犹豫着要怎样处理我手中的那个小木盒子。要不要打开呢?到底怎么做才好呢?我也希望在死前看一看那张照片上的人,也希望在死之前被变成石头。不过,还不是时候。
我总是一边沿着河畔漫步,一边注视着河底。附近的人看到我时总是会问我是不是在找什么东西。 我会回答他们:“是的,我在找妈妈的那截腿。”我的胳膊上养着一只狗。
这只狗长3厘米,毛是蓝色的。它的名字叫波奇,是一只公狗。波奇虽然长得并不帅,但脸蛋很可爱,嘴里还衔着一朵白花。
波奇并不是一只真狗,它只是画在我皮肤上的一幅小小的画。
我跟波奇的结识是我的朋友山田提供了机会。山田是个聪明的美女,当着年级委员,不过她跟我一样,朋友很少。依我看来,她朋友很少的原因在于她后背上刺的樱花。但山田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原因,那一天她又在懒洋洋地读着一本叫“月刊TATTOO”的杂志。
我们当时并排坐在宿舍里一个微暗的、不易被发现的角落。水泥的冰冷透过裙子传来,连我的腰都觉着凉。明媚的阳光下,远处有一帮正在打排球的女孩子们,不时能听到她们的叫喊声。
我并不讨厌这种阴郁的感觉。
“我高中毕业以后,准备学习手艺,继承我家的家业。”
山田嘴里咕哝了一句。她的语气很随意,我差一点没听到。
我们就要升高三了,可我还从来没想过以后的路怎么走。
我张大了眼睛看着山田,结果她连头都没抬,眼睛仍然盯着铺在膝盖上的那本怪怪的杂志,我只能看到她嘴角有着一抹清凉的微笑。
“也就是说你要学做扎青师了?”
山田点了点头。
“最近女扎青师增加了,爸爸来了一个女人,学刺青的。对了……”山田合上杂志,看了看坐在她身旁、把手放在额头上的我。“铃木你还没来过我家的店吧?今天放学后来我家店里玩吧。喂,你怎么了?脸色好苍白啊。”
“没事,就是因为你突然说起这样的大事,弄得我有点想吐。”
“想吐?吐什么?吐掉刚才吃的炒面面包?”
山田的父亲是一个扎青师,主要做日本画的刺青,把龙、花鲤等形象刺到客人的背上。
在我看来,山田家的店风格有点像理发店,非常干净,这让我感到很意外。
“我本来还想象着广告牌上有某某书法高手写的潦草笔迹呢。”店的门前给人的感觉很好,写着金色的“TATTOO”字样。
“好像也不是如何呀。”
我这样对山田说,于是她看了看我,抱着胳膊叹了口气。
“客人不都是你想的那样的,噢,因为我们店主要是从事的是日本画的刺青,所以这个行业里的人也会来。也有不少年轻人来扎刺青哦。”
“客人是不是都刺些观音图什么的带回家呀?”
“才不是呢,图案有各种各样的。从目录里面挑选,还有的人事先自己设计好图案然后拿到我们店里来。”
推开玻璃门走进店里,迎面就是等候室。等候室里放着一盆赏叶植物,还有一张朴素的黑色沙发。墙壁是白色的,给人很干净的感觉,就像是牙医的候诊室。
山田让我坐在等候室里,自己则走到了店的里间。我从备置的架子上取下一本书,我还以为是本杂志,原来不是。书上登着很多刺青的照片和解说图,好像是本刺青目录。
有火焰、星星、心等很多种类的图案。
忽然有个人影投到我手里的杂志上。我抬起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子很高、我不认识的女人在低头看我。两人的视线碰到一起,于是她微笑着打了个招呼。
“你好。”
她嘴里说出的是生硬的日语,原来是个外国人。
她的旁边站着山田。
“这个人现在在我们店里学刺青,是个中国人。”
我一下慌了神,这倒并不仅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和一个外国人面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她长得很美。这个女人穿着黑色的套装,戴一副有色的眼镜,耳朵上戴着许多耳环。
这个中国人竖起无名指,说了一句“请多关照”。就在这个瞬间我完全成了她的fan。我一面用紧张的语调做着自我介绍,一面心里想着:如果我是个男人的话,一定要把她弄晕然后带回家。
“实际上她就要离开日本了。”
好失望啊。
“您要回中国了吗?”
她摇了摇头,据说她想到美国去研究激光技术。我有点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学什么激光,不过听她说去掉刺青的时候要用激光,只是在日本这项技术还不太发达。
“我今天是来跟师傅告别的。”
这个中国人用结结巴巴的日语解释道。
“这个人扎的刺青可漂亮了。对了铃木,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就让她给你扎个刺青吧。”
对于山田的提议我要是在平时的话肯定会拒绝的,但是十五分钟之后我已经坐在了店的里间,坚定地挽起左胳膊的袖子。谁让我迷上了这个中国人呢,没办法呀。
店的里间放着床和椅子,真的很像医院的诊室。估计准备在背上扎刺青的客人要俯卧在这张床上吧。
我准备把扎在左胳膊的上部,所以被命令坐到了椅子上。
“很多人第一次扎刺青都是在左胳膊的上部呢。”
山田坐到床上,晃着腿对我说道。
“喂,山田,我身上没带钱,没问题吗?”
“没事,她今天好像也没准备要你的钱。”
我看了看那位中国姐姐,她正在为闪着银光的针等器具进行消毒,听到山田的话之后,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本来扎个刺青好像要花五千到一万日元。
房间被日光灯照得如同白昼,看不到一粒灰尘,看来是间无菌室。窗户边放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白色的花,遮光帘只拉下了一半。墙壁上挂着猫头鹰挂钟。
椅子的旁边是一个垃圾箱。我往里边一瞅,发现了一些卷起来的、沾着血迹的面巾纸。我突然感到不安起来。
“会不会疼呀?”
山田不怀好意地眯起眼回答道:
“可疼了呢。”
“真的吗?”
“事实上可能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有人觉得疼,也有人扎的时候竟然睡着了。铃木你嘛,应该没事吧,我们就姑且这么认为吧。”
那位中国姐姐坐到我身边的另一张椅子上,开始了扎刺青的工作。
我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长长地呼了口气。
至于刺个什么图案,我在被带到这个房间之前就决定好了。我只对那位中国姐姐说了一句:“你给我刺只小狗吧。”而她也爽快地回答了一个“OK”,然后给我看了看插图集,上面有很多狗的图案。我在等候室里已经自己决定了刺哪种图案。
我哗哗地翻着插图集的时候,忽然在其中一页感受到了一种宿命般的缘分。那一页上画着狗的图案,它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当时想道:如果把这只狗作为我的,让它一辈子陪着我该有多好呀。于是我一瞬间就决定了要刺这个图案。我记下那页纸的页数,告诉了中国姐姐。她竖起大拇指,说了句“交给我吧。”
好像要先在扎刺青的地方临摹出图案。这项工作中国姐姐似乎,她用的是描图纸。原理好像是这样的:用复写纸把底稿复写到描图纸上,在我的左胳膊上部涂上药物来接收图案,这样图案就被临摹到我的皮肤上了。
虽然山田这样解释给我听,不过我根本没听进去。每次中国姐姐那张美丽的脸靠近我的时候,都会传来一种香味,我哪有心情听山田的解释呀。实际上连画出来的图案我都没看一眼。
接下来要用机器来穿线。中国姐姐拿出一个三根针构成的器具,在我的皮肤上穿起线来。胆小的我把脸别到一边,闭上眼睛,不过好像也没那么疼。这种感觉就像用镊子拔毛似的,一秒钟内有几次连续的疼痛。
我稍微放下心来,看了看胳膊上狗的图案。
这时猫头鹰挂钟响了起来,猫头鹰的那种叫声听起来特别傻。
“铃木,你要不要看本书?只用右手也可以看呀。”
山田细心地为我考虑。
“嗯,我想再看看刚才那本插图集,想看看那只小狗。”
中国姐姐又拿来其他的器具,这次的器具好像是一排针,比刚才的那个器具多了两三根针。这个好像是用来涂影的。
我一边翻着插图集,一边擦了擦额头上渗出来的汗。
“果然还是疼?”
“嗯,有一点。”
其实不太疼,不过我还是这样回答山田。
接着中国姐姐用一束捆起来的针来上色。针的数量增加到了左右。
一共花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最终完成。
“虽然现在颜色看起来怪怪的,不过几天以后就会变成漂亮的颜色了。”
我看了看左臂上部刺的蓝色小狗的图案,向中国姐姐道了谢。
她似乎很满意自己的工作,点了点头,十分钟以后她离开这里去做渡美的准备了。我感到很遗憾,刚才要是拍张纪念照就好了。
“她的手艺真好,狗的图案这么小,她却画得这么可爱。”
“我已经想好了,这只狗就叫波奇。”
波奇老老实实地面朝我坐在我的左臂上。它好像想问什么问题似的,歪着头,嘴里衔着一朵白色的花。波奇长得很小巧。
“对了,我刚才一直没好意思说出来,那个中国人是不是会经常把别人说的日语听错?”
“这个嘛,偶尔是会听错。不过她才学了一年日语,会说就已经很厉害了。你怎么想到这个了?”
我把狗的插图集拿给山田看。我翻到的那页纸上画着一只很凶的狗,似乎要把人吃掉似的。它嘴里流着涎,看起来很真实。
山田皱了皱眉。
“这幅图好棒啊。”
“我应该告诉那个中国姐姐这一页的页码了呀。”
我就是这样半偶然地和遇到了波奇,不过我还得忍受接下来几天的奇痒。扎刺青的地方痒得不行,不过山田告诉我不能用手挠。
三天之后,刺青的地方就不再痒了,波奇的蓝色也变得鲜艳起来。我感觉刺青与我融为
了一体,这种感觉真好。虽然不是我原来想要的那幅,不过这个也不赖。我常常看着左臂上部的小狗,脸上不由得想笑。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狗身上有蜱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