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肉回来,一次吃不了那么多,所以用盐滚一下,过几天还下不下雪吃可以吗

在北大荒第一次吃红烧肉
在北大荒第一次吃红烧肉
&&现在吃红烧肉太平常了,可是在四十多年前,吃一次红烧肉真是难上加难。
&&在北大荒第一次吃红烧肉的经历让我永远难忘。
&&那是1969年的最后一天。传说中的红烧肉就要在中午来临了,我们这群北京知青,十五六岁的孩子兴奋得早起了两个小时。下乡之前,兵团来招人的军人作动员报告时说:“地头上放着两个大桶,一个里面放着红烧肉,一个里面放着大白馒头,干完活儿就能在地头可劲地吃红烧肉了。为什么在地头吃呢?咱们那里田多地大啊。”有人流着口水问都是什么时候吃红烧肉?那位军人说“一年到头”。可是下乡后我们根本就没有见过红烧肉。我们问连队的领导,领导笑着说:“是啊,是一年到头啊,从1月1日到12月31日这个头就吃一顿!”
&&本来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曾经有可能吃上红烧肉,可是不知突然从哪里冒出一个慰问团,那本来给我们准备的红烧肉慰问了他们。原来他们是打着慰问的旗号抢我们的红烧肉来了。我们气得给他们乃至所有的类似团体起了个绰号:闻味团。
&&为了迎接这1969年“一年到头”的红烧肉,我们都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军装(父母的而非兵团发的),或是一身蓝色的学生装,里面还穿件呢子衣服,里面的衣服长一截,那时把这种穿法叫二层楼。一个个打扮得像是迷你版的军官或是小型的县太爷,用当地人的话是“手心长胡子,小老样儿吧”。
&&由于起得太早加上没吃早饭,我们都抱着饭盒在自己的铺上睡着了。刚刚睡着,还没有梦到吃红烧肉,老排长的一阵喊叫把我们从梦中惊醒。“怎么?开饭了?快冲啊。”我们抄起一直搂在怀里的饭盒就往外跑。老排长拦住我们说:“不是开饭了,是上级派来了演出队,来慰问我们了,现在赶紧去礼堂。”
&&什么?“闻味团”又来了?又来抢我们的红烧肉来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我们呆若木鸡。在万分不愿意甚至是愤怒的情绪下我们依然是怀揣着饭盒进了礼堂的。
&&由于我们心中想着红烧肉,所以看着演员的红脸蛋像红烧肉,看着他们手中的旗子也像红烧肉,看着他们唱歌就觉得是在做吃肉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当报幕员最后报出&“下姨(姨即一,当地说‘一’发姨的音)个节目《红灯记》选段”时,我们听成了“下‘姨’个节目红烧肉”,再也坐不住了,一窝蜂地夺门而出,飞一般的逃离礼堂冲向了食堂。
&&我们每人都买了两份红烧肉。看到饭盒里油汪汪的红烧肉时,我们心里踏实下来了。这一次,“闻味团”抢不走我们的红烧肉喽。不知何时下起的雪花飞舞着轻吻我们的脸颊。我们捧着饭盒慢慢地走,似乎是在享受这胜利的喜悦。
&&回到宿舍,我们打开饭盒,准备大吃一番。这是来兵团的第一次红烧肉啊。
&&“演出队在礼堂啃自带的凉馒头、喝白开水呢。”有人得意地说。
&&我们大吃一惊:他们不是来抢红烧肉的啊?
&&还没从这一尴尬中摆脱,又一个消息让我们汗颜。“你们每人买了两份,我们就买不上了。你们才来四个月就吃上红烧肉了,阿拉来了一年,也没有吃上啊。”一位上海知青说完后一声叹息。
&&我们吃不下去了,都坐在自己的铺前发呆,就像早上等红烧肉一样。见此情此景,老排长发话了:“你们愣着干吗?你们吃吧,你们一个个长得五小三细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津、哈、沪、黑的知青都长硬棒了,少吃一顿没事。等以后条件好了,咱们一个月吃它一次!”他的话让我们感到温暖也觉得好笑。一个月吃一次红烧肉?老排长也学会吹牛了!
&&我们经过磋商后决定,把红烧肉省出一多半儿来送给演出队。作出这决定后我们互相击掌,然后就是如释重负的感觉。老排长为我们鼓掌并带我们前往。可是当我们把红烧肉送到大礼堂时,演出队已经收拾好道具上车了,那个拉手风琴的女孩还拖着腿。很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她的脚冻了,连棉鞋都穿不上,可是依然要来,她和我们同龄,也是北京知青。
&&看到我们送的红烧肉,演出队的人又从嘎斯卡车上下来,一边和我们握手一边说不要。可是我们不干,坚持不收就不让开车。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老排长说:“这些个北京小嘎(意为小伙)脾气可厉害啦,在北京就是什么顽主,他们想干吗就干吗。你们再不收,他们弄不好就卸车轱辘了啊。”
&&收下了红烧肉,演出队有不少人流泪了。车开动后老排长大喊:“回来时把小饭盆带回来。”
&&看着车渐渐远去,我们心中有一种自豪感。年纪最小的小郑说:“明天我就十五了。”
&&我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十七了。”
&&老排长抹去泪水后说:“将来一个月吃一次红烧肉。”
&&我们都笑了,笑老排长吹牛成习惯了。
&&这就是在北大荒第一次吃红烧肉的经历。
&&没想到,这才过去多少年啊,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只要你想吃红烧肉,天天可以吃,顿顿可以吃,就怕你吃腻了。
三八节为妻打造“爱之宴”
&&平时,家里的饭都是妻子做,但眼看着三八妇女节到了,我这个习惯了饭来张口的“大男人”说什么也要表示表示,为妻子做上一桌“爱之宴”。
&&虽说平时不怎么下厨,但却并不代表我厨艺不精。曾几何时,我也被亲朋好友称赞“掌的一把好勺”(即菜炒的不错的意思)。自从将妻子娶进家门,我才渐渐远离了厨房,厨艺也随之慢慢雪藏了起来。
&&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我提前几天便开始着手研究这桌“爱之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终于研究出了四个菜:蒸蒸日上、和谐之家、甜甜美美、白头到老。
&&蒸蒸日上。取红色小南瓜一只,从瓜蒂一侧横向剖开,去掉籽儿、瓜瓤,在其中放入切碎的虾仁、竹笋丁、香菇丁、白糖、盐、鸡精,上蒸笼文火蒸15分钟即可。这道菜外形喜庆,因为南瓜本身红通通的,像极了初升的太阳,寓意极佳,其味道则融合了鲜、甜、香、嫩,入口软糯爽滑,回味绵长。
&&和谐之家。这道菜用料简单:只需用到四只河蟹、一瓶啤酒和少许精盐即可。做法也不复杂:将河蟹洗净,均匀地摆放在笼屉上,在蟹壳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精盐,然后在笼屉下面的蒸锅里倒入一瓶啤酒,文火蒸15分钟即可。此菜虽然简单,但河蟹谐音为“和谐”,别有一番意义在其中,而且用啤酒蒸制的河蟹,不仅味道更加鲜美淳厚,还带着淡淡的酒香,让人回味无穷。
&&甜甜美美。取新鲜草莓适量,洗净后从中间剖开,再均匀地撒上一层白糖即成。此菜虽然制作简单,用的食材也不多,但从中间剖开来的草莓恰似一颗颗红通通的心,看上去便让人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夹一块放到嘴里,那酸酸甜甜的汁水瞬间便能把舌尖和心尖一起俘虏。
&&白头到老。这是一道水果拼盘,将苹果、雪莲果、火龙果切块,仔细地码放在盘中,摆成两个笑脸的形状,然后在两个笑脸的上方浇上一层炼乳即可。白色的炼乳位于笑脸的上方,取其白头之意是最贴切不过了!此菜入口脆爽,水果的甜味搭配炼乳的奶香,简直就是一盘名副其实的“妙恋”!
&&为了这桌“爱之宴”,我提前跟单位领导请好了假。三八妇女节这天,我要把这桌“爱之宴”献给妻子,然后看着她开心的笑容和幸福的模样,再一起憧憬我们更美好、更甜蜜的生活!
二月二,炒糖豆
&&我想对于小孩子来说,过节时能够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吃的东西了。儿时的我,要盼的除了元宵节的面灯,接下来就该是二月二的糖豆了。
&&二月二,龙抬头。元宵节时放到粮囤里的龙灯,这时就可以拿出来吃了。可惜经过半个月的搁置,它早已风干得嚼不动了。我最多是好奇地把龙灯把玩一会儿,早没有吃它的欲望了。我要盼的是母亲炒的糖豆子,喷香喷香的。
&&每年二月二的头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忙碌一天的母亲才会把提前挑选好的花生放到锅里炒熟,然后凉透。等母亲做好糖豆的时候,往往是大半夜了,我们小孩子是熬不到的。二月二那天,一睁眼,就麻利地穿好衣服,找糖豆吃了。一边吃着糖豆,一边站在院子里看着母亲端着簸箕用里面的草木灰画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然后再在圈外某一处画上一个梯子,美其名曰围仓。据说围仓,可以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传达了人们盼望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画完粮囤,母亲再用草木灰围着宅子的墙根撒一圈,一边撒,一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了。
&&看着母亲做完这些有趣的事后,我们兄妹就怀揣着自己分得的那份糖豆,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去了学校,好朋友的糖豆都放到一起,品尝,然后评出谁家的最好吃。好的糖豆,不仅味好、色好,而且还要呈整块且结实。母亲炒得总是略胜一筹。
&&长大后,我向母亲讨教炒糖豆的妙招。母亲说,炒糖豆的好孬关键在于把握熬糖的火候。糖熬得太轻,做出来的糖豆,不仅发黏,而且不能成形;熬得太重,不仅色黑,而且味苦,不好吃。那么如何拿捏好熬糖的火候呢?母亲又说,熬糖之前,先找好一个饭碗,里面盛上凉水。等锅里的糖,熬到一定时候后,就用筷子蘸一下糖水,让它快速地滴到碗里。如果糖水在碗里立即成一个点状,说明熬得正好,此时把炒好的花生放进去搅拌均匀,然后把它们倒出来,摊平,凉透,再切割,就是上等的糖豆了。如果糖水在碗里散开,说明还不到火候,还要继续熬。当然了,这时候,熬时,一定要火小一点,勤往碗里验证着,防止把糖水熬过了头,那可就没办法补救了。照着母亲说的这个方法,这些年,我从来没有把糖熬煳过,且恰到火候。捎到单位里,同事们都夸我的手艺好。
&&有年二月二前,和同事交流炒糖豆的方法。她说,熬糖之前,把锅里放上油,然后再把糖放进去,熬出来的更好,我半信半疑。因为以前母亲教导,炒糖豆不能用油锅,所以每次炒前,我都要用餐洗净把锅洗了又洗,防止因为有油而糖豆粘不到一起。回家后,我决定尝试一下,没有想到这样熬出来的糖,一样好,且糖豆更香了。
&&以前喜欢用红糖熬糖豆,后来发现把红糖和白糖搀和在一起,红糖少一些,白糖多一些,做出来的糖豆,有琥珀的颜色,不仅养胃,而且养眼。
&&那天,女儿吃着过年时剩下的熟花生,突然无限向往地对我说,妈妈再过几天就可以吃到糖豆了?我心里偷偷地乐起来,又一个馋丫头诞生了,我分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我一直以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生活怎么进步,一些传统文化还是要流传下来的好,那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梦。所以,再忙,再累,这些假日里的美食,我都会做给孩子吃,而不是从超市里买。因为,梦是买不到的。
周末挖野菜去
&&早春二月,江南气温偏低,是个恼人的倒春寒季节。立春已经有些日子了,可大多数的人们还没有换下冬天的“行头”,春天的脚步似乎有些蹒跚。尽管春寒料峭让人们心头有些寒意,可却阻挡不住那些一生都在大自然里经风雨见世面的植物们,人们不得不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你看,那漫山遍野碧绿的野菜,那串串艳黄诱人的迎春花,都在无声地召唤着人们:“踏青去,挖野菜去!”
&&江南的早春,踏青挖野菜已成为很多人度周末、享休闲两全其美的极好方式。我家就住在山的半腰上,更是得天独厚地游怡于山间,信手拈来各种野菜。早春的荠菜算是一家人最爱吃的。
&&荠菜,又叫野荠、地菜、米菜、野菜、雀雀菜、护生菜、鸡冀菜、枕头菜等,在我国南北各地都能见到。据有关研究证实,早春的荠菜最有营养,也最益健康,可谓百蔬之冠。难怪民间早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这个周末,我们全家出动,男女老少自选工具,自定路线,暗暗较着劲儿地,开始了踏春挖荠菜的比赛。侄子到底是年轻人,眼尖手快,半天就挖了一大袋,还没耽误唱歌。我和老妈呢,一边挖,一边聊,惬意之下,眼拙手慢地输给了侄子。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厅,择的择、洗的洗,好不热闹。一大堆碧绿鲜嫩的荠菜,用开水一焯,去除土腥和鞣酸,剁成小碎末,再拌上肉馅儿,很是养眼。按传统做法,包顿荠菜馄饨?不,我突发奇想,干脆做道荠菜汤丸吧。一个个碧绿、粉红相间的小圆球,在油花点点的清汤里翻滚着。沁入鼻尖的是独特的荠菜清香、浓浓的肉香的混香,很是诱人。忍不住尝一口,自然是鲜得“掉了眉毛”。虽然荠菜有多种做法,比如荠菜豆腐汤、荠菜鱼卷、荠菜冬笋、荠菜拌豆腐等。但我和家人的感觉是:吃来吃去,还是我的这道品相漂亮、清淡鲜香、肉菜合一、营养全面的美味荠菜汤丸最好吃。
&&早春季节,放下萦绕心头的浮躁,卸去深藏筋骨的疲惫,带着一份雅致的心情,携起亲爱的家人,在风和日丽的山间、河畔,亲手将那些叶片色绿如翠、根须莹白似玉,还没来得及开花的极好荠菜一一采摘。在大自然的恩惠中,与轻松快乐为伍,与时尚健康相伴,真好。
二月二,荠菜饭
&&伴随着和煦的柔风与温暖的阳光,久违的春天又重新回到人间。春回大地,耀眼的绿色闪亮登场,众多的时令鲜蔬也纷至沓来,每年二月二,母亲都会挖些新鲜的荠菜,煮上一大锅荠菜饭。
&&记得小时候,每逢二月二,母亲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孩子,一起出去挖荠菜。每人挎着一个小竹篮,手拿一个小铁铲子,母子几个一阵儿有说有笑地出发了。春天已经来临,田野里一片碧绿。小田埂旁,麦地里,河边上,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水灵灵的荠菜,迎着风儿向我们点头微笑。不大一会儿工夫,我们便提着沉甸甸的小篮子,笑嘻嘻地满载而归。
&&荠菜带回家,母亲把它们清理一番,然后放在清水里仔细洗净。旧时日子艰苦,有时候米不够吃,但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母亲是不会吝惜它的。从米缸里舀出好几碗大米,淘洗之后,连同早已切碎的荠菜,一起放在大锅里煮上。母亲在土灶下烧柴火,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的我们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
&&噼啪作响的柴火越烧越旺,混合着荠菜特有香味的米饭清香四溢,我们的口水也咽个不停。终于开饭了,一人一大碗,那种蓝边的粗瓷大碗,几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嚼着,母亲擦了擦被烟尘熏出的泪水,开心地笑了。
&&我问母亲,为什么二月二要吃荠菜饭?母亲说,这里面有个故事。我们村是个大村,没有外姓,家家户户都姓马。传说很久以前的某个朝代,有个皇帝于农历二月二这天微服私访来到村里,肚中饥饿难忍。村人很穷,没有好东西招待,就用一点大米加上新挖来的荠菜煮饭给他吃,平时吃腻了山珍海味皇帝吃后龙颜大悦,当即免了村里每年的徭役赋税。从此以后,村里每年二月二,家家都吃荠菜饭。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知晓,但是二月二吃荠菜饭的风俗却一直都在。后来读书,发现荠菜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春季食用防病益健康。看来,吃荠菜饭不仅尝了鲜,唇齿留香,更有营养保健的作用。
&&又是一年二月二,春风劲吹荠菜香。一碗翠绿的荠菜饭,勾起了我多少童年的美好记忆和对母爱的无限感激之情。
马未都:节俭也是国宝
&&我和马未都多年前曾有过一次交往,有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正在品茶,进来个人,他用老式军用挎包背着一件据说是老的瓷器来请马未都鉴定。当时马未都笑着说,别拿出来了,然后随手在挎包外面一摸就说:“东西不对。”打开,果然被马未都言中,的确是件现代仿品。我当时很惊讶,没看见东西,隔着书包就能判定瓷器的真伪,这是何等的功夫?
&&这次采访,唤起了我对马未都的再认识。
&&马未都是鉴赏收藏大家,观复博物馆馆长。“观复”二字语出老子《道德经》。所谓“观”就是看,“复”即是反复地看。鉴别文物只有你静下心来反复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才能看清它的真伪。博物馆以“观复”名之,实有深义。
&&正是因为马未都多年来以一颗“静”的心历练,才达到静而后定、由定生慧的境界。马未都在“观复”中领悟,在领悟中收藏。他徜徉在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宝中,在那里,他穿越岁月的时空,或聆听它们的声音,或揣摩它们的身世,尝胆卧心、千磨万击,方成为鉴赏收藏大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马未都就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涉猎广泛,陶瓷、玉器、古家具、金银器、漆器等都在他的收藏之列。今天的观复博物馆有2800平方米的展览区和会员活动区,有家具、陶瓷、油画、工艺等7个展馆,藏品逾千件。至今已举办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观复小品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等十多个展览。马未都还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主讲人,并做客多家电视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试图以通俗的方式讲述历史,讲述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马未都还撰写了多部有关古代艺术品鉴赏和收藏的著作,曾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
&&暮春三月,远处隐约可见柳树现出的淡淡新绿。几天前,在朝阳区大山子观复博物馆见到了马未都,他依然不变的是沉稳严谨的本色。在博物馆里,我们坐在满是古代瑰宝展室的一隅,在阳光下品茶。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几句话后,马未都很快切入我的主题——饮食文化。
&&重温过去生活&痛斥浪费风气
&&马未都说他今年58岁。他回忆说:“年龄大的我们都经过困难时期,以我为标准,小时候不光我没有吃饱过,就是比我大的一代开国元勋、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曾有过吃不饱的经历。就是新中国成立后,记得当时有位领导同志家里炖了一只鸡改善生活,还赶快招呼别人到家里做客呢。”
&&马未都还曾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去菜市场买菜的情景。一天早晨,他在菜市场看见一条活鱼,一斤多重,卖十块钱。他当时左思右想,走来走去,最后还是没有舍得买。到了晚上,他还是有点儿不死心,又去了趟菜市场,看见那条鱼还在那儿,别人也没买,谁都嫌贵。
&&说着说着,马未都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往事。也是在八十年代,马未都和几个朋友去陕西,几个人坐在四处漏风的吉普车里赶路,这在当时已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一路风尘仆仆,时至中午,进了一家饭馆,点了份“油泼辣子面”。大家伙儿一看那碗脏兮兮的,自作主张拿到后厨放锅里就煮。老板一看就惊叫起来:“这碗不能吃!”后来才明白这是在消毒,那老板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吃饭时马未都就在想,四川、湖南人吃辣椒是因为气候关系去湿防潮,而陕西人为何也吃辣椒?一琢磨,原来当时土地贫瘠,地方穷,没什么可吃的,只有靠辣椒提味儿。“记得那次我们五六个人吃得很饱,个个吃了个肚儿歪,才花了五块钱。”吃完饭,马未都一行还去附近的集市逛了逛,“啊,真是蔚为壮观,好大的市场啊,红彤彤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头,全是卖半干不湿的红辣椒的,煞是好看,除此之外,啥也没有。”马未都感叹道:“那时真是困难,就连北京也有不少人一辈子没下过一次馆子的。我还见过有的人一辈子只吃过一次馆子,但这事却让他炫耀了一辈子。”马未都接着说:“那时买米面都要凭粮票,不少副食品也是凭本供应,这才刚刚过去30年,准确地说真正为吃喝不愁的日子才刚刚20年。这么短的时间,生活变化却已翻天覆地。”
&&马未都说,改革开放后,物质开始极大丰富,现在如果你嘴馋,你说吧,只要你想吃的,没有买不到的。马未都显得有些兴奋:“记得前些年生活刚好时,我第一次吃生鱼片。看着面前每人一份的生鱼片,不知道怎么吃,谁也不敢动筷子。犹豫半天后,我看摆在生鱼片前边用调料绿芥末捏成的小窝头很可人疼,特别好看,心想这个简单,就一口把它吃了。”这下坏了!马未都被辣得鼻涕眼泪全流下来了,很是狼狈,“那次把我害得好苦”。马未都说,像他这样的人不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吃的,一下子全懵了,结果不注意大吃大喝,吃成了富贵病。医生就说马未都有些偏胖,所以他每次吃饭时都警告自己少吃。有个蹬三轮的老头儿多年前和马未都说的一句话让他至今都记得很清楚。那会儿马未都还小,去给家里买家具,老头儿蹬着三轮拉着家具在前面骑,他骑自行车在后边跟着。老头儿边骑边和马未都聊天,说了句“人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当时马未都怎么也想不明白,“人有什么福享不了啊”,后来才明白,不说别的,就是如果您得了糖尿病,您还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
&&说起近年来刮起的吃喝之风,马未都深恶痛绝:“前些天我看了冯小刚的电影《温故1942》,300万人活活饿死了,多惨啊。这才过去多少年啊,才几十年啊,我们怎么就染上这种恶习了!”马未都说,“我曾参加一次宴会,因为点菜过多,吃饱后席间的人差不多都快走光了,服务员还一个劲儿地上菜呢,看着真让人心痛。据报道,我们国家一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两亿人,够非洲的人吃一年的。现在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觉得很必要,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节俭从我做起&倡导饮食礼仪
&&鉴赏了无数国宝的马未都说:“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也是国宝,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马未都说,以前我请客点菜,怕对不起朋友,总多点几个。现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招待客人就尽量少点菜,每次点完菜再减去几个。虽然吃完饭,看盘里光光的,心里有种对不起朋友的感觉,但看大家都已经吃饱了,心里还是挺欣慰的。
&&节俭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马未都严肃地说:“我们来到这个星球,是偶然中的偶然,我们真要珍惜这个机会,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不能只顾自己的私欲,破坏大自然。”他用《国家地理》栏目播放的节目举例说,2011年,全球海捞量是8000万吨,形象地说,就是全球70亿人口的总体重。也就是说,平均我们每个人,一年要吃掉和自己体重一样重的鱼虾蟹等海产品,我们一年要消耗多少海洋生物啊!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产生多大的副作用啊!真是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呼吁大家节俭要从我做起,每个人都养成节俭的习惯。再有,据近日报道,研究表明,在今天全球野生动物消亡的同时,另一个被我们忽视的趋势也在悄然发生:为我们充当食材的动植物品种也在消失。蔬菜、粮食、水果和肉类等生产的工业化进程在片面追求外观和保存期限的同时,造成大批品种被放弃。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品种已经消失。世界的食品财富面临威胁。我们人类该警醒了。
&&马未都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很深,对饮食文化历史的研究也很全面。他说,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今天常说的饮食文化只是一个层面而已。我们对饮食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要求。我抛开复杂的祭祀礼仪、繁复的烹饪技巧等等不谈,主要说的是,当今社会,我们饮食礼仪丢失就很多。其实中国人最讲究吃了。就说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吧,老一辈人都懂得一桌上只有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吃。今天这些大家都往往不大在意了。过去,一桌饭菜,那时没有转盘,懂得规矩的人就坐在那里,以面前桌子的中线为界,越过中线再爱吃的菜也不着一箸。就说正确使用筷子吧,马未都曾专门为此做过讲座。“用筷子讲究很多。永远要手心朝上,两根筷子永远要平行着,吃饭时两根筷子一直要齐的,不齐就要调,但不能在桌子上和盘子里剁齐。至于把筷子插在饭里、拿筷子在菜里来回扒拉的、用嘴嘬筷子的、用筷子敲碗剔牙的,这些都是大忌。过去拿不好筷子不让吃饭。当然这些都属于小规矩了。现在这些也没人讲、没人教了。”马未都说,我看现在80后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会正确使用筷子,有用筷子的前三分之一的、有用筷子来回搅的、有拿筷子手心朝下的。”
&&问马未都下一步的打算,他说:“观复博物馆一直在扩张中,想做成连锁,目前厦门、杭州都有地方馆了。哈尔滨、上海、深圳正在进行中。我希望‘观复’在全国各地都有地方馆。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还准备时机成熟举办巡回展,凸显‘观复’的品牌价值。还想抽时间再写写该写的书,做做节目,节目是固定的,很辛苦,是咬着牙做的,这是任务,没办法。”
一岁以上喝鲜奶
老人无需配方奶
&&香港奶粉限购,平地一声惊雷,微博上各种讨论如火如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不热闹。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感受来解读这个限购事件。像扶不起阿斗一样的国产奶已经不会再爱了,问题不断但雄风依旧的进口奶也爱它不容易。从我的角度想说的却是,国人对奶粉顶礼膜拜到疯狂,从这一限购引发的讨论就可以了解到国内上下对奶粉消费的误区。
&&牛奶承担了太多的内涵
&&国产奶粉确实有点让人恨铁不成钢,但是消费者应该很清楚地知道,国产奶粉时下如此不堪的根本,是在吞咽自己亲手种下的国产奶业超常规高速发展的恶果,其间,消费者被美轮美奂的营销广告狂轰滥炸之后,过度的奶制品需求消费是欲速则不达的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二十年前,中国大地上,牛奶普及运动伊始,入耳入脑入心的牛奶科普遍及神州大地,中国乳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在举世瞩目中高速腾飞。可以说,那时候的牛奶,已经承载了太多内涵,不仅只是牛奶了,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健康和营养的标志之一。&
&&回首百年,在全球各国都曾经陆续努力鼓励喝奶,仔细分析,牛奶商的营销策划甚是聪明,从顶层入手,在游说政府成功之后,有些国家就不顾国情实际,盲目大力发展,政府的倡导在被商家有意误读后进一步放大,终于让整个行业,在喧嚣和狂热中走向不理性的疯狂扩张。有些企业不能耐下性子从奶源地做起,杀鸡取卵、急功近利,遍地开花,最终自毁声誉。
&&美国也曾走过弯路
&&美国泔水奶事件也是如出一辙,根本原因,可以归咎于大量涌入的资本急于将纽约市场的牛奶供应量在几年内提升25%,《纽约时报》称当时一年内有八千余名儿童饮用这种“儿童卫生奶”致死。从问题发生到解决问题,美国经历了十七任总统,一共历时五十多年。在奶的安全问题上,好歹我们也有点后发优势,半个世纪太久,只争朝夕。所以,前车之鉴,今日之鉴,国产奶粉的安全,不能再在“量”上扩张,必须沉下心来,在“质”上狠练内功。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包括现在的不信任不愿意买,我想也未必是坏事,也都是给乳企足够的压力来提高品质。
&&不得不说的是,抢购、囤积奶粉
&&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除了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之外,更多的是对奶粉的盲目崇拜。&
&&现如今,一岁以内婴儿奶粉需要去香港抢购还算可以理解,但是其他年龄段的奶粉一样很火爆。大有不仅要全民皆奶,还要全民皆奶粉的宏伟抱负,男女通吃,老少咸宜,蔚为壮观。如此强劲需求,也难怪有些国家和地区看不懂我们,继而看轻我们。
&&十年之间,奶粉,尤其洋奶粉,在中国的销量势不可当越来越猛,在国外,很少有一岁以后的幼儿继续抱着配方奶粉不放的,更不用说健康成年人了,中国俨然是全球一岁以后,到百岁之间,配方奶粉的最大消费群体。
&&备孕奶粉适得其反
&&一岁以内婴儿,母乳喂养为首选,实在没有条件,或者无法坚持下来的,再考虑配方奶粉。目前,我国能坚持喂半年母乳的比例不到30%,所以,婴儿配方奶粉的需求量就显得很大,难免让港人生出防范“蝗虫”之策。如果能坚持喂一年的母乳,那么配方奶粉的需求量就会显著减少。&
&&一岁以上幼儿,可以从容不迫地喝鲜奶了,也完全可以培养宝宝的味觉,让他们体验各种食材的不同滋味,崇拜配方奶粉是喂养误区。仔细分析,这个现象背后可以看到一种不甘心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心理,尤其中产阶层,觉得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食品。小孩子连常规食材的转换和适应能力都不具备,何以应对将来漫长的人生?不断奶粉,就是在灌输孩子,宝宝还不能断奶。无论男女宝宝,都不是什么很好的心理暗示。&
&&孕妇均衡膳食,快乐心情,适度运动,才是胎儿健康的保障,备孕奶粉、孕中奶粉等以及蛋白粉等,只会增加生出过大儿、超重儿的几率,这才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呢,加之这样大的胎儿不能顺产,就只能剖宫产,对于争强好胜的妈妈而言,又是输了一步吧。
&&年龄段配方奶为了营销
&&养生教母马悦凌妙笔生花,生出一朵奶粉超级下奶妙方,据说奶粉一喝,奶水就来,这当然可以看做笑话,但愿没有深入人心。乳房大小和泌乳能力没有关系,坚持哺乳反而有利于身材恢复,A杯D杯和有奶水多少没关联,信则有,只要充满自信,科学哺乳,就能有足够的奶,另外,还要有坚定的信心排除万难,坚持喂到一岁。当然全社会也应该争口气,齐心协力为哺乳妈妈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实在没奶或者奶水不足,喝猪蹄汤,吃王八膏之外,到正规医院就诊是关键。&
&&老年人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完全不必依赖奶粉,在我们的牙齿还能咀嚼,在我们的肠胃还能消化吸收各种食物的时候,为什么要显出垂垂老矣的姿态,只能喝奶粉了呢?丰富的膳食较之奶粉,更能帮助肌体处于平衡的健康态。&
&&这些说得天花乱坠的各种年龄段的配方奶粉,专为猛然富起来且迷恋养生的国人量身订做,是商业营销的利润新增长点而已。应该用平常心将奶粉请下营销神坛,淡然破译奶粉的达·芬奇密码。没有必要喝这么多的奶粉,从容淡定地让香港限购来得更猛烈些吧,没有香港奶粉,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朱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从《关雎》描绘女子采撷野菜到《齐民要术》中的野菜篇,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春天的野菜汇集了天地雪霜之灵气,雨露之精华,营养丰富,防病祛疾。
&&从养生学角度来说,人工种植的野菜和野生野菜营养相差无几,只是野生的味道浓一些。通常被人们采撷并食用的野菜有:荠菜、马齿苋、地米菜、鱼腥草、蕨菜、野香菜、枸杞芽和蒲公英等。这些野菜生长于山林原野,未受工业化肥农药污染,尤为珍贵。野菜富含人体所需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且纤维素更为丰富,有的野菜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栽种的蔬菜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野菜不仅味美养生,还是防病治病良药。荠菜有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功效;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是糖尿病、肝炎病人的美味;马齿苋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有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作用。苦菜可清热、冷血、解毒,是治疗黄疸、肛瘘等良方;野苋菜具清热利湿作用,可减轻或预防甲状腺肿、咽喉肿痛等症状。蕨菜也是清热、利尿、益气、养阴最佳野味。因野菜含有各种抗氧化有机成分和不同的矿物质,国际最佳营养学会专家认为,“适量吃点野菜,不仅可以养生益寿,还能治疗一些暗疾”。
&&野菜的吃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可做馅。野菜虽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但选购野菜还是要看是否新鲜味香与株棵形丰,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要买。另外,野菜适宜现做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营养成分减少,味道也大打折扣。
&&春季大自然里野菜飘香,春食野菜已成为健康达人们的一种时尚。下面是既能保健养生,又能在市场上买到的野菜:
&&一、马齿菜:
&&药效: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糖尿病人常吃可辅助降血糖。
&&入菜:马齿菜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马齿菜炒鸡蛋,蒸马齿菜馅包子,煮大蒜马齿菜粥可清热止痢。
&&二、“婆婆丁”:
&&药效:“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护肝。
&&入菜:&&可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丝;还可配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婆婆丁”绿茶可清热解毒、消肿。
&&三、苦菜:
&&药效:苦菜能够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淤解毒、凉血止血;可抑制白血病。
&&入菜:常见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酱拌苦菜、苦菜烧猪肝等。
&&四、蕨菜:
&&药效:蕨菜能起到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
&&入菜:干蕨菜或用盐腌过的蕨菜吃前用水泡发。常见的吃法有滑炒脊丝蕨菜、蕨菜扣肉、凉拌蕨菜等。
&&五、桔梗:
&&药效:桔梗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的作用。
&&入菜:平常吃的都是桔梗根,可与肉或豆制品共烹饪。
&&六:荠菜:
&&药效:荠菜的主要食疗作用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
&&入菜:春天摘荠菜嫩茎叶或越冬芽,焯过后凉拌、蘸酱﹑做汤﹑做馅﹑炒食都可以,还可以熬鲜美的荠菜粥。
&&七、苋菜:
&&药效:苋菜有清热利尿﹑解毒、滋阴润燥的作用。
&&入菜:一般吃比较嫩的苋菜茎叶,炒食﹑凉拌﹑做汤,或用来做馅。比如凉拌苋菜、苋菜鸡丝、苋菜水饺等。
&&八、水芹菜:
&&药效:水芹菜有清热解毒、润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利尿、止血、降血压、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的作用。
&&入菜:常吃的有猪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饺和水芹拌花生仁。
&&九、刺嫩芽:
&&药效:能够起到补气、活血、祛风、利湿、止痛、补肾益精等作用。&
&&入菜:刺嫩芽主要是食嫩芽部分,焯过水凉拌。
&&十、小根蒜:
&&药效:小根蒜的作用是通阳化气、开胸散结、行气导滞,治疗痢疾以及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过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入菜: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或熬点小根蒜白木耳粥。榕杨
春天话春鲜
&&每到春天,满眼春色,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香椿树长出嫩芽,榆树挂榆钱儿,槐树开槐花了,春笋冒尖了,藜蒿伸展窈窕的身姿。
&&我最喜欢吃的春鲜是香椿芽,采摘香椿芽时间性很强,母亲叫做“打香椿”。采摘下来的香椿芽颜色碧绿,鲜嫩清脆,具有独特的香味。香椿芽是时令菜,错过了初春食用的季节就得等来年了。母亲变着法做香椿菜,香椿芽拌豆腐、香椿酥皮、香椿炒鸡蛋,尤其是炸得鲜香酥脆、外焦里嫩的香椿鱼(它其实与鱼无关,只是炸出来的外形酷似小鱼)。
&&榆钱挂满了榆树的枝头时,父亲把镰刀绑在一根竹竿上,把长满榆钱的树枝割下来,撸下一串串榆钱。榆钱吃在嘴里黏黏的,甜丝丝的。母亲用玉米面蒸的榆钱窝头松滑柔软散发着榆钱的清香,蘸上蒜泥别有滋味。
&&洋槐树上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密密匝匝竞相开放时,母亲把采下的洋槐花洗净撒上面粉,拌上小葱,再搁上盐和香油拌匀了,做成洋槐团子,上锅蒸了当菜吃,是难得的春鲜。&
&&南方春天雨水充沛时,春笋出土时间特别早,此时刚出土的春笋洁白如玉、水分足鲜嫩爽口。做笋块煮肉时将春笋洗净切块,然后把锅放在旺火上,倒入油,油热后放入笋块翻炒片刻,再放进猪肉块、酱油、胡椒粉、小葱、味精等,煮上一段时间即可出锅。这道菜肉香笋脆、鲜嫩爽口。春笋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纤维素含量也很高,消食胀。
&&藜蒿素来“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吃藜蒿要赶早,“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早春时节藜蒿是野味佳蔬,过了三月藜蒿便“人老珠黄”只能进柴房。藜蒿和腊肉堪称绝配,藜蒿脆嫩青绿,腊肉油亮金黄,黄绿相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几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