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这天打雷不能做什么预示着什么

大雪节气吃什么有哪些讲究?
大雪节气吃什么有哪些讲究?
09-12-03 & 发布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大雪节气到底该进补些什么?我想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天为大家提供的营养食谱有: 枸杞肉丝: [配料] 枸杞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 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这是药食合用,阴血双补,明目健身的药膳方。对于体虚乏力、贫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强身益寿之效。 火腿烧海参:(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黄酒、湿淀粉、白糖、生姜、葱白、酱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 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火腿切片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黄酒、酱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烧至汤汁浓稠时,湿淀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适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 茼蒿洗净,切一寸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香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说明: 茼蒿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维生素A的利用率。 大蒜含有一种“配糖体”分,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预热会失去作用。吃蒜后,胃消除气味,可用浓茶漱口或吃几枚大枣,气味即可消除。 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料] 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 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几成。 [功效]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为了便于你了解中华民族的24节气,详述如下: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北京人在春分时节讲究吃春饼卷炒合菜,淡雅宜口,也求合美之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根据你的身体状况;不过冬天宜进补,羊肉,狗肉之类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传统食物 饺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五圆全鸡 [做法]母鸡一只约1000克,宰杀去毛及内脏后用开水汆烫洗净,入砂锅内;桂圆肉、荔枝肉、红枣、莲子肉、枸杞各15克,洗净放入砂锅,加冰糖、盐、料酒、葱段、姜片及清水适量上火微炖至肉熟烂,撒入胡椒粉即可。 [食补指南]老母鸡不但能补气补血,还可祛风,加上与5种营养辅料一同炖煮,具有补血养阳,益精强肾,养肝明目的作用,对于气血两虚、面目苍白的病后虚弱者是理想的营养滋补品。
  虫草炖鸭   鸭肉富含蛋白质,所以这道炖汤自古就是高档的食补菜式。本品有平补肺肾和止喘嗽之功,对于肺气虚或肺肾两虚之喘嗽、自汗,阳萎、遗精及病后虚弱,神疲少食的病人,有增加营养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羊肉粥   很多人总是幻想在大漠孤烟里,头顶苍凉弯月,支起烤架,在篝火中尽情释放着热度,沸腾着激情,大口地吃着烤全羊,该是何等难得的一种快意。羊肉不但营养丰富,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冬季进食羊肉,可以有效地滋补身体。   山药羊肉粥:有健脾补肾作用,适用于身体怕冷、食欲不振。   肉蓉羊肉粥:有益肾壮阳、补精养血、润肠强身的作用。   元姜羊肉粥:有补虚损、益气血、暖脾胃、祛寒壮阳的作用。 新疆羊肉汤   材料:带骨羊肋条、香菜、盐、胡椒。   做法:带骨羊肋条肉剁成3厘米宽大段,香菜切段备用,用大锅放凉水架火上,立即把剁好的肉放进凉水锅里,旺火烧开改用小火炖,用勺子捞干净汤表面的脏沫子撇去。多捞几次。约1个小时后(可以更长时间),羊肉熟了。一次撒够盐和胡椒,1分钟后盛入大盆里。在盆里汤表面放上香菜段即可食用。   功效:寒性疝气、腹痛怕冷、血虚乳少者最为适宜。虚寒体质者进行调理时,建议加上当归2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比较合适。 这样就最适合喜暖喜按型痛经的mm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互联网从业者
还是温补为主,可以吃羊肉火锅,冬瓜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详细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为了便于你了解中华民族的24节气,详述如下: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北京人在春分时节讲究吃春饼卷炒合菜,淡雅宜口,也求合美之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这个节气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和习俗。 这一节气表示气温继续下降,鹅毛大雪将随时而至,并会给地面造成积雪。大,指降雪的程度。此时,大地冰封,河塘冻结。常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之说。一旦阴云,人们自感随时会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一旦降雪,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作人的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吃鱼要小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详细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节气吃什么就像冬季其他日子一样,没有特别的讲究。一般在冬季,大家都会吃点稍微补一点的食品,比如炖品,狗肉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热的..烫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称十二节气。二、二十四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编辑本段]【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o天文训》,《史记o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时间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日期速算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4.47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么简单。[编辑本段]节气与中气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我国民谚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民谚。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各地其它谚语   河北石家庄: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江浙地区:白露身勿露,赤膊变猪猡   寒露脚勿露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黄河中下游《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京版的数九(比较普遍,推广范围广):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节气的另一种说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节”与“气”的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每个一个为节,另一个为气。即前者为节,后一个为气。“立春”是节,雨水是气;惊蛰是节,春分为气;清明是节,谷雨为气;立夏是节,小满为气;依次而推。  节的主要作用是定月,而气的作用是置闰月。   黄道十二宫  节气与西方文化中的黄道十二宫有对应的关系。但黄道十二宫是时间段而不是时点。  白羊座对应于春分到谷雨的时间段   金牛座对应于谷雨到小满   双子座对应于小满到夏至   巨蟹座对应于夏至到大暑   狮子座对应于大暑到处暑   处女座对应于处暑到秋分   天秤座对应于秋分到霜降   天蝎座对应于霜降到小雪   射手座对应于小雪到冬至   摩羯座对应于冬至到大寒   水瓶座对应于大寒到雨水   双鱼座对应于雨水到春分[编辑本段]农耕八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编辑本段]七十二候  每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清明: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谷雨:榖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编辑本段]【详解二十四节气】  注:文中以四川为代表,进行气候分析  立春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四川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四川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 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四川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立夏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大雪节气到底该进补些什么?我想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天为大家提供的营养食谱有:  枸杞肉丝:  [配料] 枸杞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 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这是药食合用,阴血双补,明目健身的药膳方。对于体虚乏力、贫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强身益寿之效。  火腿烧海参:(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黄酒、湿淀粉、白糖、生姜、葱白、酱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 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火腿切片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黄酒、酱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烧至汤汁浓稠时,湿淀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适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 茼蒿洗净,切一寸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香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说明: 茼蒿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维生素A的利用率。  大蒜含有一种“配糖体”分,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预热会失去作用。吃蒜后,胃消除气味,可用浓茶漱口或吃几枚大枣,气味即可消除。  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料] 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  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几成。  [功效]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外面的天气可真的很冷,不愧为“大雪”节气。在这“大雪”的节气里该吃什么好呢?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话也不是谁总结的,真的精辟。你看小小的饺子,营养丰富,内容也能相当的丰富。好吃!倒着也确实是舒服,如果累了一天或是玩了一天,还真是什么也不想,就想睡觉,哪怕是睡不着,也愿意赖在床上不起来。舒服! 那么我们今天就做点好吃的饺子吧!鲅鱼韭菜和鸡蛋韭菜外加一小锅的鱼丸汤,热热呼呼的在家偎冬了。 材料:鲅鱼2条、韭菜适量、面粉适量、鸡蛋5个、盐、白糖、料酒、味精、香油、胡椒粉、姜粉、大葱、姜各适量。制作:        1、将面粉加清水和成硬一点的面团,醒10分钟。2、将鲅鱼洗净,去皮、去刺,剁成馅备用。3、韭菜洗净切碎待用。4、鸡蛋打散,用平煎锅做成鸡蛋碎。5、葱、姜洗净切碎沫。6、将鲅鱼和韭菜加调味料和成馅。鸡蛋和韭菜也加调味料和成馅。7、将醒好的面,做成饺子剂,包上馅料即可。          鱼丸、鱼丸汤:          8、将剁好的鲅鱼,加调料和水打上劲,做成鱼丸。9、凉水下锅,大火煮熟,放白胡椒粉、味精、盐、醋,出锅撒少许的香菜即可。《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详细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大雪节气到底该进补些什么?我想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天为大家提供的营养食谱有:  枸杞肉丝:  [配料] 枸杞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 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这是药食合用,阴血双补,明目健身的药膳方。对于体虚乏力、贫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强身益寿之效。  火腿烧海参:(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黄酒、湿淀粉、白糖、生姜、葱白、酱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 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火腿切片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黄酒、酱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烧至汤汁浓稠时,湿淀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相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 茼蒿洗净,切一寸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香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说明: 茼蒿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维生素A的利用率。  大蒜含有一种“配糖体”分,可防备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预热会失去作用。吃蒜后,胃消除气味,可用浓茶漱口或吃几枚大枣,气味即可消除。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料] 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  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几成。  [功效]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2009年的立冬是公历日,星期六,农历9月21。立冬的由来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立冬的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呢?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养生篇:  《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保健、保养是很重要的。  养生好方法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天冷也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进补需对路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常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之说。一旦阴云,人们自感随时会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一旦降雪,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作人的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详细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多吃加热的食物。多喝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起源于中国人的阴、阳观念。阴、阳象征生命的平衡与协调,中国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阴历的日期则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过阴历的十一月。在《尚书》“尧典”中称冬至为“日短”,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后,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来愈长,黑夜愈来愈短。古人说:“冬至一阳生”,指的就是阴气到冬至时盛极而衰 。相反的,阳气则从此开始萌芽。 【冬至民间习俗】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话:“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祥,履长纲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的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市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立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大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打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饮食习俗】冬至是 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冬至节,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吃馄饨  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 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吃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 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吃“捏冻耳朵” “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吃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吃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吃菜包 菜包则是用糯米磨成粉和熟烂的鼠曲蓬篙等物,揉合做成栖,做成半月形,里面包笋丝、豆干、菜脯等,是自古以来祭冬的祭物,古人叫做环饼(晋代时叫做寒具)。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妇必须早起“浮圆仔”(用糖水煮汤圆)、“炊菜包”(蒸菜包)并准备祭拜神明、祖先,并且享用“冬至圆”,吃了“冬至圆”,带有象征团圆及添岁之意;在从前,祭拜之后还以“冬至圆”粘在门户、器具上,称为“饷耗”。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 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节传说】 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节气与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气不同,民间对“大雪节气”没有传统上的专门庆祝,所以,大雪节气吃什么就没有讲究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这个节气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和习俗。这一节气表示气温继续下降,鹅毛大雪将随时而至,并会给地面造成积雪。大,指降雪的程度。此时,大地冰封,河塘冻结。常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之说。一旦阴云,人们自感随时会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一旦降雪,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作人的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2楼说吃热的烫的,那就吃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内容,大雪节气到底该进补些什么?我想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天为大家提供的营养食谱有: 枸杞肉丝: [配料] 枸杞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 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这是药食合用,阴血双补,明目健身的药膳方。对于体虚乏力、贫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强身益寿之效。 火腿烧海参:(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黄酒、湿淀粉、白糖、生姜、葱白、酱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 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火腿切片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黄酒、酱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烧至汤汁浓稠时,湿淀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适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 茼蒿洗净,切一寸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香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说明: 茼蒿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维生素A的利用率。 大蒜含有一种“配糖体”分,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预热会失去作用。吃蒜后,胃消除气味,可用浓茶漱口或吃几枚大枣,气味即可消除。 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料] 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 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几成。 [功效]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羊肉,萝卜.大白菜等都是冬季很好的蔬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北方讲究吃些羊肉,以利于人体强健,增加免疫力,羊肉属温性,有丰富的蛋白质及人体所需多种胺基酸,补血补气,另外还有鸭子,牛肉等,总之寒冬腊月多进食些动物性脂肪,对人体本身抵抗严寒,增加体质有很大帮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养生篇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大雪节气到底该进补些什么?我想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天为大家提供的营养食谱有: 枸杞肉丝: [配料] 枸杞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 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这是药食合用,阴血双补,明目健身的药膳方。对于体虚乏力、贫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强身益寿之效。 火腿烧海参:(选自《随息居饮食谱》) [配料] 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素油、黄酒、湿淀粉、白糖、生姜、葱白、酱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 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滚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火腿切片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火腿翻炒至六、七成熟,倒入黄酒、酱油、白糖、清水,小火煨烤,烧至汤汁浓稠时,湿淀粉勾芡即完成。 [功效] 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适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蒜泥茼蒿: [配料] 大蒜3瓣,茼蒿250克,味精、食盐、香油适量。 [做法] 茼蒿洗净,切一寸长段,大蒜捣烂为泥备用,锅内放入清水煮开,茼蒿下锅开水焯3分钟捞出,将蒜泥、味精、食盐、香油同时放入,搅拌均匀盛盘即可。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说明: 茼蒿与肉、蛋等荤菜共炒,可提高其所含维生素A的利用率。 大蒜含有一种“配糖体”分,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食用大蒜最好生吃,因为大蒜中的有效成分预热会失去作用。吃蒜后,胃消除气味,可用浓茶漱口或吃几枚大枣,气味即可消除。 木耳冬瓜三鲜汤: [配料] 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 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几成。 [功效]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瑞雪兆丰年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注意牲畜防冻保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吃些性温的食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这个节气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和习俗。这一节气表示气温继续下降,鹅毛大雪将随时而至,并会给地面造成积雪。大,指降雪的程度。此时,大地冰封,河塘冻结。常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之说。一旦阴云,人们自感随时会有“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钓寒江雪”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一旦降雪,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作人的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为了便于你了解中华民族的24节气,详述如下: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北京人在春分时节讲究吃春饼卷炒合菜,淡雅宜口,也求合美之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那里来的那么多吃的讲究呀 像平时那样就可以的了 呵呵要补的话 建议多熬点黑豆红小豆汤喝~~~补气养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节气吃什么并没有特别的讲究,要有讲究也是在找吃东西的理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不同體質的人可食用不同的食物,已達到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的功效。屬陰虛體質的人,宜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甲魚、芝麻、蜂蜜、百合、蓮子、淮山、銀耳、蘿蔔、茄子、蓮藕、馬蹄、香蕉、雪梨、甘蔗等,忌食燥熱食品。陽虛之人則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淮山、桂圓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狗肉等,忌食粘幹硬生冷的食物。  醫生表示,家庭大眾化的養生湯品要清燥潤肺和滋陰補腎的清潤、溫補湯水輪換服用,如西洋菜陳腎生魚湯、霸王花無花果豬肺湯、木瓜雪耳豬骨湯、粟米牛月展湯、芡實蓮子水鴨湯、猴頭菇烏雞湯等。  但大雪進補應恰到好處,過量的吃一些進補的東西,會讓食物滯留在我們的腸胃中,阻礙我們的本身就遇冷受到刺激的腸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雪养生在饮食调理方面宜增苦味忌咸味,补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鹌鹑、墨鱼、章鱼、北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等。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腹部、脚部,晚上睡觉前可以热水泡脚,以促血液运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雷要注意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