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期中试卷书152页知识技能(1),(2),(3),答

人教版初一数学书答案59页P1.P2 61页P8
人教版初一数学书答案59页P1.P2 61页P8 5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已知Y 5月3X 4成正比例,当X=1时,Y=2.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1时的函数值. (3)如果Y的取值范围是0小于等于Y小于等于5,求X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Y=-X M与Y=MX-4的图象的交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那么M的值是多少. 3:已知直线5X 4Y=2M 1与直线2X 3Y=M相交与第四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第一题:1)由题知Y 5月3X 4成正比例 则:Y 5=K(3X 4) 又因为当X=1时,Y=2. 所以K=1 即Y 5=3X 4也就是Y=3X-1 2)当X=-1时Y=-3-1=-4 3)0&=Y&=5 即0&=3X-1&=5 则:1/3&=X&=2 第二题:由题知函数Y=-X M与Y=MX-4的图象的交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 则当Y=0时两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X值相等即:X=M,X=4/M M=4/M即M=-2或2 第三题:由题知直线5X 4Y=2M 1与直线2X 3Y=M相交与第四象限 则:5X 4Y=2M 1与2X 3Y=M联立接方程组得 X=(4M-6)/14,Y=(M-2)/7 因为交点在第四象限 所以X&0,Y&0 则得:(4M-6)/14&0,(M-2)/7&0 解得:3/2&M&2
59页复习巩固1和2题答案
自己做,我都做不到。还问我,。。、、、
初一的数学书答案59页
6乘a的平 方,2,a减百分之20,3,v乘t,4,a加x的和乘b减ab,&这是七年级上册59页第一大题
等待您来回答
数学领域专家预备和初一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已解决 - 搜狗问问
预备和初一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预备上下和初一上下的所有知识点数学的就是印在数学书上章节里的重点是预备的因为书我已经找不到了不要很精确的如果回答的好我可以再加分
说下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所有章节的知识点比如坐标系三角形图型、实数等等很多在数学书上的。因为老师叫我们全部抄下来~
我重點是要預備的現在誰把預備的知識點找來就好了~不要很精細的~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br&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br&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br&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br& &br&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br&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br& &br&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br&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br&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br&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br&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br&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br& &br& 2:实数&br&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br& &br&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br& &br&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br& &br&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br& &br& 3:代数式&br&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br& &br&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br& &br& 4:整式与分式&br&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br& &br&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br& 幂的运算:AM。AN=A(M+N)&&&(AM)N=AMN&&&&(AB)N=AN。BN&&&&&&除法一样。&br& A0=1,A-P=1/AP&br& &br&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br& &br&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br& &br&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br& 作者:楊云郎
22:01 回复此发言& 2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br&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br&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br& &br&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br& &br&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br&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br&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br& &br&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br& &br& B:方程与不等式&br& &br& 1:方程与方程组&br&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r& &br&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br& &br&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br&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br& &br&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br&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br& &br&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br& &br&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br&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br&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br& &br&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br&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br&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br&
其他回答(3)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1、&&&&&&&&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 用“数对”表示位置,对应列上的数字在前,行上的数字在后,记为(x,y)。3、&&&&&&&& “数对”表示位置,易错的是(x,0),(0,y)。4、&&&&&&&& 认识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两个事物一个在另一个的方向。&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1、&&&&&&&&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2、&&&&&&&& 计算方法:(1)、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 (2)、当分母和整数可以约分时,要先约分。二、分数乘分数1、意义:就是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2、计算方法:(1)、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分子和分母有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三、运算律的运用1、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四、倒数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求法:把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3、1的倒数就是1本身,0没有倒数。五、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列式:标准量×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列式:标准量×(1±几分之几)&& &&&&&&&&&&&&&&&&&&&&&&&&&&&&&&&&标准量土标准量×几分之几3、&&&&&&&& 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列式:几分之几4、&&&&&&&& 用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一、&&& 类型1、&&&&&&&& 分数除以整数,表示把分数平均分成整数份。2、&&&&&&&& 分数除以分数,表示b/a中有多少个d/c。3、&&&&&&&& 整数除以分数,表示a中有多少个c/d。二、&&& 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0除外)。三、&&&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乘法的逆运算。四、&&&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简便算法。五、&&& 解决问题1、&&&&&&&&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列式:甲/乙。2、&&&&&&&& 乙数的几分之几等于甲数。列式:甲数=乙数×几分之几。                 乙数=甲数÷几分之几。3、&&&&&&&& 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列式:甲数=乙数×(1土几分之几)   甲数=乙数土乙数×几分之几。标准量:“比”字后面的为标准量。4、&&&&&&&& 若求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就是求长和宽的比:长/宽。若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求长和宽的比:长/宽。六、&&& 比的意义:用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符号“:”比的   结果叫做比值。1、&&&&&&&& 在a:b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2、&&&&&&&& 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a:b=a÷b=a/b。3、&&&&&&&& 求比值两项的单位名称要统一,比值是一个数,没有单位。4、&&&&&&&& 比的基本性质  a:b=am:bm           a:b=a÷m:b÷m5、&&&&&&&& 比化成最简整数比:(1)&& 有分数,前项和后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 无分数,前项和后项都除以最大公约数。(3)&& 有小数,可先化为整数或分数。6、解决问题  总量×被分份数/总份数=要求的量&第四单元 圆一、&&& 圆的认识,由曲线围成,外形美,易滚动。1、&&&&&&&& 圆心,用o表示。2、&&&&&&&&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3、&&&&&&&&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4、&&&&&&&&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5、&&&&&&&& 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圆又无数条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二、&&& 圆的周长1、&&&&&&&& 圆周率,是周长与直径的比,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 公式:c=πd或c=2πr3、&&&&&&&& 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和直径。三、&&& 圆的面积1、公式  S=πR22、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能分别求圆的面积。3、环形面积公式  S=πR2-πr24、扇形、弧、圆心角。5、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6、&&&&&&&& 确定起跑线的位置。&第五单元 百分数1、&&&&&&&&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号“%”2、&&&&&&&&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3、&&&&&&&&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是具体的数,不能写单位名称。另外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和大于一百的数。4、&&&&&&&&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化为小数: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化为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为分数:可先化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为百分数:先把分数化为小数,再化为百分数。5、解决问题①、达标率,发芽率的公式。(甲占乙的百分之几。)达标率=达标的人数/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的数量/种子的总数×100%②、甲比乙少(或多)百分之几。确定单位“1”。③、甲增加了百分之几是多少?增加了多少?6、折扣,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折扣问题求实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7、纳税。①、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的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叫做纳税。②、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按一定的比率纳税叫做税率。③、税率=应纳税款/各种收入×100%应纳税款=税率×各种收入。8、利率。①、存款的好处。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③、取款=本金+利息-利息税(本金+税后利息)。&第六单元 统计一、&&& 扇形统计图1、&&& 能反映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2、&&& 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3、&&& 利用扇形统计图计算分析。二、&&& 合理存款1、&&&&&&&&& 教育储蓄。2、&&&&&&&&& 国债利率3、&&&&&&&&& 设计存款方案4、&&&&&&&&& 合理存款&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预备的呢。我重点是预备的书丢了~!!&
很抱歉,我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帮不了你了。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 a/b,这里 b 不为零。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 a 和一个非零整数 b 的比(ratio),通常写作 a/b,故又称作分数。希腊文称为 λογο? ,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 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实数(real munber)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比如4=4.0, 4/5=0.8, 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2=1.…………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 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 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枣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 序数理论是意大利数学家G.皮亚诺提出来的。他总结了自然数的性质,用公理法给出自然数的如下定义。 自然数集N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集合:①N中有一个元素,记作1。②N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在 N 中找到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后继者。③ 1是0的后继者。④0不是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⑤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后继者。⑥(归纳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并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后继者也在M中,那么M=N。 基数理论则把自然数定义为有限集的基数,这种理论提出,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 。这样 ,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 , 记作1 。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 。自然数的加法 、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 “0”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数为正整数,即从1开始算起;而也有人认为自然数为非负整数,即从0开始算起。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不过,在数论中,多采用前者;在集合论中,则多采用后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将0归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例如:-1 -2 -3......是整数 而不是自然数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例如 2,3,5,7 是质数,而 4,6,8,9 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或合数。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有人认为数目字 1 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
预备的呢。我重点是预备的书丢了~
"预备的呢"什么意思
就是预备的知识点 - -&
你能否举例呢?
几何 、分数这些章节的知识点是预备年级的&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 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数学第一章相交线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垂直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做a⊥b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2、垂线的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3、画法:①一靠(已知直线)②二过(定点)③三画(垂线)4、空间的垂直关系四、平行线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2、&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①&&&& 同位角:“同方同位”即在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②&&&& 内错角:“之间两侧”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③&&&& 同旁内角“之间同旁”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3、&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①&&&&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④&&&&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⑤&&&&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 平行线的性质: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6、&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7、&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五平移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说明: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图形的位置;②“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这也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为平移的关键。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精品】初一七年级生物全册说课[152页].doc1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精品】初一七年级生物全册说课[152页].doc
需要金币:150 &&
【精品】初一七年级生物全册说课 “种子的结构”一课的说课 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 3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 1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8 《第二章第四节 生态系统》说课稿 20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 26 《计划生育》说课稿 28 人教《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33 开花和结果 37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稿 39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说课稿 48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 50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53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 56 《体内物质的运输――心脏》说课教案 60 观察动物细胞说课稿 64 光 合 作 用 68 呼吸作用(说课) 74 流动的组织---血液 79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说课稿 81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说课稿 82 “生态系统”说课稿 84 说课--人粪尿的处理 89 神经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93 “生态系统”说课稿 102 生物的特征说课材料 107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109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1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说课稿 115 水分代谢(说课稿) 118 说课:《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24 物质运输的路线??说课稿 128 《吸收作用》说课稿 133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38 (一)骨 141
“种子的结构”一课的说课
1、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种子的结构》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对学好其它各章节内容有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的编写是以“学习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归纳单子叶植物、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数学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