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夏的好奇心薄荷之夏漫画全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认错了 - K12教育论坛
K12教育论坛
标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认错了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19:57:10 & & 标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认错了
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
2013年,遵照2011版课标精神,结合课改10余年来一线教师的建议以及课堂实践的反馈,我社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做了适度修订,但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给广大师生教学带来了困扰。近期,一些热心的师生和读者也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反映。
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查对和梳理,将该册教材黑白本(2013年5月第3版)中已确认的错误更正如下。
1. 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2. P33 “读一读 写一写”中,“权威”应为“劝慰”。
3. P53&&第三行 “……传不习乎?”,缺后引号,应加上。
4. P117 《化石吟》一诗,第4行和第5行之间应该空行。
5. 《后记》倒数第六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缺后书名号,应加上。
该册教材彩色本(2013年3月第2版)除上述更正外,另有:P105注释第3行,“佳,好、美”应为“嘉,好、美”。
教材出现错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对此,我们深感歉疚,特此致歉!我们将进一步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用心地编好教材。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也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11月
不管怎么说,都应当是一个好消息。
作者: 麦琪的礼物& & 时间:
以为美国又闯识别区了呢。
大惊小怪。
作者: 磁场& & 时间:
作者: wlm9876& & 时间:
不是好消息。教材里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简直使教材如地摊货!相关人员要接受严重处罚以对民众的批评。
作者: 梅阁& & 时间:
责任心全面缺失的体现。
作者: 我是万年白孤& & 时间:
1. 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难免出错,这第1条我没看出差别。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人教社为语文教材出错致歉 相关教材不会召回
作者:综合
13:12:51 来源:
(新华社发 朱慧卿/图)
标签人教社教材出错致歉信
近日,郑州语文教师彭帮怀指出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书上有30多处错误,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称人教社)告上法院。人教社日前在官网发致歉信,承认该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12月3日,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会召回教材,“这是出版界史无前例的事情”,但在明年印发的时候,一定会把错误纠正过来。
该新版人教版语文教材,各校于今年9月新学期投入使用,目前已使用三个多月。
人教社发致歉信承认教材错误 称不会召回教材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2月3日,人教社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些错误早前就已有其他老师反映过,但只是一对一交流,并未发表官方声明。人教社表示,“不可能把所有教材召回来,这是出版界史无前例的事情。在明年印发的时候,一定会把错误纠正过来,保证不会再出现错误。”
11月29日,人教社官方微博发出了致歉声明,并在官网致歉信里公开了勘误内容。
致歉信公布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黑白本(2013年5月第3版)中6处具体错误,并称系“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教材出现错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对此给广大师生教学带来困扰,“我们深感歉疚,特此致歉!”“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也欢迎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现在就是以网上公开的方式进行更正,要以这个正确方法来教。老师其实也有这种责任,如果教科书有明显错误,他也应该纠正过来。”至于是否将对各学校师生进行统一的告知,前述负责人表示这个涉及很多学校(不好实施),人教网的访问量比较大,各个学科老师要看到什么错误,都会求助于人教网的资源,“我们人教网每天有三四百万访问量,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很多老师都会来访问我们人教网。”
对于此次教材的多处错误,人教社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教材确实是不能容许这种错误的,教材一般要求错误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二五以内。出版物是允许有一定误差的,如果完全没误差一般是做不到的。我们按这个标准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错了就是错了,我们道歉。现在我们把纠错机制建立起来,保证不耽误老师正常的教学。”
语文教师彭帮怀直指其敷衍
据《郑州晚报》报道,对于致歉信,彭帮怀老师表示,人教社能够发致歉信,是对挑错的老师和读者的一个肯定答复。但他认为相关部门既然早知有错,就应该以行政手段正式告知所有使用该教材的师生。
“我觉得他们这是一个迫于压力、敷衍的解决办法。这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这个教材使用是教育部指定的,那现在出现瑕疵,为何不召回?如果从市场商业角度来看,产品出现问题还都要求召回。”彭帮怀称,“如果说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法这么做的话,那么这一教材是教育部指定的,有行政权力参与,那出现问题也应该以文件等形式层层下发,统一告知师生们这些错误,予以订正。”
之所以选择以打官司的形式来指正教材错误,彭帮怀说,对于教材现在根本就没有监督机制。公办学校的老师对于这些问题的指正,不敢也不能,因为如果没有官方认定,很可能变成造谣。如果教育部审定机构和出版社自己不纠正,就没有第三方有这种权力。
从致歉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人教社承认有6处错误。而彭帮怀挑出的30多处错误中,有大多数错误并没有被人教社认可。彭帮怀表示,他将继续等待法院的开庭时间,届时将会正面和人教社一一核对教材的错误之处。
据新华网11月26日报道,彭帮怀是郑州一家作文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在他发现语文教材三十多处错误之后,曾就此问题分别给人教社的总编、责任编辑、编辑寄去了信函,均未得到回应,无奈之下,他将人教社告上了法庭。目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这不是彭帮怀首次同教材出版机构较劲。2006年,他挑出苏教版小学课本中的60余处错误;2010年,他以教科书“达不到国家标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为由将人教社告上了法庭,不过,他的诉讼请求最终被驳回;今年年初,他还发现,人教版小学教材称开天辟地前,盘古“昏睡了十万八千年”,而苏教版小学教材则称“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相差了整整九万年。
出版界人士:急功近利的出版之风是重要原因
据前述新华网报道, 教材出错并非个案。对于教材出现错误,不同人士表达了不同看法。一些家长和教师更倾向于对教材差错实行零容忍。郑州市第七中学老师李婧曼认为,教材不同于一般图书,它和词典一样,都属于规范性的出版物,其影响非一般出版物可比,理应以更高标准对待,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性差错,更要实行零容忍,“否则会对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虽然图书出版环节众多,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率。但一些出版界人士认为,急功近利的出版之风是重要原因。一位在河南出版集团任职的业内人士表示,出版社以利益为导向,出书越多、周期越短,利润相对也就越高,教材出版属于利润较为丰厚的领域,一些出版社为了多出、快出书,审校环节就会放松要求或者缩短时间,导致错误增多,教材质量下降。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当前的教材出版管理制度。民办教材开发研究机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说,教材从编撰、审订,到出版、发行,均由少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版社一手包办,这导致民间力量很难参与教材的编写、发行,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教材渠道的垄断封闭性也使其脱离了大众监督。同时,教材的使用主体——学校、教师、学生也没有选择权,很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用不同教材,很容易导致一些质次价高的教材流入教育市场。
“人教社”承认的6处错误
1. 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2. P33 “读一读 写一写”中,“权威”应为“劝慰”。
3. P53 第三行 “……传不习乎?”,缺后引号,应加上。
4. P117 《化石吟》一诗,第4行和第5行之间应该空行。
5. 《后记》倒数第六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缺后书名号,应加上。
6. 该册教材彩色本(2013年3月第2版)除上述更正外,另有:P105注释第3行,“佳,好、美”应为“嘉,好、美”。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人教社”致歉信应有“精彩下文”新华报业网   09:24:33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更多& &&&郑州市一位老师发现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书上有错误,并指出30多处,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了法院。昨日,记者获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在其网站人教网发出《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表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12月3日《郑州晚报》)
  对于教材出现的错误,必须“零容忍”,因为教材出错难免会误人子弟,对下一代形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让人感慨的是,当人民教育出版社遇上一位较真的老师,最终通过法院起诉的方式让出版社承认错误,只不过,“人教社”发出致歉信的态度虽值得肯定,但对于教材出错事件的担当还显得远远不够,应有“精彩下文”进行弥补。
  从致歉的方式来看,人民教育出版社通过网站发出致歉信,相比教材发行的数量和形成的社会影响,这种非常有局限性的方式并不能引起太多人关注。教材出错绝非小事,“人教社”至少应该通过主流媒体公开发表致歉声明,而不是仅仅通过自己的网站发布致歉信,这种致歉方式不仅不易被人接受,还很难让人感受到致歉的诚意所在。
  既然“人教社”承认错误了,那么对于已经发行的教材,是否有相关补救措施,这一点对于教材的受众方来说至关重要。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教材错了,作为出版社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比如对教材实行召回制度,让学生们重新捧上被修订过的教材,及时召回尽量让错误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才是出版社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而不能仅停留在致歉信上。
  教材不同于普通图书,对教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应该一丝不苟,对于教材的编撰、审订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要求更应该近乎苛刻。换言之,教材出错,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必不可少。反观以往各地教材出错的事例,大多“栽”在一些低级错误上,比如“权威”成“劝慰”,“佳肴”成“嘉肴”,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变成“我寄悉心与明月”等,不独语文教材如此,其他教材都曾被人挑出诸多错误,如果没有严厉的追责措施,如何最大限度确保教材出错率降到最低,又如何起到警示和反思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等环节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善后”机制,发现问题除了及时召回外,还必须让相关出版社和责任人员受到惩处,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减少乃至杜绝教材错误出现,这些应成为出版教材的一种共识,也是最基本的担当。林萧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长江日报:人教社对教材错误的回应无法服人
日09:17& & 来源:长江网& &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 && &&&字号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原标题:人教社对教材错误的回应无法服人
  郑州教师彭帮怀在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发现了多处错误和值得商榷之处,并将其告上法庭。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通过官网致歉,致歉信中更正了6处错误,比如“沭浴”应为“沐浴”、“权威”应为“劝慰”,等等。
  这一致歉信措辞诚恳,但不见真章,而且千呼万唤始出来。彭帮怀当初发现错误时,曾多次向出版社去信函反映,但一直未得到回应。媒体报道后,人教社初次的回应竟然是“真正属于硬伤的并不多”。如今算是道歉了,但又说没办法召回教材,因为“这是出版界史无前例的事情”。由此看来,如今的道歉几乎是舆论压力的产物,而且还是不带纠错的。虽然“明年印发的时候一定会把错误纠正过来”,但究竟是谁承担麻烦与后果?很显然,出版社没有为自己的差错付出成本,道歉是无诚意可言的。
  这不仅仅是一家出版社的诚意问题。目前有一种“善解人意”的声音认为,出版环节复杂,现在的教材出版周期短,相关规定中也有一定的容错率,总之,错误虽然低端,但其情可免。但是,教材出版算一般的出版行业吗?人教社又算不算一般的教材出版社?像这类行业,一旦与国家事业相关,就很难只讲市场化,资格、门槛、审查都随之而来,出现了一定的垄断性,有了差错,自然就不能只讲行业特性、市场问题,必须要承担起与国家事业相匹配的责任来。归根结底,人教社要拿出怎样的态度,要以怎样的方式补救,事关国家教育的诚意,而不仅仅是一个出版质量的问题。
  字词差错的确不起眼,甚至退一步说,它不影响实际的教学,但这种差错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透露出我们的教材出版风气,更影响了一般人对教材行业乃至对国家教育的看法。教育体系庞大而复杂,国家教育事业涉及方方面面,但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学生看到的、利用的、享受的首先就是教材,教材的诚意反映国家教育的诚意。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做得怎样,看看教材质量就能窥其全貌。出版环境的确有一定的复杂性,客观原因有很多,但至少,面对差错却不主动回应,补救的措施几乎看不到,这种态度好意思表现出来?
  各国教材出版、选用机制不同,国家包办、市场竞争或者各有优劣,但任何的机制下,权威与严肃性必定要贯彻始终,最终体现为教材的信任感上,这是基本前提,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教育有没有分量。社会上一直探讨现今的教材普遍水准如何,如何提升整体质量,但在教材差错仍然普遍的情况下,更值得关心的还是国家教育该怎么严肃起来,能不能让人肃然起敬,以及教育的分量与国家的信用度能不能画等号。如果说国家级教材都能出现低级错误,而且纠错能力低下,甚至基本的态度都成问题,受损的不仅是人教社的信誉,还有其赖以支撑的、作为后盾的国家信誉。
  我们不是从抽象上谈国家教育,而是从教材这些具体的事项中,做出具体的判断。惟其如此,出了差错就要千方百计补救,这既是一个出版单位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应当主动反应、传递到位的基本态度。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北京晚报:错误教材不召回,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日14:58& & 来源:北京晚报& &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 && &&&字号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原标题: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近日,郑州语文教师彭帮怀指出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书有30多处错误,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法院。人民教育出版社日前在官网发致歉信,承认该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人教社负责人表示,这些错误早前就已有其他老师反映过,但只是一对一交流,并未发表官方声明。“现在就是以网上公开的方式进行更正,要以这个正确方法来教。老师其实也有这种责任,如果教科书有明显错误,他也应该纠正过来。”对于是否有可能把教材召回,人教社表示,“不可能把所有教材召回来,这是出版界史无前例的事情。在明年印发的时候,一定会把错误纠正过来,保证不会再出现错误。”
  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既然早就知道教材有错,为什么只限于“一对一交流”?为什么不知错快改,马上正式告知全国师生?教材出错,民不举官当然不究。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喜欢把“丑闻”千方百计“捂”起来,不知人教社的选择,是不是与此相类?
  另外,人教版的领导编辑们,难道认为各学校老师都是他们出版社的义务校对,看到错误就能立刻发现并且能改正之后再教学生?连一个正式的统一修改方案都没有,万一有些老师对人教社的敬仰和信任如滔滔江水,常识和职业素养都拦不住,非得按教材上的内容讲怎么办?万一有老师改错了怎么办?万一某些有个性的学生不服老师的修改只认出版社的白纸黑字怎么办?
  再者,人教版的教材不少书店也有售。既然书店有售,教材就已经有了商品的性质。消费者遇到质次价高假冒伪劣的商品还能到消协去讨说法呢,花钱买了充斥着错误的教材,难道不能保护自己消费权益?
  “以网上公开的方式进行更正”的提法也显示出人教社的服务意识存在严重问题。不知这位领导凭什么认为全国师生都会自发地上人教网去寻找正确答案?凭什么受到损害和误导的人要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正确答案,而制造了错误的出版方,就可以在成本约等于零的情况下轻点鼠标便全无责任?
  “不可能把所有教材召回来”、“在明年印发的时候,保证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表达其实透着冷漠。其一,此批错版,将长存于世。真心祈祷这批书的质量堪忧,翻翻就烂,否则里头的错误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地流传下去。其二,出版社领导自己说过出版物不可能没有误差,所以对于明年的教材,不知多少师生能信心满满。但至少,出版社领导让大家知道了:感觉不对劲,快上人教网。但若不能自觉知错改错,那就请师生们错着教、错着学下去吧。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有6处错误 南京版本有5处
08:57 打印& & 字号:& &
  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登出《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称刚刚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教材中有错,其中黑白本错误有5处,彩色本还多一处,达6处。而南京市的初一学生们,使用的语文课本正是“人教版”的“黑白本”,即有5处错误的那一版。相关部门专家表示,老师们早已发现这些错误,并在讲课过程中进行了更正。孩子们用的教材中,还有没有别的错误?如果有读者发现,可以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反映。
   挑出语文书30多处错 郑州教师状告“人教社”
   11月19日,有媒体以《一教师在语文书中发现30余处“错误”》为题,报道了郑州教师彭帮怀发现人教版的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里有明显错误,据他统计共有30多处。他因此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书店告到了金水区法院,并已经立案。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也陆续跟进,报道了目前教材上频频出现错误的情况。接受采访的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教材不同于一般图书,理应以更高标准对待,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性差错,更要实行零容忍。
   “人教社”承认的6处错误
   1.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2. P33 “读一读 写一写”中,“权威”应为“劝慰”。
   3. P53 第三行 “……传不习乎?”,缺后引号,应加上。
   4. P117 《化石吟》一诗,第4行和第5行之间应该空行。
   5.《后记》倒数第六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缺后书名号,应加上。
   6.该册教材彩色本(2013年3月第二版)除上述更正外,另有:P105注释第3行,“佳,好、美”应为“嘉,好、美”。
   人民教育出版社致歉
  昨日,记者登录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人教网”,在首页看到了《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显示时间是日。从致歉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人民教育出版社承认有6处错误。而彭帮怀挑出的30多处错误中,有大多数错误并没有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认可。
  在《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称:2013年,遵照2011版课标精神,结合课改10余年来一线教师的建议以及课堂实践的反馈,我社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作了适度修订,但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给广大师生教学带来了困扰。近期,一些热心的师生和读者也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反映。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查对和梳理,将该册教材黑白本(2013年5月第三版)中已确认的错误更正。
  出版社方表示:教材出现错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应该的。对此,我们深感歉疚,特此致歉!我们将进一步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用心地编好教材。
   南京教师讲课时已对教材进行更正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现在的初一学生用的,正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用的是“黑白本”,即2013年5月第三版。按人教社公布的更正来看,有5处已经确认的错误。在今年2000后初一新生用的教科书中,其实就属语文教材调整最大,30篇课文里,有10篇是新的,整体难度有降低,更注重书写和写作。
  原本,这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备受师生好评,认为比较接地气。但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们9月初完成了新教材培训,市级的培训每个月有一两次。”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一位语文教研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很快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就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小错,比如这次进行更正的把“沐浴”的“沐”写成了“沭”。“还有一些标点符号、格式的错,主要是录入排版以及校对的问题。老师们在讲课时已经进行了更正。”
   给教材“挑刺”,请拨快报热线96060
   “教材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根据,就是打字排版的错误也不应该。”有家长表示,虽然出版社在网上致歉了,但也可能有些老师不清楚,或是忽略掉了,这就可能耽误孩子了。书中没有讲到的内容会不会还有错?除了印刷错误,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问题?如果有老师或是快报读者发现问题,可以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反映。快报记者把大家反映的问题向权威人士求证,向出版方反映。(黄艳)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教材为何老犯低级错误
《 人民日报 》( 日& &12 版)
  刘道伟绘
  近日,郑州一位老师因在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发现了多处错误和值得商榷之处,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
  这并非权威教材首次受到质疑。事实上,教材出错的新闻近年来屡见报端。
  教材出错并非个案,一些差错令人啼笑皆非
  彭帮怀是郑州一家作文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他阅读了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发现多处错误和待商榷之处,“我目前找到了32处,可以定性的至少有10处。”
  他说,最明显的错误是,“沐浴”的“沐”字写成了“沭”,多了一点;“虽有嘉肴”应为“虽有佳肴”;“九月九日重阳节”应明确标注为“农历九月初九”等,另外还有与《课标》规定不符5处、语法错误3处。
  彭帮怀说,他分别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总编、责任编辑、编辑寄去了信函,均未得到回应,无奈之下,他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目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共宣传办公室主任吴海涛说,彭帮怀指出的问题真正属于硬伤的并不多。对于硬伤,他们会在新版教材中予以修订。他还说,各地教师每年都会向出版社反映教材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他们近期会汇总相关问题,在网站上发布更正说明。
  这不是彭帮怀首次同教材出版机构较劲。2006年,他挑出苏教版小学课本中的60余处错误;2010年,他以教科书“达不到国家标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为由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不过,他的诉讼请求最终被驳回;今年年初,他还发现,人教版小学教材称开天辟地前,盘古“昏睡了十万八千年”,而苏教版小学教材则称“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相差了整整九万年。
  教材出错并非个案。近年来,曝光于媒体的一些错误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教科书的插图中,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穿反;荀子坐在凳子上读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的纸质书;韩愈的生卒年被搞错,只活了15年;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变成“我寄悉心与明月”等。不独语文,外语、历史、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教材都曾被人挑出诸多错误。
  相比于出版社的“宽容”,家长、教师倾向于差错零容忍
  对于教材出现错误,不同人士表达了不同看法。记者采访的一些出版界人士认为,图书出版环节众多,允许存在一定的差错率,只要差错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范围,就属于质量合格,教材出版也不例外。
  据记者了解,我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
  不过,一些家长和教师更倾向于对教材差错实行零容忍。郑州市第七中学老师李婧曼认为,教材不同于一般图书,它和词典一样,都属于规范性的出版物,其影响非一般出版物可比,理应以更高标准对待,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性差错,更要实行零容忍,“否则会对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彭帮怀也认为,“对教材来说,不规范就可以称为错误。更何况,现在很多教材出现的是很低级的错误。”
  相比于教材中的错误,更让彭帮怀寒心的是出版社面对错误的态度。彭帮怀称,每次他向相关出版社反映教材中的错误,出版社要么对质疑不予回应,要么就以其他言辞推脱。之前,他虽然多次将出版社告上法庭,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受访家长认为,教材出错非小事,一旦发现错误,出版社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而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对错误视而不见。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态度,比错误本身更贻害无穷。
  业内人士建议设立召回制度,并将出错出版社列入黑名单
  一些出版界人士认为,急功近利的出版之风是教材出错的重要原因。一位在河南出版集团任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版社以利益为导向,出书越多、周期越短,利润相对也就越高,教材出版属于利润较为丰厚的领域,一些出版社为了多出书、快出书,审校环节就会放松要求或者缩短时间,导致错误增多,教材质量下降。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当前的教材出版管理制度。民办教材开发研究机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说,教材从编撰、审订,到出版、发行,均由少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版社一手包办,这导致民间力量很难参与教材的编写、发行,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教材渠道的垄断封闭性也使其脱离了大众监督。同时,教材的使用主体——学校、教师、学生也没有选择权,很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用不同教材,很容易导致一些质次价高的教材流入教育市场。
  “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是目前中小学教材出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正、透明、民主、科学的教材选用机制,充分尊重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选用权利,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保护教材编写者和团队的利益和积极性,才能充分保证优秀教材脱颖而出,也才能不断完善提高教材质量。
  还有一些教师建议,建立完善的追惩制度,设立黑名单和召回制度,如果教材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其他严重错误,应责令出版社召回图书,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一段时间内不能进入教材招投标目录。
  (新华社郑州11月26日电&&记者李亚楠、王烁)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教材岂能当儿戏?
13:01& & 东北新闻网& &分享& && &
语文教材是学生识文断字的母体,所以与此相关的工作绝对马虎不得,如果错误百出何以担当此任。因此,在做学问上,我们还是希望像彭帮怀这样的老师多些,再多些,如此,才是我国未来教育之幸。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1到 联通发DBXWC至 电信发DBXWB至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掌上资讯频道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cn
  郭双年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河南郑州一位老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竟发现书中出现了30多处错误。(11月21日西安晚报)
  为了语文课本上的错误,将出版社告上法庭,还是鲜有所闻,这种敢于较真的精神值得敬佩,同时也是公民精神的体现。不管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单就这一举动,就足以令人动容。
  谁都明白,即使这场官司打赢,彭帮怀老师也不过只能获得一些诸如道歉之类的精神奖励,不会有多少物质层面的收获,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决不可低估。
  首先是作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出版方,再也不敢随意糊弄学生,因为毕竟现实中还有像彭帮怀这样勇于求真的老师存在;其次是以后的中学语文课本会变得更“干净”,再也不会出现把“沐浴”的“沐”字的左边写成“术”字的低级错误。所以,从这个角度审视,此事对整个教材出版界都是一次有益的震动。
  其实教材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讲,要远比老师大,因为教材毕竟是经过专家们审核通过的,老师有可能记错的时候,当学生产生疑问时,首先信任的是教材而不是老师。教材好比是学生心目中的《新华字典》,所以,在出版时应该慎之又慎,对其错误必须采取“零容忍”。
  一本中学语文教科书,总共不过几十万字,出现这么多的错误着实让人难以置信,其中的编审人员到底负了那些责任,不能是只图挂个名,拿点钱,吃点饭就算完事,而不尽审核之职。与其这样不要也罢,也能节省不少出版经费。
  虽然一些老师认为,课标是一种文件性的东西,不是编制教材的标准,只要目标与这个课标保持一致,可以灵活多变。但对此观点笔者实不敢苟同,因为即使是文件性的东西,也应当精益求精,更何况还是教材。
  语文教材是学生识文断字的母体,所以与此相关的工作绝对马虎不得,如果错误百出何以担当此任。因此,在做学问上,我们还是希望像彭帮怀这样的老师多些,再多些,如此,才是我国未来教育之幸。
作者: 我是万年白孤& & 时间:
1. 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眼花了,差一点没看出来。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人教版教科书出错 不能简单做“修正”
  人教版语文课本引发的讨论不是一次两次了。今年最热闹的莫过于鲁迅的文章被大量删减。有“专家”说,“《伤逝》、《祝福》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鲁迅的文章让初中生“看不懂”,这种提法是不是说得通,暂且不表。但是,媒体刚刚曝出的报道,却必须得及时分析一番。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河南郑州的彭帮怀老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竟发现书中出现了30多处错误。目前,他已将书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彭老师说,他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是错误,有的与课标不符,比如在课本第20页第4课《散文诗两首》这篇课文的背后有“读一读写一写”,其中有“沐浴”一词,“沐”字书写成左边为“氵”,右边则是“术”,多了一点。彭老师在课本上找到了包括常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与课标规定不符、系统不严密等30多处问题,目前人民法院已经立案了。
  相信这位彭老师的较真儿,会让无数中学生得以免受误导。真心希望法院能够抱着与彭老师一样较真儿的态度去对待。而且,相信人民法院会依据法律,作出正确的裁定。
  但是,这件事情是不是简单的一个“依法执行”便可了结的?如今,外语在高考中比重下降,其实就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下一代中国文化积累的一个表现。语文分数的增加,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中学语文教材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不是应该引起那些编辑语文教材的“专家学者”和出版界的深刻反思?
  错了不能白错,相关人士和业界不能简单做一个“修正”便罢。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博和深刻都不容忽视。鲁迅不如“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的提法,不知是不是仅为个别“专家学者”之观点。但若肩负编辑语文教材重任的专家们致力于把宝贵的民族文化传统稀释成片儿汤推给学生们,“消化”自然是好“消化”,但是,缺乏思辨意识、回避现实困境的“营养不良症”的恶果,可能也会逐渐显现。特别是,如今的片儿汤,还夹杂了这许多的沙子。真心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能够借此事反思,究竟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教材,才能够对得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状告语文”给垄断教材提了醒
11:30 长城网
【字号:大 | 中 | 小】& & & & 【背景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日,郑州的彭帮怀老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将书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因为他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是错误,有的与课标不符,归结起来有30余处。目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11月19日《郑州晚报》)
  语文教材,又登上新闻了。继“删鲁迅”、“删水浒”、“文章不属名”、“抄袭国外作品”、“捏造英雄故事”等问题之后,关于语文教材,又出现了“硬伤过多”的严重性错误。需要明确的是,这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教材,不是“找碴游戏”的素材。本着为中学生负责的态度,也本着自己对于语文学科建设的认真负责态度,这位教师起诉了出版社和书商,也算是对垄断发行的教材提了一个醒———教材编撰必须要小心认真,让广大老师和学生使用,也意味着有无数双眼睛在监督。
  我国教材的发行出版和订购早已在形式上打破了垄断。注意,仅仅是形式上,而不是实质上。早在2005年,国务院便印发了《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这两个办法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招标投标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但是,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这样一块肥到流油的大肥肉,不是任何一个出版社都能抢得到的。更何况,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也仅仅是在试点进行了改革。
  教材领域的垄断,每位学生和家长都有体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几代人的“国民记忆”仍然能够没有悬念地得到最大订单,标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仍然是学生书桌上的“主力军”。虽然近些年以来,各地的教材都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比如,许多地方的中学正在使用岳麓出版社的历史教材,许多地方的中学正在使用中图出版社的地理教材。但是,综合看来,人教版在教材领域,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垄断发行的教材,自然免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在学校里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工作到退休想必也不会等到人教版教材有“打折促销”的那一天,虽说促销受销售情况的影响,但是,从没有搞过促销的人教版各科教材,不也正像是我国的油价和高铁票价嘛。其次,在版权上,各地各科教材屡屡出现抄袭、文图不配等硬伤,我想这并非可用编辑负不负责来简单定论———在垄断体制内谈负责,我相信永远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此外,《收获》杂志编辑廖增湖(笔名叶开),就曾经为语文教材列出过“三宗罪”:随意篡改名人名作;不给文章作者署名;强加了太多太多的道德因素。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东西,教材更是如此。可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便能轻易找到30余处错误,这样的教材的使用价值又该如何评判?谁又应该为教材所起到的误人子弟的副作用而担责?面对教师起诉出版社和书商的事情,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能够俯下身子,认认真真地再把教材顺一遍,既为了自己出版良心,也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正确使用。
  打破教材的垄断发行与出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材的质量,必须以打破垄断为前提。一方面,在教材的招投标领域,希望市场化改革能够更加彻底;另一方面,只有让教材走向市场,才有可能让学生和老师选择自己信得过的教材。(王传涛)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一本语文书30多处错误 权威性何在?
11:23:56 来源: 华龙网
& &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河南郑州一位老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后,竟发现书中出现了30多处错误。
& & 为了语文课本上的错误,将出版社告上法庭,还是鲜有所闻,这种敢于较真的精神值得敬佩,同时也是公民精神的体现。不管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单就这一举动,就足以令人动容。
& & 谁都明白,即使这场官司打赢, 彭帮怀老师也不过只能获得一些诸如道歉之类的精神奖励,不会有多少物质层面的收获,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决不可低估。
& & 首先是作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出版方,再也不敢随意糊弄学生,因为毕竟现实中还有像彭帮怀这样勇于求真的老师存在;其次是以后的中学语文课本会变得更“干净”,再也不会出现把“沐浴”的“沐”字的左边写成“术”字的低级错误。所以,从这个角度审视,此事对整个教材出版界都是一次有益的震动。
& & 其实教材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讲,要远比老师大,因为教材毕竟是经过专家们审核通过的,老师有可能记错的时候,当学生产生疑问时,首先信任的是教材而不是老师。教材好比是学生心目中的《新华字典》,所以,在出版时应该慎之又慎,对其错误必须采取“零容忍”。
& & 一本中学语文教科书,总共不过几十万字,出现这么多的错误着实让人难以置信,其中的编审人员到底负了那些责任,不能是只图挂个名,拿点钱,吃点饭就算完事,而不尽审核之职。与其这样不要也罢,也能节省不少出版经费。
& & 虽然一些老师认为,课标是一种文件性的东西,不是编制教材的标准,只要目标与这个课标保持一致,可以灵活多变。但对此观点笔者实不敢苟同,因为即使是文件性的东西,也应当精益求精,更何况还是教材。
& & 语文教材是学生识文断字的母体,所以与此相关的工作绝对马虎不得,如果错误百出何以担当此任。因此,在做学问上,我们还是希望像彭帮怀这样的老师多些,再多些,如此,才是我国未来教育之幸。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人教社印发教材勘误表挑错者或考虑撤诉
日 14:52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0) 0
 & &近日,郑州语文教师彭邦怀指出人教版语文书的错误,并将人教社告上法庭,此事迅速成为舆论焦点。12月15日,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获悉,该社目前已就出现编校错误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向全国印发了近百万份勘误表。目前,全国使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所有学校相关任课教师基本都已人手一份。
  对人教社的这一举措,彭邦怀给予了肯定,“这种方式是切实有效的,我也认可人教社诚恳认错、及时纠错的态度,目前的处理方式我还比较满意。”
  2006年起,彭邦怀就开始关注教材的出错问题,曾通过多种渠道反映,但收效甚微。他也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无人鉴定等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而这次纠错经媒体报道获得广泛关注,彭邦怀坦言并不意外,“这说明社会对于教科书的重视”。
  目前,法院已正式受理了彭邦怀的诉讼请求,但还未确定具体的开庭时间。彭邦怀对记者表示,基于人教社能及时致歉并纠正错误的诚意,如果能把后续的问题处理好,他会考虑和解撤诉。
作者: 伟伟1014& & 时间:
能认错有进步
作者: 麦琪的礼物&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k120625 于
23:29 编辑
一介同学别搞得那么激动,好像又发生什么大事似的。
课本有错要改,这是应该的,人教社道歉,也是应该的。不过,一介如此声张,这么大的动静,到使我想起一件事来,有个学生曾指出一位数学老师的一个小错误,开始老师并没在意,也没当回事,可这学生不依不饶,与同学说,与家长说,与其它老师说。后来数学就对这位学生说他说得有道理,是老师的错,这下把这学生激动得就像考即了清华似的,依然与同学说,与家长说,与其它老师说,似乎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赢了,老师向他道歉了。后来中考时,这学生考得很差。
作者: 桂林古稀老朽1344&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_bbs 于
01:53 编辑
我是万年白孤 发表于
1. 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难免出错,这第1条我没看出差别。 ...
===================
  眼花了,差一点没看出来。
=====================
  难怪万年白狐兄,字太小不易看清楚。特放大一点就清楚了。
  1. P20 “读一读 写一写”中,“沭浴”应为“沐浴”。
  “沭”字被误用在这里了。 【沭】shù  沭河。发源于山东南流经江苏北入海。
=================
ā&&á&&ǎ&&à&&ō&&ó&&ǒ&&ò&&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
==================
作者: 我是万年白孤& & 时间:
桂林古稀老朽1344 发表于
===================
  眼花了,差一点没看出来。
第一次我没看出来前个“沭”与后个“沐”有何不同,还是眼睛花了。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2013十大文化事件出炉
来源:宁夏日报&&关键字:饶雪漫;路金波;作家群体;大文化;文化产业&&作者:文 化&& 10:05
  核心提示
  新华网盘点2013年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事件,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排第一。理由是,自2006年创立至今中国作家富豪榜已成功举办八届,让原本孤独寂寞冷的作家群体和原创文学,一次又一次成为全民话题,让繁忙的国人逐渐找回失落的阅读精神。
  榜单揭晓“中国作家富豪榜”排第一
  “2013十大文化事件”中解读“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为何能成为本年度第一大文化事件时说:“日起,备受关注的2013第八届作家富豪榜重磅发榜:编剧作家富豪榜、网络作家富豪榜、漫画作家富豪榜、外国作家富豪榜、作家富豪榜主榜,五大著名榜单由华西都市报逐日发布,1300多家网站滚动热议,央视、新华社、中国日报、辽宁卫视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追踪报道,各大图书网站和实体书店顺势推出作家富豪榜专题、专区,强力拉动了图书销售,据报道,很多平时不买书的读者也纷纷涌向书店,一时间盛况空前。”
  文章还分析:“自2006年创立至今中国作家富豪榜已成功举办八届,让原本孤独寂寞冷的作家群体和原创文学,一次又一次成为全民话题举世瞩目,让繁忙的国人逐渐找回失落的阅读精神。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创立作家富豪榜的初衷,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时代到来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让作家群体成为时代偶像。”
  为何上榜?作家得到最大尊重与光荣
  此外,盘点评语还写道:“随着社会各界对作家富豪榜的认同越来越高,吴怀尧的梦想似乎正在照进现实:著名学者易中天公开力挺作家富豪榜,称‘作家富起来合情合理合法,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潜规则概念之父’、学者吴思盛赞‘作家富豪榜改变文化界生态’;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陈坤、蒋雯丽纷纷助阵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童话大王郑渊洁、江南、唐家三少、饶雪漫、刘同、蔡骏、陆琪等最红作家齐聚一堂,集体出席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韩寒出版人路金波、莫言出版人陈黎明、马尔克斯与村上春树作品中文版出版人陈明俊等,纷纷亮相作家富豪榜高峰论坛……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精神产品的提供者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作家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尊重与光荣。”
  “第八届作家富豪榜”的影响力其实在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发酵,就在新华网进行盘点出炉之前,《北京晨报》发表署名文章《作家富豪榜,偶像的盛宴》,其中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称:“作家富豪榜上出现更多年轻的知名作者,说明文学的走向正在分化,在传统的纯文学之外,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已经崛起,和传统的纯文学三足鼎立。”
  (据新华网、《华西都市报》)
  相关链接:
  2013十大文化事件
  1.“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引发强烈反响
  2.内地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大关激活文化产业链
  3.“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掀起中国汉字书写热
  4.“人教社”在官网上承认6处错误并公开致歉
  5.《爸爸去哪儿》热播“中国式”父母引思考
  6.高考英语改革引发家长学生热议
  7.从炮轰屌丝与网友论战到冯小刚牌春晚
  8.易中天以一己之力写36卷中华史引争议
  9.张艺谋超生事件引发“名人超生现象”讨论
  10.凤凰古城景区门票“捆绑收费”惹争议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眼光观察:2013十大文化热点事件【4】
日08:50& &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 && &&&字号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近日,有媒体盘点了2013年发生在中国的10大文化大事件:作家富豪榜、爸爸去哪儿、高考英语改革引发公众热议,一起来回顾2013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
四 “人教社”在官网上承认6处错误并公开致歉
事件回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出错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件源于一位老师发现人教社新版初一(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有错误,因此将人教社告上了法院,随后,人教社网站上贴出了一则致歉信,根据致歉信,人教社在承认错误的同时承诺在未来积极予以改正。
眼光观察:学生对最早接触到的东西会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如果形成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以后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基础教材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都应该精益求精,确保零错误。教材和词典一样属于规范性的出版物,其影响非一般出版物所能比肩。
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频现的硬伤,还是让公众难以接受,好在人教社公开承认错误的态度可谓坦诚。承认事实上的错误并迅速改正,才有可能保持权威和公信力,对人教社而言同样如此。
作者: 左晓丽8028&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语文书课本出现配图错误 建议推出“找茬课”
日 06:59&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
[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手机看新闻]
  很多人小时候玩过“找不同”游戏。多数找不同游戏是两个图绝大多数细节完全相同,有N多处不同之处请玩家尽快找。多半人玩得乐此不疲,投入度极高。当然,更高级一些的此类游戏也有,应该称为“找不对”,也就是将画面中不合理的地方找出来。比如,古人用起了手机,或者项羽骑的不是乌骓,而是摩托车。
  在此建议,正在用人教版语文书课本的小学,尽快开设一门课(课外班也行),起名干脆就叫“找茬课”。这门课若有知识丰富、教学态度严谨的老师来引领学生,必对孩子们的中国历史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大有益处。甚至,会有不少学生对于语文课上没能求到甚解也不愿去求甚解的知识,重新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有这样的建议呢?个中缘由,自然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分不开。前段时间,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被曝存在许多低级错误,甚至出版社也被较真儿的读者告上法庭。当然,人教社的回应是非常“低调”的:道歉,但不召回教材,想看标准答案的话请到人教网上去找。而今,媒体又曝出,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存在多处配图错误,并配发多图。读者看到:“六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七步诗》背景图中,魏文帝曹丕是垂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而椅始源于魏晋和隋朝,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才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吕蒙手中拿着一本册页书,将两汉三国时期的书籍画作简策为最佳,册页书则是错误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西门豹》插图中,一位年轻女性手捧托盘,盘中放着一串葡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初年,而葡萄是300年后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才传入内地”、“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盘古开天地》插图中,左上方画着一个火红的太阳,太阳之中绘有一只两条腿的彩色小鸟。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中,三条腿的乌鸦才是太阳的象征”。
  不知人教社此次对于这些配图错误又会作何等解答。上次中学课本出事时,该社相关人士称,语文老师们会相应对错误作出更正。那么,这次小学课本再曝“奇葩”错误,不知该社的领导会不会号召全国的小学美术老师加入到替课本做更正的“义务校对”的行列中来?
  在此,强烈建议正在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小学,开设上述笔者所推荐的“找茬课”。一来,小学生们还处于对图片信息非常敏感的时期,漫画书是他们最好的朋友。让他们在语文书的配图里找错误,一定能极大地刺激出孩子们的好胜心、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从错误的迷雾中找到真相,若老师再加以适当引导,这些孩子们这辈子对于相应的“错误点”都再也不会产生错误的印象。甚至由“找茬”开始对语文书和语文课产生终生的兴趣,也未可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教版教材的奇葩错误,也未必结出的都是苦果。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语文教科书居然会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沐浴’写成了‘沭浴’!”近日,人民教育出版
社的差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被曝光的语文教科书为今2013年秋季新上市的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事情起源于
郑州的彭帮怀老师指出书中有近30余处错误,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法庭。人教社官网承认一语
文教材有6处错误,并公开致歉。
  当教科书都出错的时候,老师该怎么教?福州市的多名语文老师“变废为宝”,请学生“找茬
”,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
  初一教材出现低级错误
  家长惊讶,教师担心会损害教材的权威性
  在福州市第十九中校门口,一名刚放学的初一女生告诉记者,她在开学预习时就发现,在课本
第20页第4课《散文诗两首》一文的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沐浴”一词被错写成“沭浴”。该
同学说,书中还有一处错误是老师告诉大家的,在课本79页,何其芳的《秋天》一文中,将“清洌
”错写成“清冽”。
  这种“低级错误”让许多学生家长感到惊讶,学生家长王女士说,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参照的
标准,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不能容忍。
  福州三中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说,以往语文教科书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
,但大部分属于学术上的争议,不会发现有错别字这种情况。王立根表示,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图
书,与字典有同等的地位。他认为,对待教科书应该严格把关,“绝对不能容忍有知识性的差错,
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教科书出错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晋安区某中学陈姓语文老师认为,初一是学生由小
学阶段刚转变为中学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在初一的课本出现错误,对学生认识初中教材会产生负面
影响,“教材的权威性受质疑,学生心理上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对老师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困扰。
  福州多名教师“将错就错”
  请学生来“找茬”,让学生学会挑战权威
  教科书出错了,老师只是告诉学生哪里该更正吗?对此,福州市多名语文老师巧妙地利用教学
策略,趋利避害,将教学课堂转化为现实版的“大家来找茬”,启发学生们挑战权威精神,培养学
生自我探究能力。
上一页12下一页
  图书出错率超万分之一 必须回收并重新修订
  对于出错的教科书,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如果出错率超过万分之一,则
必须要求将所有的图书回收,重新修订。”
  而对于此次出错的图书,该负责人认为,出版社除了公开道歉外,还应该写个修订表,并发送
给各个教育部门,让教育局统一告知各校老师,“全省大约有50%左右的学生使用这个版本的教科书
,其影响十分大,需要妥善处理。”
  台江区教育局局长黄玉琴也表示,小学、初中的课本不同于大学阶段的书,尤其属于义务教育
阶段的启蒙教材,出版处应谨慎对待,“教育局在每年召开教师进修培训时,也会对教材进行审核
和评价,若有发现错误会及时地通知各个学校,避免误导学生。”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错误百出的小学语文课本&&
& & 杭州语文教师郭初阳向媒体披露了他和几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自发成立的一个民间教育学术研究团队“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近一年来的研究成果:经过对目前全国小学教材中使用最广的3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仔细梳理、分析后,他们认为,空洞的说教、随意的“改编”、模棱两可的事实、甚至杜撰的一个个“名人故事 ”,在时下通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时有出现。
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历史变迁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现在的语文课本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郭初阳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郭初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课文名字叫做《地震中的父与子》。如果你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就会知道它整个变迁的历史。其实这篇课文一直都在教材里,但是它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要修订一下,唯一修订的地方就是开头第一句话的时间。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语书书中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事实上是1989 年,美国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
所以,到2004年6月份印刷的语文书,课文的开头改过了,改成“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号,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了地震了——6.6级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但是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 分,凌晨的学校里面怎么会有学生呢?
到2005年6月,它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这样显示完全是一个虚假的故事,说一个谎言、圆一个谎言。
最糟糕的是它后面整个叙事,尤其在经历了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我们现在应该知道像课文中讲述的“地震以后整个城市没有任何拯救的措施,唯一一个人在行动,就是小孩子的父亲,这个孩子的父亲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一直到38个小时,他一个人在那边挖,所有城市里面的人都不见了,救出他们所有的同学,而且若干个小时压在地底下毫发无损,而且他的孩子非常高尚地说‘不行,让同学们先走’,然后大家排着队走出来,结果他的儿子在地下埋了38个小时以后一点问题都没有,跟他父亲拥抱说‘爸爸,我知道你肯定会来救我的’。”(是不真实的)。
孩子们不需要善意的谎言
郭初阳老师说,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大意是说爱迪生七岁时,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使医生在家里为妈妈做了阑尾炎手术。虽然情节很感人,但郭初阳他们查阅有关史料发现,爱迪生生于1847年,而人类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出现在1886年,此时爱迪生已是一个40岁左右的已婚男人,在爱迪生七岁时,是不可能出现阑尾炎手术的。
郭初阳说,“或许这些故事的本意是好的,但孩子们不需要善意的谎言。” 蔡朝阳也认为,语文教材不能通过这些伪造的事实来进行美德教育。
除此之外,课本中体现出的价值观也被认为比较陈旧,和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不相符。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题目是《蘑菇该奖给谁》,兔子妈妈把蘑菇奖给了和骏马赛跑的小白兔,而把和乌龟赛跑的小黑兔冷落在了一边,似乎只有和骏马赛跑才会产生胜利者;而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一篇名为《儿子们》的课文里提到,老爷爷无视唱歌跳舞的两个儿子,眼里只有正在劳动的儿子,好像唱歌跳舞就算不上正经事。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很有名的课文,许多名师都拿着它到处上公开课。许多报刊也转载了此文。为什么?因为它很煽情,但实则是一种病态的文本。我们已很熟悉一种说教:子女成功与母亲的正确教育密不可分,但凡是名人伟人,其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相关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孩子教育成真正的 ‘成年人’。而现在我们的教材多数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常常以大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子世界。”郭初阳如是说。
& & 郭初阳认为,教材中说教的意味太浓。符合孩子心理,满足童心的文章几乎没有。“北师大版《流动的画》说:‘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这样枯燥的话,怎能让孩子了解‘爱’、了解‘祖国’。”郭初阳直言:“难道不是祖国的画我们就可以弄坏它了吗?”在北师大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花脸》,它表达的是只有回报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还有人教版中,有些课文直指孩子就是要不断吃苦。“这是教材很大的缺失,我们很少关注儿童的真正需求。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捆绑教育,使孩子丧失了天性和创造力。”
家长有权知道真相
& & 无独有偶。继郭初阳、吕栋和蔡朝阳之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的编导于爱群也加入到了这支教科书“事实核查员”的队伍中来。
& && &她在“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上)册的质疑与看法”中列举了许多“疑问”。有一篇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考古挖掘出来的一头早已灭绝的剑齿象骨骼化石展开想像:“大约200万年前的一天,……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 & 于爱群在《黄河象的一点小疑问》中写道:现存的大象,不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象群都是以母象为首领的。不知道这位作者有什么根据认为200万年前的剑齿象是以公象为首领的?
& & 在另一篇课文《他发明了什么》中,于爱群发现,文章所写的人物和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应该算是一篇历史小品文了;可是却又在时间顺序、人物关系、历史背景、事件进展、甚至数据等各个方面遍布错讹之处。她认为,这篇文章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主题先行,人为地改编历史,以塑造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对历史缺乏基本的尊重。
& & 还有《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是在“面对错误”这一单元。讲述成吉思汗在打猎途中口渴,想接泉水解渴。但是他的宠物鹰却一次一次地撞翻他接水的杯子,最终惹恼了成吉思汗,射死了自己的鹰。之后,他才发现,这泉水的源头处,有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几乎占满了整个池子”。成吉思汗明白,是鹰救了自己的性命,而自己却杀死了它,不禁追悔莫及。”
于爱群说,人人都知道蛇毒可以致命。但是蛇毒一般是通过进入人或其他动物的血液和神经系统而发挥毒性的。死在水里的毒蛇还有毒吗?退一步说,就算这条蛇在临死之前分泌了毒液溶在水池里,那么这水是否就被毒化了呢?她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她认为,这个有名有姓的“传说”既没有史实依据,更没有科学依据,很容易对孩子造成误解。为了教给孩子一个道理而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 & 在于爱群看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上)册整体选文水平比较差。有的有史实错误,有的科学依据不够,这些都是硬伤。还有的有“内伤”。如《一个苹果》中,讲述了一个连长和7个战士在一个防炮洞里,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吃仅有的一个苹果的故事。文章最后说,“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于爱群却认为,战士们之所以没吃那个苹果,并不是出于友爱,而是因为“领导还没吃。”因为文中有一句话:“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课文中,当那个通讯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弹药的时候,他把唯一的苹果给了连长,而不是最需要它的通讯员或者伤员。这是“战友情”吗?当我们的孩子已经看过美国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拯救大兵雷恩》这样描写战场上战友间情谊的作品之后,再来读这个故事,会怎么想呢?这不是一个讲述战友情的好故事。
& & 于爱群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册)中,发现了一篇课文《草帽计》,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贺龙用计谋,不费一枪一弹,使敌人自相残杀的故事。但是读完后于爱群却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他查遍图书馆内和长征以及贺龙有关的十几本传记和历史文献,找不到任何关于“草帽计”的记载;于爱群又以“贺龙,1934”和“长征,草帽”为关键词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除了这篇课文,也找不到任何其他文章或文献记录能够佐证这件事。而且,这篇课文本身,没有出处,没有作者,时间和地点也极其模糊。而从历史上来看,长征时期的贺龙同志根本就没有可能在一个“炎夏”,在从湘西到贵州的途中,利用敌人飞机判断失误,来实施“草帽计”。所以她断定,这篇文章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干脆就是凭空杜撰。
读周刊新闻会客厅
& &&&——本报记者对话郭初阳、于爱群
& &&&本报记者 吴重生
& &《中国新闻出版报》:“除了小学语文教材,您关注过其他教材上的伪文章吗?”
& & 郭初阳:中学语文教材也是问题重重。有伪小说(契诃夫《套中人》被删节了将近一半,变成了半通不通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伪诗歌(连作者舒婷本人都已经受不了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伪童话(模仿拼凑,情节设计拙劣,没有童话的真实感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 & 有对残酷战争作诗意美化的《芦花荡》,有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疯狂举动毫无反省却以为荣的《登上地球之巅》,有歪曲和篡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上站不住脚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有一篇《陈毅探母》。故事是说,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他赶回故乡探望。陈毅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母亲拉家常。母亲说:“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课文并不复杂,显然是想通过陈毅探母这件事,体现孩子对母亲的孝道,以及母子之间浓厚的亲情,让小学生懂得尊重长辈的道理。
这一回,“热爱吹毛求疵”的郭老师亲自动手,找了好几个版本的陈毅传记。第一天,他在笔记本里写道:《陈毅传》未发现“探母”记录。第二天,他又写下:《陈毅年谱》未发现“探母”记录。第三天,他还是一无所获。
他不甘心,于是自己考证。陈毅生于1901年,那么“五十多岁”时的探母事件,应发生在1951年至1960年间。按《陈毅年谱》记载,陈毅曾于日回到故乡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看望了幺叔、幺婶、侄儿等亲属,却独独缺了“母亲”。并且,在各类媒体对陈毅儿子陈昊苏、侄儿陈德立、侄女陈德琦的详尽采访中,也从未提到有关“陈毅探母”的蛛丝马迹。
不过,他也发现,《陈毅年谱》中1963年2月下旬出现了空白。那么,即便陈毅探母真的发生在了这一时段,那至少也是在他60多岁的时候,而并非“五十多岁”。
“为了增强说服力,教科书在名人身上编派事实,虚构情节,大有无所不用其极的架势!”这是“化验报告”里列出的第一项病症。
成人装儿童腔
郭初阳曾做过一个教学实验。那正是杭州冷得结冰的时候。他问几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窗户上的冰花像什么?”回答里有彩虹和小鹿,有东方明珠电视塔,还有“长江七号”公仔,甚至有喜羊羊和大灰狼。
这位实验者记录了实验结果,然后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冰花》进行了对比。
在这则课文中,一个名叫小童的孩子清晨醒来,发现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还没等小童展开想象,教材编撰者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串比喻。他们用成人格式化的思维拼凑出,“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郭初阳指出,作者如此“写实”,立刻将孩子对于“冰花”的想象固化。“小学教材的编撰者穿了小孩子的衣服,脸蛋涂上了宝宝霜,伪装成儿童腔,却强奸着儿童的思维,固化着孩子们的想象,妨碍着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
这些批判者在“化验报告”里提出:“不要化妆。告诉孩子们世界的真相。”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教材伪文章的危害有哪几个方面?
& & 郭初阳: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综观这三套教材的问题,我们概括出四大缺失。
& & 第一&&经典的缺失
& & 所谓经典,卡尔维诺这么表述:“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p3,译林出版社2006、、年8月版)因为孩童所处生长阶段的特殊性,因为经典本身的重要地位,我们期盼在教材中能有更多的经典作品。但这三套教材中有关母亲和母爱的文章,来自经典的文本并不多,并且时有篡改。苏教版一共17课,只有4篇可称经典。并且原来琅琅上口的《游子吟》,被费尽心思地包裹起来,仿佛农民家里新买了空调,室内机上颇费气力加做的木套,沾沾自喜以为是伟大的发明,其实臃肿而赘余;《少年王冕》节选自《儒林外史》,但只要翻开原著对一下,几乎每一句话都作了改动,面目全非。
&&北师大版倒是有《游子吟》的原文,但包括这首诗歌在内,24篇课文中,真正属于公认的经典,也只有4篇,另外3篇是泰戈尔的《新月集》选、托尔斯泰的《穷人》和罗大里《不肯长大的小姑娘》,其中罗大里的还是“山寨”版。人教版中更少一点,全部考察课文22篇,属于经典的,只有两篇,分别是选自《爱的教育》的《卡罗纳》和托尔斯泰的《穷人》。
& & 诗人黄灿然说,本世纪以来,整个汉语写作都处在两大传统(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现代传统)的阴影下。目力所及,涉及“母亲”的经典文本可谓众矣:
& &《诗经?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论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杜甫“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阮籍丧母而“呕血数升,废顿久之”,蒋士铨“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岁暮到家》,应修人《小小儿的请求》,顾城给妈妈的《安慰》,于坚《纯棉的母亲》;泰戈尔《飞鸟集》,密斯特拉尔《母亲的诗》,川端康成《母亲的眼睛》,黑塞《幸福的时刻》,帕索里尼《祈求母亲》,塞弗尔特《窗旁》……
& & 舍这些优秀文本而不用,原因不外乎二:不是出于对中外经典的无知,就是为了别有用意的思想灌输。
& & 第二&&儿童视角的缺失
& & 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一文中说,“儿童应该读文学的作品,不可单读那些商人杜撰的读本,读了读本,虽然说是识字了,却不能读书,因为没有读书的趣味 ”(《儿童文学小论》P3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仅就这三套教材的课文来看,有赞美母亲的,有提倡发明的,有呼吁保护环境的,有歌颂伟人的……大部分都重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里的《汉语拼音儿歌》,都处处是教育与禁止:“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如北师大版《流动的画》:“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妈妈的爱》:“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祖国妈妈。”是的,我们诚然爱妈妈爱祖国,但枯燥的说教,如何能让孩子明白,“爱”是个什么东西,“祖国”又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林达写到美国的公民读本,第一课是“你”,爱国,从个体开始,推己及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爱以及人之爱,也许才能给孩子以切身的感受。人教版中这种说教更是随处可见,像《看电视》,《可贵的沉默》之类,不一而足。缺乏儿童灵性的奇思妙想,勉强编出来的拟人童话,既非童谣,也非诗歌的打油之作,成人读来都觉得干瘪乏味,岂能奢望孩子们的喜欢?
& & 好的儿童文学从不说教,人生的道理自然蕴含其中。因为,孩童的世界,自有逻辑规则,这些逻辑规则,区别于成人的世界而圆满自足。还记得《小王子》里那条吞吃大象的可怕蟒蛇吗?孩童和成人的区别就在这里。这些教材的编者,若是读过方素珍《妈妈心妈妈树》,酒井驹子《我讨厌妈妈》,后藤龙二《妈妈你好吗?》等图画书,再看看自己编的这些东西,恐怕会汗如雨下吧。
& & 第三&&快乐的缺失
& & 苏教版17篇课文,北师大版24篇课文,人教版22篇课文,快乐并不多见。
& & 以苏教版为例。小黑兔不服气地问:“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大蘑菇给小白兔?”;孟郊“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沉香“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 & 北师大版中,一言难尽的是《花脸》中的男孩。在这个非常态的家庭中,父亲的喜怒反复无常,天知道这个孩子会落下怎样的心理阴影!
& & 最不快乐的孩子,我觉得是人教版玩具柜台前的那位孩子。“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小汽车”,可是他得不到他心爱的玩具,他还必须懂事,必须分担父母的生活之重。有什么能够安慰,这位貌似坚强的孩子孤独的心灵呢?
& & 不快乐是有原因的,可能是贫困,比如苏教版的《水》、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和北师大版《母亲的纯净水》。也可能是疾病或者不健康,比如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比如《第一次抱母亲》;比如《花瓣飘香》,无名小姑娘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妈妈生病了。
& & 但我想,这些原因都不是根本的,母爱不会因为贫困而打折。要说根本原因,评论《小狮子》一课的《药》这篇文章,有尖锐的分析。《小狮子》,这篇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有的课文,可以看做是集不快乐之大成的“典范”之作。《药》一文的点评,直击要害:对吃苦精神的推崇正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悬梁锥股”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激励人苦学的典故,并非偶然。然而,“锥”和“悬”这两种最典型的自虐自杀动作,恰是这种“苦学”精神背后“毁人”本质的形象表露。
& & 还是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试比较一下泰戈尔《小大人》片段:
& & 我人很小,因为我是一个小孩子,到了我像爸爸一样年纪时,便要变大了。
& & 我的先生要是走来说道:“时候晚了,把你的石板,你的书拿来。”
& & 我便要告诉他道:“你不知道我已经同爸爸一样大了么?我决不再学什么功课了。”
& & 我的老师便将惊异地说道:“他读书不读书可以随便,因为他是大人了。”
& & 每一个孩子,若是读到这样的句子,一定会开怀大笑吧,因为这才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 & 第四&&事实的缺失
& & 上述种种缺失,也许尚可有说辞,但是,事实的缺失,是最严重的,也是最不可原谅的。可以讲不好故事,也可以不那么快乐,但捏造事实就显得居心叵测了。
& & 北师大版和苏教版都有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人们已经忘记去质疑其真伪了。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学生何易,竟然就去研究了,得出的结论是:“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 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39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 & 这一类虚构的故事在三套教材中并不少见,再举一例,如《陈毅探母》。《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的作者搜寻了很多史料,从历史事实角度,证明了这个故事从时间到地点都是虚构的。但是我不明白,编著者出于怎样的目的,才睁着眼睛大说瞎话。难道实事求是的讲述陈毅同志孝顺母亲的故事,就不能感动人了?
& & 还有一类,我不敢确定其讲述的是否事实,但因为文学描写的拙劣,故事破绽百出,难以置信。比如人教版的《日记两则》。两个梦之间直接跳跃,缺少平滑过渡,怎么看都像“白日梦”。而文章对女孩子梦境的描绘,亦只有简单的粗线条勾勒,不符合一个女孩子的心理事实。《必须假定有一个完美的精灵》一文有独到分析。
& & 即便是科普文章吧,或者需要具备一点科学精神的文章,其陈述的事实,也被打了折扣,与科学求真精神背道而驰。苏教版《云雀的心愿》,云雀妈妈似乎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之所以选择云雀,大概是因为鸟儿会飞,可以在短时间内考察沙漠、河流和森林吧。可是替换成“喜鹊妈妈”、“大雁妈妈”、“天鹅妈妈”……随便什么鸟都行啊,与云雀何干?貌似科学严谨,却连基本的知识都是错误的——“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鸟类没有汗腺,哪有什么汗水?
& & 还有《乌鸦反哺》,生物学上已经证明了,没有这种习性呢!可这篇习作,却是以目击证人的视角来讲述反哺的故事。当然创作需要虚构,但目击证人的虚构,只能等同于说谎。
具体到母亲与母爱的话题,教材编写者最好能达到陈志武的水准。倘若不能达到,那么至少也要读过他那封著名给女儿的信:《“养子防老”的不道德》:
& & 你们不要管我们的愿望如何,只要你们自己一辈子幸福,我们就开心。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 ”。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不只是我们已想法买好养老金、保险等,而且,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应该为自己买好养老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之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 & 于爱群:在北师大版教材的《后记》中有一段话,“本册教科书选编的课文,有的作者佚名,有的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修改。受时间和条件限制,来不及与作者联系,在表示诚挚谢意的同时,一并致谢。”我的疑问又来了:教科书里的课文一选好几年,怎么来不及联系作者?今年来不及,第二年还来不及?几年都没找到作者,这作者怎么这么鬼鬼祟祟啊?这样的文章可信吗?
& & 教材中的课文应该是摘选自已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从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角度考虑,理应首先获得作者或知识产权拥有者的许可才能选用该文章;同时应该标明出处、作者和发表时间,并寄奉稿费。那种以时间和条件受限为由而拒绝标注作者的,是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
& & 我发现,我写到的有硬伤(历史史实或者科学依据方面的错误)的课文,几乎都是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这样的文章,来路不明,无法考证。文责不能自负,还可能有人浑水摸鱼,随意增删,导致错讹。所以我呼吁,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三无”文章。所有文章要标明作者,并尽可能对作者作简单介绍;不收录佚名作者的文章;如果文章经过改编,应该同时标明作者和改编者;所有文章应该标明出处和发表时间,选自哪里,是否节选。消灭“三无”文章,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文章中的硬伤。因为如果标识出作者和出处,教材编选者摘选文章时就会比较谨慎,选取有信誉、有知名度的作者和出版机构。即使进行改编,也会比较谨慎。而标识出作者和出处,也有利于一线教师和家长核查,易于发现问题和改正。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小学生发现语文书插图一堆错误,抨击教材编写太轻率!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2779 次 | 评论 1 条
转帖按:这篇文章发表于2004年,有教师转给我看。这位蔡轻舟同学当时五年级,现在七年过去了,他应该上大学了吧?看了这样的“发现”,我感觉所谓的神马时代进步都是浮云。叹息!
& && && &昨天在市政协教育文化专题座谈会上,何小威委员给小学课本提意见———
“第五课《繁星》的插图是作者巴金躺在船上,他身穿夹克衫和牛仔裤,文中注释说‘本文写于1927年’,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会穿牛仔裤和夹克衫吗?”昨天,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举行的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专题座谈会上,面对前来听会的市教委负责人,政协委员何小威手里举着一封信发言说:“我上会以前,海淀区学院路小学的蔡轻舟同学请我带到政协会上一封信———《语文课本插图里的一堆错误》,希望我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我想问一下我们北京的教材编审部门,对于小学课文中的插图很好地审过没有……”
记者随后从何委员手里拿到了蔡轻舟小同学请何委员带到市政协会上的这封信。信的内容是:我们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很好玩,要么十分离奇,要么就是一些简单的错误,我常以在插图里找错为乐。蔡轻舟同学在信里举例说:第十一课《飞夺泸定桥》里的插图上,红军战士大多是站在铁链上跑步前进,有两个战士居然还双手拿枪。我想像很多人站在铁链上一定摇晃得非常厉害,就是走钢丝的阿迪力怕也没有如此功夫,可红军居然不会掉到河里……第十课《成功的秘诀》中有一句话“罗丹套上了一件白外衣”,可是插图里的罗丹却穿着黑外衣,难道这是画插图的人在和我们变戏法吗?第三课《古诗四首》中李贺的《马》的插图属于离奇类,诗中明明写着“大漠沙如雪”,插图上却是一片绿洲…….
蔡轻舟小同学在信的末尾说,这几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课本的主编们对工作可是太不认真了,小学生都能发现的错误,他们为什么没有看出来呢?出版社给小学生们提供这样的产品,是否应该赔偿我们的书费和精神损失费?
何委员告诉记者,蔡轻舟小同学是在五年级第二学期时,无意中把语文课本的插图很好地看了一下,就挑出了插图里的五六个错误,孩子把这册课本和信一起带给我,我仔细看了一下,认为孩子说得非常有道理。中小学教材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功能,还担负着向孩子教如何认真、严谨地对待工作的责任,我希望北京的教材编审部门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记者/李罡 贾同军)
本插图错太多 我请伯伯上会说
蔡轻舟向记者指出课本插图里罗丹的白外衣变成了黑西服
学院路小学五年级学生蔡轻舟告诉记者———
“我觉得我的语文书的插图有点怪,所以我就写了一篇周记,然后把我的困扰对何小威伯伯说了,他是政协委员,我希望他能解决我心中的疑惑。”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蔡轻舟小朋友说起这件事时显得兴致勃勃。
记者在蔡轻舟小朋友就读的学院路小学里见到了他。小蔡告诉记者:“我现在上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上的插图有好多错误,其中有的与课文不符,有的不合逻辑。”说着他拿起语文课本给记者讲起来。
在第十课《成功的秘诀》中有一句“罗丹套上了一件白外衣,准备开始工作”,而插图里画的却是罗丹穿着一件黑色的西服,还打着领结站在一个未完成的雕塑前面。“明明说的是白外衣呀!可是,插图里的罗丹却穿着黑外衣,这是谁在变戏法?”蔡轻舟小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第五课《繁星》的插图是作者巴金躺在船上,他身穿夹克衫和牛仔裤,文末注释说“本文写于1927年”。“那时候,我们中国的年轻人会穿牛仔裤和夹克衫吗?无论在哪一部描写那个时代的电影和电视剧中,也找不到这种装束嘛!虽然我没见过那时候的人究竟穿什么衣服,但我觉得他们肯定不会穿的和现在的人一样的!”蔡轻舟小朋友一边给记者看插图一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记者和老师。
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蔡轻舟把他的心里话讲给了邻居何小威委员,还请他给全国的小学生们提个醒,同时也希望语文课本插图的作者,以后能认真一点,把课文好好读完后再画插图。(记者/李仲虞 汪震龙
作者: 芳草萋萋8183& & 时间:
做学问需要实事求是,做人需要知错就改。
作者: 天上人间2150& & 时间:
修改教材应该成为常态,每年修改一次,每年征询一线教师一次
作者: 麦琪的礼物& & 时间:
说白了, 一介同学这不是在“求真”,是在“泄私”。
可能一介同学曾向人教社提意见没被待见,不被重视,感觉羞辱,所以也要尽力给人教社来个反宣传,抚平心中之愤。
瑕不掩瑜的道理要懂的。
作者: 一介匹夫& & 时间:
央视居然也有发言?
作者: 麦琪的礼物& & 时间:
努力吧,让人教社关门,你就更有成就感了。
作者: 快乐5064& & 时间:
芳草萋萋8183 发表于
做学问需要实事求是,做人需要知错就改。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装订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一学期不到,前面几页就会掉
作者: 巧克力我我88& & 时间: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欢迎光临 K12教育论坛 (.cn/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虫漫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