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联月球探测器器的最新消息

美国点击排行榜
美国评论排行榜
友情提醒:龙腾网友发言前,请仔细阅读 ,龙腾严禁人身攻击、脏字辱骂等违规行为,请龙腾网友自觉维护龙腾良好的讨论氛围.龙腾欢迎网友对翻译提出意见和建议,但请勿打击翻译积极性,勿对翻译出言不逊,违者龙腾将不得已做出相应处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新闻直通车]_中国蓝新闻_蓝天下-浙江卫视官方网站-浙江卫视新媒体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新闻直通车]
将视频分享到:
扫一扫 手机看或分享到微信
发布时间: 10:41
来源:浙江卫视官网
今天凌晨1点30分,肩负着“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凌晨2时17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如果一切顺利,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将在12月中旬登陆月球,中国可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发布评论(不要在评论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免被他人利用。)专家谈月面软着陆:中国1次成功百种预案未用上|月球|探测器|成功_新浪新闻
&&&&&&&&&正文
专家谈月面软着陆:中国1次成功百种预案未用上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月面着陆而发起首波冲击的是前苏联“月球”号和美国“徘徊者”号系列探测器,但在它们递交的初始成绩单上却是一连串“失败”。
  ■月面软着陆是最关键、最惊心动魄的一个环节:前苏联直到第12次尝试才首获成功,美国也在品尝了3次失败苦果后方平安着陆。
  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
  这也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
  “嫦娥”落月是世界航天史上来自一个亚洲大国的首次尝试。如今距中国首名航天员进入太空仅十年,而几年后中国就要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嫦娥三号探测器昨晚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也是自1976年前苏联Luna 24探测器之后,人类月球探测器首次软着陆。
  1978年,美国赠送给中国一块1克重的月球土壤,是阿波罗17号飞船从月球表面带回来的。科学家欧阳自远说:“通过对这块标本的研究,我们写出了40篇论文。”
  现在,中国已经再也没有必要借助美国送来的土壤了。“三姑娘”首次落月就成功,真正的宇航员登陆也将紧随其后。
  如果说上个百年是美国的世纪,那么现在迎来了中国的世纪。
  前苏联的第一落
  试了12次终于成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昨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嫦娥三号落月非常完美,之前为着陆器设置的100多种预案都没有用上,完全按照既定规划完成。”
  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各国一方面显示科技实力,一方面也要承受失败带来的巨大压力,其中前苏联于1959年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与月球擦肩而过,直到第12次尝试才首获成功。
  跑偏了
  距离5995千米
  “月球”1号擦肩月球
  日,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绰号“梦想”。当时,前苏联对它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因为此前,前苏联航天机构已经对向月球派遣使者做了三次失败的尝试。
  “月球”1号的目标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摆脱地球引力场,直接“奔向月球”,然后撞击月球表面。遗憾的是,“月球”1号在距离月球5995千米处和月球擦肩而过,未能命中月球。
  “火候不对”
  “月球”7号点太早了
  “月球”8号又点迟了
  日,前苏联发射“月球”5号探测器,是进行月球软着陆的尝试。当“月球”5号距离月面64千米、在准备降落的最后阶段时,由于设备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失灵,科学家只能听着它发出的信号,无奈地任它以极大的速度直接击中月球并损毁。据说,德国的一个天文台,看到撞击扬起的月壤形成了长225千米、宽85千米的尘云。
  随后前苏联接连发射了“月球”7号和“月球”8号探测器,但不幸再次上演。前者点火过早,后者由于点火时探测器已经距离月球表面很近,导致它尚未减低到安全着陆速度就撞击到月球表面。在撞击的瞬间,所有的信号传输骤然停止,说明“月球”8号已经损毁。
  首次成功
  世界第一颗
  “月球”9号首次实现软着陆
  日,满载着希望的“月球”9号最终安全地在月球上降落。7小时后,向地球传送了首张月球表面的全景照片。
  为了完成这一人类创举,前苏联从1959年1月开始发射了24颗系列月球飞行器,进行了11次失败的月面软着陆。
  美国的第一落
  翻着跟头奔月
  被成功惊呆了
  与前苏联相比,美国的首次探月之路十分坎坷,显得更为艰难。美国探月初期发射的5颗“先驱者”探测器几乎没有一个获得成功,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火箭没有足够的推力,探测器根本没有飞抵月球,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1961年开始,美国发射了9次“徘徊者”系列探测器,是用“徘徊者”的身躯直接砸向月球,目的是为在月面硬着陆提供参考数据。
  直到1966年,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个小时的飞行,成功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曾被认为很可能搞砸的这一项目终获成功。
  难以置信
  “降落时,地球人啥也做不了”
  落月成功是个奇迹
  日,携有美国首个落月探测器―――勘测者1号的运载火箭,已进入发射最后准备阶段。“这次探月的成功率有多少?”一名工作人员忍不住发问。“千分之一,”项目经理鲍勃?罗德里克回答道。
  当年6月的一期《纽约时报》报道了勘测者1号落月的过程:最后的接近、落月过程从着陆前41分钟开始,当时它的飞行速度约为每秒2公里。从地球上传来的一系列指令让它翻起了跟头―――先翻转90度,然后偏转60度,接着再翻转94度。此后,制动火箭点火,勘测者1号逐渐降落,其速度和高度快速降低。“从这时起,探测器进入自主飞行状态,地球人啥也做不了。”
  由于此前完全没有月面软着陆实际经验,人们认为勘测者1号如能落月成功将是个奇迹。
  当年6月2日,美国对此次落月进行了全国电视直播。在预计落月时间过了几分钟后,电视画面中突然出现了月球表面和勘测者1号的一只脚。这个画面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至于有人戏言:“项目人员可能被成功着陆惊呆了,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
  听天由命
  “勘测者”系列“盲降”
  落月时都是倾斜的
  “要知道,当初美国勘测者系列探测器落月时都是‘盲降’啊,”美国航天局月球探索分析小组成员、科学家杰夫?普莱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勘测者探测器落月时只能简单地执行事先设计好的降落程序,然后听天由命,其中在落月中途失败过两次,其余5次安全着陆。
  “没有一个美国着陆器,无论是勘测者还是阿波罗,是真正水平着陆的,它们落月时都是倾斜的,”普莱夏说,这是因为月面凹凸不平,有很多陨石坑和石头。
  写好讣告
  “阿波罗”登月前
  早就准备好失败的发言
  要知道,当你还活着的时候已经有人给你写好了讣告,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40年前,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等宇航员还没有在月球静海地区着陆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已经准备好了一段登月计划失败的发言:“上帝已经让这个前往月球的人长眠于这个地方。”
  成都商报记者 赵倩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 人民网 法制晚报等
  中国探月?意义
  登月有什么用?
  张泉灵:和我们关系紧密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昨日为准备“嫦娥三号登月之旅直播特别报道”,特意去北京天文馆看了看那0.5克美国人30多年前送的月球岩石。
  张泉灵在微博中写道,“当年美国人没告之其任何信息。欧阳自远院士用0.5克研究,得出是阿波罗17号从澄海取回。美国人颇惊。再有嫦娥总师叶培建当年在瑞士见美国人展出‘一片月球’,感慨万千,‘人不争先但需恐后’,立志奔月。知落后有志向不菲薄肯坚持,梦方近。”
  张泉灵在微博说,“有人问登月和山村里上破学校的孩子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关系还挺紧密的。互联网技术来源于美国登月技术,要把休斯敦航天中心的电脑连起来。现在很多好学校把公开课放在网上。今年内蒙古一乡村学校在民间慈善机构的帮助下用北京人大附小的数学网络公开课同步上课,成绩大涨。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真的很多。气象卫星对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登月技术中的燃料技术如推广可帮助减少雾霾,加压泵技术可利用于高楼灭火……于我而言,‘满足人类好奇心’已经足够重要。”
  中国探月?动力
  从0.5克的月岩开始
  中国人走向整个太阳系
  “我们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将会在这里着陆,”在中国国家天文台7楼的办公室里,在那个直径超过1米、表面上详细标注着各种地名的精美月球模型面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指着模型上的一块区域说道。
  “25年前,我的研究就从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欧阳自远说,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样品铸在一个有机玻璃盒内,从外面看起来很大,其实只有1克的重量。有关部门很快找到了远在贵阳的欧阳自远。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探测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虽然这话没有明说。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是让美国人很信服。”欧阳自远说,就这0.5克石头,我们共发表了14篇相关研究文章,确认石头是阿波罗17号采集的,确认了采集地点,甚至确认了石头所在地是否有阳光照射等等。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动力”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探月计划。
  “几十年我们都早起晚睡,没有假日。因为根本没有探月方面的核心资料,我们只能收集研究别的国家的公开资料,也与美、英、德等国开展合作性研究,积累天体化学和月球探测的相关研究基础。”欧阳自远说,月球只是一个起点,中国还将对整个太阳系进行全面探索。
(编辑:SN091)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嫦娥二号发射
网友看嫦娥
& 网友小傑:什么时候月球真正插上中国国旗]&
& 网友jasonzuo:国强民富]&
& 网友环球007:俄惊呼:嫦娥二号要射了]&
& 网友草狗:辛苦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
& 网友:中国的航天技术赶上欧美俄了![&
& 网友骆驼:期待中?]&
& 网友南海战士:中国航天开始发力了?]
1.您认为中国航天科技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何种地位?
2.中国能先于印度、日本实现登月吗?
导语:21世纪,人类航天史出现了中印日同时奔月的奇观。印度和日本都在努力证明着什么,但备战嫦娥二号的中国科技界却很淡定,对荣誉和辉煌已经很多的中国来说,嫦娥只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工程。[]
中国国家国防工业局和中国民生银行20日在北京宣布,共同建立嫦娥工程奖励基金,嫦娥二号任务有功人员获得该基金首期3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20日披露,该院正在研究制订一个深空探测的长远规划,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有序、高水平发展。同时,嫦娥三号任务的有效载荷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今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上首次安装了四台小相机,昨天国防科工局首次对外公布这些相机拍摄的画面与视频。据介绍,这是首次在10万公里以外看到地球的景象。
嫦娥二号最新消息
海外看嫦娥二号
专家评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发射过程回顾
嫦娥二号探月关键点
火箭能否将卫星精确送入奔月轨道
能否被月球顺利捕获
能否顺利降到距月球15公里的轨道上[]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计划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无人采样返回。[]
新一轮探月潮:日印加快脚步 中国不甘落后
  在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中,首先,各国都选择绕月探测作为第一步。 第二,中国、日本、印度、德国这些首次开展月球探测的国家,公布的规划有着惊人的相似,几乎都是走&绕&、&落&、&回&的路线。 第三,中国、日本、印度、德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基本一致,都包含了绘制月球全图、月球资源调查、地月环境探测等主要目标。 第四,这些国家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最终目标有所不同。&【】
中国、日本、印度探月卫星
发射时间:日
任务:主要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搭载仪器: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特色: 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从而换算出月壤的厚度。
发射时间:2010年
任务:验证轨道控制等相关技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进一步探索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搭载仪器:分辨率为10米的CCD相机,比嫦娥一号120米分辨率的相机拍得更清晰;激光眼(星载激光高度计)精确测量卫星与地表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发射时间:日
任务:探索月球和地球的起源、观测月球的大气环境以及借月球观测外太空。
搭载仪器:共载有14种探月工具,其中X射线仪和伽马射线仪将负追踪月球表面的逃逸物质,矿物质探测仪则负责勘测月球储存的各种矿产资源;照相机、雷达和激光仪将协同合作。
特色:精细探测月球的重力场;发射两颗小卫星&&中继通信卫星和甚长基线测量卫星。
发射时间:2012年。&月亮女神X号&2017年发射。
任务:着陆器登陆月球后,探测车将在它周围数百米至两公里的范围内移动,调查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质构造。
搭载仪器:一个无人着陆器、一辆装有机械臂的小型探测车,和一枚用作传送数据的小型卫星。着陆器预计将在月球的极地或中纬度地区登陆,登陆点与设定的地点的误差范围有可能缩小到一百米。
发射时间:日
任务:旨在利用一系列感测器绘制月表地图。
搭载仪器:装备有一部地形测绘摄像机、一部超光谱成像仪、一部月球镭射距离修正仪、一部用来测量月球表面散发出来的萤光X射线的低能X射线频谱仪、和一部高能X射线测绘照相机。
特色: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撞击器向月球表面坠落时,携带的相机会即时拍照,同时开动质谱计,测试月球大气中某些非常微量的成分。
印度&月球航行二号&
目标:证实月表阴影地区存在水冰,并探测月球上的化学成分。
重量: 航天器重1.4吨,携带5吨有效载荷。
搭载仪器:轨道器、着陆器、漫游车;大面积软X射线分光计和太阳能X射线监视器,探测月表水冰情况的合成孔径雷达;IR成像光谱仪,大范围测绘月表,研究矿物质、水分子和羟基;中性质谱仪研究月球外大气层;地形制图照相机-2,对月表三维制图。
中日印各有所长 印度不屑中国领先地位
中国专家谈印度、日本探月
中国评价印度: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印度&月船一号&探月装置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这是中日两国探月工程中没有预先设置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个独特的设计,是印度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他们期望证实月球表面有水冰的存在。&【】
中国评价日本: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日本探月工程的特色是,他们的&月亮女神号(KAGUYA)&探月卫星将精细探测月球的重力场。&这项工作是迄今任何国家的探月项目都没有做过的。&【】
月球首航一号传回的月面照片
月亮女神传回的月面照片
日、印看中国探月计划
日本评价中国:日本航天工程学分析家中富信夫认为&嫦娥一号&卫星&探月&意义重大,使中国的航天实力大幅提升,包括&探月&工程在内的航天开发会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印度评价中国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任纳拉扬:&月船一号是我们首次到月球,中国起步得早,但我们正尝试追上他们,拉短距离,最后追成平手。&与中国比较,我们在很多领域占优。印度落后于中国是因为没有集中发展费用较高的载人太空任务,假如获得足够的资助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就能轻易迎头赶上。&【】
中日印探月进程:印度称一定要比中国人先登月
中国探月进程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提出。
我国月球车研究序幕揭开。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探月一期工程&&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同时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发布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探月一期工程圆满完成 。
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成功。
2009年至2015年
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
&嫦娥工程三期&启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空间机器人将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嫦娥工程&第四期工程
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日本探月进程&
日,日本发射&缪斯A&号卫星,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飞天号。这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1991年,日本开始研制月神A(夜姬)号探月卫星,该卫星最终确定在日先于中国的&嫦娥1号&发射升空。
1996年日本就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计划,预计投资260多亿美元,包括居住、氧和能源生产厂以及月球天文台等。除发展新型运载技求外,还将月球软着陆和自主漫游车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进行开发。
日本计划在2015年向月球发射机器人进行探测,并在月球上建立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人类研究基地。
日本在2025年之前建造像美国航天飞机一样的载人航天飞船。
印度登月进程
印度原计划在2007年发射其&钱德拉扬一1号&月球探测器,该挥测器将进入月球圆形极地轨道,并执行为期2年的月球表面矿物分布图绘制任务。寻找月球上的氨3物质仍然是这次飞行的王要任务。但目前该计划因技术原因 已经确定不会在今年发射。
2008年4月,印度探月器&月球首航1号&将发射升空。
发射火星无人探测器,为探索火星可能存在的生物痕迹。
计划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实现登月。印度甚至声称一定要比中国人先登月。
数十探测器探月 中国登月与时间赛跑
  按航天技术发展水平,可将世界航天国家分为三个方阵,美国、俄罗斯为第一方阵;欧洲空间局、中国、日本、印度为第二方阵;加拿大、巴西、韩国等为第三方阵。中国目前处于航天第二方阵,与欧洲空间局相比各有所长,与第二方阵其他成员相比,日本、印度也在加快登月进度,因此,中国的探月工程可以说是在与时间赛跑&&
中国探月已小有所成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是2004年2月正式启动的,大致分三个阶段实施,规划为&绕&、&落&、&回&三期,首先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深入了解月球;接着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实地探测;最后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站,实地实验采样并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整个计划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嫦娥一号取得成果展示
&全月影像图
&月面局部区域形貌图
&辐射线撞击坑
&万户撞击坑
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比较
易及传播提供 &
图片直击嫦娥探月
嫦娥二号升空大型3D模拟动画
嫦娥二号升空演示
易及传播提供
中国探月五大工程系统示意
易及传播提供
探月:能源与的未来争夺
  自从48年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那么,各国为何要耗费巨资竞相进行探月工程?&
月球能源丰富 中国须争话语权
  &&高位置资源。&站得高就望得远&,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1/6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产品。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 []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经过二三十年的沉淀和思考,人类重新从科学角度审视月球探测,21世纪的最初几年,美、俄、欧、日、印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
  如同地球上的南极科学考察一样,谁先到达谁就掌握主动。欧阳自远说,&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耗资256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建立和完善了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支撑起整个美国近十余年的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从阿波罗计划中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通过探月,培养一支出色的队伍,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孙家栋为此特别欣慰。
  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
全球探月:从美苏争霸到众国争锋
第一阶段: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
第二阶段:相对停滞后的复苏(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第三阶段::众国争锋 再掀高潮(21世纪)[]
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
日:美国阿波罗计划正式启动。
日:美国首颗环月探测器月球轨道器1号发射成功,进入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1850千米的轨道。[]
各国探月计划一览:美国称最迟不过2020年将美国人重新送回月球。[]
奋起直追&&欧洲探月计划[]
欲振雄风&&俄罗斯探月计划[
探月须“知月”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铜牛国际大厦4层
邮  编:100026
电话总机:(+00
专题编辑:张晓芳 美编:王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月球探测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