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危机原理借口技术qq邮箱格式怎么写写 张文瑞 这三个字

《西游记》到底是反映什么的?
问这个问题主要是以前都是说反封建,反压迫,但是现在好像杂谈西游记的很多,说什么成功学,领导同事关系了,都乱了。
按投票排序
实名反对楼上许多答案。如果目光只局限在一部小说《西游记》,就不明白这部小说的内涵是由不同作者逐渐积累起来的,进而只会产生过度解读。小说《西游记》是数百年来众多唐僧取经题材作品的集大成者,里面的大部分主要情节都不是小说作者自己凭空构想出来的,而是沿袭前人。那些故事已经流传了很久,要写唐僧取经就不能不提,否则读者觉得不对劲。所以,故事中必定会残留一些前人的思想,而未必包含小说作者本人的思想。现存最早的取经题材虚构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在仅见于一份南宋印本,所以一般都说是南宋的书。但有学者认为这书创作的年代更早,当在晚唐五代时期。这裡面已经有了花果山猴王猴行者、女人国、火类坳(火焰山,但只是描述火焰中的情景,没有三借芭蕉扇等情节)、深沙神(沙和尚,但没有成为唐三藏的徒弟)等故事。这书纯粹是宣扬佛教的作品,而且带有一定密宗色彩,比如以大梵天王(而非释迦牟尼佛)为主要的佛,比如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等。接下来,能确定年代的唐僧取经作品就要数元朝吴昌龄的杂剧《老回回东楼叫佛 唐三藏西天取经》了。此剧仅存一小段,从这断片中看不出什么深刻的思想,只见插科打诨的娱乐。剧作家跟宋元时代的很多汉族文人一样,误以为回教就是佛教,可见他的宗教知识不丰富。猴神齐天大圣跟陪唐僧取经的猴行者,本来没有关系,只是南方信仰的一个神仙。所以前幾年福建发现齐天大圣与通天大圣“合葬墓”(其实那只是石牌位,并非墓碑,故应为神祠而非墓葬),一点儿也不奇怪。元杂剧中有一出《二郎神收齐天大圣》,就一个字没提过唐僧取经。元末明初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是几部剧拼合而成。这部剧的贡献包括:——首次把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被镇压山下的传说放入唐僧取经故事中——首次以观音菩萨为主要人物——把鬼子母和火焰山两个故事合并(子就是红孩儿,母却不是铁扇公主。剧中铁扇公主是另一个人物)——首次既有道教神仙又有佛教神仙(儒家色彩尚不明显)——首次使孙悟空具有明显污点,比如曾劫掠妇女此剧结合了当时流行的文艺作品和神话传说,娱乐性强,搞笑成份很多。看得出作者对佛教持一种不认真的态度,只拿来调侃。比如八戒、沙僧在女人国都破了戒却没事,比如所取的经中有一部《豆腐粉汤经》,比如最后八戒成的正果就是肢解了给人吃肉;而又没有什么道教、儒家思想。所以,以上的故事都没有多少宗教意味,只透露出叛逆、幽默与玩世不恭。同为元末明初的《西游记平话》,只有情节概要和部分片段保存下来。此书的情节已和小说有六成相符,其中梦斩泾河龙和车迟国斗法两个故事都是首次出现。明朝前期,道教和一些民间秘密宗教的宝卷(歌谣式大白话经文)中,有一些简单的西游故事。这时,西游开始与道教的内丹思想产生联系,其中很多固有的故事情节被当成隐喻象征,用来指导觉悟、修行。接下来,就到小说《西游记》了。很多人要说,那不是吴承恩写的。但是各种证据显示,作者即使不是吴承恩,也肯定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江苏淮安人,与某个藩王府有关(吴承恩就当过荆王府的家庭教师)。此人的贡献包括:——把内丹思想发挥到极致。这一点可以讲很多,而且很容易有过度解读的嫌疑,所以只说最明显的幾点:回目中将孙悟空称为心猿,白龙马称为意马,与修行有关;书中多次称孙悟空为金公,称猪八戒为木母,称金鼻白毛老鼠精为姹女,又有黄婆、婴儿等词语,都是内丹术语;书中直接引(chāo)用(xí)了全真派歷代宗师的诗。具体到情节,很多都是在隐喻修炼内丹的过程和原理,我就不赘述了——把孙悟空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不仅没有杂剧中的种种缺点,还增加了很多优点,比如机智多变,有时比唐僧更懂佛法——佛道合一的特点更强烈。佛界与天界共存,佛教故事中加入大量道教思想,另一方面却把道士都写成妖魔,同情佛教受的迫害——加入儒家色彩,比如木仙庵一回的文人雅兴,凤仙郡一回的愛民思想,强调昏君都能改邪归正等——讽刺朝政,书中的君主都是昏君,当权的都是妖道,神佛身边的妖精作恶都不受惩罚,阿傩、伽葉索要人事等。很多事情在嘉靖年间都能找到原型。就算这跟嘉靖年间的情况没有关系,也明显是在讽刺某一时期的朝廷——增强叛逆意味,如孙悟空说“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又敢说如来是妖精的外甥。明朝人当然不可能反封建,但晚明已流行反传统思潮综上所述,小说是在一些没有太多意义的娱乐性情节之上,加入了内丹思想和讽刺意味,顺便宣扬一下三教合一。字面之下,除了阴阳五行之外,并没有太多的隐喻。说西游记是纯粹的修炼之书,所有情节都有宗教意义,这太夸张了;说西游记背後藏着阴谋的,是用现代人眼光去看古代文学;说全书都是政治影射的(唐三藏是明朝某个皇帝云云),一定没看过宋元时代的作品。你们都想太多了。
是佛界利用唐僧肉钓鱼执法,大力清除道家势力的政治斗争大戏
为什么这种高考阅读理解的问题还在困惑一大群人啊……任何伟大的小说的作者都不是抱着为了反映什么问题的想法去写书的。不然他们直接写散文不就好了嘛。罗贯中不是为了揭露战争的残酷而写三国演义的。相信那纯粹是因为对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和引入入胜的故事的心驰神往才让他写下不朽的名著Jk罗琳也不是为了反映母爱的伟大而写哈利波特的。只有纯真的热爱才能激发她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吐槽一下,哈利波特后面几本虽然精彩却没有之前那么有趣的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来自于罗大妈过于关注小说设定的严谨了)其实只要在知乎里搜索西游记,一大部分回答都是阴谋论说,道教佛教抢地盘说等等。如果这些解说有一种是对的,那西游记就成为不了一部有趣的小说,更别说名著了。我们读西游记,不是被那些莫名其妙解读出来的政治斗争所吸引。而是因为我们觉得每一个被小说构造出来的活灵活现的人物都仿佛真的存在一样。我们喜欢孙悟空大闹天宫越战越勇,哪个小男孩的童年偶像里没有他;我们讨厌唐僧,特别是在他不分忠奸赶走孙悟空;我们觉得没有菩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发现哪里的土地公公都是尽心尽职……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使西游记不朽。这些有趣的故事才让西游记经久不衰。至于你能看出点什么道理,那是你本来就想看到的。你脑子里是权力,所以你只看到斗争;你脑子里是人情,所以你看到的是世故。相信是作者对神魔故事的童心热爱才让他总结汇编润色出一部不朽的作品。这世上一切的伟大都诞生于最单纯赤子之心。至于吴承恩自己在想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定是他自己最喜欢的。西游记真是一部有趣的小说。
提供一个视角。推荐贾樟柯《我比孙悟空头疼》:我兄弟的思考启迪了我的思考,送他离去,回家的路上想,是不是这个世界真的没有自由,逃出家庭还有学校,逃出学校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法则之外还有法则。我一下子好像明白了《西游记》所要表达的意思,孙悟空一个跟头能飞十万八千里,看起来纵横时空,自由自在,但到头来还不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这相当让孙悟空头疼,紧箍咒就是无法挣脱法则的物化表现。吴承恩在我眼里成了悲情的明朝人,《西游记》是一个暗示。整个小说没有反抗,只有挣扎;没有自由,只有法则。我觉得《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里靠我最近的一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自由问题是让人类长久悲观的原因之一,悲观是产生艺术的气氛。悲观让我们务实,善良;悲观让我们充满了创造性。而讲述不自由的感觉一定是艺术存在的理由,因为不自由不是一时一世的感受,决不特指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不自由是人的原感受,就像生老病死一样。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对自由问题的知觉,逃不出法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有限的自由?或者说我们如何能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我看来悲观会给我们一种务实的精神,这是我们接近自由的方法。......在一种生活中全然不知自由的失去可谓不智,知道自由的失去而不挽留可谓无勇。这个世界的人智慧应该不缺,少的是勇敢。因为是否能够选择一种生活,事关自由;是否能够背叛一种生活,事关自由。是否能够开始,事关自由;是否能够结束,事关自由。自由要我们下决心,不患得患失,不怕疼痛。 小的时候看完《西游记》,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面对着蓝天口里念念有词,希望那一句能恰巧是飞天的咒语,让我腾空而起,也来一个跟头飞十万八千里。这些年跟头倒是摔了不少,人却没飞起来。我常常想,我比孙悟空还要头疼,他能飞,能去天上,能回人间,我却不能。我要承受生命带给我的一切。太阳之下无新事,对太阳来讲事有些旧了,但对我来讲却是新的。所以还是拍电影吧,这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
大家受吴闲云的影响好深呀,吴闲云的阴谋论调果然有了继承人。在我看来,西游记是一本讲修行的书。不管是最近有点儿流行的挪威龙王的《西游漫注》还是之前刘一明道长的《西游原旨》,其实切入点都是修行。我觉得,如果大家谈《西游记》,那必须是以看过原著并不考虑各版电视剧以及大话西游类电影的前提下。我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别管是看过西游记的解读还好,或者听过别人解读也好,其实远不如自己认真看一下,看别人的解读,别人那都是为了维护自己观点而节选出来的,你不去通读,是很影响自己的判断的。其实不仅是西游记,四大名著都是这样。再说西游记,西游记基本上就是时时修心的过程,而且相由心生啊,举个例子,到了冬季,一片肃杀,唐僧和孙悟空也都更加心境清明一些,这时候就收了白龙马,大家心性修持都上了一个台阶,而夏季万物繁茂,各种念头肯定也就更加旺盛,妖怪自然就多,这时候基本上你会看到唐僧各种受猪八戒忽悠,各种气人。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吴承恩先生真的把所有东西多脉络多层次地组织出来了,仅仅每回的题目,都够修行人琢磨的!还有,看过原著的人都会觉得唐僧你这也太气人了,各种说话挤兑人孤立人,可是你要想的是唐僧肉体凡胎,以前只是死背经书,对这种佛教义理有着痴迷的情结,在长安遇到观音假扮的癞头和尚跟他抬杠,反而很高兴,要是孙悟空给他抬杠,早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背负取经任务出长安以前,这唐僧这哥们以为佛理的思辨是修行的正途,所以有人说还有更高深的佛理宝贝儿你学不学,他自然特别买账。但是过了两界山,真正的修行开始,心魔生种种魔生的时候,唐僧发现,现在这种修行完全是他承受和认知范围以外的,想想看,这家伙看到老虎都双腿发软,更别提奇形怪状的妖怪们了,完全超出他的理解范围,他也不知道真正的修行是什么,不知道时间和空间其实都是多层次的,光西方就有三千世界,空间层次各不相同,更不知道这次取经机缘的因果全是如来给他们承担的。所以才会遇到这么多磨难,磨的不仅是悟空,更是唐僧这个肉体凡胎的货色。先说这么多吧,绝对是讲修行的。啥斗争什么的,吴承恩根本没着力写,因为如果解读是斗争的话,只能说明吴承恩是个蹩脚的作者。
反毛的封建啊!里面西游记写的各种神魔鬼怪那个等级森严啊!看电视剧当然看不出来,看看原著,各种等级秩序满纸皆是,对纲常的维护几乎也无所不在。反压迫是有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条就够说明问题了,现在意识形态下对文艺作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太拔高了,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情节,那个时代的人物,超出不了自己的阶级,就跟评价农民起义似的,大家想的无非是怎样从交租子的变成收租子的,哪有那么多反封建反皇权的思想,老子要是成功做了皇帝,该咋地还咋地。你指望着吴承恩靠几本书就把封建给反了,那是扯淡,你问问他封建是啥,他估计还一头雾水的背柳宗元的《封建论》呢,你要真把这推翻皇帝,人人平等的高帽子给他带,他吓得背过气去骂你反贼把你送官也说不定呢……至于什么从西游记中看出成功学、领导关系,那就更扯淡了……西游记里哪里写成功了?玉帝招安猴子,没成功;猴子闹天宫想做玉帝失败被压五行山,没成功;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嫁唐僧,没成功;孙猴子想杀尽所有鬼怪,可大多数都被顶头上司说情收走了,没成功;老猪一心想回去过高老庄的平淡生活,没成功;老沙一心想保护师父,次次没成功……终于取到真经了,回到家里,发现李世民信道了,把老子当自己始祖了,还是没成功。这哪里有成功学的影子啊!明显写的是五个屌丝(包括最惨的天天被骑的小白龙)被一帮子高富帅玩儿得团团转的过程啊!领导关系……省省吧,唐僧那能叫领导?靠他领导,这五个人(包括白龙),早被吃几百回了……那几个师兄弟也能叫下级?老孙不服管,老猪想分家,老沙没脑子,小白龙最惨,几乎没台词……这哪里有企业的影子啊…………所以,言归正传,小说就是小说,别贬低,那是古人文学智慧的结晶;也别拔高,什么时代的人写什么时代的事儿,什么时代的小说反映什么时代的人情,几百年前可没有什么无产阶级文学家。咱们读西游记的时候得到了快乐,学到了自己觉得值得的东西,每个暑假循环播放的电视剧让我们的假期不再空虚,这就足够了,那样这本书就有了价值,吴老先生想必也能九泉之下感到欣慰了,不是吗?
在知乎呆这么长时间,发现答题者有的就像去贴吧灌水一样,不了解问题也要说个一二三。以上答者有几个完完全全读过一遍西游记,多数拾人牙慧,讲一些别人解读西游的段子拿来剩饭现卖。最好建议的是废话:题主自己读一遍。西游记讲得东西挺多,如果累牍连篇地讲出来估计很少人会看完。这种人我身边很多,他就直接问我,红楼讲的啥?围城里方鸿渐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绝对不会去读一读的。单凭别人的一句评价就以为了解了,敢拿出去胡侃乱言。既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我要讲也是讲自己的感受和解读罢了。先谈西游记的文学地位,一说四大名著来,大众喜欢把它们归为一流文学,然而名著和名著之间也是有差距的。况且四大名著的叫法也是近代的开始的,之前云之奇书罢了。其实四大名著就是通俗小说一类,像国外名著飘、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匹克威克外传等也是通俗小说。既然是通俗小说就说明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上不及一流文学作品。所以不用推崇四大名著到天上去,像武侠、推理、故事会之类的和它们都是一类。西游谈不上是反封建、猴子到底是被招安了。成功学是在瞎掰,学日本玩的解读经典。领导同事关系是一种影射和心得,他们在社会的经历通过西游说出来罢了,别当西游记本身来看。就和易中天品三国一个路子,还反董联盟开party,不过让别人好理解罢了。我还可以讲猴子跟行业里很牛的导师学习,上了10年大学,博士毕业后自主创业,混得风生水起,全国第一,结果被政府看上了这块市场,想把他的企业收编,给他个后勤主管。谈崩了,后来答应给个副总裁位置,但没什么实权。董事开会都不叫他参与,开始拆台,不合作,不给技术管理各方面支持。被冠个贪污国家财产、滥用职权等罪名关了5年。出来被一个高干赏识,引见了中央一位领导,让他去西部锻炼几年再说。这不过是自己经历、看到的一些故事新装罢了。所以我说把西游记当一部通俗小说看:太上老君身为三清之一,遇见猴子时的表现总让人捧腹,一副被男主欺负的老倌儿形象,现在网文里就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偏有人拿来推测一些不着调的关系,这就是不会读书。观音身为五方五老之一,遇见猴子时就是一个严厉的女性长者的形象。猴子对她多是敬畏,也卖过萌,哭过穷,三根毫毛就是猴子嫌取经难要来的。唐僧身为金蝉子转世,开始遇到漂亮的女妖精脸红心动到后来遇到诱惑心坚不动。耳根子软,经常被猪八戒挑唆。但佛经读的不少,悟性尚可。快西天时有一章师徒四人论经,只有猴子和唐僧两人心会意通,八戒和沙和尚却不明所以。悟空是个全才,真真地新一代的翘楚。能和唐僧谈经,常把仙界常识讲于其他三人听。唐僧被抓,心生计谋、亲身执行实现,跑腿去见各地相关仙家。一个人把活干完了,猪八戒经常干扯皮偷闲的事。沙和尚存在感很低,不表态,不主动,我感觉他是不喜欢西天取经的。至于他喜欢干什么,我没看到。猪八戒倒是常说回高老庄而不是天庭,可见当做自由的妖怪,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的追求。悟空想要什么生活,他最想取经,他最重情重义,他被唐僧赶走时回花果山不是自由自在的吗?但他忘不了师徒四人的生活,虽然他最苦最累干的最多但乐在其中。所以他选择回去,看到师傅被妖精吃剩下的头放声大哭。西游记我看到的是成长,开始孙悟空的成长,后来是师徒四人的成长。孙悟空从学到一番本领不可一世到安安心心取经当他的斗战圣佛。遇到挫折后的成长,和别的仙佛打交道的成长。他明白了,做的很好。还有唐僧开始意志不坚到后来的坚定不移。师徒四人越到西天磨合的越好,懂得一个团队的精神。
我的观点是,《西游记》探讨的问题,是唐时三藏法师去西天所追寻的问题的继续,也即:凡人能否成佛?凡人何以成佛。而在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又可以拓展为,凡人能否得道,凡人何以得道,什么才是正道!所以,《西游记》的整个主题,都是在寻路,每个角色自己的得道之路。而且,吴承恩一直在探讨,一直在提出问题,虽然给了个完满的结局,却一直没给出答案。
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是看《西游记》的连环画长大的,那也是我儿时非常重要的乐趣来源,当时我的是非观很是简单:妖怪统统是坏人——谁让你们当车匪路霸来着?报着这样单纯的想法,每每看到孙猴一棒打在妖怪头上,我幼小的心灵都会涌出一股莫名的快感,猴子就如美国的超人一般,成为了我儿时的偶像,其坚定不移的历史地位,是日后的圣斗士或者奥特曼都远远不能企及的。后来长大了一些,我知道《西游记》原来不但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一起被评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被列入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序列——把《金瓶梅》换成了《红楼梦》。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三国演义》以史诗般的笔墨架构了一个宏大的英雄时代;《水浒传》则把民间草莽的性格特质,生活背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至于《红楼梦》就更不要说了,当仁不让的被各种“业内人士”评论成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只要看看当今有多少人在靠着研究它吃饭就可以证明它那近于无穷的永恒魅力了;甚至就连最终被排挤出了“四大”的《金瓶梅》好像也一直在为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生活而做着不屈不挠地努力。可与以上四部小说比起来,既是“四大奇书”又是“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呢?我小时候它的主要功用是作为素材被拍成动画片,而我长大之后它则被重新结构成了漫画或者无厘头作品,总之,它就好像是一本提前问世了几百年的少儿笑话合集:从一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开始,白痴的唐僧,率性的八戒,基本只是影子般存在的沙僧,再加上一匹从头到尾只有几句台词的龙套,不对,是龙马,为了一个飘渺的预言,走在一条莫名奇妙的旅途上,其间穿插着一些希奇古怪的妖魔们——道行还都不是特别高,大多数从外貌特征上就能看出他们身为动、植物的基本特质,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虽然看似丰富多彩,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了矛盾与不合逻辑的荒诞世界。于是很多读者都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凭什么?凭什么这样一部“错漏百出”的低智商读物有资格与那些经典并列啊?那么这部一直以来都被奉为中国古典文学高峰之一,且能够冲破重重枷锁(在明朝有段时间《西游记》是禁书)的《西游记》到底写了些什么?它又是靠什么在中国那浩如烟海文学宝库中为自己争得了如此超凡的地位呢?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前辈先贤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甚至有些还应该被归类为“希奇古怪”的观点,如果我们把这些观点稍微归纳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早年间有读者认为《西游记》是在讲“三教归一”。所谓的“三教归一”就是说读书、炼丹和念“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实话说,这个观点曾经一度让我对读书的兴趣异常高涨,可惜,现在我还在这里发文章,没有满天飞来飞去的赶场子参加全国仙佛代表大会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这个说法是不大靠谱的;二、儒教主导说。这个说法,其实也很好解释,借用咱们老一辈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说法叫,“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也就是说《西游记》通过悟空的被镇压与被皈依宣扬了一种抗争必然被打倒,正统永远很强大的传统思维方式。且不说历史已经通过事实本身多次证明这个观点的不合理性,大家只要想想如果《西游记》真的是在讲这些,那咱们为什么不直接去读《水浒传》呢?《西游记》在“四大名著”或者“四大奇书”中出现不是更加不合逻辑了么?三、情理说。注意啊,这个“情理”说并不是到处拉关系说人情的那个“情理”,而是反对“宋儒”以来的“天理”说的一种学说,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其实这一类不过是上一类的分支而已;四、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过一个观点:《西游记》“作者虽为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并不是我对鲁迅先生不敬,先生的文章如同一把投入敌人胸口的匕首,我虽不肖,对先生的景仰之情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但是对于先生这“游戏之作”的观点,我只能抱着深深的遗憾告诉大家,那不过是一家之言(而且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那个特殊的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们强烈要求粉碎一切传统以求革新这样大背景下的一家之言),看看也就罢了。原因很简单,“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大家认为被尊奉了几百年,与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书的《红楼梦》同列中国文学最高峰的《西游记》可能是一本游戏之作吗?如果它真的是,那我猜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应该是普遍不高的,他们竟然给了“刘老根小品全集”如此之高的文化地位——可事实明显并非如此!所以这个结论别说是我不能接受,如果芹溪先生地下有灵,听到自己的书与“游戏之作”同列,恐怕也一定会不甘心地从坟里爬出来,哦,还得带上历代前辈红学家们一起为自己的小说正名。结论,《西游记》的写作目的不是上春晚,所以它应该也不大可能是什么游戏之作;五、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一度有一种新兴观点被炒得火热,那就是《西游记》是一本讲述阶级斗争的书。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好太多做评述,我只能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其实任何事情都会,且一定会被渲染上一层浓郁的政治色彩,打上阶级斗争的烙印;六、这些年一些网络写手大概是从《大话西游》或者《悟空传》中得到了某些灵感,把《西游记》解读成了一部“阴谋论”的集大成者。首先声明,就我个人看来周星星的《大话西游》与今何在的《悟空传》都是非常之经典的作品,但是我要说,那些只是他们的艺术或者文学创作,他们通过那些作品表达的只是他们自己内心的不甘与悲伤,或者说他们只是借用了《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而以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蓝本进行了再创作。而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或者不学无术的家伙却以这些作品为理论依据,找到了一个“不耽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天地间的一切神仙佛圣”的解读角度,用他们的笔描绘出了一个充满了尔虞我诈与斤斤计较的神仙世界——更准确地说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并不能告诉我们《西游记》真正的解读方向,只能证明他们个人的无知与心理阴暗!可是很奇怪,这些完全没有学术素养的阴谋论解说却大行其道,在当代远远超过了前边那些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解读模式。所以批驳这些所谓的流行观点,旁门解说,将在本书中占去除了讲解《西游记》真实主题之外最大的篇幅。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感受您是艺术家,不过艺术家的工作是创作,所以请去写小说拍电影吧,解读名著的工作就不劳您大驾了,不然其结果一定是亵渎经典,拿无知当学问!七、当然,还有一种在民间很普及的观点那就是《西游记》是尊佛抑道的,这个观点我不需要做什么评论,只要你接着往下看,就知道它有多么不靠谱了……好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有一定影响的《西游记》解读角度就罗列到这里,通过我以上的文字,大家应该都可以看出,以上这些观点我本人是统统不信服的,那么我的观点又是什么呢?在前边《序言》的结尾,咱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我个人看来《西游记》到底在讲些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定位,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这样一套嗑:《水浒传》是一部怒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而《西游记》则是一部悟书。至于《红楼梦》?很不幸,那时候《红楼梦》还没能很幸运地成为一部书。悟书?悟什么?集阴谋论之大成的市侩哲学还是阶级斗争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体现?很明显都不是吗!最简单的理解方式:“悟”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觉也,从心吾声”,所以这个“悟”字的真正古文本意应该是个体本身(吾)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灵境界(心)的提升(觉),也就是说在古代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当你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就可以在境界上提高一个档次,而无论是学会了阴谋论变得更加小人,还是习惯了李逵似的“砍他娘”,变得更加暴力,这恐怕都说不上是境界的提升吧?那古人到底认为通过《西游记》的阅读他们将在哪个方面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或者说《西游记》到底讲了些什么呢?我将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听起来很是玄妙的答案:道!先别晕,我敢这样说自有其道理,而这道理就来源于《西游记》原文的第一章。在这一章的前半段,作者用了不小的篇幅给我们讲了一大套天地万物的产生变化过程,包括什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等等吧,这一段话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一段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叙述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西游记》全文的故事背景设定。咱们玩个“龙与地下城”系列的游戏,甚至在起点读个玄幻小说,还需要事先了解了解作者为这个故事所设计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更何况去阅读《西游记》这样的千古奇书呢?也只有了解了这些,并且按照这些基础设定去阅读,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去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往大了说这一段文字甚至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或者说是作者希望推销给读者的世界观,而即便往小了说,我们只要阅读《西游记》,也仍然必须经常使用到这些设定中的各项条款。在这些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条款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盖天地之数”,翻译一下不就是“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的总规律”吗?这不是“道”又是什么?可能有些人会说他们觉得《西游记》或者任何一部在文学史上取得了足够地位的小说,都应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说白了就是揭露、讽刺或批判些什么,对于持这种观点的朋友,我只希望他们去看看《文心雕龙》。刘勰在这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论著作中,开篇第一章所讲的可就是《原道》,所谓“原道”通篇无非是在叙述中国古文的意义、地位,甚至是表达方式与写作的目的统统都应该契合一个字——
“道”!而关于文学艺术是现实的模仿云云,则是源于古希腊的那一套后来流行于西方的文艺理论。好吧,问一个问题,《西游记》是什么人写的?吴承恩?丘处机?这个嘴架打了几百年,恐怕掰扯不清楚,不过这本书既然是在讲《西游记》,完全无视掉这个豢养着众多“西学专家”的事也不好,所以在这里借着这个话茬咱们还是略微地介绍介绍关于《西游记》那些众多难以确认的作者方面的背景,好歹以后跟人家掰起《西游记》来有的可喷,显得咱们有学问不是:在古代,关于《西游记》的作者最流行的观点其实并不是咱们现在课本所“定论”的吴承恩,而是……而是一位在道教之中地位相当之崇高的“老神仙”——当然,关于这位封建迷信界的成功人士,他所获得的那个“老神仙”的职称可不是我颁发的,而是成吉思汗下诏颁发的。话说自唐朝道教外丹派衰落以后,道教在精神领域的传播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真空。可是我们永远要记得毛主席告诫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纲领性认识,思想就如同阵地,谁都不去占领的长期真空是不存在的,只要有空子总有人来钻。于是以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教为代表的内丹派(大体上就是钟铝金丹派)就充分利用了这个真空时期,迅速占领了那些更加容易被戳穿的外丹派理论所遗留下来的阵地,而在此之后伴随着蒙元对中国南北两部分的大一统,这些信奉内丹派理论的道教派别就迎来了整合统一的机会。当然了,要想整合统一,光有机会那没用,还得整合所涉及的各利益集团有共同的统一愿望,也就是说统一基本符合各方的利益诉求才可以。恰好这个时候中国北方的内丹派别,也就是王重阳所创立的正统全真教势头正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正好可以借着“统一宗教”来增加影响,向外扩张;相反,当时地处南方的内丹派人士们生活的可就不怎么风光了,他们往往寄身于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派别,却也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找不到利润增长点的困局,让他们感到必须尽快地找到一棵大树以认祖归宗,进而借势提高自己身份——“我是中央派来的”这听起来多牛,多有噱头啊。就这样,在有了国家大一统(可惜是被“外族”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又有了统一宗教是个不错的“挣钱买卖”这种心理预期的双重驱动之下,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道教内丹派人士决定响应号召,顺应历史潮流,达成最广泛的宗教联盟统一阵线,而他们所团结的目标,或者说所打出的统一旗号就是当时势头最旺的“全真道”。这个时候重点出现了,既然天下内丹派大一统势在必行,大家怎么也得找出点内在联系吧?否则塔利班突然号称自己跟美国共和党其实都是一回事无论如何也太说不过去了——就算共和党自己都承认,那玩意也没别人肯相信啊。于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内丹派别就为了顺利完成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筹备,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理顺了大家的家谱,为天下所有的内丹派找到了一套统一的,被大家都能接受的“祖宗脉络”,这套脉络就是当时已经被蒙元王室册封过了的传说中的内丹五祖:东华帝君王玄甫,东华先生(也叫云房先生,寂道先生,正阳子,和谷子……)钟离权,纯阳子吕洞宾,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再加上咱们前边刚刚提到过的重阳真人王喆。而在这公认的“五祖”之下,他们甚至还发展出了“南北七真”共十四位“大师”。南七真分别是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和彭耜(神仙就是神仙,名字都叫得那么惊悚,这个字念si,四声);而北七真其实就是金庸小说中那七位大名鼎鼎的二流高手兼串场龙套“全真七子”:遇仙派祖师马钰,南无派祖师谭处端,随山派祖师刘处玄,华山派祖师郝大通,全真派祖师王处一,清净派祖师孙不二和咱们要具体介绍的龙门派祖师丘处机。这位悍然被忽必烈封为“长春演道教主真人”的王重阳的最著名弟子,全真道(注意是全真道,而不是全真教也不是全真派)的第五代掌教,龙门派的创派祖师丘处机就是咱们前边提到的那位在古代被最多人尊奉为《西游记》作者的“老神仙”。支持这一观点的人们恐怕是因为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赫然发现其中有着众多的丹道术语。而一本充斥着道教内部流行的江湖切口的小说,他的作者不是道士还能是谁?于是那位当了教主没事干,天天坐在白云观讲故事的邱老头就成了《西游记》当仁不让的名誉作者——讲故事的著名道士讲出个处处隐现着丹道术语的名著来简直太符合逻辑了。可如此符合逻辑的推论又为什么后来被大家鄙视掉了呢?答案也很简单,邱老爷子的出生年份不对:这位老神仙是宋末元初人,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刊本却是明刻本,就算邱神仙真的跟孙敬修老爷爷似的把讲故事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也不能死后还在讲吧?当然了,讲到这里可能有些真正信仰道教的朋友会反驳我“人家丘处机都是神仙了,怎么还会死”。面对这种驳斥我只能无辜地反问,他都当神仙了还没事讲故事累不累啊?佛陀也是涅槃成佛之前讲故事,悍然当上如来之后也“寂灭无声”了啊——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哪位专家天天义务讲课来着?人家时间很宝贵的。甚至由此后人们还断言出以前那些不学无术的家伙认为丘处机是《西游记》的作者,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把《西游记》跟邱老头的弟子们所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搞混了。总之,丘处机说就这样无疾而终了。丘处机之后关于《西游记》作者的第二种观点同样来源于《西游记》文中充斥的丹道术语,具体来说就是有许多前代学者、大师们经过长期孜孜不倦地研读比对,突然发现《西游记》的故事与一本叫做《性命圭旨》的道书内容之间仿佛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于是他们悍然得出结论:《西游记》的作者与《性命圭旨》的作者应该是同一个人!但其实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严重点说应该也可以归纳为抗日战争时期被那些自称“爱国”的投敌分子称呼为“曲线救国”的解决问题策略,究其原因就在于《性命圭旨》的作者比《西游记》的作者潜伏的还要深,根本没人能确认——所以这个线也实在是曲的太远了一些,问题依然没解决。第三种观点与前边两种相比就更加惊悚了,而这也正是真正涉及到关于《西游记》作者是谁这一系列争论的起因,那就是最早现世的《西游记》明刻本没有一本是有作者署名的,但是那个时候的《西游记》却有一篇由一位自称陈元之的兄弟所写的序。在那篇序文之中,陈先生号称《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他都不知道。不但他不知道,他还曾经读到过一篇《西游记》更早版本的序文,就在那篇只有他见过的不知道实际上是否存在的序文之中也没写《西游记》的作者姓甚名谁——这个就很奇异,你都不知道作者是谁没事瞎写什么序啊,不怕文字狱嘛?但是,同样是在这篇序文之中,陈元之也提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他在不知什么时间,不知什么地点,听不知什么人说过《西游记》与王府有关,甚至可能出自某位奇怪的很有表达欲望的藩王。这个观点应该说属于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关于《西游记》作者的最早描述,可惜的是别说陈元之的观点,就连陈元之是谁这世上都没有几个人知道,所以一位神秘人氏道听途说来的资料,也就更加难以得到其他人的采信了。当然了,如此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没人去探查也是不可能的,于是某些朋友就不知通过什么手段考据出这位给《西游记》作序的陈元之,校注者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真正的作者其实都是同一个人。他隐掉自己的真实名讳以三个身份出现在《西游记》书中的各个细微之处不是因为他本人有精神分裂,就是为了表达道教“三位一体”的信仰追求,可惜这种理论依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最后就是那种咱们现代最为流行的观点了,二十世纪以后,众多前辈考据达人们翻阅了无穷故纸堆,最终提出了一个被写进了各种课本的貌似定论的观点,那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其实是吴承恩。但可惜的是这种观点自打提出之日起也就从来没有断过被质疑,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证据太少:所谓的《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云云也许拥有许多听起来很唬人的理论系统,但其实根本的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人在吴承恩遗留的作品目录之中发现了三个字“西游记”,至于这个“西游记”到底是咱们现在正在讨论的这本书,还是吴承恩老先生活着的时候曾经跑去支援过西部大开发,并且做了个行游笔记似的记录,真的只有天知道。除了以上说的那些支持者比较众多,或者在某些时期曾经占有过统治地位的观点,其实关于《西游记》的作者说还有诸如什么李春芳,玄奘弟子之类的旁门小派学说,只是这些观点的受重视程度实在不值当的咱们花篇幅去介绍它们。那么《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呢?老实说,其实谁也没个准普,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通过《西游记》的作者来判断本书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作者不论是谁,在我看来他反正都可以归结为中国古人。于是基于我个人所盲目猜测出的一条不成熟的看法:《西游记》貌似是中国古人写的!如果大家也同我一样相信《西游记》并非来自那美克星的文明遗存,那么让咱们来判断一下,我们阅读理解《西游记》的时候是应该秉承我们的传统文艺理论——《文心雕龙》之中所提倡的那个“道”呢,还是应该听信亚里士多德的话,让唐僧成为领导,八戒当上公关,颁发给悟空一张业务骨干的奖状,分别给南天门帝国的玉皇大帝与西天帝国的如来我佛举办一场由梵帝纲教皇亲自主持的加冕仪式……总之就是给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打造出一副现实中某个特定角色的脸谱呢?好了,让我们权且先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逻辑,大体上判断中国古人所著,并被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书应该符合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那么我想咱们还是应该抱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暂且把《西游记》的主要观点挂靠到刘勰《文心雕龙》之中所强调的那个“道”字上来。可惜问题接着又出现了,《西游记》既然在讲“道”,这个“道”又谁的“道”呢?很不幸,刘勰稍微早生了千八百年,他没能幸运地看到《西游记》全书出版,所以具体到《西游记》这本书到底是在讲儒道,天道,商道还是下水道,咱们只能自己判断了……现在就让咱们来判断一下:既然说到“道”,咱们先得弄明白什么叫“道”。我估计很多朋友可能一听到这个字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道德经》(也有叫《德道经》的,无所谓),可惜的是一向以语言精辟,“逻辑混乱”著称的李老先生在这部道家经典之中翻来覆去,絮絮道道地讲了五千言也没能把它解释明白,最后只给了个外交辞令似的总结“道可道,非常道(后半句话的正式断句应该是‘非/常道’,而不是‘非常/道’,可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汉代以后就开始往众说纷纭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发展了)”,所以他也仅仅是“强名曰道”。说实话,让人崩溃到难以接受是不是?说不明白你还说?你还说?!看来关于这个“道”字的概括性含义,我们去翻阅《道德经》是没有前途了,怎么办呢?放弃了吧……那不就太监了嘛!坚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发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说串了,说串了。办法不比凤姐那种六百年一遇的怪兽,仔细找一找其实还是有的,因为这世界上还有一本书叫《尔雅》。在这部被列入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中国最早的“辞海”里有个很明确的说法叫“达谓之道”。当然,《尔雅》里边的这个“道”字是指道路或途径,所以整句的意思大概是说通达,或者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某些“目的”的东西(方法、途径)就叫作“道”。当然,关于这个“目的”的包含范围实在是比较庞杂,比如小学悍然毕业,登上遥远火星等等等等都算。甚至就连主观自认为达到也算达到,如此说来比如某位在安定医院获得了长期床位的成功人士,每天都自认为在遥控着奥巴马的阿富汉战争进程,这也是一种得“道”——至少他很有成就感,比你我要幸福的多,不是么?那么《西游记》中的“道”到底是哪方面的“道”呢?咱们仍然需要自己判断,但记着上帝偶尔也会公平一次,于是我们幸运地发现他在给我们出了一道选择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胡蒙选项的权利,那个权利就是咱们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好吧,我承认那些义务教育有时候有点“邪恶”,但即便如此,在九年中的第三年,大概也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总算学到了作文写作,而作文写作基本规律的第一条:作文的最基本结构是“总分总”……所谓“总分总”的基本意思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往往会通过一小段文字揭示给读者本文的全篇主旨,关于这一点咱们基本可以参照《三国演义》开篇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水浒传》的第二回(第一回算是序言或引子,不是正式故事的开始)的“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红楼梦》开篇的“作者自云……”总之就是很多小说与文章的开篇卷首语往往都很重要,它们很可能就是直指作者本心,文章本意的钥匙,如果脱离了这些总纲去分析一部作品,大多数情况下是会偏离轨道的。那么具体到《西游记》,这开篇的“总”在哪里呢?诗曰:“欲知造化会元功,需看西游释厄传。”不得不说作者很仗义,在《西游记》的开头就很傻很天真地告诉我们“造化会元功”才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思想,大家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啊。另外针对这段分析我还要插一句话,在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善恶(比如房价高不高,春晚好不好,黄牛为什么总是先于我们买到火车票,喝开水是否真会喝到脑袋开瓢死翘翘……)的时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与学术素养,也不用听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们罗列堆磊出的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学术名词与数据参考,只要在不涉及功利的前提下,摸着自己的良心依照常识判断就足够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文章开头有总述,这个不算深奥吧?不知所云之后插回来,现在我们知道了《西游记》的“总”就是那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需看西游释厄传”。可下一个问题紧接着又出现了,到底什么叫“造化会元功”呢?谁真的认为它是佛教的寂灭原则,勾心斗角的不二法门,还是资本家的血腥本质,请去做下精神方面的专业检查,谢谢。一个词一个词的来认真看看这句话。第一个词儿是“造化”,这个词语出《庄子·大宗师》,本意是指自然或者自然的创造者,联系一下后边紧接着的“盖天地之数”,我想我们可以暂时选择那个“自然”的选项,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意思。下边接着是“会元”,什么叫“会元”呢?这个我知道,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省级比赛的金牌得主,与解元,状元统称为三元……别自豪啦,稍微联系联系上下文是个人都能发现这个解释肯定是不对的!全省劳模,先进知识分子明显很难与“自然”联系到一起吧?那么“会元”到底是什么意思?答案其实在《正统道藏》里,在这部浩如烟海又无比混乱的诡谲文字系统内,有一个条目叫“洞神部玉诀类”,就在这类里你会发现一本书:《道德会元》。怎么样?看名字就很兴奋吧?在中国古代“道德”二字不正是常常跟咱们前边所提到的那句“盖天地之数”,也就是“天地自然”联系在一起么?让我们抱着希冀而又忐忑地心情稍微翻开来看一下——太幸福了,连目录都不用读,只在序言里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解释——“会至道以归元”:会字的本意很好理解,就是“会合”——《说文》。而那个“元”字吗,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首脑(比如元首),是朝代(蒙元),但其实在与“道”相关的时候它往往还代表根本,比如“元极”就是说万物本源。所以这个字最初其实是个会意字,“从一从兀(仍然是《说文》)”,表达开始、最初或第一的意思,比如第一年叫元年,第一月叫元月,第一天叫……元天?笨死啦,是元旦!都弄明白了整句连起来看看:想寻找(欲知)天地自然(造化)最初的根本(会元)吗?那请看看这本“西游释厄传”吧。当然,这也许就如那位身处安定医院却心系阿富汗兵马粮草总指挥重任的成功人士一样,仅仅是作者自认为的“造化会元”,不过无所谓,咱们分析的是《西游记》的写作本意,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或成功学,对吧?总结,通过对《西游记》第一张——总纲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本书的作者希望大家通过读《西游记》了解一种“天地造化的根本规则”,也就是道。也就是说《西游记》的作者通过本书希望宣扬的是一种“途径”,一种契合于“道”,或者说能够“得道”的途径,听起来很是玄妙,但其实简单点说就是他写了上百万字只是想告诉大家“神仙是怎样炼成的”,知道了这个咱们终于可以正式进入故事,下一章从唐僧开始。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肯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现实的模仿,而他的这一理论也成为了成为了西方经典文艺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安定医院:北京市一家全国著名的精神科医院,在北京口语中常用安定医院的人代指疯子。 芹溪先生:指曹雪芹,姓曹,名沾,字梦阮,好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疯子说,吴承恩疯了,不被当朝尧舜重用,就把屠龙术贱卖了。傻子说,都什么世道了,谁还修仙了道啊。见仁见智。仙师隐喻处处明白,不懂请读《西游真诠》。
优秀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尤其是小说,n个人解读出n个林黛玉才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嘛,作者什么都平铺直叙写的一清二白那叫论文。而且什么人读出什么事吧,言之成理即可,毕竟人嘴两张皮,谁都有解读一部作品的自由。只是,别人说什么成功学,管理学说的信誓旦旦你还不加思考盲目相信就有点弱了吧。个人感觉用这些神话小说里的例子完全没有说服力啊,毕竟都是想象,若只是拿来映射自己认真研究的道理还算无害。个人十分佩服一篇解读(或者说赏析),很有趣,贴来与大家分享:
搬砖头会不会被大家看不起哇?算啦算啦,好东西拿出来大家分享啦。=====================================来自天涯社区作者: 提交日期: 15:15:00  小时候看《西游记》,感觉妖怪是最笨的,哪里需要孙猴子去打,自己就笨死了,明明唐僧落到手中,却总是不忙吃,结果总是被神仙们连窝铲除,连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都做不成。要我是妖怪,先把唐僧吃了,吃一口就长生不老,全吃了还不功力暴增,金刚不坏呀,那时候再去跟孙猴子和各路神仙PK,其奈我何?  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知道问题不那么简单。《西游记》虽然讲的是神仙妖魔世界,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政治故事。既然是政治,决定能否吃掉对方的,自然不是嘴,而是权力。从政治角度来说,唐僧根本就不是一种适于食用的生物,为什么呢?因为在政治生态圈中,妖怪们看似强大,却处于食物链的低端,而唐僧反之,看似文弱,却处于食物链的高端。“吃唐僧一口肉可长生不老“,原本就是一句政治谣言。这样说,大家会越看越乱,还是让我们从孙猴子大闹天宫说起。  孙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说是源于天庭人才选拔、晋升与使用制度的缺位,并非象某些站在老板角度写的书所言,什么猴子心火太旺,自视太高,不懂适应社会等等。如果说猴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不懂政治,没有学习过几个代表,不懂得体现自身的先进性,故而在生存斗争中无战不胜,而在政治斗争中则始终无法证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  孙猴子出国求学归来,虽然作为一方黑社会老大,以强索金箍棒,强销死籍等等行动,树立了经典恐怖主义权威形象,但毕竟是在政治生态链低端竞争而已。在强销死籍,彻底解决生存等问题之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他需要自我成就,但他这种仙,只配叫“妖仙“,天庭当局是不承认的,他的自我成就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象猴子这样的妖仙或妖怪,《西游记》中比比皆是,散落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他们都面临着孙猴子一样的自我实现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这种草根阶层人才,可以想象,只要妖仙们想自我实现,就只能造反,或者招安,没有第三路可走,因此,没有孙悟空造反,也会有别的妖仙起事,这跟《水浒》中好汉的下场没有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六耳弥猴,它看到了孙悟空当年激进手段的失败,于是启用最高级的病毒程序,成功地把自己复制为孙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经的革命队伍,企图采用和平演变手法,达到晋升的目的。孙悟空或许会奇怪,取经有什么好,干嘛那么辛苦来伪装自己。说白了,草根阶层只要有能力有愿望,谁不想出人头地,由被统治者成为统治者呢?   对于猴子这样的草根豪杰,玉帝第一反应是“那路神将下界收伏?“,也就是说,在玉帝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危机感,他并不认为需要扩大统治基础,当然更谈不上对人才进行什么识别和选拔。反之,太白金星是个人物,他建议道:“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这个建议极具深远的政治意义,一是革新人才体制,化解民间积怨,二是扩大统治阶级基础,问题在于玉帝是个见子打子的主儿,根本不懂得改革要配套进行,其后对孙悟空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闹天宫。更导致了如来不得不另起炉灶,通过“唐僧取经“重建政治生态圈的大谋略。  《西游记》第四回这样描写猴子对天庭来使的反应: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水帘洞。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届,快快报知!“洞外小猴,一层层传至洞天深处,道:“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着一角文书,言是上天差来的天使,有圣旨请你也。“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叫:“快请进来!“猴王急整衣冠,门外迎接。由此可见,孙悟空哪里想造反,只不过是想出人头地自我实现耳。如果玉帝能多动动脑袋,对猴子使用得当,就不会有那么多破事发生了。但玉帝没念过MBA,实在不懂管理,对猴子的使用和管理上步步失当。猴子也没地方跳槽,自然要造反了。  第一次人事任命,由于天庭人浮于事,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随口就让猴子做个“弼马温“,在人事安排上何等随意,完全不考虑适才适用原则,也谈不上什么对人才的重视与重用,难怪猴子知道真相后大为不满。孙猴子在这活计上干得不懒,宇宙一流水准,从这点说,他是个好员工,却活在一个不好的体制中。  第二次人事任命,猴子反下天庭,自立为“齐天大圣“,齐天者,意思就是并不造反,只是要求自我成就感而已。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太白金星又建议加他个空衔,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这一次,太白金星出的其实是馊主意了,如果每个妖仙或妖怪都学孙猴子这样要官,而且都能如愿以偿,那爵位还有什么尊荣可言?天庭整个体制又何以正常运转?玉帝大概是苦修几亿年把脑子锈掉了,居然“依卿所奏。“到底玉帝是凭什么在进行管理,真是天才知道。正因为玉帝在孙悟空的挑战面前轻易让步,让猴子觉得一闹就有甜果果吃,才会有后来大闹天宫,直接要求做皇帝。  第三次人事任命就更奇怪了。多管闲事的许旌阳真人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大家应该明白,这完全是玉帝无事找事,自找麻烦。把猴子收上天的本意,就是让他不闹事,目的已经达到了,怎么又想起让他做事呢?做别的也就罢了,偏偏让他去管蟠桃园,猴子爱吃桃,三岁小孩都知道,玉帝居然不知道。难道玉帝是有意锻炼猴子的职业操守,以备大用?看不出来,反而有种陷人以罪,免得诛之无名的味道。有些人说孙悟空不是好员工,理由就有他监守自盗偷吃蟠桃,我不这样认为,玉帝的这个任命,是违反“猴性“的,就象一些企业的规度违反人性一样,不能怪员工不遵守,只能说老板脑子坏掉了。  其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起因皆在王母蟠桃嘉会没有请齐天大圣,严重损伤猴子自尊心。直到此时,猴子仍没有想到造反,他在丹满酒醒之后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所以说,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夺权行动,纯粹是由于生存受到威胁,一不做二不休,把生存斗争提高到政治斗争,可惜猴子道行不够,鬼王将军也不是梁山军师,无法证明自己夺权的合法性,因而既无法建立广泛群众基础,也无法得到如来的认同,造反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玉帝能当上天庭最高行政长官,用如来的话讲:“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似乎是说,玉帝没有别的本事,就是挂机在线修炼时间足够长。不懂政治的猴子眼里,玉帝不过是多年媳妇熬成婆,自然不服气,但从《西游记》中潜伏的小线索来看,玉帝应该是在无限长期的政治修炼中,逐渐成为一个各方各派都可以接受的荣誉长官。且看天蓬元帅醉酒戏嫦娥被打了二千锤再贬下凡尘,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打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处罚何等严酷,而奎木狼与披香殿玉女私通,玉帝只收了他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处罚又何之轻。说白了,天蓬元帅也好,卷帘大将也好,都没有什么靠山,不如奎木狼仍二十八星宿之一,有团队做后盾。玉帝对猴子、八戒、沙僧这种没有后山的动物,是从不来不会手软的,而对有后台的动物,哪怕是个神仙跨下坐骑,也从来高举轻打。  天庭政治结构,貌似二元对等,行政事务管理由玉帝负责,另有一个平行的宗教事务管理层,由如来总负责,表面上互不相关,其实不然,如来时刻在关注和指导行政事务,当然都是大方向大原则的问题,比如平息孙猴子dong乱这样的大事,危急时刻还得如来这样的老同志亲自出手。因此,可以认为,如来的政治地位比玉帝高一个等级,天上地下他最大。也就是说,生物链的顶端,是如来,他可以决定一切。  对于玉帝治理下的种种弊端,如来并非不知,只要不威胁到政权,只是不管罢了,但事情竟然发展到孙悟空造反,直接危及政权稳定,如来不能不对整个治理结构重新思考。经过深思,他下定决心,必须选拔新一代领导人,并重新梳理各方力量,该灭的灭,该升的升,扩大统治基础,使之能代表更多的阶层,把政权危机消弥于无形。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如来当然懂这个道理。因此,经过考查,他选定了座下弟子金蝉子作为新的接班人培养,借口他不听讲座,贬下凡去,让他投胎成为未来的唐僧。然后在盂兰盆会上借讲经的机会,言道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需得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如来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这个所谓东土善信,当然就是金蝉子。当时观音菩萨就自告奋勇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  为什么观音自告奋勇呢?因为她也是这个接班人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之一,亲自送金蝉子投胎的人是谁?观音大士也。她去东土寻那个取经人,自然万无一失。为什么如来心中大喜,还特意嘱咐观音此去要踏看道路呢?因为观音神通广大,足智多谋,深通佛意,足以完成选拔新一代领导人和重新梳理各方力量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说,唐僧的取经也好,孙悟空等三人做徒弟也好,都是如来和观音一手安排,同时,八十一难也早就安排妥当。  唐僧,即金蝉子,作为新一代接班人,有什么条件呢?换句话说,孙悟空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接班人呢?说白了就是出身问题,孙悟空不过一个猴子,无根无基,修行不过三百来年,而唐僧乃金蝉子投胎,此前已经十世修行,转世之后,自幼即在寺庙修行,此所谓根正苗红,信念坚定,年资充足,合法性强也。据称唐僧是什么完美型领导者,悟空是力量型员工,什么团队组合等等,那是接近胡说的戏说,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唐僧就是这样,在猴子的dong乱平息后,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而被扶上位的。  唐僧作为天定的取经团队头儿,从第一次被妖怪捉去“几乎唬死“,到最后一次被捉去仍然只会战战兢兢大喊“大王饶命“,不知是该佩服他,还是该BS他。按常理,一个人历经多少年的磨难,意志应该磨炼得坚强无比,就算天生是个软蛋,但只要没有得失忆症,他总该记得自己一路上反反复复地被妖怪捉去,又反反复复地被神仙解救,每次都有惊无险,也早该有种无所谓的态度了吧。每次看到唐僧被妖怪捉去,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吴孟达先生的名句: “又升天了!咦?为什么要说又呢?“唐僧先生一次又一次又一次被妖怪拿住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得救之后,面对下一个妖怪伸过来的魔爪,他应该是一把抓住紧紧地握手,好象地下党员见到组织,应该很热烈地说:“又来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麻烦你烧点水,我洗个澡先!“,他蛮可以谈笑风生地与妖怪们商量唐僧有几种吃法,反正性命铁定无忧,何必每次都要装出窝囊废的模样呢?我们只能说,唐僧明明知道在政治生物链上,妖怪们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但他仍然兢兢业业地扮演弱者,只是为了把戏演得真一点,避免玉帝这样的政治对手的警觉,也博取更大的同情。  唐僧是领导者么,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么?我没看出来。整部书里只有一个领导者,总设计师,总导演,就是如来,在他设定的旅游线路上,设定的情节里,傻子坐在唐僧那个位子,也能把真经取到手。至于唐僧那三个徒弟,如来的使用手法,让人不禁想起唐太宗临死前对徐世碛的运用。据说太宗皇帝为了让儿子高宗有可用之臣,特地找个岔子把徐世碛关进死牢,观察他的表现,考验合格后等高宗继位再放出来重用,这样一来,徐世碛不但不敢对新皇帝摆老臣的谱儿,反而会无尽感激新皇帝的救命之恩,岂敢不竭忠尽智死而后已。八戒沙僧都是玉帝下旨干掉的,悟空则是如来亲自下手,再由唐僧把他们救出来,手法如出一辙,所谓帝王心术,此其一耳。   话说观音与木吒到了长安,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参见,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到城隍庙里暂住。看来观音虽然慈悲,在接待规格上也是一点都不含糊的。顺便一说。  唐僧作为未来领导者,不足之处,一是没有神际关系网,二是没有政绩,三是没有班底,四是没有威望。要解决这些问题,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足矣。唐僧的嫡系班底就是三个徒弟,全部是体制外动物,而且全部是政治链低端动物,这是如来有意安排的,说穿了,三个徒弟代表的是广大中下级神仙妖怪,简称三个代表,这就给了广大体制外人物一个晋升的希望,一个晋升的路子。  取经路上,为什么那些妖怪许多是天上的座骑、童子下凡变的,而孙猴子为什么动不动就上天去搬救兵,说白了,联络各部关系,让各位大仙认识一下唐僧,在战火中培养出革命的感情,以使唐僧接触各方神圣,建立神际关系网,以便将来登基顺利。事实也表明,取经的一路上,所有的重量级政治人物都出面了,象什么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南海菩、普贤、文殊全部出场,用意还不明显么?  至于政绩,是历经苦难取得真经么?非也非也,取经这种事,在神仙眼里简直就是小儿科,噱头而已,真正的政绩是唐僧们一路灭了无数妖魔,又收伏了无数妖魔,彻底解决了政权不稳定因素,又为天庭提拔了一批在野力量,还为唐僧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想想一个孙悟空当年就闹得天上鸡犬不宁,只有请出如来才彻底解决,而唐僧们一路杀妖伏魔,这个水平,这个政绩,这个威望,啧啧,不言自明。  为什么说“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是一句谣言呢?第一个说这话的妖怪是谁,白骨精,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后来的金角大王也教育弟弟说:“你不晓得。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观音不是在长安嘱咐众神“汝等不可走漏消息“么?怎么现在变成地球人都知道了?是谁传出这个信息呢?还不是观音自己。她故意传出这个消息,引诱各方妖魔聚集到西天取经路上,这叫引蛇出洞一网打尽,省得满世界去剿去抚搞得麻烦。  为什么我敢说唐僧取经不过是一个小把戏,一个噱头而已,为什么我敢说唐僧之取经,不过是为了政权稳定,为了接班人的培养计划呢?所有的谜底都在《西游记》的结尾揭开。依如来的说法,西天取经的原意,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唐僧历经艰苦取得真经,就应该留在大唐,象历史上的玄奘大师那样,翻译著述传播,为普度众生奉献自己的一生才对。但小说告诉我们,金刚把唐僧们送到长安,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看看,传了经给唐王就回西天就职去,一刻都不能耽误,哪来普度众生的样子?书中写道唐王请三藏长老讲几卷经,长老捧卷登台,方欲讽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于是普度不过是丢下经就走,取经人各归神位,形成新的政治派别,为将来的新老交接定下基调。  唐僧师徒回到灵山之后,如来分封四人,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八戒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寛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长老四众,倶各叩头谢恩。  如来对四人的考评、授职和使用,有根有据,合情合理,量才适用,较之玉帝一会儿弼马温,一会儿齐天大圣,一会儿管蟠桃园,水平高下不言自明。纵观整个西游故事,如来作为最高领导,计算之精,安排之密,成果之丰硕,足令人高山仰止,回味无穷。  附记:本文纯粹戏说,也可当作胡说。当年江主席时代,听过我这种解释的人,都说在讽刺现实,我只能说巧合而已。当然虽是巧合,倒也说明神仙与凡界,古代与当今,在选拔与培养领导人上,模式也差不多。仅供各位朋友一乐。另外一点,据说有两本书,争论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员工的问题。我没读过,也没兴趣读,仅从书名上说,纯粹就是胡扯,员工怎么分好坏?按什么标准?问题是在领导者身上,使用不当,再“好“的员工也会变“坏“,反之亦然。
不是说《西游记》是一部拳经?孙悟空象征心猿,降服心猿是修得大道的一个必要因素然后雷音寺
就是一个境界的象征“身发雷音”再是先是得到无字经,后来才有字这是象征,你内心悟得道理,其实并没有用,要实实在在地把悟到的练出来,才是“有字的”(好吧来自梦入神机的《龙蛇演义》)
就是一个年轻人,开始的时候无知者无畏,以为凭借自己超凡的本领,可以改变世界的。也确实打破了很多东西。但是还是被那种骨子里就养成的封建稳定的社会关系、等级所打败,最后还是把他镇压了。五百年之后......他被放了出来,然后他跟着几个人 唐僧(百无一用的书生) 猪八戒(市井中摸爬滚打的人) 沙僧(被贬官罢黜之后,但是深知官场厉害的人) 白龙马(当牛做马的忠实仆人)一行人,怀着自己的想法。慢慢也对那个时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发现自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东西。以前是自己太无知了。在那种密密麻麻的关系网,社会利害面前。其实维护这个社会关系,比打破他可能更好。然后他们成了尘世中的小沙弥。以上都是自己的一点小见解,都是瞎说。突然想到一句话:小弟读过几年书,尘世间一个迷途的小书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突然想到了。
请按照以下对应关系, 对照明朝中期的政治、学术环境加以理解:唐僧——阳明心学一派在朝廷上的傀儡官员。孙悟空——阳明心学猪八戒——官场哲学沙僧——群众基础白龙马——勋贵阶层的支持玉皇大帝——皇帝老子太上老君—— 当朝首辅如来佛祖——阳明心学学派掌门人观音大士——官场说客,各方联络人弥勒佛 —— 阳明心学学派二把手,另一流派掌门人各路道教神仙——当朝官场内各种势力神仙们派下来的妖怪 —— 各种势力在地方,在各级机关内的代言人各路佛教神仙 —— 阳明心学学派在朝的官员佛教神仙派下来的妖怪 —— 阳明心学内部的流派斗争
西游记 其实就是宣扬明代“心学”的,不要扯什么佛教道教阴谋论。
刚好看完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被震惊到了!你可以去看看
别把一桩文学作品想得太神通,别指望一个神鬼故事能反映出什么气势恢宏的大纲大要。你所说的什么反封建反压迫以及后来闲得蛋疼的成功学,都是后人们抽丝剥茧的意淫之举——再者说来,且不说老吴同志吧,即使让你我这般熟知网络的人以命题方式写一出反封反压的段子,咱们也都会睾丸生疼吧。送那些胡逼解读的家伙三个字:想太多。
要是再不解,想想那些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就很明了啦。Q:请问您想通过这件作品传递怎样一则讯息,或是表达怎样一个主题?A:呃,我希望观者自行解读,对我来说,观众的二次解读同样属于我作品呈现的一部分……听明白了吧。顺便一提,以后要是碰到所谓的艺术家,除非你问了特别愚蠢的问题,否则一旦对方将加粗部分的字句脱口而出,你基本上可以开始大撂脏话了。
反应中国的风景名胜的
反映现实社会的政治斗争。明线四人小组西天取经,暗线佛、道、帝三家角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摘要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