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机器人告别哨所该说些什么

回忆南国边陲,那哨所,那哨兵
&&&&&&&&&&&&&&&&&&&&&
(边陲小哨所)
那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走进了祖国南疆边陲----防城港市中越边境的一座哨所慰问尊敬的人民子弟兵。
那是一座小小的哨所,据说是防城港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大伙好不容易的爬上了那山头的最高处,然而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哨所的战士们在岩壁刻下的“以哨为家,守我国门”八个显赫的大字。
&&&&&&&&&&&&&&&&&&&&&
(战士们在岩壁刻下的字)
接下来,是哨所10多位官兵夹队相迎。他们,一个个居然都是那么年轻。
战士们介绍:这哨所,是1979年那个年代那个时刻开始就建筑起来的。哨所三面,均是越南的领土,唯一连接祖国的疆土的,只是一道山麓。顺着士兵的手势看去,只见祖国的领土方向,就是那刚才上山的路那儿。而三面的青山,居然隐约的看见异国越南的那边,炊烟袅袅,人头走动。
&&&&&&&&&&&&&&&&&&&&&
(越南那边的房子)
战士们说:好多年了,也换了好多批哨兵了,这山头的哨所,依然的屹立在这里。又说:这里的山蚂蝗很多,一不小心,它们就扑飞上来的,有时直到它们吃饱肚子,才发现。然后又说:这里的夏天真好,凉爽。冬天就不是那么好受了,好冷!
&&&&&&&&&&&&&&&&&&&&&&&
(年轻的哨兵)
我们穿过战士们简陋但非常整洁的营房,来到那哨所前沿。
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哨兵,静静的站在哨所上面,神情凝重的看着对面的山头。我们走近了他,走到他的身边,他并没有回头看我们一眼,浓眉下锐利的双眼,依然盯着那边。他的身旁,只有一瓶矿泉水和一只小小的旧时钟。
我们再也不敢更多的打扰这位年轻的小哨兵。大家轻轻的退出哨所,静静的站离到远处。回头凝望,那哨所,那哨兵,还有哨所旁那棵翠绿的小树。
(离中国哨兵不远的前方,是越南的领土。越南的公路清晰可现。)
如今,在城市的居所,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窗户外的街道依然灯火斑斓,人来人往。此时此刻,我禁不住又想起了祖国那南边陲,那哨所,那哨兵。
又一个建军节将至,说句心里话,好想默默的向他们敬个军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编者按:老兵复退期间,哨所人员比较少,战士谢帅被安排到偏远的万源哨所接替老兵工作,让我们通过他的笔触,走进成都军区某通信站万源哨所官兵的真实生活……
日 小雨 报到第一天
昨天晚上看到天空稀疏的星光,担心今天会下雨,果不其然,一早起床就看到操场积满了雨水,天空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昨天晚上接到连长的通知,由于老兵复退期间哨所人员较少,我和柳技师到万源哨所接替老兵的工作,“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早听老兵们说起过万源哨所,它不仅离连队最远,而且是连队三个哨所中条件最艰苦的,不管条件怎么艰苦,万源哨所还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和想象。趁着整理内务的时间,赶忙收拾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免得走得急少带了东西。
上午10时许,我们收拾好行囊出发了,勇士车刚从连队出来就直接上了高速,大概走了十公里的高速我们就下道进入了210国道,此时车子沿着210盘山公路一路向北前往万源哨所。由于山路太崎岖,车速不是很快,驾驶员冯令老兵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紧盯着前方路况小心驾驶,我打开车窗看着沿路的风景,但是车外的风景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偶尔能看到稀稀拉拉的土坯房散落在铅灰色的山丘之间。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核心提示:
为了晚上能正常收看《新闻联播》,邓强祥抬来了梯子,爬到屋顶上调整信号接收器,我则在屋顶和客厅之间的阳台上,按照客厅里传来的喊话,指挥着邓强祥慢慢调整
上篇:下篇: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相关文字
剥皮哨所上的硬汉
唐辉吉 图/文(媒体转载须经腾讯网及作者授权)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在哨所恋姑娘;弹起我手中的吉他,我们的生活从不寂寞.我站岗来你放哨,我煮饭来你洗衣……”在中越边境广西宁明县寨安乡剥皮山上,剥皮国防民兵哨所的哨兵们下班之后围在一起,仿照《游击队之歌》自编自弹自唱,稍许有些跑调、却充满活力的声线,在中越边境的高山峻岭中回荡。
放弃高收入 辞职当哨兵
中午吃饭时间,剥皮哨所里一位年轻英俊的哨兵趴在地上吹火,准备炒菜,他的两眼被烟火熏得通红。这名哨兵叫吴龙,刚进哨所工作半年。
吴龙今年19岁,家住本县那楠乡小平村,原本在南宁市一家发廊当发型师,每月收入4000元。2010年11月,得知部队征兵的消息,吴龙毅然辞掉发型师的工作,回家报名体检,不料希望落空了。从小在边境长大的吴龙,接触最多、最敬佩的人就是解放军,他没有放弃当兵的愿望。2011年1月初,他来到寨安乡报名当了一名哨兵。县武装部人事部的领导告诉他,当哨兵很艰苦,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吴龙听后却满口答应。终于,经宁明县人民武装部审批,他被分配到剥皮哨所当了一名普通的哨兵。
吴龙当哨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亲朋好友耳边,大家都劝他不要去。一位朋友对他说,他非常了解哨所的生活,有一首顺口溜这样说: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只听乌鸦叫,不见姑娘笑。
可见,那里不但工资收入低,还非常寂寞,相比当发型师,不知苦了多少。对此吴龙坚持认为,发型师工作虽好,却不是他的理想。自己从小在边境上长大,保家卫国守土有责。虽然当哨兵生活艰苦收入少,但是却可以优先当兵,还有大量的时间看书学习。就这样,吴龙登上剥皮哨所前的232级台阶,正式加入了这支小而精干的队伍,至今已经半年。
哨所为家 手机传情成夫妻
剥皮哨所共有12名哨兵。哨长潘武文今年24岁,家住本县爱店镇那党村,距离剥皮哨所60多公里。他从17岁开始当哨兵,到如今已经坚持干了7个春秋,绝对是哨所里的“元老”。除了潘武文,其他11名哨兵都是90后农村青年。
哨所偏避少有人烟,每天除了巡逻放哨、吃饭睡觉,就只剩下山上的鸟叫。有些哨兵耐不住寂寞,辞职重回花花世界,成家立业。潘武文也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道理。2008年春天,潘武文回家探亲时,在镇里认识了黄雪衡,两人一见钟情。因为哨所属于军事安全区,电脑不能与外网连接,两人更是难得见面,唯一的联络工具就是手机。潘武文作为哨长,每月工资1200元,不要说成家,连维持恋爱关系都难。
2009年,潘武文的母亲患风湿病住院,黄雪衡替他长期护理母亲,尽显孝道。但是家里为给母亲治病,花尽了积蓄,已是无钱结婚。黄雪衡要潘武文辞职,两人到深圳打工,攒钱结婚,但潘武文无论如何不愿离开哨所。为此,两人矛盾不断。那段时间,潘武文特别怀念两人在甜竹林里、月光下的初恋情怀,他说:“每当我想起这些,恨不得肩上长着翅膀飞到她的身边。”他害怕女朋友生气离开他,便向领导请假探亲,然后到爱店镇买了一只大熊猫公仔回家送给黄雪衡,两人的矛盾才渐渐烟消云散。
2010年农历七月十六,潘武文与黄雪衡结婚,今年3月14日下午,他突然接家里从县医院的来电,报喜说黄雪衡为他生了个女儿。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潘武文兴奋地奔出去,面朝高山大喊:“我做父亲了!”
磨练意志的岗位
哨兵们最大的心愿,几乎都是有朝一日能够参军,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为了这个理想,小伙子们吃苦受累也不在话下。
因为哨所地处偏远,购买口粮很不方便,潘武文就带领哨兵队伍自己种菜养羊。剥皮哨所距法卡山高地直线距离约6公里,属于自然雷区,每逢春夏两季下暴雨时,电闪雷鸣惊天动地,非常吓人。去年春季的一个晚上,随着一声巨响,营房后面山坡上的一块大石头被雷齐齐劈开。面对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年轻胆大的哨兵们也无所畏惧。
2009年12月,越南边民为了植树放火烧山,大火的高温烧炸了越方没有排干净的地雷。当年,刚满18岁,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哨兵任伦天,见过地雷爆炸的骇人场面,产生了恐惧心理,想离开哨所。政委知道后,赶紧召开会议,做了很久思想工作,才让任伦天打消了当“逃兵”的念头。从那以后,任伦天工作非常认真,并在今年1月被委派到那支哨所任哨长。
剥皮哨所原本由部队驻扎守护,上个世纪90年代初,部队撤离,移交给县武装部管理,从此开启了历代哨兵的坚守。最近,哨兵月工资由800元提升到1100元,再加100元的伙食补助。比起外出打工,自然贫寒很多。虽然钱少,但哨兵们却依然坚持在岗位上,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捍卫国家领土。
&&观看更多纪实图片故事,请点击
&&《活着》投稿邮箱:ppqq_
  &&网友评论
图片编辑: 页面设计: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哨兵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哨兵为什么又合上嘴_百度知道
哨兵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哨兵为什么又合上嘴
提问者采纳
1、哨兵是想说:“将军,其实我……我是上校的弟弟,我甘愿站岗服役。”(“当将军听说哨兵已经超期服役,对上校提出严厉批评时,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2、因为上校知道哨兵要准备说什么,于是瞄了他一眼,是示意他不要说出来。哨兵心领神会,立即合上了嘴。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追梦喜马拉雅》之拉丁拉哨所见闻
发布时间: 18:02:13来源:中国西藏之声网
作者:罗华 刘健 田富升 巴桑次仁
您没有安装FlashPlayer或版本太低,
乐到高山迎风雪,笑在哨所献青春。 记者 田富升/摄&&& 以下内容来自山南报道组记者(罗华&刘健&田富升 巴桑次仁&)的报道:&  听众朋友,昨天,本台大型全媒体报道《追梦喜马拉雅——来自西藏边线的故事》山南报道组的记者罗华为我们介绍了勒布沟的见闻,那么今天有什么样的发现和故事,我们马上接进罗华的电话。  主持人:罗华你好!  记者:主持人好,各位听友、各位网友早上好!  主持人:罗华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报道组现在所在的位置?  记者:我们现在是在勒布沟,跟昨天一样还是在勒布沟为你报道。  主持人:昨天,我们山南报道组一大早就前往西藏军区某连的拉丁拉哨所。不知道昨天这个采访内容有什么精彩的故事要给我们讲述?  记者:是的,昨天是一大早就前往西藏军区某连的拉丁拉哨所,我想问一下,不知道两位主持人,特别是思齐,你对边防哨所有了解吗?是不是去过那边?要不这么说你想象中的哨所是个什么样的?  主持人:我只能说我想象中的哨所,其实要说到这个想象中的哨所,说些具体的东西还真的说不出来,之前没有这样的经历,我只能脑海里会浮现一个非常抽象的画面,一轮圆月,然后有一个哨所的剪影,一个战士拿着钢枪,在站岗,然后这个画面当中我觉得应该还出现一面旗帜,五星红旗,这可能就是我非常对于哨所边防哨所非常朦胧的一个概念。主持人:而且我对这个哨所的印象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吧,它就是“孤独的根号三”。  记者:“孤独的根号三”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根号就是一个士兵在他的岗位上站岗手拿钢枪,然后就像是根号下面的一个三站在那个地方,然后呢就永远无法把它打开,就是没法走出他的岗位。  记者:我觉得你们俩太有想象力了。这个没有去过的人当然会像你们俩一样,都有自己的想象,所有的想象好像看符合逻辑。但是除非你自徒步从山底走上山头海拔近四千米的哨所,你才会了解,到底什么是哨所。  主持人:那你们是不是登上了哨所去印证自己的想象?  记者:是的。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印证想象,我个人非常想在采访中去体验站在祖国边防哨所上的感觉,也特别想去了解哨兵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报道组决定15号的清晨像边防战士一样徒步走上哨所。  主持人:徒步登山哨所的感觉怎么样呢?  记者:应该是超乎想象了。先说说上哨所的路,因为刚下过雨,路面非常的泥泞,如果天气好、路面干了,应该路况还不错的。十七公里的路让我们这些经常在办公室手握鼠标、很少运动的人走得气喘吁吁,到山顶哨所的那个位置,我们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我身上的体恤衫都是因为出汗湿透了。  主持人:你刚才说是超乎想象中,我觉得应该是在想象之中?因为我们都下过乡,也都知道,也登过山。  记者:是的,是的。从当时我讲到那个登上哨所的路况来看,还算在想象之中。我们之所以还算顺利,是因为哨长徐兴俊告诉我们说,这条通往哨所的土路是2012年修好的,而在此之前它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往山上运送主副食物资全部靠战士背上去,路面非常危险,有的地方甚至要贴着悬崖峭壁攀登。当时像牙膏、卫生纸、战士的书报、邮件、药品,大到米面、蔬菜肉食都是哨所战士的背包里最常见的东西。  主持人:那咱们的战士现在是不是不需要背扛基本的生活物资了。  记者:那倒是,现在基本上是有汽车运上去。但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边线山区的天气谁也说不准,遇到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路还是会断。这里我想跟大家讲讲一个发生在绰号叫“大牛”的班长的故事。  主持人:“大牛”像炊事班的故事, 听着很可爱的绰号,先给我们讲讲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  记者:他还是跟一次断路有关。就是因为暴雨,使得山体滑坡导致去哨所的路断掉。可当时哨所的生活物资也用的差不多了,只能再次靠着人背上去。当时一个叫赵仁湖的班长,他一个人愣是背着七十多斤重的大米送到了哨所,然后不带休息的又原地返回,又从山底下把一百多斤重的清油又背上了哨所;这还没结束,他放下清油桶马不停蹄的又去帮助路途中运送物资的战友扛运物资,他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中转站,来回的奔跑,从那时候起,这个力大如牛的小伙子被战友们亲切的称为“大牛”。  主持人:我觉得应该叫大牦牛,罗华你们登上哨所对哨兵的工作生活有什么样的了解?  记者:哨兵工作、生活的空间首先我们观察是特别的狭小,我个人感觉差不多就跟你们直播间的差不多大,二三十平米吧!可能还没有那么大。每天执行任务在我们看来是重复、单调、枯燥。但是就是这样的工作,哨长徐兴俊一干就是两年。他说哨长这个边线前沿的岗位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他只能必须用毅力来坚守,用责任告诫自己带头守好边线。主持人!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除了执行任务,哨兵们还在哨所里干些什么,尤其是休息的时候有什么娱乐活动?  记者:战士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调剂一下紧张忙碌的工作。其实你们俩想巴掌大的哨所还能怎么娱乐,无非就是两个人下下象棋,四个人打打扑克,要不就是大家有一个读书看报的时间。但是就是让哨兵们高兴的是,就在去年的时候,哨所通上了电,这给哨所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因为他们能看电视了,战士们的业余生活又多了项娱乐。  主持人:去年的时候才通上电,环境非常的辛苦,那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想他们应该非常的想家,他们应该能给家里打电话吧?  记者:对,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是铁打的战士,他们也是会想家的。部队的纪律非常严明,每个战士每周能给家里通上两次电话,报报平安、唠唠家常。你说到家,我们这一路采访沿着边线,我们一直也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家的意义”到底对边防官兵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家的意义,究竟对我们这个边防官兵意味着什么?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记者:说到家,离哨所不远的一块大石头上,战士们在上面刻了一个鲜红色的“家”字。然后我们当时就是在这个大石头旁把“家的意义”这个问题抛给了哨兵。他们的回答很淳朴也让我们采访组非常感动。27岁的哨长徐兴俊说九年的军旅生涯,守土有责这四个字已经深深烙在他的脑中,他说“祖国就是家!”;接着十八岁的战士李玉军告诉我说和战友们相处得特别好,他也特别喜欢军人这个职业,他说已经把哨所当成自己的家了;还有一个十九岁的战士杨超,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主持人:这就是家的意义,最后非常感谢罗华给我们带来哨所的故事,同时,也请你帮我们传达一下来自拉萨直播间,家人的问候,传达给我们边防的哨兵们,今天连线到这里,再见!
责任编辑:张亮
官方微博:
中国西藏之声网
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41号 邮编:850000
网站业务电话:、6833642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件:.cn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哨兵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