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建设川藏电力联网联网工程的人什么时候能够回家

川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
记者李予阳报道: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联通西藏和全国主干电网的输变电工程——川藏联网工程今天开工建设。当日,北京、西藏昌都和四川巴塘3地同时召开了开工动员视频会议,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北京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本报北京3月18日讯 记者李予阳报道: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联通西藏和全国主干电网的输变电工程——川藏联网工程今天开工建设。工程将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
当日,北京、西藏昌都和四川巴塘3地同时召开了开工动员视频会议,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北京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川藏联网工程将结束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并从根本上解决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严重缺电和无电地区通电问题,为当地藏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同时,工程有助于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今后昌都地区水电开发外送需要,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促进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工程总投资66.3亿元,预计2015年上半年建成。工程项目包括:新建乡城至巴塘至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公里,新建昌都至玉龙、昌都至邦达220千伏线路512公里,新建巴塘、昌都两座500千伏变电站,邦达、玉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
据了解,川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65%为高山峻岭地段。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大件设备需超长距离运抵现场,沿途翻越多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工程全线约60%的塔位为车辆无法到达区域,将架设1.5t级货运索道900余条,架设长度1100余公里,索道架设规模前所未有。此外,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高原生理健康保障任务艰巨。
针对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风险,川藏联网工程在国内电网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监理工作,确保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针对施工人员生命保障难题,建成了覆盖全线的3级医疗保障体系。目前,2万余名电力建设者已陆续进驻现场,各参建单位将克服各种困难,将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成造福藏区群众的吉祥天路。
责任编辑:公才金
苹果新iMac拥有5K分辨率(5210 x 2880像素)Retina屏幕,它的屏幕像素比起4K分辨率...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
最新播报:
川藏联网让145万人告别用电难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历经八个月艰苦建设,日前正式投运。这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又一条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天路”。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表示,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藏区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川藏两地145万藏汉群众从此能用上安全稳定的大电网电力。
记者从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目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运行状态良好。
造福145万藏区百姓的绿色工程
据了解,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总投资66.3亿元。线路东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途经巴塘县,西至西藏昌都,新建巴塘、昌都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昌都-巴塘-乡城双回500千伏、昌都-玉龙双回、昌都-邦达双回220千伏线路,全长1521千米。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西藏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川藏两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刘振亚介绍说,该工程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作出批示,肯定工程意义,要求保障安全质量,造福藏区群众。
在此之前,由于历史原因,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南部电力发展严重滞后,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网架薄弱,电力供应紧缺和无电人口问题十分严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成,结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为川藏145万农牧民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维护藏区安全稳定、服务川藏两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也是一条助力当地水电开发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以甘孜州为例,其水电资源占四川全省水电资源的34.4%,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413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而目前开发量仅为550万千瓦。当前,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玉曲河多个梯级电站正在开发,随着后续电站的投产,昌都电网“丰余枯缺”的特点将更加凸显。工程对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今后昌都地区丰富水电资源开发外送需要,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是增强西南清洁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工程”、“环保工程”。
世界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地处川藏高原腹地,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技术难度极大。
数据显示,该工程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18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施工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为悬崖峭壁,沿线高寒缺氧,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冻土广布,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工程开工以来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50余次,最强达6.1级。大型机具功能作用难以发挥,人工、机械降效严重,技术难度极大。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系统和惠及更多农牧民用电,工程先后五次跨越金沙江。
“相比青藏联网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设备材料用量更大,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抒祥告诉记者:“约有40万吨设备物资,包括铁塔、高压电抗器、主变压器等大件设备需超长距离运抵现场,平均运距近1000公里。沿途翻越多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物料运送异常艰难。”
此外,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索道架设规模也是前所未有。工程90%的塔位建在高海拔、无人区、远离公路或无运输道路之地,需大规模采用轻型货运索道运输工程物资,整个工程共架设1.5吨级货运索道900余条,长度达1100余公里,运输物资40万吨。与此同时,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极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治疗及应急救援十分困难。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团结协作、迎难而上,40多家参建单位、两万余名建设者弘扬“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崇山峻岭、江河阻隔、高原缺氧等艰难险阻,提前半年建成了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精品工程,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网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纪录。
全球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工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丁燕生告诉记者,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坚持“严密组织、精心设计、安全建设、保障有力、平安环保、拼搏奉献”的建设方针,确立了高标准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各类保障体系,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和谐推进。
据介绍,在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建设者们首先针对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风险,在国内电网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监理工作。绘制地质灾害分布图,进行易发性分区和重点监测预报。动态绘制全线施工驻地分布图,对营地等200余个场所进行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监理覆盖整个运输线,确保人车匹配、车路匹配、路速匹配。
针对施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他们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环保、水保监理监测工作,确保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据统计,该工程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达1.88亿元,确保植被恢复率100%,切实保护了藏区的生态环境。
针对恶劣道路条件,他们建立了“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的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数据显示,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物资运输里程累计达450余万公里,可绕地球110多圈,40万吨工程物资全部安全、及时运抵现场,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建设。
针对高原地带生命保障难题,建设者在施工沿线建立了26个医疗站点,配置了符合高原特点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安装四个固定式高压氧舱,建成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158名医护人员、30多辆救护车穿梭工程一线,确保参建员工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
此外,针对工程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特殊难题,国家电网建设者开展了“施工难点突破、地质灾害预防、管理效率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方便”等五大类16项研究专题,深入推进技术及管理创新,攻克了高寒高海拔地区设备运输、冻土基础施工、医疗健康保障等各种难题,创立了送变电行业高原新标准,提升了我国电网工程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水平。(李新民 黄海燕)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十天内免登录
金沙江在欢腾——川藏联网工程江西送变电标段全线竣工
四川巴塘,金沙江畔。一路往南行走,跨江有近十座吊桥,其中角比吊桥最为气势恢宏。
桥的一侧是四川,另一侧就是西藏。一座座吊桥,连接大江东西,便利川藏人民。如今,除了吊桥在地面沟通两岸外,在汹涌的金沙江上空,一条条银线将川藏两地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这就是川藏电力联网工程。10月上旬,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承建的工程包8标段全线验收完毕,工程建设胜利在望。
南方队伍挺进川西高原
这不是江西送变电第一次在川西高原上参建输变电工程,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做过四川境内的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木里—西昌线路工程、乡城—水洛、色尔古—茂县、康定—崇州等多个线路工程。
但无疑,这个工程是最难的。曾经在四川工程做过、如今蹲点在现场协调工作进展的江西省送变电公司输电三分公司副经理张平水对他们标段的施工难度深有体会。“地形100%是山地、海拔在3000米—4000米、98%的桩号运输必须靠索道。”张平水介绍说。
这三组数据足可说明,这是一块高原上的崇山峻岭。对于江西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来说,这已注定建设川藏联网工程是一场必须咬紧压根方能坚持下去的战斗。
项目经理王新柱回忆说,工程开工之初,邀请外面的施工队伍索道搭设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可是很多队伍看了地形后,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最终留下的队伍也花了4个来月才完成全部索道搭设,其中搭设川藏联网工程四川侧海拔最高的79号桩号的单基运输索道就耗去2个月。
工程资料显示,江西送变电施工承建的包8标段,一共搭设了73条索道,其中主索道34条,分级索道39条。项目总工刘建明介绍说,分级索道有点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转机”和“转车”,因为地形太复杂,即使搭设索道也无法一次运输到位,只有搭设分级索道。
在川藏联网工程包8标段中,最长的一副索道竟然长达6000米,从山下运送东西上来一次要花2个小时。有时光在山脚下和山头上直接架索道还不行,因为索道某段可能会“贴住”山体,这种情况还必须竖起龙门架才行。
索道除了运输施工物料外,也常常运送水、食物和棉被上山。它不仅是施工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山头生活的生命线。
参建最难标段不拖后腿
在整个川藏联网工程,共设17个标段,有14家施工单位参与建设,江西送变电公司是仅有的几家南方施工单位之一。江西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包8标段全长为61千米,线路基本是沿着金沙江平行架设的。
“虽然我们标段的线路不算太长,但是我们施工难度最大、施工环境最恶劣,这一点所有参建单位都认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说。
包8标段线路均是沿高海拔台地走线,最大高差竟达1800米,在116个桩号中,有5个桩号采用了特殊基础。项目部副经理、安全部主任说,所谓特殊基础就是桩号地处悬崖峭壁,有些塔腿的基础没有地方浇制,只有先预浇一个承载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浇制基础。
恶劣的施工环境极易对建设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为此,项目部为施工点上配备了“吉祥三宝”:高原红景天、鼓风机和高空输氧平台。
除了这些安全隐患外,地震频发和山体滚石等自然灾害也经常侵袭施工人员。项目部人员回忆说,自从进入巴塘以来,就遭遇了数次低烈度的地震。
正是安全措施到位,在江西送变电公司包8标段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安全保证进度,在川藏联网工程17个标段中,尽管包8标段难度最大,但来江西送变电没有拖工程进度的后腿。
汉藏亲睦铸成电力天路
当地藏民的热情和好客、理解与支持对这些外来的建设者们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志玛今年十八九岁,是项目部驻地巴塘县苏哇龙乡的一名藏族小姑娘。江西送变电包8标段的项目部刚进驻下来,她就被项目部聘请来作生活保障方面的后勤人员。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择菜、洗碗、打扫庭院等等,志玛很单纯勤劳,经常主动问起施工人员需不需要帮忙洗衣服。
在项目部一步之遥的地方,有一所村小——巴塘县苏哇龙乡南戈小学,学校只有近百名学生和十来名老师。南戈村虽不大,但是每年都能走出一两名大学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之乡。在去年9月10日,教师节的时候,江西送变电包8标段项目部特地为南戈小学捐赠了一批图书和学习用品,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后来,南戈小学的校长就成了项目部的常客。今年早些时候,技术员童捷曾给房东正在上高三的小女儿辅导过功课,最后这位藏族小姑娘在今年的四川省高考中,考取甘孜州全州第14名的好成绩,被西南民族大学顺利录取。
项目部人员说,藏族小学生在回家路上,都会举手向过往车辆尤其是施工车辆敬礼,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些叔叔都是来帮助建设家乡的,必须感谢他们。
连接川藏两地各族人民的这条电力天路就要全线送电了,电通后,藏区的灯火必将更加明亮,各族人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来亮堂。
银线之下,金沙江在欢腾……(邓军平 钟家斌)
供稿: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
(原标题:金沙江在欢腾——川藏联网工程江西送变电标段全线竣工)
本文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社会调研】武汉大学“天路工程,点亮藏区万家灯火—川藏电力联网大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报告(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继续浏览相关话题:
58.19.126.*
看起来好赞
图文编辑模式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回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