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能做成硅胶隆鼻能保持多久标本吗?

标本馆手册 - 天天文档-文档下载中心
标本馆手册
PDF/Adobe Acrobat
标本馆手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二零零五年六月1 前 言一个世界一流的标本馆一定是一个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标本馆.中 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从建馆伊始,陈焕镛院士取法哈佛等国际著名 标本馆,为我馆的各项工作立下完善制度.近 80 年来,人事几经更替,老 成逐渐凋零,而我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管理制度依然得到保持,完善的规 章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经过扩建,改造后的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焕然一新,硬件环境与国际 上任何标本馆相比不遑多让.为了整体提高我馆的管理水平,符合新时期 我园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我馆真正起到\"国家基础数据平台,科学研究 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达到国际一流的目标,我们组织标本馆人 员总结我馆近 80 年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参考国内外同类机构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我馆的具体实践,撰写成该管理手册. 编写手册不是难事,但将它贯彻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并严格执行还有 待标本馆各位同仁努力.让我们以此共勉吧.华南植物园标本馆馆长 张奠湘研究员 二零零五年六月2 序 言制订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是要规范植物标本馆管理所涉及的各种技术问 题和管理流程:标本收藏品的制备,收藏,保存与管理,以及如何在经费许 可的条件下最好地保存与管理好收藏品等等.标本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收 藏的范围不断扩大,收藏量不断增多, 因而需要持续不断地前往各地采集标 本,而且必须是高质量的标本.所以,标本采集技术,野外工作规范等问题 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手册中占的篇幅也较大. 标本馆的重要作用是为植物 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研究材料 如花粉,种子,果实,叶片,木 材等, 关于如何取材等问题, 本手册也作了详尽的说明.另外,为了方便 标本查阅者,附录部分还提供了国内标本馆常用的分类系统及科的编号. 希 望此手册不仅为标本馆技术人员和标本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而 且对标本馆的访问者或标本使用者,初级分类学者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手册的编写参考了英国皇家植物园标本馆手册 第三版 美国密苏 , 理植物园标本馆规则和程序以及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管理规则.本手册 是由本馆工作人员提供部分资料,文香英负责汇编而成.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文中错误也在所难免,希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 指出,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期在修订版中作进一步的完善.3 致 谢我们非常感谢胡启明研究员和张力博士等评阅本手册的内容.感谢中 科院植物所标本馆常务副馆长林祁研究员提供附件 I 与附件 II 的内容,华 南植物园秦新生博士和陈红峰博士整理附录 III 的内容. 标本馆全体工作人 员为此手册的完成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手册第二部分的绝大部分内容由陈 炳辉高级工程师提供;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二章大部分资料和附 录 III 由曾飞燕工程师提供; 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资料由黄向旭工程师和周 联选工程师提供;第五部分由刘运笑助理工程师提供;第七部分由张奠湘 馆长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标 本 馆 二零零五年六月4 目 录第一部分 引言8第一章 标本馆的目的,意义与功能 第二章 标本馆发展简史9 10第二部分 标本采集与制作12第三章 采集前准备工作 第四章 野外工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第一节 怎样采集标本 第二节 标本采集的方法13 16 23 23 27 34 42 44第三节 腊叶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第四节 花部标本制作的新方法 第五节 浸制标本的制作第三部分技术与管理46第六章 标本的集中化入馆,登记和分送程序 第七章 未装订标本的处理 第八章 标本馆使用材料547 50 51 第九章 标本的装订 第十章 有害生物及防治 第十一章 标本排列及辅助收藏物的管理 第十二章 标本的管理规则52 54 63 65 65 66 67 68 69 71第一节 标本的借出规则 第二节 标本的借入规则 第三节 标本的交换规则 第十三章 借用标本的贮藏,注解及归还 第十四章 对外服务及植物标本查阅和使用规则 第十五章 如何从标本上取样第四部分 标本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74第十六章 中央空调及其它空调 第十七章 显微镜 第十八章 烘箱 第十九章 低温冰柜 第二十章 计算机,相机,定位仪及其它野外采集 仪器设备的管理75 76 78 7980第五部分 标本馆科普工作82第二十一章 目标及对象 第一节 科普目标 第二节 普及对象683 83 84 第二十二章 科普制作 第二十三章 设施维护 第二十四章 对外服务85 87 88第六部分标本馆消防安全措施89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消防安全与防盗 紧急事故处理90 91第七部分 标本馆工作人员职责93第二十七章 人员结构 第二十八章 工作人员职责94 95附录 I:国内标本馆常用的分类系统及科的编号 附录 II:种子植物科名索引 附录 III:种子植物各科在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96 118与图鉴中的分布情况1297 第一部分 引言8 第一章 标本馆的意义,目的与功能植物分类学是根据植物的特征,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的顺序,对 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 进化系统,即研究植物的分类和命名以及它们的系统和演化的学科.植物 分类的阶层系统为界,门,纲,目,科,属及种.分类的当前任务就是精 确地回答如下问题:怎样辨认植物 怎样称呼植物 它们最接近的近缘是 什么 是不是有其它植物很可能具有与它们相似的特性或兼容的遗传系 统 它们分布在哪里 它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它们是否有使用价值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查看植物本身,但从活植物上只能得到少数问题的答 案. 因此, 分类学研究就依赖于长期积累保存起来的植物收藏物—标本馆. 所以标本馆是分类学家的重要工具,没有标本馆就没有分类学.标本馆的 目的就是使收藏范围不断扩大.9 第二章 标本馆发展简史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的前身是中山大学农林植物标本馆,由著名 植物学家陈焕镛教授创建于 1928 年, 是国内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 1954 年 12 月由中山大学改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2003 年 10 月因应中 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更名,始用现名. 本馆沿承了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以及世界上其他标本馆的先进管理体 制,制订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标本按科,属,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类管理.在标本封套内附有大量的原始文献和重要专著 等资料,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我馆的一大特色. 本馆的科研人员承担了许多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地方重点任务,出版了大量的 专著和著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第一部用现代植物分类研究方法编写 的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由我所1956编著出版,第一部简介中 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工具书—《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也由本所出版.在 《中国植物志》这部具有 126 册的世界巨著中,我所主编或参加编写的共 有 32 册,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其它主要著作还有: 《海南植物志》《广 , 东植物志》《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植物志》《广东珍稀植物图谱》《常 , , , 用中草药彩色图谱》《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深圳野生植物》《中国木 , , , 兰》等.木兰科,报春花科,姜科和蒿属的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 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另外,还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文, 活化石—银杉的发现受到全世界植物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研究工作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应有 关国家邀请,我馆研究人员完成了《柬埔寨,老挝,越南植物志》和《泰 国植物志》部分科,属的编研.在发展传统分类学研究基础上,同时瞄准 学科前沿,积极发展分子系统学和传粉生物学的研究,探讨植物的亲缘关10 系和演化途径,并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 年,我馆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 新奇的自花传粉机制:花粉滑动自花传粉.论文发表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 誉的《Nature》杂志,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本馆现有建筑面积 5600 平方米, 馆藏标本达 100 万余号, 为全国三大 植物标本馆之一.其中有种子植物约 85 万号,蕨类植物 4 万号,苔藓植物 4 万号,模式标本近 7000 号,液浸标本 7000 号,复份标本 8 万号.尤值 一提的是,本馆收藏的东南亚国家的标本占本馆馆藏标本的 8%,这比例 是国内最高的.特别有一批菲律宾标本,其本国标本已被毁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而保藏于我馆的同批标本由于在抗日战争期间转移到香港得以保存 完好.我馆还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标本馆建立了经常性的标本和文献交换 关系. 为了更快捷方便地查阅馆藏标本信息资料,本馆率先利用计算机进行 信息数据管理,把标本的基本资料录入,标本或图片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 进行拍照和扫描,从而在世界任何地方能从因特网上查询到本馆的标本资 料包括图像,图形,照片资料 .本标本馆的标本数据库是国内第一个真 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与国际接轨的数据库.11 第二部分 标本采集与制作12 第三章 采集前准备工作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若在事先未作好准备工作, 常会事倍功半, 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采集前我们应该先计划周详. 1. 确定采集的目的,了解采集地点之各方面情况,拟定采集路线. 2. 安排妥当食,衣,住,行及医药卫生等事项. 3. 准备采集工作所需用具与物品. 野外所需项目: 1修枝剪:剪取标本用. 2采集袋或采集箱:装置标本使用. 3塑料袋:太小或太嫩的标本,宜先用小塑料袋装好,再放入采集袋中, 以免受损. 4小铲:挖取草本植物的根部. 5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微细构造. 6望远镜:观察远处或高处的植物. 7图鉴或参考书:查对不认识的植物种类. 8标本夹:压制标本. 9吸水纸或旧报纸:压制标本. 10手套:采集时,保护手部. 11指南针或 GPS:确定方向和海拔高度. 12详细地图:确定地点与方向,通常比例尺越大越好,如: 1: 200,000 13 记录簿及铅笔:记载采集号码及采集时的各项数据,如采集时间,地 点及花的颜色等. 14 采集标签:书写采集号码,绑在标本上,以便与记录簿所记载的数据 能够连在一起.13 15海拔仪:确定海拔高度 16野外记录本:记录标本具体信息 另外还有采集许可证,大塑料袋,粗麻布袋,小塑料袋,酒精或福尔 马林,备用的采集袋,小刀与刀鞘,雨衣,蛇药,手表,驱虫剂,针与线, 手电筒,帽子,水,绳子,紧急救护箱,记号笔,地址本,火柴或打火机, 防晒霜,照相机与备用的电池,胶卷或记忆卡,攀爬工具,小瓶子,带子 等等和日常生活用品. 睡觉和日用用具:睡袋,枕头,吊床,绳子,睡衣,帐篷,蚊帐,闹 钟,垫子. 4.行程规划:即采集地点的各种状况,例如:植被状况,地质状况,过去 采集历史,季节气候的影向,人类干扰与否,交通路线及路况. 5.地图:野外的工作需要各种地图来辅助规划路线与行程,一般常用的地 图有地区道路交通图,登山导游图,手绘图个人或登山团探勘绘制 ,等 高线地形图等. 6.各种许可证的申请,特别是进入各类的保护区,应事先向有关的管理部 门联络,以取得调查和采集许可. 7.个人装备:依据地点的状况及工作时间长短,选择轻便,实用为原则, 唯舒适与安全仍必须考虑,以免影响采集工作的进行.如深秋以后才进入 高山地区,则应注意保暖.14 采集装备表项 目 修枝剪 高枝剪 采集夹 采集袋 不同大小的塑料袋 掘根器 种子袋 吊牌 吸水纸或旧报纸, 厚纸板瓦愣纸 散带 海拔表 卫星定位仪GPS 记号笔 烤架 入山证 采集证 化学药品 空罐 捆绑标本 记录海拔高度 记录采集地之经纬度,海拔高度等 在报纸或塑料袋上记录 长时间采集且状况许可下携带,烘干标本用 入山许可 各类保护区必备 植物材料固定或生化分析用 备用 用 途 各人自备,采集,修剪 采集高处与树冠标本 压制标本用,最好有两组 暂时置放标本用 尽可能将不同植物分开放,特别是草本植物 挖掘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 收集种子 标示采集者,采集号等数据 压制,干燥标本用15 第四章 野外工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一.采集工具枝剪:剪取标本必备的工具.有许多植物的枝条比较坚韧,必须用枝 剪采集,以免损伤植物体,并使所采标本整齐美观.如果没有枝剪,也可 以用锋利的普通剪刀. 高枝剪:又称长柄枝剪.用以剪取高大乔木的枝条.高枝剪一端安上 一根长的竹竿,另一端系上长绳,剪枝时将剪口夹住枝条,用力向下拉绳 子,就能剪断枝条. 掘根器:用来挖掘草木植物的地下部分.短柄小铲,普通小锄头或菜 刀等也可以代用. 标本夹:是采集制作腊叶标本的必备工具.它是由两块夹板构成,目 的是压平标本使之不卷皱.因此夹板要平展,并配有绳子以便捆扎.野外 用的多为轻型标本夹,可用两块厚纸,内外包以皮革或帆布制成;亦可用 轻质木条或竹片制成,再配以背带.室内用的最好是用质地较硬的木材制 成,以增加压力.大小可按需要而定,通常是 48 厘米×35 厘米. 吸水纸:用来压制标本用.要求纸质疏松柔软,吸水性能好.通常用 草纸,预先折成与标本夹同样大小备用. 采集袋:暂存放易脱落的标本,以免丢失.可以用牛皮纸糊成大小不 同的纸袋,放置花,果.还可用粗布缝成不同大小的布袋,用来放置鳞茎, 根状茎,或大型果实等. 采集箱:也是用来野外临时存放标本.一般用马口铁制成椭圆形,长 40 厘米,宽 18 厘米,高 9 厘米.侧面有一小盖,可以启闭,箱外漆以暗 绿色,箱内漆白色,两端装有皮带以便挎在肩上. 采集瓶:用来放置浸渍标本的玻璃瓶,内装有相应的浸渍液.采集瓶16 最好用广口瓶.野外携带时要注意避免撞破和浸渍液溢出. 采集标签:也称号牌或号签.可用稍硬纸裁成长方形的小纸片.一般 是 2 厘米×1 厘米.一端穿上白线.用来写采集号,格式如下: 采集号数:------- 采集日期: 年,月,日采集人:--------- 采集地点:---------采集记录本:事先印好并装订成小本.其式样如下: 采集人-----采集号------ 采集期-----份数------- 采集地点-------------- 海拔-------土壤------- 环境:--------------- 性状:乔木灌木草木藤木寄生腐生 株高--------米胸径------ 形态:根---------------- 茎树皮------------ 叶---------------- 花---------------- 果---------------- 用途------------------ 土名------------------ 科名--------中名-------- 学名------------------ 备注------------------17 标本采集记录是植物的重要档案材料.没有记录的标本,鉴定学名时 会产生很多困难.即使鉴定出学名,知道其经济价值,要重复采集,深入 研究,推广利用也会有很多困难.这样的标本价值就不大了.这里着重介 绍几个记录项目. 采集号:采集时编写的号码,它必须和标本上采集标签号一致.这点 看起来简单,但往往因不注意而容易搞错,致使标本失去价值.同一地点, 同一时间采集的同一种植物应编同一号.不同地点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 不同时间采的,即使是同一种植物都应编不同号.有些植物如菠菜,罗汉 果等是雌雄异株的,必须分别采集,编不同号,并注明两者间的关系,即 ××号是雄株.编写采集号应用铅笔,以免遇水褪色. 采集地点:是记录该标本在什么地方采集的.要记省自治区 ,县, 乡,村名,或重要山川河流的名称.采集地点很重要,因为全世界几十万 种植物分布都有地区性,知道地名就可以查阅相应地区的参考资料,以利 鉴定学名.还可以从采集地点知道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和某一地区的植 物资源情况. 生态环境:记录该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如平地,丘陵,路旁,灌木 丛,林下,或山坡,山顶,山谷,阴生,阳生等. 株高,胸径:株高是指植物的高度.胸径是指乔木而言,即离地面 1.3 米高处的直径. 形态记录:根,茎,叶,花,果及树皮等,制成标本后容易失真的特 征.如颜色,大小,气味,树皮剥落裂纹,花的形状等等需详细记录. 土名记录: 当地群众所叫的名称. 若文字不易表达可用汉语拼音记录. 用途记录:该植物在当地做什么用,食用或榨油,或染色,或药用. 作药用的最好记录药用的部位,治什么病,用法怎样.18 二.采集时的现场工作在采集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千万不可见到一份很漂亮的标本, 便抢着采.要特别注意地下是有深坑,是否有毒蛇,或是树上有蜂窝等等. 除此之外,采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本不要采集太大,通常以 35-40 公分比较适当. 2,最好全株一起采集,包括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等.若是蕨类植物, 则要连它的孢子叶一起采集.但是太大的植物,无法整株采集时,可只采 集其枝叶,花及果实. 3,应采集未被虫蛀食及未受病菌感染的部份. 4,采集时,应用修枝剪剪取,切不可用手折取,以免伤害标本. 5,采集后,应马上详细记载采集时的各项数据,并用卷标写上采集号码, 系在标本上. 6,标本应平放采集袋或采集箱中,绝不可乱塞,以免把标本挤坏.三.采集技术植物标本的采集最重要的原则即在表现物种最重要,最明显和最丰富 的各项特征,依据这个原则,下列项目是采集时需要注意的: 1.标本须具有花或果实,雌雄异株的植物,要分别采取雄花枝或雌花枝, 花果同时出现更好. 2.小型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具有走茎,球茎,块茎,根茎,鳞茎等多年生草 本植物应连根部或地下部一起采集. 小型草本应采许多株成为同一份标本, 大型草本则可折成「N」字型或「V」字型,最长段小于 35cm,使其合于一 般台纸的长度即可. 3.受光叶或庇阴叶,老叶,幼叶或萌枝等各种发育阶段形态不同者,均须 采集,以供分类辨别佐证. 4.有毒或有刺植物,采集时应特别小心,避免受伤.19 5.蕨类:应连同地下根茎一起采集,部份种类连接根茎之柄或根茎上之鳞 片scales是非常重要的分类特征,应于保留,同时叶背应包含成熟的 孢子囊群,要是有孢子叶或营养叶的两型蕨类,两者都应采到,大型树蕨 类属无法整个复叶都做成标本,至少要保有顶羽片,一对完整包含左右两 边的羽片及部份地下的根茎. 6 . 木 本 : 采 集 木 本 植 物 标 本 之 大 小 应 与 14 张 报 纸 长 相 当 或 略 长 35-40至少有一枝条具完整顶端;不仅采近先端部份,而应包括一 主要粗枝条,显示树皮并将之斜剪以显示其本材纹路及心髓;所有枝叶须 压置于报纸内,太长者可反折以一斜角与原枝相迭;枝叶过密者,可适度 剪去部份枝叶,但须保留分枝处或叶基. 7.竹类:应具备叶片,根茎,竹箨,秆及笋等. 8.兰科,凤仙花科,天南星科,马兜铃科与蛇菰科植物除腊叶标本外,宜 补充浸液标本以保存花的实体特征.部份多肉植物可选择浸制标本或加强 干燥. 9.水生植物:因为离开水后可能皱缩,可准备一浅盘,使之展开后,并用 一滤纸缓缓捞起,以获得展开状.取后可转换于报纸将水分吸干后,稍待 整理后再用干纸夹起来. 10.寄生植物应连寄主一同采集. 11.棕榈科植物:应包含完整的叶鞘. 12.活体采集:在采集时若非采集植物的生殖季节而无花果等特征,或是 其它实验需要如研究染色体,植物形态,授粉生物学与种源收集等,则需 要将采集植物移植于温室生长繁殖,待其开花结果后,再压制标本或进行 实验.繁殖体之采集通常是采取植物活株,种子,地下茎,无性芽等,视 该植物繁殖发育方式加以采集后移植于温室.在采集时需注意记录其生态 与生境,以供种植时之参考.种植可酌该类植物亲缘与分类上相近或园艺 推荐的方式.若是尚未开花植物,待开花结果再烘制标本时,于标本内需20 附注来源为曾经种植过,并加注标本压制的日期,参考格式如下: 1 植物的花部构造,应有少数花在压标本前切开,展开,分别压平.如合 瓣花冠等. 2 若植物有花,果,茎节或叶柄等可供鉴识部份,要注意不被叶所遮挡. 3 当修剪过多的枝叶时, 要保留枝节的部份, 在较大型的叶子中 如复叶 要保留叶柄基部的部分, 以能显示叶子生出的部位. 如系大形之羽状复叶, 可留其一枚叶,而切去其它部位,所留之叶仍大于标本台纸时,切去其一 侧方之小叶,有顶生小叶者须保留.叶形大者,只留一叶及花序,而由保 留之叶柄以示其排列. 4 当植物的叶子超过报纸边缘时可将之折回至报纸中,多余枝叶截除. 5 当植物体本身过大时如棕榈科 ,剪裁标本时要显示各小叶与主轴的 关系. 若标本无法于一份台纸上展示时, 可裁剪后分别张贴于数份台纸上, 再于标签上加以标明各部份之间的关系与位置;此外因有复份标本所致, 各复份标本间可以以 A,B,C 加以区别. 6. 当折迭较大面积的叶子时,通常将较大的部份折在下面,较小的部份 置放 于叶平面之上,尽量使形态特征显露于外面,以便研阅.四.采集后处理工作1. 将标本修剪整齐后,夹在吸水纸或旧报纸中,用标本夹压好,一方面可 将植物标本中的水份压吸出来;另一方面,则可使标本干后,不致于发生 皱缩. 2. 若标本叶子太多,可剪掉一部份,但应留下叶柄,以示其着生的方式. 3. 若叶子太大,可对称的剪除一半,但不可将先端剪除,留下基部. 4. 若叶子太长,可将之折曲. 5. 若叶子发霉,可用酒精涂抹,同时更应勤快的换纸. 6. 以后每天换一次到两次的吸水纸或旧报纸, 在换纸时, 若有折到的叶子21 亦应同时加以修整. 7. 如此约经两周左右,即可干燥完成.若有烘箱,也可将标本修整,压夹 好后,放在烘箱中,用火力加以干燥.五.植物摄影除了标本之外,拍照可以保存一个植物生长时的影像,因标本烘制后 可能失去原有色泽与形态,特别是采集模式标本时,其生态影像亦是提供 鉴定的依据,这些影像数据皆可利用摄影保存下来.拍照除拍摄该植物之 特征之外,全株影像与其生境亦可同时摄入影像,以记录其生境.另外如 植物的根,茎,叶,花与果实等细部形态特殊与足以可供鉴别的数据等, 宜拍摄以供辅助鉴定.采集地区的整体外观亦可拍摄,以提供其生态环境 之数据.如果拍摄的内容与特定之标本相关,应记录采集编号,将标本与 影像数据链接,减少利用影像鉴定植物种类的困难或可能产生的错误,方 便使用及鉴定工作的进行. 由于因特网的普及,影像数据的流通将更为方便与迅速,因此摄影工 作也已成为植物标本采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22 第五章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第一节 怎样采集标本1. 地点 尽可能包括不同的生境的标本:森林,溪边,山顶,山坡,石灰岩, 路边,林缘等.尽管在最好的初生林内很难发现一些东西,但稀有植物常 常在那里出现.路边和种植区边缘通常有很多最普通的植物,但也有些代 表很重要的分布记录的物种出现.不要忽视林缘,因为初生林乔木,藤本 和灌木的最低的分枝常常分布在那里.不要忘了检查一下倒下来的树木, 因为它们常带来一些树冠种的枝条或小枝,附生物和藤本.在阳光充足的 地方,常分布着其它地方找不到的植物的花和果实.被砍伐或正在修路的 地方是很好的采集地点,注意倒下来的树,因为这里很容易找到分布在树 冠的藤本和附生植物.在一些自然植被很可能被破坏的地方也可以采集, 不用太担心会挖尽种群.在任何保护区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采集要特别 小心,随时注意种群的大小.对当地人要友好,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随 时向他们解释所做的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2.采集队 两个或以上的采集者一起工作效率会更高如果他们分别采集不同生境 或不同的习性的植物,如:乔木,藤本,附生植物,蕨类,苔藓等.避免 2 个采集者在同一天同一地点采相同植物. 3.普通植物与稀有植物馆藏多与少的种类 标本馆收藏很少的种类,最好多采几份,馆藏很多的种类少采几份, 如: 3 份很普遍的植物和 11 份稀有植物比每种各采 7 份好, 采 两种方式需 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和占有同样的空间. 如有可能, 每种植物最少采 3 份 一23 份留给植物原产地,一份给本馆,另一份给专家 .采集馆藏质量差的标本 非常重要.地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种在某个地方采集过很多因 而兴趣不会很大,但在另一地方采集得很少因而兴趣会很大.变异大的种 比变异小的种需要更多的标本去反映其变异范围,相似的种比明显不同的 种需要更多的标本去理解其区别. 4.稀有种与新种 稀有或很少被知道的植物和新种趋于同时出现.如果在某个区域发现 了一些稀有种或新种,应该继续找, 因为很有可能会找到其它感兴趣的种. 有些种类,如果在同一地点发现 2 或 3 次,证明这些种类的百分比很高. 如果 发现了仅仅一次具有很大百分比的种类, 证明那里还有很多其它种类 还没有采集到. 5.发育阶段 尽可能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特别是显示大小,颜色和其它特征 极端的植物.对于雌雄异株的植物,两个性别均要采.如有可能,将植物 贴上标签以保证采集到同一株植物不同的发育阶段.对于异型花柱的植物 采集 2 或 3 份不同花柱形式. 6.单份和复份标本 有些标本只有一份,但如果 仔细寻找, 很有可能发现更多的标本. 每种植物最好采 5 至 10 份,需要留给植物原产地,本馆,专家及交换等. 对于单份标本,标记\"单份\"是很重要的.单份只指只有一份没有复份. 如果有一份标本留给原产地, 或有一份送给了专家, 馆藏的那份标本上 在 不能标记\"单份\" . 对于单份标本,可以将其分成另一份标本.例如:兰花,可以从一个 多花的花序上取出 1 或 2 朵花,与 1 或 2 片叶子和假鳞茎组成一份标本. 如果能附上一张照片就更好了.通常可以将一个果实或一个花序分成两半 制成 2 份标本,如:露兜树科Pandanaceae .与一段茎和几片叶子组合24 成一份有用的标本,但是必须在标签上注明这份标本被分解了. 有些植物是单份,在另一地方也是作为单份.如果单份标本不是保存在原 产地,即使 单位不需要它, 也应该重新采集.在报纸上标记相应的信息, 如:单份标本存放地, \"IBSC 单份\" .*植物标本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1. 整体标本:通常用来识别植物,鉴定学名,鉴别中草药.对某一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也是使用这种标本.例如调查某个学校,山头的植物资源. 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是识别植物依据之一,但是常因生长 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而花,果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最能反映植物的固 有特性,是识别和鉴别植物的重要依据.采集标本时必须尽量采到根,茎, 叶,花和果实俱全的标本.草本植物还应该挖起地下部分.从根系上可以 鉴别出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的.而且地下部分除根茎外,往往还有变态根 和变态茎,如荸荠,百合,菊芋,甘蓝,黄精,贝母,七叶一枝花等等. 木本植物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枝条,最好附有一小片树皮.孢子囊群的形状 与排列,根状茎及其鳞片和毛被等是蕨类植物重要的分类特征,采集时要 加以注意.整体标本常制成腊叶标本和原色浸渍标本. 2. 解剖标本:制作目的在于观察,研究植物某一器官的内部组织结构.如 解剖洋葱的鳞茎,以观察基盘,幼芽,鳞叶,须根等结构.横剖黄瓜,以 观察瓜类的侧膜胎座和种子着生位置;纵剖桃花,以观察花的各部位及其 形态.采集这类标本只要选择健康的有代表性的某一器官即可,不必采集 整个枝条.解剖标本通常制成防腐性的浸渍标本. 3. 系统发育标本: 制作目的在于观察研究植物的生活史, 即某一植物从种 子萌发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常用于生物教学和引 种栽培及科研方面.这类植物标本必须采集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如 制作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标本,就要采集它们胚的萌动,长出主根25 和幼芽,长出真叶等各阶段的标本.这类标本可制成腊叶标本,也可以制 成浸渍标本. 4. 比较标本: 比较标本主要是比较不同植物的某一器官的异同. 例如比较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形态就要采集油菜,大豆,黄瓜,西红柿等 成熟的果实,除去果皮,将种子晾干,还要采集小麦,水稻,玉米的果实 晾干进行比较.比较各种形态的根可以采集直根系的棉花,须根系的水稻 和小麦,球根的心里美萝卜,圆锥根的胡萝卜,圆柱根的萝卜,块根的甘 薯,玉米及甘蔗的不定根,以及菟丝子,桑寄生的寄生根等.比较各种形 态的茎可以采集直立茎的桃,榕树,缠绕茎的牵牛花,金银花,匍匐茎的 草莓,攀缘茎的葡萄,葫芦,爬墙虎,枝刺的山楂,皂角,肉质茎的仙人 掌,昙花,球茎的荸荠,甘蓝,鳞茎的洋葱,大蒜等.比较各种形态的花 冠可采集离瓣花的桃花,十字花冠的油菜,荠菜,蝶形花冠的大豆,紫檀, 蚕豆,管状花的红花,舌状花的菊芋,以及单子叶的小麦花等.比较各种 花序可以采集总状花序的白菜,穗状花序的车前,伞形花序的天竺葵,头 状花序的向日葵等.比较各种形状的果实可采集核果的李,杏,浆果的柿, 葡萄,梨果的苹果,鸭梨,荚果的豌豆,刺槐,角果的萝卜,大青,瘦果 的向日葵,颖果的水稻,小麦,翅果的榆,槭等.比较标本可以制成腊叶 标本,也可制成风干标本,而果实以原色浸渍标本效果更好.26 第二节标本采集的方法一.蕨类植物的采集方法蕨类植物标本采集时,要尽量采带孢子囊的叶.对于中,小型蕨类植 物,必须采集完整的植株作标本.如果地下根状茎长,则可挖取一段;如 果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则两种类型的叶均要采;如果是藤本植物,则 可剪取其中长 40 厘米的一段作标本; 对于大型蕨类植物, 将茎和叶等分段 采集;二.苔藓植物的采集方法苔藓是最容易采集和保存的植物之一.标本采集后最好直接放到纸袋 中,袋上可写明采集号,采集地点和生境.除了有时作为短暂的临时措施, 不要使用塑胶袋,因为袋内的高湿不仅会导致发霉,而且容易促使标本不 正常生长. 采集的数量取决于能找到的数量,但也要同时考虑到其种类和群落保 存的需要. 在可能的地方, 应采集足够的量以便制备成多份复份标本, 与 其他研究机构进行交换.只要有可能,任何时候都应该尽量采集孢子体的 材料.孢子体往往不易发现,尤其是苔类,所以很有必要用放大镜来检查 确定其存在与否.小型种类容易被忽视,应仔细搜寻,例如在树干,树枝, 石头,土壤上,偶尔也在常绿的树叶上. 标本应尽快干燥,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人工加热的方法,并总是 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为了把标本干燥好,可将标本在纸袋中铺开,把袋口 打开一些,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干燥.长有苔类的植物叶片应该在轻压下 干燥 即象维管束植物那样 地生的种类在干燥前应尽可能除去多余的土 . 但要留下假根茎簇,里面可能带有假根茎胞芽或块茎 .27 三.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必须采集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植物标本.采集草本植物标本时, 应采带根的全株;采集木本植物标本只采取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 采集的标本应尽可能代表该植物的特征特性;水生柔软植物要用硬纸板从 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同压制;肉质或具地下茎植物,采回后用开水 烫一下再压制;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同采集,并记载注明;异形枝条, 异形叶,单性花,单性异株,先叶开花等类型的植物,采集时要注意采全. 在野外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是一种有意义和有乐趣的工作,植物标 本最好是在植物开花期采摘,花,茎,叶,根齐全为好.要采集制作植物 标本,需准备植物标本夹和吸水的萱草纸,标本夹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 木条做两片网式架,架上要留有可绑绳索的头,两条木架之间放吸水的草 纸,用绳绑好随身携带. 全株植物采下后,先将花瓣整理齐压放在草纸上,然后将茎,叶整理 好,每片叶要展平.不能因为叶多把叶子摘掉,有一部分叶要反放,这样 压好的标本叶的正反面均有.如果茎,根太长超过标本夹的长度,可将茎 或根折压在纸上,完后在上面再铺几层吸水草纸,用木夹压紧绑好,植物 标本不能在太阳下晒.这样容易变色,压在标本夹内的标本每天要翻倒数 次,每次换用干燥的吸水草纸,用过的纸在太阳下晒干以备下次翻倒时使 用,标本夹压标本主要是靠吸水草纸,将植物的水分吸干.压好的标本, 花,茎,叶的颜色不变.压好的植物标本,可用来做教学用品和装饰品, 现今,也可将植物标本压制在有机玻璃内,制成人造琥珀,这样保存 的植物标本,色彩更为鲜艳. 在野外活动如果没有带标本夹, 可以用餐巾纸或卫生纸代替吸水草纸, 夹在纸板中用绳绑紧也可,或将植物的叶或花夹在笔记本中. 野外采集,对有毒植物如钩吻,白雪花,羊角拗,了哥王,和一些有毒菌28 类,要特别提醒注意,不可误食.野漆树,红雀珊瑚等植物,如经接触, 会使人发生过敏搔痒,也须注意避开.四.采集标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应根据制作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 生长健壮, 姿态良好的植株或枝条作 为标本.有的植物有异形叶,如白菜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之分;海金沙有营 养叶和繁殖叶之分;菱有飘浮叶与沉水叶之分.甚至同一枝条上就有不同 形态的叶,如枫荷桂就有三种叶形.有的植物是雌雄同株,如南瓜,蓖麻, 或是雌雄异株如大麻,杨,应分别采到雌花和雄花. 2. 采集时应根据台纸大小或标本瓶大小, 选择大小适中的标本. 有的植物 体很小,如满江红等可多采几株.有的植株很大,可以取其典型的一部分, 如百合,芦苇等,不需采全株,可分别剪取顶部,中部和根部的典型部位. 制作浸渍标本,一般以标本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三为宜,标本太小显 得空旷无物,标本太大又显得臃肿,这都有损美观. 3. 带有花果的标本, 无论是干制还是浸渍, 其效果往往与花开的程度有关. 若花开太盛,各部位容易脱落,离瓣花尤为突出,所以要选择刚开的花或 将开的花蕾.这时花的各部位特征已经明显地反映出来,也不容易脱落. 如盛开的木棉花不易压制,而选择即将开放的花蕾进行压制,就能收到较 好效果.制作浸渍标本时,浆果类未成熟的果实其果型,色泽还不典型, 而太熟的果实内部果汁浓度大于浸渍液浓度,果皮内外渗透压不平衡,也 容易造成果皮爆裂, 或果肉溶烂等情况, 如西瓜和西红柿等都有这种情况. 干果类的大豆,白菜,穿心莲等果实太熟,压制时果实容易爆裂,种子散 出,不易获得完整形态,采集时也应引起注意.种子标本应待种子完全成 熟时采集. 4. 采集标本的份数根据各自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 制作腊叶标本应多采几 份,除自己保存外,必要时寄给有关单位衣他们鉴定学名,还可以与国内29 外有关单位交换.通常一种植物至少采2~3份.制作浸渍标本也要多采 几份,以比较不同的浸渍方法的效果.采集份数除了根据需要以外,还应 注意爱护植物资源. 同种植物同时采的几份标本为副份标本.副份标本的采集号应相的. 5. 采集标本还要注意到各种植物的花期, 以便及时采到需要的标本. 有的 植物是先花后叶,如榆,柳,木棉等,这些标本在长叶前就要注意观察, 以便及时采到花的标本,待长叶后再在原植物上采叶的标本,编不同号. 6. 制作各种标本都有一定整形问题, 目的是使标本既美观, 又真实地反映 原来的形态,这个问题在原色浸渍标本制作中更为突出.因此要求采集时 注意观察植物的生态,花果着生的位置等.7. 特殊标本的采集 松球果, 菟丝子属的花, 仙人掌以及其它肉质植物可以放在小纸袋里, 每一个都编好号,在压之前烘干.如果放在塑料袋里,它们会很快发霉. 有些植物在烘干过程中会缩小,特别是肉质植物. 有些植物的叶片极大,例如芋头,蒲葵,假槟榔等,不可能采集整片 叶子.这类标本可以采集部分叶片,若是单叶可沿中脉的一边剪下,或剪 一个裂片;若是复叶可采总轴一边的小叶,但无论怎样采都必须留下叶片 的顶端和基部,或顶端的小叶.花,果和叶片可分开处理,但要编同一号. 至于较大的花序,如向日葵的头状花序,棕榈科的花序都只能采取其中一 部分. 大型标本的野外记录显得更为重要,必须详细记录株高,胸径,整片 叶子的长,宽,裂片或小叶的数目,长短,全花序的大小等. 寄生植物采集时应注意采到寄主植物. 孢子囊群的形,根状茎及其鳞片和毛被常是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因 此在采集蕨,木贼,海金沙,卷柏时,要注意采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和30 营养叶,还要挖一小段根状茎,并且小心保护鳞片叶,防止脱落. 葫芦藓,地钱等苔藓植物的孢子体成熟后常常会脱落,所以应在孢子 体尚未成熟时进行采集,而且要及时放在纸袋或广口瓶中暂存,以免丢失 孢子体上的蒴帽. 地衣是一个独特的植物类群,生长在多种基质上,叶状和枝状地衣如 松萝等大量生长在山林中,而壳状地衣常生长在岩石,树皮及建筑物上, 采集时尽量连基质一起采下.若不能采到基质,也应作好记录. 菌类植物中的蘑菇是由子实体菌盖,菌柄及地下菌丝体组成,子实 体是重要的分类特征.它们有的生长在地上,也有生长在树枝或腐烂树皮 上.采集长在地上的蘑菇,要仔细挖起地下的菇根;采集树上的蘑菇,应 用刀连同基质一起割下.用手拿标本时要注意不可在菌盖和菌柄的表皮留 下指印, 以免损失子实体表面固有的分类特征. 标本采集后立即挂上标签, 用柔软纸轻轻包好,放在纸盒里. 水绵,海松,多管藻等藻类植物多生长在水里,它们一出水面叶片往 往收缩一团失去原形.采集这类标本时可先用水网捞出,倒在水盆中,等 植叶展开后,再用吸水纸置于标本下面,轻轻将标本托出水面,然后用干 燥纸压平. 为避免标本带有盐渍, 采集的海藻必须先在淡水中浸 10 多分钟 后,再放入清水中按上述方法处理. 8. 馆藏标本的改善 如果材料很少则可以做成小标本,反之,则做许多标本.如果繁殖器 官很少,则可以通过加入一些营养器官去改善它.一份好的标本的目标是 以一种方便的形式提供足够多的植物信息.一份标本上尽可能包含所有特 征的变化范围,包括最大与最小叶,幼叶以示毛,托叶等.标本可以通过 增加花,果实和花序而得到改善.如果材料丰富,每份标本上应该包含多 于一个花序或果实. 9. 可育与不育31 如有可能尽可能采集可育材料.每份标本上尽可能包含花与果实.如 果 有不育标本用于生态或其它研究,请另外采集一份标本含有可育部份 同一种 ,因为含有花或果实的标本更加容易鉴定.不要忽略营养部分. 如果具有不同的叶型均应显示.成熟与不成熟枝条,特别是藤本上的成熟 与不成熟枝条都应采集.芽与树苗通常具有与成熟植物不同的特点而且很 有用. 10. 标本的预先压制 通常先将采集到的标本装在塑料袋里比就在野外压制标本效率高.易 碎的材料可以在野外压制,粗壮的材料可以放在塑料袋里以后再压.经常 带一些小塑料袋或报纸以装小的或易碎的材料,这些小塑料袋又可以放在 一个大袋子里.另外,小的材料也可以包在大叶子里,如:蝎尾蕉属 Heliconia的叶子.*有关塑料袋:放进塑料袋里之前,必须将标本折叠成合适的大小以便于装订在标本 台纸上,这样标本不容易破坏,切不可将标本随便扔进袋子里.已有倒空 袋子时,将袋子的上面朝下,仔细地倒出来,切不可从袋子里拉出标本, 防止弄碎标本.尽可能使用大袋子,因为这样对标本的损害最小.如果植 物很大且很重,最好分开放在一个袋子里,因为它们会破坏袋子里其它的 小标本,例如:棕榈科植物和大的天南星科植物. 为防止严重的枯萎,可以将植物包在湿报纸里并放在塑料袋里,然后 将塑料袋放在阴凉处.但这种方法不太适合于在热带地区大规模的采集. 11. 标本的清理 标本采集后,在制作前还必须经过清理,目的是除去杂质,使要展示 的特征更为突出.清理一是除去枯枝烂叶,除去凋萎的花果,若叶子太密 集,还应适当修剪,但要留下一点叶柄,以示叶片着生情况.二是用清水32 洗去泥沙杂质. 冲洗时不要损伤标本, 有些植物体上附属物也是分类特征, 如蕨类植物根状茎上的鳞叶等,都应注意保护. 标本清理后,应尽快进行制作,否则时间太久,有的标本的花,叶容 易变形,影响效果.33 第三节 腊叶标本的制作与保存野外采集的标本开始夹在标本夹内还是湿的,需要经过不断换纸吸水 把它压干,干得越快,原来的色彩越容易保持,否则可致标本变黑,叶子 脱落.刚压的标本,头 3 天要每天换纸 1~3 次,至少换 1 次,压后第一次 换纸时,植物已基本压软了,这时应对标本进行整理,过多的重叠枝叶应 剪去,折皱的叶和花瓣应适当展开,剪下或脱落的花,果,叶片应收集到 小纸袋中,和原标本放在一起,以备将来解剖观察之用.3 天过后每天换 纸 1 次,至完全干燥为止,换下的湿纸应放日光下通风处晒干,在极潮湿 天气应将草纸加火烘烤.标本压干后要进行消毒,将标本上的虫和虫卵杀 死,通常的方法是用四氯化碳或二硫化碳进行气熏消毒灭虫,约熏 3 天即 可取出, 也可放在-40℃低温冰箱中进行低温杀虫. 杀虫后即可将标本取出 装帧成合格的腊叶标本.一.腊叶标本制作过程腊叶标本就是经过压榨和干燥处理的植物标本,也叫压制标本.是将 新鲜的植物材料用吸水纸压制使之干燥后装订在白色硬纸上这种纸称为 台纸制成的标本.压榨和干燥处理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使植物体内的 水分被纸吸尽和蒸发掉,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不致霉烂.腊叶标本制作简 单,容易保存,是植物分类工作者常用的标本,也是最易制作的一种标本. 1.修整 将采来的标本去掉残破的叶子,并且适当地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 繁的花,叶.疏掉花和叶时,应留下一小段叶柄,花梗,以表明植物原来 的生活状态.实在不便压制的部分,例如一些植物的块根,块茎,浆果等, 也应该剪下,另行保存.将修整过的标本压入带有吸水纸的标本夹内,最 初的两三天内要勤换纸 即每天应该换 2~3 次吸水纸, 把换下来的吸水纸34 及时晒干 .以后几天,每天换纸一次,经 7~10d 就可压干.换纸的过程 也是整理标本的过程.初换纸时要用镊子将花,叶展平,并且整好叶序, 叶基等的形态,同时根据需要,在每张标本上都要压一两片背面向上的叶 片,以便观察叶背面的附属物.切忌叶片重叠.如叶片过多,可剪去少量 多余的叶片,保留叶柄和叶基,用以表示叶序和叶基的形态.如果花的数 量多,也要压有反面朝上的花.一些肉质植物,在压制期间可长期不死, 甚至在标本夹内继续生长.对于这样的标本,应先用开水浸烫一下,再做 标本,但不要烫它们的花.有些裸子植物的标本也应浸烫一下,否则压制 过程中容易落叶.一些鳞茎,块茎,块根或球茎,可以先用开水烫一下, 再纵切半个进行压制. 2.压制标本 压制标本是将标本逐个地平铺在几层吸水纸上, 上下再用标本夹压紧, 使之尽快干燥, 压平. 压制方法是先在标本夹的一片夹板上放几层吸水纸, 然后放上标本,标本上再放几层纸,使标本与吸水纸相互间隔,层层罗叠, 最后再将另一片标本夹板压上,用绳子捆紧.罗叠高度以可将标本捆紧, 又不倾倒为宜,一般叠至1尺左右.每层所夹的纸一般为 3~5 张,粗大多 汁的标本,上下应多夹几张纸.薄而软的花,果,可先用软的纸包好再夹, 以免损伤.初压的标本要尽量捆紧,以使标本压平,并与吸水纸接触紧密, 又较容易干.3~4 天后标本开始干燥,并逐渐变脆,这时捆扎不可太紧, 以免损伤标本. *压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尽量使枝,叶,花,果平展,并且使部分叶片背面向上,以便观 察叶背特征.花的标本最好有一部分侧压,以展示花柄,花萼,花瓣等各 部位形状;还要解剖几朵花,依次将雄蕊,雌蕊,花盘,胎座等各部位压 在吸水纸内干燥,更便于观察该植物的特征,利于识别. 2 多汁的根,块茎,鳞茎等标本,不易压干,要先用开水烫死细胞,35 然后纵剖或横剖,滴干水后再压.这样既可使标本快干,又能观察内部构 造.仙人掌类及大型果实如柚,佛手,香橼等,可以纵切挖去内部肉质组 织后再压,或切取部分纵剖面和横剖面为代表进行压制. 3 菟丝子,桑寄生,生姜,芋头,兰花以及松,杉,柏等植物,往 往压制了 1~2 个月后,细胞还不死,致使叶,花脱落.这些标本,就需要 在开水里烫片刻,杀死细胞后再压.有的标本容易破碎,如木棉花的花瓣, 采集后放半天,或用蒸汽熏蒸片刻,使组织软化再压,效果较好. 4 标本放置要注意首尾相错,以保持整叠标本平衡,受力均匀,不 致倾倒.有的标本的花,果较粗大,压制时常使纸凸起,叶子因受不到压 力而皱折,这种情况可用几张纸折成纸垫,垫在凸起的四周,或将较大部 分切下另行风干,但要注意挂同一号的采集标签.标本较长的,可以折成\" V\"或\"N\"形. 5换纸是否及时,是关系到标本质量的关键步骤. 初压的标本水份多,通常每天要换 2~3 次,第三天后每天可换一次, 以后可以几天换一次,直至干燥为止.遇上多雨天气,标本容易发霉,换 纸更为重要.最初几次要注意整形,将皱折的叶,花摊开,展示出主要特 征.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用烘干的热纸换,效果较好.换纸时 要轻拿轻放,先除去标本上的湿纸,换上几张干纸,然后一只手压在标本 上面的干纸上,另一只手托住标本下面的湿纸,迅速翻转,使干纸的一面 翻到底下,湿纸翻到上面,再除去湿纸,换上干纸,这样可以减少标本移 动,避免损伤. 植物标本的质地不同,其干燥速度也不同.有的标本如车前草,龙葵, 牵牛,蒲公英等 2~3 天就干了,有的标本半个月,一个月才干.所以在换 纸时应随时将已干的标本取出,以减少工作量. 有些植物的花,果,种子压制进常会脱落,换纸时必须逐个捡起,放 在小纸袋内,并写上采集号码夹在一起.36 为了使标本快速干燥并保持原色,可以用熨斗熨干,也可以将标本夹 在铁丝夹里置 45~600C的恒温干燥箱里烘干或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快速干 燥. 此外,用硅胶作干燥剂能使植物标本快速干燥,效果良好. 3.标本装订,贴标签 装订是将标本固定在一张白色的台纸上,装订标本也称上台纸.装订 目的一方面是为长期保存标本不受损伤,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观察研究. 台纸要求质地坚硬,常用较好的白板纸或道林纸,通常将白板纸裁成 8 开,约长 38cm,宽 27cm.装订标本通常分三个步骤,即消毒,装订和贴 记录签. 1 消毒:标本压干后,常常有害虫或虫卵,必须经过化学药剂消毒, 杀死虫卵,零点菌的孢子等,以免标本蛀虫.通常用的消毒剂有1%升汞 酒精溶液.也可以用二氧化硫或其它药剂熏蒸消毒.这些都是剧毒药品, 消毒时要注意安全.如用紫外光灯消毒较为安全有效. 2装订:装订标本先将标本在台纸上选好适当位置.一般是直放或稍 微偏斜,留出台纸上的左上角用右下角,以便贴采集记录和标签.放置时 要注意形态美观,又要尽可能反映植物的真实形态.标本在台纸上的位置 确定后,还要适当修去过于密集的叶,花和枝条等,然后进行装订. 装订标本一般用间接粘贴法.具体的做法是:在台纸正面选好几个固 定点,用扁形锥子紧贴枝条,叶柄,花序,叶片中脉等两边锥数对纵缝, 将纸条两端插入缝中,穿到台纸反面,将纸条收紧后用桃胶水在台纸背面 贴牢,再将花,果的解剖标本,树皮等附件固定在台纸上,易脱落的花, 果应装在纸袋里,贴在台纸的适当位置,以使必要时取出观察研究.因此 纸袋既要贴得牢固,不使花,果丢失,又要便于取出.大的根茎,果实等 纸条不易固定,可用白车线代替,细弱的标本可用桃胶水直接将标本贴在 台纸上.没有桃胶水也可用一般办公用的胶水,或加防腐剂的浆糊代替.37 细小的植物如苔藓,地衣,水绵,木耳等,可以直接装在标本袋中, 然后放入抽屉或用用胶水粘贴在台纸上. 3 贴记录签 每件腊叶标本必须附有标签.标签是标本的科学证明.标签要按野外 记录逐项填写清楚.通常贴在台纸的右下角. 4贴标本衬纸 最后将一张跟台纸同样大小的油光纸贴在台纸上端的边缘,使油光纸 盖在标本上在,以保护标本. 压干的腊叶标本需要装贴在台纸上.台纸一般用厚道林纸,铜板纸或 白板纸,裁剪成 11.5×16.5 英寸29×42 厘米 ,此为国际标准尺寸.也 可按 8 开裁剪,即 27×39 厘米的通用尺寸,可节省纸张.将标本放在台纸 上,可用明胶或乳胶把标本贴在台纸上,再用线或纸条将枝干,果等部分 缝牢,或将台纸穿孔将纸条贴在背面.过小的标本如浮萍,小龙胆可将其 装入纸袋中,再把纸袋贴在台纸上.台纸的左上角贴 1 份已抄好的野外记 录签,台纸右下角贴定名签,经过仔细鉴定后写出拉丁学名,鉴定者应签 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装有脱落花,果的纸袋也随之用曲别针卡在台 纸上.二.保绿法在腊叶标本制作中的应用保绿法是指绿色植物标本在弱酸性条件下与硫酸铜发生反应,使植物 体内叶绿素中的镁原子被铜原子取代,变成永久性的绿色植物标本,经压 干,消毒,装订,鉴定等腊叶标本正常制作步骤,制成性质稳定的腊叶标 本.下面以荨麻科苎麻为例说明此方法. 1. 标本采集,修剪采集无病虫害,无破损,具有明显特征带花,果 的苎麻枝条二份, 一份用保绿法,一份用传统的制作方法 . 2. 标本的保绿处理38 1 配制母液:按硫酸铜:水:冰醋酸=12:900:150 的比例配制两 份,使母液约 2000 毫升. 2 煎煮:将配制好的母液加热至约 95℃或微沸时投入苎麻,观察其 变化,待苎麻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后又慢慢变成绿色后取出. 3 漂洗:取出后的苎麻投入流动的水中漂洗 30 分钟. 3. 压干: 将漂洗干净的苎麻用吸水纸和标本夹捆扎, 刚开始一天换纸一次, 一个星期后,两天或三天换一次直到压干为止时间为两周 . 4. 消毒:用 0.2~0.5%的升汞乙醇液为消毒液,将升汞乙醇溶液在搪瓷盘 内配好,把压干的苎麻投入溶液中片刻,取出,放入干燥洁净的吸水纸上 压干或晾干. 5. 装订: 苎麻消毒后就可订在 40×29 厘米的台纸上, 尽量做到布局合理, 美观大方,在茎,枝,叶柄等较粗的地方用线固定. 6. 鉴定,标签,上架,保存:标本经鉴定后,贴上标签,装上镜架,陈列 于标本架在室内避光,干燥处保存. 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采集修剪好的标本压干,消毒,装订,鉴定等步 骤完成.其和保绿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缺少保绿处理这一环节.下面是两种方法制得的苎麻标本保存两年后的效果比较表.项目 保 绿 法颜色 基本无变化传统的制作方法变黄色虫蛀 未发现.茎下部出现粉 末,小孔,其它 茎,花, 叶完好 花,叶有破损从上表可以看出,用保绿法制得的腊叶标本在同一条件下保存效果比 传统制作方法的要好,保存时间要长.因为用保绿法制得的腊叶标本在煎 煮时,植物表面的虫卵,细菌等均被杀死,故不易出现虫蛀现象.而叶绿39 素的存在使植物呈绿色, 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 含有镁原子的核心结构, 易被空气的O2,光线分解破坏,使叶片失去原来的鲜绿状态而变色.保绿 法使植物叶绿素中的镁原子被性质稳定的铜原子取代,变成永久性绿色植 物. 但实际工作中,药用植物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并不是所有的药用植 物都适合用保绿法制作.如葡萄科的扁担藤在煎煮时叶子易脱落,蓼科的 何首乌在煎煮时叶子转绿较慢且易脱落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 中进一步去探索,摸索更好的经验.三.腊叶标本的保存制成的腊叶标本必须妥善保存,否则易被虫蛀或发霉等,造成损失. 腊叶标本应存放在标本柜里.标本柜要求结构密封,防潮,大小式样可根 据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分上下两层,便于搬动.每层高 100 厘米, 宽 70 厘米,深 45 厘米.柜前为对开的门,中间用板隔成两边,每边再用 活动的木板横隔成五格.标本就分类放在木板上.没有标本柜也可用密封 的木箱代替.标本柜必须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标本入柜前必须注意:标本柜,标本室消毒存放标本前,标本柜,标本室应事先扫干净,晾 干,并用杀虫剂消毒,通常用敌百虫或福尔马林喷杀或熏杀.然后将标本 按登记分类顺序放入柜里保存. 标本入柜后, 还必须经常抽查是否有发霉, 虫害,损伤等,如有发现应及时处理. 入柜前要使标本干透,并在标本柜里放樟脑丸,干燥剂.若标本发霉, 可用毛笔轻轻扫去菌丝体,再蘸点石炭酸或福尔马林涂在标本上,也可用 红外灯烘干,紫外灯消毒.平时取入标本时要随手关好柜门.入柜后遇上 雨季有时会反潮,这些情况在南方尤应引起注意. 此外,在取放标本时,因标本之间互相磨擦也会使标本某部份脱落,40 破碎.这就要求在操作时轻拿轻放,需要取一叠标本中的某一份标本时, 必须整叠取出,放在桌上再逐份翻阅,切忌从中硬抽.为减少标本之间的 磨损,可用牛皮纸或硬纸将标本逐份或分类夹好. 腊叶标本的排列应根据需要而定,一些大的标本馆或标本室通常各科 按系统排列.国内多数标本馆室是按恩格勒系统排列,少数按哈钦松 系统排列如本标本馆 ,科内的属,种,一般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也可 按地区,山头或经济用途排列.41 第四节 花部标本制作的新方法在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中,经常有零散的花或叶脱落下来,过去的一 般作法是将脱落下来的花或叶装入小纸袋中,附到台纸上,以备研究时使 用.在研究时也常需将花进行解剖,以研究各个花部的特征.因此,有时 要将标本上的花取下来,这样就会使标本上的花越来越少,对标本的保存 不利.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将这样的标本上散落的花解剖开,制成玻片封 装的标本,既便于使用,也便于保存,对标本的完整保存很有好处.现将 制作方法简述于下. 1. 取材: 取干标本上脱落的花或新鲜的花, 花各个部分应保持完整, 典型, 避免使用破碎,腐烂或虫咬的材料. 2.软化:干花与新鲜花的预处理有所不同.干花取下后放入小烧杯中,加 入适量自来水,用酒精灯煮沸直至花变软.如果煮得时间过长,会使花都 失去弹性,不易展开,而且容易破碎;如使用新鲜花可用热水冲烫使其变 软. 3.染色:对于需要显示颜色的标本,软化后可进行染色.一般根据标本的 原色进行,如红色花可用番红,紫色花可用龙胆紫,等等. 4.解剖:取洁净载玻片 1 片,加蒸馏水 1 滴,将染色后的花放在水滴中, 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和解剖针将花各部分分离开,分离的花部按一定的顺序 排列在玻片上,如有折叠的部分,可将这一部分浸于水中,再用解剖针轻 轻拨出来.整理后,吸去多余的水分,在标本上面再加 1 片载被片,用细 线松松地缠扎起来. 5.脱水:上述标本放入 50%酒精中脱水约 l~2h,再换入 70%酒精中脱 水约 1~2h,然后换人纯酒精中 2 次,每次约 l~2h. 6.透明与封藏:经脱水的标本转入无水酒精与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中,透42 明约 lh,然后取出换人纯二甲苯中约 lh,最后将被片打开,在标本旁边空 白处放一标签,标明标本名称,采集地点,标本号数,采集人等内容.标 签最好用较透明的材料制作,字体应使用不溶于油的墨水书写;在标本上 滴加树胶,盖上加另一片载玻片,轻压,使标本展平.然后用线捆扎,擦 去多余树胶,晾干. 经过这样处理的标本,保存时间长,不霉变,可与一般玻片标本同样 保存或直接附于腊叶标本上保存.它可用于直接观察,也可用显微镜进行 低倍镜下的观察,还可直接当作底片用放大机进行照片制作.然而它也有 其弱点,即一经封片,就不能再打开.如果制作将来需要打开的标本,可 将上述第 6 步作如下变更: 经脱水的标本打开加上标签后,直接在空气中或放在烘箱中烘干,然 后用透明胶带纸沿玻片四周粘合,放入有干燥剂的容器中保存.对于标本 颜色没有特别要求的,也可将上述第 3 步\"染色\"忽略.经这样简易封装 的标本,虽然保存起来较为困难,但在需要时,可随时打开取用其中的花 都材料,更适合于腊叶标本上落花的处理保存,只要注意防潮,一般可以 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上述方法仅适用于较小的花,如果材料较大,则需自制适宜大小的玻 璃片进行标本制作43 第五节浸制标本的制作植物的花,果,地下茎等,可浸泡在药液中作成浸制标本保存,以保 持标本原来的形状和色泽.浸制药液分一般溶液和保色溶液二种.前者为 纯防腐性药液,后者兼有防腐和保持标本原色的作用.标本材料应采摘新 鲜无病植病标本除外的材料,果实以八成熟的为宜.浸制材料应保存 在玻璃广口瓶或标本瓶中,注意瓶中浸泡的材料不可过满.装好材料和药 液后加盖.并用聚乙烯醇,凡士林等将瓶口封严,在瓶的外面贴上标本签. 制作好的浸制标本应陈列在室温较低,无阳光直射的标本柜中.浸制标本 一般可保存 1~3 年. 一般药液浸制标本: 1.福尔马林液浸制标本:用市售甲醛40%浓度加水配成 4~5%的福 尔马林液,即可浸制花,果和植物的地下部分.但所浸标本易褪色. 2.酒精溶液:用市售工业酒精或卫生酒精通常为 95%浓度加水配成 70%酒精溶液,即可浸泡标本. 绿色标本浸制:在保色标本中,以保持标本原有的绿色效果较好,常用的 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 1:将饱和醋酸铜醋酸溶液用水稀释 3~4 倍,加热至 70~80℃;将 洗净的标本投入药液中,标本的绿色渐渐褪去,变成黄色,继续煮至标本 由黄变绿,又呈现出原有的色泽时取出;洗净整形后放入准备好的保存液 5%福尔马林液中保存.此法可长期保持标本的绿色不褪.注意浸泡时 应保持药液的温度,并不停翻动标本,使之与药液完全接触并均匀受热. 加热浸煮的时间因标本质地而异, 较薄的材料 10 分钟左右, 较厚的材料约 20 分钟,特别坚硬的材料,时间会更长些.饱和醋酸铜醋酸溶液配制方 法是,将醋酸铜粉末缓慢加入 50%的醋酸中,用玻璃棒轻轻搅动,直至粉44 末不再溶解为止. 方法 2: 用氯化铜 10 克, 甘油 2.5 毫升, 市售福尔马林 5 毫升, 冰醋酸 2.5 毫升,50%酒精 90 毫升配成药液,将标本洗净放入,浸泡 1 星期左右,取 出洗净,放入保存液中保存.幼嫩的器官或果实,不宜加热处理,适合用 这种溶液浸制保色. 方法 3:将洗净的果实等材料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浸 10~20 天,取出洗净 后放入 4%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方法 4:将果实等材料洗净后浸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 1~3 天,取出洗净后 再放入 0.5%亚硫酸溶液中浸 1~3 天,取出洗净后放入用亚硫酸 1 毫升, 甘油 3 毫升,水 100 毫升配成的混合液中保存.45 第三部分 技术与管理46 第六章 标本的集中化入馆,登记和分送程序装订好的标本在超低温冰箱零下 37℃-40℃冷冻消毒 7 天,取出 后则可办理一整套的入库手续.一. 标本入馆程序一标签的制作 流水号标签: 用标本馆专用的流水号标签打印标本的拉丁名, 采集人, 采集号,鉴定人,然后粘贴在台纸的右下角空白位置上.如果标本太大, 则把标签纸的右两角用胶粘在台纸上,左边两个角不粘,这样查阅者可以 揭开标签纸观察被盖住的标本. 定名签:定名签贴在台纸的左下角.如果标本太大,则与流水号标签 粘贴的方法一样.新的标签应贴在原标签的上方或靠近原标签以便于将来 的标本归柜和研究,不得覆盖原有的鉴定签;不能直接书写在台纸或原有 的鉴定标签上,更不能涂改或撕毁原鉴定签. 二入库登记手续 1.盖标本馆印章. 2.在标本台纸上选择合适的位置盖上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印章. 3.盖国别和省别章. 4. 根据标本采集地选择国别章盖在台纸的右上角, 若是本国的植物则盖上 省别印章. 5.用号码机在流水号标签,标本馆印章及采集记录纸上分别编上流水号, 每份标本有三个相同的标本馆流水号,以防时间长以后标签脱落或丢失仍 能在标本的台纸上找到相应的流水号. 三 数据库处理 新标本编号手续完成后,下一步是由工作人员把标本信息输入数据库47 贴上条形码,并用数码相机对标本拍照,才能入库归柜.所有的标本数据 及其图片将在本馆的网页上查询到.二.标本的保存和归柜一分类 本馆标本排列方法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 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苔藓植物按陈邦杰系统.科名及科号的索引贴在 标本柜的侧面.在每个科下属的排列以及各属下种的排列均按英文字母顺 序.有些标本夹里可能包括不止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硅胶娃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