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音乐听起来可比较权志龙放纵中文歌词的感觉,帮忙推荐一两首!

问题已关闭
投票、征集类问题
问题应当引发一定主题范围内具体、有深度的讨论。投票、征集信息、活动召集类问题不适宜在知乎提问。
周杰伦与陈奕迅,哪一位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大?
问的是贡献,而不是“谁更红”。可以参考丁勾对陈奕迅,周杰伦,许嵩的评价
按投票排序
287 个回答
谢 等知友以及各种匿名用户的邀请,可见你们也想知道我的看法,答题前先说几件事:1、这道题很早前就有人邀我了,但印象中我举报了这个问题,因为这道题严格来说是不成立的,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周杰伦对乐坛的贡献是最大的,没有什么回答的意义;2、但我低估了群众对这道题的关注程度,没想到又火了起来,什么答案都有,看来知友们还是喜欢八卦的。为了宇宙的和平,希望双方歌迷朋友友善讨论,不要恶语相向;3、我对排名第一的“
”的回答点了反对+感谢,感谢是因为他辛苦码了那么多,作为一个杰迷,我情感上是喜闻乐见的,而且他还贴了看似具有说服力的贴图数据。我反对是因为他跑题了,并且那些“数据贴图”均来自于网络,而且主观逻辑漏洞太多,连我这个杰迷都看不下去了。我们先重新审题,原题问:「周杰伦和陈奕迅哪个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大?」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问,谁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大,而不是单纯的拼影响力、拼粉丝,仅仅以一个百度MP3的排名去衡量陈奕迅的价值,还有比这再牵强意淫的逻辑么?这种言辞会把很多不明情况的知友带入一个“怪圈”,带入这位答主的一个逻辑陷阱。具体诸位可以看看其他知友反驳他的答案,部分答案对他进行了逻辑漏洞的反驳,不过我不参与这没意义的论战,都跑题了还扯什么扯?好了,不扯那些八卦了,以下答案只限于回答周与陈,谁对华语乐坛贡献更大。这贡献,无非就是「作品输出」和「作品影响力」。其中「作品输出」是指一个音乐人本身在华语乐坛为其他歌手写的歌曲作品。而「作品影响力」是指一个音乐人的演唱作品也好、创作的作品也罢,是说它在华语乐坛产生了怎样的传播广度和影响深度。「周杰伦」毋庸置疑,周杰伦是自2000年后的十年间,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堪称史无前例,他对华语乐坛的贡献逐一体现在:作品输出,周杰伦在作品输出方面与李宗盛是有相似之处的,相比周杰伦,林俊杰就差了一些。周杰伦在出道后的十余年里,所产出并输出给其他知名歌手的优质作品,已经可以用惊呆来形容。我就不去复制粘帖他输出作品的列表了,如果你是一个杰迷,相信你我都懂。下面我只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输出作品或人物案例。蔡依林的成名,仅这一项,蔡依林她的演艺生涯中,必须要感谢周杰伦这个人。没有当年的周杰伦,就没有后来的蔡依林。你们试想一下,如果Jolin她的曲库里没有以下歌曲,蔡依林是完整的吗?引用自我在的回答:蔡依林的首张国语专辑是《Jolin1019》,可能你对这张专辑名称不是很熟悉,但你或许听过蔡依林的一首不算成名曲的成名曲《我知道你很难过》,这是一首蔡依林出道期间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国语歌曲。而之后的几张专辑只能用平淡无奇来形容,直到《Lucky Number》里的一首《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蔡依林才迎来了出道少女的第一波非常短暂的小高潮。而促使这短暂高潮的人不是别人,是那个给咻比嘟哗和吴宗宪写歌的「周杰伦」。我为什么在上面说周杰伦只给了蔡依林「短暂的小高潮」呢? 因为那时蔡依林的整张专辑曲风仍然趋向平庸,整体专辑质量非常差,更尤其那时候脸蛋身材还没发育成熟的蔡依林,不论从歌声、还是脸蛋、还是美胸大腿,都无法戳中大众的痛点。华丽转身,第一次持续两年的高潮 - Jolin」2002年7月,蔡依林宣布签约台湾索尼音乐唱片公司,并发表了一首名为《骑士精神》的非卖品单曲,不同于以往的唱法与曲风在当时备受好评,这首歌也是蔡依林首度填词。2003年3月,推出转型作品《看我72变》专辑,未经预售即发行,无论是质量还是商业上均获得巨大成功,复古的Disco、Funk及Rock成为华语流行乐潮流指标。在正版唱片市场因网络下载、盗版、SARS肆虐等影响而遭受重创的背景下,此碟在台湾玫瑰大众公信榜蝉联10周冠军创下纪录,台湾卖37万张、亚洲地区150万的销量让蔡依林首次荣膺台湾年度销售女歌手冠军,《看我72变》也成为大陆歌迷对蔡依林的最初印象。下面来看一看这张对蔡依林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专辑《看我72变》:让我们数一数周杰伦成就蔡依林的几首经典歌曲:《说爱你》:“我的世界 变得奇妙更难以言喻~”周杰伦真热心,刚出道是不是没见过女人啊,给蔡依林写的歌首首精髓。《布拉格广场》:“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屌炸天的RAP与女生副歌完美结合!《骑士精神》:“像骑士的忠贞 不畏惧邪恶的眼神~”有骑士的公主才能叫公主,骑白马的那叫唐僧,唐僧能为你挡枪么?《就是爱》:“当我才发觉 就是爱 世界变了~”这首歌相比以前的歌曲,把蔡依林的声线、特质、气质完美的展现出来。《海盗》:“啦啦啦啦~冷漠背后躲着温柔~”去看看MV,体会一下双J的海盗旅程《倒带》:“终于看开爱回不来~”(后续又被萧敬腾唱红,周杰伦有多屌你知乎?)上述歌曲,有哪首不是在当年炙手可热、大红大紫、闯入排行榜单的?上述歌曲,有哪首不是在当年炙手可热、大红大紫、闯入排行榜单的?论质量,这些歌曲都是周杰伦早期的高品质力作,在曲意创新和风格开创,无疑是占领着高地。《倒带》也依然是如萧敬腾等新生代歌星翻唱的经典之作,首首经典,这些作品,足够周杰伦自己出一张专辑了,足够拿金曲奖了。我们再来看看SHE,SHE跟周董的合作关系再好不过了,周杰伦早在2002年就为SHE写了一首《热带雨林》,文山词杰伦曲,旋律编曲将你带到了真实的热带雨林,曲风与当时SHE的定位完美贴合。试问,有几个音乐人能为SHE这样的女子团体打造出如此好的作品?嗯,除了那些翻唱的不算以外。什么,你说单单一个《热带雨林》没有说服力?那看看以下作品:《河滨公园》、《候鸟》、《触电》...
甚至,被很多女生失恋后在KTV大唱特唱的《安静了》,各位可以去听听,你很难想像,这些优秀的作品,竟然全部出自于周杰伦!!陈小春,山鸡哥别的歌曲你可以不知道,但《献世》、《我爱的人》你不能不知道。《献世》是周杰伦在2003年左右与林夕合作的一首粤语歌曲,你真的很难想象,刚出道三年的周杰伦,写起粤语歌,竟然可以如此的有模有样,甚至可以把人性情感刻画的让你忍不住流泪。《我爱的人》是陈小春比较为人所知的一首苦情歌,而今也被林宥嘉拿出来翻唱,可见该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力。温岚,她的R&B唱的确实很好听,与蔡依林类似,如果没有周杰伦,温岚也不会这么被更多人所知。《祝我生日快乐》,这首歌有多么的经典,还需要我再多说吗?这首歌的词曲均出自周杰伦,这首歌原本是周杰伦要收录在《叶惠美》的歌曲,你说周杰伦究竟是太有才,还是太有爱,还是太慷慨,还是...《夏天的风》是温岚的经典代表作,在夏天之际刮过的一阵慵懒风,词曲也均是周杰伦包办,你如果现在去听这首歌,可以听出完全是周杰伦的风格。《屋顶》这首经典的男女对唱情歌,我感觉我都词穷了,也只有周杰伦能让你叹服到词穷。小周为温岚姐姐还写了很多歌,我真的懒得列举了,好歹给医生一条活路啊。李纹,《刀马旦》,这首融入京剧的中国风R&B歌曲,竟然写于2001年!!!!各位!! 周杰伦他喵了个咪的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写中国风的歌曲了!!!!吴宗宪,吴大头也基本是靠周杰伦的作品撑起来的,宪哥你懂的,你比从前快乐。宋祖英,嗯,你没看错,不是宋祖德... 去听听宋大姐的《黄浦江深》吧~罗志祥,我想要学会自我催眠..
敢于把好歌输出给同行男歌手,这是真爱。南拳妈妈、浪花兄弟、刘畊宏、以及周杰伦的朋友同事,就更不用多说了。如果没有周杰伦的帮衬提携,怎会有他们的今天?其他作品不再列举,周杰伦为莫文蔚写过歌,为王力宏写过歌,为老爹写过歌,为潘玮柏写过歌,为张学友写过歌,为古巨基写过歌,为桃子姐写过歌,为动力火车写过歌,为许茹芸写过歌....你们扪心自问,何止是陈奕迅,你再随便换一个人来对比,有几个人可以比肩周杰伦?以上,还仅仅是周杰伦的“作品输出”,还没谈及他的“影响力”与“歌曲风格的创新”,不是我打击谁,我们真的还有必要在比较下去吗?仅“作品输出”一项,就可以力压众多音乐人在乐坛的贡献。而周杰伦的影响力,我不想再举证balabala,可以看我以前写的一篇专栏:华语乐坛的三座大山: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目前为止还真没陈奕迅的份儿。「陈奕迅」大多数熟知陈奕迅的歌迷朋友,都是由于他的那首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十年》(明年今日),这首歌有多火,大家心知肚明。而且这首歌是不可能不走红的,为什么?林夕的词+陈小霞的曲+陈奕迅的唱,实在没有不红的理由。说难听点,这首歌给别人也可以唱火,但我发自内心的讲,华语男歌手里也只有陈奕迅能把《十年》,《好久不见》这类歌曲唱的如此细腻到位。要知道,陈奕迅起初是拒绝翻唱国语版《十年》的,如果没有英皇的坚持和陈奕迅的就范,陈奕迅可能会与国语版《十年》的走红失之交臂。可见,那时的陈奕迅在择曲与演唱上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加之陈奕迅本身就不具备周杰伦那样的造血能力,他自始至终都是在依靠他人的作品来发展。而在唱将圈里,陈奕迅与张学友、张惠妹等实力派均扮演「唱将角色」,他们仰仗的是优质的音乐作品输入,有大牌顶尖的制作人、词曲作者、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才有了今天。更重要的是,像陈奕迅、张学友、张惠妹等实力唱将,他们是有资格获得这些优质作品的,他们的核心实力就是“好声音”。并且为人所知的是有很多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都纷纷主动给他们写歌,也不乏是他们去索Demo。仅仅是一首《十年》,足以打破什么“2011”年之前陈奕迅没有存在感的可笑逻辑。去看看陈奕迅在2011年之前的获奖记录,去看看《Special Thanks to》、《黑·白·灰》、《认了吧》是哪一年发行的?再不济,也应该知道《七》这张精选辑吧?圣诞结Shall We Talk寂寞让你更快乐K歌之王想哭爱是怀疑十年你的背包全世界失眠兄妹我们都寂寞...仅仅不是说陈奕迅的粤语歌,就上述在2011年之前推出的华语精选,谁敢说不是首首经典?往后的说,陈奕迅在周杰伦的后时代期间(2007年以后),由于歌坛走下坡,一直无好作品。那么众人就会开始挖歌了,开始怀旧了,开始筛选过往的精品了,这种逻辑与曾经大众热追歌神张学友的逻辑如出一辙。这道题,并不是在问陈奕迅是怎么走红的,也不是问陈奕迅有多大影响力,而是在问陈奕迅对歌坛的贡献。那么答案显而易见,陈奕迅除了在传唱方面为原作提高了传唱广度之外,剩下的就是陈奕迅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歌坛树立地位。陈奕迅更多的,是在歌曲的演绎深度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他对每首歌曲的诠释都值得称道,这也是在华语男歌手里比较少见的。但真正像周杰伦那样的贡献,几乎难有笔墨去为他渲染。「周杰伦+陈奕迅」周杰伦与陈奕迅是圈内皆知的好友,在陈奕迅07年发行的《认了吧》中,诞生了新一批的经典歌曲。有陈小霞的《好久不见》,也有林夕的《爱情转移》,也有梁翘柏的《红玫瑰》。当然啦,作为好朋友,怎能少了那首经典的《淘汰》,下面引用一段关于这首歌的背景:在陈奕迅这张国语专辑制作过程中,鬼才音乐人周杰伦在一次偶遇里,主动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全新词曲创作《淘汰》给陈奕迅,歌中所描绘的个性与态度,一听就知道是周杰伦特意为陈奕迅量身打造的。说到《淘汰》这份“厚礼”,陈奕迅连连表示“真的很难唱”,“虽然旋律很简单,歌词也很浅白,但是音域比较广,真的蛮难唱的”,但他还是表示“谢谢周杰伦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挑战”。周杰伦送了这样一份“厚礼”,陈奕迅又有无想过“礼尚往来”呢?他表示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却也担心周杰伦会失望,毕竟自己的创作作品不太多,所以希望再沉淀一下,有机会再尝试。各位可以自己看看陈奕迅的态度,也可以看看陈奕迅亲自去看周杰伦演唱会,当周杰伦演唱《说好的幸福呢+淘汰+青花瓷》串烧时,镜头切到Eason时那对音乐默契洋溢的喜悦。最后:如全篇开头所说,这道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答案太过明显,讨论过激难免会引起粉丝争执。甚至在我写完这篇答案后,看到了让我挺无奈挺失望的事情:你无法否认周杰伦惊为天人的才华横溢,但也无法否认陈奕迅的实力歌技。陈奕迅的存在,让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男人,该如何认真的唱歌,该如何诠释好一首歌曲,该怎么用气息,该怎么放感情。你无法否认周杰伦惊为天人的才华横溢,但也无法否认陈奕迅的实力歌技。陈奕迅的存在,让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男人,该如何认真的唱歌,该如何诠释好一首歌曲,该怎么用气息,该怎么放感情。同时,陈奕迅他本身就拥有很多高质量但前期传播度较低的歌曲,这些歌曲存量使得他有厚积薄发的基础。不能说陈奕迅是某某年突然走红的,陈奕迅是通过某某软文推红的。动动脑子也能想到,如果陈奕迅没与那些经典优质的作品,你哪怕三大门户头条推软文,贴吧置顶垄断推Eason,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更何况,陈奕迅是香港歌手,其粤语歌曲众多,问题问的是“华语乐坛”,而粤语歌曲并非是通用语言,在传播方面是受限的,这本身对陈奕迅就是有些不公平的。周杰伦在十年前的2004演唱会里就唱过,大家嫑吵嫑比较,你们就是不听:〖我做音乐不是在举办辩论大会〗〖辩论自己对音乐有多会〗〖炫耀自己的乐器有多贵〗〖觉得自己有多可贵〗〖我的音乐
你们排队〗〖看演唱会 我说得对〗〖我做得对
我的绝对〗〖你会不会?〗〖会不会拿音乐来比来比去〗〖那么爱笔〗〖我就去便利商店买支笔给你〗〖来吖~比 比
比丘比〗〖~比丘 比丘 比丘比~〗〖比较来比较去 比较来比较去〗〖比较来比较去 比…比卡丘〗
周杰伦2004无与伦比演唱会-梯田
/programs/view/oZYjlvZlyHk
还是那句话,有实力有才华的男人,即便是走在被众人齐黑的夜里,他也依然会发光。
我时常在想,什么叫做一个时代??2004年,《七里香》面世。那时,我从家到高中两个路口,三里路,N家小卖部,同时在放着这一首歌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MP3刚刚流行,我们一个个戴着耳机,穿梭在校园里迎接着高考的紧张气氛,埋头苦学几乎所有人的MP3里,都有这首歌,单曲循环回家路上,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生,都在哼着它连我拔拔麻麻 也会那么两句陈奕迅或许有很多歌很好听,但是,我想,仅这一点,他是无法达到的十年?爱情转移?K歌之王?很动人,但是sorry是周杰伦和《七里香》告诉我,这,就是一个时代
一个是创作者,一个是表演者,著作权法早已用不同的保护力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杰伦和陈奕迅的区别,是音乐人和歌手的区别。
虽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个题目的答案,无疑是周杰伦,身为港乐迷和半个EF,我也必须承认。但是被顶得最多的答案的那个答主,选择了以数据为名行抹黑之实,我觉得很遗憾。而且现在的题目描述已经定义不是比“谁更红”,排名第一的答案戳中了太多人的G点,但的的确确是文不对题——况且,这个答案本身的数据,也不是干货。1.首先,周杰伦是这个时代的icon,这不仅仅是“红”或者“不红”所能定义的,他已经和邓丽君、张学友等前辈一样在神坛之上,也许他的专辑销量在台湾已经输给了罗志祥,在内地未来还可能输给天娱秀星,也许他的演唱会票房在未来已未必像如今那么火爆,但提到这个时代,提到2000——2010这一代的歌手,无论何时人们想到的第一个人,绝对是周杰伦。声称“小周杰伦”、“内地周杰伦”、“取代周杰伦的创作才子”的那些后辈歌手,多数已经死在沙滩上。而Jay还是当之无愧的华语第一天王。2.之前看到过另一个歌迷争论,那还是在2006年的贴吧,华语乐坛的另一位才子陶喆尚在全盛时期(好吧,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争论的内容是:周杰伦的《范特西》的和陶喆的《黑色柳丁》相比,哪个更有资格称为神专。Jay和DT的两派歌迷各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的确,两者从音乐质量而言,各占胜场,难分高下。但经过时间的检验,我们都知道,《范特西》的地位已远远高于黑柳。因为,《范特西》不仅代表了拥有十余首歌的一张专辑,更代表了一个时代。3.在2中提到的《范特西》与《黑色柳丁》打擂台的场面,其实完全可以类比周杰伦和陈奕迅的对比。单从音乐质量而言——注意,“单从音乐质量”这几个字代表的,就是抛开所谓的“周杰伦是我的整个青春”、“听陈奕迅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这类废话,仅仅从他们的唱片本身出发来看。其实陈奕迅并不比周杰伦差(我只是说并不差,没有用很激烈的对比,粉丝饶命),我承认周杰伦和方文山的才华,但陈奕迅的创作阵容,乃倾全港之力所打造出来,方文山的偶像林夕便是陈奕迅的固定班底之一,而陈辉阳、泽日生的曲,也许比不上周杰伦天马行空的灵感,但水准也绝对称得上是卓越。另外,其实方文山的才华被严重高估了,堆砌的辞藻其实非常空洞——这点不细表。从奖项来看,陈奕迅在其粤语地区的斩获,以及早早将台湾地区的金曲奖收入囊中也能看出,在业内,陈奕迅是受到肯定的。4.但是,陈奕迅欠一把火,欠一把一呼百应的、烧遍中华大地的燎原之火。还好这把火有人帮他点燃了,这就是他的经纪人(现在已经不是),陈家瑛。可以说,王菲现在的神坛地位,很大部分,也归功于这位女强人。于是,在年,在没有另一首《十年》、《K歌之王》、《爱情转移》的情况下,陈奕迅忽然蹿红,或者换作另外一个词,爆红。大家忽然发现,哦,原来我们只知道名字和几首代表作的那个肥佬,原来还有那么多好歌!5.很多人把音乐才华完全归于创作,其实,演唱又何尝不是音乐才华的一部分。英国皇家声乐八级的证书,也许只是陈奕迅演唱才华的小小佐证,更多的,是他现场live里唱得丝丝入扣、直入心灵的演绎。在这一点上,也许有人会说,周杰伦唱功被低估——但客观来说,Jay的唱功,比Eason,还是差了那么一小小。当然,如果说到创作,周杰伦的才华跟其他人相比,是毁灭式的碾压。6.最后说对华语乐坛的影响,也是题目最核心的部分。这一点分两块来看,第一点是对普通听众听歌习惯的影响,第二点是对唱片工业的影响。两者来看,无疑都是周杰伦完胜。通过周杰伦,我们开始改变只听旋律简单的抒情歌的习惯,而其他歌手,也开始仿照周杰伦的模式,包括林俊杰,包括吴克羣,甚至包括内地的后弦和许嵩,甚至包括还没红就自己葬送了前程的谢和弦,也许各有各的擅长,但“周杰伦模式”,无疑被他们或多或少地复制并取得了成功。而陈奕迅,是香港的文化工业所打造出来的一个精品,后来融合了台湾和内地的音乐人,都加入了医生的班底,可以说,陈奕迅是凭借着惊人的音乐悟性和演唱天赋,被华语乐坛打造出来的天王。但周杰伦,却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改造了这个音乐产业。7.但是,贡献不是比谁红,“周杰伦捧红了陈奕迅”这种第一眼引人注目,却完完全全是在放屁,他的逻辑是“陈奕迅忽然爆红,我找了半天,厚积薄发啊这个啊那个啊,好像都不对耶,那就是周杰伦捧红的。你看你看我有百度数据呢,我有QQ音乐排名呢。”去你妈的。还有对不起,我不用QQ音乐。最后,真正喜欢他们的音乐的话,还是支持一下正版专辑,去看看魔天伦的巡演和Eason's Life的巡演吧,两者都正在进行。用切切实实的票子支持好的音乐,比在网上嘴炮“谁的贡献更大”,有意义得多。
记得jay刚出道的时候,他说道:想做一个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歌手!我想说,他做到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标题都能在知乎活下去而没有被删除,我不知道是哪个没教养的人修改的涉及人身攻击的标题,我只知道这是知乎的耻辱,对知乎来说这是最丢人的一个时刻。
陈奕迅是我为了迎合当时喜欢的男生去听的。然后我听了觉得他唱歌真的不错。后来他知道我喜欢周杰伦13年之后,他说,还好你改了你品味,喜欢陈奕迅的人才真正成熟,懂得生活。我当下就特别不喜欢他。但我没反驳。现在,我要说,从来没为你改过品味。周杰伦影响我整个青春的时候,你还在摇头晃脑听浮夸吧。顺便说一下,你唱得真难听。Ps:在生活中有不少朋友 明知你喜欢什么偶像,偏要找你的不痛快 故意在你面前说那个人的坏话。有时候我想,你当然有不喜欢他的权利,也当然有评论他或者讲他坏话的权利。但若是作为朋友,明明知道这么喜欢他的我在面前,为什么还要故意找我不痛快呢?所以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提一个要求:不要随便去抨击诋毁一个人的偶像,因为我懂得这种感觉。我希望我能这样做,也正在努力去看待,你,或者你,或者,你 不同人的偶像。未必共同欣赏,但至少保持礼貌。说摇头晃脑听浮夸,这完全是一个真实场景。当时就是看到他在摇头晃脑听浮夸,我只是在描述。若语气中藏着不高兴 也完全是冲着那个男生去的。怎么说了?知乎上的各位友人当然没必要顾及我的心情,当然也很有权利对明知这么喜欢周杰伦,并且其实也很喜欢听陈奕迅呢的我不用客气。但是,我可是很在乎有没有因为一个任性的答案伤到你的呀。所以解释之。
这个问题确实歪楼严重。两个人都是华语乐坛划时代的人物,但差别比较大,要说贡献,得分开说。周杰伦要分歌手和音乐人,陈奕迅只说歌手。先说周杰伦。周杰伦作为音乐人,开创并引领了华语 R&B 的潮流,并且时间长达十几年。这里要说一点,周杰伦肯定不是第一个唱 R&B 的,在他之前,王力宏和陶喆已经有同类作品问世,但他至少可以算同一批的创作人。而他的不同则是利用“更抓耳的旋律”和“更绚丽的编曲”让作品征服大众,从而引领潮流。包括他唱红的中国风,也是基于此。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周杰伦的创作能力。周董的写歌能力远胜侪辈是公认的,但不要把他的音乐作品完全归功于他自己。公平地讲,周杰伦的旋律创作能力远高于他的编曲能力。他很多传世经典如《七里香》《三年二班》《以父之名》固然调儿很好听,但如果没有洪敬尧、钟兴民这几个大佬加工配料,传唱度恐怕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好。 因此,要说到超于常人的“贡献”,还是集中于“作曲”比较好。即便如此,周杰伦的造血能力已经足以让他自己常驻华语乐坛第一线十几年,还不算他给别人写的那么多好歌。 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作曲这一点应该是他最大的贡献。周杰伦作为歌手的贡献也有,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首先他的唱功在华语男歌手里算中上等(其实已经很不易),无法影响华语声乐的发展太多。他的特色是大量的关闭唱法、真声高音,如《发如雪》《黑色幽默》《枫》,以及带着他个人特色的咬字和语感,如《爱在西元前》《夜曲》《双截棍》。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标签,让不喜欢甚至不知道周杰伦是谁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唱腔,哪怕被调侃“说不清话”。但影响力毕竟是一切的前提,何况现在这已经不是一个梗了,可见实力是可以消除偏见的。如果往好了想,这种咬字还有助于消除中文歌词里每个字之间方方块块的不和谐感。这也是为什么他唱自己的歌都毫无违和感。再说陈奕迅。Eason 其实也自己写过歌,但数量和质量实在拿不出手,还是忽略不计吧。其实“贡献”这个词对歌手来说挺难的,你唱一首歌的贡献肯定没有人家写一首歌、编一首歌的贡献那么大,所以还得综合起来看。陈奕迅作为歌手,贡献不好量化,但大致有个方向还是可以的。陈奕迅的唱功是华语乐坛的顶尖级别,完全可以和张学友、周华健这几位大佬掰掰手腕。他的唱功和张惠妹有点像,属于“隐性功力”,乍一听听不出来,听别人唱完才发现:还是这个胖子唱得好。陈奕迅的声线特点是“宽而不扁、沙而不哑”,背后当然是深厚的气息支撑和长年累月的录音棚修炼。这种嗓音演绎的歌曲语感一般都很棒,同样的歌词在陈医生嘴里唱出来,听着就是这么舒服,这么不可替代,用他歌迷的说法,Eason 唱歌很有“故事性”。这就是功夫。如果要往“贡献”上面靠,陈奕迅更多的还是“带头作用”。他的唱法虽然顶级,但不太容易模仿和继承,虽然这么多模仿张学友也只是学个外壳而已。这样一来,有可能这二三十年只能出一个陈奕迅,他却成为传奇被写在音乐史里。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歌手的“贡献”不能量化,只要自我有所建树,就可以算为华语乐坛的精华史上添砖加瓦。何况陈奕迅这样独起一座高楼?再添一句,说到覆盖人群方面的影响力,陈奕迅多少有点吃亏。华语乐坛要分国语、粤语和其他语种的音乐流派,陈奕迅在粤语歌坛的表现和火爆程度无疑远大于国语歌坛。我们不能简单地按听众人数来给流派分等级,否则欧美圈子早被我们甩出几条街了。但对于内地听众来说,接受陈奕迅的门槛显然又比周杰伦高了一层。陈医生的国语作品自然也不乏经典,但自然没法代表他哪怕50%的水平了。而歌手的贡献和歌迷的回馈又往往是相长的,影响力瘸了一条腿,贡献多少有点局限。小结一下。这个问题有点像问“姚明和林丹谁对中国体坛的贡献更大”,林丹在羽毛球界是绝对的霸主,多少年来无人可望其项背;姚明虽然没在一项业务上做到第一,但他带动了中国整个篮球行业向前进步,并影响后人多少代。“贡献”这个东西,还不是纯业务能力就能解释了的。论音乐人,周杰伦对华语乐坛的贡献更大;论歌手,陈奕迅对华语乐坛的贡献更大。综合起来看,长期矗立于乐坛第一线,影响力超过十年,承接前人,启发后世,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被书写笔墨更多的人:周杰伦。
首先说明,这个必须是周杰伦。要讨论对华语乐坛的贡献,我想不是唱出了青春,心声所能体现的。
横向比较,周杰伦是一个创作型歌手,而陈奕迅不是。周杰伦将华语乐坛从旧的,停滞不前的框架引领到新的潮流上来,纵观华语乐坛,似乎只有罗大佑给华语乐坛带来过质的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罗大佑是华语流行教父。评价周杰伦的标准是罗大佑,而陈奕迅的却是张学友。 纵向比较,周杰伦这13年来出过12张专辑,还给其他歌手写过160多首歌,其中不乏《祝我生日快乐》《淘汰》《说爱你》等高质量歌曲;反观陈奕迅,真正大红起来是11年以后了,而且为我们所知道的好歌都是11年以前的了。至于原因,人们对周杰伦的审美疲劳和校内 豆瓣 贴吧党 宣传的功劳,再加上反非主流文化和小清新的风潮,各种懂音帝的炒作,还有一篇软文《这十年,有多少人从周杰伦到陈奕迅》的迅速流传,造就了陈奕迅现在的火爆。说这么多,其实不否认陈奕迅的实力,只是陈述客观事实。
最后,这10多年来,周杰伦引进了新的风潮,将R&B迅速普及,还有开创了中国风,在华语乐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陈奕迅是一个超一流的剑客,周杰伦就是一代宗师了。PS:不管怎样,周杰伦已经注定要进入华语乐坛历史前十了,陈奕迅还是先摸着门槛再来跟周杰伦比贡献吧PPS:好吧,很多人说我的答案是无病呻吟,没有干货。我就不修改答案了,接着写。问题的矛盾似乎集中在一点,我说陈奕迅大红起来是在11年以后。首先定义一下:什么叫做大红。在这个网络时代,数据似乎是一种好东西。可以看看每年百度搜索的年终数据。这里我就不列了,有两个帖子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戳进去看看。在10年之前陈奕迅基本就在百度搜索50名左右,位于2线歌手行列,在QQ音乐榜,百度MP3榜,他都在一个靠后的位置。PPPS:我也很欣赏陈奕迅,没有一点黑他的意思,只是说出了事实而已。
陈奕迅对卖耳机的贡献比较大
周杰伦至今写了三百多首曲,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已经是传奇的级别。至于陈奕迅,如果没有人给他写的曲,连歌都没得唱了,直接失业,更别谈什么贡献。用他和周比是高估他了。曲会与世长存,而且会被更多的好歌手翻唱和演绎。很多人总说听陈奕迅的歌是因为成熟了,现在不听周杰伦是因为那是属于青春的记忆,这几年的歌现在听没感觉了。不知道这些人想过没有,周杰伦分分钟可以写出陈奕迅这些所谓成熟的歌曲,只是他还不想写而已,按照他的话说他还年轻,他还想再次带领华语乐坛来一次革新,所以他拼命的换曲风。等他到了40岁,再写个一百首所谓成熟的歌曲也很简单。周杰伦没出道前,就给吴宗宪,许茹芸,刘德华这些乐坛老将写过很多所谓成熟的歌曲。实在看不出陈的对乐坛有何贡献,即使有贡献也是他背后的团队再贡献,他只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并且很努力的歌手,仅此而已。
虽然现在周的歌曲真的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可地位真的不是陈现阶段能相等的,周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有多少人的青春弥漫着周的气息。不要攻击我。。。。。。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这个歌坛没有陈奕迅会怎么样,或者没有周杰伦又会怎么样~~如果这样想,两人谁的贡献大不用多说。毫无疑问是周杰伦的。
在周杰伦之前,我对好歌手的定义是“有几首歌很好听”;而听了周杰伦的歌之后,我发现他的好听的歌是以几十首甚至上百首计的,这是前所未有的,歌曲很多,精品率很高(当然现在也很喜欢李宗盛)。陈奕迅依旧属于“有十几首歌很好听”这个级别的。==============分割线,以上为个人感受,当然每个人有各自的喜好,这点不足以说服别人。下面的内容更客观一些。周杰伦是创作型歌手,而陈奕迅几乎只能唱别人写的歌。(仅这一点在我心里就被秒几条街。)既然是说贡献。那么我想会写歌的人的贡献比不会写歌的人至少要多贡献出很多的优秀歌曲来吧。可以看这么多年来,不停地有人拿林俊杰、王力宏、陈奕迅等人来和周杰伦相比,也总有那些粉丝斩钉截铁地说这些人比周杰伦好很多。为什么都要拿周杰伦比,因为他是越不过去的坎,是睥睨众生的存在,他对话语乐坛的影响是远大于这些人的。当然讲道理到最后都是要数据说话的,不过我试图去搜索一个可靠的数据来源来比较两人的唱片销量的时候,发现我居然。。。找不到!(作为国内的工科研究生动手能力真拙计)周杰伦的数据好找一些,陈奕迅的几乎就没有了。当然国内的音乐市场不规范,数据库不健全是主要原因。欢迎能找到可靠数据的知友(是这么说么)能赐教。那么,我先贴两张从百度找来的图大家看看。
-是时候谈谈周杰伦和Beyond的历史地位问题了。-
论贡献~当然是周杰伦~革命性的歌手~一个比喻~如果这个年代只有医生没有杰伦~可能音乐还和上个世纪一样~换一下~只有杰伦没有医生~华语乐坛还是会跨入一个新时代……贡献这个东西不是仅仅是谁的歌好听的问题~ps上面看到很多人提谁的歌好听……我感觉重点根本就不在这里~除了这俩人外~同样还有很多好听的歌啊!一个是开拓者~一个是现在巨人的肩膀上
说点题外话
想当年周杰伦和刀郎比~阿杜比…林俊杰比…到近几年昙花一现的许嵩~张杰…陈奕迅~阿信等比~周杰伦一直坚挺不倒~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他自己的努力…难道和他作为音乐人不断的探索没有关系?
流水的对手~铁打的杰伦~
风光是一时的~原创是永久的…经典是会留下来的
问题被修改,有针对本文的误导。本文主线结构1 先证明陈奕迅2011突然走红和之前并不红,此为铺垫。2 论述陈奕迅走红和周杰伦的关系,使周杰伦“捧红”陈奕迅的逻辑成立。3 “捧红”陈奕迅仅作为周杰伦贡献之一,因而两人贡献大小高下立见。4 补充两人其它贡献5 其它说明---------------------------------------------------------------------------------------------------------------------------------------正文当然是周杰伦贡献大。仅列一条就分出高低周杰伦的贡献之一便是:周杰伦捧红了陈奕迅。2011年前陈奕迅存在感比较低。在没推出任何精品歌曲的2011年,年近四十岁的陈奕迅却突然大热。这一年网络热炒的结果,就是把陈奕迅推上了2012年春晚舞台。(补充,周杰伦在2011年之前早已四次登陆春晚舞台)先上几幅图,来还原陈奕迅2011年开始走红的事实一 陈奕迅百度指数曲线。百度几千万网民的数据,说明陈奕迅2011年突然走红。二 陈奕迅QQ音乐粉丝数,2011年爆炸性增长30倍。出道十几年少有人关注的歌手,2011年某一天,骤然间,所有人都大爱他了三,开始回顾历史2003年的十年,并没捧红陈奕迅。附2003年百度热门歌手榜,请找陈奕迅的位置。那个流行帅哥美女歌手的年代,他少有人问津。既然2003年十年没捧红陈奕迅,那2005年的浮夸呢?附2006年百度热门歌手榜,请找陈奕迅。网址(网址自行复制粘贴一遍,否则会提示访问出错)排名TOP122,这就是当时的陈奕迅。推出浮夸之后,他更冷门了。
浮夸问世后的2006年,韩寒也比陈奕迅更热门。对就是那个写书的,哦不,开车的那位。既然2005年浮夸也没捧红陈奕迅,那2007年的爱情转移呢?附2009年的百度热门歌手排行榜,请找陈奕迅。网址(网址自行复制粘贴一遍,否则会提示访问出错)陈奕迅排名华语热门歌手TOP52推出爱情转移之后,他从新回到大众视线,人气小有提升,热门程度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林宥嘉,但也没真正热起来。2009年,陈奕迅依然没有本质改观。2009年,周杰伦一年没出专辑,依然独霸当时所有榜单。尽管统治力下降,但华语乐坛第一人位置根本无可撼动。从榜单上看,那时许嵩已经大热,先于陈奕迅走红(许嵩接近TOP10,陈奕迅未进TOP50)。这也是周迷普遍敌视许嵩的原因。周迷普遍认为许嵩才是未来主要对手。毕竟,谁都想不到另一个70后歌手还能焕发更猛烈的第二春。周一年没出专辑,许嵩开始在学生群体中大热,还被写入满分高考作文,足以说明当时许嵩的受欢迎程度。但近两年,许嵩在学生群体的市场,渐渐被新兴的陈奕迅取代。看看今天的贴吧就知道了,普遍低龄化,90后,95后开始主导,陈奕迅存在感相当高。这在2011年前不可想象。2010年的情况又如何呢?许嵩越来越红,热门程度领先陈奕迅几个档次。再后来,就是陈奕迅2011年突然走红了。随便摘几条路人评论,类似的声音有太多2011年走红前陈奕迅知名度如何?根据专业公司调查:不如容祖儿注:容祖儿曾携代表作【挥着翅膀的女孩】登春晚。贴吧人气:陈奕迅2011年突然走红后,目前贴吧人气位居港台明星前5名。之前人气如何呢?见下图2005年排290名2005年低谷期1009名,华人明星目录人气倒数第二(当时由于陈奕迅吧受罚,被删帖)也侧面印证了当时陈奕迅粉丝地位低落。换句话说,谁敢罚周杰伦吧,SHE吧?名开外2007年 推出爱情转移后,137名凑巧的是,陈奕迅参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也在2011年。之后,其不再出演电影和三级片。2011年?这根本不是巧合吧。。。排除疑义,十年时期陈奕迅并不红关于2003年的十年:很多人拿这个当遮羞布,说陈奕迅2003年就红了。他2003年参演一部叫【寻找周杰伦】的电影,我当时只见其人却不闻其名。04年听过其一张国语专辑,却无法和电影中那个角色联系在一起。陈奕迅当时影响力不如同期的水木年华,周传雄,光良这些。这类歌手,包括陈奕迅,在当时都属于“一歌选手”(有一两首红歌,但无粉丝基础)。十年的传唱度,不及水木的一生有你,周传雄的黄昏,光良的童话等。水木年华除了一生有你,还有在他乡。光良还有第一次等。陈奕迅只有孤零零的一首十年算有名。这类歌手在当时还有很多,比如唱孤单北半球的欧得洋,李圣杰的痴心绝对,张敬轩的断点。以及黑龙,庞龙,杨臣刚,胡彦斌等。他们的主打歌在当年的传唱,都不低于十年。十年以及这些热门单曲,当时都收录于地摊的盗版磁带合集。很少人会因一首歌掏钱买他们的正版碟。年,红的是哪些歌手?周杰伦,林俊杰,SHE这些。这些歌手区别于当时的“一歌选手”,是用来听整张专辑的。这些人才是当时的天王(周杰伦2003年已被时代周刊封为亚洲流行天王)另外,阿杜,羽泉这一辈中坚力量,以及老一辈余威尚在的任贤齐,刘德华,张学友构成当时欣欣繁荣的乐坛。这种环境下陈奕迅没有出头之机什么叫红?1)有多首热门歌曲被传唱
2)有庞大粉丝基础显然,2003的陈奕迅一条也不具备,所谓靠十年走红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顺藤摸瓜2003年,十年没有捧红陈奕迅。2005年,浮夸没有捧红陈奕迅,到底谁捧红了陈奕迅?当然是华语乐坛最粗大腿周杰伦,谁抱谁知道。实际上,明星常规走红手段无非那几种。1 有轰动性作品问世2 有轰动性新闻传出3 参加选秀节目,获得人气加成(如邓紫棋)整个2011,陈奕迅以上3点都未具备,而网络存在感却爆炸性提升,这与利用周杰伦的网络宣传有关。2011年,一篇所谓的【这十年,多少人从周杰伦到陈奕迅】的软文,在人人网引发地震,接着横扫各大贴吧,QQ空间,以及天涯等论坛。此文成功在哪?为何被如此疯传?原因有几点。1
背后有推手。当时周迷的数量有压倒性优势来看,但一时间舆论却整齐的导向了陈。比如,在某小网站赞陈的评论全部被顶起,好似原本统治网络的周迷一时间销声匿迹了。2 周杰伦深陷谣言,周黑特多。几百万周黑帮忙转载,黑不死周杰伦,也能捧红陈奕迅。3 此文牢牢抓住中二青年急于提升逼格的心理,我转载,我分享,我从周杰伦到陈奕迅,我就成熟了!牛逼的软文4 当时人人网风头强劲,。直到去年,搜周杰伦关键字,分享次数居首的相关链接依然是(从周杰伦到陈奕迅)软文5 此文在QQ空间等地疯狂转载。那几年常玩空间却没听过此文的的应该在极少数。此文知名度之高我觉得毋庸置疑。6 陈奕迅贴吧也推波助澜,甚至将此文置顶加精。顺带一些黑周文章也全部加精(这点引虎扑某网友语)关于陈奕迅在论坛空间以及贴吧的不同营销策略,今后还有更详尽解析。几点加在一起,这种文章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陈奕迅2012年登陆春晚,就是此文成功的证明。此文的滚雪球及周边效应诚然,并非所有人都看过此文。但此文精髓在于标题,它形成了易于传播的口号“从周杰伦到陈奕迅”。口号化的扩散和洗脑效果十分惊人。此文更重要的是推销出一种思想:“听周杰伦歌很幼稚,成熟了就该听陈奕迅了”,“经历的多了就该听陈奕迅了”。以及各种衍生版本的“听陈奕迅的人有故事”,“没有经历就听不懂陈奕迅”,都是自2011年后开始广为流传。无论推销口号还是思想,周杰伦都是参照物。也只有请周杰伦免费代言这个广告,才能使之达到轰动效应。如果换做“从潘玮柏到陈奕迅”,可以想象下效果又会如何。现在很多学生,都说“小学时听周杰伦,现在长大了听陈奕迅了,因此周杰伦的歌只适合小学生听”,就是被此种思想毒害。回想当年,我小学听刘德华,却在中学听周杰伦,难道刘德华的歌很幼稚,周杰伦的歌更适合大龄群体?实际上这种现象仅仅表明歌手走红时间的先后顺序而已,也从侧面印证了陈奕迅后来莫名其妙走红这一事实。和华语乐坛十年最重要歌手周杰伦(引用张学友语)对比,无形中抬高了陈奕迅。完整关注过21世纪歌坛的乐迷爱好者应该不会否认一点:2010年前两人对比十分少见,早年周在华语乐坛的对比对象一直是林俊杰,潘玮柏,王力宏。2011年开始才是最近蹿红的陈奕迅,或者说这种对比促使了陈奕迅蹿红。以专辑反证炒作2011年热炒该话题(从周杰伦到陈奕迅)半年多之后,陈奕迅人气爆升。2011年年末,陈奕迅和周杰伦同天发行专辑,连专辑名称都是【?】VS【!】。这当然是继续利用和周杰伦对比来炒作。从专辑名称看,陈显然是向周妥协的,陈的专辑根本没有【?】这首歌。周杰伦的专辑名惊叹号才是本意,专辑本身就主打这首歌。说明陈奕迅是主动者,也说明他显然尝到了和周对比的甜头(说难听点叫抱大腿吧,在JAY巅峰时期,华语乐坛的歌手和周杰伦联系在一起是种莫大的荣幸。)。两种舆论交织在一起,【从周杰伦到陈奕迅】的声音只会愈发强烈,这由网民的逼格和舆论高度决定。以周的性格,当然不会拒绝这种对比。其实有点被陈利用了的赶脚陈奕迅各种走红原因对比:周杰伦“捧红”才是主因。2011的突然走红,必有各种诱因。如有人提到微博营销,但仅是限于音乐层面的小广告而已。而利用周杰伦的宣传,使受众标榜成熟,凸显品味和优越感,能收获音乐之外的更广泛认同。即:我不认同你的音乐也认可你的品牌。超脱音乐界之外,受众数量远非其它广告可比。周杰伦效应华语乐坛这些年,jay之所以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除了人气,作品,影响力,乐坛开拓性贡献领先其他歌手太多之外,还有许多周边影响。周杰伦一人间接捧红了多少歌手?不说蔡依林的成名专辑,也不谈给其他人贡献的无数金曲,就说许嵩,作为jaycn【周杰伦歌迷论坛】的老会员,为何能在2009年左右瞬间红遍学生群体?不可否认许嵩本身强大的实力。但要走红,单靠实力还不够。许嵩当初最吸引人的爆点便是:唱歌像极了周杰伦!模仿周杰伦,难免两人对比,引起争议,这过程使更多人认识许嵩。加上,2009周杰伦没出专辑,华语乐坛出现空白,许嵩时机也是天赐。通过和周杰伦对比,来增加知名度,这一招屡试不爽。华语乐坛几十年来,多少歌手能有这种影响力?再回到本帖大主题“贡献”。周杰伦的贡献除去公认的对华语音乐新风格的开创和推广,还有本帖主要提及的对同时期歌手强大的影响和提拔。而传统歌手的影响模式往往是针对后来歌者。陈奕迅则贡献出一种新的走红模式,年近四十突然走红少有前例。在网络媒体占据生活主导后,陈奕迅属于签约歌手靠网络造势而走红的第一批吃海鲜者(区别于网络歌手,第一批网络歌手的走红则要追溯到庞龙时期)。实际上,并无比较贡献大小的必要,单是对华语音乐新风格的开拓和推广,就足以保证周杰伦领先太多。本文主要提供一种新思路,主要论述周杰伦最易被人忽视的贡献:对同代歌手的影响和提拔。说明1关于前面百度mp3排行的权威性,需要补充几点:当年各大音乐播放器普及远不如现在,百度mp3流量占绝对主导,所以这里主要参考百度mp3。另外,当年酷我音乐盒是用户仅次于百度的音乐收听媒介。而无论百度还是酷我的排行,周杰伦在2010年前都是万年榜首,印象中这样的状况至少持续了5年以上。2013年底,百度mp3失去周杰伦版权,作为”百度音乐十年领袖“(2012年百度沸点评)的周杰伦,只剩零星的歌曲和伴奏留存百度,也宣告一个时代终结。觉得还算客观的,回头点个赞吧说明2应评论中要求,我把周杰伦,陈奕迅二人的google趋势也补充上。(时间:2004年至今)注释,看图前必读:goole指数三处容易误导观众的逻辑第一,google指数分为简体字和繁体字。用两种字体搜索,得出效果截然不同。简体用户主要体现大陆数据,繁体主要体现港台数据。(这种区别是我之前忽略的,感谢有朋友提醒,特此补充繁体指数)第二,2010年后google退出中国大陆。因此在中国大陆,两人原本的趋势实际偏低很多(也因此很难体现陈奕迅简体趋势2011开始的突然增长)。因此在简体指数图中,看相对指数(两者的倍数差)更客观。注意简体图2011的坐标,两条彩线第一次开始接近,再次给本帖提供了有利的论据。第三,google区域指数的迷惑性。以分析各区域(省份)指数为例,google默认指数最高区域(省份)为100,其它区域(省份)采用相对值。因此用google指数比较周陈2人的区域指数毫无意义(比如周杰伦台湾100,陈奕迅澳门100,但两个100的含义不同)。因此有其它答者用google单独分析两人的港台区域数据是错误的。藉此,只放两张不同的字体图蓝线周杰伦红线陈奕迅简体指数图(大陆用户为主)繁体指数图(港台为主)强烈批判几种荒谬逻辑:1 站在个人及同学同事角度大谈2011前就如何喜欢陈奕迅,试图以个人感受反驳全国大样本数据,这是以卵击石。2 对2011后陈奕迅的走红现象归结为“我们这代人成熟的自然表现”。只需反问:按此逻辑,2011前陈奕迅不红只因中国缺乏成熟的人?2011后中国人一夜成熟,导致陈奕迅走红?3 厚积薄发论厚积薄发有渐进的过程,而陈奕迅2011明显是一夜爆红的路子。厚积薄发无法解释这种突然性和爆炸性。4 所谓周杰伦粤语(广东)地区存在感不如陈奕迅。前面已经说明,google的区域(省份)指数只有相对值。还是动手百度吧(再度注释,百度的区域指数最早始于2008年10月,因此两人之前都是平线)注意观察右边两人不同的数据坐标,周杰伦峰值接近7000,陈奕迅峰值2100。平均值也明显是周领先。所谓周杰伦粤语(广东)地区存在感不如陈奕迅的逻辑不攻自破。周杰伦广东指数
峰值接近7000(百度区域指数最早始于2008年10月,因此之前是平线)陈奕迅广东指数
峰值2100(百度区域指数最早始于2008年10月,因此之前是平线)
好像问题把谁更火改成了贡献大,那么,观点依旧:毫无疑问、无与伦比!!先说华语乐坛,个人认为粤语也算华语的一种,如同中华包含不同的民族。陈奕迅确实挺不错的,很多经典歌曲,拿的大奖也不少,他的粤语歌曲比如打回原形、防不胜防之类我也很喜欢,但是客观的说,拿粤语说事儿的那么beyond、歌神、谭咏麟等人受众也很广泛。陈奕迅拿什么跟周杰伦比呢?毫不客气的说,私以为所有拿陈奕迅比周杰伦的都是陈奕迅想抱周杰伦大腿(虽然当事人两人貌似关系不错,一些粉丝总是闹腾),《这十年,有多少人从周杰伦到陈奕迅》那两年刷爆了人人、qq空间,是否都是杰伦歌曲幼稚无深度,陈高大上在用绳命歌唱出了你们的深沉无助声嘶力竭,o不对,是力竭声嘶!我们来比较比较:首先,创作?不解释各种完爆,这也是陈根本无法与杰伦比贡献的地方!其次,曲风?周杰伦各种周氏情歌、R﹠B、中国风。。。。那一年,龙卷风骤然袭击!那一年,双截棍天马行空!那一年,半岛铁盒绕梁三日!那一年,东风破柔风扑面!那一年,七里香仿佛香遍了田野!那一年,发如雪凄美了离别!那一年,千里之外红遍小巷大街!那一年,牛仔很忙而青花瓷如此婉约!那一年,唉,说好的幸福呢?那一年,烟花易冷!而那些忍者、伊斯坦堡、最后的战役、乱舞春秋、止战之殇等各种异域风情各种情怀各种听为观止的想象力。。。还都是他自己创作的,陈拿什么比?(自己被那一年这句式恶心到了)周杰伦那叫一个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力特别大。。。陈啥时候火的?大概是2011年左右,什么?你说十年 爱情转移的时候都火了? 十年2003年出,那一年有东风破,以父之名,晴天。。。爱情转移 好像是07年跟着电影一起确实比较火,但是你能说能比那年的不能说的秘密比?更不要说青花瓷了 呵呵还有,歌曲的数量以及质量,哪怕是精度,我承认11年之后杰伦有下滑,但是瘦死的骆驼,你懂的。你说粤语?刚才说了,歌神、beyond。。。。最后,有人总拿唱功说事,鄙人不懂唱功。唱功有科学的标准没有?难度吗?高音吗?各种变换吗? 随便拿几首你们去唱唱 忍者黑色幽默 米兰的小铁匠 发如雪 上海一九四三 花海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最后的最后,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从听周杰伦变到了听陈奕迅,不管你是不是曾经喜欢那咬字不清的唱法,不管你是不是觉得他江郎才尽,周杰伦确实陪引领了了一个时代,对我来说就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学生时代,那种学生时代的感觉,陈奕迅也给不了,只有《晴天》能给,《简单爱》能给,《七里香》能给。 我伦,香飘七里破东风!!!!上次答是,这次不那么冲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华语”这个概念是否包括"粤语"
不包括?(普遍这么认为)那么这个问题就对陈奕迅以及一大批香港歌手不公平!!他们以粤语为主,贡献当然主要在粤语歌方面。就相当于你问“麦当娜和Liane Foly谁对英语歌坛贡献大?”一样——毫无比较性可言。
包括?(姑且算是),那么麻烦先去听听粤语歌再说吧。。。。。。。如果你不听粤语歌,那么对于陈奕迅你可能只知道那几首(十,爱,K,因。。。)当我说《陀飞轮》《七百年后》《落花流水》《shall we talk》《我的快乐时代》《月球上的人》《与我常在》《单车》《六月飞霜》《人来人往》《苦瓜》《葡萄成熟时》《夕阳无限好》《最佳损友》。。。。。。。(无限盘点中)这些还算热门的粤语歌曲。你说,听不懂,不听。我就更不用推荐《反高潮》《暴殄天物》《两名男子街头相遇》。。。。。。。(无限盘点中)这些风格独特的冷门作品了。。。。。。。当然,我也很喜欢周杰伦的,他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歌我想每个人都很熟悉。但就这个问题本身,个人觉得对陈奕迅不公平。*****************************************************************************************************在其他回复里看到有人说陈奕迅的好听歌曲就那么几首。。。。。。当然每个人的品位不同,但这种幼稚的回答,实在不是知乎的水平。****************************************************************************************************************另外,说点题外话,在粤语歌坛,不乏实力出众的歌手,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多听一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纵权志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