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期考试后作文500字》为题写一片500字作文

& 作文内容: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500字
发布日期:日 19时
第1篇 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500字
  高考是国家行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发的指导性标准,是不容逾越的行为底线。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必须遵从这一标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措辞是&鼓励&,是&提供&,是&尽可能减少束缚&。往往,我们认识某个作文题目,总停留在&允许不允许&的层面。依照&课程标准&,&允许不允许&根本无需讨论,不但允许,而且要鼓励,要提供,一切都不应成为束缚考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借口。
  我们赞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绝不仅只因为它是国家标准,更因为它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符合作文命题的固有规律。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这个&范围&往往是囿于某种思维定式而人为圈定的范围。任何高考作文题目的范围都是生活,而生活是没有边际的。人们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作文题目的,任何给高考作文题目圈定范围的做法,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试图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据题发挥&,是考场作文的要义。考场作文不是在完成一道常识答题,而是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外辐射。我们要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一般而言,思维距离原点越近,越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但越不容易写出新意;思维距离原点越远,越容易写出新意,但越不容易被认为符合题意。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准确符合题意,又特别具有新意的优秀作文。
  应该是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2006年考试中心率先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采用新型给材料作文,新型给材料作文倡导开放、自主,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没有靶心的靶子&。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它使我们走近并触摸到高考作文的实质。
  六年来,新型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陷入矛盾纠结。
  给材料作文既然是给出了一种生活场景,必然一如生活本身,其中包含许许多多原点,实质都是把写作思维原点的设置权下放给考生。透过千变万化的材料,所有给材料作文实质都写着一行字:&今年高考作文不出题,同学们随便写&。命题人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断改换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全国卷2006年),改为&选择一个角度&(全国卷2007年、2008年),又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全国卷2009年、2010年),再改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全国卷2011年),反复纠结。而何为&选准&,何为&选好&,又从无明示。除非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选准&和&选好&便永远说不清楚;而如果真的要求&以材料的中心&立意,那就等同于给话题作文了,并且考生把握这中心&话题&,仰仗的是阅读能力。而且各地阅卷规定的形形色色的所谓&一等立意&&二等立意&,都很难站得住脚。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给话题时代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卷)和&心灵的选择&(2001年全国卷)更切合所有新型材料的中心啊?
  其实,有些给材料作文已经悄然回归为给话题作文。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补上一句&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际,就给定了话题。
  给材料作文,初始目的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后发现原点星罗棋布,无穷无尽,又要收缩。前前后后,究其原因,无非是认为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范围,没有认识到作文题目是一个写作思维的原点。
  我们说,高考作文还是要给定写作原点的。因此,给材料作文,可以休矣。当然,要求作为始作俑者(或曰:第一个尝螃蟹的勇士)的考试中心,在2012年就壮士断腕,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像2010年全国课标卷在给出的材料之后悄然补上一个话题,也未尝不可。总之是要给出清晰的写作原点,千万别再用&选准&&选好&之类的谜语式语汇了。给出原点不是对考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限制,因为,原点的辐射范围是广阔的生活。
  也应该是认识到了给材料作文在实践中的弊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始终坚持或已经回归给标题或给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2011年,全国十七个高考作文题,给标题作文七则,给话题作文三则,已经超过了给材料作文(七则)的数量。相信,2012年会更多。
  突破&作文常识观&,站在&作文思维观&的层面看,有着清晰原点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思维空间。
  例如,2011年湖北卷给标题作文题目: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面对这个题目,&作文常识观&就要问:什么叫&旧书&?是以出版时间判断,还是以书的新旧判断?我们说:当然都可以。再说,&旧&与&新&总是相对而言的。就今天而言,宋版元版的书无疑是旧书;可是,如果宋代元代人看,司马迁的韦编竹简才是旧书;再上溯到司马迁的时代,恐怕旧书就是龟甲牛胛了;同理,如果后推一千年,同学们现在书包里的每册教科书,都算得上是旧书。何况,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有一个词语叫&阅历&,看来,经历、历史,也可以算是旧书,也不一定非得记录成文字。人们常说&阅人无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此说来,一位睿智的老人,也不失为一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旧书。人们又说&观山如读史&,那么,一座苍茫的山峦,一道干涸的河床,一处摩崖的石刻,一段沧桑的城堞,一棵古老的大树,是不是都是&旧书&呢?
  作文要求写的,实质就是考生熟悉的生活和从中得到的教益,只是需要以&旧书&为载体来表现。如果确实对&旧书&很反感,如实地、积极的、负责地表达出来,也未为不可。钱锺书先生参观美国大学的图书馆,美方询问钱先生的感受,钱锺书先生说:&到了这里,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无用的旧书。&你觉得询问人会瞠目结舌,还是忍俊不禁?
  再例如,江西省作文题目先出了一段材料: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接着又给出了明确的话题: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选择三乐中一乐&,为作文确定了三个备选话题。&一乐&的话题范围是家庭亲情,&二乐&的话题范围是事业抱负,&三乐&的话题范围是教育成才。
  对于考生,三个方面都并不陌生,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无时不在感知和享受这&人生三乐&吧?&三乐&中间再任选其一,&三乐&还都可以转化为许多相关话题,谈&乐&之因,&乐&之果,&乐&之事,&乐&之情,&乐&之有,&乐&之无,&乐&之无中生有,&乐&之有中变无。&三乐&中任何一&乐&都不会是空洞的,都因具体内容充实而享其&乐&的。这个作文题目,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忘记与铭记&&明星代言&&兽首回归&&我说90后&&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全都贯通。这就为考生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供了充分自由的空间。
  或问:如果我对&三乐&都没有体会怎么办?退一步,例如,我自小父母双亡,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我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抱负,也感受不到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豪迈与欣慰,怎么办?题目说得好:&这(三乐)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应该成为,却缺失了,我们不应该为自己、为同学、为社会,表达真切的感受、沉重的反思和强烈的渴盼吗?唯如此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不辜负亲情和师情。
  综上,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提供向广阔生活辐射的一个原点。到生活中耕耘自己的一方园地。考场作文的写作只是架设题目原点与自我园田之间的桥梁,而桥梁是一定可以架设畅通的。
  说到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如果作为对题目的猜测,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高考作文题目必然具有开阔性、普适性和贯通性,因此其实质是没有命题,或者说,历年高考作文实质是同一道题目。这一道题目就是&生活&,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脱离生活,都体现着生活的运动,运动是永恒的。任何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反映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更迭、交融和碰撞,都在这种认识中表现出的思维的意义与价值。
  任何作文题目都无法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当然,任何作文题目,也都无法开启认识闭塞的心灵。考场作文,不取决于题目,而取决于思维品质。作文题目显示,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写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思想感情。我们从中得到重要启示:语言表达的文采,文章样式的定型,可以也必须在备考中得到明确和提升;但是作为语言与样式灵魂的思想,它的丰富与深化需要生活锤炼,需要将应试能力的翅膀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放飞。
  写好考场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充实细节、感悟生活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细节决定成败&。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充实细节,并通过细节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位,从而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便是作文教学和作文备考的天职。
第2篇 从材料出发--高考作文命题新走向500字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发展历经了三大阶段,即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阶段。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又出现新的走向,新材料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突破和完善――
  从材料出发:高考作文命题新走向
  高考作文命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发展,基本上历经了三大阶段,即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阶段。严格来说高考作文是由命题作文开始的,随后又出现了材料作文的主流样式。
  新的命题形式初见端倪
  1999年以后,开始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由于话题作文具有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的开放优势,所以近几年来它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要样式。但是最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文样式,比如2006年的全国Ⅱ卷作文试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这道作文试题,我们发现它既不同于历史上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同2005年的湖北试题相同,它们大致是由材料加要求两部分组成,湖北题是王国维的论述加上作文要求,全国题则是一则寓言故事加上作文要求,有材料有要求但没有作文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材料确定话题,这种形式笔者姑且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突出特点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旧材料作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后期十分盛行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比如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1990年“玫瑰花与刺”、1992年“街头一景――关于社会公德问题的议论”、1996年“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1997年“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的调查分析等,都属于材料作文。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虽然与新材料作文相差无几,均是材料+提示+要求,但是其作文本质要求是不同的。历史证明了旧材料作文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捆住了考生的手脚。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命题材料大大弱化了对考生的控制力,它只给考生确定话题划定范围,并不限定作文立意,也不限定作文行文。其二,要求更加自由,其表现形式则完全吸收了话题作文的优势,突出了“三自”作文的品格――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新材料作文一方面克服了旧材料作文的封闭性,另一方面则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的开放性,有利于考生的个性体验与自由表达。
  新材料作文避免“话题”过宽
  自1999年以来,话题作文几乎主宰了高考作文的整个舞台。它主要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纯粹的话题,一是“材料+提示语+话题”。客观地讲,相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弱化审题,降低了审题难度;减少阅读量,考生可以不管命题材料;话题只给范围,作文内容具有相当的自主性,不限制文体,给考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但是,话题作文又具有明显的不足。新材料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来说,在保持话题作文固有的相对开放的优势的前提下,又具有新的特色。从高考作文的性质来看,它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能太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
  而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话题的能力。第3篇 引领高考作文命题新潮流500字
  福建省安溪县蓝溪中学 陈海清
  一.命题亮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
  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考查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今年终于和湖北省一道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一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这也称得上是2009年福建语文卷的最大亮点。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这正是福建省命题人员的命题出发点。
  二.写作指导:巧抓题眼,破题为文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补题之前首先要抓住《这也是一种&&&&& 》这一文题中的两个&题眼&:
  关键词一:这
  &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等。
  关键词二:也
  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点题&&也。
  &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三.常见误区警示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比如,不少同学的题目可能会拟为《这也是一种美丽》、《这也是一种成功》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美丽&就是&成功&。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比如,《这也是一种人生》这类范围就过大了,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可能会抛开题目,任意为文,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四、参考范文
  这也是一种享受
  (江苏无锡一位教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名为粪土的陶潜,好一派平淡的田园生活。?
  轰轰烈烈的日子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壮举我没做过,在这个纷繁的年代里,小小的我独钟爱一种感觉&&平淡,因为这也是一种享受。?
  平淡,是一种享受。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正是其平淡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桃花源则可谓他平淡理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黄发垂髫,尽享平淡的天伦之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有功名富贵,没有帝王的垂青,但他在平淡中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人生哲理。虽然平淡,却不平庸,在精神的世界里,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富足。?
  平淡,是一种享受。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同样向我们表达了这样的心境。洒脱的他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平淡平息了热衷功名之心,因为平淡放弃了经纶世务之任,天地山水间,他在淡淡的生活里享受着深深的快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谪贬,但怀着一颗平淡之心纵情山水,与民同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在秀丽的琅琊美景之间,太守虽&苍颜白发&却又那样的憨态可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内心最真切的追求,于此可见一斑。
  平淡,是一种享受。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可以观自然之美;可以明白事理;可以感动垂泪。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平淡即享受。
  身外红尘滚滚,我只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转;身边精彩纷呈,我只想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幸福。因为,这也是一种享受。第4篇 2012高考命题作文的方向500字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考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对于2012年高考作文更是让许多人都很关注,对于高考命题作文也是许多人都非常关注的,那么2012年高考命题作文应该如何把握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围绕一个中心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返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着作文命题的&一个中心&不动摇。这就是书写&我&的真情实感,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
  拥有两种情思
  2012年高考作文的命意取材,预测为&两种情思&,即&哲思&与&情趣&。&哲思&就是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民族、国家的种种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社会国家方面的就是接力传统、和谐生活、创新发展等。
  而&情趣&就是抒写&我&与自然、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巾,抒写亲情、友情等这些情思都是有可能成为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
  对于2012年高考命题作文,估计就是按照上面的一个中心,两种情思来展开的,具体的切入点可能会与时政相联系,考生在备考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点。第5篇 高考作文题大家谈 一句话点评各地高考作文题500字
  [全国卷1]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60%%,2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  点评:此题说话吞一半吐一半,容易让学生在考场猜出题者的意思,与其让他猜,不如弄个开放的题让他写。
  [全国卷2]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点评:保底不难,高分不易。
  [全国卷3]
  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点评:全部作文题中最简洁的一个。题目只有一个字,有点不好把握平衡。
  [湖北卷]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点评:在全部作文题中,湖北题在立意、取材、难度等指标上的评分都在中等,老师们只能这样说了:对比去年,是要容易些。
  [北京卷]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评:全部作文题中评价最好的一个。有文化深度,有地域性,有拓展空间,作为北京学生,应该人人有话写。
  [上海卷]
  题目为我想握住你的手,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点评:全部作文题中最有“小资情调”的一个,也最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一个。
  [天津卷]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点评:全部作文题中评价最恶的一个词,容易让人吓出一身冷汗。
  [广东卷]
  广东地区的试题: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800字……
  点评:此题可发挥的方向不太多,美学要求比较高,但易出佳作。
  [福建卷]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点评:选择较多,适合多种层面的学生,便于评分,但其中关于戈多的题,容易给人一头雾水。
  [重庆卷]
  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点评:比较有弹性,不太容易遭人诟病,谁都能动手写。高考作文题不应该这样吗?又不是哲学论文。
  [山东卷]
  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点评:诱导高中生说成人话,是这几年来高考作文风格的延续。
  [浙江卷]
  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点评:不管能写成什么样,倡导宽容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好事。
  [安徽卷]
  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读”字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点评:题目是好题,但容易出空话。
  [湖南卷]
  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点评:最中规中矩的作文题,最老套的作文题,最不好发挥的作文题。
  [江苏卷]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点评:题目大气,却不太好从小处着眼,小事下手。
  [江西卷]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点评:材料清新,立意老旧,容易诠释,难出佳作。
  [四川卷]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有点云遮雾罩,容易让考生摸不着头脑。
  [辽宁卷]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点评:最有模仿范本的作文题,课本里不是有篇《背影》吗。第6篇 新课程中考作文命题走向 发挥材料作文长处800字
  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五年,也是全国各地新课改年级全面进入中考的第一年。综观2008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的长处。
  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难度。现在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比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向蚂蚁学习,因为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比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首先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命题者要求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的原因。以上做法,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更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更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保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比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我们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这样说,这类“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第7篇 新课程中考作文命题走向 发挥材料作文长处800字
  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五年,也是全国各地新课改年级全面进入中考的第一年。综观2008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的长处。
  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难度。现在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比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向蚂蚁学习,因为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比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首先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命题者要求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的原因。以上做法,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更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更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保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比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我们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这样说,这类“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第8篇 新课程中考作文命题走向 发挥材料作文长处800字
  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五年,也是全国各地新课改年级全面进入中考的第一年。综观2008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的长处。
  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难度。现在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比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向蚂蚁学习,因为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比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首先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命题者要求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的原因。以上做法,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更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更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保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比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我们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这样说,这类“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第9篇 新课程中考作文命题走向 发挥材料作文长处800字
  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五年,也是全国各地新课改年级全面进入中考的第一年。综观2008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的长处。
  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难度。现在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比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向蚂蚁学习,因为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比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首先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命题者要求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的原因。以上做法,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更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更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保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比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我们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这样说,这类“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第10篇 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500字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广东卷作文题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广东作文: 不易离题可深可浅
  邹寿元(华师附中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今年的高考作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话题作文。常识,就是平常的、普通的、一般的知识。此文可作记叙文,也可作议论文,但如果写作诗歌可能难度会比较大。题目宽泛,相信学生一般不会离题。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要搞懂常识背后的规律性。比如今年几次模拟考试当中接触过的作文题&登高望远&、&一叶落而知秋&等,还有平时练习过的&雨过天会晴、春来草自青&等,都可以纳入&常识&的范畴,关键就是要灵活运用,关联上&常识&的内涵。我觉得学生在备考中一定接触过很多类似题目,只要懂得触类旁通,难度不算太大。
  再说大一点,其实中学教育始终是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来展开的,基本都可以说是&常识&,学生都可以从中联系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但是联系得好不好,就要看学生的思想深度,这个有一定难度。
  命题形式出乎意料
  尹宏燕(广州市高三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广州大学附中语文科组长):
  作文的命题形式有点出乎意料。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均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居多。话题作文的形式已非常少见。而这个命题,既可以考虑话题作文,也可有其他形式。
  命题人希望打通作文命题形式的局限,回归语文的本质。特别是想打破一些语文老师的教学套路,用心良苦。
  相比广州一模的作文题《一叶落而知秋》而言,这个题目不容易离题。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门槛在降低,既让考生有话可说,又可拉开梯度。
  这个命题给了两个提示,第一个&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会让人想到&绿灯行、红灯停&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个提示&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容易让考生想到过时的常识应该批判继承。这两点提示,是为打不开思路的考生准备的,写其中一条即可。提示后面的省略号,说明考生还可从其他角度切入。
  考生在作文时,应注意&常识&的概念,最好不要用&知识&、&认识&等近义词来代替&常识&。
  此题可以引发考生乃至整个社会对&常识&的反思,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有自然科学等。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
  &常识&多义易落俗套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这个题目比较中规中矩,对于有些学生很好写,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很容易落入俗套,因为常识有多义性,我担心一些考生写&常识&这种题目易流于表面。这是一个可深可浅的问题,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中国社会普遍是一个常识比较缺乏的社会,或是把常识变成高大的真理,或是熟视无睹。我猜想出题者的目的是让大家对常识有种平常心,对常识有个尊重的语境,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面,经常会忽视常识或者是把常识当作一个不可及的真理来宣传,比如说过去教育孩子时,会说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只要是人,就会这样去做的,不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分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这样做,这是常识,根本不需要特别指出;官员不应该贪污,这是常识,可是经常见到宣传某个官员很廉洁、不贪污&&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是需要回到常识、回到尊重常识。常识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遗忘掉,不注重离自己最近的、当下的事务,反而只注重一些很遥远的事情。我想出题者也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吧。
  &自定文体&可写文言
  康保成(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这个题目挺好的。
  第一,考生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从内容上看,&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个选择余地是很大的;从形式上看,&自定文体&,考生可以写成诗歌、散文,也可以写成白话文、文言文,等等,虽然大家一般会写成白话文,但这次也不排斥文言文了,以前就有考生写了文言文,结果被排斥的事例,这是不对的,这对文言文功底好的考生,不公平。
  第二,这个题目没有过多地跟形势。我不主张高考作文题过于跟着形势走,如发生特大灾难了,高考作文题便围绕灾难来命题,奥运会来了,便围绕奥运会来命题。要知道,不少老师都是猜题的高手,他们预先做好了&功课&,考不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而今年的题目不容易被猜到,而是和每个人生活都有关系的。
  第三,对评卷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过去,命题较窄,考生选择余地较小,容易跑题,又不能自定文体,约束更多。这次诗歌、散文、白话文、文言文等等,都可以写,又不容易跑题,这样对评卷老师的要求就高了。比如文言文,考的也是评卷老师的文言文水平啊。第11篇 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500字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广东卷作文题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广东作文: 不易离题可深可浅
  邹寿元(华师附中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今年的高考作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话题作文。常识,就是平常的、普通的、一般的知识。此文可作记叙文,也可作议论文,但如果写作诗歌可能难度会比较大。题目宽泛,相信学生一般不会离题。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要搞懂常识背后的规律性。比如今年几次模拟考试当中接触过的作文题&登高望远&、&一叶落而知秋&等,还有平时练习过的&雨过天会晴、春来草自青&等,都可以纳入&常识&的范畴,关键就是要灵活运用,关联上&常识&的内涵。我觉得学生在备考中一定接触过很多类似题目,只要懂得触类旁通,难度不算太大。
  再说大一点,其实中学教育始终是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来展开的,基本都可以说是&常识&,学生都可以从中联系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但是联系得好不好,就要看学生的思想深度,这个有一定难度。
  命题形式出乎意料
  尹宏燕(广州市高三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广州大学附中语文科组长):
  作文的命题形式有点出乎意料。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均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居多。话题作文的形式已非常少见。而这个命题,既可以考虑话题作文,也可有其他形式。
  命题人希望打通作文命题形式的局限,回归语文的本质。特别是想打破一些语文老师的教学套路,用心良苦。
  相比广州一模的作文题《一叶落而知秋》而言,这个题目不容易离题。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门槛在降低,既让考生有话可说,又可拉开梯度。
  这个命题给了两个提示,第一个&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会让人想到&绿灯行、红灯停&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个提示&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容易让考生想到过时的常识应该批判继承。这两点提示,是为打不开思路的考生准备的,写其中一条即可。提示后面的省略号,说明考生还可从其他角度切入。
  考生在作文时,应注意&常识&的概念,最好不要用&知识&、&认识&等近义词来代替&常识&。
  此题可以引发考生乃至整个社会对&常识&的反思,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有自然科学等。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
  &常识&多义易落俗套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这个题目比较中规中矩,对于有些学生很好写,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很容易落入俗套,因为常识有多义性,我担心一些考生写&常识&这种题目易流于表面。这是一个可深可浅的问题,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中国社会普遍是一个常识比较缺乏的社会,或是把常识变成高大的真理,或是熟视无睹。我猜想出题者的目的是让大家对常识有种平常心,对常识有个尊重的语境,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面,经常会忽视常识或者是把常识当作一个不可及的真理来宣传,比如说过去教育孩子时,会说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只要是人,就会这样去做的,不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分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这样做,这是常识,根本不需要特别指出;官员不应该贪污,这是常识,可是经常见到宣传某个官员很廉洁、不贪污&&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是需要回到常识、回到尊重常识。常识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遗忘掉,不注重离自己最近的、当下的事务,反而只注重一些很遥远的事情。我想出题者也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吧。
  &自定文体&可写文言
  康保成(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这个题目挺好的。
  第一,考生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从内容上看,&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个选择余地是很大的;从形式上看,&自定文体&,考生可以写成诗歌、散文,也可以写成白话文、文言文,等等,虽然大家一般会写成白话文,但这次也不排斥文言文了,以前就有考生写了文言文,结果被排斥的事例,这是不对的,这对文言文功底好的考生,不公平。
  第二,这个题目没有过多地跟形势。我不主张高考作文题过于跟着形势走,如发生特大灾难了,高考作文题便围绕灾难来命题,奥运会来了,便围绕奥运会来命题。要知道,不少老师都是猜题的高手,他们预先做好了&功课&,考不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而今年的题目不容易被猜到,而是和每个人生活都有关系的。
  第三,对评卷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过去,命题较窄,考生选择余地较小,容易跑题,又不能自定文体,约束更多。这次诗歌、散文、白话文、文言文等等,都可以写,又不容易跑题,这样对评卷老师的要求就高了。比如文言文,考的也是评卷老师的文言文水平啊。第12篇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5500字
    5、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预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军陆战队采访,惊奇地发现,在沙特的帐篷里,在待命的军舰上,美国官兵正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据说,有个军官匆忙出征,忘记带上这本书,赶忙写信给妻子,让她把书航寄到前线。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的必读书。(节选自张雨生《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13篇 2009年高考语言表达题命题预测及备考指要500字
  近年高考语言表达试题新题迭出,其形式之灵活之新颖,使得试卷异彩纷呈而活力四射。不管此类题型种类如何繁多,但都围绕一个主旨,即与考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其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通过对历年考题的梳理分析,我们认为,如下几种题型仍会在2009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一、语序调整或语句补充类
  【典型试题】(2008年浙江卷第22题)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思路点拨】解此题必须紧扣设问句,后面排序要由&究竟属于哪种美呢?&来安排:②与①构成因果关系,由①的&想象&联系&推想&,再由③的&这种想象&过渡到⑤&这想象的喜悦&,最后由⑤的&陶醉&到④的&感动&。答案应为:②①③⑤④。
  【预测与指要】这类题型是近年高考试题的考查热点之一,在2009年高考中出现的几率极大,主要考查考中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题型变化常有单一的语句排序、镶嵌式语句衔接以及补充语句等。备考时应注意:①通读语句,了解语段中心大意,把握大致层次。②弄清句间关系,尤其是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的上下勾连或前后照应作用。③寻找分群归类的角度。
  二、因境写(补)文类
  【典型试题】(2007年江苏卷第20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学校一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
  甲:2008,我们将迎来一次体育的盛会,
  乙:2008,我们将迎来五大洲的宾朋。
  合:我们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甲: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  ①
  甲: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   ②
  合: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甲:同一个地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乙:   ③
  合:我们&&有着对同一个梦想的追寻。
  甲:我们都渴望和平与安宁,
  乙:   ④
  甲:我们珍视友谊和荣誉,
  乙:   ⑤
  甲:让我们的世界更美!
  乙:让我们的梦想成真!
  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我们迎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亮。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仿句与语言连贯得体。解题时要结合语境整体考虑,前后呼应,避免语意重复或者不连贯。
  【预测与指要】此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非常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有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与语文素养,且区分度好,是命题人非常看好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①加强审题。试题中往往要求&根据所给材料&&紧扣主题&&紧扣画面&&以晚会主持人的身份&&针对这种现象&&根据语境&等来写一段话,这些&材料&&现象&&语境&等所提供的情景情境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只有通过仔细审读,把握情景情境特点,找准方向,方能准确完整作答。②调动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合情合理地联想想象,并加以发挥。细节上要注意交际环境,如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间的关系等因素,然后运用自身储备的古今中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为人处世等等方面的文化常识加以发挥。③把握语体,准确用语。
  三、图(表)文转换类
  【典型试题】(2008年北京卷第21题)
  公元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个字。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题干信息有&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图片信息有&废墟&&钟表&&14点28分&。将这些信息整合而产生的感想,借助相应修辞手法鲜明生动地表述出来即可。要注意倾注自己的真挚感情。
  【预测与指要】这类试题也是命题人比较看好的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试题形式主要有描述图画、说明表格内容、揭示图表所反映的较深层次的含义或规律等。备考时应加强审题训练。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仔细审题,才能读懂图表所蕴涵的主要信息,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看清图表的标题,准确把握图表的主题。②捕捉图表信息要素,若是图画,要弄清图画中人或物整合形成的特定情景,体察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及态度与价值观;若是表格,要弄清信息要素之间的数字量化关系。③透过现象挖掘图表所蕴涵的道理或规律。
  四、赏析评价类
  【典型试题】(2008年湖北卷第20题)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点评:
  【思路点拨】此题材料取自教材,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解题时应扣住语段中的对比与比喻,即&左边&与&右边&、&穷人&与&阔人&的对比以及&馒头&的比喻,据此揭示语言隐含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意义。
  【预测与指要】这类试题将修辞、文学欣赏与语言表达等结合起来考查,综合性更强,且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试题形式主要有分析事理、鉴赏语句、评价观点等,侧重思维考查,但更强调语言表达技巧。考生备考时应注意:①审清题目要求,找出分析对象、鉴赏要点、评价观点。②深究语言材料提供的情景,根据题目要求理清情景中所蕴涵的指向性事理,如前因后果、现象与本质、前提与结论、材料与观点、形式与内容等,然后科学分析,正确推断作答。③按照题目要求组织语言。
  除以上分类解说的试题类型以外,近年来一些省市所命制的语言表达试题也极富新意,颇具实用性、开放性、综合性。这在2009年高考部分省市卷中一定会有延续的可能,备考中要作一定量的训练。如2007年安徽卷第18题对近年来产生的新词&雪藏&的理解,2008年福建卷第15题解释含有&明&字的成语,安徽卷第19题对&言外之意&的考查。这些试题考查了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也考查了考生在特定语境中体味揣摩语言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题目。还有一些省市的试卷更是将语言表达与修辞(重点为比喻、对偶、排比)、句式选用、文学鉴赏等结合起来综合命制试题,这种命题趋势对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不可不关注的。
  从上述分析来看,近几年高考语言表达试题表现出了很鲜明的实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所谓实用性一方面指语言表达的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指试题所运用的材料的现实性;开放性则主要表现在试题所提供的开放性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考生活跃的思维,引发其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积极调动考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从而写出丰富多彩的符合试题要求且有见地的答案。综合性既指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的结合,又指多种语言表达形式的兼用。但总的来看,这些特点又都体现在&变&与&不变&两个方面。研读2009年《考试大纲》与近年试题可知,所谓&变&,就是创新求异,主要体现为情景材料的变化、命题角度的变化、载体样式的变化等;&不变&则是指试题命制本质上对于知识点的考查始终坚持稳定不变。因此,语言表达备考也只有以&不变&应&万变&,加固根本,适应变化,才能赢得2009年高考语文的&满堂春&。第14篇 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68题题目模拟(六)500字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清点&一般指对物品清理查点,在这个话题中,含义不同;
  ②这个话题涵盖的生活面很宽泛,但个人的思想感受应与上述提示性材料的内容一致;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人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要求: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33、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识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其实,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团队精神&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34、阅读下面的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故事中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竟成了&稀世之宝&,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珍惜&的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3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坦荡是一份感觉。它无声无形,只要每个人自己在心灵深处认定。
  坦荡地生活,会有一份轻松,一份平静。坦荡地生活,会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当我们成功时,我们会庆幸自己的努力;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咀嚼自己的苦涩;当我们宽容时,我们拥有自己的博大;当我们给予时,我们享受着美丽的人生。
  坦荡生活,快乐会如期而至;坦荡生活,便是享受人生本身。
  请以&坦荡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第15篇 【最新】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48例(4)500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非洲加纳的库马西有一所寄宿学校。一天早上,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举起手里的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什么了?&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
  老师说:&不对!你们再看看,难道你们谁也没看到这是一张白纸吗?&接着,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看人看事物啊!&
  老师关于这张&白纸&的教导,一直铭刻在一个当时年仅17岁的学生的脑海深处。当年的这位学生就是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请以&白纸与黑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在这个硝烟不断,危机纷起,恐怖分子无孔不入,时刻都有意想不到的灾难发生的世界里,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先生时时体味当年老师关于&白纸与黑点&的谆谆教诲,仍然乐观地看到这张虽有许多&黑点&的&白纸&的美丽。其实,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被染上了&黑点&的&白纸&。比如患过错误的同志,比如有许多毛病的同事&&我们应该认真品味这位非洲老师的&黑点与白纸&的故事,从中领悟这样的道理:看人应当首先看&一张白纸&,即看人的主流,看人的优点,对别人的身上的&黑点&应当懂得宽容、包涵,求同存异,不要只注意别人的&黑点&而刻意挑剔甚至吹毛求疵。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比,是人人皆有的心态,所不同的是比的内容和方法因人而异:有的比吃比穿、比车比房,有的比成就、比贡献。比,又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常用方法,拿中国古代的文明和其他国家比,我们会比出自豪和勇气。拿我们现在的科技与发达国家比,我们比出了落后和清醒。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正确运用比的。
  请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种提示性的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比&的内容和&比&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打开同学们的思路。你完全可以从中选择你熟悉的内容来写,但是也不必拘泥于提示的方面,还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寻觅&比&的新鲜内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可比的事物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要通过现象或形式异同的比较,概括出可比点来;罗列差异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差异来说明问题,所以,重点要放在对问题的分析上。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上帝带着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一把长柄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科技越发达,分支科学越繁多,社会分工就越精细,而个人的智力、知识面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论证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合作的必要,可以引用名言阐述合作的必要,也可以举例证明合作带来的各种好处,还可以从反面证明不合作带来的弊端,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要全面,理由要充足,最后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合作的途径。如写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
  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具体的写作思路有:根据作文材料的提示,写水既可滋润万物、孕育生命,也会吞噬生灵、造成灾难;或者由水&能把坚石滴穿&&更可穿峡破谷&,阐发水的力量及水的精神;或者由人不能没有水,自然不能没有水发挥开来,呼唤保护水资源。联想水的其他特点,比如,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度量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还是水&&然后找到人与水的相似点,构思成篇。
    2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对此,你或许也有一些认识或经历。请以&面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但是,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3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宗教精神病学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的伯兰特医生曾录下他与几位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病人的谈话,通过研究,他发现这些人总在不停地重复这类话:&如果当时那样多好&&只要我再如何如何,就不会如何如何&。他由此告诫人们说:&这些想法就像毒药,它们会使你患上心理疾病。你必须学会说&下次再来&。因为这句话指向未来,指向新的一天,它会让你受伤的心痊愈,会带给你健康的心灵。&
  请以&着眼未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着眼未来&这个话题是要人们学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境、挫折等问题,学会摆脱不良情绪,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它其实是在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考生可据此展开联想:或儒或道,或穷或达、或成或败&&人生其实不外乎积极有为和消极避世两种,在考虑选材时不必受&心理疾病&这个概念束缚,这样难度就会减小。如果选取的视角新颖,对社会现象、现实人生的评判独特,自然会写出不一般的文章来。
    31.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人的价值&为话题写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个年轻人对智者说:&老师,我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干不好。没有人看重我,我该怎么办呢?&
  智者从手指上脱下一枚戒指交给年轻人说:&你到集市上把这枚戒指卖了,无论如何不能少于1个金币。&
  年轻人到了集市上,到处兜售戒指,但没人肯出1个金币。
  年轻人说:&老师,对不起,我没能达到你的要求。也许我可以卖到两个或3个银币,但我觉得那不应该是这枚戒指的真正价值。&
  &年轻朋友,你说得太对了。&智者笑着说,&你再去一趟珠宝店,问他能出多少钱,但不要真卖戒指,问完价格你再带戒指回来。&
  珠宝商仔细看了看戒指后说:&告诉你的老师,如果他想卖戒指,我最多可以给他58个金币。&
  &58个金币!&年轻人惊呼。&对。&珠宝商说,&如果不着急的话,我可以出70个金币&&&
  年轻人兴奋地跑回去,将发生的一切告诉智者。智者说:&你就像这枚戒指,珍贵、独一无二,只有专家才能真正判定你的价值。你怎能期望生活中随便一个人就能发现你真正的价值呢。&智者说着将戒指套回手上,&我们所有人都像这枚戒指,珍贵,独一无二;不过,我们进入生活的市场后却希望毫无经验的人肯定我们的价值。&
  [写作提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被肯定,但几乎也都希望被别人肯定,特别是由此自己的感情就被别人左右了,直到自己终生一事无成,这是可悲的。人首先应该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方向;然后排除干扰,一往无前。有掌声的人生是美丽的;没有掌声的人生,只要自觉无悔,也是美丽的。
    3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比赛。
  在比赛进行到第14个回合时,拳王阿里已经筋疲力尽,濒临崩溃,到了如有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的地步。但阿里仍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势不低头的气势。这时,拳坛另一猛将弗雷泽支持不住,放弃了。裁判当即宣布阿里获胜,阿里再次获得&拳王&的美誉。
  获胜的阿里还没走到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弗雷泽见此后悔莫及。
  这次比赛的结果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失败,不是败在技术、智力和能力,而是败在意志力的丧失和最后一刻的自我放弃。
  瞬间的放弃,导致了心中永恒的伤痛,生活中这类事例或教训难道还少吗?请以&瞬间与永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一话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瞬间可以成就永恒。例如,&神六&上天的瞬间,航天员庄重而灿烂的微笑留在了历史的永恒之中。其二,瞬间也可以毁灭永恒。如果弗雷泽最后一刻没有坚持住,将给人们留下永远的遗憾。作文时应打开思路,尽量从自己经历中或自己熟悉的材料中寻找素材。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真实的感悟,切忌随意编造虚假的故事。第16篇 创新思维 笔绘人生--高考话题作文谈500字
  编稿老师:徐克兴(北京四中网校)  审稿老师:李家声(北京四中网校)
  高考话题作文有很多话题可谈,本文只谈几点。
  三种形式
  高考作文命题一般采用三种考查方式。一是标题作文。如《习惯》《尝试》等。二是材料作文。如“达芬奇画蛋”、“小姑娘与玫瑰花”等。三是话题作文,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等。无疑,话题作文是中学写作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于考试中的最生动的体现,是到目前为止高考写作考查的最理想的形式。      话题作文在一定的限制内给了考生以充分的自由,便于考生开阔思路、发挥想象,运用自己所熟悉的表达方式,施展才华,大胆创新,从而写出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作者思想水平与精神境界的好文章。
  三个自主
  高考话题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从写作内容上减去了束缚,考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可以谈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问题,只要符合所规定的“话题”,内容可以自己选择。这种“减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也应当允许写作内容丰富多彩起来。
  在体会“立意自定”这一要求时,考生还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立意自定不等于无需审题。还要审题,要力求符合所给的话题,比如话题是“诚信”,你却在“金钱”“权力”“美色”上大做文章,毕竟不合适。第二,不能仅对作文题目中所给的材料进行扩展,描述,解释及至敷衍成文,要如实地把“话题”当成“话题”。第三,不要写大家太熟悉的事例,太熟则俗,没有新意,不能感人。我有几个学生,不管写什么题目,他只写足球,不是足球不能写,你翻来覆去就是那点东西,令人生厌,能不能换点新鲜的?      文体自选是在体裁方面给考生“减缚”。从语言表述角度看,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都可以;从文学创作角度看,小说、散文、剧本、寓言、童话、书信、编故事……都行。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作家写文章不一定严格地按照某一种文体创作,高考写作怎的不行?王禹偁写《唐河店妪传》只用三分之一的文字为妪写传,而用三分之二的笔墨议论宋代边防措施之得失,这是文体的创新,读者只能叫好。夹叙夹议也是文体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生写作不注意文体,信笔而写,拉拉杂杂,不像叙,不像议,写成“四不像”,这就不行了,高考作文要求中把“文体不限”改成“文体自选”就是告诉你文体可以自由,但首先还要有“体”。还有,在自选文体时,考生应该“发挥特长,避免特短”,你平时善于写议论文体,高考中就写议论文,你平时善于写记叙文体,高考中就写记叙文。有的考生平时作文一篇剧本也没有写过,高考中心血来潮,要写剧本,悬不悬哪!
  题目自拟往往被考生忽略。有的考生漏写题目;有的考生照搬考题要求的话题,例如考题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就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目;有的考生则由话题敷衍一个很“俗”的题目,例如《有感于“诚信”》《由“诚信”想到的》《“诚信”之我见》……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统称为“放弃拟题”,据有人统计,“放弃拟题”在高考中约占40%,数字惊人。我们要认识到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题目可以起到概括主旨、凸显文意、吸引读者的作用,作家都很重视题目,如《文学和出汗》(鲁迅)、《有聊才读书》(刘心武)、《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这些题目多么精彩!“放弃拟题”等于作者放弃了一个展示才华的领域,“放弃拟题”如同建筑师在设计高楼大厦时忽略了顶部建筑与装饰,位于华屋丽舍之上的仅是一层毛坯的水泥预制板!
  划清引用、模仿与抄袭的界限
  我们提倡写文章使用引用、模仿的手法,反对抄袭。
  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名人的名言、诗文的名句、生动的事例,可以使自己的文章生色,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合法”的手段。
  模仿也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模仿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如模仿句式、模仿修辞格等等,而内容则应是全新的。
  抄袭则不同,抄袭是照抄人家的构思,内容大同小异,手法也完全相同。抄袭是不劳而获的行为,是弄虚作假,高考中如果允许抄袭则会失去公平竞争的原则。高考阅卷对抄袭文章  扣分是十分严厉的。高考命题也在适当增加限制,以防止抄袭。有抄袭打算的考生不要心存侥幸。还应该指出的是很多考生并不懂得抄袭是错误行为,他们以为抄袭与引用、模仿是一样的,是被允许的。希望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向学生讲明抄袭的危害,杜绝抄袭行为。
  五个评价点
  评价高考作文优劣有五个评价点,即:内容、语言、结构、文体、书写。考生了解这五个评价点,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内容包括审题、立意、观点、材料。写作内容要做到丰富、新颖,无原则性错误,有真情实感。
  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明白,有佳句,无语病,表述要确切。这是对语言的基本要求。高水平的语言要做到层次多、容量大、逻辑性强,精彩,有个性,有特色。例如:善用譬喻、善于铺排、诙谐幽默、大气磅礴、委婉细腻、清新淡远、韵味醇厚、坦诚率真……这样的语言都是好的语言,  是有文采的语言。
  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表现形式则是分段和语句顺序。我们阅读文章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我们写文章时要通过文章结构反映我们的思路。要会分段,要明确每一段表达的意思。较长的段落是由若干句子(长句和短句)组成的,作者心中首先要明确每句话要说什么,句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此外,开门见山、过渡段、结尾点睛、正反论证等也都与结构有关。
  文体问题前面谈过了,希望大家重视。
  书写要求准确(包括不写错别字)、工整(包括卷面整洁。卷面允许改动,但改动也要注意整洁,不要胡乱涂抹)、(美观是相对的,不要求写成漂亮的书法作品,但起码要做到让阅卷人易识,看着较舒服,不费劲)。
  四大要素
  观察、联想、想象、创新是写作的四大要素。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和根本。联想和想象是思维品质,是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创新是写作的终极目标,也是对写作者的最高要求,更是评判作品优劣的极为重要的标尺,可以这样讲,在思想观点正确(这一点几乎无人做不到)的前提下,务去陈言、摆脱庸俗、新颖别致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观察。观察要细致,角度要多方面,成文要简洁、抓住特征。观察包括对景物的观察,对人物的观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等。还有一种作文是对漫画的观察,要求  用说明文写出。
  联想。联想包括同类事物的联想(例如由残杀东北虎联想到偷猎大熊猫等),相关事物的联想(例如由中国当前的教育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及外国的教育及至经济发展、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等),相反事物的联想(例如由给青少年学生的充分的活动空间的好处联想到对学生不加管束、放任自流所造成的危害等)。
  想象。想象能力是重要的能力,很多伟人和大科学家(如列宁、爱因斯坦)都非常重视想象,甚至称没有想象就没有进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应是想象力丰富的人。想象包括对历史的想象、对未来的想象、对同时异地的想象。想象包括对人物的想象、对自然的想象、对社会的想象。想象包括形象思维想象和逻辑思维想象。
  创新。不必对创新有畏惧感,其实,说真话对说假话来讲就是创新;写自己的真实情感对矫揉造作来讲就是创新;别人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你看到了第三个方面也是创新。别人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太好了”,你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太糟了,也是创新;别人说“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你说“我们的学校像花盆”,这也是创新。
  但是,创新是要有思想底蕴的,千万不要把“出新”变成“出丑”,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弄巧成拙。可也不能因此战战兢兢、裹足不前。总之,要大胆些,写出自己的东西来!
  话题作文举例
  [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保持距离”为话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冬天,刺猬们感到寒冷,例便互相靠近取暖。近了,便扎得疼;远了,又冷……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不扎疼,又能取暖。
  [例文]
  给予空间
  北京四中高三(9) 杨晓星
  欣赏油画的要领是,眼睛离作品要有相当一段距离,只有这样,那些各个独立的色块才能互相融合,画作所要表达的感情便在朦朦胧胧、亦真亦幻的空间里充分地展现出来,尽显其风格。
  弟弟也是一幅画,一幅印在绝版邮票上的画。欣赏“这幅画”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将他们的宝贝捧在手掌,贴心呵护,用放大镜一样的眼睛给予高度关注。于是,弟弟与爱他的大人们长久地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
  “宝贝,尝尝这个菜,妈妈做的。”“宝贝,吃肉,可香了。”“宝贝,光吃肉怎么行?多吃菜。”“宝贝,吃肉才能长大个……”整顿饭的时间,弟弟的饭碗里都幸福地堆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美食,弟弟在众多目光期待的注视下,一小口,一小口地做着愚公移山般的努力。
  弟弟上学像是总统出访,从起床到早餐到出门到上车到下车,家长寸步不离左右,生怕他们的宝贝遭到意外;写作业的时候,8只以上的眼睛聚焦在作业本上。算对一道题,赞扬声此起彼伏;写错一个字,几块像皮像勇猛的士兵一样同时冲上作业本这块“沙场”,情景颇为壮观。
  “溺爱”这个词,弟弟也许还不理解。可是从他出现在妈妈肚子里一直到小学一年级,他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个词。或许,用“承受”更为合适。
  被许多许多双手呵护着、许多许多双眼睛关注着长大的弟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呼吸到一些自由的空气,才能拥有哪怕是一小块自己的空气,去想一些应该让他独立思考的问题,去做一些可以由他独立完成的事情,长成一个有个性的健康的孩子。
  我真想轻轻扒开簇拥在弟弟身边的长辈们,对他们说:“给你们的宝贝一些空间、一些距离、一些自由吧,他的可爱是要这样欣赏的。”
  [评语]
  由“距离”转到“空间”,很巧妙,符合话题要求,何况又提及了“零距离”。
  内容虽平常,文章却生动,全靠细致描绘和幽默的语言“出彩”。
  “欣赏油画”作为全文的线索,十分精妙,既是一个贴切的类比,又与内容相当吻合,想必作者构思时下了功夫,抑或神来之笔?(指导教师:徐克兴)
本文地址:http://www./zw/325438.html
与"谈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相关的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试以后作文5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