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为材料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的作文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doc下载_千教网
教育搜搜,搜搜教育:
输入关键词,搜索您要的课件,教案,试题
&您的位置:
&&&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欢迎您到“千教网”下载“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的资源,本文档是doc
格式,您只需要输入验证码即可下载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所属科目:高考试题&&&&文件类型:doc
类别:试题、练习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或者点击“迅雷下载链接”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 命题人:柯丽霞
审核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3)
,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4)位卑则足羞,______?。(韩愈《师说》)(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6)
,恨别鸟惊 心。(杜甫《春望》)(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游丰乐亭记[明]肖崇业
由柏子潭北行二矢,即幽谷。入狭径,岩傍镌“幽谷”二字,大如斗,“谷”字微断难辨。蛇旋百武①,为丰乐亭。原亭废久,历元迄今,代有圮葺。正门仍颜曰“丰乐”,重古迹故名不朽也。进门数武,矗矗为亭,周垣悬游人诗咏。丰碑二,乃苏东坡书《丰乐亭记》。古碑剥泐②,字经后人摹写,然书法道劲,锷尚存。亭后为保丰堂,嘉靖二年滁守陈则清立,侍御李震卿记,杨鸥溪具记。中壁间题刻甚多,有“从今丰乐非陈迹,还拟当年尽种花”之句,志鼎新也。阅三重,为二贤堂,设木主,祀宋王元之、欧阳永叔。盖二公故滁守,以功德及民,故祠之。可见人生天地间,要在先立其大者以之为本。苟非其人,即瑶室琼台,临春结绮,过辄澌灭耳。然则名之所传,岂不在德哉!亭故天宁寺旧址改创,其景欧、壮怀二亭亦废,并六一移菱溪石,皆无存。意必好事者窃去,秘以自私,岁久而世无赏识者,遂因循沉没,与瓦砾等,是石所遭之不幸也。夫方其僵卧其溪侧,六一以三牛曳置此,又作记以垂炯戒,而竟不能长有此石,岂借之于造物者,复还之于冥漠乎?由亭北上高十寻,为来远亭,内刻《倚丰亭记》。亭畔石岩镌“六一后游”四字,王邦瑞题。亭南下百武,为紫薇泉,湮塞不知何时,始发于永乐二年州守陈廷器,嘉靖十五年侍御闻人诠立亭其上。泉L以石,迦欢龀觯缰橛坑裱镐噶鹘獠痪C永羧∫煌胍寿斐!泉右回折二十武,稍高为阳明祠。祠深三层,中多士人展谒之作。壁嵌先生石刻像,少司空万两溪有赞。祠东陟三十余武,更高为醒心亭,壁嵌曾南丰碑记,兴国徐卿为小叙纪其由。余前二月初游丰乐,晚仅过醒心小酌以归,未暇穷奇。时与莞石再游,乘兴登最高处。屡息,得至三茅庙,左有关公祠,右有石屋三间。入庙礼神,遇滁生五人,以午节③携}游此,各相向从余二人揖。俯视幽谷内,花数十百品,古木千章,鸣鸟千群,岩石突兀千块,远山千重,岫云江霭千状,城④人户千家,悉送耳睫,而丰乐诸亭掩映丛薄中如画,上有醒心、来远二亭,又如二童子拱侍左右甚恭,诚宇宙一伟观。籍令不登三茅,乌睹所谓幽谷奇哉!余因笑顾五生,谈问此中关塞之由。忆及国初宋景濂尝欲访临其地,闻居人凉烟、白草之言,辄怅叹,不果来,径往醉翁、琅琊去。讵意百年后好奇怀古者,相继疏流筑土,使结构岿然,再成锯丽。山川兴废在人,信矣,信矣!于是五生唯唯。余二人怜奇惜景,复眺望久之而别。(节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改)[注]①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此处泛指脚步。②剥泐:石料剥蚀断裂。③午节:端午节。④:瓮城,护城门的小城墙。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鼎新也
志:记述,记载
迦唬核剖⒋蟮难
C、未暇穷奇
D、不果来,径往醉翁、琅琊去
果:实现,完成3、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作者“怜奇惜景”的一组是(3分)(
①岁久而世无赏识者
②湮塞不知何时
③涓涓流涧外不绝
④中多士人展谒之作
⑤以午节携}游此
⑥复眺望久之而别A、①②⑥
D、①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总共去丰乐亭游玩了两次,第一次游玩得并不尽兴,真正完全领略丰乐亭美景是在第二次去丰乐亭时。
B、丰乐亭雄踞幽谷之上,历经毁弃修缮,仍是古迹胜地,丰乐亭保存下来的一些碑文石刻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C、天宁寺存于世间太久,因而当世已经没有喜爱观赏天宁寺的人了,它也在历史发展中变得像瓦砾一样普通。
D、作者陶醉于丰乐亭的山石花树等美景,在欣赏美景和询问美景来由之后,作者也发出了一些对山川自然的感慨。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盖二公故滁守,以功德及民,故祠之。(3分)译文:
(2)又如二童子拱侍左右甚恭,诚宇宙一伟观。(3分)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鄂州南楼范成大①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乡②垂钓手③,武昌鱼好便淹留。[注]①范成大: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静江、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②鲈乡:运用了张翰的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③垂钓手:隐者,用以自喻。(1)请赏析“蜀江无语抱南楼”中“抱”字的妙处。(2分)答:
(2)作者运用张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凤姐害死尤二姐一年以后,突然良心发现,觉得对不起她,于是突然“笑起来”向贾琏说起这件事,并想去给她上个坟,烧张纸。(《红楼梦》)
B、马斯洛娃在流放途中同政治犯待在一起,尽管处境艰苦,她却心情舒畅,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她结交了谢基尼娜、西蒙松等新朋友,这使她发现了以前从不知道的生活乐趣。(《复活》)
C、性格懦弱的觉新深深地爱着梅,但又不得不屈从于父命,跟瑞珏结婚。他在心里为自己痛哭,也为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家》)
D、赵伯韬企图依靠工人来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造成的企业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子夜》)
E、爱斯梅拉达钟情于外貌英武、风度翩翩的弗比斯队长,弗比斯却与一位贵族小姐订婚了,而且成为带兵搜捕她的凶手。(《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1)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交驿车带回!”欧也妮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了它拼命的东西,交驿车带回!”这件“东西”指的是什么?此后欧也妮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周瑜正在账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周瑜的“如此如此”是个什么计谋?请简述这个计谋的主要内容和结果。答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②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 离娄上》)(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主题?(2分)(2)孔子和孟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一主题的?(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分虚实两面。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瓷^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籽剩捉蓝脊瞬簧希荒苈阕罨镜纳嫘枰庵皇浅缘囊庖逯唬斗侨俊>腿缤炔瑁蟛韪着R鑫饪剩绻瞧凡瑁∷〔琛⒛裎卤庑┒疾凰盗耍ナ侨肟谥螅嗉狻⑸嗝妗⑸想瘛⒘郊铡耷钕钢碌拿烂畹饶闾寤帷 
“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返回来再录妇洹谘鄱巧嗌淼牟忝媲笙腹倘豢上玻绻辉诖嘶∩霞绦靶校褪俏尬街浮U纭吧嗉狻币黄吧嗉狻敝皇歉銎鸬悖绻煌A粼谏嗉猓钦媸橇朗车拿呕姑蝗搿T桓隼喜枞怂悼啵谇桓惺艿降目嗖皇钦娴目啵婵嗳胄摹=杷饣袄此怠吧嗉狻保醋髡呙窍胨档模侨胄牡奈兜馈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10.下列对“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B.从文化角度来说,“细”包含虚与实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C.一系列的细节挖掘,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能拓宽我们人生之路的广度和深度。D.“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挖掘的重要条件。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12.文章结尾提出的“入心的味道”包含哪些深意?(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偏爱白菜香洪振秋①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每一个饭桌上都有它的倩影。那年代,我每次放学回家盛好米饭、面条或玉米糊、山芋等之后,往桌上一看,就会不懂事地嘟哝一句“又是萝卜白菜”。可不管你愿不愿意,白菜几乎是天天有的菜。  ②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吃惯了大鱼大肉,只是偶尔才会想起它,但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对它津津乐道。白菜与寻常百姓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又有“清白、耐寒”的外形内质,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无论南北,白菜皆是一种极为平民化、大众化的蔬菜,价廉而物美。嫩绿的叶子,洁白的菜秆,朴朴素素的色彩,青白对比十分醒目。古人对它有着很高的评价,曰:大味若淡。淡淡的甜,故而你不会吃厌吃腻。除做菜肴外,因性寒,还具有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颇为推崇。  ③我常把白菜当作豆腐的情侣,在我的家乡,她俩几乎形影不离。白菜叶煮豆腐,菜秆炒豆腐香干,还有菜花烧豆腐角,这些皆是母亲的拿手好菜。白菜经过风霜雨雪后,其涩味淡了,甜味却增加了,用菜油先把嫩脆脆的菜炒蔫后,再把豆腐切成细片,铺盖在白菜上,小火煨几分钟,便可盛在盘子里吃,白菜味、豆腐味、菜油味混杂于热气之中,闻之让人垂涎欲滴。  ④那个年代,冬季蔬菜匮乏 ,腌菜便是大家围炉争食的美味佳肴了。我家乡的白菜有几种,有高瘦秆细的白秆菜,低矮的油灯菜,粗壮的大白菜,还有入冬便泛红的雪里蕻菜等,我们都称为白菜。瘦高的白秆菜和雪里蕻为最佳的腌菜原材料。母亲腌菜总是把晾蔫的白菜一层接一层地放进那只数十年不变的菜缸,说是老缸腌菜最能入味,铺一层白菜便撒层粗盐,盐放多少,看母亲的分寸,再将白菜一层层踏透,最后,用几块干净光亮的鹅卵石把白菜压实,经过10多天浸渍,便可以取食。腌菜炖水豆腐,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美餐,似乎白菜味、腊味、雪味融于一体,味道鲜美可口,真的是唇齿留香啊。  ⑤我进城后,仍留恋这样的时光。每年春秋之际,总喜欢在荒废的花池里播上一点“苏州青”。这种菜据查学名叫“矮脚苏州青白菜”,长成后,虽然矮墩墩、胖乎乎的模样有些“愣头青”,但其在下霜后,顿然富有美感,其身材呈平冠束腰像百合花,而绿色的椭圆叶片向内微微弯曲,像一只只盛装着雨露的如翡翠般碧绿的勺子,实在是美妙。采两棵洗净,与腊肉同炒,白菜油亮油亮的,渗透出来的脂油仍会挥发出那种独特的芳香。我也情不自禁吟出画家方仲华题的一首诗:“心洁偏爱菜根香,何须珍馐佐飞觞。人间自有清白在,莫道世俗少芬芳。”从朴素中营造出的生活情趣,真的甜美。  ⑥小小白菜虽然很平常、很朴素,但她的故事却脍炙人口。  ⑦明末江苏句容县的笪继良,就任江西铅山县令时,曾绘一株叶肥秆壮须茂之白菜,并题款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然后请石匠刻于碑上,以为自诫,这便是有名的“白菜碑”。  ⑧清末画家吴昌硕,对白菜亦情有独钟。他出身于农家,曾与田垄菜圃相厮守,画白菜更是得心应手,形神俱备。他画白菜,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从菜圃里学来的。不光是笔墨上的功夫,笔端还带着一种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是来自泥土和白菜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所以他画出的白菜很大气,淡墨写茎秆,彩墨写绿叶,构图极为简洁,很有平民味,又脱俗不凡,意趣无穷。他曾画一株带根的白菜,配上一个带根的红萝卜,题曰:“咬得菜根定,天下何事不可为?然这菜根辣处亦难咬,却须从难咬处咬将去。”画与题款升华出一种人生哲理,振聋发聩。⑨人们从吃白菜之味、闻白菜之香,品出人间之世味。我酷喜白菜,因为它们常常带给我欢乐和希望,甚至可以忘掉许多痛苦和烦恼。每当忆起家乡小巷“卖菜哟,小白菜……”的叫卖声,记忆中的声音总是那么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少想起白菜,但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对它津津乐道,是因为它大味若淡,让人百吃不厌。
B、“我常把白菜当作豆腐的情侣,在我的家乡,她俩几乎形影不离。”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告诉读者白菜与豆腐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搭配。
C、第④段,作者回忆了母亲腌菜的详细情况,意在告诉人们如何腌制白菜,如何制作腌菜炖水 豆腐这道菜。
D、“心洁偏爱菜根香,何须珍馐佐飞觞。人间自有清白在,莫道世俗少芬芳。”这首小诗托物言志,道出了作者偏爱白菜的真正原因:爱白菜的清白高洁。
E、吴昌硕对白菜也情有独钟,他为自己所画的白菜画的题款,一语双关,寓意深刻:人能吃得苦,方能做成事;遇到困难,只有迎难而上,方能解决困难。14、请分析第⑤段画线语句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4分)答:
15、请结合文本探析作者“偏爱白菜香”的原因。(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对话马可:“真正的奢华在精神”谈 定制:最欣赏的设计师是大自然记者:此前“无用”工作室有承接高级定制吗?您为彭丽媛女士定制服装的过程是怎样的?马可:这次为彭丽媛女士提供的部分服装是我首次尝试为专人设计,我对专人设计的理解是――符合设计师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前提下为特定对象所提供的适合其需求的服装服饰。记者:您怎样看待这次“一夜成名”?马可:我会一如既往地生活。所有声名财富都是镜花水月。记者:您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马可:我最欣赏的设计师是大自然,它设计的70亿人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记者:您怎样理解“世界的,中国的”?马可:世界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不同的国家就像身体的各个部分。关键的不是哪个国家是心脏、哪个国家是大脑或是皮毛,而是每个国家对世界都有不同的价值。包容差异才能产生和谐,而包容的前提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谈“中国范儿”:穿起来像中国人的服装记者:有人说,这次彭丽媛女士着装为本土高端品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也可能使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国外奢侈品牌成为过去式。您怎样看待这次引发的中国本土设计的发展机会?马可:好事!中国人可以正视镜子里的自己了。不久前有一个人问我:什么是“中国”时装?回答:穿起来像个中国人的服装。记者:在当下中国,一面是价廉低质的成衣到处飞,一面是富人对国外奢侈时装的狂热。作为设计师,您觉得有什么责任?马可:今天的时代中真正的时尚不再是潮流推动的空洞漂亮的包装,而应该是回归平凡中再见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价格,而应在其代表 的精神。我理解的设计师的责任包括三类,对于过去文化的传承责任,对于当下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于未来的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是指设计师不过分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而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以期更大的商业利益。谈“无用”:非品牌非时装的公益组织记者:从“例外”到“无用”,从高级成衣到高级定制,17年中,您个人经历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马可:30岁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谁,30岁以后是如何让这个“我”消失。记者:您如何描绘作为设计师的自己?马可:这个世界不缺乏能够设计出时尚的、优雅的、性感的、漂亮的时装的设计师,但非常缺乏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在我的字典里,“时装”和“服装”这两个词的含义有天壤之别。记者:此前您曾强调“无用”是一个公益组织而非品牌,也非时装。这是为什么?马可:“无用”既无经营策略和商品企划,也没有目标市场定位和营业目标,更没有响应各种流行趋势,创建7年还没有开过一家专卖店,怎么看都不像是时装或是一个品牌。 谈广东:一个比故乡更为熟悉的异乡记者:如果时光倒流17年,您会做怎样的选择?作为东北人,您对广东有什么感觉?马可:有些人来到人世是注定要 去完成某种使命的,无论境遇如何,长期对信念的坚持和践行总会吸引机遇。广东对我意味着生活了14年的广州和7年的珠海和老火靓汤,占据了我一半的生命历程。是一个比故乡更为熟悉的异乡。记者:目前微博上众说纷纭,“例外”与“无用”的关系。有人说“例外”搭了“无用”的顺风车,这两个品牌关系如何?您在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马可:“例外”为我和毛继鸿于1996年在广州创立的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我在1996年一一2006年担任例外设计总监,现任其艺术指导。我于2006年在珠海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无用”,是一个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公益性团体,其目标在于通过手工精心制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导:过自由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马可认为“世界的,中国的”,即各个国家的设计都有各自的特点,彼此虽然有差异,但都不可以自我为中心,应互相包容,才能产生和谐。B.面对记者的发问,马可理解的设计师的责任,指的是传承过去文化的责任,担当对当下的道德责任,担当对未来的生态责任等三类。C.“30岁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谁,30岁以后是如何让这个‘我’消失”指的是30岁以前响应各种流行趋势,30岁之后消弥自我,不张扬自我个性。D.文章由四个话题串成,在一问一答中推动访谈的进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个淡泊名利、勇于担当、理念独到、精神充盈的有血有肉的形象。E.马可的回答机敏智慧、措辞得体,对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言语细腻委婉。全文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富有哲理,启人遐思。14.“谈广东”一节,记者的访谈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1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怎样理解“真正的奢华在精神”?(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请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2分)北京故宫大气恢弘,台北故宫优雅深
(suì)。如今的北京故宫①,早已经淡化了政治的意味②,而台北故宫还在政治的框架下运作③,人们参观北京故宫④,常常还是以看建筑为主⑤,而台北故宫经历了几十年以专事保管为主的"仓库”定位阶段⑥,已渐渐走上让民众能更方便地看到文物展览的亲民路线。(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答:
(2)第二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1分)答:序号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文学可以激发想象。想象对于作家是否具有神奇的魔力,学术界也
。许多人认为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创造一个又一个声色并茂的艺术境界,以实现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
;化平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存在的事物塑造成
的艺术形象。A.分庭抗礼
惟妙惟肖B.莫衷一是
纤毫毕现 C.奠衷一是
纤毫毕现D.分庭抗礼
惟妙惟肖18.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在《文化苦旅》式哲学意识、《山居笔记》式文化思索和《千年一叹》式美学内质中,②余秋雨展示了其优美凝练的文字和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③在开拓文学成就与对接商业文化中,他始终以一种儒雅之风来带动文化发展。
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指在每年农历4月到5月初,韩国江陵地区举行的萨满祭祀、歌舞表演、民俗游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粽子节”。日,中国的端午节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材料的内容。(2分)(2)有人认为,韩国抢走了端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五、写作(7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来源:]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参考答案 5、(1)这两位是滁州以前的太守,因为功业和德行泽及百姓,所以(老百姓)祭祀他们。(“故”“祠”各1分,大意1分)(2)(这两个亭子)又像两个童子十分恭敬地拱手侍奉在左右,这些实在是大自然的宏伟景观。(“恭”“诚”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 参考2014年超级中学名师名题原创预测卷(三)6、(1)“抱”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江水环绕南楼的依依不舍的情状。(2分)(2)作者说自己本是在家乡隐居的人,如今却留恋官场没有弃官回家,确实可笑,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及弃官归隐的情怀。(4分)7、AD[解题思路]A项,“突然良心发现, 觉得对不起她错”,这一行为是凤姐虚伪做作的表现。D项,“赵伯韬”应该改成“吴荪甫”。8、(1)这件“东西”指查理托她保管的那个梳妆匣。欧也妮看了查理要结婚的信非常伤心,这时格拉桑太太给欧也妮了一封格拉桑的信,信中说了查理的事,说查理不在乎自己的名誉,不打算偿还父亲的债务。欧也妮决定嫁给德?蓬风,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不过需要德?蓬风去巴黎帮忙偿还查理父亲欠下的债务,以便查理恢复名誉。(5分)(2)反间计。(1分)周瑜先点破蒋干的“说客”身份,让蒋干无法“劝降”,而后大摆酒席,佯作大醉。醉后,周瑜邀蒋干同榻而眠,以便让蒋干有机会偷看曹军将领蔡瑁、张允的“降书”,并偷听“机密”,最后回到曹营告诉曹操蔡、张二人之事。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杀了蔡瑁、张允二人。(4分)9、(1)提倡节俭,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2)孔子是从礼这一角度对节俭和奢侈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节俭对于礼的重要性,(2分)孟子则从自身修养的角度,提出节俭是一种发自内心的 美德。译文:①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②孟子说:“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有些国君专爱侮辱别人,抢夺别人,只怕别人不顺从自己,又如何能做到呢?恭敬和节俭这两种美德怎么凭说句好听的话,陪个笑脸就能办到的呢?”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A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题思路]A.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白菜的原因有多种,“大味若淡”是古人对白菜的评价;C.意图理解错误,作者回忆了母亲腌菜的往事,其意在进一步写自己喜爱白菜的原因。14、[答案示例]①运用叠词“矮墩墩”“胖乎乎”,突出了“苏州青”长成后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苏州青”拟人化,当作“矮墩墩”“胖乎乎”的“愣头青”,突出了喜欢之情;③“其外形平冠束腰像百合花”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苏州青”的外形美,又将“绿色的椭圆叶片”比喻为“一只只装着雨露的翡翠般碧绿的勺子”,给读者以具体形象的认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5、[答案示例]①价廉而物 美,是极为平民、大众化的蔬菜;②有“清白、耐寒”的外形内质;③口感 好,有淡淡的甜,不会吃厌吃腻;④多种做法,可鲜吃,可腌制;⑤具有药用价值;⑥酷爱白菜的品质和精神。(每点1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乙)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3.(5分)CE(C应为:马可认为,自己30岁以前像其他设计师一样,响应各种流行趋势,做一个时装设计师,而希望30岁以后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服装设计师。E应为:自己亲历并非马可叙说重点,文本言语直白,没有抒情。)14.(4分)采用侧面提问(或联系比较、对比),即将广东与东北二者联系,“例外”与“无用”进行对比,比直接提问更显委婉。同时,揭示了广东对马可人生阅历和事业发展的影响,紧扣“比故乡更为熟悉的异乡”这一题旨。(每点2分)15.(6分)(1)奢华一般就物质而论,但在马可看来,声名财富和品牌时尚都是镜花水月; (2)要回归平凡,过自由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3)努力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每点2分)四、(13分)16.(2分)
③ 把逗号改为句号或把“,”改为“。”17.(2分)C
③“开拓文学成就”改为“开拓文学领域”。19.(1)
(2分)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韩两国“端午”本质不同。
示例一:“韩国抢走了端午”的说法体现国人的忧患意识。首先,担心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被抢注,国人的爱国情怀受到影响;其次担心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削弱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第三,也提醒国人要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精华并加以传承发扬。
示例二:“韩国抢走了端午”反映国人缺乏理性思考。首先要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两国的端午节仅仅时间重合,内涵并不一样。其 次也折射出国人的文化沙文主义(文化优越感)。再次,缺乏对本国传统节日利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反思。 (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试题其他资源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