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思想汇报教师研修主题汇报怎么做

“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直塘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的背景
1o1992……
2.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他们面临的未来是知识瞬息万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世界,面对新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出发,面向未来,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态度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机会,让他们在独立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健康发展。
3.幼儿自由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存在着认识和行为上的不和谐,如很多教师知道创设幼儿自由活动空间的重要,但究竟该如何实施却心中无数,很难把握一个“度”;又如在把握“自由”和“常规”这一辩证关系时缺乏应对的教育策略。因此在对待幼儿自由活动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4.我园幼儿在园自由活动一直不太受老师的重视,活动内容缺乏系统性,存在随意性;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不到位,缺乏目的性。在活动中,幼儿表现散漫,规则意识不强,因此此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课题的价值
实践意义:在研究中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幼儿的自由活动,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更好地促进幼儿自律、自控和自主能力的提高,使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二、课题的涵义和理论支撑
课题的涵义
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2.早在1927年,著名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建我国第一个农村幼儿园时提出的“六个解放”的思想,即: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强调要打破传统教育对幼儿的束缚,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对于目前幼儿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培养自主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常规,增强规则意识,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懂得自律和尊重他人,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法,促进幼儿大胆、主动与同伴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养成对同伴、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增强人际交往技能,使幼儿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2.充分挖掘各种有效教育资源,为幼儿开展自由活动提供丰富、恰当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技能,正确把握“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自由活动的组织原则;在研究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形成科学的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管理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及实施阶段,借助有关幼儿一日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总结指导本课题开展研究。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反思。
3.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进行个案跟踪、记录、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组织指导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5.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研究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现状分析、提出问题、收集与讨论信息、拟订具体计划、行动、评价总结,解决幼儿在园自由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了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的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
幼儿的活动和认识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如何有效发挥现有活动空间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投放材料?让环境和材料在幼儿自由活动中发挥应有的效应和价值,这是我园在本课题研究中解决的首要问题。
1.挖掘资源,丰富材料。
材料是活动的前提,我园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的游戏功能,发动家长、幼儿收集了很多废旧材料,并巧妙、合理地进行了加工制作,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自由活动的材料,老师们真正做到了:充分挖掘、合理运用周边的物质资源。收集来的自然废旧材料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如草盖、纸箱、轮胎、草绳、长凳、竹梯等,引导幼儿利用这些材料通过一物多玩,促进孩子跑、跳、钻、爬等多项基本动作的发展。有的可以通过不断变化这些材料的组合方式,不断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如轮胎与竹梯、长凳的组合。活动时幼儿先跳过一个个单独的轮胎,再从架在轮胎上的竹梯上走过或爬过,这时不断增加轮胎的数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挑战高度,最后再通过长凳设置的九曲桥。这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幼儿十分喜爱,适合大班幼儿利用这些器材开展体育活动。有的却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老师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的特长,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把它们变成适合幼儿体育活动的器材。如可以用收集来的旧衣服布包住泡沫块,做成流星球,让小班幼儿练习抛投。这样的流星球又轻又软,适合小班幼儿一开始抛接不准的特点,即使抛投在自己或其它小朋友身上,也不会造成伤害。可以用长丝袜包住旧棉絮做成毛毛虫,适合托班幼儿在地上拖动,发展他们的大肌肉与跑的能力。可以用稻草扎成草人,让大班幼儿练习投掷,增强幼儿手臂的力量,还可以用稻草做成枪,孩子们玩警察与小偷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肌能。可以把大塑料油瓶挖去一部分,做成小动物的嘴巴,中班幼儿练习抛投。我们围绕“牛奶盒”“瓶子”“瓶盖”开展了废旧物“一物多玩”研讨活动,各班能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这些材料,师生共同对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充分展示了全体师生的聪明才智,再一次让大家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除此,我们每学期还定期举行班级自由活动材料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活动材料不断更新和创新。
2.巧用材料,一物多玩。
现代儿童的玩具琳琅满目,现成的玩具代替了传统的自制玩具,而现成的玩具对孩子来说,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充分发挥每一种器材自身的功能与特点,能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兴趣,如对常见的绳、球、圈、棍、沙包等,我们在熟悉了各种活动器材的功能,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尽可能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我们的体操圈,在引导幼儿大胆想一想、试一试的过程中,合作玩出了跳圈、滚圈、套圈、转圈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还有的幼儿用圈套在身上做蝴蝶飞、做小乌龟爬、做小河进行跳、跨等等,使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我们还利用竹棒,让幼儿自由想象,尝试各种玩法。有一个人独自玩的,也有两个或几个人一起合作的。有的把棒当马骑;有的把棒摆成了小河或各种图形,在上面跳来跳去;有的用手托住棒玩平衡游戏;有的两两合作学开车、划船、滑雪撬;还有的把棒当水壶给小树浇水等等。这些都来自于幼儿自发性的创造玩耍,它渗透了走、跑、跳、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因此,在他们自创的游戏中,玩得更加自如、更加愉快。
3.合理划分,有效利用。
班级活动区域的创设对幼儿的活动起着引领、规范、暗示的作用。如在创设语言区时,根据不同的内容在大区里用矮柜、牛奶盒、纱帘等隔出阅读、表演、讲述、新闻播报等一系列相应的语言活动功能区。如阅读区又可以根据此空间的大小隔出一个个可容纳3~4名幼儿安静看书的小空间。另外在阅读氛围的布置上,除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幼儿感兴趣、能看懂、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优秀图画书,还可以图文并茂地布置一些阅读的规则、看书的方法等。这样的空间设置有利于幼儿坐在自己的空间里安静有序地看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其它的演故事、讲故事等区相对活跃,在空间的选择上远离安静区,同类区放在一起且有利于幼儿交流、沟通、合作。这样的动静相分,功能清晰,避免了幼儿活动时的随意更换、注意力不集中、互相争抢打闹等现象的发生。
在研究中,我们还把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调整,根据玩具功能相对划分为钻爬区、投掷区、跳跃区、跑步区、玩沙区、观赏区等。在东塑胶场地上有综合性户外大型玩具,西塑胶场地上有塑料小火车等,深受孩子的喜爱,丰富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游戏。
(二)研究了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的组织原则。
给幼儿自由,是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参与、自主选择,但这种自由不等于放任,而是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自主,也只有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幼儿才能有序地、有效地进行自由的学习和活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规矩”该如何建立,则是一门学问。因此幼儿在园自由活动中的活动原则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把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如果十分强调遵守规则势必把孩子管得很死,孩子们也就失去了自主发挥的机会,反过来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的约束,教育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对此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自由活动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自由活动的安排、组织过程中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自由活动具有自主选择、趣味性强、不受干扰等特点,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活动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活动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活动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为确保安全,必须在所有的活动器具的使用和装备上考虑周全,使之在任何条件下都安全无误。比如,活动室整个的游戏空间、场所、环境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学习所用的固体材料或液体材料均应无毒、无臭、无刺激性、无腐蚀性,不会因接触而产生任何不良反应。又如,户外活动一律在塑胶场地上或地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木材或塑料、橡胶、泡沫、海绵等制作的体育器材,体育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跷跷板”、“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二三十厘米即可。安全是幼儿进行自由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组织自由活动首要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
其次,自由活动必须体现自主性原则。&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提出:促进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在自由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有两种生命状态,一是主动,让人犹如生活在阳光下,是自己的选择,哪怕做起来很不容易,也很有乐趣;另一种是被动,让人犹如生活在阴霾中,被人安排,哪怕做起来很容易,感觉也很不快乐。如课间活动中,我们虽然提供了很多的材料,但有时孩子们还是表现出无所事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材料不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支持孩子通过广泛的途径去取得材料,对自己需要的材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收集、分析和归类。因为这些材料是幼儿自己获得的,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同时由于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自主地位,因而积极性很高,参与性较强。
在“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研究”这一课题实施过程中,虽然我们将幼儿在园的很多环节定义为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能极大地发挥他的自主权,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很多孩子都不懂选择、不会选择、不能做出正确决定。也有一些老师往往把“自由活动时间”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法,并没有把它纳入“教育活动”的范畴。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慢慢地在活动中,尽可能不去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而是适时地加以引导,通常以谈话、建议的方式,让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主确定所扮角色,从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孩子自主选择、自主搭配。另外我们还主张让孩子参与活动室物品的搬运、摆放与收拾,让孩子参与活动环境的布置等等,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积极性。让活动的主动权掌握在孩子自己手里,孩子可以自主地想、自主地问、自主地做和自主地表现。我想,给孩子自主的权利,尊重孩子正确的选择,这是自主性原则最好的体现。
再次,自由活动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 &  自由活动具有较多的趣味性,除了有趣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痛苦;或希冀的实现,或期望的落空。这其中就有一个如何促进幼儿心理成熟与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自由活动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在自由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个人可以完成的项目与需要小组、或集体合作完成的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活动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既能显示个人的价值,又能体现集体的力量,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产生失落感)的同时又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强大,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等等,以利于互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三)研究了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的管理策略。
幼儿需要宽松的环境、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达。但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这种“自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无序的、盲目的活动,一开始,在幼儿自由活动时我们常看到一些另人头痛的现象,如追逐、打闹、搞破坏、发生争执、告状,甚至发生小意外,从而老师们常常为自由活动放与不放感到两难。有时候,我们会考虑幼儿的自由活动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而无情地取消他们的“行动”,让他们坐在座位上不准离开。孰不知这样的措施不仅禁锢了幼儿的手脚,剥夺了他们自主游戏、互相交往的权力和锻炼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应有的语言、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发展,更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同时也疏远了师幼之间的距离。《纲要》中“组织与实施”部分向我们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幼儿养成积极、良好的自由活动行为习惯,进而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常规,提升教师在幼儿自由活动中的管理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游戏定规则
我们在赋予幼儿自由的同时,需要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逐步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能力。我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允许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和幼儿共同建立发展性常规。娃娃家的小客人是孩子们最喜欢扮演的角色,那里常常是门庭若市,热闹异常,经常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们这儿人太多了,您别让他们过来了。”我让孩子们先停下手里的事问道:“你们觉得人多,玩得好还是不好?”孩子们摇摇头,我接着问:“你们说怎么办?快想个办法吧,怎样让小朋友知道这里什么时候可以有客人来?什么时候不可以?”磊磊说:“请个小朋友看着”,有的小朋友却说:“那看着的小朋友不就自己不能玩了?”成成想了一会说:“准备几个小客人的挂牌,进门时先挂上,如果牌子没有了,就表示不能再进小客人了”。我问:“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孩子们一致说好,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挂牌,一段时间下来,娃娃家里的混乱状态没有了。由此,游戏区规则就在师生、环境与材料的互动过程及孩子的需求中产生了,并通过教师及时、恰当的引导不断完善,使之更具有实效性,更便于幼儿的操作。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规则可以通过玩游戏来掌握。让孩子们玩“红绿灯”的游戏可以使孩子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玩“木头人”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掌握犯规了就要停止游戏的规则,玩一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以使孩子们掌握“轮流玩”的规则,久而久之,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许多规则。在游戏中定规则,比教师硬性规定或是师生置身游戏外而商定的规则,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幼儿遵守起来也更自觉,而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们没有过多的说教,孩子们却感到愉快,这就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2.图标醒行为
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充分运用、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将外在的要求和规则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逐渐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我们针对班级自由活动时出现的良好行为表现和问题行为通过集体讨论后商定了一些文明行为约定。我们考虑到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将每个约定绘制成可爱、简单易懂的图案和符号,以便于幼儿学习和理解,并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这些约定是幼儿自由活动的行动指南,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自觉、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温馨氛围。我们共有团结友爱、安静、互相帮助、大家一起玩、爱护图书、爱护公物、不能跑、慢、轻九个自由活动约定。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约定的实效性,我们将这些图标贴在班级显眼处,以提醒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促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更加自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图标约定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自由活动时的诸多进步,如幼儿活动时能慢慢走,基本没有奔跑现象,结伴安静游戏随处可见,游戏时很少发生争吵、打闹,图书、玩具破损率更小等。
3.“宝物”给快乐
玩具是幼儿最好的伴侣,它能带给幼儿最大的快乐,幼儿在与玩具的互动中可以获得各种知识与经验,并获得相关能力的发展。每个孩子从小通常都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他们称之为自己的“宝物”。我们允许每位幼儿从家中带一样心爱的玩具(考虑到玩具的安全性和便于收放,要求幼儿带的玩具以布绒为主)和一本书(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绘本和智力游戏画册)。同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阶段性地更换自己的“宝物”。“宝物”的收集,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宝物”的种类不仅品种多,而且更新快,有时它们还能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具。每次自由活动一开始,孩子们便会三三两两结伴或拿起自己的“宝物”与同伴一起分享,或围在桌子边下棋、看书,或玩拼图、数数、走迷宫等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学会了与人分享。玩具陪伴着每一位孩子,带给孩子无穷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欣慰。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些幼儿经过不懈地努力学会了打蝴蝶结、编辫子、翻花绳等;有些幼儿上课默默无闻,下课却谈笑风生;有些幼儿喜欢围在老师的身边和老师讲述自己的心里话;有些幼儿三三两两结伴一起下棋、看书、走迷宫、拼图——孩子们表现出的与同伴和睦相处、懂得谦让的一幕幕让我们感动和欣慰。自由是相对的,它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是要受到一些制约的。在“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研究”中,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自由的度,给孩子自主的权利和机会,就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在幼儿园里得到自由,学会自主,懂得自律!
在研究中,教师积累撰写经验总结的能力日趋加强。活动中教师们能够不断发现和捕捉到幼儿生活学习中的许多富有创意的“亮点”和具有创新的行为,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善于分析、反思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点滴经验。课题开展以来,先后有数篇文章发表或获奖。杨建萍老师撰写的论文《在自由的天空中放飞童心》获2009年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一等奖,《旧材料,新玩法》获2008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并发表在《太仓教育》杂志上;杨艳春老师撰写的论文《游戏,孩子学习的催化剂》获2008年苏州市“幼儿园课程”专题征文三等奖;蒋月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利用民间游戏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获2009年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三等奖;陈敏老师撰写的论文《快乐与自由同行》和杨建萍老师撰写的《给孩子们一个“活”而不乱的课间活动》分获2010年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三等奖。
七、问题与思考
1.不同年龄段幼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也不一,只有适合幼儿的才是最好的。在研究中,教师应在了解、掌握各年龄段幼儿自由活动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
2.幼儿在园自由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观察得出的较为笼统的结论,还没有科学的数据加以佐证,我们研究的点可再深入些,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指导策略,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既关注实践又关注理论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从观念到实践的整体转变;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实践,在不断地研究中感悟,在不断地反思中前进,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深入发展,从而真正成为百花园里的一支芬芳四溢的花朵。
2010年12月20日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与提高的研究报告——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与提高的研究报告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_培训心得
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市级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一次活动于 10月18日在宁波甬港幼儿园如期举行。此次培训的主题是幼儿园科学活动。上午听了由甬港幼儿园两位老师执教的《绿色食品》和《消化系统》两个科学活动,下午是两位专家的讲座。一天活动满满当当,收获多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的一个概括,重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这是一个大目标,也是我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回味着目标,在回看我们现今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总觉得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知识目标的达成这一点太过于关注。所以,所有的环节、教学具的创设和安排都是紧紧围绕着知识目标的达成来设置的,对幼儿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在这种理念中逐渐弱化了。看似很完整,看似很完美的一个科学活动,其实早已偏离。如何很好地贯彻这一目标,我觉得我们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途径:多看专业书籍,吸收消化专家正确的教育观点2.准确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探究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这一点很重要。太难和太简单的内容都不足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探究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途径:在幼儿生活中寻找科学探究内容3.家园合作,开展前期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活动前期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多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做的好处能扩展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幼儿的下一步探究做铺垫。4.教学活动中,遵循幼儿的探究思维特点因为是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幼儿不熟知的知识和领域,思考、提问、设疑是幼儿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先让幼儿说说对于“XX”你有什么问题?小小一个问题,却能引起幼儿足够的好奇心,然后再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提问中,老师要强调“你是怎么做的”“你想说什么?”鼓励幼儿在探究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再者,科学活动中,老师的语言也很重要,既简明扼要,又能对幼儿的表述进行概括和总结,潜移默化中起到提升知识经验的作用。一次培训,小小点滴。期待下次的精彩!&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专题:市汉阳区钟家村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公示----《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
作者: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幼儿园课题组&&&&文章来源:&&&&点击数:1950&&&&更新时间: 16:17:32.0&&&&文章录入:vegeta&&&&责任编辑:vegeta
《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研究报告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张晓梅& 谢文英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历史跨入20世纪,人类升上太空,回头观望地球时,才惊异的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相当严峻的关头:人口膨胀、沙漠蔓延、森林锐减、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灾、臭氧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珍稀动物濒临灭就绝等等,人类已面临着沉重的挑战,环境保护正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社会的需要。
本课题《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于2007年被立项为市级重点项目,我们开题时有三件事情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正在召开,特别提出了“生态文明问题”;武汉市的“四城同创”正在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占了很大的层面;汉阳区的“两型”学校建设也正大力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了学校建设的要求。因此这项课题研究与本城建设、国家发展的要求是非常吻合的。
在四年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环境问题受到世界瞩目的程度日益加深,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的召开;中国 “限塑令”的发布;“绿色出行日”和“能源紧缺体验日”的出台;我国环境卫星的发射;海内外低碳生活的热潮兴起:德国弗莱堡奔驰故乡没汽车、美国纽约“吝啬人”很时髦、日本京都灯光最暗,中国上海的低碳世博会等等让我们看到了各国政府对环境的关注,看到了人们环保的实际行动,看到了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我们充满了对环境友好的未来展望,也更感到我们的课题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环保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18处提到了“环境”一词,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是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素养和品格,《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崔建霞教授也有过论述:“幼儿园的孩子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处于一种混沌的初始状态,是情感培育与行为养成的建构时期,这一时期,着重于态度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可见环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进行此项研究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然而,在实际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与确定的目标及评价标准,处于可有可无、操作“弹性”过大的状态,环境教育显得“虚化”和“弱化”。还存在着许多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如:忽视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孩子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没有为孩子打造后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注重口头,不注重参与,讲的与做的相差很大;教育活动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肩负的幼儿环保教育任务还比较繁重。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特普费尔指出:“人类目前处于发展地的十字路口,人类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所做的抉择将决定自己和子孙后代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然而多年来,我国的环保教育相对薄弱,所以儿童缺乏必备的环境意识。成年人中许多根深蒂固的陋习,追求豪华奢侈生活的不良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要解决环境的保护问题,仅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培养环保人才尤为重要,因此环保教育任重道远。
(三)环保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3-6普遍对周围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喜欢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幼儿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可以说幼儿对环境有极强依赖性,孩子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但其兴趣又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将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把期望幼儿学习的环保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有效的学习。另外,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有权利知道他所处的环境状况,有义务成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人类未来的环境状况最终取决于后代的努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全世界的人们及后代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才会变得更美好,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空气才会更鲜。同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可以激发喜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锻炼意志,约束行动,有利于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应当动脑筋、想办法,尽可能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幼儿正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园将幼儿的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进行研究,让环保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用最适宜的方法养成幼儿保护环境的态度与习惯,指导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突破之处
国内外研究表明,只有让儿童参与到环境活动中来,才能让他们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有益而长久的作用。但在总体上,环境保护是一种政府的思想战略,还没有形成公众的自觉需要并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为,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社会——人——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失当和伦理道德滑坡引起的,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将是环境危机和道德危机的重合,为此,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世界各国已将环境保护列入到教育计划中。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20多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专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3年的调查研究后写给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从现在起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重大问题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制定正确的政策并付诸实施。许多国家纷纷行动,如,英国的为环保尽你的一份力,荷兰的退田还海活动,曼谷的“垃圾银行”一举数得,以色列节水富国,,欧盟成员国的谁污染谁付费,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元年”实施等,我国也已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以环境教育为特色,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方向,环保教育已成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我们幼教界渗透环保教育的非常多,但把环保教育作为课题研究的却很少,在“十一五”之前几乎没有幼儿园开展相关研究,“十一五”期间与我园同步开展相关研究的有三所幼儿园,分别是定西市幼儿园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研究》、颍州文峰幼儿园的、苏州芦墟镇幼儿园的《城市化进程中,基于环境教育的园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等,另外有江西、吴江等地4所幼儿园2010年开始着手环保教育方面的研究,这也说明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关注与重视。从这些研究看来,大家研究的侧面各有千秋,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的没有,更没有一套可供借鉴的参考模式,所以说幼儿园环保教育课程在我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开发的课程。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开设了环保课程,在幼教段却比较忽视。中国环境报记者李维在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缺少适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环境教育教材和资源,由于环境教育内容没有作强制性规定,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便具有不确定性。妇女环境小组项目负责人陈小祎说,为了培养孩子智力水平,幼儿园里教的内容大多是知识性的,而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却不够。即使有的幼儿园会给孩子们介绍一些环保知识,但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在书店里,针对儿童的环保教材也寥寥无几。
上述研究综述表明,国内外提倡环保教育的不少,但系统地进行环保教育的却不多。4年来我们结合幼儿认知特征和教师工作的实际,根据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研究意愿,坚持 “以幼儿发展为本”,着眼于“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幼儿的环保现状,确定了教育内容,构建了幼儿环保教育的目标体系,对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索,形成一套系统地可为同行所借鉴的适用的幼儿园环保课程,这也是本课题的生长点和创新点。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水平现状及家长对环保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态度,确立各年龄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水平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
2.探讨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能力及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3.构建以环保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教育整合课程。
(二)研究内容
1.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现状调查。
(1)调查、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水平现状。
(2)了解家长、教师对环保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态度。
2.探讨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
(1)从生活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非生物环境保护三大版块入手探讨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
(2)探讨开展环保教育的活动形式。
(3)探索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3.构建以环保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园本环保教育整合课程
(1)分年龄段探讨幼儿环保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目标。
(2)开发环保教育的共享资源。
(3)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环保教育主题活动方案,整理成有操作价值的环保教育活动方案集。
(三)研究对象、方法
2005年以来就读本园的孩子(2—6岁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等。同时辅以资料查阅法等。
1.行动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教师、幼儿的实践为主体,在实际行动中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探索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环保素质,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个案观察法:在游戏及一日活动中,观察了解并客观记录幼儿的表现,获得真实、完整形象,为研究掌握提供第一手资料。
3.教育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分层调查,促进家园间的配合研究,获得教育进展情况的真实反应,充实、改进本课题的方案及操作过程,推进研究的层层深入。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念的高度,以便更好的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幼儿的各种环保尝试,课题组成员阶段性地总结反思,撰写研究经验。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选题、立项、进行资料的查新,成立课题组,确定人员。请专家讲座指导,培训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明确本课题研究重要意义、制定方案等基础性工作。
2.实施阶段(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调查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抓好研究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环境教学的策略,环境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构建有园本特色的环保教育整合课程,形成阶段成果。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到2011年5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成果
通过四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在学前阶段,许多粗浅、具体的环保知识是可以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我园《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的开展使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通过研究建构了课程目标,将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教育目标,孩子、教师及家长的环保意识都得到了增强,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发展。
(一)明确了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公共卫生学、地质学、海洋学、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遗传学以及环境工程等各学科。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发展生产。
环保教育: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或幼儿园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管理的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升师生环境素养的教育。
整合:意思是综合、合并、一体化,以完整地结合成一体为特征,即把各个分散的部分结合成一个更完整、更和谐的整体,各组成部分紧密合作,在动态运行中,通过综合使之完整与和谐。
幼儿园课程:是
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
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通过对以上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环保教育有机地融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使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实现环境教育目标。
(二)调查分析了幼儿家庭环保现状
课题研究初期,我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全园幼儿家庭环保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当时我园幼儿及家长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环保行为处于何种水平,让幼儿家长知道我园课题研究的意向,收集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建议,同时整合教育资源,争取家园双方的共同配合,多维度地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有计划的调整我们课题研究方案。调查内容从幼儿与家长的环保意识、环保认识、环保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如:树木对人的作用有哪些?你知道的野生动物有哪些?你常吃青蛙吗?如何节约用水用电?有哪些环境保护的好方法?如何降解垃圾等等,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从环保意识上分析
大部分家长对环保问题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孩子的环保教育问题也比较重视。但仍有少部分对环保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当前的环境现状视若无睹,漠不关心。但还有部分幼儿与家长的环保意识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他们往往只注意、关系自己身边的事,缺乏一种大环境观,即不能把自身所处的小环境看做是全国乃至全球大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和掌握环保知识的意识。
2.从环保认知上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环保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孩子态度和行为习惯上的培养,尤其是在早期环保认知态度的培养上,有些家长认为环保是成人的事,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这说明一些家长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而家长对环保的认识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孩子。
3.从环保行为上分析
大部分幼儿知道要保护动物,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帮助、保护小动物。还有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去将动物当作盘中餐,这除了孩子的环保意识淡薄外,与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家长已有了初步的生态意识,认识到了动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但仍有较多的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而成了环境的破坏者。这种状况,给我们的环境保护教育带来了困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榜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对孩子的环保教育方面,许多的家长对于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还可以做些什么等方面都显得比较淡薄。
问卷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基本素质以及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与否,对孩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早在“不涸泽而鱼,不焚林而猎”的古训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环境保护的影子。在今天,我们更应该让家长和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通过他们再去影响周围的人群,明白要保护环境,我们不仅要合理利用资源,更竭心尽力让环境永葆青春,永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
(三)初步探索了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策略
经过四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尝试了不少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常用策略:
1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
课程的构建一个重要起点,
(1)以基础课程为蓝本拓展整合。《武汉市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是我市幼儿园的主要基础课程,我园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钻研,发现每一册都有与环保相关的内容,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蓝本。我们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形成我们所需的知识体系,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山又回到妈妈身边》,经过老师有效的挖掘,活动以故事的形式将不同垃圾回收再加工成不同有用物品的科学知识拟人化呈现在孩子面前,将与幼儿生活最为密切的内容作为切入重点,分析其中的环境问题,并作适当的延伸补充,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孩子们兴趣特别浓厚。
(2)以生活活动为来源生成整合。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内容很多,最贴近的环境问题莫过于垃圾处理问题了,天天都要接触,人人都要经历,因此我园教师由此生成了很多版本的课程,如:大班的科学活动《垃圾分类》、中班的健康活动《环保小卫士》、科学活动《环保回收站》、小班的故事教学《不乱扔垃圾》分别从不同角度与不同领域的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活动能充分考虑本年龄段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让各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程度地懂得了要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3)以环保纪念日为契机衍生整合。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因此有关环境的节日很多,而且在不断增加,如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限塑令”,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我园老师衍生出的课程《塑料制品》、《好玩的塑料袋》、《环保购物袋》等,都让孩子们理解了“少一个塑料袋,多一片绿色”的道理。在世界无烟日期间组织的《大烟斗爷爷》《禁烟标志》等活动也能让孩子自觉想到要让自己的父母少抽烟,减少危害;在爱鸟周开展的《小鸟的故事》《给小鸟安个家》等活动,让孩子在艺术熏陶中培养了爱鸟的情感;世界水日期间的《节水标志》《节约用水》、世界无车日里《保护空气》《设计环保车》,还有中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动物日等等,这些环保纪念日都衍生出好多环保课程,充实了幼儿园课程内容。
(4)以图文资料为素材创编整合。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人的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网络宣传、图书资料也丰富起来,对这一点我园教师反应非常敏锐,能及时地吸纳为教育内容。如大班科学活动《藏在植物体内的水》源自一则新闻报道,老师巧妙地设计此活动让孩子既懂得了科学知识也懂得了水的宝贵和珍惜水的重要性;中班语言活动《看看太阳》源自一本儿童读物上的一则小故事,故事说的是被浓烟笼罩的动物王国里国王和小动物都想看看太阳而发生的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事情,老师巧妙地改编和创造,让孩子懂得保护空气的重要,环保教育更深入。
2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任何知识都发源于动作。” 因此如何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对环保教育产生兴趣,需要在课程实施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将环保因素作为游戏材料,可让原本不是环保教育的课程充满环保色彩,放大教育功能。如小班艺术术活动《可爱的小金鱼》中,老师将一盘浑浊的水和一盆洁净的水作为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操作等了解如何保护小动物,知道净化环境的重要,在绘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贯穿了环保的情感色彩;中班音乐活动《我爱蔬菜》,目的是要让幼儿尝试听辨五音阶,这对中班的孩子挑战性非常大,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个“抓虫子”的环保游戏环节,让幼儿知道不同颜色的虫子代表不同音高,这样让孩子对枯燥的音阶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看蔬菜——浇水——捉虫——运蔬菜的整个游戏过程中轻松地学习了新知识,体验了爱护蔬菜的情感;大班艺术活动《秋的画报》,孩子们用自己捡来的落叶和废旧报纸,创造出艺术的美感,既有成功的幸福感,又有保护环境的愉悦感。
纵观当今幼儿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基本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将环保教育整合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呢?我们认为有效的策略便是环保实践活动。利用环保教育环境及相关资源,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中亲身体验各种环保学习和探究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内化他们的环保能力及情感,
◆参与环境管理:让幼儿参与布置墙饰和活动区,用自己的巧手去美化班级环境;参与自然角和种植区的管理,在实践中体会如何保护与人类有着依存关系的动植物;参与集体生活环境的维护,如不制造垃圾,讲究个人卫生,参与班级、幼儿园及社区的清洁工作等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环境的美是需要我们呵护的;参加环保制作大比拼活动,利废利旧制作玩具,既可美化家庭及班级环境,从中也可懂得“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的道理。
◆参与资料收集:利用幼儿已构建的环境经验,组织幼儿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环境资料,如上网、看电视、看报纸、看图书等,从中了解一些环保内容,学说一些环保广告词,收集有关环保资料如图片、照片、文字、视频等等,幼儿在参与收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动员家长带幼儿通过郊游、踏青等形式亲近大自然,通过收集植物标本、给动物喂食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充分感受自然界的不同状态,丰富幼儿的经验,提升环保意识。
◆角色扮演体验: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遵循社会的角色要求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在角色的扮演中,鼓励幼儿把自己对环境保护的了解充分地反映出来,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幼儿已知的经验而给予讨论、解释和引导,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环保行为规范。
◆节能生活体验:生活细节中可以节能降耗的地方很多,所以我们提倡教育幼儿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如顺手关水笼头,随手关灯,少用洗洁精,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制品,不乱扔垃圾、喝水、洗手不浪费,不挑食、不撒饭菜,爱惜玩具、节约纸张等等,让节约成为生活习惯。
◆参与环保调查:组织幼儿到社区调查采访,记录社区环境中哪些地方干净、哪些地方人们易丢垃圾,调查人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分类处理,去垃圾中转站了解垃圾量及处理情况,向环卫人员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等等,在调查、记录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环保的社会意义。我们在开展研究时也设计了一些相关调查,以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掌握好研究的进展,调控研究内容。在研究前期和研究后期进行了家庭环保现状调查,在三个研究阶段也设计了三个表样(如图),分别用记录一个环保故事片段、记录一周环保日记、记录一月低碳生活手记的形式,将活动层层深入,促使家长和孩子在参与调查的活动中更多的关注生活细节,促进环保实践。
◆在物质环境创设中融合环保教育
幼儿园墙饰对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审美、美术技能、想象力及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环境中教育、让环境发挥隐性教育功能便是一大举措。我园的园舍宣传版图、走道宣传吊饰、班级环保主题墙、班级垃圾分类箱、楼道上小心台阶标示、盥洗室节约用水图示、活动区利旧利废自制材料,自然角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等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环保氛围,让人走进幼儿园会觉得有种精神在感染自己,自然会随时提醒自己做一个环保人。
◆在人文环境营造中融合环保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在研究中,除了注重物质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也特别注意人文环境的潜在影响,如我们对老师有“环保公约”,老师的言行举止随时是孩子效仿的榜样;我们“园训”中有环保内容“绿我钟幼、美我家园、爱我汉阳”,操列口号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器械操配乐是《大家来环保》,韵律操配乐是《我是环保小卫士》,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烙下“环保”深深的印记,
打开我们幼儿园的网站,可以看到许多环保小知识,宝宝环保故事,每个班的公告栏都有环保倡议书,班级网站记录着孩子的环保活动,上传了许多孩子环保活动的照片,家长们随时可以关注到幼儿园的教育和孩子在园的情况,及时在网上跟贴评论,提出建议,也有不少家长将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环保故事发帖与大家分享,使得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更紧密,教育更一致。家长的配合可以为我们完成教育目标提供极大方便,让教育产生合力,让环保教育立体化,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四)形成了环保教育的园本课程——《播撒绿色种子》
1.探索建立了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目标体系
环保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只能按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粗浅教育,根据我们课题组制定的研究方案,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目标体系,分别从三大方面(生活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非生物环境保护)、三个维度(环保认知、环保情感态度、环保行为习惯)、三个层次(小班、中班、大班)细化,便于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活动。
◆生活环境保护目标:
◆动植物保护目标:
◆非生物环境保护目标:
2. 根据课程目标选定主题,确定各年龄段环保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在探索建立了整合课程的目标体系后,课题组成员便从以上三大块入手逐步推进研究,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及兴趣爱好,选定主题,建构主题网络图,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生成了我们的园本课程。如:
4-5岁生活卫生习惯及垃圾分类主题网络
&&&&& &5-6
&& 3.探索了幼儿园环保课题的特色
教育目标、内容、资源和手段的整合。《
探究性和操作性是本课程的第二大特色。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幼儿认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幼儿总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在实施《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课程》时,非常重视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及探究欲望,要求教师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去发现、感知、探究、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学会和自然界和谐共处。
生活性和发展性是本课题的第三大特色。陶行知言“生活即教育”,人类生活离不开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保教育应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入手,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在整理班级环境,打扫卫生时,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白色污染”,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在进餐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爱惜粮食,懂得人类生存离不开动植物,大家都要保护共同的环境。生活中环保习惯的养成是有长期效应的,将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五)取得了较显著的环保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践效果
本课题进行了三年的实证研究,研究前后我们分别进行了调查和对比,通过观察与比较,我们看得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形成了环保校园文化特色,促进了幼儿环保品质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能,整合了环保教育资源,带动了家庭的环保意识,在市区教科研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研讨示范作用。
1.课题研究形成了校园环保文化特色
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的是环保墙饰、环保故事、环保歌曲,说话、绘画、做操、游戏等等都与环保有关,整个幼儿园环保气息浓郁。我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充斥的就是两个字“环保”,在我园教师、孩子、家长眼里的一个不用提示的关键词也就是——“环保”。
2.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环保品质的发展
表1&&&&&&&&&&&& 家长给孩子和自己打分
表2&&&&&&&&&&&& 孩子在家的环保行为
表1中显示家长给孩子环保意识打高分的从16%44%46%9%247%73%56%85%47%98%在我们后期调查中关于孩子在家是否能反应幼儿园的环保教育理念和内容,显示是92%孩子会谈此内容,孩子在家或公共场合是否会制止一些不环保的行为,显示是82%孩子会制止,这些数据能明显看到我园孩子环保品质的发展。有位家长曾在我们网站上留帖:“今天我带李诗琦去青少年宫看科普展,在车上看见一个小朋友将喝完的酸奶瓶随手扔在地上,她马上上前跟那个小朋友说不能扔在地上要扔进垃圾桶里,这样是不环保的。说完将瓶子拾起扔进垃圾桶里。我看了感到很欣慰,想想刚上幼儿园时的她和这个小朋友也差不多,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在老师的教育下她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进步了很多,真的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教育。”看到孩子的发展,其实最欣慰的是我们这些教育者。
表3&&&&&&&&&&& 家庭环保行为习惯
家庭买菜工具
家庭吃野生动物
家庭环保认知
表1中显示家长给自己环保意识打高分的从5%53%表3中显示家长用塑料袋买菜的从82%22%,其它各类环保数据都在提升,在我们后期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您觉得自己的环保意识提高主要是什么原因?”选择“孩子的影响”这一选项的家长所占比例是48%所以我们足可以看出王佳玉的妈妈说:“说起来真的很惭愧,其实在环保方面我们身为家长的真的没能为孩子做个好榜样,但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我经常能从孩子口中听到‘环保’这个词,还经常听到‘要爱护我们的地球’,这和老师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真切的感受到‘环保’这个概念已经体现在孩子平常的语言、思想和行为中,所以这对我们家长也是一个督促,因为‘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江子玥的妈妈说:“有的时候不是我们大人在教育小孩,而是小孩的言行在感动和影响着我们!”……家长们的这些感言让我们感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这个我们研究的美好愿望在逐步实现。
4.课题研究整合了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
家长资源是我们研究一股强有力的源泉,我园通过问卷调查、教研园地、班级网站平台等让全园家长都能知晓并参与配合了我们的研究。每年六一节,我们都特意组织幼儿和家长利废利旧进行亲子小制作,开展全园性的低碳游艺会,促进家庭环保教育的落实。,家长的积极配合为教师完成教育目标提供了极大方便。社区资源是我们研究的补充力量,我们经常与社区取得联系,社区领导也非常关注幼儿园的环保活动,觉得对文明城市创建有很大促进,于是我们进社区进行环保活动时,社区会主动为我们拉横幅,写新闻报道,在“给居民送绿”活动中也首先想到了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的开发让教育产生合力,让环保教育更显立体化。
表4 &&&&&&&&&&&家长对幼儿园环保教育现状的看法
孩子环保行为较入园前
感觉幼儿园环保教育质量
表5 &&&&&&&&&&家长对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的看法
对幼儿园的环保理念
对幼儿园创设绿色环境
对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研究
对幼儿园教师环保教育素质
表4中显示认为孩子环保行为较入园前有进步的达97%感觉幼儿园环保教育质量较好的达85%597%100%
我们在市星级教研组迎检、市级同课题交流、市教科院推门听课、市电教活动展示、区手拉手活动、区优质活动竞赛等等活动中,环保公开课达30余节,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霞光幼儿园罗老师给我们留言:“这次来贵园参观、交流学习,我感到你园的环保意识很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很好,真正体现了环保与教育相结合,课题教育体现了贵园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新洲 同行的肯定更增添了我们研究的信心,研究成果能为其他园所所用,带动更多的人树立环保意识是我们的荣幸。我园于08年评上了湖北省“绿色幼儿园”,09年被评为汉阳区“十佳”绿色学校,10年世界环境日期间被区政府、区环保局评为创绿工作“先进单位”,这些社会荣誉与我们课题研究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6.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水平
表6&&&&&&&&&& 教师获奖情况对比一览表
占教师总数%
占教师总数%
占教师总数%
占教师总数%
表7&&&&&&&&&& 教师本课题研究获奖情况一览表
表8&&&&&&&&&&& 教师研究体会调查表
觉得我园课题研究有成就吗
觉得课题研究自己有收获吗
觉得课题研究对孩子有促进吗
觉得参与研究环保意识提高了吗
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参与理论学习,独立制订计划,写出专题总结,进行案例分析,开展反思性教学等等,我们的教师对“环保”一词特别敏感,对有关环保的活动、新闻、资料等会特别关注,经常自发地进行讨论、传递信息,“洗手日”“绿色出行日”“勤俭日”等一些鲜为人知的日子成了老师们关注的时机,“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二恶英” 成了老师们讨论的话题,不断的思维碰撞增强了教师们教育活动的兴趣,逐步将正确的儿童观、环保教育观转化为教育行为,提高了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和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教师的专业素质明显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从表6中可以看出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园教师教育教学获奖层次与人数大幅度提高,明显可以看出教师勇于展示自我的多了,年度参加区级以上比赛人均超过2次,获奖指数很高,这说明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在不断增强,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积累了科研经验,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表7中显示的是98《幼儿环保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垃圾回收站》等获国家级8项,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环保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获国家级三等奖并20091915等作品获区级奖561080青少年幼儿知音网》《楚天金报》《长江日报童星周刊》。我们对教师的物化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结集了幼儿园园本课程——《播撒绿色的种子》,收集了《环保故事集》《环保儿歌集》《环保歌曲集》《环保论文集》等,8100%教师在环保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带动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协调各部门工作,统筹监管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研究成果的呈现、工作报告的撰写等
&副组长:&业务园长课题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 & && & && &
2《环境保护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策略初探》张晓梅2010年9月
5《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石筠弢著
8& && 20096
9& & 20068
10&& && 20108
12CN110085& &2008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