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鱼是得什么病了

鲤鱼,不爱游,沉缸底,前几天尾巴有点弯。尾巴长了东西,白色,大米粒大小。是什么病?这鱼什么品种?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红白花草金鱼。细菌性疾病,看着可能是外伤引起的。用碘伏每天涂抹几次。买几片土霉素,碾碎每天涂抹几次。用青霉素注射液一脸盆水放1--2只,放入病鱼,记住输氧。上面的治疗方法可单用也可以混用,这些东西便宜好用,是个药店都有。如果任其发展不治疗,有可能形成残尾。
提问者评价
谢谢,再帮忙看看其余的几张图?嘿嘿~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我感觉你这不像鲤鱼。。。看不到头,像草金鱼弄个放大镜看看是不是寄生虫,如果不是就是细菌感染。。。弄点盐 黄粉什么的如果其他鱼也不爱游。。。可能由于水温低了,弄个加热棒我感觉是草金鱼,好养的很了,喂普通鱼食就好
我的也是,估计想冬眠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各位龙鱼高手,我家的龙鱼这是得什么病了?应该怎么治疗?谢谢!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单眼掉眼,不是很大的毛病,你试试用两个乒乓球放在水里吸引龙鱼去看这样能改善龙鱼掉眼,是在不行的话你只能考虑封缸了,再有不懂直接再问吧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龙鱼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这应该是外伤,注意保持水质,放些盐,千分之三比例放就行
直接放到锅里面做水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家的鱼这几天鱼鳍渐渐的倒下了 鱼就死了 这是得了什么病呢
我家的鱼这几天鱼鳍渐渐的倒下了 鱼就死了 这是得了什么病呢 5
前几天鱼还好好的,都养了挺长时间了,不知道为什么鱼一下子死了十多条。
水温和水质控制的很好,为啥呢??
网上的看看,不知对不对,学习学习还是好的.
鱼病的原因:观赏鱼生病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水温失宜 鱼对水体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单位水体内载鱼量太多,生存的生态环境很恶劣、超过适应范围,便可能发病。如不及时换水,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二氧化碳、氨增多,微生物孳生,蓝绿藻类浮游植物生长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 ℃以上;水温超过适应范围的上限或下限,以及水温短时间内多变,或长时期水温偏低,都会使鱼发病。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大大超过其能适应的温度时,鱼会立即热死或冻死。& 饲喂不当 观赏鱼,全赖人工投饲。如果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如长期投喂干饲料,缺乏动物性饵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而致病。还有配合饲料霉败变质,鱼会中毒致病。&& 操作不慎 在倒箱换水、繁殖分缸、捞鱼等操作过程中,操作粗糙,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使鱼跳落于地上受伤,伤部极易感染。此外,常刮食附着藻的鱼,吻部也易感染。&& 外部带入病原体 将外部病原体带入养鱼容器的途径很多,如由饵料、水草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又用于无病鱼,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白 点 病初期鱼体出现数粒小白点,末期则全身布满白点,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至严重时,则药石罔效。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 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亦可治愈。(成虫杀除难,但仔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 黑 点 病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 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 水 霉 菌 病受伤的表皮产生毛状、丝状菌丝,肉眼所见丝状物即为已死的霉菌尸体,活的霉菌则寄生在皮肤及肌肉上。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盘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受伤、搬运捞捕鱼儿宜做预防措施) 烂 嘴 病鱼儿的嘴及颊部覆盖白色附着物,鳍、鳃、口部最易感染。此病传染力甚强,发病后数天,鱼箱中的鱼儿可能全灭。 可采用跟水霉菌病相同的治疗法,或早一点涂抹多聚氰就有效。(若短时间内无法痊愈,每易造成抗药性细菌,故使用药剂时宜核对水量及用药量,以正确治疗) 烂 尾 烂 鳍 病水质受到污染,或被其牠的鱼儿咬伤,伤口受到感染,鱼鳍一开始变白,恶化则会腐烂死亡。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盘尼西林、绿F金或使用薄的食盐水饲养。 鳃吸虫寄生症呼吸较急促,鳃盖大开,鳃丝有肿胀与白化现象,不喜欢游动,有时具有使水箱鱼儿全灭的传染力。 利用福尔马林溶剂,进行长期或短期药浴,因成虫扑灭容易,但虫卵杀灭困难,会在三天后陆续孵出,可在水中保持万用水、甲基蓝药水有效成份3~5天,杀灭幼虫。 松 果 状 鳞 肿鱼体发肿,鱼鳞竖起,状似松果,致病原因不明。 可在罹病初期,每10公升的水加入0.1gr的氯霉素,或每10公升的水加入3万单位的盘尼西林溶液。 口丝虫感染症皮肤出现整片云状物灰色黏液的感染现象,大量口丝虫寄生时,体表会出现一块一块破皮的血斑,鱼鳍不张开,并且磨擦植物或底部,不进食而体重下降,常使病鱼慵懒斜躺昏睡。 可采用跟白点病相同的治疗法或每2公升的水加入1毫升的福尔马林,浸浴15分钟,亦可每100公升的水中加入1公克的叮啶黄素作约2天的浸浴,将水温提高至30度c可帮助去除口丝虫。 气 泡 病 鱼体表面或各鱼鳍长出粒状的气泡会逐渐变大,如同水泡一般,得此病会使鱼窒息或气泡栓塞致死。  发病原因是水中氧气或氮气过剩,初期仅需换水,则于短期内即可痊愈,严重时,可使用绿F金、硝酸糖棕等水溶液药浴。 额 头 穿 孔 症在额头及眼眶附近有一个或数个凹穴,伴有霉菌感染时,则会有白色丝状物出现。 水质老旧的鱼缸易罹患此病,故勤换水及清理鱼缸可预防,臭头药粉、贺利沙民,同时进行药浴口服及可生效。(早期治疗容易,末期易引发死亡率) 鞭 毛 虫 病食欲不佳,鳃部不动,鳞上出现泌血斑点,浮到水面。 每公升水加入15毫克的氯霉素及实施水质管理。 血 行 障 碍 症 血液不足,造成背鳍与臀鳍供血不良,导致细胞坏死,呈锯齿状残缺但不会持续蚀烂,用烂尾病治疗法也不见疗效者。应注意水质情况及寄生虫的问题,于水中加入抗菌剂,同时强化营养,短期内可以复原。 条 虫 寄 生 症腹部明显肿大,压之结实,有别于腹水或腹肿胀,内脏易受压迫而失去功能,成鱼易误诊为抱卵。  口服肠内寄生虫清除剂,早期发现,治疗容易,虫体过大时有暴腹之可能,若已侵入内脏器官则回生乏术。  不 孕 症卵巢的退行性变化、脂肪变性、卵巢囊肿、卵巢石化、腹水、泳鳔病变、体内寄生虫感染、雄鱼在维他命缺乏一段时间后,生殖力即永远受损 鱼类长期摄取脂肪过多的饵料,会发生脂肪变性,因此当鱼进入繁殖期时应减少喂食投饵量,并于产卵之前绝食3~5天,另外,使用煌绿、奎宁剂、叮啶黄、孔雀绿等,也会导致一时性的不孕 .传染性腹水病 此病有两种症状,即典型腹水病及溃疡性腹水病,其疾病症状眼球突出、眼睛衰退、肛门突出及发炎,鳃呈白色,严重烂鳍,并可看见表皮红斑,腹腔可能积存脓液,使腹部肿胀,溃疡性病症于溃疡患处为红色,被白色环围着,存于发黑表皮下,鳞片脱落处,可见到脓肿 将氯霉素、链霉素、北里霉素等抗生素,以加入饲料方式治疗,使肝脏增加负荷的饲料会助长此病,对于罹患此病的鱼,应该立即捞除 .锚 虫甲壳类寄生虫,其头部有一根锚状物,会刺入鱼体,体长约1.2公分,鱼体外观看来,如同长毛一般。 用镊子将锚虫逐一夹出,或置病鱼于比重1.025的海水、食盐水溶液之中,亦可在10公升的水里加50mg的过锰酸钾,也可使用底特松 (药性剧烈的农药)加以驱除。 鱼 虱甲壳类寄生虫,呈圆盘形,直径约5mm,会在水中游动,寄生鱼体,吸取鱼血,同时放出毒液,致使鱼儿表皮发炎,变红,鱼变的好动,无法休息,鱼鳍缩折,磨擦缸中砂石、装饰物,肉眼可见粉红色中心的小红点。 用镊子将鱼虱逐一夹出,或将病鱼放入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经过一、二天便可消除鱼虱,亦可将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高锰酸钠,浸浴1小时。 线 虫此顽疾由白色到棕色的线虫所致,病鱼变得呆滞、消瘦、停止进食,有时可看到线虫悬挂于肛门外 对付线虫是很困难的,可采用驱虫剂,但对鱼亦有毒害,最好是移开隔离或消灭病鱼 水 蛭细小的腔肠动物,约1公分,呈圆筒状,口腔周围有六、七根触手,会吞食仔鱼。 将鱼移出鱼箱,加高水温至摄氏四十度以上,即可杀除水蛭。 蛭对成鱼不具威胁,但会吃鱼卵和仔鱼。 以高浓度食盐水,浸渍鱼箱,并搅拌刷洗底砂和岩石十分钟,即可驱除蛭。 钩 头 虫少数的钩头虫可能对鱼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较重的感染使病鱼消瘦、肛门发炎、虫卵附在消化管道内,阻塞消化管道 此病是无法受到控制,因尚未有药物能影响在肠道内的寄生虫或其幼虫,其预防感染的措失,是停止喂食淡水虾、水虱、昆虫幼虫,并将罹患此病的鱼除去 双 身 虫肉眼可见灰棕色的虫状生物,常见于鳃的边缘,引发鳃部发炎、缩折及流血,鱼会头朝上不停冲出水面 每1公升的水溶入15公克食盐,做短时间浸浴,亦可每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叮啶黄素或阿涤平,做长期药浴、浸浴数天.变 体 病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结论,根据病情猜测可能原因:一为水中含有重金属盐类,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另一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如钙和维生素等)而产生畸形 可换水数次,改良水质并加强饲料管理,多投喂含钙质多,营养丰富的饵料,可减少此病发生. 冻 伤温度很低时,鱼就会被冻伤,造成各鱼鳍产生红色血丝,影响鱼类生活机能,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放入保温器材,并多投富脂肪饵料,以增加鱼的抗寒能力. 感 冒由于水温的急遽变更,刺激神经末稍,引起概能混乱,行动失常,器官机能失调,甚至漂浮水面失去游动能力,严重时可使鱼死亡 换水时,要注意两个水体温度的差异情况不可相差太大(鱼苗不可超过2度C,鱼种不可超过5度C) 肿 瘤恶性肿瘤可分为五大类:软骨、骨骼、肌肉、神经、心脏癌瘤,其皮肤肿瘤或上皮癌可发现生长于表皮及鳞片 良性肿瘤可因受外界刺激而形成,只需移走刺激物,通常会消失,恶性肿瘤则极少可治愈. 萎 瘪 症病鱼身体干瘪、头大身小、体色发黑、背肌薄如刀刃、鳃丝苍白,呈严重贫血现象,往往于边缘迟钝地游动 主要由于放养过密,食料不足,可掌握鱼种适当放养密度和加强饲料管理,使鱼有充足的饵料. 结 核 病鱼缺乏食欲、逐渐消瘦、背脊弯曲或呈拱形、胃部凹陷、体色苍白、眼球突出及脱落、鳞片缺损、鳃部畸形、表皮发炎,鳍部受传染,内脏停止运作并长出小结疖,病鱼动作迟缓,游泳不正常 只有少数的抗生素具有疗效,如四环素. 球 虫 病眼球深陷及显着消瘦,病鱼挺起头部,可看见黄色液体自肛门排出,当压下患鱼胃部,此情况更为明显 水塘收集的红虫及玻璃虫,常导致鱼患此病,发生肠发炎,此病颇具传染性,不能用药疗治愈,可从保护鱼着手,避免使用红虫及玻璃虫饵料,捞除病鱼,消毒鱼缸. 鱼 鲤 发 炎 症发病初期,鱼停止进食,病情持续下去,则充满气泡或浓液的胞囊在腹腔后端形成,使鱼体膨胀,头部竖立,包囊变大时,泳鳔有发炎、增厚的征状,当病情再恶化,鳔壁崩坏,感染内脏器官 此病具高度传染性,由病毒引起,施用抗生素仅可减缓病情恶化,最好还是杀除病鱼. 霓 虹 灯 鱼 病鱼体褪色消瘦、腹部干瘪、体侧荧光带断落、肌肉变红发亮,带有乳白透明膜、行动呆滞及失去平衡、游泳不正常 尚未有已知的治疗法,故当确定有鱼罹患此病时,应迅速将其捞除,并消毒清理水族箱.四: [size=+0]观赏鱼家庭饲养常备药 家庭饲养观赏鱼,平时可自备如下常用药物:  1、氯四环素,疾病对象是烂鳍.水棉病.溃烂症等,用药浓度10~20mg/L,鱼病时可持续药浴4~6天,可根据需要重复药浴。  2、呋喃西林,疾病对象是烂鳍.烂尾.水棉病.溃烂症等,鱼病时持续药浴5天,可重复药浴,用药浓度0.1~0.3mg/L。  3、羟四环素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疾病对象是全身细菌感染如溃疡症,大型鱼直接注射,可重复使用至症状消失,剂量10~20mg/鱼重kg。小型鱼可按 60~75mg/鱼重kg的比例与饵料混合饲喂,持续1~2周。  4、福尔马林,疾病对象是鱼体表粘液症.皮肤及鳃寄生吸虫(钟形虫.三代虫.车轮虫等) ,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20~25cc/ T水。  5、孔雀绿,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为0.1~0.3ppm。  6、甲基蓝,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 用药浓度为1~2ppm。  7、高锰酸钾,疾病对象是鱼虱等外寄生虫,短时间药浴30分钟,用药浓度为1~3ppm。四:[size=+0]鱼病简历 异常行为 呼吸急促、鳃盖张开、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 体外寄生虫及鳃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鱼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动迟缓。 可能原因 缺氧、换水不当引起不适。 处理方法 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药物,预防病菌乘虚而入。 异常行为 显色度差、颜色退化。 可能原因 水质适应不良,pH振荡引起。 处理方法 维持水质稳定,艳红素添加于饵料中喂食,可恢复艳丽色泽。 异常行为 鱼只检疫及移缸,造成不适。 可能原因 预防感染体表寄生虫及生理机制降低,造成不适。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 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 肾脏炎、结核病、脑部、鱼鳔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但治愈率不高。 异常行为 皮肤有棉絮状物薄膜,同缸状况不一。 可能原因 水霉菌感染及体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 体色变黑、缩鳍,鱼只无精打采,聚集缸底,并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 黑死病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 异常行为 鱼鳍破损糜烂,体表覆盖一层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 霉菌及丝虫、斜管虫、指环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 鱼只面壁、食欲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 可能感染绦虫、吸虫。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鱼体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状。 可能原因 六鞭毛虫、毛细线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体色变暗背脊瘦薄,摄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 水质恶化或感染体内寄生虫。 处理方法 维持水质稳定,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聚集缸底一角,缩鳍等体色变暗。 可能原因 pH振荡或细菌性感染及体外虫交叉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五: [size=+0]观赏鱼的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在观赏鱼疾病当中并不多见只有几种常见的有肤霉病(水霉病)及腮霉病两种属于比较好治疗的疾病。  一、肤霉病(水霉病)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重要的还是预防。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二、腮霉病  病原体:腮霉属的真菌  症状:菌体的孢子散落水中时,碰上鱼的腮部,便附着其上侵入组织生长。当发现鱼表现为呼吸困难时。打开其腮部会发现菌丝。  治疗方法:还是预防保持水质的清洁。抑制菌体的生长就可以避免此病的发生。
的感言:感觉应该很有道理
其他回答 (2)
是不是缺氧了
不是& 我的鱼是小型鱼&
水不干净,有没用自来水?
等待您来回答
宠物领域专家我家的鱼这几天鱼鳍渐渐的倒下了 鱼就死了 这是得了什么病呢
我家的鱼这几天鱼鳍渐渐的倒下了 鱼就死了 这是得了什么病呢 5
前几天鱼还好好的,都养了挺长时间了,不知道为什么鱼一下子死了十多条。
水温和水质控制的很好,为啥呢??
网上的看看,不知对不对,学习学习还是好的.
鱼病的原因:观赏鱼生病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水温失宜 鱼对水体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单位水体内载鱼量太多,生存的生态环境很恶劣、超过适应范围,便可能发病。如不及时换水,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二氧化碳、氨增多,微生物孳生,蓝绿藻类浮游植物生长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 ℃以上;水温超过适应范围的上限或下限,以及水温短时间内多变,或长时期水温偏低,都会使鱼发病。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大大超过其能适应的温度时,鱼会立即热死或冻死。& 饲喂不当 观赏鱼,全赖人工投饲。如果投喂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如长期投喂干饲料,缺乏动物性饵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而致病。还有配合饲料霉败变质,鱼会中毒致病。&& 操作不慎 在倒箱换水、繁殖分缸、捞鱼等操作过程中,操作粗糙,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使鱼跳落于地上受伤,伤部极易感染。此外,常刮食附着藻的鱼,吻部也易感染。&& 外部带入病原体 将外部病原体带入养鱼容器的途径很多,如由饵料、水草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又用于无病鱼,新购入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白 点 病初期鱼体出现数粒小白点,末期则全身布满白点,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至严重时,则药石罔效。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 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亦可治愈。(成虫杀除难,但仔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 黑 点 病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 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 水 霉 菌 病受伤的表皮产生毛状、丝状菌丝,肉眼所见丝状物即为已死的霉菌尸体,活的霉菌则寄生在皮肤及肌肉上。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盘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受伤、搬运捞捕鱼儿宜做预防措施) 烂 嘴 病鱼儿的嘴及颊部覆盖白色附着物,鳍、鳃、口部最易感染。此病传染力甚强,发病后数天,鱼箱中的鱼儿可能全灭。 可采用跟水霉菌病相同的治疗法,或早一点涂抹多聚氰就有效。(若短时间内无法痊愈,每易造成抗药性细菌,故使用药剂时宜核对水量及用药量,以正确治疗) 烂 尾 烂 鳍 病水质受到污染,或被其牠的鱼儿咬伤,伤口受到感染,鱼鳍一开始变白,恶化则会腐烂死亡。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盘尼西林、绿F金或使用薄的食盐水饲养。 鳃吸虫寄生症呼吸较急促,鳃盖大开,鳃丝有肿胀与白化现象,不喜欢游动,有时具有使水箱鱼儿全灭的传染力。 利用福尔马林溶剂,进行长期或短期药浴,因成虫扑灭容易,但虫卵杀灭困难,会在三天后陆续孵出,可在水中保持万用水、甲基蓝药水有效成份3~5天,杀灭幼虫。 松 果 状 鳞 肿鱼体发肿,鱼鳞竖起,状似松果,致病原因不明。 可在罹病初期,每10公升的水加入0.1gr的氯霉素,或每10公升的水加入3万单位的盘尼西林溶液。 口丝虫感染症皮肤出现整片云状物灰色黏液的感染现象,大量口丝虫寄生时,体表会出现一块一块破皮的血斑,鱼鳍不张开,并且磨擦植物或底部,不进食而体重下降,常使病鱼慵懒斜躺昏睡。 可采用跟白点病相同的治疗法或每2公升的水加入1毫升的福尔马林,浸浴15分钟,亦可每100公升的水中加入1公克的叮啶黄素作约2天的浸浴,将水温提高至30度c可帮助去除口丝虫。 气 泡 病 鱼体表面或各鱼鳍长出粒状的气泡会逐渐变大,如同水泡一般,得此病会使鱼窒息或气泡栓塞致死。  发病原因是水中氧气或氮气过剩,初期仅需换水,则于短期内即可痊愈,严重时,可使用绿F金、硝酸糖棕等水溶液药浴。 额 头 穿 孔 症在额头及眼眶附近有一个或数个凹穴,伴有霉菌感染时,则会有白色丝状物出现。 水质老旧的鱼缸易罹患此病,故勤换水及清理鱼缸可预防,臭头药粉、贺利沙民,同时进行药浴口服及可生效。(早期治疗容易,末期易引发死亡率) 鞭 毛 虫 病食欲不佳,鳃部不动,鳞上出现泌血斑点,浮到水面。 每公升水加入15毫克的氯霉素及实施水质管理。 血 行 障 碍 症 血液不足,造成背鳍与臀鳍供血不良,导致细胞坏死,呈锯齿状残缺但不会持续蚀烂,用烂尾病治疗法也不见疗效者。应注意水质情况及寄生虫的问题,于水中加入抗菌剂,同时强化营养,短期内可以复原。 条 虫 寄 生 症腹部明显肿大,压之结实,有别于腹水或腹肿胀,内脏易受压迫而失去功能,成鱼易误诊为抱卵。  口服肠内寄生虫清除剂,早期发现,治疗容易,虫体过大时有暴腹之可能,若已侵入内脏器官则回生乏术。  不 孕 症卵巢的退行性变化、脂肪变性、卵巢囊肿、卵巢石化、腹水、泳鳔病变、体内寄生虫感染、雄鱼在维他命缺乏一段时间后,生殖力即永远受损 鱼类长期摄取脂肪过多的饵料,会发生脂肪变性,因此当鱼进入繁殖期时应减少喂食投饵量,并于产卵之前绝食3~5天,另外,使用煌绿、奎宁剂、叮啶黄、孔雀绿等,也会导致一时性的不孕 .传染性腹水病 此病有两种症状,即典型腹水病及溃疡性腹水病,其疾病症状眼球突出、眼睛衰退、肛门突出及发炎,鳃呈白色,严重烂鳍,并可看见表皮红斑,腹腔可能积存脓液,使腹部肿胀,溃疡性病症于溃疡患处为红色,被白色环围着,存于发黑表皮下,鳞片脱落处,可见到脓肿 将氯霉素、链霉素、北里霉素等抗生素,以加入饲料方式治疗,使肝脏增加负荷的饲料会助长此病,对于罹患此病的鱼,应该立即捞除 .锚 虫甲壳类寄生虫,其头部有一根锚状物,会刺入鱼体,体长约1.2公分,鱼体外观看来,如同长毛一般。 用镊子将锚虫逐一夹出,或置病鱼于比重1.025的海水、食盐水溶液之中,亦可在10公升的水里加50mg的过锰酸钾,也可使用底特松 (药性剧烈的农药)加以驱除。 鱼 虱甲壳类寄生虫,呈圆盘形,直径约5mm,会在水中游动,寄生鱼体,吸取鱼血,同时放出毒液,致使鱼儿表皮发炎,变红,鱼变的好动,无法休息,鱼鳍缩折,磨擦缸中砂石、装饰物,肉眼可见粉红色中心的小红点。 用镊子将鱼虱逐一夹出,或将病鱼放入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经过一、二天便可消除鱼虱,亦可将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高锰酸钠,浸浴1小时。 线 虫此顽疾由白色到棕色的线虫所致,病鱼变得呆滞、消瘦、停止进食,有时可看到线虫悬挂于肛门外 对付线虫是很困难的,可采用驱虫剂,但对鱼亦有毒害,最好是移开隔离或消灭病鱼 水 蛭细小的腔肠动物,约1公分,呈圆筒状,口腔周围有六、七根触手,会吞食仔鱼。 将鱼移出鱼箱,加高水温至摄氏四十度以上,即可杀除水蛭。 蛭对成鱼不具威胁,但会吃鱼卵和仔鱼。 以高浓度食盐水,浸渍鱼箱,并搅拌刷洗底砂和岩石十分钟,即可驱除蛭。 钩 头 虫少数的钩头虫可能对鱼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较重的感染使病鱼消瘦、肛门发炎、虫卵附在消化管道内,阻塞消化管道 此病是无法受到控制,因尚未有药物能影响在肠道内的寄生虫或其幼虫,其预防感染的措失,是停止喂食淡水虾、水虱、昆虫幼虫,并将罹患此病的鱼除去 双 身 虫肉眼可见灰棕色的虫状生物,常见于鳃的边缘,引发鳃部发炎、缩折及流血,鱼会头朝上不停冲出水面 每1公升的水溶入15公克食盐,做短时间浸浴,亦可每100公升的水溶入1公克的叮啶黄素或阿涤平,做长期药浴、浸浴数天.变 体 病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结论,根据病情猜测可能原因:一为水中含有重金属盐类,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另一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如钙和维生素等)而产生畸形 可换水数次,改良水质并加强饲料管理,多投喂含钙质多,营养丰富的饵料,可减少此病发生. 冻 伤温度很低时,鱼就会被冻伤,造成各鱼鳍产生红色血丝,影响鱼类生活机能,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放入保温器材,并多投富脂肪饵料,以增加鱼的抗寒能力. 感 冒由于水温的急遽变更,刺激神经末稍,引起概能混乱,行动失常,器官机能失调,甚至漂浮水面失去游动能力,严重时可使鱼死亡 换水时,要注意两个水体温度的差异情况不可相差太大(鱼苗不可超过2度C,鱼种不可超过5度C) 肿 瘤恶性肿瘤可分为五大类:软骨、骨骼、肌肉、神经、心脏癌瘤,其皮肤肿瘤或上皮癌可发现生长于表皮及鳞片 良性肿瘤可因受外界刺激而形成,只需移走刺激物,通常会消失,恶性肿瘤则极少可治愈. 萎 瘪 症病鱼身体干瘪、头大身小、体色发黑、背肌薄如刀刃、鳃丝苍白,呈严重贫血现象,往往于边缘迟钝地游动 主要由于放养过密,食料不足,可掌握鱼种适当放养密度和加强饲料管理,使鱼有充足的饵料. 结 核 病鱼缺乏食欲、逐渐消瘦、背脊弯曲或呈拱形、胃部凹陷、体色苍白、眼球突出及脱落、鳞片缺损、鳃部畸形、表皮发炎,鳍部受传染,内脏停止运作并长出小结疖,病鱼动作迟缓,游泳不正常 只有少数的抗生素具有疗效,如四环素. 球 虫 病眼球深陷及显着消瘦,病鱼挺起头部,可看见黄色液体自肛门排出,当压下患鱼胃部,此情况更为明显 水塘收集的红虫及玻璃虫,常导致鱼患此病,发生肠发炎,此病颇具传染性,不能用药疗治愈,可从保护鱼着手,避免使用红虫及玻璃虫饵料,捞除病鱼,消毒鱼缸. 鱼 鲤 发 炎 症发病初期,鱼停止进食,病情持续下去,则充满气泡或浓液的胞囊在腹腔后端形成,使鱼体膨胀,头部竖立,包囊变大时,泳鳔有发炎、增厚的征状,当病情再恶化,鳔壁崩坏,感染内脏器官 此病具高度传染性,由病毒引起,施用抗生素仅可减缓病情恶化,最好还是杀除病鱼. 霓 虹 灯 鱼 病鱼体褪色消瘦、腹部干瘪、体侧荧光带断落、肌肉变红发亮,带有乳白透明膜、行动呆滞及失去平衡、游泳不正常 尚未有已知的治疗法,故当确定有鱼罹患此病时,应迅速将其捞除,并消毒清理水族箱.四: [size=+0]观赏鱼家庭饲养常备药 家庭饲养观赏鱼,平时可自备如下常用药物:  1、氯四环素,疾病对象是烂鳍.水棉病.溃烂症等,用药浓度10~20mg/L,鱼病时可持续药浴4~6天,可根据需要重复药浴。  2、呋喃西林,疾病对象是烂鳍.烂尾.水棉病.溃烂症等,鱼病时持续药浴5天,可重复药浴,用药浓度0.1~0.3mg/L。  3、羟四环素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疾病对象是全身细菌感染如溃疡症,大型鱼直接注射,可重复使用至症状消失,剂量10~20mg/鱼重kg。小型鱼可按 60~75mg/鱼重kg的比例与饵料混合饲喂,持续1~2周。  4、福尔马林,疾病对象是鱼体表粘液症.皮肤及鳃寄生吸虫(钟形虫.三代虫.车轮虫等) ,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20~25cc/ T水。  5、孔雀绿,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用药浓度为0.1~0.3ppm。  6、甲基蓝,疾病对象是霉菌.白点虫.丝绒病.皮肤粘液症等,持续药浴数天, 用药浓度为1~2ppm。  7、高锰酸钾,疾病对象是鱼虱等外寄生虫,短时间药浴30分钟,用药浓度为1~3ppm。四:[size=+0]鱼病简历 异常行为 呼吸急促、鳃盖张开、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 体外寄生虫及鳃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鱼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动迟缓。 可能原因 缺氧、换水不当引起不适。 处理方法 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药物,预防病菌乘虚而入。 异常行为 显色度差、颜色退化。 可能原因 水质适应不良,pH振荡引起。 处理方法 维持水质稳定,艳红素添加于饵料中喂食,可恢复艳丽色泽。 异常行为 鱼只检疫及移缸,造成不适。 可能原因 预防感染体表寄生虫及生理机制降低,造成不适。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 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 肾脏炎、结核病、脑部、鱼鳔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但治愈率不高。 异常行为 皮肤有棉絮状物薄膜,同缸状况不一。 可能原因 水霉菌感染及体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 体色变黑、缩鳍,鱼只无精打采,聚集缸底,并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 黑死病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 异常行为 鱼鳍破损糜烂,体表覆盖一层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 霉菌及丝虫、斜管虫、指环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 鱼只面壁、食欲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 可能感染绦虫、吸虫。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鱼体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状。 可能原因 六鞭毛虫、毛细线虫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体色变暗背脊瘦薄,摄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 水质恶化或感染体内寄生虫。 处理方法 维持水质稳定,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异常行为 聚集缸底一角,缩鳍等体色变暗。 可能原因 pH振荡或细菌性感染及体外虫交叉感染。 处理方法 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五: [size=+0]观赏鱼的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在观赏鱼疾病当中并不多见只有几种常见的有肤霉病(水霉病)及腮霉病两种属于比较好治疗的疾病。  一、肤霉病(水霉病)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重要的还是预防。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二、腮霉病  病原体:腮霉属的真菌  症状:菌体的孢子散落水中时,碰上鱼的腮部,便附着其上侵入组织生长。当发现鱼表现为呼吸困难时。打开其腮部会发现菌丝。  治疗方法:还是预防保持水质的清洁。抑制菌体的生长就可以避免此病的发生。
的感言:感觉应该很有道理
其他回答 (2)
是不是缺氧了
不是& 我的鱼是小型鱼&
水不干净,有没用自来水?
等待您来回答
宠物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龙鱼常见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