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覆的意思雨是什么意思

  看到我们版有位朋友id叫做掷果盈车,觉得不解,经过baidu搜索,终于明白典故,供大家yy~    掷果盈车——潘岳(247~300)      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听!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潘岳年轻时,拿着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姑娘们争相向他丢水果,每每满载而归。常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皮肤更好,形成良性循环。MM们愈发狂热,干脆手牵手将他围起来,看个够。可惜照相术还没有发明,否则檀奴出本写真集一定很赚。有个人也学着潘岳的样子郊游,不幸他长得很丑,被人家吐唾沫。男性版的东施效颦!那是著名丑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游,结果回来的时候,潘安车上的水果够开水果店了,左思车上的烂砖破瓦头连盖间房子都有赢余.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兴趣来了,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颂扬其事。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那个死。立马赶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为“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只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eu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塌糊涂,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不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很忧郁的一个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时候,幸与不幸,很难说),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当年洛阳城外的那些热情奔放的姑娘们想必都为人母了,有为青葱岁月的热情流一把泪的吗?       看来我是拣板砖回家的那种了。。呵呵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顺便贴下其他的古代美男子~~    2.看杀——卫玠(285~312)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瓘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街上,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八王之乱的前期,卫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马玮的屠戮。幸好卫玠跟他的兄弟因病住在医生家,保了小命。过两天楚王玮就垮台,卫家平了反。小小年纪就经历了骨肉分离,阴阳永别的悲剧,使卫玠对世界有了个清醒冷静的认识。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得一塌糊涂,胡人势力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一家子跑到江夏,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眼见王敦杀戮同族兄弟,卫玠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奔投东晋都城建业。建业的官员们久闻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这么一累,居然把美男子给累死了。这个典故就是“看杀卫玠”。所以我们fans追星的时候都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好适合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爹妈怕他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限制儿子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得对着进不去的BBS唉声叹气。一千多年前,卫玠也发出过同样的叹息。当时风气,最盛行,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清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后来是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卫玠舌头痒痒,一遇机会,定要冒两句,听众个个惊叹。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卫玠会说,脑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势,懂得保身避祸。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偶以前以为现今是不会有MM选卫玠这号当丈夫的,作个初恋情人还差不多。后来在电视里看了花泽类,同样的体不胜衣,同样冷漠而理智。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余的。     
  3.凤皇止阿房——慕容冲(358~386)       名字咋一看像武林高手,他的武功有多高偶不知道,杀人如麻却是事情。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生命,制造的轰动效应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偶很长时间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国跟五代十国,后来才知道五胡十六国跟东晋处同一时期,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这时候中国就是南北分治了,不明白为什么书上的南北朝是从东晋灭亡才开始算的。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谁说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冲多倒霉!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几个兄长相继死后,他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可巧此处长满了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绿影婆娑的阿房真引来了个火凤皇。于是歌谣传曰:“凤皇凤皇止阿房”。桐竹纷披,玉面罗刹横刀跃马,真是花间喝道的场面!苻坚守不住长安,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攻陷长安后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活脱脱一个强盗头子。鲜卑人在长安拿够了,撑足了,打着饱嗝,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东北华北的燕国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势力范围。慕容冲现在骑虎难下,一旦东归,皇位必然受到威胁。他跟手下将领产生了意见分歧,被杀。过过皇帝的瘾,死了也值。昙花一现,瞬间的绚烂,瞬间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这句话讲多了也俗,常听人抱怨韩国电视剧,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结尾害死猪脚,生拼硬凑悲剧美。慕容冲上辈子就没修好,又不肯老实安分修下辈子,悲剧猪脚当得浑然天成,不会有人骂编剧吧?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为人狡猾且狠毒。       写到这里,偶脑海里晃着林平之的红影子:含着金勺出生,忽一朝大厦倾,忍辱负重,终一天血腥复仇,自己却在野心中毁灭。搞不清楚在这篇奇遇记中有没有个岳灵珊,我们只知道一个MM曾给慕容冲生了娃娃,可连姓氏都没留下来。就经验而言,要安慰如此一颗破碎的心,非需要母性很强,神经坚强的女人不可。       金庸几次演讲时都提到两晋十六国南北朝,他塑造人物时肯定受过这段史实的影响。令狐冲的放浪不羁明显源于魏晋风度,慕容复搞的复国运动其一串祖宗都搞过:慕容垂,慕容凤,慕容农,慕容泓,慕容冲,慕容盛(被这么些差不多的名字搞昏了头吧!),到隋朝末年,慕容鲜卑在青海的另一支,土谷浑的可汗伏允又一回成功复国。这是最后的辉煌了。唐高宗时青海为吐蕃侵占。公元670年,末代可汗诺曷钵企图依靠唐军打跑吐蕃人。慕容氏复国的最后一击随着十万唐军尸骨终丧没在青海大非川。一直到上个世纪,金庸让这种复国精神在小说人物慕容复心里又复活了。慕容家的传统除了会打仗,爱复国外(治国却不怎么样,否则哪能创造这么多复国机会),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       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不漂亮也是重要标准。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二鬼子学鬼子那套往往比鬼子来得更猛!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4.侧帽风流——独孤信(502~557)       独孤信,出生在一个小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说到这个人,偶不得不提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著名的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将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南迁到了洛阳。此后北方的六个军事重镇变得不重要了。从前镇守六镇的全是贵族子弟,现在新添的尽是些流放犯。少爷兵们眼见工资奖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后落得跟流放的一个待遇,能不恼火吗!大呼造反有理,六镇相继叛乱。千万别小看了这场起义,北齐高氏,北周宇文氏,统一中国的隋朝杨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镇烽火中打出头的。大帅哥独孤如愿也是这般登场的。在起义第一轮,独孤如愿站在朝廷这边,跟着亲政府的贺拔氏父子杀死了起义将领卫可孤,出了点小名气。起义第二轮中,不知怎么地进了葛荣领导的反政府武装。后来葛荣失败,独孤如愿跟着大伙一起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别抱怨他老是换主子,打来打去的那些将军们全不是好东西,小兵用不着讲什么主义,谁给饭吃就跟谁,人人如此。从后来的发展可看出独孤如愿不但无反骨,反而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提拔他当别将。人长得醒目就是好,同样从葛荣那里投奔尔朱荣的高欢,因为形容顦顇,不起眼,只能充帐下随卒一名。高欢一世枭雄,当年却吃过以貌取人的亏。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军中称之“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我们读的小说演义里,打仗都是单挑,其实,实战中单挑极为罕见。这一回是个特例。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军事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象。       独孤如愿战场得意,一路升迁。政坛风云变幻,尔朱氏灭门,新一代权臣高欢崛起。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贺拔氏合伙除掉高欢。眼看箭在弦上,一触即发。高欢搞个反间计,挑唆了个笨蛋害死贺拔岳。贺拔氏忙派独孤如愿去接管贺拔岳的军队。独孤如愿走到关中,发现那些兵士们已经给自己找好了个统帅,一看居然是小时候一块玩的黑獭。老相识,一切都好说,独孤如愿便又回洛阳去了。黑獭,大名宇文泰,管了几个兵,野心倏——一下子冲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认后便在关中盘踞下来,不听高欢指手画脚。       北魏皇帝对高欢忍无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独孤如愿一听到消息,老爹老妈老婆孩子全顾不上了,单骑追随而去。是因为对老东家贺拔氏遭遇感到不平,还是出于跟黑獭的义气,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吗?以至于抛家弃子,从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别。儿子独孤罗被高氏投入监狱,一关二十几年,终于一天重见天日,因为西边的父亲死了。       留?走?一个政治赌局。每个人都要从“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选一个投注。就当时来说,高欢无论哪方面都是占优势的,西迁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就是贺拔氏的当家贺拔胜也是骑墙态度。用事后诸葛亮的眼睛来看,独孤如愿投得多么正确!在宇文泰扶持起来的西魏基础上,发展出北周,隋,跟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唐。隋朝的建立者是独孤如愿的女婿杨坚,唐朝的建立者是独孤如愿的外孙李渊。瞧人家独孤将军什么眼光!       从此独孤如愿为宇文家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其中也曾因为打了败仗跑到江南梁朝休养。三年后,梁武帝准他北上,问他是否会去父母生活的山东(指高欢领导的东魏),独孤如愿答得坦荡:事君无二。一心一意,继续给宇文氏卖命。       独孤如愿有谋略,最冒尖处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任刺史,人家几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远近跑来归附的流民有数万家之多。某日,独孤如愿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起来一看,kao!满城人都侧戴帽子,学习这个帅呆了的新造形。       偶还找了个关于他的故事,酿古井贡酒的那口井,之所以好,就是因为独孤如愿曾经丢了把剑进去。沾上美男子的味道,水质不同凡响。       宇文泰见独孤如愿信著遐迩,能服众心,特特给他赐名为“信”。任命为八大柱国之一(政坛八大佬)。       宇文泰死后,八大柱国中的宇文护独揽朝政。大臣赵贵想与独孤信通谋,干掉操纵朝廷的宇文护,还权给宇文泰的儿子。独孤信说要考虑考虑。这一犹豫,命就丢掉了。       唐朝人说独孤信虽祸及自身,却惠及子孙。事实上他是个重事业不重家庭的人。如此人物,竟得如此结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人能全?       独孤信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事当数生出了三国皇后。他西奔后三十出头,又娶妻纳妾,养了六子七女,厉害的是六个儿子全是正妻所生。看来独孤郎心也有所属处。长女嫁给宇文泰的长子,四女嫁到李家,七女嫁给杨家,后来都是皇后(李渊母亲的皇后头衔是死后被儿子封的),杨广,李渊,全是他外孙。值得一提的是独孤家的孩子个性都很强。杨广老妈,独孤迦罗是出了名的女权活动家,旗帜鲜明地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对男人纳妾,把老公杨坚玩过一夜的宫女活活打死,皇帝杨坚还不敢反抗,离家出走生闷气。李渊母亲病在床上,脾气还很大,吓得好几个媳妇都不敢给他端茶送水。那群儿子也不省油,上面提到的那个独孤罗在高氏灭亡后跑来投亲,遭到了弟弟们的欺负,说他是丫头养的,没继承权。还是独孤迦罗出面打抱不平,认定独孤罗是嫡长子,可以得到父亲的爵位。皇后的话掷地有声,是真是假谁敢怀疑。独孤罗的生母究竟是谁,后世是查不出来的,她的命运一定很惨。     
  5.兰陵王——高长恭(?~573)       全怪一部胡言乱语的电影,把兰陵王说成是云南的野人。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死后,长子高澄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变成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不久叔父高洋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美男子眼光高,19个都成恐龙,就一个勉强算美眉。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罩得很严实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木兰从军最好是投到兰陵王帐下,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不语。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自己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呵呵,什么理由?此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说:“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那时候的人都是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从不死撑什么男子汉的面子。偶好欣赏!),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于是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但失利,追悔莫及。”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一杯毒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录,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       偶这笔头上死人都死麻了。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有广陵散的高洁,兰亭序的潇洒,敕勒歌的豪迈,种种的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醉。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的毁灭。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赏桃花,梧桐,碧竹,寻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换他的功利,用善良换他的毒暴,用自足换他的贪残,可否能将结局改善?       不用说了,面对历史,变了过程,变不了结尾。  
  呵呵。。古人挺有一思的。。谢谢掷果盈车这个id~让我今晚小懂了一把
  ACZS兄弟,好功夫!能搞出上面那么多的美男典故.  可惜我不是美男!不仅不美男,而且脾气坏,性子急,眼近视,个矮头大等等比较“左思“的臭毛病.  虽然不美,但却喜欢美女,若美女还有才,那我立刻要崇拜了.结果因此我在大学时崇拜起教古典文学的年轻女教师了.气质自当不用说了,五官应该算的上典雅,而且字写得的潇洒,课授得引人入胜.特别是她讲到一千多年前发生在古都洛阳的“追星“ 故事,曾经引发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小男生的无穷幻想,以至于多年以后在注册网名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词.  
  看来我要改名叫做掷金盈楼了
  呵呵。。原来掷果盈车兄id后还有段香艳的往事。。。    以后我生个孩子让他被人掷果盈车。哈哈
  快,快把掷果盈车兄的PP贴出来晒晒:)
  好文采~~~~
  作者:江南第三才子
回复日期: 9:36:00
  看来我要改名叫做掷金盈楼了  ++++++++++++++++++++++++++    不过我似乎记得有个“置牙盈盒“的故事.  大约在我刚有记忆的时候,冬天,围在火炉旁,听父亲讲了一个故事.当然故事并非讲给我听的,他的几个朋友来了,喝酒,聊天,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想来该是明朝,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浪漫悲情最为丰富的时期.一个富家子弟进京赶考,不中,却得来另一种收获,结识一青楼美女,演绎了一出死去活来的浪漫爱情.  后来,钱花光了,家里催了,富家子弟不得不回了.千言万语,依依不舍,离别之前,青楼女子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哭泣的地动山摇.终于要上路了,总该互赠信物,留什么好呢?富家子弟在青楼女的泣血哭声中毅然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作信物,并告诉女子等他.  半年以后,富家子弟携奇珍异宝归来.不过他突然产生了试探女子的想法.于是衣衫褴缕来见女子,告诉他家道没落,只有一颗爱她的心不变.女子却坚称不认识他.他急了,于是将分手的场景描述一遍,并且告诉女子他留下了一颗牙齿为信物.  你猜怎么了?女子返身回楼,不一会便抱出一个首饰盒,打开,见满满一盒牙齿,问:“哪一颗是你的?“        
  这个故事是要说明什么呢?
  作者:晒干的美人鱼
回复日期: 22:24:00
      这个故事是要说明什么呢?    +++++++++++++++++  对不起,有点跑题了,只是讲着好玩.其实,并无“置牙盈盒“,开玩笑的.  
  这个故事够悲的~。。。。青楼女子也能信!?。。。富家子弟估计刚刚发育,没经过世事
  作者:掷果盈车
回复日期: 2:13:00
      ACZS兄弟,好功夫!能搞出上面那么多的美男典故.    可惜我不是美男!不仅不美男,而且脾气坏,性子急,眼近视,个矮头大等等比较“左思“的臭毛病.    虽然不美,但却喜欢美女,若美女还有才,那我立刻要崇拜了.结果因此我在大学时崇拜起教古典文学的年轻女教师了.气质自当不用说了,五官应该算的上典雅,而且字写得的潇洒,课授得引人入胜.特别是她讲到一千多年前发生在古都洛阳的“追星“ 故事,曾经引发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小男生的无穷幻想,以至于多年以后在注册网名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词.      原来有这样的原委呀~~~~真是引人追思啊~~~~    
  掷果盈车兄的故事怎么很耳熟啊。好像桃花扇还是苏三什么的
  昨天有个mm问我为什么叫做相濡以沫,意思我大概了解,但是总说不出所以然,只好按字面说太恩爱了,所以互相喂口水,呵呵。。害mm说我很bt,回家特意查了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如下~  
  鱼本来生活在水中。一天,水干涸了,两条鱼被搁浅在河滩上,眼看即将干枯死去,它们互相之间用吐出的湿气供彼此呼吸,用吐出的唾沫相互沾湿,所以它们就活了下来。这个情景感染了人们,就把这个词相濡以沫用在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上。   听到你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深秋一个落叶纷飞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了生命中最美丽的春天和夏天,也一起经过了人生一段灰色的日子。你问:知道相濡以沫是什么意思吗?我答:就是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吧。那时我还不知道关于这个词的,于是你就向我讲起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由你的口说出,在我的心里慢慢地氤氲出人世间最美的画面,于是这个词相濡以沫就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词汇。   你说:“这一生,我们也要相濡以沫。”   我说:“是的,这一生,我们一定会相濡以沫。”     好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朝朝暮暮里,我们相依相扶,相互支撑,共同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也最艰辛的时光,一直想为这个词写下一点什么,可拿起笔却发现,无论我用怎样的词句都难以描绘出那份美丽。      偶翻《庄子》,看到了这样一行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庄子看来,在一个几乎没水的地方,两条鱼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湿气和水泡,与其这样,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却。     其实,庄子错了,他忽略了鱼的处境,既然是泉已干涸,鱼相处于陆,那么它们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够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既使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的将那样一幅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   “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所以更多的人们仅记住了庄子蕴意“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偎依的内涵,而宁愿忘却那句“相忘于江湖”。      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过程,因了不易,因了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绵长,也因此它才会成为我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文章写的也不错,转自西祠
  好一句“相忘于江湖”,我想说的是“相忘于天涯~”
  好好学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镗(音堂):鼓声。兵:武器,刀枪之类。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陈、宋:诸侯国名。       孙子仲:卫国元帅。爰(音元):何处。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契阔:聚散。成说:成言也。       阔:疏也,远离别之意。洵:远。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以此纪念我与大米相识两周年。    来源: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今天又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就特别想知道最开始的那个人为什么说这句。。    找了找资料。。好好学习一把。    这些缠绵的语句一定要牢记心头。。呵呵。。做到脱口而出更是王道
  有喜欢诗经的没有?进来聊聊啊    所有文章如非特别注明,版权均属于四月天(www.4yt.net)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站地址与保留所有作者信息!!           伯伦希尔       诗经里内容多,在这里还是聊一聊爱情方面的吧!随便写写,别骂我啊! 说一说恋爱的过程吧!       一、邂逅       看一看《国风·野有蔓草》吧!不过我这首诗我最早知道的两句还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们想起来了吧! 二、追求 最有名的,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其实还有很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类也很美啊!       三、热恋       热恋之中,一天不见就想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呵呵,这首诗我背的最熟的了,唉!可怜的九公主啊!其实这首表现最深的还是相思。       四、相守       许多小说里都提到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国风·邶风·击鼓》。不过我一直纳闷这首视为什么叫击鼓? 还有一首我也很喜欢啊!《硕人》,记不清在哪一章了,不过里面的几句一直记得很熟,“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呵呵,真是“一白遮白丑”啊!不过古代的猪油真白,现在我们家的猪油都发黑,可能是现在的猪都喂饲料的缘故吧。       都是瞎写的,别笑我!         kristy       诗经里的内容是很多,也很有深度,语言也很美,不过实在是很难懂的。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我是看不大懂的。对于它的接触,也是仅限于课本中的篇目,比如《蒹葭》、《硕鼠》、《伐檀》。唯一和爱情有关的就是《氓》,说的是一个女子被自己的丈夫始乱终弃的故事,故事很完整,女主人公很值得同情,那个丈夫则让人很气愤,刻画得十分生动。         Illusion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一段也很著名,因为是中国文学里最早出现的化情入景,情景互融的文字(比《楚辞。涉江》里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还早)。短短几句,已有人事已非,不堪回首之叹。         bianc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喜欢《蒹葭》中描绘的爱情的不可触摸和对爱情的那种执着。         馆林见晴       laptopt: 关于倾城倾国的典故,我以前看过这个典故,但却忘了,不过我知道这不是出自诗经,好像是汉武帝时李夫人的故事吧?!故事就像你所说的是献MM给皇上时唱的歌辞:绝代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呃……馆林记性真差……         伯伦希尔:       《击鼓》那首,我也非常喜欢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卫国守边城的士兵思归不得的诗。其实名为击鼓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意思,只是诗经里的习惯,诗的名字多诗的开首两字为名。这首的第一句是“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于是取名击鼓。 硕人是在《卫风》里的,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凝脂也不一定指猪油麻,只是冻结了的脂油,黑……十年前我家还是吃猪油时,我印象中的猪油是带点儿浅黄的,但不黑!猪油黑不一定就关猪的事,可能炸得不好也是有的!         则文:       诗经的版本么,我自己有好几本,但我最喜欢的一本是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的《诗经译注》,是繁体版的,注泽比较易懂。嗯,我买的那本是85年出版的,厚厚的一本,才3元钱!!黑……         kristy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首不是出自《诗经》的,而是元稹《离思五首》之四。是为悼念亡妻而作(他的妻子好像姓韦)。而“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最为人们所称道,是从《孟子》中化来的。诗人用他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怀念和深情。 “北方有佳人”那首好像是和李夫人有关吧,那个李夫人就是那个病重时不愿武帝留下坏影响,而蒙被不见的那位吧。想想那是的女子也真是很特别。           原作者: 伯伦希尔(等)   来 源: 谈言情小说中台语和(国语〕的有趣对比  
  今晚也附庸风雅一把。。。睡觉睡觉。
  我也来附庸一下
  ACZS 老弟又把偶拿出来晒太阳了.    关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在人多表白一种愿望,幸福开心的成份居多.对于“最开始的那个人“,个人感觉更多的表达了悲伧的情怀.怀念与无奈,离合与无常,在那个远古的时代里,个人的渺小命运脱不了大时代动荡纷争的漩涡,个人的情感追求成为奢侈品.留给个人的只是无奈的抗争和虚妄的憧憬.这使我想到那句同样有名且表达了同样情怀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诗经还有一些打情骂俏、描写情人心理的也不错。  再从楚辞找一些动人的传说。  
  大学时,不知道是搞什么活动,老师在现场兜售墨宝,我就要他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结果纸张太小,只写了前半句。不知道还能找到不。
  美男帖?@_@    可惜我是个视摔锅为粪土的人~
  LZ国学果然强,顶下
  嘿嘿,我就不学
  环保总局副局座,好象也叫潘岳  还太子党、人帅又有学识、理想主义者  高官里还看得顺眼的好人    建议姑娘们再来一次  掷果盈车    
  关于《国风》,从前曾借其词连缀成一篇小小说。今天就不说了,只聊一篇《小雅》。       《世说新语。文学》里记载:谢公(谢安)与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为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言于)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这里毛诗即指《诗经》。谢玄句出自《小雅·采薇》,谢安所赏则出自《大雅·抑》。《雅》诗篇幅都相当长,《采薇》与其前后的《天保》、《出车》应是同时所做,都以周宣王时代征伐俨狁为背景。前三章描述战士出征,久戍边城的劳苦,抵御外侮的思虑与自伤离乱的悲怆交织在一起,四、五两章是血战的实况,都平平。使我震撼的是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寥寥二三语,流露出深邃的悲凉。       杨柳是春景,依依纤长袅娜,一派大好春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汉代已经很普遍,春秋时代柳是否有留的寓意不清楚,但仅是柳枝柔长的形貌就很容易撩起人的别绪离情。诗又以采薇起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草在春秋时代是带有祈祝的意味的,起篇就是征人盼归而不得(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此时回忆起当初离别的情景,只能是别有一番滋味。而回归已经是冬季,霰雪纷纷。如果说盛春时分的出征,离别心情中还有一丝觅封侯的豪情雄心,那么隆冬季节的还家却蕴蓄重现困厄的殷忧重愁,以至行道迟迟。     嗯。。学习一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ps:都是我找来的,一句都不是我写的!
  能找到好的,也是种好心态。
  好,学习
  呵呵,长见识
  曾经去看过一个朋友,正值北方夏末,满城杨柳青青,待其回访,已是严冬雨雪霏霏.那时很认真地对我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惜南方不下雪,煞风景的很.  北方就是好啊,青绿雪白,四季分明.冬天的夜里,他在回家路上,给我打电话,说现在下雪了,漫天雪花飘.可怜我还未见过真的雪花飞舞的样子,以后有机会去东北冰雪游什么的 :)  
  真喜欢这个帖子,我也来说两句。  “倾国倾城”的典故是出自汉带,歌官(我怀疑是太监)李延年想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汉武帝,就在他面前唱了这首曲,汉武帝一听,不禁神往,说怎么有这样美丽的女子吗?于是李延年就顺理成章地隆重推出其妹,果然美丽非凡,汉武帝也非常宠爱。  关于李夫人还有一首诗,是说李夫人病得要翘了,汉武帝想见她,但李夫人说自己是以貌伺君,如果给汉武帝见到她的病容,就会对她的美貌有损,就死活不肯见。汉武帝也是个怜香惜玉的种,当时生死离别,多想见最后一面,也硬生生给忍住。李夫人翘了以后,就天天那个想呀,这个时候,有一个方士,类似于招魂人这样的,就说他可以让汉武帝见李夫人,于是在晚上点上蜡烛,挂上帐子,汉武帝就远远看到一个似李夫人的女子,但不能近看,不禁悲从中来,写了一首诗: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靠印象写的,不知道有没有写错:)
  现在也明白了
  挖~ac!俺忍不住滴笑。。
  楼上的。。我好不容易好好学习一把。。你偷笑啥呢?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moontear 发表于
21:01:00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A、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B、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B、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B、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B、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B、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B、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B、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B、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C、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C、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C、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C、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C、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D、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李货《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D、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D、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又叫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文天样《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D、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F、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G、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G、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H、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H、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H、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H、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H、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H、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H、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J、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J、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J、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K、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L、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L、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L、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还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L、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调整,加大主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试题选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L、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L、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M、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M、明月 对月思人。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南冠 指办犯。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N、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Q、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Q、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Q、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Q、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Q、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Q、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Q、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Q、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S、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S、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S、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S、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S黍离 《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S、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S、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S、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T、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W、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W、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W、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W、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W、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X、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X、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Y、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Y、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Y、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Y、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Y、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  
  呵呵。。不好意思,习惯在这贴里面记载一些刚学到的东东,又把果子大哥拿出来晒太阳了。。。    要不,叫版主换个标题吧。。怪不好意思的~:)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帖子似是看的人少了。。关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以前觉得庄子说得大气,于是常常就把“不如相忘于江湖”挂在嘴上。。。再看看AC复制的那段,似有一定道理。真有这么段艰苦的过程,到了江湖,谁又得忘??  “抱柱”一词也是今天看了才明白。。。  长见识。
  前日猫妈购鱼回家,半途便遭遇猫咪军团的围攻,最小那仔一把抱住那鱼,死不撒手,像尾生一样,抱柱。。。。    只是,它的抱柱不为红颜。。。汗一下。。。
  长见识.....
  好好学习了一回  掷果兄引出了一个文化帖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雨打浮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