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局二号卫星属于什么卫星

徐绍史: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领域应用
当前位置: >> >>
徐绍史: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领域应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E-mail推荐
    6月14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前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参观检查资源三号卫星、海洋二号卫星和资源一号02C卫星的研制生产情况。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一同前往参观检查。
    目前,三颗卫星研发生产工作进展顺利。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徐绍史表示,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保发展、保资源的两难局面,更要学习敢于攻坚、敢于攀登、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国土资源部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深远的发展前景。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土地的精细化利用调查、矿产资源的监测,还是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卫星遥感都能反映出来。双方共同推进这一技术运用于国土资源管理中势在必行,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他建议,国土资源部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深化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合作,扎实推进资源一号02C卫星的研发生产。资源一号02C卫星研发生产即将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应加强沟通,共同确保卫星如期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表示,将确保国土资源部三颗卫星在今年成功发射,并实现稳定运行。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袁喆福卫二号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福卫二号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以台湾福卫二号卫星影像数据为例,探讨以下问题:1)制作1:1万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的流程;2)提取土地利用图与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不一致信息”的方法;3)建设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内容。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提供了现势的、可靠的调查底图和资料,并为今后高效、客观、准确地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准备了集遥感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于一体的基础信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237;P272【正文快照】:
1概述迅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变化信息的获取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由于遥感技术的宏观、及时、动态以及能够得到同一区域时段上影像系列等优点,结合计算机迅速处理的特点,是常规土地调查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和其他监测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德仁;[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军;李志林;蒋捷;;[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薇;郭洪海;隋学艳;杨丽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纪启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戴晓琴;;[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陈会明;;[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陈会明;;[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1期
张莉娜;;[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邢炜光;;[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黄树春;李书;薛重生;;[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申海建;郭荣中;江艺明;黎雄5;;[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李京忠;殷学勇;蔡清华;王洪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饶欢;张智勇;;[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许军强;白朝军;孙珂;王明常;;[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王彦敏;;[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郭朝辉;龚亚丽;;[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傅新;刘高焕;黄翀;刘庆生;;[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邓书斌;秦禹;;[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郭朝辉;亓雪勇;龚亚丽;;[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卓君;;[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马智宏;王秋平;朱大洲;黄文江;王北洪;周全;;[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斐斐;魏建兵;文雅;吴志峰;;[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兴东;[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汤春瑞;[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陈韶斌;[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陈春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郑光辉;[D];南京大学;2011年
丁晓东;[D];浙江大学;2010年
邓睿;[D];浙江大学;2010年
曾和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李爱民;[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硕;[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韩筱婕;[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红;[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京钊;[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邢著荣;[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唐红梅;[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新芝;[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周建辉;[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汤传勇;[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侯洪升;[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军;[J];测绘工程;2002年03期
蒋捷,陈军;[J];测绘通报;2000年05期
李德仁,杨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春节;韩雪培;封殿波;;[J];测绘通报;2008年07期
宋乃平;;[J];地图;1990年04期
詹启仁;张志蕙;;[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詹启仁;张志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张志华,王逸荣;[J];地图;1988年02期
屈小斌;[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张志华;王逸荣;;[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刘志辉;祁华斌;;[J];城市勘测;2006年03期
邱志成,刘凤德;[J];测绘科学;1990年01期
黄思红;[J];测绘通报;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鹏;;[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祁华斌;廷华;;[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朱光;孙瑜;;[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张岳;郑永忠;;[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朱春节;;[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董玉祥;全洪;张青年;简陆芽;刘光勇;;[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徐建新;;[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周伟;袁春;周小雪;;[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庄露军;;[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丽;彭子风;张继贤;张炳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斌;[N];贵州日报;2009年
刘云珠;[N];延边日报;2009年
李登科;[N];中国气象报;2003年
;[N];中国测绘报;2009年
祝桂峰 段宏山;[N];中国测绘报;2010年
重庆市规划局局长
扈万泰;[N];重庆日报;2011年
李登科;[N];中国气象报;2002年
;[N];中国测绘报;2001年
许泳;[N];计算机世界;2009年
喻贵银;[N];中国测绘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毅;[D];中南大学;2011年
谢志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樊疆;[D];兰州大学;2009年
张勇;[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王真;[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王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王杨刚;[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赵睿;[D];新疆大学;2006年
王娟;[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向党;[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国“高分二号”卫星在太原成功发射
  “高分二号”卫星具有米级空间分辨率、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林业局,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的有关区域提供示范应用服务。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1次发射。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责任编辑: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9 邮箱:bd@遥感卫星 - 简介
遥感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遥感卫星则是指用作遥感平台的。遥感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它可以在轨道上运行数年,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远距离的探测。所有的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遥感卫星 - 分类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以搜集为主要任务的遥感卫星,为气象预报、台风形成和运动过程监测、冰雪覆盖监测和大气与空间物理研究等提供大量实时数据。气象卫星按轨道特点可分为和地球静止卫星两类。 太阳同步卫星绕地球南北极附近和跨越赤道上空运行,的“泰罗斯”号(TIROS)“诺阿”号(NOAA)和“雨云”号(Nimbus)卫星都属于太阳同步气象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80年代美国发射的三颗“地球静止实用环境卫星”(GOES)(分别处于地球西经 75°、135°和东经75°的赤道上空),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气象卫星”(METEOSAT)(位于 0°经度的赤道上空)和发射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位于东经140°的赤道上空)都属于地球静止卫星,它们构成全球性的气象监测网。
陆地卫星以搜集和环境信息为主。“”能提供周期性相对廉价的遥感数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陆地卫星”的遥感数据已广泛用于土地森林和水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矿产和石油勘探、海岸勘察、与测绘、监视、农业区划、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以及对环境的动态监测等。到1984年,中国等许多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陆地卫星地面站,这些地面站几乎覆盖了全部陆地面积。
海洋卫星以搜集及其环境信息为主要任务的遥感卫星。海洋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对气象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卫星遥感研究海洋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卫星通常装有高度计、L波段侧视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和与红外辐射计等遥感器,接收和记录了相当数量的遥感数据,特别是侧视雷达图像数据。卫星上的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能昼夜工作。雷达波穿透云层和浓密的植被获取地表图像。它能鉴别冰雪和水,在研究海洋浮冰和陆地积雪、地质构造、洪水泛滥淹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遥感卫星 - 各国情况
美国日本陆地卫星美国为世界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61年第一颗气象卫星,到1972年第一颗陆地观测卫星,再到1978年第一颗海洋卫星,以及研究中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美国遥感卫星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遥感卫星的发展体现了美国发展空间技术一贯的指导思想。美国不断从通信卫星产业化的成功中吸取经验,开发遥感卫星市场。 美国小卫星技术倡仪中的lewis和clark卫星就是以美国历史上西部创业者的名字命名的,并准备发展一系列新技术,如gps定姿、光纤数据总线、公用容器氢镍电池、先进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反映了其保持技术领先、不断创新的特点。当然,美国的发展战略是以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为基础的,适用于美国的条件和发展需要,别的国家难以效仿。
欧洲欧洲在卫星技术发展中曾得益于美国,也曾受制于美国,因而欧洲努力发展适合欧洲需要的遥感卫星。“欧洲遥感卫星”(ers)成功地提供了高质量的、当时全世界较缺少的微波遥感数据,促进了遥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地位。欧洲发展遥感卫星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合作,例如参加ers计划的有来自12个国家的约60个企业和科研部门。所以欧洲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技术起步较晚
俄罗斯航天技术以军事工业为基础,起初遥感卫星发展常基于国防的需求,有许多系统是军民合用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世界其他遥感系统,例如,其遥感卫星系统的工作频率 、信号格式和数据格式等与其他国家不同。这使俄罗斯在国际合作和市场开发方面遇到一些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努力将俄遥感卫星系统融入世界遥感卫星系统,先后同美、法、德、印等签订了合作协议。1993年俄航天局研究制定新的遥感卫星计划。2014年8月,俄罗斯航天署公布的联邦航天纲要显示,俄将拨款3586亿卢布(约合609亿元人民币)用于在2016年—2025年建造新一代地球遥感卫星集群。预计其数量将达到26颗,届时将能够保证对地球陆地、海洋以及大气层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监控与预报。纲要称,未来将部署以下三类卫星。第一类为地球资源卫星,将使俄罗斯进入世界航天服务市场,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客户;&第二类为气象灾害观测卫星,将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对全球大气变化与异常气候现象进行监测;第三类为气象与太阳物理观测卫星,旨在实时获取大气、地表、全球海洋、南北极冰盖的信息,进而绘图,以及监控海洋、大陆架地区和陆地的演变进程。
印度遥感已走过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虽然印度航天技术起步较晚,经济条件也有限,但它利用有限资金重点发展了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遥感卫星系统,并将积极争取外援与自主发展相结合,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发展,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遥感卫星及应用系统, 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公司(eosat)已同印度签订了协议,由该公司的norman地面站接收“印度遥感卫星”(irs)的数据。印度还利用它的irs图片与法、德 、欧空局等交换图片,并探讨与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计划中发挥作用。印度空间活动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对空间的投入逐年增加。印度发展遥感卫星的另一特点是重视应用。印度建有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nnrms), 综合管理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通过全印度23个州遥感中心和5个区域的遥感中心,以及众多的科研和应用部门广泛开展遥感卫星应用活动。例如,每年两次用遥感卫星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估测农作物产量和水果的产量;进行灾害与环境监测;用于土地利用与保护等,这些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度又新建了一个国家级的自然资源信息系统(nris),加强遥感卫星与gis的结合和应用,目前nris已成为nnrms的核心信息系统。&&&
遥感卫星 - 中国发展
中国发射遥感十二号卫星日中国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1992年已发射13颗。这种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的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寿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它是小椭圆近地轨道,近地点175千米~210千米,远地点320千米~400千米,倾角为57度~70度,周期90分钟。卫星观测覆盖区域在南北纬70度之间,覆盖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约为中国的两个版图之广。 卫星直径2.2米,高3.14米,圆锥体,重1800千克~2100千克。星载可见光照相机等遥感仪器,能获得大量对地观测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变小、比例尺适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领域,包括国土普查、石油勘探、铁路选线、海洋海岸测绘、地图测绘、目标点定位、地质调查、电站选址、地震预报、草原及林区普查、历史文物考古等多个领域。日下午4时,中国发射了一颗工作寿命已延长到15天的返回式遥感卫星。自2006年起,中国先后发射了12颗遥感系列卫星,承担研制任务的是及其所属研究院。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号”送入太空。 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三号”送入太空。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四号”送入太空。日,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 2009&年4月22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送入太空。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七号”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八号”送入太空,搭载火箭升空的我国首颗公益小卫星“希望一号”也顺利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九号”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十号”送入预定轨道。 日,中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一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发射了浙江大学研制的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 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 日11时15分,中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顺利点火升空,以“一箭多星”方式将“高分二号”及搭载的一颗小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是中国目前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具有米级空间分辨率,全色分辨率为1米、多光谱分辨率为4米,成像幅宽是45公里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7:06:27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国土资源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